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汇聚(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汇聚(通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第一篇】

依据省中小厅某的文件要求,利用一周时间对本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开展了调查。采用随机选择,走访询问和电话咨询的方式,共对67户企业进行了调查,得到有效的答复48户。询问企业包括了工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广告传媒业等多个行业,遍及本市10个县区。

一、调查结果

经过对调查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企业经营发展首要因素——资金短缺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存在规模小、财务不健全、资信差、信息不透明、市场竞争力弱小等缺陷。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资金供应、企业管理、人工及材料成本、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人才储备等的影响。由调查可知,近一半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是影响其经营的主要因素。

2.资金需求难以满足,资金使用成本太高

调查发现,近90%的企业存在资金问题。最主要表现为资金不足,占53%;其次为资金成本太高,占37%。说明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

对企业资金需求满足程度的调查显示,占19%的企业表示资金需求满足度不足30%,36%的企业表示资金需求满足度为30%-50%,38%的企业资金需求满足度为50%-80%。此外,资金成本太高、固定资产和技术开发投资不足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3.融资主要靠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渠道单一 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把内部积累作为企业的主要资金的满足渠道,而外源融资主要为银行贷款27%,其次是上下游融资18%、民间借贷39%、政策资金获得几乎没有。而在民间融资中,有58%的企业靠亲戚朋友无息借款,52%的企业靠私人借款,有28%的企业采用股东和职工集资,只有很少部分企业采用其他民间融资方式。

4.银行贷款以抵押贷款为主,取得贷款难度大

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首要考虑来自银行贷款,小微企业希望采用信用贷款46%和抵押贷款29%。但是,企业的有效抵押资产基本才是决定了企业能否成功取得银行贷款关键因素。

近年来,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及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的发展,虽然使得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小微企业贷款难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有2/3以上的被调查小微企业认为获得银行理想贷款额存在难度,其中46%的小微企业表示获得理想贷款额比较困难,甚至17%的小微企业认为几乎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认为获取银行贷款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缺少抵押、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和特殊关系人、手续繁琐、企业盈利能力差、融资成本高等。

调查情况表明,某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困境,资金不足、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阻碍了某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融资困境的形成主要归结于两大原因,一是由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外部融资环境原因,二是小微企业自身的原因。

1.外部融资环境原因

(1)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发展不够,过度依赖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中小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基层金融服务不足。

(2)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尽管目前存在部分担保机构,但业务开展不足,主营方向偏离,以及对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条件的限制性规定等,使许多小微企业难以享用。

(3)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管理不科学、信息缺乏真实性且透明度不高,获取小微企业信息难度大、成本高;缺乏由市场提供的第三方信息,贷款人缺乏有关客户信用状况和信用记录的信息加深了他们所认为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的感觉。

(4)银行等金融机构不重视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展对小微企业业务时,由于风险高、成本高、收益低等原因,更愿意将精力放在中型、大型企业上,阻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业务的发展。

2.小微企业自身原因

小微企业本身也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小微企业管理不科学,小微企业一般规模小,有的甚至2-3人,没有系统的组织管理规章和程序,同时缺乏管理人才。二是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和真实性程度较低,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三是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差、经营风险高,不能满足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时所考虑的安全性、稳健性和盈利性等原则。四是小微企业资信较差、还贷意识薄弱,部分小微企业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建议

1.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把扶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落到实处 积极落实并争取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推进我市《关于印发某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某市创业种子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落实。

在补贴资金政策上,加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开展业务的支持,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开展业务的工作成本,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开展业务的动力。

2.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目前,我市担保机构较省内明显偏少,这显然不利于我市小微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市政府考虑多层次、多渠道组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信用机制,促进小微企业信用水平的提高。

3.继续发展民营中小型地方银行和融资企业,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小微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进一步鼓励和推动,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4.继续加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行金融创新

