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汇总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汇总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第一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汇总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庆祝中秋节,庆祝中秋节手写报纸中秋节简介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这是中秋节,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农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分为三个部分:孟,钟和纪。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中秋节。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亮,所以也被称为“月亮之夜”和“八月节”。在这个夜晚,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期待着家庭团聚。远离家乡的旅行者也借此机会表达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在古代,中国人有“秋暮月”的习俗。晚上的月亮是对月亮神的崇拜。在周代,每个中秋节晚上都会举行冷遇和月亮祭祀。会有大香案,有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和其他供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西瓜也被切成莲花形状。在月亮下面,月亮的雕像被放置在月亮的方向。红蜡烛燃烧得很高。全家轮流崇拜月亮。然后家庭主妇为团聚切月饼。全家的人数应该由那些削减的人提前计算。在家的人和不在城里的人应该算在一起。他们不应该剪得太多或太少。它们应该一样大。

据传说,古代齐的丑女没有盐。他们年轻时对拜月很虔诚。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带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进宫,但他们并不受到青睐。8月15日,当皇帝在月光下看到她,认为她美丽出众时,他让她成为了女王,中秋节拜月由此而来。月中的嫦娥因其美丽而闻名,所以年轻女孩拜月希望“长得像嫦娥,脸像明月”。

在唐朝,中秋节非常流行。在北宋的首都。8月15日晚上,全城的人,无论贫富老少,都必须穿上成人服装,向拜月烧香,表达他们的愿望,并祈求月神的祝福。在南宋时期,月饼被赠送给人们,以表达团圆的意思。一些地方也有活动,如舞草龙和建造宝塔。明清以来,中秋节的习俗越来越流行。许多地方都形成了特殊的风俗,如烧香、树中秋节、点灯塔、放天空灯、走月亮和舞龙。

今天,在月亮下玩耍的习俗远不如以前流行了。然而,赏月仍然很受欢迎。人们喝着酒祈求月亮来庆祝更美好的生活,或者祝愿他们的远亲健康幸福,和家人一起度过千里之外的时光。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和形式,但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像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它也发展缓慢。古代皇帝有一个仪式系统,在春天向太阳献祭,在秋天向月亮献祭。早在《李周》一书中,就有“中秋节”这个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学者也纷纷效仿。在中秋节期间,人们看着天空中明亮而圆的月亮表达敬意和情感。这一习俗流传到了人们中间,成为一种传统活动。直到唐代,人们才开始重视拜月的习俗。中秋节成了固定的节日,唐叔?唐太宗将中秋节记录在8月15日,这在宋朝很盛行。到了明清时期,它和元旦一样出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非常丰富。神话的故事,如嫦娥,吴刚割桂,玉兔打药,流传甚广。

中秋节传说之一——月亮女神根据传说,在古代,天空中同时有十天,庄稼在阳光下枯死,使人们痛苦不堪。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很有力量。他同情受难的人民,爬上昆仑山的山顶,充分利用他的神力,打开他的弓,一口气射下九个以上的太阳,为了人民的利益,严格命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升起和落下。

后羿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传授艺术和打猎之外,还整天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才华横溢、美丽动人的恩爱夫妻。

许多有远大理想的人都来参军学习艺术,而心怀不轨的孟鹏也加入了进来。

一天,后羿去昆仑山向亲戚朋友请教。当他碰巧遇见路过的太后时,他向太后要了一包酏剂。据说服用这种药可以立即升天成仙。然而,后羿不愿离开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收藏。嫦娥把药藏在梳妆台的宝盒里,不料被反派孟鹏看见了。他想偷长生不老药,自己也成为一个神仙。

三天后,后羿带着许多人出去打猎,而别有用心的孟鹏装病留下了。后羿带领众人离开后不久,孟鹏持剑闯入里屋后院,强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鹏的对手。当她处于危险中时,她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决定,转身打开宝箱,取出不死药并吞下去。嫦娥吞下了药,立即飘离地面,冲出窗外,飞向天空。因为嫦娥关心她的丈夫,她飞到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一个仙女。

