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优质11篇)

小甜 分享 时间:

积极倾听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区发展,增强居民幸福感,真正实现服务于民,令人振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1

为认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关要求,总行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作出安排部署,金星分理处高度重视,基于分理处工作实际出发,形成了初步思路举措。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为群众办实事,就必须做到自身有完善的专业素质。积极学习省联社发展的新业务,透彻分析新业务便民为民的优惠点,以专业的服务素养满足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在实践中锤炼过硬的本领。总行组织多次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反洗钱宣传活动、反假币宣传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平台,将我们的社会义务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知客户之难。才能解客户之急

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事,接待客户时多聊多沟通,关注客户需求,柜面服务时不怕小钱难存,小钱难发,大额资金支现,以最大的努力满足客户需求。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时,结合客户资金特征,店铺分布,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上门服务,手把手教会客户使用方法,缩短办理业务周期,让客户不等待。集中上门为村民办理社保卡激活业务,让老人不跑路,让业务不等待。

三、群众无小事,点滴暖民心

加强柜面服务水平,用细节暖人心。从客户进金星分理处营业厅开始,从一句温暖问候开始,从接到客户第一笔业务开始,始终坚持唯一信念,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一切服务先于需求而动,以满意服务赢得客户。营业厅外的轮椅专用道,营业厅内的服务指示牌,服务柜台的老花镜,票据填写的专业样表,大写汉子数字的模板,按指印后的一张卫生纸,用贴心的服务、暖心的态度,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将“只跑一次”体现在每一次的窗口服务中,将金融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我分理处将矢志不渝坚守“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理念,踏踏实实干实事,为群众办实事,为信合事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2

为群众办实事,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以求实的态度,从实际需要和现实出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与人民心连心,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俯下身来真心实事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为群众办实事,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体现。人民是党的根基和血脉,“人民”二字值千金,人民永远至高无上,人民才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共产党人永远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立足本职工作,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着力保障基层民生需求办实事,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将“四个着力”做细、做实、做具体、做深入、做出成效,做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

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和成果体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学史力行”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真正解决问题,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

为群众办实事,是从根本上遏制“四风”的具体要求。为群众办实事,就不能办“虚”事,摆形式,走过场,要切实克服形式主义。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发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亲身感受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摆摆“亲民姿态”,喊喊“为人民服务”口号,是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的。为群众办实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安排和认真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的各种惠民项目,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意为基层减负,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3

我叫XX,是XX计划生育服务站妇产科主治医师,1990年毕业于省计划生育学校,投身于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近二十年来,忠诚于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改革创新、拼搏进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充分发挥所学专业技能优势,本着履职尽责,服务发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树形象的原则。为我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广大育龄群众的好评,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2008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县政协六届、七届政协委员。被评为2012年、2013年XX县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一、牢记宗旨意识,践行科学发展观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必须坚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把我推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工作岗位,广大育龄群众是我的服务对象,必须心中时刻装着育龄群众、想着群众,时刻不忘为她们服务。因此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深入乡村、深入育龄群众之中,宣传国策,宣传计生科普知识和生殖保健知识、药具使用知识,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知识,免费孕前优生知识,跟踪技术服务效果。对于流动人口和弱势人群,更是耐心细致地对他(她)服务。我视育龄群众为亲人、为姐妹。近二十多年来走遍了全县二十四个乡镇,188个村(居),走访了近万名育龄群众,不仅推动了事业的发展而且与育龄群众交了朋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观,树立了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良好形象。

二、热爱计生事业,提高工作水平

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要把它做好,不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精力,不取得服务对象充分信赖和理解是不可能的,为此我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根据不同时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和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1998年在安徽医科大学学习,2003年到上级医院学习B超、心电图,2006——2007年到上级医院进修,借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短期业务培训和项目实施活动;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推广使用福施福项目(福施福内含十二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够全面补充孕妇及胎儿所缺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了准确掌握情况对服用福施福的孕妇进行了跟踪调查,做了祥细的记录。1200例服药者,无一例出现神经管畸形,出生婴儿健康率100%。在“生育关怀●家庭幸福母亲健康”项目中对蓝氧治疗仪的应用推广做了详细的记录和疗效的观察。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还先后带教乡所技术服务工作人员百余人次;到职业技术学校讲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写出工作心得、理论文章、调查报告10篇,2008年我县创省优质服务站,我和同事们日夜加班,整理各种资料,参加修订《XX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规范》和《优质服务先进县站资料汇编》,三个多月从没有一天休息,为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做了积极的努力。

