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管理论文范例(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后勤管理论文范例(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企业后勤管理论文1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校;后勤

1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高校后勤员工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在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目标的指导下,通过服务实践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成。它既合理兼顾和保持校园文化的氛围、管理规范、传播、和育人功能,还要追求实体企业文化的人文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团队协作观念。

通俗的讲,就是后勤企业的员工都必须明白如何行动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而且都自发地这样做,对自己生活工作的企业有一种眷恋感和依附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形成一种为企业工作,同时企业会为每位员工带来幸福感的思维,员工会在潜意识里会产生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准绳来约束自己。

2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造成的后勤企业经营动力不足,与高校其他行政部门没有实质性区别,员工等更要思想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后勤实体作为学校的保障部门,根据总体规划,按指示办事,缺乏创新,还是以“事业单位”的思维操作运行。

高校后勤企业实施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得企业更加协调、稳定,将对后勤改革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后勤企业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有必要建设起具有高校后勤特色的且适合教职工和企业员工的企业文化。

高校后勤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服务中必须有文化因素作为思想支柱,为高校后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高校后勤企业只有即时掌握自身所处市场环境,研究特定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才不至处于被动地位。

高校后勤企业要时刻明确对其服务对象的责任和义务,以承担教职工和学生后勤工作为首要任务兼顾良性盈利,需要有正确的企业文化辅佐企业向前发展。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转变全体员工的观念,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言行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和体系,也是造成这种结构和体系的观念,也是规章制度所显示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既是凝结在产品服务中的质量意识,也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办法和所体现的处世哲学。

3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应以人为载体、强化以人为中心

这由于人是文化生成与继承传播的第一要素而决定的。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员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侧重于对人的充分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形成一致的奋斗目标,使人凝结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要注重表里如一,不搞形式主义

文化要通过企业员工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导致表里不一致的现象产生。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要通过对员工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个异性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要注重个异性

文化本来就是在企业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高校后勤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具有经济性

所谓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最终目的都不会离开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也被称为文化战略。

4 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系统工程,应把企业文化建设置于生产经营的首要位置。

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者的表率的重要性有如一支队伍的旗帜,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的目标、精神和企业的经营理念等都需让员工知道、理解、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凝聚员工感情,共同建设高校后勤企业特色文化。

确立目标并做好宣传工作

企业的战略目标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的方向,要让员工的使命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员工才会自觉地为实现这种目标而团结奋斗。每个高校都有其意义深远的校训,企业也可以制定能表达文化核心内涵的口号、广告词等,在直观上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积极向上、勤奋敬业的良好风气,有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对顾客、对社会的责任感。

转变传统高校后勤服务的观念

服务水准起点高,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就是要引进社会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模式、管理的方式方法来转变传统高校后勤服务的观念,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增强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能力。加强后勤“硬件”建设,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企业全方位对环境和配套服务和设施等的优化,建立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利用企业文化的感染作用,硬件设施的改善带来的优质的服务将赢得师生的信任和支持。高效、优质的服务对后勤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后勤服务管理、后勤服务方法改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探索与发展全新的后勤服务形式,是提高高校后勤企业服务品质,保证和提高后勤企业服务质量的唯一出路。

积极开展后勤企业文化创新

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从而使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灵魂。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也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实现服务理念方式的创新

高校的后勤服务企业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的最终目标,本质是为学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解决后顾之忧。创新求变需要时间的磨砺,它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要积极创建立体、灵活的经营服务理念、管理制度、发展战略,高校后勤企业要以求实创新的态度去适应日益表现出的管理人性化、运行灵活化、文化多元化的校园总体环境。

总之,实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工程的建设,即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后勤企业健康发展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又可将其视为一项需要与现代先进企业文化结合而不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冯凤麟。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j].现代企业,2005,(5).

[2]?刘清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培育[j].学习月刊,2006,(6).