晚上,后羿回到家,女仆们为白天发生的事情哭泣。后羿又惊又怒,拔剑杀了那个恶棍。孟鹏早就逃走了。后羿非常生气,他很伤心,晚上抬起头来喊他妻子的名字。这时,他惊讶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明亮,一个摇曳的身影酷似嫦娥。他尽力追赶月亮,但他追了三步,月亮退了三步,他退了三步,月亮进了三步,但他无论如何也追不上他。

后羿很无奈,很想他的妻子,所以她不得不派人去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放在香案上,放她平时最喜欢的蜂蜜和新鲜水果,并在月宫向嫦娥进贡。听到嫦娥成仙的消息后,老百姓在月亮下摆香案,祈求嫦娥平安吉祥。

从那以后,拜月的风俗在中秋节时就在人们中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传说(2)——吴刚获得桂冠关于中秋节还有另一个传说:传说广寒宫前的月桂树长得很茂盛,有500多英尺高。一个男人经常把它从下面切下来,但是每次他把它切下来,切下来的地方就会立刻关闭。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不会被砍掉。据说那个砍树的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他跟随仙人修行修道,上了天堂,但当他犯了一个错误,仙人把他贬到月宫,每天做这样徒劳的差事,以显示他的惩罚。在李白的诗中,有这样一个记载:“一个人想住在月亮中间,为那些寒冷的人挣钱”。

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第二篇】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八月正是秋季的第二个月份,即为“仲秋”,故取谐音称之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当时,中秋赏月,满城人家,不论贫富,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爷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反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仪器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英语拼写为:mooncake(月亮蛋糕)。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第三篇】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2、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4、许愿。

再次,该节日也可以成为一个许愿的节日。当然,这里有一些功利的色彩。通过在节假日对于月亮许愿,如事业问题、健康问题、婚姻问题、家庭问题,往往也是比较灵验。当然,我们不应当用这种功利来交换对于祖宗的祭拜吧!当你对祖宗的祭拜是出于真心的话,我相信心诚则灵,那你许的愿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必然是能够实现的。但如果你是怀着虚情假意来祭拜,那必然是好的不灵、坏的灵!你会后悔莫及!

5、人情之美中秋之夜,从前家家户户于庭中设供桌,摆放月饼、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节令食品祭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们都会设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斋月。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暂时放却劳作,阖家男女老少,欢聚赏月,一边尝食月饼、节物,一边谈谈家常,这图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们也可以在其中体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与美,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人情之美。

6、审美趣味。

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的形成同样耐人寻味。中秋之夜,赏明月,让人们自觉地去体验、感受圆月、月下境界与各种风物之美,这时,大自然的生命气象与人们的内在情感体验之间会相应相合,人们对月亮,对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变得灵敏,赏月之际,每每使人逸兴遄飞,形之歌咏,岂是偶然!然则中秋节的节俗,不仅让我们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获得审美享受,而且它还不断地在陶冶着、提升着我们的审美趣味。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第四篇】

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他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

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它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后来,妈妈让我们进屋,一进门,哇!桌子上摆满了丰盛了饭菜。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尝尝哦!”“是吗?”妈妈笑眯眯地说,“好吃就多吃点,不过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来一起吃。”

等来等去,大伯还是不回来。妈妈已经打过三、四个电话了,可他总是说“过一会就回来”、“马上就到”……七点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终于来了,我大喊一声:“吃饭了!”便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红烧螃蟹、猪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鱼……就都不见了。

晚饭后不久,我们全家就坐到了阳台上。吃着月饼,听妈妈念叨着:“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没有吃月饼?”看着那圆圆的皎洁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第五篇】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直至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了。

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节日。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第六篇】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2、敬老。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3、孝道。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谓五常,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国近代的衰败,今人将古代的一切思想视为封建思想,称不适用于今世。于是不讲孝道,导致很多老人无人赡养,并引起诸多社会及国家问题。

返回目录。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即农历的九月九日,又称“九月九”。在古代,常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因而便称为“重阳”。早在战国时期,重阳节已初现端倪,开始以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来庆祝一年的丰收;到了魏晋时代,无数的文人骚客争相吟诵,使得重阳节的节日氛围更上一层楼;直到唐代,重阳节正式被定为民间的节日。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赏菊饮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必不可少,此后的几千年,这些习俗也随之传承,一直经久不衰,流传至今。1889年,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旨在倡导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气。20__年,国务院将重阳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目录。

