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汇聚优秀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汇聚优秀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第一篇】

模糊性是事物类属的不确定性,是事物所呈现出来的亦此亦彼性。会计所反映的经济事项大多是模糊事物,而分类和汇总是会计的基本方法,由此决定了会计模糊性的本质属性。会计模糊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模糊性角度透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且对模糊性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模糊性与清晰性。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事物可以依据精确的标准把它们分为彼此界限分明的类别非此即彼,明确肯定。事物有明确类属的特性就叫做清晰性,这类事物则称为清晰事物。但是,还有另外一些事物,我们无法找到精确的分类标准,很难明确肯定地断言某些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小溪、大河、远近、近邻等就是这种事物。由于这种事物从属于某一类到不属于该类是逐步过渡而非突然改变,不同类别之间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归类,事物的这种类属不清晰性就叫做模糊性,这类事物则称为模糊事物。

依据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内在模糊性、信息模糊性和主观模糊性。内在模糊性指由于客观事物的中介过渡性而引起类属的不确定性。模糊性问题总是与事物的分类问题相关联。把无穷连续过渡的中介分为有限的类别,把大量彼此没有明显差异的中介分为少数几类,这样的类别之间很难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大量的中介便显得没有明确肯定的类属了,即表现出内在的模糊性。信息模糊性,是指在复杂的系统中因各种因素交织一起而产生的模糊性。模糊性总是伴随着复杂性而出现。复杂性意味着因素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选购衣服,若分别就花色、耐用性、价格等单因素评定,容易作出清晰确定的`结论。若把诸因素联系起来评定,就显得相当复杂、难于确定了。大量可以精确描述的单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必然产生出具有新质的属性,即信息模糊性。主观模糊性,指由于认识主体在性格、职业、年龄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对事物类属划分上的不确定性。

精确方法适于刻画清晰数量关系,但是,当用精确方法处理模糊事物时,由于舍弃了对象固有的模糊性,在本来没有明确界限的对象之间人为地划定界限,变模糊数量关系为清晰数量关系,因而歪曲了本来相互联系着的事物的性质。特别在分界线附近,这种描述的失真性更为严重。对于模糊事物,则要从其模糊性出发,应用模糊方法来处理。模糊方法的基点是承认模糊性。凡是从模糊性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论是经验的还是理论的,定性的还是定量的,都是模糊方法。

[1][2][3][4]。

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第二篇】

摘要:本文提出了合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试论其具体预防措施。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相当严重,大多数人只要一提到会计信息失真就会想到的是违法行为,而本文认为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更是普遍存在。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按照会计规则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样的不一致是由会计规则本身所造成的。

(一)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

1、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有较长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就是会计准则定义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这些会计准则制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当前我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人们在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还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法规、规范、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的技术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事实上它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二是对于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

4、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是导致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引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利润分配方案的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有时是其使用人利害得失的关键,利益关系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干预这一反映结果,当其中一方隐蔽地实施干预后,就会使其偏离原来的客观情况。会计信息提供者因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而最有条件实施干预,在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总能做出使自己得益的选择。

5、新旧法规以及各个法规之间存在着矛盾及不协调。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导致的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而且现行会计法规中还残存着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另外,各会计法规之间也存着不协调,如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都使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1、会计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我国过去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处于这种环境下,会计以国家宏观管理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围绕企业经济效益,以向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由于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健全,使得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即使是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有局部政策调整变化问题,因而或多或少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2、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当客观的会计环境变化后,会计方法却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会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定,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3、科技因素的影响。会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服务。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发达及其在会计上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如会计信息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过程中,不仅依靠财务会计本身的有关资料,在很大程度上还依据统计和业务核算等资料,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这些外部资料的精确性,从而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我国的科学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电子计算机运用到会计也只是刚刚开始,所以在会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科学技术无法精确解决的问题,这自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性角度考虑。

1、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一些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

