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创作分析论文【参考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影片创作分析应关注叙事结构、角色发展、视觉风格与主题表达,通过多维度解读揭示作品深层意义,促进观众与影片的情感共鸣。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影片创作分析论文【参考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影片创作分析论文【第一篇】

法国著名的歌唱家卢梭先生曾经说过,旋律是对人声变化的模仿过程,在旋律当中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或痛苦,或喜悦,或激动,或惊恐,或凄凉,在歌唱过程当中一切情感的发生实际上都是旋律变化的作用和结果。在旋律的带动下,人的声调被艺术性地加工了,因而从艺术的角度看更具有可欣赏性。然而旋律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模仿过程,它更像是在与人们交谈与沟通,这种说话的过程是不需要分章节来进行的,它是生动而具有力量的,相比较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而言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也就是音乐模仿声音力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歌曲能够振奋人心,感人肺腑的重要力量。演唱表演一方面是具有极高造诣的音乐艺术表现方式,同时也是精湛的语言表现艺术。或哀转缠绵,或发人深省,或高声厉色,或令人感到心惊胆战。很多时候语言的艺术表达效果和歌唱艺术表达效果如出一辙,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的。说话和朗诵的过程当中所具备的音调、音色,与声音发生的共鸣的形式,掌握声音的力度与方式,甚至是速度和节奏两个方面的要素都是声乐演唱必不可少的。因而,在声乐演唱前,歌唱者要分析好歌曲的语调和应该要使用的技巧,还要从音调、音色、声音力度、节奏、速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揣摩。

句法与语义。

在声乐演唱欣赏的过程当中,许多歌手总是习惯性地将所有的乐句用扬音的方式处理,也有不少歌手喜欢运用降音的方式处理乐句。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首先是演唱者自身的文化涵养和认识的匮乏,不能够准确地理解乐句和歌词的语法含义。其次是演唱者没有熟悉和掌握音乐的整体结构以及音乐的连贯性特征。再次是由于呼吸方法的错误造成的。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曾经这样评论斯基帕(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嗓音特质并不是那么的卓越和优秀,斯基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伟大的声乐歌唱家,究其原因在于他能够很好的掌握句法的处理方式。对于音乐而言,句法的准确科学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更好地将演唱者的声音特质与歌曲巧妙融合在一起,唱出无与伦比的绝美旋律。前面提及了准确分析歌曲句法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那么应该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尽可能准确并且良好地运用句法呢?笔者认为应该要从语调的分析方面着手,对于声乐演唱而言,语调往往是歌曲情感表达的主体形式,如果没有语调,歌曲的语义就没有任何的含义了。与此同时,与语调有着紧密联系的就是歌曲当中的标点符号,每一种乐曲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保证乐曲的连续性上面,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断句处的乐句标点符号都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演唱时的语调特点。在声乐演唱表演的过程当中,对语调和句法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演唱者必须要保障自己的发音是准确的,情感是真实的,语调是符合歌曲情感体现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感染听众。换言之,语调句法是表现整首歌曲的灵魂、情感、思想内涵、内在特质的重要方式。语调本身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体验过程,演唱者只有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体会到歌曲的意境,才能产生准确的语调和句法,这也是声乐演唱的特色所在。

重音与顿歇。

重音是声乐演唱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缺乏了重音的.声乐演唱是无法吸引人的。重音是歌词语言精确的重要因素,演唱者只有准确地运用好重音,并把重音字正腔圆地演唱出来,才能够更好地诠释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这里所提及到的重音指的是在歌曲里面对某个词或者是某个字,甚至是某个句子当中所隐藏的信息需要特别强调的情感体验形式。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方式,或者说重音就是对歌曲情感或者是思想的品读过程。即演唱者结合个人的经历和对歌曲作品的理解,在歌词和音乐形象的表现过程当中所体现的情感走势和思想倾向。对于声乐演唱而言,尽管重音的运用对歌曲的演唱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它却不能无度、肆意的乱用。如果重音的处理技巧运用得不恰当,就会误导听众产生错误的理解。因而对于一部声乐演唱作品而言,重音的运用方式和技巧并不是一成不变,千篇1律的,演唱者要运用清晰的逻辑和思维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处理。换一句话来说,在运用重音的过程当中要有较强的层次性,要判断出哪些重音要做强化处理,哪些重音则应该处于中强或者弱的状态下,要确保歌曲的重音能够准确体现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形成旗帜鲜明的对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层次鲜明的对比指的是情感和心理上的起伏过程,在处理的时候还要注意保证他们是自然的,而不能够过于突兀地出现在演唱过程当中。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更好地加强曲目的句法、逻辑、文理和艺术效果,最终演唱出引人入胜、留恋往返的歌曲。句法的处理往往带有强烈的两重性特征,一方面是连贯性的演唱处理技巧,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音符之间的顿歇处理。在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确保乐句不能够随意间断,比如说演唱者不能够随意换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不同乐句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另外一个方面还要根据歌词和旋律的特点做好停顿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句子和音乐的连贯性并不是说要演唱者不停地演唱滑音,而顿歇也不是支离破碎的意思。这就需要演唱者在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结合具体的词句意思,尽可能将每一个乐句完整地唱完,就仿佛我们平常在讲话的时候总是一口气把一句话讲完那样,否则就会产生词不达意的不良效果。