[3]?杨以勤。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3).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4篇后勤管理论文范例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后勤管理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后勤管理论文2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优化策略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做出认知,则是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前提。因此,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策略做出研究与探讨,对于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1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

人力资源因素。(1)信息化意识。当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没有意识到管理信息化对提升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时,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也难以得到有序、有效的开展,因此,后勤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识,是制约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后勤管理信息化没有被当作高校发展过程中战略性的任务来对待,与后勤管理信息化相关的规划、制度、组织等也难以得到有效完善,这将直接导致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流于形式、停留于口号层面的问题。(2)信息化技术人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后勤管理人员的重视作为支撑,而且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参与。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当中,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信息系统应用人才、信息系统维护人才缺一不可。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后勤管理工作需求的良好对接,高校也需要一些既懂信息化技术,又懂后勤管理工作的人才,而这些专业性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则必然会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产生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3)信息化建设经验。当前,我国高校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经验欠缺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也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一些高校受到自身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的限制,而没有自主开发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能力,因此,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信息化服务商开展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常见做法。在这种模式下,由于高校欠缺信息化建设经验,所以存在盲目听从信息化服务商建议、导致信息化系统与后勤管理需求难以实现有效对接的风险。管理制度因素。(1)信息化建设标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规范统一的标准作为支撑,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经常出现没有开展充分的科学调研就急于开展管理系统建设的情况,这不仅导致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面临诸多实际问题,而且会制约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如高校中的各级院校后勤管理系统数据标准、软件标准不一致,就会出现各自为政、难以继承的情况。因此,高校不仅需要认识到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优越性,而且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化的必要性,从而推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2)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使用制度,是确保信息化系统发挥出提升后勤管理工作成效作用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践中,不仅需要对系统应用权限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与划分,而且需要对具体的工作流程、使用流程做出严格规定,只有如此,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才能够得到必要的约束。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中,重视开发而轻视使用的情况客观存在,信息化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工作更是容易被忽略,这不仅会导致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出现各类问题,而且也会制约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3)信息化管理制度文化。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不仅需要具有完善性和可操作性,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执行效果,这对于体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价值、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制度文化的构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高校能够重视引导后勤管理工作者重视传统工作思想和工作理念的转变,不断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并在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中对自身的行为作为严格约束,从而构建起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氛围,继而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2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

更新管理理念。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需要构建起领导重视、教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因此,高校需要转变后勤管理观念,为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大助力。在此过程中,首先,高校需要树立服务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方面,高校需要重视提升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依据后勤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知识以及信息化技能提出明确要求,并开展显影培训,从而提升高校后勤单位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需要针对教职工以及学生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为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这要求高校能够针对后勤管理需求开展充分、广泛的调研,并将调研结果作为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优选与实施的重要依据,从而确保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需求实现紧密对接;其次,高校需要构建起知识型的后勤管理队伍。虽然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可以外包,但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以及持续优化则需要后勤管理队伍来开展,为此,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完成之后,高校需要重视后勤管理队伍信息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通过鼓励与引导后勤管理队伍开展自主学习、知识共享,更好的体现出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与价值,并促使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根据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实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完善管理制度。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管理制度的完善主要要求高校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高校需要对信息化管理制度做出完善。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将信息化管理理念与现有的后勤管理理念融合起来,根据后勤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理念与后勤管理理念的对接。与此同时,现有的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应当以适应信息化管理需求为依据,在开展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从而确保后勤管理制度能够适应后勤信息化管理工作趋势的发展,促使后勤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能够始终处于主动状态。为了确保后勤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执行效果,制度中的每条规定都应当有章可循,并具有良好的监督与评价体系作为保障,从而避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其次,高校需要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出科学的总体规划,推动信息化建设标准的统一化。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协调各院校中所开展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后勤信息化管理中的技术规范、基础设施规划、用户使用规范等做出统一规定,从而确保高校能够从全局掌握后勤管理工作开展状况,并提升各院校后勤管理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应用成效。

作者:张平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铁。论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74-75.

[2]王海格,富婷。对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述和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24-25.

