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名人馆汇聚【推荐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参观名人馆汇聚【推荐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参观名人馆【第一篇】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救国”的积极倡导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他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者,他儿女九个,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在各自领域上成就显著,他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与做法,值得我们去分享。
他认为,子女是独立的自我,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不可能是父母的再现,包办代替不可能行通。最重要的应该是为他们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客观条件,并尽最大的能力为孩子争取学习的客观条件。
同样,给予孩子科学的人生理念也非常重要,梁启超给予子女的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可总结为:尽兴、理智、随缘。
一是尽兴,梁启超引导孩子把兴趣作为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基石。他多次宣称自己是个“趣味主义者”。他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面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同时,他主张的趣味教育要适度,“教育儿童纯用趣味引诱,则不能扩张其可能性”,这样才能够避免过于趣味而趋向浅薄,既能够使孩子们掌握知识,同时又能使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梁启超还特别强调支持兴趣持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希望是成功的阶梯。梁启超一再告诫子女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万万不可悲观,总是告诉子女们,只要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心满意足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梁启超认为,人的能力各异,只要尽情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快活与满足。
二是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梁启超的情感极其丰富,他的家书处处洋溢着炽热的情感,但也同时渗透着理智,他教育子女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清醒,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多认识一些朋友,性质格外活泼些,甚好,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
三是随缘,人生总是要经历不可回避的挫折和失败,能从容面对,那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利害得失,要学会泰然处之,积极应对,因此,梁启超给子女们的信条是:“大抵凡关于个人利害的事,只是‘随缘’最好。”
如今已年近九旬的梁思礼还常常想起父亲:“他与孩子们之间,除父亲与子女之情外,还是知心的朋友。孩子们提出不解的问题及个人前途的选择,这一切父亲均能逐个给以详尽的解答并予以鼓励。除了以上谈及之外,他更关注对子女们人格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他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循循善诱。”梁启超是当之无愧的好父亲。
参观名人馆【第二篇】
屈的脊梁,崛起的标志,作为后来者,更应该在新时代,新潮流中继承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
杨开慧故居回来后,更加确定了要努力学习知识在平时发扬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
板仓是烈士杨开慧居住的地方,青山掩映,土墙瓦舍,显得是那么地普通,而随着讲解员讲述杨开慧烈士生平:她是一个令人可爱可敬伟大却有平凡的女性。
的农民的影响。青年时代结识了_等救国救民的青年。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她伴随_东奔西走,尽力支持协助他开展革命工作;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活动,在高墙铁窗的牢笼中,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舍生取义,慨然赴死。
正是这样,让我们体会到一位_的伟大与光荣。在纪念馆内展出的她的一些文字语言质朴,纯然就是一个普通女子的内心独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可就在她被捕之后,却显示了无比坚强,不为所动,从容就义。“但愿革命早日成功。牺牲小我,成功大我,我死后希望家人不作俗人之举”这是她临终前的一段话,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是如此之震撼,为了正义连生命都不要,虽然现实并没有那么残酷,但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有信仰的坚持而宁愿舍弃那种精神。