三、与时俱进、追求工作创新

我在工作中十分注重观念和知识更新,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注重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广大育龄群众解除了不少疾苦。我县是贫困山区县,广大农村育龄群众生殖保健意识淡薄,医疗服务条件差生活水平不高。我们积极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深入到乡村,为育龄妇女普查普治妇科病,卫生知识讲座。如2003年8月份青天乡的汪小平同志自诉上环10年月经淋漓不尽,通过妇检、宫颈刮片等检查后发现是宫颈癌早期建议到上级医院手术,至今无不适,本人及家人多次表示感谢。如2008年12月份天堂城西余淑华同志普查时发现“子宫肌瘤”如孕4个多月大小,经本人及站内充分准备成功地切除巨大的肌瘤,术后患者非常满意。这样例子举不胜举。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妇女绝经后没有及时取环,后因年龄大子宫萎缩(最大60多岁)无法取出,思想上很痛苦,我通过米索外用软化宫颈等方法取出约2百余例。孕5个月以内引产运用药流既减轻病人的痛苦又为乡镇解决了问题。

2021年我县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县。我积极参与项目的筹建工作和后续服务工作。得到对象的一致好评。

四、爱岗敬业,乐于无私奉献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是我钟爱的事业,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就一心扑在工作上,坚持舍小家、顾大家,特别是成家后,我娘婆两家老人都已70多岁,家有生病的老人孩子,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多病的婆婆和孩子,但上班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平凡的我深知:敬老之奉、相夫之职、育子之任。是职责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是那份执着坚定了我以站为家的恒心,对育龄对象的爱代替了对家庭的一切付出,用泪水、理解、坚持去完善、提高工作中的我。深得同事们的好评。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同事们的帮助,二十多年来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为我县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业做了一些工作,接待就诊、咨询育龄群众近十万人次,成功实施女扎术后复通120例,复通生育率达95%。深受手术对象一致好评。安全有效地落实结扎、人流、引产、上(取)环、上(取)皮埋计划手术4万余例。其它妇产科手术千余例。接生300例,为生殖健康服务5万人次。积极为政协撰写提案共计10份,关系到环保、计生、宗教、交通等方面问题。积极为县域发展献计献策。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作为新时代的计生人踏实与创新是我们的不懈追求,百尺竿头、策马扬鞭,才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克难攻坚,秀出完美的自我,尽情放飞青春的梦想。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技术服务岗位,始终如一为群众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通过这次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更加进一步认识到做一名共产党员要一如既往,更要密切联系群众,全方位服务好每一位来站对象和患者,使她们感受到我们的服务是优质的、放心的、可靠的。为对象排忧解难是我的职责所在,对象的满意就是我工作的标准,人民的希望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4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始终把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让手续简单再简单些

简政放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我们党中央一直要求政府机关高效工作的指导精神!我们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办事流程,聚焦办事“堵点”“痛点”“难点”,将办理事项化繁为简,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简政放权带来的便利服务。各相关股室按照规定,持续发力,立足本职岗位,压缩办理时间和环节,严格落实容缺办理机制,提升办事效率。

今年4月份,一位市民代替爱人办理法人电话号码变更,一般在区、市相关职能部门办理相关业务需要很多手续,比如:执照原件、公章、委托书、代理经办人双方身份证等手续。由于他们出行匆忙忘记拿执照原件等手续,只带了法人身份证和经办人身份证,没想到在这个大厅服务流程和相关证明资料已经非常简化了!用了不到5分钟就将业务办好了!这位市民十分激动,忍不住在“今日头条”发帖给点赞

让服务周到再周到

为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求,我们设立党员先锋岗,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便民党员先锋队,由党支部书记带队分批次开展“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百余户,发放资料300余份,共收集问题及建议30条,现场解决问题10余条,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后,及时处理并反馈。他们将党史学习践行于便民春风行动中去,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效,增设了“党员先锋岗”“团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把党史学习应用的工作中,为全区人民群众加快办理房产证。为加快解决房地产遗留项目办理速度,切实解决民生关切问题。集中组织30多人建立专区,采用事前预约、批量导入、工作日分散延时办理、节假日集中办理的方法,放弃节假如休息,实行“来就办”服务,赢得了区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我们还选派专人参加区解遗办工作,为全区年代久远办理房产证有困难的,提供政策帮助。

党史学习,不仅仅是坚定了他们的信念,更是坚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信念,坚定了我们为民服务、锐意进取、愈挫愈勇、无坚不摧的信念!