2、规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减少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就不能忽视这一问题。但现实的矛盾是:我国正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应有所限制。

3、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以前报表中没有或不突出这些信息也无伤大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对决策越来越重要,准则中必须对之作出明确规定。当然,也不能急于迈大步子,要求一下子制定十分完美的准则。我们认为目前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于这方面信息处理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的修订。

4、如果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考虑了利益关系人各方面的利益问题,能够达到与利益协同完全一致,也就不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所以在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信息提供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避免和克服的。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两个环节着手。一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二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在制定环节,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其中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即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在选择环节,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和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

5、首先应该修订和完善《会计法》,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表述,要注意会计法规之间的衔接一致,以免在推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从会计环境的影响来考虑。

1、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制定尽量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要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些新情况,还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

2、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在保证传统的会计核算与核筹资料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的物价变动特点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选择一些受价格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额,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把调整的情况在现行会计报表中附加说明,为领导决策服务。

3、依靠科技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并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服务。如运用数学模型对会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使会计信息更加精确。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是基于一些客观因素之上,所以我们的预防对策也只能从提高准则、制度制订的完美性及改善外部会计环境着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

[3]《会计法》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吴云萍。

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第三篇】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其质量高低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但是,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大量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精辟见解,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为:

1.原始凭证虚假。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甚至开具假发票,虚列经济事项,致使单位经费超支或成本虚增,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3、虚列成本,虚计收入。人为调节会计报表及会计处理方法,以计划数、预算数代替实际数,造成会计报表失真现象,安然公司的破产以及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等造假典型案例的产生,都说明了会计报表严重失真已成为相当普遍的问题。

4.资产、收入、负债、成本费用失真。﹁是资产不实。一些单位违反会计制度,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核算,不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按规定摊销预提费用,也不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对坏账也不按规定转销,造成虚增资产。二是收入失真。采取虚列收入空挂应收款、截留、转移等做法,人为调节收入,掩盖了单位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致使收入流失,会计信息失真。三是负债登记不全。大量负债游离账外,形成账面负债不完整。有的单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靠赊欠来维持,靠借贷来完成经济指标,这些债务采取不入账的做法,形成账外负债;有的领导在既无资金渠道,又无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为搞“形象工程”,大搞基本建设,形成大量账外工程欠款。四是成本费用失实。原始发票的虚假是成本费用不实的最主要原因。在会计核算中采取支出挂账,不列当期成本费用的做法,或多摊多提费用,截留利润,偷逃税款,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行为等等,造成成本费用不实,隐性亏损加大。

会计信息失真虽然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蝇头小利,却给国家、社会甚至是企业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一是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

二是损害公众利益。截留收入、虚报冒领、私设“小金库”等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单位和职工个人利益,特别是直接影响了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收益和债权利益,使信息风险增大,信息成本提高,常出现投资得不到回报,或回报率很低,债权人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情形。同时,信息失真会误导社会公众对证券投资做出错误的抉择。

三是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少数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四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决策。错误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相关部门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依据缺乏可靠性、科学性,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长期下去,必将削弱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生存。

五是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第四篇】

[1]钮真妮。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控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

[2]徐甜。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农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9.

[3]马磊。关于国内会计信息质量学术论文的文献计量研究[d].东北大学,2019.

[4]付雨婷。沈阳长城阀门管件有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5]赵嘉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盈余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9.

[6]郑俊雯。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调查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9.

[7]向倩辉。bdh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湘潭大学,2019.

[8]卢丽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理论研究与问题改进[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9]王颖。基于sm-som方法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异常识别问题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9.

[10]周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11]郭慧贤。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12]杨国红。引入非财务信息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云南大学,2019.

[13]蔡梦婷。作业成本法在航空制造企业中的应用[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

[14]黄谧谧。基于信息化的cs市属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9.

[15]张伟。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

[16]刘振坤。云会计环境下基于社会网络的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17]陈高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19]魏长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20]孙浩然。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21]罗洁云。基于内部控制环境视角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9.

