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论文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文化软实力论文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文化软实力论文【第一篇】

论坛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推动安全生产理念创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设都市、行业和企业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届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安全生产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部分国际安全生产领域专家等400余人将出席会议。

一、论坛时间:20*年11月

二、论坛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报告厅

三、论坛主题: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四、主要议题:

(一)安全文化——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软手段、软实力,兼谈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

选题思路:通过对比“执法监察”等硬实力、硬手段与“安全文化”等软实力、软手段,探讨全社会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措施和方法——行业文化与安全生产关系研究。

选题思路:通过发掘不同行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法律环境、人员构成、操作惯例、行为习惯,分析安全文化建设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等方面的作用。

(三)国际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借鉴。

选题思路:通过了解国际安全文化研究的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德国煤矿企业安全生的借鉴、日本全民安全教育体制的借鉴、英国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借鉴,总结国际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我市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参考意义。

(四)城市安全文化建设——国际视野下的首都如何构建“有序、安详、幸福”的安全环境。

选题思路:通过都市视角,分析安全文化对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大都市的影响,以及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当中的具体制度和办法。

(五)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从石油、石化行业实践看“健康、安全与环保”体系的建设经验和落实情况。

选题思路:通过石油、石化系统HSE建设的具体例子,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以及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企业责任。

(六)危机预警及动员——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

选题思路: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七)根据论坛主题,专家自拟课题

五、论文征集

1、热忱欢迎国内外高校、企业及研究院所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它科技人员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有意者请填写并以电子邮件返回会议回执;

2、提交的会议论文将编入《第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论文集》。

3、论文语言:中文

4、论文格式见,论文截稿日期20*年9月15日

文化软实力论文【第二篇】

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潮,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等国研究者和商业从业人员提炼出的有关企业管理的新概念。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埃德加•沙因在其1986年出版的《企业文化与领导》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被多数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约束和功能导向作用,能够有效规范和引导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此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雷斯•E•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阿伦•A•肯尼迪在其合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企业文化的主要因素构成,即价值观、企业环境、英雄人物、典礼及仪式、文化网络。其中,英雄人物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它是一种人格化的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感染力和鼓舞作用,能够使企业成员更好地认识自己,并积极进行创新活动,推动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目前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即领导者提出和倡导、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文化行为方式。综合上述各主要观点,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极力塑造的一种与他者相区别的文化形象,具体指涉商业组织的价值理念、符号、仪式以及处世原则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发展经验的凝结,体现了组织的理念,渗透于组织的全部肌体。企业文化包括以下特点:抽象性,即意味着企业文化要通过一些抽象、简明的符号、象征来包涵具体丰富的内容;规范性,即意味着企业文化要表达应然性的目标,而不是实然性的现状;独特性,即意味着企业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就是要使特定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可变性,即意味着企业文化应该伴随所处经济社会现实环境之变迁而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发展,从而使企业文化这种软实力与企业本身因产品质量而形成的硬实力同步发展。

软实力与企业文化软实力(softpower)并非企业管理领域内的原生概念,其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教授在对美国崛起进程以及大国关系进行研究时提出。它最初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以外仍能对其他国家和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实力,其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在广度上的蔓延以及在深度上的渗透这两个方面。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相近学科之间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影响和借鉴,软实力也逐渐被一些学者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例如,有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外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企业软实力即企业文化所彰显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承受力与适应力、执行力与能动力、学习力与创新力、权威力与亲和力。另有学者站在企业软实力功能角度,分析了企业软实力的组成规律,其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在社会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源建设过程中,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其经营发展目标的一种能力。此外,还有学者从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入手,认为企业软实力是建立在企业硬实力这一基础上,能够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产生一定影响,最终使其认同和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发展,使其尽早实现其经营发展目标。依据这些不同的定义,我们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然却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战略资源,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模仿、强渗透性、强蔓延性等特征。企业文化是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它可以通过企业文化逐渐渗透至本组织之全部肌体并辐射至与其相关的其他组织。

2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有助于发挥引领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产业升级的逐步加快,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当前,全球五百强企业中已有三百多家进入中国,并充分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技术市场、服务市场、国内市场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必须加快管理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便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抢占一席之地。因此,企业必须加快创建与创新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其文化的软实力功能,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神华集团成立至今已逾二十年。在这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中,神华集团在最初的“开疆拓土、重整河山、做强做大、打造辉煌”方针的指引下,规模日益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进而发展为“建设矿、路、港、电、化一体化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大型能源企业”的方针,以及当下所提出的“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神华企业文化无不发挥着重要的引领指导作用,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领不断打造神华事业的新辉煌。企业文化如同大海中的灯塔,指引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坚定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一方面可以有效优化其管理体制,推动体制创新;另一方面还能在精神层面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激发其创新热情。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优化企业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推动管理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使员工认清市场经济的本质和信息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并针对企业现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做好品牌市场和功能定位。二是加快管理体制创新,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内容选择相应的模式,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进行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根据外部发展形势的变化适当的调整管理策略,从而实现与时俱进的管理目标。三是积极进行员工价值体系创新,强化其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创建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明确不同历史阶段和状态下的价值表征。四是积极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当中,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神华集团提出的“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就是基于这种文化价值提出的,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使神华安全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神华集团也迅速壮大。