让服务延伸再延伸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急难险重任务相融合,疫情防控期间,领导班子成员昼夜坚守,靠前指挥。党员干部不惧风险,逆向而行。14个抗疫志愿服务队冲锋一线,195名党员主动请战、26名党员干部冒着零下15度严寒到**镇协助核酸检测、195名党员到14个片区轮流参加疫情防控值守,受到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

为解决遗留的历史问题,我们选派专人参加区解遗办工作,为全区年代久远办理房产证有困难的,提供政策帮助。特别是住宅楼的房产证办理问题成了困扰居民的一大难题。我们成立专班,抽调精干力量,专门负责跑办。通过积极主动与不动产、房管、住建等部门协调,寻找当年的当事人和见证人,跑办手续,终于完成了房产证办理所需要的各种手续。

为切实为基层减负,我们认真落实减负要求,简并会议召开,减少文件发放,上报文件、报表尽量采取电子报送,减少基层跑办时间。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纳入绩效考评,以“为民办实事”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微尘,1篇篇党史故事,正如夜空中那些明亮的星星,在我们迷茫时,给我们指明方向;我相信:我们的使命担当将在党史的指引下继续深化,我们的党旗将会更加鲜艳。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5

近日,xx自治区xx市xx区委组织部全体组工干部积极行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包联到户到人“听”诉求、了解社情民意“帮”解决、集中整合资源“带”共建,真正与人民群众交朋友,为群众解决烦心事,让党心民心更加密切、紧紧相连。

一、包联到户到人,认真倾听群众诉求

区委组织部将每周五晚作为全体组工干部“入户走访日”,通过入户走访、沟通交流、了解民情民意,与小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小区居民一看到组织部的干部来了既亲切又热情。区委组织部创新性建立起了单位包小区、组室包楼栋、干部包单元的包联机制,让包联到户到人,部领导班子、组室负责同志分别担任小区中心户、堡垒户和党员先锋户助理,通过认真开展“三问”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切实征求群众困难和意见,同时印制我为群众办实事入户“三问”记录簿,了解掌握居民具体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共同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诉求。

二、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是全体组工干部的目标,通过入户了解情况,采集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后,有效梳理,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小区电动车在楼道内随意停放、拉线充电,造成了极大地安全隐患,区委组织部下大力气对小区的自行车棚的乱堆放进行了集中清理,让自行车、电动车集中停放到车棚内,同时申请集中充电桩,为解决电动车充电问题奠定基础。解决了自行车、电动车的问题,汽车的乱停乱放也需要合理规划,区委组织部在为小区平整路面后,合理规划停车位xx个,解决了小区停车问题。此外为保证小区居民安全,通过与物业公司协商,安装了院落智能门禁;为丰富小区居民生活,为小区打造了“院中院”活动园地,居民在小区内便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为让居民居住的更加安心,解决了影响院落围墙的安全隐患。

小区居民感叹,以前想搬家,自从有了包联单位,觉得现在的小区真好。区委组织部结合“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主动认领服务岗位和服务事项,力所能及地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充分整合资源,有效带动群众参与

充分整合资源,有效带动群众参与。在入户走访中过程中了解到,小区的居民对广场舞协会非常认可且愿意参与,区委组织部创新举措,聘请广场舞协会党支部书记担任该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特别顾问,与广场舞协会建立深入联系,让广场舞协会的成为小区治理的“助推器”。广场舞协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一时间与小区楼栋长、单元长以及区委组织部包联干部进行对接,分别认领所包联楼栋、单元急需解决的上下水、小区路面坑洼等问题,通过协会在居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效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小区治理,让小区居民进一步转变思想,每个人都是小区治理的主人,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6

一切为了村民,一切服务村民,要与群众心连心,让干部与群众联系在一起,一起发力,形成一股劲一起把美丽乡村建设得更美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应该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出机关,到基层群众中去,面对面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然后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确保把问题解决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满意。