重阳节习俗。

赏菊。

重阳节也叫菊花节,每年重阳节的时候,正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菊是长寿之花,是文人们赞美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在重阳节的时候,民间经常会举办一些大型的菊花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登高望远。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去登高,因为人们觉得登高可以避免灾祸。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可以一边欣赏山上的美景,一边吃着美食。

喝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人们认为重阳节时候的菊花酒有延年益寿的功能,所以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在重阳节的时候喝菊花酒。

插茱萸。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在唐朝的时候,重阳节就已经很流行插茱萸了,人们认为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因此有许多人会在重阳节的时候将茱萸戴在身上,不过大多数都是一些妇女儿童,也有一些地方男子也会插茱萸。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纸鹞也就是现在的风筝,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活动,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返回目录。

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第七篇】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反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仪器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英语拼写为:mooncake(月亮蛋糕)。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谚语。

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的(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第八篇】

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斯大林有言:“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我们为了求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对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就成为养生的一条重要法则,这一法则无论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养生中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规律,协调机体功能,达到机体内外的平衡状态,使人体这一有机的整体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是养生保健的根本。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

春分的简介。

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的历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的气候特征。

1、阳光光线。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2、气压状况。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3、气温与降水。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

4、春分画作。

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第九篇】

距离中秋节到来的时间又近了,你知道中秋节的传统意义吗?今天本站网友特意准备了一些中秋节的传统意义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中秋赏月,同时还有拜月,中秋夜成了不眠之夜。

不过,万年历网友特别提醒朋友们,不是人人都可以赏月,有一些朋友最好呆在家中看看电视、看看书、做做家务、上上网为宜,以下禁忌请朋友们留意:

1、如果近段时间身体很弱的朋友,那么,万年历网友建议你不宜在野外赏月、拜月。

2、你最近流过产、或者生育过宝宝,那么,也不宜赏月,即使在家中的阳台也不看月亮为宜。

3、最近刚刚搬家,而搬家后没有“闹房”,或者自己觉得搬家后身体、运势等不好者,谨慎赏月。

4、不论什么原因,刚刚男女分手者,男性朋友不得赏月,更不能在圆月的野外行动。

5、不论男女,都要谨慎当着圆月做男女那点事情、尤其是在室外、野外,更要谨慎再谨慎。

6、最近失意者,比如官场不顺、生意亏本、倒霉事情接踵而来者,请务必不要赏月。

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第十篇】

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拿着月饼和各种零食去到房产科院内的小花园赏月。我们到了小花园,摆好吃的,抬头一看,月亮已经缓缓的升起来了!月儿还在往上升,它的身边缭绕着许许多多的云雾,朦朦胧胧的,就像一个害羞的新娘遮着一层面纱,遮遮掩掩的露出了自己的笑脸。

现在的月儿跟原来的月儿不一样了,原来的就像是银白色的大玉盘,挂在天空中;而现在它是黄色的,也是圆圆的,不过爸爸说:“虽然今天的月亮很圆,但是明天的月亮会更圆。”有一句话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说的就是这个。我突然想起了课本上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就给妈妈讲了,主要内容是: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人们都倒在地下喘不过气来,有一位英雄叫后羿,这一天,他拉开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了一个太阳,王母娘娘给了后羿一包长生不老的仙药,就交给了他的妻子嫦娥。有一个坏人想得到这包仙药,趁后羿不在的时候就逼着嫦娥要这包仙药,嫦娥急中生智,把药给吞了下去,她的身子便飘了起来,飞到空中,因为她舍不得离开后羿,就飞到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了。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我讲完以后,妈妈表扬了我,认为我讲的很好,我很自豪,因为我可以给妈妈讲故事了!我又想到了姥爷说的:他小时候连苞谷面都吃不上!吃一顿饱饭很困难,都在吃树皮、草根。想想我们现在,还有月饼,有凤梨陷、草莓陷、香橙陷。还有许许多多的零食,我们多幸福呀!想吃什么家长给你吃什么,想要什么家长给你买什么。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我们现在很幸福,但是我们还要省吃俭用,如果东西坏了,我们还可以考率一下买不买,如果生活必须品才买,若是可买可不买就不买了吧!最后,月亮已经完全升到了天空中,这时候,天渐渐凉了,我们才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48 2594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