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700道实用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2024年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700道实用”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2024年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700道(最新)

流行病学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D

A. 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 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3、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E A. 传染病 B. 地方病 C. 传染病和地方病 D.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E. 疾病和健康状况 4、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D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5、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B 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E. 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 6、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E 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 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 D.研究疾病的病因 E. 以上均是 7、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C A. 群体特征 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 D. 对比的特征

E. 预防为主的特征 8、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B

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9、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A A. 疾病、伤害、健康 B. 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 C. 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 D. 死亡,患病,伤残 E. 以上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BCD A.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B.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2、流行病学在病因未明疾病研究中的一般程序是:ABCDE A. 描述疾病的分布 B. 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 C. 提出病因假设 D. 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设 E. 制定针对病因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3、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ABCDE A. 群体特征 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 社会医学的特征 D. 对比的特征 E. 预防为主的特征 4、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ABDE A. 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 B. 疾病在群体中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 C. 疾病与健康的社区诊断与临床决策 D. 病因观与病因推断 E. 疾病防制的策略

(三)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四)论述题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第二章 疾病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 A. 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时点患病率 (2)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B 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 诊断标准的变化 E. 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3)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C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存活时间长短 (4)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 (5)疾病分布是指 B 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 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 E.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 (6)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E 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7)发病率指标来自 C 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

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

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8)患病率指标来自A A.现况调查资料 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 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9)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D A.死亡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罹患率 (10)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 B A.死亡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罹患率 (11)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人,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B A. 发病率

B.罹患率

C.时点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感染率 (12)某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则和1985年相比D 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 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 C.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 D.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 E.以上均不对 (13~15)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该年共发生结核300人,原有结核400人,1987年共有60人死于结核,请问 (13)该县的总死亡率为D /10万

/1000

/10万 /10万 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14)结核的病死率为C /300 /400

/700 /1000

/10万

(15)结核的发病率为A /10万 /10万/10万 /100 /1000 (16~19) .1996年,共发生200例某病病人,在1996年年初已知有800例病人,年内因该病死亡40例,年中人口数1千万,如果该病的发生和因该病死亡的事件均匀地分布在全年中,则:

(16) 1996年该病的发病率(1/10万)是:E A, B, C, D, E, (17) 1996年1月1日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B A, B, C, D, E, (18) 1996年期间,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C A, B, C, D, E, (19) 1996年期间,该病的死亡率(1/10万)是:A A, B, C, D, E, (20) 对某种疾病采取一级预防措施,评价其效果最恰当的指标是该病的;C A.死亡率 B.患病率 C.发病率 D.病死率 E.死因构成比 (21) 某地1万人口中,在97年春季,相继发生流行性感冒病例共有1000人,则该地当时有10%地发生流感,这10%是A

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D.感染率 E.续发率

(22) 甲、乙两人群中几种特殊部位癌肿报告新病例的相对数如下:

癌肿部位 甲人群 乙人群 肺 乳腺 子宫颈 其他

据此推论甲人群较乙人群更易患肺癌,乳腺癌和子宫颈癌,该推论是:C A.正确 B.不正确,因为未区分发病率或死亡率 C.不正确,因为未用率指标测量 D.不正确,因为未设对照组 E.不正确,因为未进行率的标化

(23) “流行”是指:E A.发病率超过5%的状况 B.发病率超过10%的状况 C.在较大范围内都发生了新病例 D.家庭内出现2例新病人 E.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 (24)流行指的是:C A、发病率低但是在某社区或区域持续存在的一种疾病 B、罹患率高达10‰ C、性质相似的疾患的发生明显高出当时该人群正常时期的发生情况 D、季节性出现的呼吸系统疾病 E、每100,000人每年病例发生率 (25) P和Q两个社区年龄调整死亡率相等,P社区粗死亡率较Q社区低,人们可能得出结论:E A、两个社区有相同的年龄分布

B、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准确 C、P社区较Q社区有较多的老年人

D、P社区较Q社区诊断更不准确 E、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年青人 (26) 综合地进行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是:C A,出生队列研究

B,横断面研究

C,移民流行病学 D,血清流行病学

E,遗传流行病学 (27)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出当地的B A.高血压发病率 B.高血压患病率