对于声乐演唱的顿歇处理技巧而言,一定要紧密结合歌词、旋律以及歌曲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要素进行处理,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歌唱的停顿与间歇必须是建立在对歌曲内心世界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确保心理顿歇与逻辑顿歇(也就是句法逻辑,音乐逻辑)达到巧妙的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顿歇在歌曲当中的价值和作用,为声乐演唱增添更多的个性元素,才有利于歌曲情感的烘托。比如说在演唱《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曲的时候,有这样一句歌词“水面落花”这里就可以对“花”字进行顿歇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形象生动地在听众的脑海当中形成“水花”的形象。再比如对于《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的演唱过程当中,结尾句“为它幸福”的处理,可以运用大换气顿歇的方式,停顿一会之后紧接着再唱“为它争光”,能够让歌曲变得更加饱满和富有生命力。

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的欣赏心得及在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声乐演唱中歌曲分析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和讨论。分别从情景与情绪,语调与句法,句法与语义,重音与顿歇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声乐演唱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这些要素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

影片创作分析论文【第二篇】

“浪漫主义”是指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化与社会运动,并形成了浪漫主义思想体系。浪漫主义尝试建立理想世界,且不能有意识地分开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在事物变革和人类进步方面直觉、想象和潜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崇尚自然;偏爱异域风光和带有自然色彩的奇风异俗;偏爱幻想的主观世界,尤其是过去的怀旧情绪,并且善于用寓意和对比的手法、夸张和强烈的对照塑造形象。随之浪漫主义在文学、艺术领域传播开来,浪漫主义画家试图以风景画为手段来展示内心的浪漫主义理念和理想,并渴望将浪漫主义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变成社会现实,于是形成了一种以自然的浪漫主义理想为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的浪潮,最终在英国最早出现了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其浪漫主义风景园林的特色:

1.注意保持自然要素的原真性及不同自然要素的相对独立型。使园内山坡、水体、植物等自然要素,保持本身的原生态,例如将之前规则的园路恢复成自然有机的园路系统,经改造后的园路与地形地貌细腻的结合在一起,曲折起伏;将规则的水池修复成弯曲的自然式湖岸,并巧用岸线形成由各种水生植物和水面组成的水景。

2.园林中加入异域情调的元素。例如加入许多中国的元素,借鉴许多中国园林的造景艺术手法,比如假山池沼的配合、亭台轩榭的巧妙布局、近景远景的层次等。

3.园林中加入中世纪田园牧歌的风光,设计中弥漫着一种野趣和怀旧的情绪。例如园林中建造出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尖顶建筑与神庙样式的建筑,整体透着荒凉、忧郁的怀旧风格。

4.追求情感和画意的表达。例如园内的雕塑带有一定的实质含义,用富有寓意的手法来塑造其形象;园林内色彩丰富、色调饱满,比如利用鲜艳的花木与碧绿的植物行成对比,并搭配深浅不一的灌木丛和稀有的古木,使其连续协调、富有动感,整个风景充满绘画的张力和情感。

一、浪漫主义艺术影响下的当代校园景观设计中空间形态设计。

浪漫主义艺术在当代校园景观设计中空间形态设计的核心理念包括:崇尚自然,并主张尊重自然规律,保持自然山水的原真性和相对独立性;将校园景观当作一个整体来规划设计,让校园景观各组成部分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力求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注重在这种设计中思想与内涵,并认为校园景观美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在提高学生道德和身心健康水平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崇尚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多元文化,善于从过去的建筑传统和文化中吸收营养用于校园景观的设计。因此将浪漫主义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空间形态特征,按形态分析法中结构和要素的分类概括如下。

(一)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包括:广场、绿地、河流、坡地等自然或非自然空间。在空间形态设计中要尊重原始自然要素,保持本地地理、植被和动物的自然性和原真性,例如采用模糊掉僵硬的自然界线,建立类似公园化的景观和林荫大道来实现校园自然化;整体充满怀旧情绪、异域色彩,以及情感的倾泻;采用自然流线线形和不规则式的布局,追求“图画”品质。

(二)道路。

道路建设要顺应地势的起伏,与地形地貌细腻的结合在一起,尽量减少对场地的破坏。按照人的自然需求和审美需求来组织道路景观;强调道路景观的节奏与韵律以及连续性,最终形成兼备蜿蜒曲折形态和趣味盎然景观的道路。例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中郑韩古城北面的石头小路,道路沿小山蜿蜒起伏,道路两旁零散的放着一些天然的大小石头,在缝隙里种植了大小不一、色彩不同的乔木、灌木和花卉,使得这条道路看似天成实则人工,又有浪漫主义的氛围。

(三)景观建筑。

景观建筑包括:亭子、廊架、喷泉、栅栏等。在空间形态设计中强调景观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注意保持景观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搭配与和谐,并且从古代和现代的.中外景观中获取设计景观建筑的灵感,用景观建筑来唤起使用者的想象、激情,务必使师生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土地利用。

增加土地利用的混合度,土地混合使用有利于提高各种资源和设施的利用率,提升使用者时间使用的丰富性,增加使用者交往机会和选择机会的多样性,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以及增加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在保留原有校园景观的同时,通过更新、复原、改建和再开发来延长景观的生命周期。