[22]李倩。erp系统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3]张斗。试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9.

[25]白云霞。论模糊性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d].厦门大学,2019.

[26]石春然。会计行为问题研究--另一个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28]高峡。现代会计信息的失真及防范机制研究--提供更加适用的财务会计信息[d].西南交通大学,2019.

[29]戴旭。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的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9.

[30]王元章。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31]蔺学娟。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分析--会计信息市场呼唤诚信[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33]符寒峰。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公司治理[d].长安大学,2019.

[35]白延飞。会计信息的失真与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9.

[36]张超。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38]王志群。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政府监管[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0]李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41]张愈强。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9.

[43]张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沈阳大学,2019.

[47]杨燕。会计信息失真伦理分析[d].云南大学,2019.

[50]杨波。伦理学视角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1]晁茜。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53]徐意丰。项目投资在会计信息失真及价值跳跃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56]廖永强。基于公司治理特征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9.

[57]陈建民。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与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9.

[60]韩淑珍。伦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1]蔡晓净。基于会计信息产权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及治理研究[d].同济大学,2019.

[62]宫晓霞。从博弈论角度看国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d].上海交通大学,2019.

[63]宣权。国有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防范[d].昆明理工大学,2019.

[67]张涛。基于会计市场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9.

[69]宋春辉。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9.

[71]毛长珍。基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9.

[73]郭玲。基于公司治理上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博弈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75]王晓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d].重庆大学,2019.

[76]王莉莉。会计信息扭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78]张健萍。“会计人”塑造及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9.

[80]杨建文。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d].暨南大学,2019.

[82]游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信息失真的成因、现状及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19.

[83]李新军。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9.

[84]斯龙。基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86]林祥友。会计信息的产权重构与流程再造[d].西南财经大学,2019.

[88]冯秀建。会计信息产权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89]吴泵。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91]潘凤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9.

[92]崔伟萍。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d].山东大学,2019.

[93]徐爱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限理性”的分析[d].重庆大学,2019.

[96]王晓飞。会计信息产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100]王树伟。基于博弈论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第五篇】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指会计信息在形成与提供过程中与客观现实不相符合,无法真正体现会计主体真实的财政情况及其经营成果,一旦发生会计信息失真,势必会给企业、社会以及国家带来严重危害,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因此,研究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危害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危害;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对于现代企业会计而言,其根本目标就是会计主体可以提供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

然而,实际情况这一目标大都无法完全实现。

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由于会计报告虚假而造成巨大损失的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研究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对于企业的主要危害。

如果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那么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不能掌握真实的准确信息,就会使各项重大决策出现失误,从而给企业带来潜在危机,影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再有,在专业化生产以及分工协作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快,企业若想更好地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与世界经济接轨。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如果失真,势必被国际市场所排斥,从而使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受到干扰和影响。

还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遵守诚信规则,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

任何企业如果想通过会计信息的弄虚作假来占领市场或者进行企业融资,都非长远之计,其结果只能是让市场与投资者对其产生不良信任危机,阻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对于社会的主要危害。

如果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会对企业投资者以及企业债权人等群体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基础依据就是通过审计的企业会计报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会计报表失真,其结果必然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使其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3、对于国家的主要危害。

如果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国家税收就会减少,国有资产就会流失。

部分企业存在两本账现象,试图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隐匿收入、增加成本等办法进行逃税,或者企业通过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进行骗税以及减免税额。

还有部分企业通过账目造假,让国有资产人为地发生贬值,进行低价拍卖,从而变相地侵占国有资产。

如此下去,势必会使国家利益严重受损,国有资产发生严重流失。

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失真还可能给贪wu腐bai行为提供更多机会,给经济*罪活动提供各种方便,从而发生严重的贪wu腐bai等问题。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的漏洞及执行过程中的可变性。