C.高血压罹患率D.高血压死亡率

E.高血压续发率 (28) 某高速公路的统计资料表明,蓝色车子的车祸发生事件要比其它车子的车祸发生事件为多。由此推论:蓝色车子发生车祸的危险性高于其它车子:B A,对的 B,不对,因为比较的不是基础率 C,不对,因为没有对照组 D,不对,因为没做显著性检验 E,不对,因为以现患率代替了发生率 (29) 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B A,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B,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C,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D,发病率=患病率-病程E,病程=发病率×患病率 (30) 某地人口为300万,过去几年每年发生伤害患者30例,而某年的发病率为10/10万,这种情况称为:C A,爆发

B,散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世界大流行 (31) 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为:B 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B.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 C.发病率、死亡率、续发率 D.发病率、死亡率、罹患率 (32) 某地区40万人,经麻风病普查,查出麻风病人80例,可得出下列哪一项指标?B A.麻风发病率为20/10万;

B.患病率为20/10万; C.罹患率为20/10万;

D.续发率为20/10万;E.携带率为20/10万。

(33) 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为C A、不同地区发病率水平不一样 B、不同地区环境因素不一样 C、不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不一样 D、不同地区医疗诊治水平不一样 E、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 (34) 用婴儿死亡率作为一定人群总体健康状况指标的理由是B A、它与妇幼保健事业密切相关 B、它对社会经济变化及卫生服务的干预非常敏感 C、它不受人口构成影响,可以直接比较 D、计算简单,资料容易获得 E、可全面反映人口的死亡情况 (35) 伤寒爆发后常可见到拖长的流行波,其原因是A A、日常生活接触所致 B、水源存在持续污染 C、病人久病不愈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36) 常用来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频数的指标是:D A、发病率 B、时点患病率 C、期间患病率 D、罹患率 E、续发率 (37) 在分析某人群中疾病的发生频率时,首先需考虑的个体因素是:C A.性别

B.职业

C.年龄 D.民族 E.职业

(38) 以下哪个指标是直接衡量病因强弱波动的指标A A.发病率 B.现患率C.死亡率 D.病死率 (39) 在大于70岁的人中,虽然冠心痛的发病率随年龄加大而增高,但该病的患病率下降。此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A A.大于70岁的人冠心病患者病程较短

B.大于70岁的人冠心病患者病程较长

C.大于70岁的人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措施 D.大于70岁的人冠心病的病死率降低 E.大于70岁的人冠心病的发病减少

(40) 流行是指:D A.某病的发病率虽然低,但在人群中经常有此种病 B.某病的发病率很高,超过10%

C.某病的发病率很高,超过20% D.某病的发病率明显地超过该地区以往发病波动范围 E.某病的发病率明显地超过邻近地区的发病波动范围 (41) 在一特定人群中,某慢性病的发病率下降,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引起:C A.病人的生存时间延长 B.该病的病死率下降 C.开展了一级预防

D.疾病的治疗方法改进

E.该病的诊断方法改进 (42)出生队列分析主要应用于: C A急性传染病和病因不清楚的疾病 B,发病率低的慢性病

C.潜伏期长,暴露因素有变化的疾病

D.出生率 (43) 1979年某地一所由教、职员工共8924人的大学校,在2天内有246人突然发生同样病症,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疾病暴发为一暴露于共同致病因子所致,可以测量的指标是:E A、 发病率

B、时点患病率

C、续发率

D、期间患病率

E、罹患率 (44) 某地区199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此资料可计算:C A.粗死亡率B.死亡专率C.病死率 D.资料不全难以计算 (45) A、B二市其冠心病的粗死亡率为4/万,经年龄构成标化后A市冠心病死亡率为5/万、B 市为3/万,由此得出结论认为: B

A. A市的人口构成较B年青

B. A市的人口构成较B年老

C. 两市人口构成完全相同

D. A市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B市

E. B市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A市 (二)多项选择题 (1)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哪些因素ABDE A.暴露机会 B.劳动条件 C.民族

D.劳动强度 E.精神紧张强度 (2)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ABD A.提供病因线索 B.帮助认识疾病特征 C.提出治疗方案 D.有助于制定防治策略 E.可以确定病因 (3)疾病分布的季节性升高现象是由于ABD A.气象条件的影响

B.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的劳动条件 D.风俗习惯

E.人们的文化水平 (4)疾病年龄分布横断面分析方法可以说明ABD A.描述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 B.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 C.同一年龄组不同时期死亡率的变化 D.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 E.描述不同年代的发病率、死亡率

(三)名词解释 (1)发病率: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患病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3)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性质与患病率相同。