3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缺乏创新和独特性企业文化与其生产经营目标联系紧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目前,一些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目标的正确认识,仅仅简单地将企业目标与企业价值取向和企业行为相结合,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创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和目标要求的企业文化。当前,受行业、发展历史、产品特征、职工、地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大同小异,雷同率高,没有充分显示出其文化优势与特色,导致其企业精神缺失,文化发展与生产经营相脱节,无法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很多企业都提出过类似的口号,如“质量是企业发产品的灵魂”和“顾客需求至上”等,创意性口号较少。同时,这些口号的内涵较为单一,不符合企业的经营导向、产品特性和服务领域,企业文化区分度低,从而使作为生产者的企业较难培养自己的忠诚消费者,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实际上,企业文化的创建没有统一固定的发展模式,各企业可以根据其发展条件和具体方向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从而积极发挥其文化优势,推动企业的健康长效发展。各企业在发展历史、管理模式、技术构成、竞争压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其文化建设的独特性。此外,企业文化的强度和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独特性特色。神华集团涉及的行业较多,或许这也是独特企业文化特色不易提炼和展现的因素之一。

企业文化表象化、重形式轻内涵近些年来,随着大众传媒和快餐化娱乐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国企文化建设出现了过于强调表象的错误倾向,具体表现为重形式轻内涵,文化内涵的构建和巩固不足,不利于其文化建设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一些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时,过分追求“面子工程”,重金聘请一些知名教授设计企业文化形象。但这些凭空想象出来的抽象文化概念大都缺乏实用性和独特性,难以表现企业的文化实质和成分构成,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空中楼阁。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过分强调表层物质文化,将企业文化建设简单理解为员工言行举止、内部报刊、庆典活动、文化宣传口号等,无法真正将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融入内部管理中,不利与员工人文素养的提升。更多的企业将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口号宣传上,形式华丽,内容空泛,无法达到应有的文化建设效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企业文化缺乏系统性、长期性企业文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前进的过程。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突出系统性和长期性特点。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该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战略,并成立专门的文化机构,以保证整项文化建设事业的高效稳定发展。但反观实际,一些企业将文化建设局限于某一领域或层面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关注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但也只是“一时热”,发展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地强化和巩固。神华集团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上,经常随着主要领导的变更而变化,因而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思路。具体的,神华曾先后提出过开拓文化、创新文化、卓越文化、变革文化、共同文化、大同文化、大神华文化、“五型”文化、厚德文化等不同主题,但企业文化主题一直没有确定下来,这不仅影响了神华文化的延续性,而且阻碍了神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发展信心,协调好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积极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对企业而言,只有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做好企业文化培育和建设工作,才能逐渐形成独特的且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4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加强企业文化研究、突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针对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研究,明确其发展地位和作用,科学认识企业文化发展意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推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企业要深入分析和把握企业文化的建设规律,坚持实事求是,高效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起完善和谐的企业文化。具体而言,企业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科学研究,坚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形式特点,明确现阶段文化发展目标,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同时,企业还可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文化建设活动,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突出其文化建设的独特性和时代性特点。此外,企业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共同参与其中,并开展企业文化、员工价值观、企业外部形象调研工作,并针对其文化建设中的误区提出合理解决方案,优化企业文化发展结构,定期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相关培训,增强其集团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企业内聚力和向心力。

加强制度建设、用科学手段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企业科技通过制度建设的方式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以保障其文化建设发展的持续性和固定性。企业在进行管理制度建设时,必须结合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出特色化规章制度,用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鼓舞人、感染人、影响人,将员工的言行与企业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员工自觉规范和调整其言行,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此外,企业管理者还可以对原有文化发展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内外发展形势,使其制度建设充分体现出文化发展的特点与走向。