多年来,我国《会计法》几经修定,陆续颁布推出了各项具体的会计准则,然而,会计准则及其制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漏洞。

由执行效果方面来分析,相关责任界定仍不够清晰,针对会计造假等行为的处罚仍弊端较多。

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并没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够,尤其表现在针对违法者的打击制裁方面,执行力不足。

许多违法人员通常只接受了行政处分,而没有受到刑事责任,或者只是交纳了一些罚款,却并未上交全部非法所得,无形中降低了会计造假的成本。

2、会计监督力度不足。

从目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来看,其主要分为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个主要层次。

其中政府审计因编制、人员、职能等方面的.限制和改变,其审计监督的重点已经从过去的大中型企业逐渐向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等方面转变,所以其针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职能逐渐弱化;企业内部审计因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制约,通常很难独立出来,因此会计监督成效不够明显。

作为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各类会计师事务所,通常受到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的制约,无法有效发挥监督职能。

此外,国家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管理不够规范,加之部分中介机构受到利益趋使,为企业提供虚假审计报告,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形成了恶性循环的状况。

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队伍来看,其综合素质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许多会计从业人员知识老化,专业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节约人工雇佣成本,还在聘请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因会计人员能力水平有限,经常出现错误的会计信息,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发。

还有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职业道德,在利益诱惑下为企业制造假账,或者贪wu挪用公款等。

1、全面完善会计准则制度。

企业应全面完善会计准则及其相关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使会计选择范围变小;同时要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确保能够给债权人、投资人等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2、严格处罚会计造假行为。

针对会计造假行为,绝不能姑息,既要给予行政处罚,也要进行经济惩罚,且惩罚数目应超出其造假所得,才能有效避免造假现象。

针对指使会计人员作假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也要加大处罚力度,情节严重者承担法律责任。

针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更要给予严惩,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对于参与造假的人员,不管是投资者、企业经营者、评估师、会计师等,损害公民合法利益时都要提起诉讼,按照规定要求赔偿。

3、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失真,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为此,企业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完备的道德奖惩机制,以此约束其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无法体现企业的真实经济活动,其对于企业、社会和国家都具有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赵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认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1).

[2]段勇.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防范对策[j].现代商业,2011,(2).

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第六篇】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确认、计量、纪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包括利用准则制度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交易;提前确认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错误等。会计舞弊则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在计量、确认、纪录、报告等方面故意违反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而产生的错误,主要包括编制假报表、做假的账、编造假会计凭证等。会计差错属于工作失误,是无意识、无目的的错误;而会计舞弊则是主观上的故意行为,是有意识的造假,带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属于违法行为。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结果都表现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但其产生原因有所不同。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会计差错产生的内在原因。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难免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推理和判断,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往往有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的理解上往往会出现偏差,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时机情况,产生会计差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外部原因。一是会计准则的指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具有长期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会计准则定义、释义是否准确,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会造成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会计准则指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会计差错的产生,使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一方面,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产生会计差错;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必然存在一些个人主观判断,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这种规范本身存在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在这些规范、准则和制度的指导下就有可能出现会计差错。科技因素的影响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又一个原因。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各行业都在编制自己的会计应用软件,由于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及软件本身的不完备,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会计信息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会计差错。

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两权分离,即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分离。在两权分离过程中,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资本所有者还是资本运营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例如利润分配比例等问题。资本所有者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利润,而资本运营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再生产,甚至还是考虑自身的回报。再者,资本所有者对资本运营者的信用程度不同,总是会采取必要手段实施对资本运营者的监督,而资本运营者则会采取一些措施逃避其监督,如采用虚列成本、虚列收入、虚报盈余等会计舞弊行为。会计舞弊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利益驱动。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既包括集体利益,也包括个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对利益的追求不完全相同且又不可避免,因此,会计舞弊主体受利益的驱动进行会计舞弊,并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会计舞弊的间接原因是监督不力。一是承担主要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体系(包括政府审计、行业内部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审计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应对逐年增长的审计业务量。二是违法者承担的法律责任太轻,且不具体,对会计舞弊者没有震慑力。