(4)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5)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6)潜在减寿年数(PYLL):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7)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早死和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8)散发: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9)爆发: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10)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11)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作用大小。

(12)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疾病对人群的危害以及对社会和经济所造成影响的程度称作疾病负担。

(四) 简答题 (1)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升高:①病程长;②未治愈者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易感者迁入⑦诊断水平提高;⑧报告率提高。

降低: ①健康者迁入;②病例迁出③治愈率提高; ④病死率增高⑤病程缩短;⑥发病率下降

(2)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①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②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3)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①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②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17)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计算、意义不同。联系P = I*D。

(4)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 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

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⑤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5)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①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②两性解剖、生理特点及分泌等生物性因素的差异。

③从事危险性大的职业的机会大小不同。

④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6)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 ①遗传因素不同。

②社会经济状况不同。

③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同。

④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不同。

⑤医疗卫生质量及水平不同。

(7)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 1)原因: 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

②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多。

③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

④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2)间隔长短取决于: ①易感者与免疫者的比例大小。

②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

③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

(8)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①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

②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抗体免疫状况的改变。

③诊治条件和能力的改变。

④登记报告制度是否完善、诊断状况及分类的变化。

⑤人口学资料的变化。

(9)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1)城市: ①人口多、密度大、居住狭窄、交通拥挤。青壮年较多、出生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人口流动性大,故传染病常年发生并形成爆发或流行。

②城市工业集中、环境严重受污染、慢性病患病率高,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发病率高。

③空气污染或噪音的职业因素所致病害城市多见。

④城市饮水卫生水平较高,故肠道传染病及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少见。

⑤城市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均高于农村。罕见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

2)农村: ①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不频繁。故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但若有传染源传人会引起爆发。

②农村卫生条件差,肠道传染病可流行,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多见。

③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可传入、传出传染源,乡镇企业也出现职业伤害的发生。

(10)某地人口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稳定,经三年观察,某病发病率逐年下降而患病率略有上升,如何解释? 治疗水平的提高、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诊断水平提高。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患病率上升可能有两个原因:发病率升高、病程延长。在本例中该地人口发病率逐渐下降。只可能是由于医疗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病死率下降和病程延长。

(12)出生队列分析技术有何作用? 致病因素和年龄关系、与所处时代特点的关系、与暴露的关系

(13)试以脑卒中为例, 简述在不同地区疾病分布状况的比较时, 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同地区年龄构成不同,脑卒中又具有明显年龄分布,所以,年龄要标化后比较;脑卒中与气候有明显关系,所以要注意南北方的可比性等。

(14)简述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 可以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 为合理的制定疾病的防制、保健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5)有人认为传染病的平均潜伏期,就是最长潜伏期和最短潜伏期的算术平均数,您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病例的时间分布不呈常态分布而呈偏态分布或呈对数常态分布,故应该用几何均数或中位数求平均潜伏期。

(16)累积发病率与发病密度有何区别? 如果随访观察期较短,观察人数变动很小,则发病率等于观察期内发病的病例数(D)除以随访期开始的人数(N),称累积发病率CI = D/N。

如果随访期较长,观察人数由于种种原因(失访、死于其它病、中途加入等)变动很大时,应用发病密度(ID)来测量发病情况,即一定观察期内的发病强度,分子仍为D,分母则采用随访人数(PT)也就是观察人数乘以随访时间ID = D/PT

(18)使用发病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分子、分母、观察时间、比较时标化。

(19)什么是生存率?有什么用处?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程度,可用于评价病程较长尤其是治愈率低的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20)疾病家庭聚集性的可能原因有:

(1)遗传因素 (2)相同或相似的环境因素 (3)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经济因素 (4)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习惯 (5)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 (五)应用题 (1)1990年8月,某远洋客轮上发生一起军团病暴发流行。船离开港口时载有350名乘客、50名船员。8月1日前一周内,在一次风暴中有1/7的乘客遇难。8月份第一周中,船上有30人发生军团病。其中一半很快死亡。随后的一周内又有20人发病,但无死亡。假设症状持续一个月,请分别计算:

1)8月1日至8月7日的军团病发病率 2)8月8日至8月14日的军团病发病率 3)8月1日至8月14日的军团病累计发病率 4)8月7日的军团病患病率 5)8月14日的军团病患病率 6)8月1日至8月7日的军团病病死率 7)8月1日至8月14日的军团病病死率 8)8月1日至8月14日的军团病死亡率 (1)答:8月份总人数:350×(1-1/7)+50=350 1) = % 2) =% 3) =% 4) = % 5) = % 6) = %