二、浪漫主义艺术的色彩在当代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浪漫主义艺术的色彩特征:采用灿烂、饱满的色调,善于表现异域风光和带有自然色彩的奇风异俗。而色彩是物质属性之一,校园景观色彩是通过物质载体呈现的,色彩的物质载体可分为水体、植物、铺装、石景、小品、照明。浪漫主义艺术的色彩在当代校园景观设计的应用中需要考虑以下设计方法:

(一)以自然色彩为主调的方法。

从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三属性来分析,色彩明亮让人觉得轻快,色彩暗淡让人觉得沉重,纯色的、色度高或明度高的色彩有华丽感,如具有高纯度和高明度的牡丹、月季、榆叶梅、紫荆、石榴,还有偏紫褐色的植紫叶李等,在暗处显得朴素,但在光下显出富贵的古铜色。因此宽松的环境,经常采用浅色,而深色的松柏等植物是用来显示稳重端庄。植物群植时,要有深浅层次变化,上部颜色深和下部颜色浅,由于不稳定的视觉焦点会产生动态,显得活泼;相反上部颜色浅和下部颜色深,则显得稳重威严。同样自然色彩的应用,也影响到校园空间的大小和细节表现,植物色彩的明度高者,视之似大,明度低者,视之似小。在细节表现方面,反差大的色彩能给人明朗的感觉,相近的色彩组合则给人模糊的感觉。

(二)以人为色彩为主调的方法。

人为色彩主要包括:景观建筑色彩、道路色彩、景观小品及夜间灯光色彩。我们可以调节人为色彩与自然色彩,使其相互协调并营造出四季色彩丰富的校园景观色彩。景观建筑和景观小品色彩作为校园色彩的一部分,景观建筑及景观小品的色彩作为校园色彩的一部分,形成丰富的色彩和优雅的,充满个性,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特别是在冬季自然色彩不足,丰富多彩的景观建筑及景观小品在校园环境中起到更重要的点缀作用。例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馆和游泳馆中央种植的假树——椰子树,营造出热带景观的效果来烘托运动气息,在冬季这片高大耸立的绿景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在景观中的配置别具一格。此外,还有造景色彩形态丰富的校园道路色彩,通过路面铺装来表现。路面铺装的色彩一般是衬托风景的背景,应该和植物、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从色彩的感觉上来说,兴奋色铺装能够营造喧闹、热烈的气氛;沉静色铺装给人优雅、娴静之感;浅色调铺装轻松活泼;深色调铺装庄严肃穆,例如运动场地的铺装要选用纯度低的色彩,给人柔软、舒适、安全的感觉等。但是色彩之间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在搭配时要注意色彩按同一色调、近似色调、对比色调的调和。如在同一色调内,利用明度和色度的变化来达到调和,这时容易得到沉静的个性和气氛,也可以通过纹理的变化丰富空间环境降低单调感;在对比色调内,利用互补色来给环境增加活泼欢快的情调,并作为景观设计中的焦点位置来使用。在夜晚的景观环境中,路灯、广场照明、景观建筑立面照明、喷泉水池照明、植物照明等,各色各样的灯光和灯具交织在一起熠熠生辉,表现并强调独特的校园景观,精心设计的照明将整个校园映衬得美妙绝伦,使之成为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增强校园夜景景观照明的整体性,体现景观照明色彩的趣味性和韵律感。

三、浪漫主义艺术的情感因素在当代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浪漫主义强调主观作用(人的精神、思想、想象、情感、直觉)。浪漫主义兴起之初,都源于一种“和过去不一样了”的怀旧情绪的诱发,其原因是人们对现实的深刻不满(地方感缺失、情感空虚焦虑、逐渐失去意义并变得令人不安的世界)。浪漫主义重视情感的作用,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这种情感性表现为对景观的需求和渴望。情感性的真实景观包括:注重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和延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从实际的物质环境中汲取灵感;根据学生与校园景观情感性的交流和回馈,来进行校园的成长和进化。因此景观环境常常会通过特别的构筑物,如雕塑、浮雕景墙等,营造特殊的景观氛围,从而影响使用者的行为。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受到尊重,并与校园景观环境获得交流互动的时候,学生才能获得人性的温情和关怀。例如景观小品、水体、植物、铺装、石景、照明等。其设计应该注意揉入地域及人文特色、社会实践功能、身心保健功能、审美功能以及潜在教育。优秀的景观能引导人在校园内进行定向、定位的行进,提供静谧、清幽之所(如小型的树林、花园、亭台水榭、步廊等),使人们在其间学习、思考、感悟;提供交流聚会的活动空问,使人们在其中进行知识的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提供多种个性化的空间,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由于理性的校园景观规划丧失了人性的温情和关怀,校园景观在当代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情感的缺失、精神的缺乏等问题。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浪漫主义者认为理性时代下的校园景观毫无情感和美感可言,所以设计师应坚持对使用者情感需求的关切,倡导以感性的方式来体会景观整体的意义,号召回归自我原真性状态,珍惜原始的情感,以获得真正的心灵上的沟通,做到天人合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应结合浪漫主义艺术的各个方面在当代校园景观设计的运用中所呈现出的优势,来打造融入自然、别具心裁的、贴切人心的校园景观。