由于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范。

防范会计差错一要完善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效果,又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差错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标准;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帮助其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二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预防会计差错。主要应通过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计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等工作,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减少会计差错。

防范会计舞弊一要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即建立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行使职能的会计管理体制,减少会计人员对单位领导人的依附。目前,应继续扩大会计委派的范围,向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会计主管或会计人员,向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或会计人员。同时,还要对委派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建立委派会计的再监督机制。二要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国资管理等部门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应作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以及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其他单位交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此外,还应扩大审计覆盖面,逐步做到所有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都经过审计;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不经审计不得提拔;要对容易出现会计舞弊行为的环节实施专门的舞弊审计,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加大造假难度,提高造假成本。三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罚会计舞弊者。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实行严格的经理、会计人员准入制度,并建立企业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信用档案网络体系。

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第七篇】

[1]钮真妮。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控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

[2]徐甜。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农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9.

[3]马磊。关于国内会计信息质量学术论文的文献计量研究[d].东北大学,2019.

[4]付雨婷。沈阳长城阀门管件有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5]赵嘉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盈余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9.

[6]郑俊雯。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调查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9.

[7]向倩辉。bdh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湘潭大学,2019.

[8]卢丽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理论研究与问题改进[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9]王颖。基于sm-som方法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异常识别问题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9.

[10]周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11]郭慧贤。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12]杨国红。引入非财务信息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云南大学,2019.

[13]蔡梦婷。作业成本法在航空制造企业中的应用[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

[14]黄谧谧。基于信息化的cs市属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9.

[15]张伟。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

[16]刘振坤。云会计环境下基于社会网络的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17]陈高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18]李怡君。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

[19]魏长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20]孙浩然。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21]罗洁云。基于内部控制环境视角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9.

[22]李倩。erp系统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3]张斗。试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9.

[24]解欧。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原因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25]白云霞。论模糊性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d].厦门大学,2019.

[27]梁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9.

[28]高峡。现代会计信息的失真及防范机制研究--提供更加适用的财务会计信息[d].西南交通大学,2019.

[29]戴旭。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的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9.

[30]王元章。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31]蔺学娟。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分析--会计信息市场呼唤诚信[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32]林先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34]徐哲英。会计信息真实性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5]白延飞。会计信息的失真与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9.

[36]张超。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37]钱锋。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多维分析[d].苏州大学,2019.

[38]王志群。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政府监管[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9]邓丽群。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19.

[40]李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41]张愈强。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9.

[42]尚巍。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辨别与防范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9.

[43]张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沈阳大学,2019.

[44]梁钰。我国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d].南昌大学,2019.

[45]常素敏。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6]汤增辉。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d].江苏大学,2019.

[47]杨燕。会计信息失真伦理分析[d].云南大学,2019.

[48]陈德怀。我国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云南大学,2019.

[49]徐妍琳。会计档案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0]杨波。伦理学视角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1]晁茜。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52]田世云。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53]徐意丰。项目投资在会计信息失真及价值跳跃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54]张丽波。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55]杜庆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9.

[56]廖永强。基于公司治理特征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9.

[57]陈建民。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与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9.

[58]陈定宏。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9]石晶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9.

[60]韩淑珍。伦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1]蔡晓净。基于会计信息产权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及治理研究[d].同济大学,2019.

[63]宣权。国有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防范[d].昆明理工大学,2019.

[64]许汉城。新准则下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

[65]孙志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与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19.

[66]文峥。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湖北大学,2019.

[67]张涛。基于会计市场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9.

[68]徐岩。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9.

[69]宋春辉。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9.

[70]杨自伟。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性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19.

[71]毛长珍。基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9.

[72]祝捷。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9.