后勤管理论文3

一、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发展现状

(一)被动服务型

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机构没有计划性和预见性,是随着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等开展各项工作的,行政后勤系统缺乏相应的自主权,只能被动的接受最新的企业发展概况所带来的新任务要求,这显然不利于充分调动后勤工作者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而且阻碍了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进步。

(二)单纯福利型

企业职工的生活福利是由行政后勤部门负责的,福利发放所需要的产品类型、购买资金以及收款方式等都是由企业相关部门决定的,后勤部门只是“听命行事”,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企业对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力度不够,难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后勤福利失去了应有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企业福利事业的创新与改革。

二、改革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一)做好企业行政后勤管理的成本控制工作

成本控制是企业得以顺利发展的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能够让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部门获得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更加自主性的为企业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详细一点来讲,首先,针对企业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发展情况,相关负责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奖励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对于在成本控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让整个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氛围更加活跃;其次,要重视投入相应的维修资金,任何设备和设施都是有使用寿命的,若不及时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整修,将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此,行政后勤管理部门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立用于维修的专项资金,根据现有设备的新旧程度、使用年限、技术设施以及设备折旧等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并且落实,从侧面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再者,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套合理的评估标准体系,成本控制也必须如此,基于这一点,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要在与企业重要领导沟通以及工作人员交流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体系,该体系要涵盖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奖惩标准、员工守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并且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后勤部门的改革进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确保该标准体系的构建能够真正的为行政后勤管理乃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催化剂成效。

(二)强化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职能的转变

基于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渐转变工作职能,以促使行政后勤工作更具时效性和科学性。具体来说,其一,要引导行政后勤管理朝着产业化的方向转变,从传统意义上看,行政后勤系统仅仅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服务的辅助性部门,并不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促使后勤部门真正的成为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就要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尝试通过成立诸如园艺外包、车辆外包等专业化的服务外包公司等方式,以产业化的运作手段创收,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强化行政后勤系统的可行性和自主性;

其二,要逐渐改善单纯消耗型、单纯福利型以及单纯服务型等不利于后勤系统进步的不良工作模式,要不断地转变思维,将一次性消耗方式通过技术的运作转变成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从而形成长效循环的利用机制,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节省更多的资源、建设支出和消耗,而且也为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典范说明。

其三,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注重整顿和精简组织机构,要想解决责任相互扯皮、机构混乱等现象,就要注重对后勤组织机构进行精简,对于职责、权限等出现重叠的工作机构,进行集中整顿管理,同时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明确岗位责任,以保证后勤管理体系的高效快速运转。当然,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后勤信息系统,在内部的信息系统上及时曝晒最新的后勤管理情况、优秀员工表彰、后勤部门职责等多项内容,并且专门设立员工意见箱,让员工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积极地表达自己关于提高管理水平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让行政后勤管理系统具备了时代性,而且拥有了人情味。

(三)注重调动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在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人力资源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行政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提高行政后勤管理者的素质,作为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之余,要注重不断地夯实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走进员工生活、参与培训等方式,让自己能够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带动全体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之风。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后勤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借助于员工手册内容的完善、推荐优秀员工继续深造、参与培训、主题性的拓展训练以及员工座谈交流会等多种合理的途径,全方位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培训与教育的进程中将正确的服务意识和责任观念等穿插其中,潜移默化中让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员工的工作更具活力。还有,作为后勤部门的领导者,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了解和掌握基层员工的最新工作动态以及思想水平,与他们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在拉近了与员工的距离的基础上让行政后勤管理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

三、结束语

行政后勤部门作为一个服务性、综合性、协调性的部门,在企业的正常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完善,提升工作效率,坚持把本职工作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融合起来,走出具备时代气息的后勤管理的道路,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李文军 单位: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第2篇

一、提高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认识

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其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认识,重视后勤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意义。从企业的内部层面来看,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与企业职工的直接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完备的后勤管理工作,可以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解决职工的困难,让职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从企业的外部层面来看,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结合企业经营策略的变化,积极的对于新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提高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加强对企业“四大关系”的处理

第一,做好后勤工作于企业核心工作的处理。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内容是为企业核心工作提供服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结合企业核心业务的需求。后勤管理部门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时,要与其他行政部门进行沟通,提供日常管理工作水平,为职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后勤管理工作要切实的做好与企业核心工作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强化后勤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正常运营的促进作用,并且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与成果。

