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参考8篇】
思想品德教学强调价值观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升综合素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希望您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巧妙融入情感教育,对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作用,是加强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率的关键点。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依然存在些许问题,这便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给予其足够重视,制订相对应的措施将其优化,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巧妙融入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开展道德与法治课能够切实影响学生情感与心理,使学生的价值理念、兴趣爱好以及思想观念发生一定转变,这便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每节课的教学都要有一定的计划与目的,在目标的有效引导下,以教材为中心,辅以高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基于此,能够看出,在实际教学中确立目标十分重要,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明确情感教学目标要与学生具体状况相结合,可以以下述两点为切入点:其一,情感目标的层次。一般情况下,情感目标分为三层,主要包含反应、接受以及态度。其中接受指的是学生通过沟通与观察,在情感上发生积极变化;反应为应用特定情境,在道德与知识的方面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对学生心理起到正面影响。其二,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目标。其具体包含人生价值感、道德感、美感以及理智感等[1]。其中,美感指的是人对事物所产生的实际情感体验,如满足、开心等;道德感指的是个体对周边人群或是社会持有的感情;人生价值感指的是想拥有良好品质与持有积极心态的想法;理智感指的是人在评价过程中创设的情感体验,如成就感、自豪感等。
課堂导入环节为建构高效课堂的核心部分,所以若想实现巧妙地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融入情感教育就至关重要。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如你画我猜、成语接龙、两人三足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团队意识以及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如此不但能够有效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全面了解,进而加强学生责任意识与团体精神,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在课程导入中巧妙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2]。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切实把情感教育全面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情感教育的效用与价值。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与网络案例相结合讲解这节课的知识,教师可以课前上网搜集一些素材,并将其制作成课件,在课上为学生展示,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观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影响,为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提供有利条件。再比如,在教授《诚实守信》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段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老丁头,他管老王头借了200元钱,借期为一周,当一周过后,老丁头并未将200元钱还给老王头。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老丁头是否守信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当探究结束以后,每组指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综述小组观点,当所有小组阐述结束之后,再由教师统一总结归纳[3]。此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还能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另外还能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记忆,为学生成长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铺垫。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来讲,课外实践活动为核心组成部分,是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主要展现流程,在该期间可以全面地把情感教育渗入其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才艺得到有效展现,使其情感充分地释放出来。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人遵守规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成为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公民。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来讲,巧妙融入情感教育十分重要,是丰富学生情感意识的基础,也是加强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需对巧妙融入情感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效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依据。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七年级《思想品德》对我来说今年已是第二轮了,我觉得它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课题既体现了主题,又比较生活化,有的展现了传统文化;有的具有现代感;有的具有警示作用,让学生读一遍就印象深刻,对一生都有教益。下面就如何组织好教学,谈一点个人的体会,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关注学生进入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展现青春活力、体验成长喜悦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困惑和烦恼。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习与他人相处的品德与技巧,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爱国情感,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善于交往的人、学会学习的人、热爱生活的人、遵纪守法的人、热爱祖国的人。
(二)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课堂教学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课堂的“平静”和“平衡”,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参与”与“合作”的意识,启发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运用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并注意把问题情景化,形式活动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参与、互助合作、体验探究、交流共享的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一、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要想让学生坚定信念学习,就必须叫学生知道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意义。大多数人对政治课的学习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记能背,就可以把政治课学好,考试得了高分,就可以了。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偏差,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的一个关键阶段,初中政治的开设,一个最关键的任务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两点: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仅仅是教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养,对学生不仅仅要帮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要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就要注重平时多与学生谈心,这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就是谈心,不能带有目的性,随便谈,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家庭观。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谈心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通过谈心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而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的反映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对这些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基本情况的大概了解。要知道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每一次的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2、我们要明确,初中政治的教学不仅仅是背诵的教育,它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主意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要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
二、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因而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教师平时要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备学生,坚持新课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完成,先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其次,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这样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最后,让学生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而教师作为主导,就是要做到及时点评,做好引导和解惑工作。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老师就没有事了,而是工作难度更大了。老师要宏观调控,这就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对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更深理解。否则,课堂给了学生,就会一放就乱。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要调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探讨问题的切题性,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要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不要居高临下。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教师同学交流。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课上,要让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的,从而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师真正的起到主导作用。