[73]郭玲。基于公司治理上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博弈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74]刘艳琨。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9.

[75]王晓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d].重庆大学,2019.

[76]王莉莉。会计信息扭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77]管磊。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9.

[78]张健萍。“会计人”塑造及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9.

[80]杨建文。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d].暨南大学,2019.

[81]钟骏华。国有控股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9.

[82]游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信息失真的成因、现状及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19.

[83]李新军。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9.

[84]斯龙。基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85]王国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d].天津大学,2019.

[86]林祥友。会计信息的产权重构与流程再造[d].西南财经大学,2019.

[87]熊燕。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88]冯秀建。会计信息产权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89]吴泵。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90]仇俊林。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9.

[91]潘凤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9.

[92]崔伟萍。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d].山东大学,2019.

[93]徐爱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限理性”的分析[d].重庆大学,2019.

[94]钟黄聪。事项法下的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9.

[95]田海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9.

[96]王晓飞。会计信息产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97]尹俊华。税务稽查视角下衡阳市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研究[d].湖南大学,2019.

[98]马蓉。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的经济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9.

[99]林森。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9.

[100]王树伟。基于博弈论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第八篇】

祝祖强、尹娜。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侧重于从会计管理体制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角度进行考虑,较少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寻求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关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委托代理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制所特有的几个非均衡特征,即委托代理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

(一)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且存在激励不相容。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他们的效用目标通常是不一致的。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等等。而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一致的。但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即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最大化,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效用(包括经营业绩和报酬)最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因而,委托代理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

(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交易双方对相关信息占有的不对称而导致在交易完成前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逆向选择”是委托代理双方在交易达成前进行博养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易产生的一个问题。企业经营者知道自己的`态度和能力,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良县的经营业绩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而企业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所有者是“外部人”,而经营者是“内部人”,所有者对于企业状况的了解程度不可能比得上经营者,所有者只清楚经营者大致的经营状况。这样,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经营者相对处于优势地位,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双方对于这种情况是清楚的。由于这种博弈双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所有者就不能对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企业获利能力、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等作出可靠的判断,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去比较选择众多的经营者。因而所有者就可能按照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来决定其愿意接受的企业业绩从而选定经营者。由于兼并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企业经营者为了避免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从经理人市场中被淘汰而利用信息优势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这样一来,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上浮,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原本经营业绩良好且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账面业绩很可能低于平均业绩而遭到解雇;而原本经营业绩差但提供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贴面业绩很可能高于平均业绩而得以继续留在经理人市场。由于经营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知道自己的业绩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那些业绩被高估的企业经营者便会利用这种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地位,积极粉饰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夸大业绩,以减少企业被兼并,自己被解雇的威胁。而那些业绩被低估的企业经营者很可能遭到解雇。这便产生了类似于货币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便是逆向选择问题。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平均质量下降。“道德风险”是委托代理双方在交易达成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是指经营者知道自己的努力程度以及是否在按所有者的利益谋划和决策,但所有者却或因不可观察、证实,或因成本太高难以接受而不知道。因此,交易达成后,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经营者就会利用自身占有的信息优势进行寻租败德,实行“内部人控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便是经营者在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效用的同时作出的不利于所有者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败德行为。

[1][2]。

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第九篇】

请欣赏:《挖经济学根源治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侧重于从会计管理体制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角度进行考虑,较少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寻求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关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委托代理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制所特有的几个非均衡特征,即委托代理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

(一)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且存在激励不相容。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他们的效用目标通常是不一致的。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等等。而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一致的。但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即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最大化,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效用(包括经营业绩和报酬)最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因而,委托代理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