影片创作分析论文【第三篇】

在群众文化舞蹈实际创作过程中,舞蹈文化亲和性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群众文化舞蹈中亲和性的形象就是表现舞蹈的有关艺术形象,不但包括真实人物形象,同时还包括一些动物形象与植物形象,这些均与人民群众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群众文化舞蹈中形象的亲和力而言,在当前已得到很多实践,这些形象在设计过程中所选择的均为普通大众式,通过这种形式使舞蹈亲和力得到突出,从而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及接受。所以,舞蹈创作人员在创作舞蹈过程中,应当积极深入到日常生活及人民群众中,从而积极探索具备群众亲和力的相关舞蹈形象,并且在文化舞蹈创作过程中应当将亲和力形象作为主要形象,从而与人们实际生活相贴近,也能够使人们更加愿意接受,使人们更加喜爱。

影片创作分析论文【第四篇】

[摘要]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功夫》自上映以来,获得很高的影评。影片中幽默的语言,精美的画面,无不深深印入观众的脑海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少不了音乐的配合。影片中多处运用音乐与动作画面的结合,让人浮想联翩,不禁感叹编导的用心良苦,更加让观众深刻理解电影。其中影片中体现最深刻的当属中国传统音乐的运用,多处将中国的功夫与传统音乐元素结合在一起。本文对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与音乐的配合进行解读,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功夫》;传统音乐;融合。

《四川将军令》《闯将令》《小刀会组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等六首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是中国内地五六十年代民族音乐作品的经典,彰显了该部电影强烈的民族性,为很多热爱民族电影和民族音乐的影迷和乐迷们所称道。

下面笔者就对影片中的场景与音乐的巧妙结合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影片中画面场景与音乐的糅合。

作为一部武打戏剧电影,我们从《功夫》中看到了更多的功夫对战场面,影片中的对战,人物的出场,舞蹈的配合,都让人过目不忘。中国传统音乐的加入,更让影片活灵活现。

影片首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猪笼城寨祥和的场面,包租婆和包租公的奇装打扮,寨子里面的人都过着田园式的生活。那句“包租婆怎么没水了”,一直深入根植于观众的内心,画面响起了优美的交响化的民族管弦乐器,伴着时而欢畅、时而平静的音符,这首曲目是《东海渔歌》,是浙江渔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段美妙的音乐,影片的祥和也为后面的紧张气氛做了一个铺垫。

当斧头帮的人马上就要来到猪笼城寨的时候,一曲《十面埋伏》响起,从悠扬的琵琶声音开始,这种压抑又暗藏杀机的悸动层层凸显,犹如暗潮涌动,电影气氛从平静转向紧张,随着琵琶曲不断高昂,电影画面中的人物不断增加,我们看到一场恶战即将爆发,猪笼寨中马上就要展开一段凶残的功夫较量。《十面埋伏》的出现,让观众肃然起敬,对于城寨中的村民的命运也是十分担心的,因为伴随着音乐的响起,犹如大军压境,即使霸王项羽也不能抵抗这股恶风,所以,运用这段音乐,恰当好处,又给电影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吸引观众继续往后欣赏下去。

四川扬琴演奏的《将军令》伴随着猪笼城寨大战,不断跳动的音符打破了安静的现状,使电影气氛更加紧张,这场功夫较量中,“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五郎八卦棍”对斧头帮的打击甚重,从“十二路谭腿”接住飞来的打火机时旋律的震动,到“洪家铁线拳”杀入斧头帮内部时出现的两声大鼓的重锤与铙的撞击声,再到“五郎八卦棍”飞进敌群连消带打时各种乐器混杂的激昂音乐,这个场面真正达到了画面与音乐相结合的最高层面,使观众通过音乐的紧张感,内心不断澎湃出不断翻滚的紧迫,一直延伸到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中去,周星驰的这一作风,使得这个桥段更加“和谐”,将高手的功夫与音乐相结合,使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闯将令》是当火云邪神抓住射出的子弹开始响起的音乐,高亢的唢呐声带领我们游走在电影的每个画面中。因为《闯将令》描述的是无畏的英雄主义,运用到火云邪神的出场上,比较贴合实际现状,我们一边观赏火云邪神惊人的武术,一边被《闯将令》那激昂的音符所牵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启示,从音乐中了解主人公的能耐,又从画面中,找到与音乐相配合的动作场面,画面与音乐的结合发挥到了一个极致,从而使艺术效果突出带动了电影的紧张气氛的提升。这段音乐同时又反映了火云邪神的无比强大,对后面周星驰“任督二脉”打通时更加无畏的功夫表演做好了铺垫。

当火云邪神与包租公、包租婆对战时,电影中响起《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的音乐,这是一首激昂的音乐,反映了解放军顶风寒、战恶浪,最终打败敌人的高昂斗志。电影中当三个人开始进行打斗,导演周星驰就运用这首乐曲,从细致的画面到高亢的音乐变奏曲的产生,我们看到了一场伟大的武打场面,音乐伴随着三个人灵活的身手、敏捷的动作,将其中的紧张气氛反映出来,获得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的伟大效果。因为我们在观看电影时,如果只观赏这个电影的画面,而忽略了音乐带来的众多听觉效果,就不能真正感受到电影气氛的紧张性,这场武打场面在电影中是比较重要的,周星驰将《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这段乐曲运用到其中,反映了多人对战的混乱场面的紧张性,从双方各执己力的心理上看,也能对观众起到一种思想引导的作用。