第二,加强大事与小事关系的处理。后勤管理工作相对复杂,涉及到的问题较多,其中有大事情,也有小事情。后勤管理工作有大小之分,在开展工作中,要对于大小事进行明确的划分,抓住工作中的种重点问题,正确的实现大事与小事关系的处理,从而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第三,加强管理与服务关系的处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后勤管理工作是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的一项工作。后勤管理部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其后勤管理工作也与企业日常运行与决策也有很大的关联。后勤管理部门在开展日常服务工作的同事,也要重视自身的管理职能,通过有效的处理管理与服务关系,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真正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

第四,加强创收与保障关系的处理。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积极的认识到企业创收与保障的问题,合理的协调创收与保障,提高企业后勤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定位,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通过有效的保障工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有效完成企业的“四个转变”

第一,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企业化转变。在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以市场意识进行工作的开展,将传统后勤管理工作的意识进行改变,以新的观念进行管理工作。对于现有后勤管理工作的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扩大管理服务对象,并且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打造开放式的企业化后勤管理工作模式。

第二,提高后勤管理队伍专业化转变。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高素质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作为保证。在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上,要注重提高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并且合理的保证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与思想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将管理工作于激励制度进行有效的结合,进一步的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效,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第三,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转变。要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就要优正确把握后勤管理工作的方向,在优化后勤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中,要逐渐把后勤管理工作转变到社会中来,实现社会化的后勤服务工作。第四,促进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化转变。企业有自身的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上,要注重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与精细化,减少后勤管理工作与管理制度的差距性,提高后勤管理与企业制度的一致性。

四、结束语

企业后期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新时期企业发展应该严抓、狠抓的重点内容。本文对于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后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新工作的对策。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切实的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后勤管理工作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

作者:惠洪 单位:郑州豫欣纺织有限公司

第3篇

一、后勤管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后勤管理的内容是指后勤管理构成的一切要素,而后勤管理的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后勤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管理形态的两个侧面。后勤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形式是后勤管理形态的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内容则是后勤管理形态存在的基础。形式不是内容,内容不是形式,二者存在着确定的区别。后勤管理形式和内容又是统一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后勤管理形式和内容作为后勤管理所固有的两个侧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另一方面,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在一种后勤管理关系中,作为一定后勤管理内容的形式,在另外一种后勤管理关系中,可以转变为另一管理形式的内容;反过来也一样。

在后勤管理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一般说来,管理内容决定形式;管理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管理内容,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管理内容的发展决定着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变化。一定的管理形式只有在一定内容的基础上,适合一定内容的需要,它才会产生和出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特定的内容只能有一种形式,特定的形式只能表现一种内容。由于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一种形式也可以表现多种内容。例如,同样是后勤管理这项内容,可以由财务管理、军需管理、营房管理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是财务管理这种形式,也可以包括伙食费管理、水电费管理等内容。

二、正确处理后勤管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必须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主观片面的工作方法。搞形式主义的人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愿动脑筋深入思考,不肯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脱离事物的具体内容,只在表面形式上下功夫;写文章,做报告和搞总结时,华而不实,空话、大话连篇,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办事情,不分析具体情况,不注意实际效果,只追求形式上轰轰烈烈、整齐划一,搞一刀切,瞎指挥;有些私心严重的人为了骗取荣誉、地位或金钱,甚至有意地摆花架子,捏造假经验,搞假典型和冒牌货。这些形式违背事物内容发展的需要,对各项具体工作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可见,形式主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错误方法。在观察和处理后勤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克服形式主义。

拟方案、作决策、发指令、搞计划等,都应该建立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使之具有充实的内容。要善于提出后勤管理中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寻找解决的途径。要反对那种粗制滥造、徒具形式的管理倾向。许多人都见过插花艺术,普通的花草经插花能手巧妙裁剪、搭配,就变成了高雅新奇的花篮,鲜艳夺目。但是,有的单位却把“插花术”用在后勤管理上:“填补空白”、“军内首创”、“国际领先”等溢美之词充斥在各类汇报之中。这种“哗众取宠”的“插花术”,助长了形式主义,花冤枉钱、花过头钱,败坏了党风、军风,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四风”的要求相违背,与提出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相违背。“花”与“化”从字面看仅仅差一个“草”字头,但落实到后勤管理当中,却大相径庭,必须除“草”为“化”。要把科技知识“化”到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化”在思想上、行动上,早出成效、多出成果,使后勤管理之花开满军营!