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雄心斗志,同时,待我以最诚恳的心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参观的机会,瞻仰革命先烈杨开慧女士的英勇事迹,让每个积极分子知道。
参观名人馆【第三篇】
晋朝郭璞《迁城记》中写道:“右旗左鼓,全闽二绝。”早就听说过旗山的美名,今天我也来到了旗山。来一睹旗山的美景。
来到旗山之麓,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不是山,而是*占地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万佛寺,寺内有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佛像,例如地藏佛、释迦摩尼、药师佛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离开万佛寺,我们包车来到了旗山售票处,上山的路十八弯,慌得那叫人头晕目眩。不过,想起要一睹旗山的美景,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进入景区内,里面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了,我决定先去人少的`吊桥,毕竟惊险吧。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时不时碰到几只惹人喜爱的猕猴,猕猴们也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过了许久,我们来到了珠帘瀑布,离它远的时候,它就好像是一条巨大的白条从天而降。靠近它时,就像一条珠帘,因此得名珠帘。旗山的瀑布实在是多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走过了许多条瀑布,我才发觉旗山重点不在山,而在于瀑布,几乎各式各样的瀑布这里都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我佩服。
瀑布走完后当然就来到了索桥,索桥的景象真如想象中的那样惊险,一条长达百多米的索桥横跨在两山之间,索桥下则是百里深的悬崖,而索桥在30多人的重力下在不断摇晃,似乎马上就要断了似的。但是这可阻止不了我,我在索桥上十分轻松的就走了过去,看着行人恐惧的样子我真替他们担心。
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索桥,接下来就是更令人胆战心惊的天梯了,它倚山而建,全长500多米,斜度70度,站在远处看,跟垂直没什么区别,令人后背发凉。我的脑子里有两个念头,一个是上去,一个是原路返回。在长达5分钟的思想斗争后,我选择了爬天梯。一步一步,越来越高,下面的人也小成了一个黑点,不过最后我还是成功克服了恐惧爬了上去。爬上天梯之后,我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希望自己以后也能一览众山小。
旗山的美景远不止这些,更多的是自己学会了在困难来临时的不退缩的精神。
参观名人馆【第四篇】
初春,酿雨的天气,我到坐落在西横街的刘氏故居参观。站在远处看,故居黑瓦白墙,古朴典雅。虽说处在喧闹的大街上,可还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刚进门,迎面扑来一阵清香,纯净疏淡。一看,原来是一株亭亭玉立的腊梅,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在南北墙角,有两株茂密的天竺,这两株天竺是当年刘氏三兄弟的父亲刘宝山手植。虽然历经百年沧桑,却还依然郁郁苍苍。现在,累累硕果已压满枝头,红艳艳的。
往里走,就是宽敞的序厅。正中挂着刘氏三兄弟的照片,南北墙上挂着他们的生平资料。往左拐,是当年刘氏三兄弟的父亲开的私塾,老大刘半农和老二刘天华也曾经在这里接受过父亲的启蒙教育。回想起来,耳边仿佛还有那咿咿呀呀的读书声。他们可能在这认认真真地习字、对课,或许还因为上课开小差而被父亲批评。接着往里走,是一间小书房。当年刘氏三兄弟在这专心致志读书的样子,仿佛现在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继续往前迈步,是思夏堂,这个思夏堂是为了纪念祖母夏氏而改名的。思夏堂南面是大哥刘半农的卧室,靠窗是一张书桌,想当年,刘半农就在这伏案苦读,奋笔疾书。他是法国第一个文学博士,他还是教育家、语言学家,这些成就和他当年在这书桌上洒下的汗水是分不开的。书桌旁有一个书柜,现在书柜里一本书都没有,想当年,里面肯定塞得满满的吧。北面是老二刘天华的卧室,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墙上的那把琵琶。这把琵琶还有一个故事呢:有一次,刘天华的朋友去找刘天华,可怎么也找不到,只听见琵琶声,来到他的卧室,只见蚊帐里有动静,于是走过去撩开蚊帐一看,只见刘天华满头大汗地在蚊帐里练琵琶呢。原来,刘天华为了躲避夏夜里的蚊子,便躲在蚊帐里练琵琶。现在,我耳边仿佛好像又响起了那美妙的乐声。刘天华是一代民乐宗师,这跟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
再往里走就是后院了。一眼老井在角落旁,以前,刘半农经常趴在老井旁凝望蓝天、白云。或许当时他就想用美丽的语言来形容这景色吧。井旁有一个石鼓墩,当年刘天华就在这石鼓墩上练二胡。皎洁的月光下经常能看到刘天华的身影。靠墙是一片竹林,这里是当年三兄弟的乐园,刘半农也写过一首诗:
我到北地已半年,半夜醒来一宵雨。
若移此雨到江南,故园新笋添几许。
这里或许早已写下了他们的梦想。
是啊,要勤奋,不勤奋怎么能有辉煌的成就?只要你勤奋,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参观名人馆【第五篇】
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我们张青莲小学毕业班的孩子们迈着轻快的脚步,前往王淦昌故居。一路上,春风拂面,鸟儿啁啾,路旁的玉兰海棠笑靥绽放,如喷花般的飞泉,让树下天真烂漫的我们心花怒放。