7) =%

8) =%

(2)疾病的人群分布有哪些常见特征?分别说明形成这些特征的可能原因。

答:疾病的人群分布特征有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宗教、婚姻、流动人口等。

形成原因分别为:

年龄:1)免疫水平状况2)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 性别:1)男女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2)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因素有差异3)男女职业中毒发病率不同与妇女较男性有更少的机会从事一些危险性很大的职业4)两性的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职业:1)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2)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3)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4)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 民族:1)各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不同2)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3)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4)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不同5)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 宗教:不同宗教有各自独立的教义、教规。不同人群因宗教信仰不同,其生活方式有明显差异,这势必对疾病的发生和分布规律产生一定影响。

婚姻:1)婚姻状况不同对人的健康有明显的影响2)近亲婚配影响疾病的人群分布 流动人口:1)流动人口是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高危人群2)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3)流动人口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4)流动人口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

(3)某地有10万人口,1960年内该地各种原因死亡总人数为1000例,该年结核病例的总数为300人,其中男性200人,女性100人,结核病死亡60例,其中50名为男性,试计算1)1960年的粗死亡率2)结核病的死亡比例3)结核病的死亡率4)结核病的病死率 1)粗死亡率 = 1000 / 10万 ×100% = 10%

2) 结核病的死亡比例 = 60 / 1000 ×100% = 6% 3) 结核病的死亡率 = 60 / 10 万×100% = %

4) 结核病的病死率 = 60 / 300 ×100% = 20%

(4)某地1998年元月一日的人口数为10100人,年中人口数为10000人,年末人口数为9900人,检查发现该地年初有心脏病患者800人,其中有50人同年死亡,在同年内又发生200名心脏病新病人,其中10人于同年死亡。假设新年内新病例和老病例中死亡的时间间隔相等。计算:

1)年中每1000人的心脏病患病率。

2)1978年每1000人心脏病发病率。

1)年中每1000人的心脏病患病率 = (800+200-60) / 10000×1000‰ = 94‰ 2)1978年每1000人心脏病发病率 = 200 / 10000 ×1000‰ = 20‰

(5)1988年期间共发生200个某病病例,在该年初已知存在该病的800个病例,在该年内该病死亡40例。该地1987年末人口11000人,1988年末人口9000人,如果该病的发生和死亡的事件均匀地分布在全年中,请计算1988年该病的发病率?1988年6月30日的患病率?1988年期间患病率?1988年的死亡率?(用千分率表示) 1988年发病率 = 200 / [(11000+9000) / 2 ] ×1000‰ = 20 ‰ 1988年6月30日的患病率 = [(800+200 / 2-40 / 2) / 2] / [(11000+9000) / 2] ×1000‰ = 88‰ 1988年期间患病率 = (800+2000-40) / [(11000+9000) / 2] ×1000‰ = 96‰ 1988年的死亡率 = 40 / [(11000+9000) / 2] ×1000‰ = 4‰

(6)1996年6月某远洋客轮上发生一起军团病暴发流行船离开港口时,载有350名乘客50名船员,6月1日前一周内在一次风暴中有1/7乘客遇难。6月份第一周内船上有30人发生军团病。其中一半很快死亡,随后的一周又有20名发病,但无死亡,假设症状持续一个月。

1)计算6月1~14日军团病的发病率?

2)计算6月7日军团病的患病率? 1)6月1~14日军团病的发病率 = (30+20) / (350×6 / 7 +50) = % 2)6月7日军团病的患病率 = (30-15) / (350×6 / 7 +50-15) = %

(7)某地1978年肝癌发病和死亡情况:

年份 平均人口 上年留下病例数 本年新病例数 本年死亡例数 1978 100000 3 26 25 试计算肝癌本年度的发病率、死亡率、年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元旦零时)、病死率。

答: 发病率=26/100000=26/10万

期间患病率=29/100000=19/10万 时点患病率=3/100000=3/10万 死亡率=25/100000=25/10万 病死率=25/26=%

(8)美国进行的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中,调查开始时30--40岁年龄组男性1083人,发现病人5例;女性1317人,病人7例。将病人及不合格者剔除后对该人群进行了 8年追踪观察,在825例男性中新发病人20例,1036例女性中新发病例l例。假设随访过程中人口无变化,请计算研究开始时该病男女现患率及其性别比,以及随后 8年的男女发病率及其性别比。比较这两个性别比,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 男现患率=5/1083=%;