教无定法中,学无定法。在我五年的工作中,我努力去探索教学的真谛,力争用最先进的理念云引导学生。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将个人的一点体会奉献给大家,以求共勉。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篇4
怎样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新的高度呢?在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中,教学改革要想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从其学科内容看,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使它在学校教育上有重要的地位。毕竟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们也都可以看到其重要性一再被强调。然而,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的环境和背景下,政治科在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表面的重视和实际的忽视使它不断地被边缘化。其教育的内涵、蕴义更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更谈不上效果、目的。从其教学的特点看,所谓知识的“理论性”、课堂的.“枯燥性”、学习的“记忆(背诵)性”及学后的“无用性”等几乎成了人们对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科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
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手段,来自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来自于人发展的需要,因为只有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也才是真正地重视国家、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往前推进,在政府更为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课程改革如一江春水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其教学理念的转变给原本所谓“空洞乏味”的初中思想政治科指明了一条新路。而实践也开始证明,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变化是明显的,效果也逐渐地显现出来。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将不断完善、发展,也会不断地暴露问题。在新课程的浪潮中,初中思想政治科的教学出现了新的良好的风貌。同时,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和误解。
总体来讲,初中思想品德课,基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也就对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要使其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课程改革,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从而防止走回到老路上,这样,我们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才会既有生机、活力,而又能获得实质效果,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才能实现。
摘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实施新课程,必须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淡化倡导合作交流、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题词:新课程理念引领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初中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新教材,既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本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
怎样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高起点呢?在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学改革要想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就教于广大同仁。新课程的“综合评价”观,要使教学不局限于认知的目的,它还关注学生态度的发展、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人格的完整,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不只是严谨地执行写得详细、系统而完整的教案,而且根据教学实况随时改变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活动和进程;教科书不被当做金科玉律,教师不只是“吃透”教科书、准确无误地宣讲教科书,而是把教科书当做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改变教科书中的次序或在内容上有所补充和舍弃;教学过程不只是准确、计划周密、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而是有着一些松散、一些随意、甚至一些杂乱以及在这种松散、随意、杂乱的情景中师生智慧、情感的真切流露;教学气氛不是刻意营造、而是在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合作的活动中自然形成;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只是在讲台,而是经常走到学生中间,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教师不只是精心设问、接连发问,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有时间自由提问;教学不把学生的活动安排得又多又密以显示教学的形式多、容量大,而是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留些空白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教学不一定每堂课都很完整、都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临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或是鼓励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展,而是出自内心的热望与欣赏;教师把眼光放在每个学生身上,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着期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喜;教学更多显示的不只是教师自己的能力而是学生尽情施展的才华;师生双方都沉浸于教学活动中忘掉了各自的角色,共同感受到生命力量的涌动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从这样的角度来评价教和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发展性评价。总之,素质教育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完整的育人的教育。它的真正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真知,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理念;而一马当先、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则应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作为。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7月,本人从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到如今已从事教育工作五年时间。在这五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感触颇多。
一、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要想让学生坚定信念学习,就必须叫学生知道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意义。大多数人对政治课的学习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记能背,就可以把政治课学好,考试得了高分,就可以了。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偏差,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的一个关键阶段,初中政治的开设,一个最关键的任务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两点: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仅仅是教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养,对学生不仅仅要帮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要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就要注重平时多与学生谈心,这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就是谈心,不能带有目的性,随便谈,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家庭观。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谈心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通过谈心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而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的反映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对这些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基本情况的大概了解。要知道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每一次的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2、我们要明确,初中政治的教学不仅仅是背诵的教育,它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主意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要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
二、教师平时要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备学生,坚持新课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完成,先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其次,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这样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最后,让学生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而教师作为主导,就是要做到及时点评,做好引导和解惑工作。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老师就没有事了,而是工作难度更大了。老师要宏观调控,这就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对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更深理解。否则,课堂给了学生,就会一放就乱。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要调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探讨问题的切题性,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要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不要居高临下。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教师同学交流。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课上,要让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的,从而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师真正的起到主导作用。
教无定法中,学无定法。在我五年的工作中,我努力去探索教学的真谛,力争用最先进的理念云引导学生。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将个人的一点体会奉献给大家,以求共勉。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篇6