《小刀会组曲》是在周星驰对斧头帮最后的决战中出现的,这是一首古朴的江南音乐,音乐中的悲情与激情相结合,突出表现了武打中人们的可歌可泣的精神状态,具有豪迈的民族风骨与悲壮的英雄色彩。从这一组音乐中,我们听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激情欢畅与紧张的声音,从电影画面结合的层面来看,这又是一首恢弘壮观的英雄主义音乐,带动了电影气氛的提升。

二、《功夫》背景音乐的传统意蕴分析。

不论是平静的生活状态,还是激情澎湃的功夫对战,《功夫》中总能出现相应的音乐来进行配合,这些传统音乐带领我们遨游在电影中的每个变换着的画面中,从人物到电影气氛,中国传统音乐都发挥了它独到的解读作用。因为这是一部功夫电影,武打场面众多,混战、对打场面极其丰富,所以导演周星驰就必须运用更加紧张、豪迈的音乐来进行渗透与配合,从这一层面来看,周星驰做到了精益求精的音乐筛选效果,使电影中的画面能够结合音乐来表现自己的主题,又能够使鲜明的主题思想通过音乐来获得升华。

这里的《东海渔歌》《十面埋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两者出现的画面,在故事情节上同样是存在较大的反差的,从平静到紧张压抑,只有音乐才能反映出来,而这两组乐曲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故事的转换色彩,为故事发展带来了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效果,从而引导观众不断探索下去。《将军令》《闯将令》是表现功夫高手超强本领的音乐,体现了个人素质的高深与功夫能力的强悍,这两组音乐运用到电影中的紧张节奏中,为电影增添了不少活力,虽然电影刻画的是一些凶残的场面,但是这两组传统音乐同样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使观众在感受暴力艺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音乐的伟大,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提升做好了准备。所以说《功夫》这部电影的伟大的意义就是引入了中国传统音乐,音乐带动电影的发展,电影又将音乐发挥到极致,尤其是给外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是这部电影的主要贡献。

《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大刀会组曲》都是多人混战时出现的音乐,同样演绎的是暴力艺术的魅力,但是这两组音乐更加豪迈,音符如翻滚着的巨浪,从最新的视觉与听觉环境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看到,当正义战胜了邪恶,出现邪不压正的时候,我们又能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传统的民族音乐带有较强的民族气息,当我们取得胜利,高唱凯歌的时候,我们团结一致的奋斗精神占据了上风,这说明我们是成功的,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还是因为心灵的伟大。当周星驰抽丝剥茧,打通任督二脉之后,他就开始代表正义,向恶势力作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部电影,也随着功夫、音乐、中国思想的充实而大获成功。

三、《功夫》对电影引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启示。

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被无数次的引用,是一种良好的文化现象,现在拍摄的古典文化的电影也较多,每年都有几十部这样的电影产生,从《英雄》开始,中国内地电影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传统音乐中的管弦乐等乐器的引入也是十分明显的,引入众多的传统曲目,对于电影故事情节的塑造带来较好的帮助。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电影在引用这些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不足的现象,比如《十面埋伏》《赵氏孤儿》《铜雀台》这些大片,它们主要是注重了对故事的刻画,将画面演绎得非常精妙,却忽略了对音乐的精心雕琢。《功夫》中几个桥段恰到好处地引用中国传统音乐,不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完美的故事,还帮助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对其中蕴涵的中国传统魅力进行大力发扬,这是其他类似电影不能企及的。通过观看《功夫》这部电影,我们发现商业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成功点,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就是中国当代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传统色彩的捕捉能力的提升,将这项经验渗透到今后的电影事业发展中去,可以灵活地带领我们走向一个以中国自身文化为主的电影大背景中去,利用国外更好的高科技手段,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出来,打开国外市场,让国外观众同样也能感受到中国的魅力,对于中国电影的魅力提升有较好的帮助。

另外,《功夫》从一个重要的音乐层面上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更高的成就,必须从思想上出发,画面与音乐塑造的都是人们的思想,平静、紧张、欢畅都是人的意志的一种表现,所以在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人的内心的活动变化进行探究,寻求到一种适合表现这种气氛的真实音乐,将其渗透到电影细节中去,也可以打开观众的心门,让观众通过视觉效果、听觉效果,与电影中的主人公们一起感受生活的真谛。

四、结语。

《功夫》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电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恰到好处的引入,加上导演周星驰精益求精的刻画,从音乐与故事情节的配合上,找到了一条迈向成功的重要法门。它的成功,更是给中国电影市场指明了一个方向,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运用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1]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01).

[2]席凯来.设计与景观――浅议艺术设计与当代景观规划[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3]朱天纬.依依离情沉沉乡愁――关于影片《城南旧事》的音乐[j].电影艺术,1983(08).

[4]陈飞.聆听生活的质感――电视电影中音乐和音响的运用[j].新闻采编,2010(02).

[5]魏薇.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学分析[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0.