女现患率=7/1317=%; 男女现患率性别比(5/1083)/(7/1317)=%/%=:1; 男发病率=20/825=%;

女发病率=1/1036=%; 男女发病率性别比(20/825)/(1/1036)=:1。

男女现患率性别比比较接近,而男女发病率性别比相差很大,男性发病率比女性发病率高出26倍多。

男性发病率比女性发病率高的可能原因:

①男性的心脏病发病率不但比女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高, ②男性的心脏病病死率较女性的心脏病病死率要高。

(9)某地不同年代按年龄男性肺癌死亡率如表1所示。请完成表2,并根据表1、表2资料绘制下列线图:①1866、1876、1886年出生队列肺癌死亡率随年龄变化趋势;②1966年该地男性肺癌死亡率随年龄变化。请描述用出生队列和横断面分析时分布的特点,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二者之间的差异。

从“1966年该地男性肺癌死亡率”的图中可看出男性肺癌死亡率是随年龄变大而升高,60岁时达高峰,以后肺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从“1866、1876、1886年出生队列肺癌死亡率”的图中来看,不论哪个年代出生的人随年龄增加,肺癌死亡率增加。

造成二者之间的差异原因是分析的方法不同,一个是出生队列,而另一个是横断面分析。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时,应用出生队列分析方法,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如果当某一种疾病在暴露因素很长时间才可发病,并且该暴露因素又随着时代发生变化而变化,用横断面分析方法就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用出生队列分析方法可纠正这一缺点。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况研究所分享的“2024年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700道实用”,现况研究的主要任务是C A.确定病因 B.验证病因 C.寻找病因线索 D.进行病因推断 E.否定病因 3.下面哪一点不属于现况研究的特点E A.现况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有对照组

B.现况研究有特定的时点或期间 C.现况研究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 D.可以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 E.不可以作因果推论 4. 抽样误差的定义为C A.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B.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C.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E.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5. 抽样的目的是E A.研究总体统计量 B.研究样本统计量 C.研究误差 D.研究典型案例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6.

在21个国家中,调查了1950年至1960年和1960年至1970年的心脏病死亡率,并分析了心脏病与该国家1971年口服避孕药使用情况的关系.校正这些国家人口的年龄差别后,表明口服避孕药越多的国家心脏病死亡率越高。该研究可能是B A. 病例群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回顾性定群研究 D.定群研究

E.上述答案都不是 7.

某社区卫生机构打算通过调查,了解当年该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你认为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调查最为合适?B A. 回顾性调查 B. 现况调查

C. 前瞻性调查

D. 随访调查

E. 典型调查 8.

某区在社区进行糖尿病调查时,首先将全区的社区按经济条件分为好、较好、差三类。然后各随机抽取1/10的人作调查,此种抽样方法属于以下哪种抽样? D A.单纯随机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机械抽样 9. 为了解某校近视的现患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C A. 单纯随机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D. 分层抽样 E. 机械抽样 10. 对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进行编号,根据样本大小利用随机数表抽取研究对象的方法为A A. 单纯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随机抽样 D. 整群抽样 E. 随意抽样 11. 流行病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确定都始于A A.描述性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实验性研究 E.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12. 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因素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和(或)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的关系,了解其变动趋势;通过比较暴露水平变化前后疾病频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某因素与某疾病的联系,这样的研究称为B A.描述性研究

B.生态趋势研究

C.生态比较研究 D.现况研究 E.队列研究 13. 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项不正确E A. 早期发现病例

B. 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 C. 寻找某病的全部病例 D. 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E. 验证病因假说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有 CDE A. 病例对照研究 B. 队列研究 C. 现况研究 D. 筛检 E. 生态学研究 2.现况研究常用的目的是ABCD A. 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 B. 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线索 C. 确定高危人群 D. 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质量的评价 E. 验证病因假说 3.抽样调查中,与研究样本含量主要相关的因素有AC A. 预期现患率的高低 B. 当地的人口数