根据镇党委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活动要求,为进一步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念,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及群众意愿反映较为强烈的身边事。我深入南楞村委会坝也新寨小组,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南楞村基本情况

南楞村委会人口多为哈尼族、布朗族,位于勐遮镇西南边陲,距离勐海县45公里左右,距离勐遮政府24公里,到镇道路为硬化路面,东临勐混镇,南临打洛镇,西临西定乡,全村共有5个村小组(其中一个小组为布朗族,四个小组为哈尼族),一座缅寺(南楞缅寺),茶叶地面积9535亩(采摘面积6280亩),甘蔗地2435亩,玉米地1940亩,水稻地2025亩。耕地面积9646亩(水田面积3998亩、旱地面积6048亩),2020年12月止,全村委会共有居民429户2038人(其中男性1053人、女性985人、劳动力1355人),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为甘蔗、茶叶、水稻和玉米种植,2020年人均收入8538元人民币。坝也新寨小组属于哈尼族寨子,东临坝也老寨,南临村委会,西临安乐,茶叶地面积651亩(采摘面积520亩),甘蔗地面积131亩,玉米地面积亩,水稻地面积亩。耕地面积1569亩(水田面积255亩、旱地面积1114亩),2020年12月止,坝也新寨共有43户居民,203人(其中男性92人、女性111人、劳动力134人),坝也新寨小组主要经济来源为甘蔗、茶叶、水稻和玉米种植。

村党总支设党支部5个,支部书记5名,组织委员5名,宣传委员5名,现有党员65名(女性党员7人,男性党员59人),预备党员1名,平均年龄42岁,党建活动场所5个。坝也新寨设党支部1个,支部书记1名,组织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现有党员8名(女性党员1人,男性党员7人),平均年龄45岁,党建活动场所1个。

2、存在的问题

坝也新寨小组地处凹形山坡中上部,众晨矿厂尾矿库旁,村内地形较陡,2017年以来勐遮镇汛期降雨量较常年多,小组当年9月份开始出现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得知险情后,县直部门和党委政府及时动员,将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较重的7户村民安置到村小组社房暂住。2017年以来,我镇积极向县直部门反映并开展了地质环境调查,2017年、2019年两次调查结论均为坝也新寨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根据调查结论及村民意愿,我镇建议把也新寨整村进行搬迁,搬迁地点拟定在南楞村委会附件。自2019年以来,搬迁工作一直未有明显进展。

3、下一步工作措施

镇级将成立工作专班,指导、帮助村组开展搬迁工作,村组开好群众会议,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推进搬迁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契机,投工投劳建设美丽家园,同时镇党委政府将多方争取政策支持,最大限度降低群众负担。

(一)进一步落实搬迁地点,完善土地手续,镇村两级挂包干部将协助小组开展土地协商、林地报批各项工作;

(二)委托中介单位开展原址勘测、评估,编制《增减挂钩实施方案》,并报行业部门审批办理,申请县级业务人员指导开展工作;

(三)做好村庄规划,高标准建设民族特色美丽家园;

(四)采取村集体补助+群众自筹+企业赞助方式,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完善。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7

习近平总书记19日下午前往x腾冲和顺古镇考察调研。他沿着古镇小巷步行,和沿途的游客、村民亲切地打招呼。有个游客问:彭妈妈呢?总书记回答说:“没来,过年了,都在家里忙着呢。”总书记与群众“拉家常”的视频一时间成为热点,古镇上笑声阵阵。

俗话说,乡里乡亲,下乡才亲。“拉家常”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路上的一种交流艺术,更是一种工作能力。党员干部要把约会与群众“拉家常”作为必修课,下苦功夫学习掌握,才能更好将党的温暖传递到人民群众心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俘获群众“芳心”,成为群众“贴心人”。

诚以待人,“拉”近距离。拉家常,重要的是要会“拉”,所谓“拉”字,强调唠嗑双方的关系。群众可能羞涩、有戒心,要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只能凭借真诚。反之,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一等”,唠几句,自己别扭,对方也不舒服。同群众打交道,真情是关键,沉下身融入基层、零距离和群众“拉家常”,体现的是我们党员干部对群众的一份真情、一种作风的转变。学会和群众拉家常,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习惯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说话,在一句温暖的许诺、一声亲切的问候中,拉近党群之间鱼水之情。