[6]刘嫣.武满彻电影配乐的理论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

[7]陆佳敏.浅析当代电影音乐结构[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1.

[8]蔡丽英.音乐演奏如何出华彩――我的一点体会[j].南国红豆,2003(05).

猜你喜欢:

影片创作分析论文【第五篇】

水彩画作为外来画种,19世纪开始在中国繁荣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碰撞与融合,经历代水彩画艺术家的探索与研究,中国水彩画艺术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意象性水彩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笔者多年创作过程中探索和研究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

水彩画的意象性表现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过程中的一种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在笔者看来是艺术家对本民族文化有着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艺术家把民族情怀融入了现代水彩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把对传统美学的爱反映在艺术创作的探索和实践当中。意象思维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因而追求水彩画的意象性表现就成为笔者的一种目标与价值取向。通过艺术想象追求意境的表现,因而在笔者的创作中更多的是注重写意,在“写”的过程中通过虚实结合的“象”强调神似,通过对物质形态的反映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笔者在创作《阳光下的故事系列》作品时,没有简单地去描摹人物形象,画面首先注重的是意境的表现与情感表达。这个系列的每幅作品从画面的虚实关系入手,无论是满脸沧桑的老人还是天真无邪的儿童,追求的是朦胧美和意境美,笔者选择柔和的色调来衬托人物的纯净和美好,暗部的颜色饱和而浓烈,几乎是一遍完成。在具体刻画时主要是对人物亮面和灰面进行刻画,对暗面虚化处理,加强画面的虚实对比,在虚与实之间体现出画面的节奏美。这些作品简化了背景的细节刻画,在空虚的背景上表现藏族人物的形态与神情,犹如舞台的背景与人物的关系,背景虽为虚、为空,但排除了细节的背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中国传统绘画很早就掌握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只有以手运心,依据内心的指引营造画面,虚景与实景相结合,才能表达出作者真实的内在情感,营造出笔者需要的意境。

中国水彩画的意象性表现除了受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外,在传入中国之初就有着先天的优势,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与水彩画材料有着极为相近的亲缘关系。水彩画与中国画都是以水为媒介的画种,都追求流动、空灵的艺术情趣,由于使用工具和传达的情趣与传统的中国画相似,在本体语言上有一种暗合的亲缘关系,并与东方民族的含蓄委婉、抒情达意的审美心理相吻合,因而中国画和水彩画在材料、技法、理念等方面存在许多的共通之处。

在我的《花语》系列作品中,借鉴融合了大量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绘画技法。首先,在中国美学范畴,写意与意象是分不开的,艺术家通过“写”来抒胸中之“意”,写意中之象,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因此在创作花语系列作品时追求写的.味道,不拘泥于细节。因在材料上有相通之处,都以水为媒介,为了使画面产生水色淋漓、空灵朦胧的意境,用大量的水营造画面的意象之美,水在画面中不仅仅是起到调节色彩浓淡的作用,还把水放到与色彩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干湿之间产生虚虚实实的诗意境界。其次,水彩画的绘画技巧与中国画的运笔方式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创作中,我借鉴了中国画笔法,勾勒、点、染、摆,在创作过程中发挥笔性、笔势和笔趣,心随笔运、随迹立形。注重通过运笔达到情感的宣泄与表达,运用大写意的笔法完成形色的交融,从而构成丰富的情感意象。结合中国画工笔花卉的表现形式,层层深入使花瓣刻画细腻而厚重,而在暗部同样是和我的人物画系列一样,不做过多的描绘,使画面虚实相生,极富水彩画的魅力并且具有着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意象性水彩画是水彩画材料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相融合的结果,在作品中融入写意性,体现一种有意味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外在表现则是更多地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使中国当代水彩画趋于意象性表现。这种意象性水彩画的表现对艺术家的文化自觉与本土文化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任何艺术家的发展与成长都与其生长的地域民族、时代、社会等有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接受外来艺术时只有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审美意味的水彩作品,才能在学习西方水彩时发展本土文化,使水彩这一外来画种民族化。意象性水彩画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水彩画语言,使中国水彩艺术向多元化发展,绘画的目的也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情感的表达。水彩画的意象性表现促进了水彩艺术家对水彩画材料的探索与研究,如对水的深入研究与使用,对水彩中特殊技法的研究等,使水彩画材料与技法趋于多样性。通过不同的材料达到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意识的目的。水彩画的意象性表现提升了艺术家的个性语言的表达,形成了当代水彩艺术的新面貌,在融合、碰撞、重构中创造了崭新的面貌。

廉晓慧: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当代水彩粉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现就职于运城学院美术与工艺设计系。多年潜心研究水彩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收入《当代绘画艺术》《中国艺术家优秀作品集》等。作品发表在《美术》《美术大观》《美术报》等刊物。

影片创作分析论文【第六篇】

(一)激发舞蹈创作的动力。

对于编导来说,舞蹈创作中的灵感非常重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其在艺术创作中对灵感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编导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决不能简单应付了事。编导可结合舞蹈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合理设计和编排舞蹈作品,体现出舞蹈作品的不同之处,并将动作结构有效融入到舞蹈创作中去。舞蹈的发展历史悠久,它是古代先民在进行生产活动中逐渐创作形成的,是反映人们美好理想和美好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宴会等场合。相对于古代舞蹈来说,现代舞蹈已完全脱离了以往的低级阶段,逐渐朝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二)推动动作结构理论的了解。