穿过宽阔的马路,经过一座小石桥,就来到了支塘南街,四周古色古香,白墙黑瓦,恍若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踏在厚实的由一块块历史悠久的石板铺成的路面上,不由自主地想象着,或许在几百年前,也有一个人,如同我一般,漫步在这老街上……走着走着,路两边的房子像是有磁力一般,越走越窄,最窄的地方只容得下两个人并排走过。不一会儿,就到了纪念馆门口,稍抬头,就看见了一块大匾,是王淦昌的得意门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题写的“王淦昌故居”五个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更是庄严挺拔。
整个故居坐东朝西,共有三进三院。跨过门房,进入大厅,我们开始认真地听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王淦昌先生的生平事迹,讲解员讲得生动,我们听得仔细。王淦昌先生的一生都献给了_的研究,曾3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为了中国的第一颗_的成功研制,整整隐姓埋名17年,世界少了一个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而我国多了一个两弹一勋……听着听着,我们都被王淦昌先生爱国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
房间一进又进,四周墙壁上整齐有序地展示着先生的照片和生平资料,再看看那些保存完好的王淦昌先生用过的日常用品,一把椅子,一盏灯,几本书,让我更是身临其境,仿佛看见了先生当年在这里发奋读书的样子。
最后,我们转入后花园,里面的山茶花长满了深绿色的叶子,这满树的叶子中簇拥着大红色的山茶花,煞是好看,边上就是王淦昌先生的铜像,他面带笑容,眼睛炯炯有神,显得谦逊又平易近人。
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缓缓地走出故馆。回去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对比王淦昌先生,我实在需要改变。我想:伟人的故居之所以这么特殊,是因为伟人赋予了他非凡的意义吧!作为小学生的我,只要努力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就可以在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刻开始,我要牢记:学院士精神,育正修文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
参观名人馆【第六篇】
我的家乡在江阴,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有旅行家徐霞客,有教育家顾明远,有前_社长朱穆之……但我最敬仰的还是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今天,我们就怀着一股敬仰之情参观了他们的故居。
迈步走进故居的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丛百年天竺,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据说,它们是刘氏三杰的父亲,刘宝珊先生亲手栽种的,每到秋天还会结出累累红果。看着看着,我禁想起了刘氏兄弟,他们多么像天竺呀!经过自己的奋力拼搏,获得巨大的成就。
看过了天竺,我踏进序厅,一下子就被墙上那八个大字“刘氏三杰,江阴之光”给吸引了过去,它们金光闪闪,刚劲有力,听老师说,那是冰心奶奶亲手题的呢!
接着,我从两棵桂花树下穿过,来到了刘天华的卧室,除了一般的陈设以外,里面还摆放着一顶蚊帐,关于这顶蚊帐,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有一次一个客人到了他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这时,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那位客人这才发现,刘天华先生坐在蚊帐里,不顾早已满头大汗,正刻苦练琴呢!刘天华练琴如此认真,也难怪他能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大音乐家!而顺着刘天华的卧室继续走,便是后院了,我们的参观也即将结束了。
刘氏三杰真是我们学校的名人,江阴的骄傲,中国的自豪,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三位伟大的校友。
参观名人馆【第七篇】
早晨,我来到了胡雪岩故居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我在胡雪岩故居里品味着里面的摆设、介绍。在介绍上我看见了这些关于胡雪岩的资料。胡雪岩(1823-188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为朝廷效犬马之劳。他是一个_,他构造了钱庄,他曾经还跟洋人打过好几场商战呢!我特别佩服他那敢作敢当,不怕洋人的威胁的精神。可是再伟大的.人也会失败,最后在和洋人的商战中失败。
胡雪岩的居内的花园芝园怪石嶙峋、巧夺天工,其中的假山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进入故居,那回旋的明廊暗弄、亭台阁楼、庭院天井、峭壁假山、小桥流水、精雕门楼,使人仿佛进入一个大大的迷宫;而百狮楼、锁春院、怡夏院、洗秋院、融冬院、延碧堂、载福堂、和乐堂、清雅堂无处不奇;木雕、砖雕、石雕、堆塑、彩画则无品不精。故居内还有董其昌、郑板桥、唐伯虎、文征明等名家的书法石刻作品,轿厅内的两顶做工考究的红木官轿很是值得欣赏一番。
经过一番详细的了解,我们大致的熟悉了故居的布局,接下来,我拿着照相机开始拍摄故居的各处的景色。
时间飞快,2小时已经过去了,我拍摄了许多照片,心中十分快乐。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历史人物的资料。同时这次活动让我觉得我要向胡雪岩学习,学习他那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
参观名人馆【第八篇】
参观红色名人馆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机会。我近日有幸参观了位于我市的红色名人馆,并深受触动。这次参观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