贴近生活,以“家”为本。拉家常,关键的是找准“家”一个“家”字,强调唠嗑的内容。不仅不说官话,还要避免“打哈哈”。茶米油盐、菜价工资,都是“家”事。党员干部唯有多关注人民群众的“家事”,人民群众才会拿出真情。与群众的距离有多近、离实情就有多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下基层、同群众“拉家常”,不能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更不能讲派头、摆官架子,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实打实与群众聊“家事”。与群众“拉家常”,就是要以群众家为家,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里解民忧,在家常里短的寒暄里暖民心。

夯实作风,形成“常”态。拉家常,可贵的是做到“常”一个“常”字,强调唠嗑的精髓。拉家常成为常态,才能密切联系群众。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把深入群众工具化庸俗化,不仅无助交流,反而会让群众寒心。党群干群关系是干部作风的晴雨表,和群众“拉家常”是做群众工作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党员干部要多和群众“拉家常”,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拉家常”常态化、制度化,才能在“拉家常”中把问题找准,解决实,让群众满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拉家常”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一课,看似清风拂面,实则功力很深。唯有让“拉家常”成为工作常态,才能及时掌握群众想法,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深厚。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8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中贯穿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的集中体现,必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在思想认识上再提升,深刻认识到实践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深刻认识到各级实践活动组在工作推进中的重要作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要在顶层架构上再完善,紧扣“指导、协调、梳理、总结、提炼、督促”工作要求,抽调精兵强将,研究制订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对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要在相互衔接上再紧密,加强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建立联络网络、畅通信息渠道,确保各项工作无缝对接、信息共享。要在统筹协调上再加强,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要求,细化量化工作标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当前工作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毕业后参加工作已有二年多,我院关于群众工作各项经验做法使我受益颇多。现本人结合在检察院工作的实际,就群众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干警与群众打交道,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绝不能以为自己胜人一筹、高人一等。如果我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与人沟通的时候就处在了一个个性不受欢迎的位置。大家都厌恶你,你还怎样与人相处?杜绝高人一等的官本位思想,是警民沟通的前提。

其次要营造适合沟通的氛围,中国人讲话很少开门见山,都要寒暄一番。的确如此,我们平时与亲友一齐吃饭还要先等“门面酒”下肚才开始介绍宾客们相互认识。这个嘘寒问暖的过程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双方在沟通前需要表示友好、充分释放善意。民警在与群众沟通的时候也需要利用一个提前的环节来了解对方脾性,稳定情绪、缓和气场,营造适合交流的氛围,以此来拉近距离。那么如何营造适合交流的氛围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与群众交往能从对方最关心的事、最着急的事、最苦恼的事入手,讲礼貌不去摆谱,说实话不绕弯子就行。“你爱人身体恢复得怎样样了?”、“你家的水管修好了没有?”、“家里此刻还有什么困难?”――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站在群众角度替人着想,多关心一下别人的事,沟通便成功了一半。

再次,不要随便“为民做主”谚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而在当今的法制社会,封建时代那种事事想着为民做主的“父母官”已经不值得我们提倡。尊重民意、关注民生,都要求我们要把决定权留给群众。事实上无论是谁,你让他做决定,他都会觉得自己很受重视,反之你替他做决定,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有着相同的苦恼:“自己明明是为他好、替他着想,孩子却总是好心当成驴肝肺,一点也不领情。”这就是因为我们惯于越俎代庖替人做主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同样,在与群众交往时也有自己的期望和选取,我们就应更多地倾听群众心声,真诚地给予帮忙。在工作、交往中,如果我们能站在群众身边给他们提提推荐、帮帮忙,远比直接替他们决定什么更容易让人理解。

最后要多听多想,少说后说,给足群众话语权。要主动把话语权让给群众,“少说”是沟通的美德,“后说”是工作的需要。路上的车多了,就容易出事故,交流时讲话多了,也容易有摩擦。群众与我们打交道必然有话要说,大家都七嘴八舌就容易吵架。只有我们自己少说一点,群众才能多说几句,得到提想法、表达意见的机会,此外“多说无益、言多必失”;后说,是指我们要在多听群众讲话的同时也为自己腾出一个思考的空间,以便把经过大脑加工的东西妥当地表达出来。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9

杨桂萍是谁?