首先,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编导只有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动作结构理论不仅是编导进行舞蹈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同时对编舞蹈创作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编导应较为扎实地掌握动作结构理论,保证在日常工作中可拥有扎实的舞蹈基础,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其次,动作结构理论是舞蹈创作的向导和指挥棒,编导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动作结构理论作为重要指导,让所采用的素材可以在舞蹈创作中得到升华,同时不断拓展自身的艺术视野,锻炼和培养编导的观察能力和敏锐能力。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一般都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编导应善于提取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并适当拔高,这样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同时还能使人们接受艺术的`熏陶。最后,动作结构可以帮助编导更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在舞蹈创作中,编导自身的舞蹈功底非常重要,只有打好舞蹈基础,才能创作出更完美的舞蹈作品。而且在设计舞蹈动作时,编导应该坚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舞者的特点进行设计。此外,舞蹈创作还要求编导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舞蹈动作结构,从而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舞蹈作品。

影片创作分析论文【第七篇】

三维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给影视广告的制作和播放带来了巨大变革,漂亮而精彩的画面感受。影视广告在中国的发展热火朝天日新月异,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成绩。但其瑕疵也为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相当的阻碍。一方面在影视广告中运用三维技术给视觉效果带了了巨大的革命;另一方面其局限性也限制了其发展。现在,很多制作人对技术过于追求和依赖,而忽视了个人艺术的追求和发挥。技术是用于帮助艺术创作的实现,是一种手段,而不能过份依赖技术。制作人应该更加重视艺术创造过程,不能在有限的技术水平中过于追求视觉效果,而不能达到人机合一的境地。

我国数字技术的应用现状。

xx年,有两部对中国电影发展史有重要影响意义的电影进入大家的视线。因此,对于中国电影的数字化进程来说,xx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第一部电影《横空出世》是当年北影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它是一部反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过程的故事片,是由陈国兴指导。该片中有大量特效场景,比如爆破、沙漠等,这些统统靠数字技术人工合成。大量应用的数字技术使得该片艺术感染力增强了,画面更加生动,犹如直接再现当时原子弹爆炸的令人震撼的景象。另一部影片《紧急迫降》是同年由上海制片厂制作的影片。该片有许多大家齐心协力空中抢险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场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为投拍《紧急迫降》,上海电影制片厂当年的审时度势之举,为发展数码电影的目标,累计投资达近亿元,设立了国内第一个特效制作基地。20xx年,《极地营救》诞生,此为上影再花巨资拍摄的视觉大片,该片号称当时国内电影史上运用数字特技最多的`影片。全片镜头数的百分之六十均由数字特技完成,与之前的《紧急迫降》相比,数字技术运用大幅提高。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完全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镜头高达影片的40%,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这几部影片之后,数字化时代已经为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掀起了一股数字化浪潮,如这几年《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鸿门宴》等国产大片,cgt镜头和数字合成技术在这些影片中被大量采用。

在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广泛应用的浪潮中,利用数字技术去改变某个镜头、某个场景的单一的数字化应用已经满足不了中国的影视人,中国的一些电影人开始打造全新的数字电影。北京的三联影视和某动画公司制作的《青娜》,是我国第一部数字短片,也是我国第一部全数字电影。影片展示了数字电影的魅力,主人公青娜是由数字技术制作的虚拟人物。制作者将影片作为载体,表现了当代人健康、快乐、蓬勃向上的一面,通过数字技术体现出一种新的艺术理念。数字技术的应用把中国的影视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纪,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胶片电影时代已悄然结束了。

数字技术在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我国影视产业逐渐开始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影片投资还不大,很多大片也不过在1亿元左右,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点子上。数字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传统影视技术的一种补充,不能过分对数字技术寄予期望,数字技术制作成本还很高,而且制作水平还在不断发展中,还有待提高。有些数字特技镜头因为制作效果不佳,反倒没有传统技术制作出的特技那么容易被人接受,事倍功半。笔者认为,只有以数字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让我国的影视制作上一个新台阶。

影片创作分析论文【第八篇】

摘要:影像艺术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审美性与娱乐性充分调动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机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像艺术赏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

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上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但就目前而言,其教学效果仍存在以下困境:多数老师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易让学生感觉晦涩平淡而产生厌倦;少数教师虽尝试课程手段创新,又易让学生感觉理论知识不够深入而产生抵触。鉴于此,笔者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与心理需求,尝试将影像艺术引入课程教学,采取自主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生动、丰富、形象的立体教学,提升心理素质,凸显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一、影像艺术赏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1.情境创设。

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教学中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优秀的影像艺术是人类心理世界的投射,寄托着人类真实而美好的情感世界,所以教师借助影片设计活动情境,更能让学生在影片中与未知的自我、未曾发现的世界相遇,激发学生“不吐不快”的情绪,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生命教育中,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时间的宝贵与生命的不可复制性,教师截取美国电影《时间规划局》中一个关于心理体验的片段,让学生观影后摸着自己的脉搏,闭眼感受:如果生命只有倒计时30秒,你的内心感觉是什么?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其中,无形中激发了探索欲望,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