C. 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程度 D. 地方的自然、经济状况

E. 调查表的质量 4.普查的主要缺点有ABE A. 如果仪器等设备及人力等不足会影响检查速度与精确性 B. 普查的费用往往较大 C. 不适用于患病率低、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D. 对于变异过大的资料不适宜做普查 E. 普查由于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诊断可能不够准确 5.整群抽样的特点有ABC A. 易于组织、实施方便,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B. 如群间差异越小,抽取的群越多,则精密度越好 C. 抽样误差较大,故样本量比其他方法要增加1/2 D. 如群间差异越小,抽取的群越少,则精密度越好 E. 抽样误差小于单纯随机抽样 6.现况研究中,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有ABCDE A.系统抽样 B.单纯随机抽样 C.多级抽样 D.整群抽样 E.分层抽样

(三)、名词解释 1.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绘、叙述出来 2. 抽样调查 (sampling survey):是相对于普查的一种比较常用的现况研究方法,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的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3. 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是结合使用多种随机抽样方法。把抽样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即先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称为一级抽样单位(如省、自治区、直辖市),再从每个抽得的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二级单元(县、乡、镇、街道),依次类推,最后抽取其中范围更小的单元(如村、居委会)作为调查单位。

4. 调查表(questionnaire):是收集科研所需资料的工具,是研究者根据设计的研究目的,将内容具体化到一系列问题形式的一种表格。调查表中所列的问题应包含调查(研究)的整个内容。

5.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四)、简答题 1. 简述现况研究的特点 (1)现况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有对照组; (2)现况研究有特定的时点或期间; (3)现况研究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 (4)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论; (5)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的条件; (6)定期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

2.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哪些? 调查或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或者说,样本的统计量不能代表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则称之为偏倚。

抽样调查结果出现偏倚,其最有可能发生在抽样过程中。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选择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和测量偏倚等。

3. 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生态学谬误的存在

(2)混杂因素往往难以控制

(3)人群(组)中某些变量,特别是有关社会人口学及环境方面的一些变量,易于彼此相关,即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而影响对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正确分析。

(4)生态学研究难以确定两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五)、论述题 1.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普查的优点除了早发现、早诊断病人,并能寻找出全部病例外,尚可以普及医学卫生知识;另外,普查的资料由于没有抽样误差,而能较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

普查的主要缺点在于:

①普查由于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诊断可能不够准确; ②如果仪器等设备及人力等不足会影响检查的速度与精确性; ③不适用于患病率低、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④普查的费用往往较大。

抽样调查与普查(全面调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省时间、省人力、省物力和由于调查范围小使工作易于做得细致的优点。

但是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 重复或遗漏不易被发现; 对于变异过大的材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则不适合用抽样调查; 患病率太低的疾病也不适合抽样调查,因为抽样比大于75%,则不如进行普查。

2. 现况调查研究的实施主要有哪些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这是设计的重要步骤,应根据研究所提出的问题,明确该次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来确定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2)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3)确定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现况研究样本含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预期的现患率和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常见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五种。

(4)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的收集方法,一是通过测定或检查的方法,如测定HBsAg是否阳性,血压是否正常等。另一是通过直接用调查表询问研究对象,让其回答或回忆暴露或疾病的情况。

(5)现况研究中的质量控制。现况研究的偏倚主要是调查或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或者说,样本的统计量不能代表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抽样调查结果出现偏倚,其最有可能发生在抽样过程中。因而必需要对调查资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尽量减少偏倚的产生。

(6)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可按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以及不同人群中的分布进行描述;也可按是否暴露于研究因素进行分组,而作有对照组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队列研究

(一) 单项选择题 1、欲了解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部分的大小时,常用的指标是:D A.相对危险度

B.归因危险度

C.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D.人群归因危险度 E.比值比 2、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E A.属于观察法

B.需要设立对照组

C.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D.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 E.省时、省力、省钱 3、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相同点:A A.均需给予人为的干预措施 B.均需设立对照组 C.均是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 D.均可能产生失访偏倚E.花费较大 4、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错误的说法是:C A.均是分析性研究方法 B.均属于观察法

C.均可以计算发病密度 D.队列研究验证病因假设的能力较病例对照研究强 E.队列研究适用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因的研究,而病例对照研究则可用于罕见病病因的研究 5、有关队列研究暴露人群的选择,下列哪条是不对的:E A.职业人群 B.特殊暴露人群 C.一般人群 D.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E.患有某欲研究疾病的人群 6、某因素和疾病间联系的最好测量是:D A.人群归因危险度 B.全人群该病的发病率

