2025年国企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云海 分享 时间:

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制度流程,强化风险防控,提升员工素养,确保生产安全,保障员工生命健康,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国企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2025年国企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25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切实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筑牢安全发展理念,夯实安全责任体系

(一)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作为各级党委会议和安委会会议的第一议题,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到产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定期分析研判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加强风险评估和经验反馈,研究解决重大安全问题,切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强事故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举一反三,推动各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职责,落实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领导责任,落实分管生产经营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直接领导责任,落实分管其他业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直接领导责任。完善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各业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分类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综合运用巡视巡查、督查督导、考核考察、激励惩戒等措施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二、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三)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安全生产顶层规划,结合"十四五"期间"集中整治"和"治本攻坚"两个三年行动工作成效,对标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安全生产优秀理念和管理实践,制订集团公司"十五五"安全生产规划,纳入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下一阶段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工作任务,推动基础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实现高水平安全。

(四)健全制度体系。健全完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制度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制订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评价办法,以考核评价为导向,推动企业切实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修订集团公司总部安全生产责任办法,完善全员安全责任制;制订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提取和使用具体要求。

(五)推进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和达标创建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融合,持续推动全级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化建设,高质量完成高新电子企业第四轮标准化评审工作,重点督导建筑施工和生产制造等工业企业标准化建设。

(六)加强安全投入管理。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投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纳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按照制度要求足额计提和规范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加强统筹规划,聚焦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安全生产投入使用到位。

三、全面开展队伍建设,提升全员素质能力

(七)强化监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安全监管人员队伍,提升监管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和能力。安全生产监管一类企业及全级次企业中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生产等安全风险高的企业,年内要全面落实专职安全生产总监制度,确保总监有效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建立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主体的监督管理队伍,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培养力度,上述安全风险高的企业要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要求,确保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及时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

(八)扎实开展管理人员培训。继续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促进各级企业主要负责人提升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突能力水平。2025年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管二类企业及全级次企业中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物业管理、高新电子、电力生产等安全风险较高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要参加集中培训并取证。落实集团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轮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增强现场监管能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

(九)开展全员能力提升行动。结合"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月"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结合的现场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宣贯,加强重点岗位专项培训,持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定期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和警示教育,严格执行持证上岗要求,确保不取证不上岗。

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升隐患整治水平

(十)强化风险源头管控。持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定期对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风险开展再辨识、再评估,确保风险管控全面有效。生产经营场所开展新、改、扩建或引入新工艺新材料时,要同步开展风险辨识工作,同步研究并落实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措施。深化全级次企业安全风险分类管控,建立全口径风险地图,组织专家组开展重点风险企业现场督导帮扶,有效管控重大风险。对于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的非主业业务,推动企业采取关停、外包、技改等方式有效降低风险水平。

(十一)提升隐患排查治理质量。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扎实推进"查、治"结合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持续深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机制。对照行业领域陆续印发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全面排查,清单管理,逐条整改销号,针对历史欠账和重难点隐患问题实施挂牌督办,实现"清存量、控增量、动态清零"。

(十二)建立报告奖励机制。建立健全隐患事故报告奖励机制,常态化开展隐患问题随身查,通过现金及物质奖励等方式,提升全体员工自查自纠积极性,提升对身边隐患问题的识别和纠错能力,消除管理的死点盲区。要将轻伤及未遂事故报告作为事故报告奖励的重点,推动完善轻伤及未遂事故台账。

五、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提升现场管控水平

(十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控。建设单位要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切实加强零星小散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要不断完善承包商安全生产"等同化"管理,加强对承包商入场资质审核,强化进场安全培训。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交叉作业、赶工期、抢进度等高危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危大工程风险识别管控,强化电气焊动火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起重吊装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施工作业现场管理,严防产生重大事故隐患。

(十四)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危化品生产、使用企业要严格落实危化品"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细化危化品生产、储运、分装、使用、废弃等全流程安全管理,落实危化品仓库、危废仓库禁烟禁火、防雷防静电、防泄漏等措施。加快推动危化品生产使用工艺自动化改造,减少现场操作人员,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定期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建立重大危险源清单,切实落实包保责任制。

(十五)加强电气消防安全管控。企业要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全过程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杜绝违规动火行为,强化电气设备管理,严禁使用不合格电气设备,加强"常亮"设备管控,做到电源应断尽断。园区、物业及商业企业要加强房屋场地自动化防灭火设施管理,强化租户安全培训,定期开展现场检查,落实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十六)加强高新电子企业安全管控。全面排查梳理3人以上危险作业场所,完善管理台账,制订消减工作方案,"一企一策"有序推进核减任务,坚决压减存量、严控增量,重点推进6-9人危险作业场所消减工作。加强外场试验现场管理,强化外协、临时用工等相关方人员管控,严防现场"三违"行为。

(十七)加强境外项目安全生产管控。有关企业要按照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一体化思路,切实加强境外安全生产工作管控力度,落实各项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境外安全生产现场检查,加强对境外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监督。

六、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强化应急处突能力

(十八)加强先进科技应用。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兴安,加强重点领域工艺安全基础研究和技术科研,开展智慧生产研究,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努力构建安全可靠、减人增效、节约高效的安全生产新模式。加大安全改造投入力度,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加快推进高危作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严格按照落后工艺设备技术淘汰替换方案开展工艺设备技术更新改造。

(十九)提升数字化支撑能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落实高风险部位和重点管控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利用远程实时检查和现场突击检查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试点应用作业场所视频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识别、预警、纠正员工违规违章行为。完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升级。

(二十)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指导企业持续优化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细化制订各业务场景、全业务流程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覆盖全面、管用好用,安全生产监管三类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应急预案在集团公司备案。强化应急队伍建设,针对重点时段和企业实际,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并评估演练效果,有效提升应急实战经验。完善企业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储备,做好更新维保。严格执行重要节点领导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守制度,切实提高信息报告的时效性、准确性,与集团公司及属地政府做好沟通衔接。

48 4524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