2.情绪表达。

优秀的影像艺术会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一定的冲击,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言:“诸多电影故事高手为我们提供了我们渴求的双锋际遇。首先,使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就像一名劈路而行的林中探险者,我们瞠目结舌地步入一个未曾触及的社会,一个破除了陈规俗套的领域,在其间腐朽化为神奇,平常变成非凡。其次,一旦进入了这个奇异的世界,我们又发现了我们自己。”所以,当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氛围后,教师还需适时适地让其表达感受,觉察他人的情感世界。如在引导学生处理失恋危机时,教师截取爱情电影《失恋33天》中黄小仙觉察自己男友已移情别恋的片段,没有直接播放其内心痛楚与委屈的画面,而是先让学生体验:当你处于这样一个情感状态,你的内心会发生什么?让学生体会剧中人物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促其主动表达真实情绪。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的内心真实体验被表达后,感受、认知与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觉察反思。

影像艺术往往通过人物一系列的困惑、痛苦与成长等塑造人物性格、表现深刻主题,让人们在影像中自觉地与人物发生情感碰撞,进而影响自身心理活动。如在引导学生如何发现独特自我、成就最好自己时,教师选取青春励志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因穿衣风格遭到同事嘲讽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影片中哪个情境、哪句话让你有所触动?”、“哪位同学的发言让你印象深刻,你的内心在发生什么变化?”的分享,体会安迪对自我质朴诚实形象的认可,更从交流中看到不一样的视角,共同探索人生问题,学会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教学中,教师可从事实与感受层面两个维度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受世界、觉察自我,丰富生命体验。

4.净化提升。

优秀影像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能让观影者看到世间百态,并赋予人们一定的观看视角,进而影响观影者的信仰、习惯和情绪状态。如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在困境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教师选取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因开办英语学习班面临被学校开除、采取独特教学模式壮大学校两个片段,让学生在体验人物内心世界基础上,用“你觉得自己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了什么?”、“如果你内心深处也有这样一个角色,你会对自己有何新认识?”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不仅体会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社会观念、人物命运等,更学会了如何凭借坚忍不拔与拼搏进取等优秀品质实现人生、社会价值,在对话中帮助学生形成新感受、新认识与新思考,促其学会通过心理调适赋予生命新活力、新境界与新意义。

5.改变认知。

优秀影像艺术往往具备积极的教育意义,人们可以通过观影感受人物内在优良品质,激发自身潜在的强大力量。如为了让学生获得压力应对方式,教师选取《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在雷雨交加之夜从漫长下水管道中爬出的片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反思自身思维模式,聚焦情节、人物、主题等获得新感悟,尝试改变过往固化的行为模式。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促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学习、尝试、行动中改变认知,获得自我觉醒与完善。

二、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与对策。

虽然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但在应用中仍存在作品选择不太适当、教师把控课堂能力不够、硬件条件受限等带来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影像艺术的育人优势,笔者认为教师除了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外,还应侧重培养以下能力:。

1.影像的选择与运用能力。

选择切合教育目标的影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前提,教者首先要准确把握影片选择的价值与贴切原则,即选择的影片不仅是积极向上、促进大学生深入探索和感悟的,还应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共鸣。此外,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性与教育实效性,还需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对所选影片做适当安排与截选,考虑哪些影片是学生提前观看并思考的,哪些是现场调用配合特定教学环节的;思考哪段影片能迅速让学生聚焦于具体事件的经验与感受,哪段能巧妙创设教学情景。上课前,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片段,切忌不加选择地运用影片、大段时间播放影片,削弱教育效果。

2.教学节奏的把握与驾驭能力。

影像艺术能否发挥独特教学魅力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课,提升对影片的鉴赏、解读与思考能力,适时调整教学设计,把握教学节奏。总体来说,需做到四个“切忌”:。

(1)导入:切忌限制思维。在影片放映前可做简要介绍,但应把握适时适宜原则,不能先入为主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与感受,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丧失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2)引导:切忌感受缺位。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贴近教学目标的关键点进行提问,但不能只注重事实层面引导而忽视感受层面的启发。

(3)分享:切忌打断。在创设轻松和谐讨论氛围后,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吐不快”的冲动,教师需尊重学生的表达欲望,避免因课堂时间限制打断学生,导致其体验不深刻、感悟不到位,错失自我探索与探索最佳时机。

(4)总结:切忌冗长。教师在总结时可引用学生分享的最精彩话语,将其与课程理论要点巧妙连接与提升,力争精要、深刻、灵动,但不能话语过长,脱离分享实际。

3.与学生对话的能力。

影像艺术因其互动性、灵活性、渗透性的特点,可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灌输式教育模式,让学生全身心体验、多角度思考,实现与自我、他者的对话,达到自我的教育、提升与完善。所以,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审美与文本解读能力还不够,还需站在学生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困扰,体会他们的态度与情感,倾听他们的表达与诉求,与他们同呼吸、共情感,并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内心情感与智慧调动学生遇见过去与未来的自己,让学生在对话中去体验、感悟和反思,享受自我成长的生命乐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体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体验与训练于一体的自我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互动性与体验性。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影像搭建体验与思考的平台,在平等对话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情感的支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晓娅.影像中的生死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蒋萃.浅论影视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9).

48 3547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