她是焉耆县一名土生土长的回族妇女,现在的职务是:五号渠乡党委副书记,查汗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你可千万别小看了她,因为她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她所在的村是全州“一村一品示范村”“大棚示范村”;

她是焉耆县唯一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女村官。

还不止这些,她还是——

全国“三学三比”女能手、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州劳动模范、自治州优秀党务工作者,州、县、乡三级人大代表……

杨桂萍,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官,凭啥能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

做强村富民的带头人

11月16日清晨,焉耆县五号渠乡查汗渠村,初冬的暖阳照在寒风中打着旋的斑斓落叶上,杨桂萍推开院门,快步朝着即将搬迁入内的新村委会大院走去。

年初以来,查汗渠村推行了“七日特色工作法”,当天正是包村领导驻村集中接待日,杨桂萍急着要向包村领导汇报一些事。

杨桂萍走得很快,记者不得不加快了脚步,生怕被今年已52岁的她落下。

2002年,杨桂萍任查汗渠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民每亩地的收入仅为1000元。

村里人多地少,人均两亩九分地,如果指望靠种小麦、种玉米实现致富,显然不行!咋办?

“只有走发展设施农业这条路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才能改变我们村的先天不足!”曾经去河北考察过的杨桂萍亲眼目睹了当地农民靠设施农业走上富裕路,心里自然有本明白账。

查汗渠村是少数民族聚居村,想让村民一下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又谈何容易?

“那时候,我没白天没黑夜,走家串户做工作,嘴都要磨破了。但光动嘴哪行?村里之前有零星的几户人家种了大棚,他们的收益村民是看在眼里的。”杨桂萍说。

“一亩大棚可育4000钵盘的苗,每盘卖元,去掉育苗成本、水电和人工,一钵盘苗有4元左右的利润,这样一亩地可获利一万多呢。”最早在村里搞育苗的赵洪浩说。

村民们渐渐被杨桂萍的执着和辛劳打动,但手里没钱没技术却是摆在村民面前的难题。

对此,杨桂萍早有打算:没钱可以先用土地进行抵押贷款,有收益了再还,没技术可以学嘛。

杨桂萍更忙了——跑贷款办手续、自己掏钱包车组织村民到库尔勒市英下乡参观设施农业、请农技人员讲解种植及栽培技术……

杨桂萍带头和村干部们参加技术学习,她说,村干部首先要是一个种地的好手,而且是一个能依靠科技种地的能手。

但育出的苗和种出来的菜将来往哪儿销呢?

“市场是跑出来的。”杨桂萍利用焉耆县独特的地域优势,带着大家就往北四县跑销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查汗渠村相继接到了来自焉耆、博湖、和硕、和静等县的农业订单。“我们根据农民的需求去育苗,这样收入有保障。”杨桂萍说。

“那时候,她就像一个农村经纪人,晒得黑黑的,累不说还没少看别人脸色,但她从来都没叫屈过。”丈夫张现洲说。

为了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杨桂萍相继成立了向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营收农副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社。现在,村里所生产的毛芹菜、莲花白、芦笋、辣子等在北四县占领了市场。

截至目前,查汗渠村已有占地总面积191亩的250个大棚,村民每亩地的收入达到了17000元。

做处事断事的公道人

“当村干部不是当和事佬,既要讲原则,还要讲民主,更要讲大局。”这是杨桂萍常说的一句话。

在查汗渠村2组,艾沙·吐逊一家正在地里忙着削甜菜。

今年,艾沙·吐逊承包的15亩甜菜亩产超过5吨,按目前415元/吨的收购价计算,每亩地纯利润超过1000元。“这多亏杨书记给我们及时解决了浇水的难题啊。”艾沙·吐逊告诉记者。

在“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杨桂萍按照“四类管理法”带头入户走访,掌握社情民意,敏锐地发现浇地用水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矛盾。为了公平、公正地处理这一热点问题,村里规定:不管是谁,谁交费谁用水,先交先用。