在红色名人馆里,我看到了许多来自中国革命先辈的珍贵遗物,包括他们的信手短笺、手抄本、手写稿件等等。这些文物见证了他们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通过这些展品,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豪情。他们对于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让我深受敬佩。
红色名人馆的陈列设计独特且精心安排,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参观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历史的年代。透过馆内的照片、展板和多媒体等展示方式,我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也深入了解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红色名人馆的陈列设计将革命历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对中国革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参观红色名人馆让我反思了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红色名人们面对压力和艰难困苦,仍然保持信念和毅力,为革命事业奋斗,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和个人利益。这让我深思,现代社会人们日益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对于信仰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呢?参观红色名人馆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和一个人都不应该只追求经济发展和个人利益,更应该追求精神的完善和强大。
第五段:结尾。
通过参观红色名人馆,我对中国革命历史和前辈们的奋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红色名人馆的参观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触动和思考,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我深信,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希望通过这次参观,我能够时刻怀有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为实现社会和谐与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观名人馆【第九篇】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到胡雪岩故居参观。胡雪岩出生于杭州,是清朝著名的“*”。我以前就去过他创办的胡庆余堂国药号,那里挂着“诚信”、“戒欺”的牌匾,使用铜锅金铲制药,生产出了“人参再造丸”、“六神丸”等许多名药。虽然胡雪岩曾经非常富有,但最终却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一走进胡雪岩故居的大门,我们就来到了“轿厅”,这是专门停放轿子的地方。两边放着两口巨大的铜缸,里面装满了水,两边还有“神兽”的头呢!看了介绍,我才知道这缸里的水是用来灭火的。来到门前,我一抬头就看到了“勉善成荣”的.牌匾,爷爷告诉我这是当时皇帝赐给胡雪岩,称赞他做了很多善事。
迈过门槛,我们就进入了胡雪岩故居的内部。我发现这里规模非常大,有很多岔路,一不小心还会迷路。故居里有许多园林和建筑,而且都非常精致。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地方是“百狮楼”和“芝园”。
“百狮楼”在整座故居的中间位置,有两层楼高,据说以前里面真的有一百头制作精美的小狮子,只是现在都已经遗失了。旁边的导游讲,胡雪岩一家的年夜饭就是在这里吃的。
“芝园”是故居里最大的一个院子,据说那时胡雪岩在这里看戏。戏台搭在水边,而胡雪岩看戏的地方,就在对面假山顶上的建筑里。园中的水池里,还有许多各种颜色的鱼儿在游来游去。我和爸爸登上假山,从上面往下看觉得很高,而且能看很远。我们走下假山的时候,发现这个假山原来是空心的。因为里面灯光很暗,还有许多小道,就像一个迷宫,有很多小朋友在里面“探险”。
走出胡雪岩故居,外面的街道很繁忙,很难想象在高高的围墙里,还有一个这么清静的地方。
参观名人馆【第十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妈妈带我去参观书画展,我们迎着清爽的微风走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路边的花草在微风吹拂下点着头,好像在欢迎我们呢。
博物馆到了,我们踩着鲜红的地毯走进大门。抬头一看,啊!儿童画、国画、水粉画、素描画以及各种书法作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一幅名叫《小花猫》的国画了,作者是兖州的李宝亮。只见两只可爱的小花猫在一束芬芳扑鼻的牵牛花下面玩耍,它们好奇地瞪着蓝宝石似的眼睛望着一只小蜗牛,黄色的小猫好像在说:“小样,看你往哪儿逃!”,灰色的小猫好像在说:“别出声,我们把它捉住”,小蜗牛伸着两只触角,歪着头不慌不忙的看着他们好像说:“想的倒美,做梦去吧你们!”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幅幅作品漂亮极了,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我真的好羡慕他们。我想他们一定在家里练习的很刻苦,如果我在家里努力练习的话,一定能和他们一样的优秀。
时间过的真快,该回家了。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