强调管理内容决定管理形式,反对后勤管理中的形式主义,绝不是说管理形式无关紧要。相反,它积极地影响内容,对内容有反作用。管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当管理形式适应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二是当管理形式不适应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例如,后勤管理中一定的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的形式,当适应于社会发展状态及管理主体的发展时,它就能有力地推动后勤管理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后勤管理的发展。这里必须划清必要的形式与形式主义的界限。在后勤管理中,住房设施的改善,环境的绿化、美化,配发新的营具,更新旧的设施,逐步实现营区的整齐划一,是为正规化管理内容服务的必要形式,不能认为是形式主义。后勤管理者必须从后勤管理所面临的条件和趋势中,选择和创造最适当的管理形式,去促进内容的发展。

三、总结

后勤管理论文4

1.消耗支出型

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属于综合性强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为企业的高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该部门自身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就不会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而该部门的运作所需的全部资金就需要由企业专门提供,该资金主要用于该部门的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所以,没有盈利的后勤部门自然就成为了消耗指出型。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后勤部门具有消耗特性将会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2.被动的服务型

目前,行政后勤工作的服务类型主要为被动型,为企业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性工作和高效服务,而这种模式完全没有计划性和规律性,而且,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完全没有主动权,被他人操作和安排,生产经营部门只会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安排后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服务。被动型的行政后勤管理将会直接打击到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就会给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懈怠,就不会给企业带来成效,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发展。

二、行政后勤管理的发展方向

1.行政后勤管理的转型

行政后勤管理需要有消耗支出型向福利创收型的转变,这就需要对行政后勤部门的技能强化和业务培训进行强化,对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位,使得后勤保障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逐步使得员工养成具有正确的服务意识和态度,改变员工的传统的观念,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就像是自己的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员工真正具有强烈的企业责任心和归属感。其次,需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可以是效绩责任制度,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做到层层把关,相关制度落实到位,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相关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需要不断创新理念,需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将以前支出消耗型的部门逐步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部门。在部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节能环保等相关理念做到灵活运用,这也是推动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方式的有效改变,逐步形成高效的循环利用机制。将后勤管理部门能够成功的将消耗指出型转变为福利创收型,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发展的成本,与此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内部的共赢。

2.实现产业化的后勤管理模式

辅部门是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重要标签,对于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起不到任何作用,是过去后勤管理的发展模式。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后勤管理部门就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只有改变以往传统的服务模式,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实现后勤管理的产业化发展才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真正的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也是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企业后勤管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做到能够成为自给型的企业部门,这就需要其内部需要打造专业化的后勤管理队伍,构建和完善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体系,逐步形成各种服务外包公司。实现行政后勤管理的产业化,不仅能够使得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对于企业后勤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对于企业改革创新的渗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实现了企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3.服务模式的转变

后勤管理需要改变服务模式,也就是说,需要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首先,企业需要根据其自身的发展,其中包含了企业自身资源现状和行政后勤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发展管理模式。在开展和落实具体的管理行政和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其次,需要转变员工的传统思维,逐步培养员工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的意识,打破以往的陈旧观念,不断强化后勤服务人员的主人公意识和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化改革后勤管理的产业化的建设和发展,激发后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放弃落后被动模式的服务方式,需要他们树立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使得他们形成真正为企业提供主动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品质和质量。与此同时,需要拓宽相互交流的渠道,主要表现在能够有效的构建上下级的互动平台,需要积极的征求基层工作人员提出的宝贵意见,并认真对待处理,以满足后勤人员的实际需求为宗旨,目的是为了及时的推动企业整体的发展,争取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48 616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