(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交易双方对相关信息占有的不对称而导致在交易完成前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逆向选择”是委托代理双方在交易达成前进行博养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易产生的一个问题。企业经营者知道自己的态度和能力,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良县的经营业绩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而企业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所有者是“外部人”,而经营者是“内部人”,所有者对于企业状况的了解程度不可能比得上经营者,所有者只清楚经营者大致的经营状况。这样,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经营者相对处于优势地位,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双方对于这种情况是清楚的。由于这种博弈双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所有者就不能对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企业获利能力、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等作出可靠的判断,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去比较选择众多的经营者。因而所有者就可能按照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来决定其愿意接受的企业业绩从而选定经营者。由于兼并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企业经营者为了避免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从经理人市场中被淘汰而利用信息优势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这样一来,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上浮,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原本经营业绩良好且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账面业绩很可能低于平均业绩而遭到解雇;而原本经营业绩差但提供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贴面业绩很可能高于平均业绩而得以继续留在经理人市场。由于经营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知道自己的业绩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那些业绩被高估的企业经营者便会利用这种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地位,积极粉饰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夸大业绩,以减少企业被兼并,自己被解雇的威胁。而那些业绩被低估的企业经营者很可能遭到解雇。这便产生了类似于货币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便是逆向选择问题。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平均质量下降。“道德风险”是委托代理双方在交易达成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是指经营者知道自己的努力程度以及是否在按所有者的利益谋划和决策,但所有者却或因不可观察、证实,或因成本太高难以接受而不知道。因此,交易达成后,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经营者就会利用自身占有的信息优势进行寻租败德,实行“内部人控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便是经营者在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效用的同时作出的不利于所有者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败德行为。

(三)委托代理双方签订的契约不完备。在实际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制定和执行的契约往往是关系契约,即不追求完备,只对双方的关系做个框定,签约各方不是对责任和权利的详细计划达成协议,而是对总的目标、广泛适用的原则、偶然事件出现时的决策程序和准则及解决争议的机制达成协议。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的会计法规、准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关系契约,因为它们不可能把会计实务中的所有情况都包括在内,且会计实务变化之快是难以预料的,会计法规、准则的制定总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而会计法规。准则只是对会计总目标、总体会计原则以及不同会计处理方式作出规定,其中规范和指导会计操作的准则措辞比较模糊,比如“公允性”、“充分性”、“重要性”等,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规定也比较灵活,留有选择余地,如折旧的计算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等。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也使实际的会计操作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变通余地,从而使机会主义有机可乘。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代理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与契约的`缺口和遗漏,选择有利于粉饰会计信息、夸大业绩的会计程序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只有在委托人与代理入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再次修订的重点之一便是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管,使监管工作责权明确并落实到位。我们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促使经营者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行为。

(一)逐渐形成职业企业家阶层,进行声誉评价。声誉是经营者在经理人市场中存在、获利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声誉有利于经营者的长期发展,而劣迹斑斑的声誉记录则很可能使经营者被逐出经理人市场,甚至毁掉其一生的事业。因此,我们建议应逐步形成一个职业企业家阶层,由有关机构定期对其业绩、行为进行考核,并评定其声誉,记录在案。对于经营者的劣迹要随时公布,从而迫使经营者放弃短期行为转而追求长期利益。我们认为这一措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内在激励机制。

假受罚的风险,而后的重点便是加大处罚力度,降低经营者的预期风险收益。

(三)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适当推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指委托人通过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以改变在原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企业经营者轻易操纵会计账务的弊端,使委派的会计人员能站在委托人以及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公正、客观地处理会计事务,从而达到尽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这一制度对于经营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在分别拥有独立法人财产权的母子公司之间实行会计委派制会影响企业的理财自主权,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弱化了会计人员的理财能动性。考虑上述因素,我们认为,应划清各类财会人员的职责,有选择地选派偏重于核其职能的财会人员。相对而言,会计委派制更适合于法人企业向其内部的独立核算单位委派会计人员。

财务与会计第01期。

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分析【第十篇】

摘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要从审计的角度出发,找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总结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进而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来进行处理。本文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类、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会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属于经济信息的范畴,是对价值运动的表达形式,也是会计工作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强。当然,在对会计工作加强重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负担。一旦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就会造成审计工作中的资源浪费。因此,要从审计的角度来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地规范。