某市商业银行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做出许多工作,包括小企业量身打造的新型金融产品,如采购贷、订单贷、应收账款融资等创新产品,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担保这一难题。因此,要继续加强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担保抵押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多种金融创新改变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授信体制标准和程序;建立小微企业信息库,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为小微企业提供行业分析和决策咨询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此外,我部门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练好内功方面工作的引领。一是引领小微企业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及时了解相关政策、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等。必要时咨询专家,积极寻找融资信息交流平台,增加融资可获得机会。二是引领小微企业加强自身理财能力,健全财务制度。三是引领小微企业提高自身发展实力,给予外部相关者信心。制定经营战略规划,避免企业短期行为,降低经营风险。四是引领小微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提高银企关系。要配合银行展开工作,不拖欠贷款。

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第二篇】

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数量大、活力强,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贡献大,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指小微企业融资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011 年7 月,国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我国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这既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又有利于区分中小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我国,除了在高新区的小微企业能够获得较多的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支持外,小微企业普遍突出地存在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量少、融资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内部融资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靠自身的积累,内部融资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受利润率和积累期的限制,其融资能力相当有限。据统计,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26%是依靠内部留存收益积累的资金,私营企业中的小微企业这一比例更高。

2、通过金融机构融资困难。有关资料反映,当前70%以上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自筹,通过银行获得所需资金的不到20%。银行普遍存在对大中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挣贷” 和对小微企业“惜贷”的现象。在证券市场上,已经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是小微企业融资的良好机会,但高门槛、高成本成为小微企业上市融资的障碍。正在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基金、村镇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均有利于小微企业筹集发展资金,但规模不大、作用有限。

3、非正式金融融资比例大、风险高。我国的储蓄率高,民间资本充裕,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民间的借贷市场很活跃。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使非正式金融融资活动得以客观地存在。但非正式金融融资多为地下或半地下状态,缺乏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具有很高的风险。

4、融资成本高,困境加剧。根据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融资成本过高。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包括: 一是贷款利息,包括基本利息和浮动部分,浮动幅度一般在20%以上; 二是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一般占融资成本的20%;三是担保费用,一般年费率在3%;四是风险保证金利息。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在放款时,以预留利息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中小企业实际得到的贷款只有本金的80%。以1 年期贷款为例,中小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在9%左右,约高出银行贷款率的40%以上。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小微企业自身因素

1、经营风险较大,资金需求“短、频、急”。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实物资产较少、技术水平不高,其发展极易受到经营环境的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影响到小微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和信贷融资。此外,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满足流动资金需求,贷款需求较急、频率较高且资金需求一次性量较少,融资的复杂性使其融资成本较高、管理成本较高。

2、信用状况不佳。相比于大中型企业,一些小微企业缺乏信用观念,财务制度不完善,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不够,频频出现拖欠贷款的现象,甚至出现坏账或逃废债,信用状况较差。

3、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问题突出。银行及其他投资者与小微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风险较高。大多数小微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不高,使得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无从正确地判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

4、缺乏担保物。由于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缺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仅有有限且价格低廉的房产和机器设备,使得银行在小微企业出现道德风险时无法实施事后惩罚措施,直接影响到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审核和发放。

(二)外部原因———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因素

1、政府因素。政府更加重视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导致金融信贷也向国有大型企业倾斜。长期以来,政府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不够,没有为小微企业融资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

2、金融机构因素。银行方面:银行在贷款方面偏好于大中企业,对小微企业不够重视; 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条件设定过高,过高的贷款准入门槛让不少小微企业望而却步;银行创新不足、产品单一,缺乏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和信贷产品。证券机构方面:目前小微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融资仍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规模不大,并且上市融资程序多、控制严,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难以上市直接融资;债券市场发展滞后,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小微企业极少。信用担保体系方面: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制约了小微企业担保融资业务的扩展,如缺乏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担保基金的数量和种类难以适应和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民营担保机构无法和银行形成共担机制,信贷管理政策缺乏针对性,信用体系的缺失。