第一段:引入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200字)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关乎一个人的人格形成、道德素质的养成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意识到,要培养德智体识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必须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在我的课堂上,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讲述真实生活故事、播放感人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中培养同理心和爱心。我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和他人的需要,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
第三段:注重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300字)
道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在我的课堂上,我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我组织学生参加班级卫生竞赛,培养学生的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我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我还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论上了解道德准则,还能够将道德观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亲师关系(300字)
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亲师关系。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我注重班级管理,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
第五段:总结思想品德教学心得(200字)
通过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亲师关系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同时,我也将继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教师们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通过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注重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亲师关系,我们能够培养德智体识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关注着学生的品德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课程,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积累了一些关于思想品德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正确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观念。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通过讲授经典文化,启发学生对美,善,真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追求美的境界,推崇善的行为,追求真的事实。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我注重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思考,使其不断审视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需要。
第三段: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习惯。通过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道德的底线。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校园生活中,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和引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
第四段:启发学生的思辩和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辩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思辩活动和实践课题,让他们通过思考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五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注重个体的品德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上,我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相互沟通和尊重,学会了协商和分工合作,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这些团队合作的经验,对学生的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结论
通过思想品德教学,我们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稳定而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思想素养,我们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暑假期间,笔者通过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和个人研读教材的方式,逐步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精神特点与脉络,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培训与研读,笔者认识到,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好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思想性和人文性,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每一课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作为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环节更为重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课标就是要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的三维目标。备教材主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教材活动设计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取舍课本中的小栏目,利用有代表性的栏目辅助教学,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备学生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选择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与教法。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体验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以期优化课堂教学。
(一)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栏目,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个人情况的搜集,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即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或布置的思考题,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案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情绪的管理”为例,学生通过教师上传的视频了解到本节的基础知识,如积极乐观的情绪会对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影响,消极悲观的情绪又对我们有哪些不利影响,然后针对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不良情绪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怎样化消极悲观的情绪为积极乐观的情绪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等。
(二)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喜欢照本宣科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授课,所讲的内容没有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导致整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关键,新课改下的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形式,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教学法都是理想的选择。
以“走进法治天地———生活需要法律”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学生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具体生活中的案例告诉学生要懂法、守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等。
(三)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合作探究有助于激荡思想的共鸣,提高学习效率。《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栏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可说。教师应根据《探究与分享》栏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问题或要求,明确探究方向,避免偏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亦可在此基础上,细化或延伸问题,让探究话题更深入、更贴近学情。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以“憧憬美好集体”为例,学生在探究为班集体建设提合理化建议时,有个班的学生不爱学习,不遵守班级纪律,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甚至还跟班干部对着干,经常给班级带来麻烦。这样笔者就让他来当纪律委员,目的是让他来换位思考,体验一下身为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的艰辛,体会纪律委员的职责。当时请班主任老师配合让他来管理班级,一周之后,笔者再来让他说说当纪律委员的体会时,他终于理解了当纪律委员的不容易。经过反省后,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前检讨自己的行为,表态以后愿意服从班干部的监管。这样从教材走向学生真实生活,从完成教学任务走向学生问题解决。
(四)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激情彭拜、满腔热血,而学生则在台下死气沉沉,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仅仅重视自己讲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专注和接受程度。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过程,新课改下的互动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教师明白学生哪个知识点已经学会,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会需要加强巩固,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以“在集体中成长——集体生活成就我”为例,教师可以针对“集体生活”这个话题和学生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发现学生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然后通过“篮球比赛”、评选“学习小组”以及“流动红旗”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生活,从而使学生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团结精神等等。
当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完善和摸索,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上一篇:情侣秀恩爱说说短句精编10篇
下一篇:偷东西的检讨书【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