由于会计工作所涉及到的领域较多,范围较广。因此,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也很多。相关的审计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审计。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人员的作弊现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不是全部原因。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

合法失真和非法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两种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会计信息失真如果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能够进行处理,说明会计信息属于合法失真的形式。相反则是非法失真。

2.故意失真和无意失真。

这两点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比较容易理解,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人,因此如果是工作人员主观上的问题,产生会计的信息失真,则属于故意失真。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主观上造成的,就属于无意失真。具体来说,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其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在会计信息上做了手脚,出现记假账或者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虚报、隐瞒、伪造,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会使得账面信息和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不符。因此,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使得审计工作无从下手。对于无意失真来说,其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有意失真。因为无意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疏忽或者是职业技能不足等产生的。在具体的工作中,会计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条款等理解程度不够或者是出现了舞弊的现象都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除此之外,会计的核算原则也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是不能忽视的。

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会对企业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审计人员要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形式都加强重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会计信息的不实问题主要和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会计制度和工作原则理解不到位,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或者是由于会计人员主观的问题产生的会计信息不实的现象都是较为常见的。(1)会计制度的限制。会计制度的制定主要是用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会计信息来说,其内容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而定。但是企业的发展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但是会计制度的更新难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但是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来进行会计工作,因此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另外,即使会计制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其规定的不合理等因素,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因此,相关的会计管理者要对会计制度进行完善,使其符合企业的发展,对会计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委托代理制的限制。委托代理制是会计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制度,需要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一致。但是在具体的制度实施的时候,也会对会计信息失真带来一定的影响。从效用函数的角度来分析,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效用函数并不相同,两者在激励机制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委托人的主要追求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就是有效保障物质报酬货币衡量的平衡,实现一切非物质因素效益的最大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两者在效益最大化实现的目标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由于两方互相的制约,使得双方无法同时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总有一方无法实现最终目标。而这样的情况下,经营者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不会为相关的决策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1)执法不严。法律是保障会计信息准确性的主要手段,但是如果在执法的过程中,出现不严密的问题,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得会计信息出现失真,从而衍生出成本造假情况的出现。由于造假可以获取更高的利益,在这种风险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人会铤而走险,触犯相关的法律。(2)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我国针对会计审计并没有建构完善的监督制度,而既有一些会计监督体系内容并不全面,在会计审查上存在明显的监督不足问题,这样就使得会计造假情况的出现,最终会呈现出恶性循环的境况。其中企业自身监督是保障企业能够有效地接受国家监督的重要基石,但是在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状况下,由于受到人事关系的影响以及相关部门的限制,使得企业自身的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3)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我国很多企业所选用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并不高,其不仅不具备专业的业务常识,而且在业务能力掌握上也存在不足,这样就使得企业的整体会计核算水平较低。同时,部分会计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在会计核算中行为也存在不当的情况,会计人员无法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在会计核算只重视报账,而忽视结合企业的具体经济状况,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很多的会计人员还频繁地出一些鬼点子、歪路子,完全不具备会计人员本应有的业务素质,也将其会计监督的职能抛诸脑后。

三、防范对策与措施。

1.规范性防范。

针对会计信息的造假问题,在防治上需要先从法律方面入手,依据现今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适宜的会计信息防范法律法规,并制定出相应的会计行业规章制度,在经济活动开展之前到经济活动开展结束后的会计审计,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针对出现的违规行为以及违法现象要严惩,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机制,并不断地对该制度进行完善,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法律责任,必须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

2.技术性防范。

主要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财会人员及其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入手,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心,主动规范,预防为主,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总之,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较为严重,相关的审计人员要对会计信息的失真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样才能对会计信息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韩闻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审计对策.市场周刊(理论研究),(03).

48 3067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