3、法律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管理机构的设立方面都很不完善,不能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融资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如我国虽已于2003 年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该法仍存在局限性,一些地方也没有制定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具体办法,不能很好地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还有待改善,特别是有关微型企业的法律法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

三、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税负重等突出问题,国务院于2011 年10月12 日专题研究制定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和财税政策措施,必将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小微企业融资难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必须做到标本兼治、多措并举。

(一)强化政府支持与引导

优惠等。四是加快建设银企合作网络平台,鼓励各级政府建立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业绩奖励制度和风险补偿制度。

2、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要求,加强对民间借贷的调查与分析,强化对民间借贷的监督与管理,防止民间借贷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有效抑制民间借贷高利暴利倾向,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金融传销等违法行为,增加小微企业融资正规渠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与风险。

金,专项用于信用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对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给于适当的风险补偿。规范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程序,保证担保体系的正常运行。在现有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上筹建分支机构,为银行规避金融风险和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创造必要条件; 建立贷款保险机制,积极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

4、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开展信用单位、信用市县等创建活动,加强金融信贷环境监测与分析,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小微企业信用水平。加大小微企业信用征集力度,完善信用档案,为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信贷申请获批创造良好条件。

(二)完善融资市场体系,优化金融服务

1、加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必须按要求保持较高的水平。鼓励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出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特点,相应确定信贷扶持重点、融资比例和融资方式。积极响应银监会颁布的银行小企业信贷指导意见,不断完善各项机制,以满足小微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严格执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规范商业银行的收费行为,严禁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切实降低小微企业实际融资成本。

2、培育和发展小金融机构体系。强化小金融机构主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市场定位。大力培育和发展与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相适应的各类小金融机构,对小金融机构严格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

小微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努力为有潜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直接融资机会。

4、大力开展债券融资。发展小微企业债券市场,积极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大力开展小微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券融资业务。放宽对小微企业债券融资的额度限制,扩大发行规模。

持。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企业形象

1、小微企业要推进管理创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与质量。

2、小微企业要走创新发展之路,着力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强化技术进步与创新意识,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3、小微企业要加强资金流管理,开展资本经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内部资金良性循环,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

4、小微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培育自有品牌,提高市场的认知度。

5、小微企业要健全财务制度,做到规范、真实、及时、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6、小微企业要牢固树立信用意识,充分认识企业信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努力将信用理念制度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和美誉度,通过企业的良好信誉赢得外部融资支持。

(四)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根据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国家将中小企业划分新标准,适时对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进行修订,相关部门及各地要尽快地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法规,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适应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实际需要,尽快研究出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门法律法规。

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第三篇】

进入2011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复苏态势,但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复苏态势仍不均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负增长。2011下半时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放缓明显,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前景被蒙上了巨大的阴影,此时的争论焦点已经变成了“先推行财政稳固计划还是继续维持经济刺激政策”。事实上,这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面临的两难问题。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了解国情,使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我们了解企业就业市场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外语专业的,从事外贸方向相对比较的多,因此,我们本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宁波教育学院高职学院特此组织了这次极有意义的外企调研活动。

我们组成员经过对宁波市30多家企业的调查问卷反馈情况得出:各家外贸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欧洲与美洲,各占市场比率40%与23%;其次是东南亚与非洲,各占15%与%。宁波市外贸企业主要出口产品为纺织服装,占出口产品的25%;其次是家具产品,占19%;还有的就是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各占12%。

分别占19%、12%、12%、6% 。也有少部分企业出口农产品以及有色金属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各占2%和3%。由此可以得出宁波的外贸企业是以出口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为主的,掺杂少许。

农副产品和第三产业的产品的企业。在我组所调研的企业中,出口市场以欧洲,美洲,东南亚地区为主。

欧美市场是宁波外贸企业主要的出口方向。欧元贬值、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萧条,势必影响我国产品出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全球经济初步复苏。所以,宁波48%的企业预计企业2011年全年出口额将超过2010年,4%的企业预计持平,48%的企业预计下降。