紧扣企业发展战略、构建独具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要想使其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并被员工普遍认可,企业就必须紧扣企业发展战略,将文化建设与其经营发展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企业经营发展和员工素质培养之间的矛盾,加强员工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根据所在地区的人文化经济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长期和短期发展战略,积极改进管理方式方法。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应该根据其产品特性和行业属性进行文化构建活动,发展独具自身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立起企业文化的有效约束、激励和巩固发展机制为更好地管理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企业可以将文化建设的一些内容适当融入制度建设当中,使得其管理目标最终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强化其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强化理论建立健全激励和巩固发展制度,使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日常工作,不断提升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其相应的监控管理机制,要求员工定期反省和检查自己的工作,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戒骄戒躁,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迎接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发挥员工的基础性作用首先,企业在文化的选择和确定上要广泛发动群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酝酿、讨论,然后由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共同确认,最后确定下来。其次,在企业文化确定后,企业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使员工对自己企业文化深入的了解,同时就企业文化建设跟员工互动,开展企业文化知识问答比赛、企业文化建设征文等活动,设立企业文化意见箱,促进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此外,企业都应该培植自己的典型模范人物,让典型代表着企业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使企业文化即具备抽象性,又不失人性化。

文化软实力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软实力;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作用机理

前言

在相关研究领域,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学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通过对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家实力表现形式的研究,他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即“通过吸引而非威胁或收买他人,获得我们所需的能力,它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政治思想和我们的政策为基础”。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启了学者们软科学的关注和研究。

一、对企业软实力概念的界定

较早把国家软实力应用到企业研究领域的是哈佛商学院John Quelch教授,他指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量也可以与国家竞争的软实力理论联系起来,并且软实力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更有利于竞争”。截至2013年3月9日,CNKI数据库上以企业软实力为主题的文章多达5000余条,有关企业软实力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的大力支助。

国内学者对于企业软实力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范式,对于企业软实力内涵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主要列举国内对于企业软实力的研究颇具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

裕国平,梅丽珍(2009)提出,企业软实力本质上是“一种吸引力,是企业通过有效整合企业的‘软、硬’资源,以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从而获取其价值认同,最终实现企业目的一种吸引力”。邓正红(2009)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通过长期积累、并能在未来为企业生存发展持续发挥整合作用的能力和习惯”。黄国群(2008)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主体通过对企业特定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以吸引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客体,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郑仕杰(2008)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中结合约瑟夫・奈的观点将企业软实力定义为“企业主体通过企业特定的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吸引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客体,以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

二、企业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的研究也有一些代表性观点。邓正红(2012)认为企业软实力由5个层级力和4个基础力组成的金字塔和1个价模公式组成。5个层级力即“趋势预见力、环境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价值创新力”,4个基础力分别是“学习力、专注力、协同力、执行力”,这构成了企业软实力的纵轴,贯穿纵轴的是1个价模公式“企业软实力=商业模式+核心价值”。李金超,郭学英(2011)专门对供电企业的软实力进行了研究。他们将供电企业的软实力分为“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策划力、执行力、管控力、亲和力和感染力”8个要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供电企业软式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个因素对企业软实力的不同作用。

三、企业软实力的作用机理

企业软实力的作用机理也是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已有研究中,以黄国群、嵇国平等人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的观点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都认为企业软实力要由潜在软实力转化而来并以企业硬资源为依托,需要建立有效的传播系统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互为作用、影响。而其它不同观点中以孙海刚、罗高峰的观点较为有代表性。

赵妹(2011)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出,区分企业潜在软实力和现实软实力的意义不大,潜在软实力更多地与企业占有的资源即硬实力相联系,最终能够转化成现实软实力并在硬实力提升的同时增强软实力;同时,企业软实力的形成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通过其帮助才能发挥作用,并经过组织规范的引导企业软实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罗高峰(2010)认为企业软实力的作用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企业理念的塑造和转化阶段、传播阶段、价值认同实现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在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企业理念进行修正、补充,确定核心理念,并逐步细化成具体理念和操作理念;第二阶段,运用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影响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促进企业理念的认知和识别;第三阶段,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重新调整和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念,实现价值认同的过程。

四、企业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对企业软实力提升路径的研究多是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出发。依据已有文献,可分为一般性研究和特定行业或企业的软实力提升研究。

肖鹏等(2013)从品牌价值的视角提出了企业可以从企业愿景与社会责任着手,通过良好的沟通平台以及产品渠道在提升企业硬实力的同时增强企业软实力。张杰等(2010)提出企业软实力提升的四个基本途径是“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内聚力、培育企业文化”等。杨波(2010)认为企业公益可以体现社会责任感,提升企业公众形象,因而也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徐金发等(2009)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软实力提升作用机制模型。该模型指出,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促进员工的心理感知以期达到组织认同,进而提升企业三方面的企业软实力,即凝聚力、创新力、感召力。

