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学习专题研讨材料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与讨论,增强法治意识,推动法律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下面整理的优秀范文,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我们要深刻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行动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模范践行者。作为乡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应积极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运用法治方式着力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大力融合三中心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和经济发展动力支撑,以平安示范县创建工作形成带动效应,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着力实现人民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尊严获得应有尊重,发扬和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并融入法治政府建设。
一、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建是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的红线,也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基准线。一是找短板补弱项,着力于解决党支部建设薄弱、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完善、党员基本信息不清等问题,进一步配强配齐支部委员人选,强化支部堡垒阵地建设。二是重合作兴组织,进一步将党组织建设延伸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链上,积极组织在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成立党支部,推动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党组织巩固、优化、提升。三是建网格解矛盾,积极推进“支部+网格”建设,发挥“五优智慧红网”实际效应,进一步夯实网格、筑牢网底。对于镇辖区面积宽广、村屯较为分散、人口流动性大等实际问题,充分发挥镇综治中心、网格协调指挥中心、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势,高效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组织、协调、利用好各村屯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坚持依法依规运用法律手段和法治思维调解好复杂、疑难纠纷,降低矛盾激化可能性,力争做到小的纠纷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思想认知
农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基层社会治理难度系数大。平阳镇坚持通过加强文化宣传教育有效提升村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法治思想认知,从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效。一是以文化育新人,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注意结合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善于运用镇内的红色历史资源八角楼、苏怀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优秀传统文化力量来凝聚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并积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验和智慧,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来赋能基层治理。二是用宣讲促帮教,积极创新宣讲形式和培训宣讲能人,促进法律政策入脑入心,充分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组织村民小组会、田间地头会和庄头院落会等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致富能人和乡贤族老在群众中的“劝、帮、教”作用,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土味方言”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法治思想、惠农政策、振兴举措普及到田间地头,讲到农村群众的心坎上,让农村群众真正知晓政策、弄懂政策、享受政策、拥护政策。三是新方式推治理,为推动农村基层治理走向纵深,通过开展法治宣传专场文艺演出、《民法典》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农村群众提升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治理领域的各项工作。
三、夯实产业基础,强化动力支撑
经济不断向好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动力支撑。平阳镇努力克服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实际困难,坚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各项事业进步,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对农村基层治理所带来的带动效应。一是谋产业强动力,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促进群众增收,着力创建好村级木耳菌大棚、粮食深加工、烧酒酿造等产业项目,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兴产业聚人力,以乡村产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通过做实做强乡村产业,吸引外出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就业,提高青壮年劳动力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缓解农村社会因人口外流带来的诸多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三是用产业优治理,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从而再造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通过构建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使分散的农民在经济动力的支撑下有效组织起来,不断增强他们的共同体意识,再造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
下一篇:辅导员自我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