(二)接着我们

小组对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作了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提高,原材料、能源涨价,地价或租金上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物流运费提高,市场准入认证费用等。如下图所示:

分析企业发展的状况,25%的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前景预期抱持平态度,%

的企业抱乐观的态度,%的企业抱不乐观的态度。虽然如此,各家经营者还是纷纷制定出相关的发展目标,以应对危机,渡过难关。其中29%的企业决定开拓新兴市场;16%的企业决定扩大内销;也有16%的企业决定调整生产规模;还有16%的企业决定加大研发力度、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13%的企业决定多方面缩减成本;10%的企业打算降低价格,维持市场份额。

(三)通过分析了解企业发展状况,我们也调查到了企业招聘人才的一些相关要求,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更符合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十分重要。目前,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以人才交流会为主要招聘方式,占%,其次是因特网,占%,而大专院校专场招聘会只占了%.

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第四篇】

市信用管理工作调研如下:

1982年以来,我市工商部门积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对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从正面引导各类企业走重约守信之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失信违约、商业欺诈等违法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合同履约率低。我们曾对我市部分企业进行调查,合同履约率只有65%。二是市场交易行为倒退。我们调查了150家企业,签订合同万份,交易总额有30%以上是现货交易,私营企业交易额中有69%采用现货交易。信用缺乏明显增加了交易成本,甚至造成交易失败。三是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严重。今年1至9月份,全市工商机关查处违法合同案件593件,涉案金额1283万元。四是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严重。全市工商部门今年1至9月查处制假售假案件4429件,案值达5000万元。假冒伪劣说到底是不讲信用、不讲道德。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 。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治本措施,也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打击经济违法行为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的同时,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此次成立的泰州市企业合同信用管理协会,其目的在于大力倡导和弘扬诚实信用原则,引导企业自律。

目前我市企业信用管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要真正形成完善的科学的企业信用制度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加快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完整地收集整理企业登记注册、企业年检、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重合同守信用、著(驰)名商标、诚信单位、合同争议调解、合同鉴证、合同日常检查,企业受处罚等12项记录。同时,主动与金融、税务、质检、海关、法院等部门和单位联系,取得支持和配合,将相关部门所掌握的涉及企业信用的信息,收集录入企业数据库内,以丰富征信服务的内容,为建立全社会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制度,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打下基础。通过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全面记录企业信用状况,使企业信用状况处于透明状态,让守信用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交易机会,不守信用的企业由于不良记录的存在,难以在市场中生存,并最终被淘汰出市场。

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信用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诚实守信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良好信誉,而拥有良好信誉就会在社会交往和商品交换中处于有利地位。信誉不仅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无形财富,也是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无形财富,这种无形财富作为一种特殊资源,甚至比有形资产更为珍贵。为此,全市广大工商企业要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坚持依法经营,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产品质量管理,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塑造良好的信用形象,以良好的信誉争取市场、开拓市场。

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第五篇】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了解我县中小企业对国家环保政策方针的理解与贯彻执行、以及中小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及企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等情况,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组织相关科室对全县中、小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县中小工业企业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国家环保政策理解并支持,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但却缺乏技术创新,对环保投入偏少,贯彻执行环保政策力度不够、难度较大。

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上,认识早、起步快,制定了企业环保管理制度、成立预防污染工作小组、加强企业员工学习环保的法律法规;下大力度关停并转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如近年就关停了一些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和实心粘土砖瓦厂等企业,同时引导这些企业转而开发生产环保型产品,如环保空心砖等。从而保护了资源,减少了这类企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总的看,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企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我县自xx年提出建设生态区以来,全县上下积极推进生态区建设,中小企业也在这样一个生态文化环境下逐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感。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95%家企业认为现有的环保政策是合理的。可见,我县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对于落实执行环保政策则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难,使其在具体落实环保政策时没能够做到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二)环保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8% 的调查企业已经通过环保部门环评审批,并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另外有2%家企业处于正在向环保部门报批阶段。这表明,我县中小企业自觉地在环保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生产活动。