王丹等(2012)通过案例研究,提出中国汽车企业软实力的提升要着重从技术创新、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江帆(2010)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提出了软实力提升的基本策略,他认为国有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与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员工素质、资源整合以及战略网络体系的建设密不可分,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建立起合适的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软实力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仕杰。IBM公司软实力分析及其启示[D].暨南大学。2008

[2]孙瑜纪超。国有企业软实力要素分析[D].长江大学。2012

[3]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的构成[J].现代企业文化。2012年第Z1期

[4]李金超,郭学英。基于ISM的供电企业软实力研究[J].电力企业管理。2011年8月

[5]张菡姣。企业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梁祖晨,温声誉。基于AHP的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物业。2010年第9卷第1期

[7]李杰。企业软实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文化软实力论文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新乡市 文化 软实力

城市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城市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探讨新乡市文化软实力,对促进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新乡市区域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念

1.软实力。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是由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约瑟夫?奈首次提出。它指“一种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其外延涵盖文化渊源、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民族凝聚力等,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国际信誉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1]。1993年我国引入“软实力”这一概念,并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2.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感染力、凝聚力、吸纳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党的十七大正式从国家层面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广义上讲,文化软实力基本包含软实力的内涵。

3.城市文化软实力。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城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延续力、创新力、向心力、认同力、生命力和凝聚力以及在对外交往中产生的感召力和辐射力”[3]。一般意义上,文化软实力包括国家文化软实力、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

二、提升新乡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价值

“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综合实力的核心构成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4]一个城市的发展既离不开经济建设等硬实力的提升,又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潜在”推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贡献将愈加强大。

1.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如果体现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居民文明素养较高、优秀人才集聚等,那么不仅有助于增加这个城市经济发展增长点、税收总量、居民就业岗位和消费需求等,而且能够有助于降低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成本、行政成本等,从而进一步推进城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有利于促进城市和谐幸福。社会的和谐安定、群众的幸福生活,不仅要具备较好的经济物质条件,更需要有健康、高尚的精神、文化来支撑和滋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能够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人们创造安居乐业的优美人文环境,从而有利于促进城市和谐幸福。

3.有利于提升城市对外形象。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能超越区域界线、民族界限、历史界限,对一个城市综合影响力和辐射力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所以,除有形的城市经济实力外,无处不在的、无形的文化软实力更能够提升城市综合影响力和对外辐射力,进而大大提升城市良好形象。

三、新乡市文化软实力的优劣势分析

新乡市有着优秀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人文风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新乡市各项文化事业愈加繁荣,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并呈现出一定突出优势,但是亦存在其不足。

1.突出优势

第一,新乡城市精神发挥出重要引领作用。牧野儿女历来崇尚文明、尊重知识,名人贤士相继辈出,他们敬业勤劳、奋发图强、创业有为、无私奉献,铸就了新乡市“厚善、崇文、敬业、图强”的城市精神。正是在这种城市精神的引领下,新乡市实现了“农业市”到“工业市”的华丽转变,城市综合实力逐步迈入全省先进地市行列。

第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光耀全国。建国以来,新乡市不同时代都出现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逐步形成了史来贺、吴金印、等新乡先进群体。先进群体在平凡的基层工作岗位上铸就了“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的宝贵品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的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这是新乡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创新传统得以较好传承。新乡人民继承古人的改革创新基因,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发展壮大知识产权经济,逐步构建“内生与外源并重、自主与开放结合、持续与跨越统一”的区域型自主创新体系,从而在创新中推动跨越发展。

2.劣势所在

新乡市文化软实力有其突出优势,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与劣势。

第一,文化品牌相对匮乏。文化精品、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事关城市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近年来,新乡市文化精品创作不断获得国家、省级多项荣誉和奖项,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新乡市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富有时代号召力、引起广大群众强烈共鸣、引领文化发展潮流的名家名作不多,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乡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第二,文化传播能力相对较弱。文化传播力是一个城市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城市文化发展进步、增强城市魅力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新乡市在宣传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但美中不足的是,先进的文化传播理念尚未形成,先进的传播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等,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乡城市文化对外输出能力。

第三,文化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生产力是一个城市和地区全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乡市文化产业集聚区尚未形成规模,文化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依然较低。这不仅影响城市经济总量的增加,且未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总之,认真探讨分析新乡市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境况,虽能够为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启发,但由于目前关于新乡市文化软实力研究相对缺乏,提出具有较高实践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仍需结合新乡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划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7.

[2]罗能生,郭更臣,谢里。我国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0(9):1502.

[3]吴玲,王志章。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科学决策。2009(11):28.

[4]罗能生,谢里。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J].求索,2010(9):14.

48 881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