“看面子的事情没有,就算是村干部的地浇水也都必须遵守。”艾沙·吐逊的妻子玛日古丽·阿巴斯说。

在这方面,杨桂萍有她自己的心得:作为村支书如果因为优亲厚友或贪图私利而丧失了原则,今天照顾这个,明天照顾那个,看人办事、看钱办事,最终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在农村,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若不能及时得到妥善化解,小问题就有可能引发大事端,影响到农村的稳定。杨桂萍说,做为一名村支书面对这些情况,千万不能拖、不能躲、不能推,“你要是敷衍塞责,那不仅是把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砸,同时也拖冷了群众的心,拖没了自己的威望,更拖冷了群众对党的感情;你要是对棘手的事情躲得远远的,群众还会信任你吗;群众遇到难题来找你,你推三推四,群众会对你产生反感甚至是对立,以后还咋样开展工作?”

杨桂萍说,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特别是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推行村级事务与警务联动联考,为村民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村民们有困难了,你就不能坐视不理,你给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感谢你,你说话就有分量,开展工作就有了群众基础。”

“我们村能有一个团结稳定和谐的环境,归根结底是村党支部是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村委会副主任吐尔洪·买合木提说。

作为一名村支书,在思想上,要解决好敢不敢讲民主,想不想搞公开的问题;在工作上,要坚持民主议事,充分尊重“两委”班子成员意见,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要认真抓好民主公开,公开了,群众明白不猜疑,不公开,做得再公正,群众也会有疑虑。这是杨桂萍的体会。

做党员群众的贴心人

从艾沙·吐逊的地里出来,杨桂萍说,在农村,群众把村支书当成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村支部书记能把群众冷暖系心头,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群众就认为是党和政府在关心他们、体贴他们,从而会增加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凝聚力。

“哎,杨书记,你来了,到我新房子看看嘛。”当天中午,杨桂萍刚到3组,一位村民远远地就朝她喊了起来。

他叫艾沙·木沙,由于经济条件差,一家四口人都还挤在不足4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杨桂萍了解他的难处。

今年4月,村党支部开展“国家为我谋福祉、我为国家做贡献”大讨论活动,在“我为乡亲办一件实事”分析会上,杨桂萍向大家介绍了艾沙·木沙的基本情况,“根据有关政策,他可以获得建抗震安居房的28500元补贴,我们应该让他尽快享受到党的好政策。”

建一座60平方米的抗震安居房需要4万多,剩下的这2万多咋办?艾沙·木沙发愁了……

“我先垫上吧,早点开工,争取在年底前能搬进去。”杨桂萍不仅垫上了2万元的建房启动资金,还帮艾沙·木沙办理了养殖贷款手续。

“当时我连欠条都没有打,杨书记说她相信我,今后我要是不好好干,以后咋好意思见杨书记呢。”艾沙·木沙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杨桂萍以个人名义贷款22万元,帮助村里的建房困难户解决缺口资金,建成集中连片富民安居房22户;先后为准备发展养殖的32户村民,办理了共计217万元的贴息贷款。

杨桂萍说:“我们帮老百姓办个事,跑个腿,为他们服务,虽然事情可能也不大,但这些事也许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事实证明,我们每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凝聚一份力量。”

在新村委会大院,杨桂萍指着一片空地说,明年开春地解冻后,在院子里还要建一个篮球场和村民活动中心,用好村党组织10万元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引导村民们在农闲时到这里来打打球、跳跳舞、唱唱卡拉OK……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使杨桂萍知道,现在一部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党组织要发挥好引导作用,通过开展一些农村特色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更好地让大家享受到农村发展带来的实惠。“我是一名农家子女,我了解农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在农村做任何事,都得以人为本,只有心里装着老百姓,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才能当好这个村官,才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杨桂萍说。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10

党组织有为,在群众心中才有位。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xx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中不断得到加强,党员干部通过“三种能力”“五个维度”切实发挥好党员先锋作用,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素养。xx乡党员干部积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实践活动的根本抓手,把为民服务做到实处。

增强服务能力,拉近干群关系。基层工作复杂多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和各种需求的不断增加,xx乡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提升服务意识,在能力和合理范围内为群众答疑解惑;加强农村信访、扶贫巩固、党建提升等多项业务能力的培训、学习,在增强业务水平基础上提高防患化解矛盾能力,提高为群众办事的效率;坚持群众路线,做足群众工作,用心用情用行感化群众,做到干群一条心,上下一家“亲”。