(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从被调查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处置情况看,有92家企业表示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后排放,占总数的48%;有10%的企业表示其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交由有关污染物企业集中处置;有20%的企业表示企业对废物进行简单处理后才排放(详见下图)。这表明,多数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对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之后才排放,而不会直接排放。

(四)环保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展开。被调查企业中,有%的企业已经参加过政府环保相关部门组织的环境保护培训,另外有%的企业打算参加这类的培训,仅有19%的企业表示其没有参加过环保培训,且也不打算参加培训。再是企业内部也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环保培训,有107家企业表示已组织过员工参加环境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有%的企业表示计划将要开展这类的活动。

(一)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偏少。调查显示,有112家企业表示对环保有所投入,占总数的%,另外有33表示其虽然目前尚未对环保有所投入,但已经有了投入计划。不过,企业对环保的投入都很少,在112家环保有所投入的企业中,对环保的投入不足企业营业收入1%的有77家,占有投入企业的%;对环保的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3%的有26家,占有投入企业的%;对环保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高于3%仅9家,占有投入企业的8%。这表明,企业目前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也对环保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人力、物力,但企业对于环保的投入很有限,这必然影响企业保护环境的实际效果,使企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所加大。

(二)企业资金短缺是导致对环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企业发展中资金不足,导致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大打折扣。被调查企业中,有129家企业认为,企业在执行环保政策时遇到的主要难题是资金不足,占被调查企业的%,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资金短缺时,必然会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企业经营上的发展壮大,而不是投入到不容易看到经济效益的环保方面。

(三)环保器材、设施配置及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在被调查企业中,仅有%的企业已经购买了环境监测器材(即36家企业),有%的企业没有购买环境监测器材且近期内并不打算购置,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了环境监测器材或环保相关设施的企业,能让这些器材、设施真正发挥作用、良好运转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四)相关环保专业单位指导力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96家企业中,有92家企业认为其在执行现有环保政策中遇到了缺少专业环保单位指导、环保技术匮乏等方面的困难,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相关环保专业单位的指导力度不够,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严格按照环保政策执行,企业在遇到环保专业技术困难时没有相关单位指导,必然会打击企业执行相关环保政策的积极性。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是我县的一个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作为我县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治理的社会责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少地消耗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更多地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

(一)加强对现有企业排污监管。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防止污染反弹,实现全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分类名录》和环境功能分区要求,加强新建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和审批后的监督,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总量指标之内。

(二)环保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环保工作指导。环境保护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可以产生高的环境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行为。环保专业部门应多对企业加以指导,使其从中受益,企业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同时,由于企业的配合,环保部门的工作也将更加顺利地展开。

(三)“分区分类”布局发展产业。按照xx县机械加工与车辆制造、钢铁、食品为龙头“三大产业”布局,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发展规划,凡布局不合理的坚决“卡死”。对待不同类型的产业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加快发展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具有环境、经济双重效益的产业;科学发展带动性强、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这类产业能通过合理布局、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手段实现达标排放;发展壮大对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和环保产业。目标是使环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双重效益的环保型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五)企业自身要加强环保工作。企业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更要注意后续管理中技术和人员的支持,要努力培养企业自己的创新人才,开发自己的环保技术,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循环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改造现有工业生产,提高产能,达到规模经济要求,增强企业环保设施能力,同时坚决淘汰落后技术及环保无法达标企业。

(六)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环保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考虑制定一些政策,以鼓励企业对环保投入,引导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环保做得好的企业予以表彰和重奖,号召其他企业学习,可以设立环保奖金或优惠贷款等吸引企业对环保投入。

48 733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