提高法治能力,强化基层治理。xx乡的干部们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强化法治意识、加强与基层相关的各项法律知识的培训、矛盾调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干群信服力。

xx乡基层党员干部立足于本职岗位,围绕中心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乡村振兴、改善民生保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热点难点问题,用“五个维度”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发展做贡献”实践活动。

走访调研“有深度”。坚持调查研究先行,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深入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三问”活动,各村四支队伍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等重点工作,深入群众家中,通过集体座谈、实地走访、民意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和民心所向,列出“实事小账本”,针对生产生活、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问题,通过整改销号,解决实际困难。

乡村振兴“有精度”。在推进乡村振兴中,xx乡结合实际,把握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破解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上报切实可行的项目。做好乡村振兴衔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庄;抓好产业发展,推动特色种养殖业稳步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务工机会;做好各项工作统筹,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面貌。

民生保障“有温度”。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讲政策、问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巷道硬化、道路安全、护林防火、信贷认证、关爱慰问困难群众、疫苗接诊通知、低收入人群摸排、产业培训和产业政策补贴宣讲、养老保险认证等,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融入群众,让便民服务更加有温度,解决群众所想所期所盼的民生实事。

基层治理“有力度”。围绕“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理念,通过“抓学习、解难题、办实事、促增收”和“自治、法治、德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开展“好人评比爱心超市奖励”“爱心衣橱赠衣物”等活动,繁荣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落实“微心愿”,进行“点对点”“面对面”帮扶,通过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把基层工作做到村民心坎上。

队伍建设“有硬度”。建好建强党员队伍。大力推行“党员先锋岗”,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贡献”,形成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发挥支部书记“领头雁”效应,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激发“雁群”活力。支部书记带头履行承诺,提升服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推动实践活动见实见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xx乡党员干部,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做解决问题、造福群众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学党史”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办好群众需求的每一件小事,就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迹材料 篇11

都说信访工作是“天下第一难”,总政办公厅信访局作为军委、总政接待来访群众的窗口,每天遇到的大多是烦事难事棘手事。该局局长郝振耀在这个窗口一干就是28年,化解了一个个矛盾和问题,被群众誉为“倾心解难的好局长”。

记者见到郝局长,是在信访局会议室里。墙上四周挂满的锦旗,成为采访的第一个话题。

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每一面锦旗都述说着一个排忧解难的感人故事。几年前,战士小张外出时被地方一名无业人员刺伤,因失血过多成了“植物人”。事后,犯罪嫌疑人被法院判刑但无力赔偿。小张一家人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多次到军地各级机关上访。郝振耀接访后,详细了解小张家里的实际困难,细致做好疏导工作,并多次与军地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将他评为一级病残,移交到地方,安排当地荣军医院进行后续治疗,还给予一定的生活困难救助,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杜某服役期间因公致伤,被评为七级伤残,退伍后因病情恶化,出现并发症。由于原部队编制调整,他几经辗转找到了郝振耀。为了让伤残战士少费周折,郝振耀通过地方民政部门协调杜某家乡民政局对其伤残情况进行鉴定,按政策提高了评残等级,评定为五级伤残。

诸如此类的事,在郝振耀的信访工作生涯中不胜枚举。除正常接访之外,他还经常为生活困难的来访人员提供食宿、衣物和路费,多次将突发疾病的来访人员及时送医救治。谈起这些,郝振耀憨厚一笑:“信访工作千难万难,当成自家的事就不难。”

郝振耀感到,很多导致上访的问题涉及制度机制,特别是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如果能从政策层面推动解决,就会事半功倍。为此,郝振耀带领信访局人员定期梳理分析信访群众的诉求,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参与了有关复员退伍军人安置、伤病残军人优抚待遇等24项法规文件的调研、论证。

围绕落实好参战退役人员优抚政策,他带领全局人员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全军部队对参战退役人员身份进行全面核查,据此上报有关情况报告,促进了相关制度规定的出台,使近200万参战退役人员拿到了补助金。

采访期间,郝振耀几次出去接访。记者在来访接待大厅看到,他正和同事们一起听取来访群众的倾诉,认真记录,耐心解答。“一张笑脸相迎、一句话语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暖身”,来访群众的这句贴心评语,正是郝振耀和同事们的工作准则。

48 3636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