C.该因素的流行率 D.相对危险度

E.归因危险度 7、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 B A、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病死率

D、现患率

E、死亡率 8、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应选择D A、在患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该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C、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该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 9、说明暴露的生物学效应的指标是:A A、RR和AR B、RR和PAR C、RR和PAR%

D、PAR和PAR%

E、AR和PAR 10、下列有关队列研究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B A、属于分析性研究

B、时间上必须是前瞻性的

C、一般需要计算人年 D、随访期间还需要继续收集有关暴露的资料

E、观察终点就是观察终止时间 (二) 多项选择题 1、队列研究中有关暴露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CE A、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

B、指皮肤对外的暴露 C、指具有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D、指给予了某种干预措施 E、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 2、队列研究的目的包括:BDE A:描述疾病的分布

B:检验病因假设

C:早期发现病人,以利早期治疗 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3、开展历史性队列研究所需具备的特殊条件包括:AE A、应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内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 B、应有明确的检验假设 C、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应较高 D、应明确规定结局变量 E、应有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结局资料 4、队列研究中队列人群的选择一般有哪几种?ACDE A、内对照

B、自身前后对照 C、特设对照 D、总人口对照

E、多重对照 5、影响队列大小的因素一般包括:ABDE A、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B、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 C、信息偏倚的大小

D、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E、把握度 6、队列研究的质量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下列几点:ACDE A、选择严谨、科学、诚实、可靠的调查员

B、所选的病例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C、对调查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D、制定详细的调查员手册,并严格执行 E、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7、有关累计发病率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BC A、适宜于人口不稳定的队列 B、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做分母 C、以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人数做分子

D、任何情况下其流行病学意义是明确的 E、是队列研究中一个有用的效应测量指标 8、队列研究中的选择性偏倚包括:ABCE A、志愿者导致的偏倚

B、研究对象的错误分类偏倚 C、失访偏倚

D、仪器不准导致的偏倚 E、选定的研究对象拒绝参加 9、有关混杂偏倚的控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CDE A、在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所有的混杂因素进行配比 B、在设计时,即可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选择做某些限制,以保证两组样本的同质性 C、标准化法可用来控制混杂 D、分层分析是分析和控制混杂的最好方法 E、常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来控制混杂 10、有关标化比的叙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CE A、当研究对象的数目较少时使用该指标 B、当结局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时使用该指标 C、在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常使用该指标 D、标化比实际上就是标化率 E、在队列研究中,标化比实际上是一个效应测量指标

(三) 填空题 1、队列研究的研究目的包括①检验病因假设,②评价预防效果,③研究疾病自然史 2、计算人年的常用方法有①精确计算法,②近似法,③寿命表法。

3、决定队列研究所需样本大小的四个因素分别是①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②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③要求的显著性水平,④检验把握度。

4、队列研究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及终止观察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①前瞻性队列研究,②历史性队列研究,③双向性队列研究。

5、队列研究常见的偏倚有①选择偏倚,②失访偏倚,③信息偏倚,④混杂偏倚 四种。

6、列研究选择对照人群的常用形式有①内对照,②特设对照,③总人口对照,④多重对照。

(四) 名词解释 1、队列(cohort):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一个特定的研究人群组。

2、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是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即两组之比。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AR% ):又称为病因分值(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是指全人群某种疾病的发病率中,归因于某种暴露引起的发病占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

6、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7、信息偏倚:是指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差叫信息偏倚,信息偏倚又称为错分偏倚。

8、发病密度 :是指在队列研究中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出的发病率。

9、危险因素:是指能引起某种特定结局(如疾病)发生,或使其发生的频率增加的因子。

10、观察终点: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五) 论述题 1、简述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主要异同点。

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相同点:

(1)均是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 (2)均需设立对照组 (3)均能够检验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不同点:

(1)队列研究属于观察法,实验性研究属于实验法。

(2)实验性研究必须有人为的干预措施,队列研究则不需要。

(3)队列研究中的暴露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然后根据暴露与否分组,而实验性研究是随机分组,然后给其中一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暴露)。

2、试述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队列研究的优点:

(1)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暴露效应测量指标; (3)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5)可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6)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队列研究的缺点是: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2)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 (4)对研究设计的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5)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3、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如疾病、死亡、或其他健康状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如果暴露组某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则可推测暴露与结局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4、试述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

队列研究在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等各种环节都可能产生偏倚。

常见偏倚的种类及其防止办法是:

(1)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如果研究人群在一些重要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或待研究的总体人群存在差异,即研究人群(样本)不是一般人群(总体)的一个无偏的代表,将会引起选择偏倚。选择性偏倚一旦产生,往往很难消除。

预防选择性偏倚的方法包括严格遵守随机化的原则抽样,严格按规定的标准选择对象,坚持随访到底所有研究对象。

(2)失访偏倚(lost to follow-up)是指在队列研究的追踪观察期内,由于对象迁移、外出、死于非终点疾病或拒绝继续参加观察而退出队列所导致的偏倚。失访偏倚从实质上看也是选择性偏倚。

失访偏倚的防止主要靠尽可能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3)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是指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信息偏倚的防止办法包括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调准仪器、严格实验操作规程、同等地对待每个研究对象、提高临床诊断技术的准确性、明确各项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做好调查员培训等。

(4)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是指所研究因素与结果的联系被其它外部因素所混淆。混杂偏倚的防止 在研究设计阶段可对研究对象作某种限制,在对照选择中采用匹配的办法,在研究对象抽样中严格遵守随机化的原则,在资料分析中可采用分层分析、标准化和多因素分析等方法。

(六) 计算题 1、在一项关于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中,获得如下资料:吸烟组肺癌的发病率为/10万人年,非吸烟组的肺癌发病率为/10万人年,而一般人群(全人群)的肺癌发病率为/10万人年。请据此计算吸烟暴露对肺癌发病的各项效应测量指标,并对其结果作出解释与评价。

Ie = /10万人年, I0 = /10万人年, It = /10万人年 RR= Ie/ I0 = :表明吸烟组肺癌发病的危险是非吸烟组的倍。

RD= Ie- I0 = /10万人年:表明由于吸烟增加的肺癌的发生率的大小为/10万人年。

AR%=( Ie- I0)/ Ie×100% = %:表明吸烟人群中归因于吸烟的发病占全部病因的%。

PARP= (It-I0)/It×100% = %:表明吸烟对全人群肺癌发病的影响,吸烟引起的发病占全人群中全部发病的比例为%。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用询问的方法调查饮酒与中风的关系,最可能发生B A.饮酒者少报饮酒量

B.中度或大量饮酒者少报饮酒量 C.少量饮酒者多报饮酒量

D.少量饮酒者不报饮酒

E.不饮酒者谎报饮酒 (2)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表5-1),其OR值为 C 表5-1 某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 病例 对照 合计 暴 露 非暴露 合 计 18 13 31 12 19 31 30 32 62

A. B. C. D. E.

(3)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E % % % % E.无法计算 (4)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P<,OR=,正确的结论为E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5)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C (6)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为 B E.无法计算 (7)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不吸烟者=‰,一般人群=‰,人群中吸烟率为55%,则完全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率占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的比重是多少C % ‰ % % ‰ (8)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B A. B.

C. D. E. (9)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E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但并非研究的项目应列为配对条件 D.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 E.以上均不对 (10)Herbst医师关于阴道腺癌病因研究的结果D A.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 B.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一 C.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外,尚存在其它病因因素 D.提示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病因线索 E.证实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诱发因素 (11)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其优点是 C A.更容易避免系统误差 B.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 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D.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

E.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 (12)美国Framingham心血管病研究中,男性队列中发现高胆固醇水平患冠心病OR=(有显著意义),而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高胆固醇的OR=(无统计学显著意义)。分析发现,原因是患冠心病者诊断后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两种方法之间差异的偏倚为C A.检出偏倚 B.易感性偏倚 C.奈曼偏倚

D.伯克森偏倚 E.排除偏倚 (13)评价怀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适用的研究方法是D A.临床试验 B.历史性队列研究 C.前瞻性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横断面研究

(14)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C A.相对经济 B.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发病率

D.选择无病者作为对照

E.对暴露因素的估计可能存在偏性 (15)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B A.信息偏倚 B.选择偏倚 C.观察偏倚

D.混杂偏倚 E.诊断偏倚 (16)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当是E A.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选择未患某种疾病的人 B.病例组为确定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某种疾病的人 C.病例和对照均未确定患某种疾病 D.病例和对照均是患某种疾病的人 E.病例应是确定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是不患某种疾病的人 (17)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指B A.病例组的样本数等于对照组的样本数 B.在安排病例组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 C.在安排病例组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研究因素相一致的方法 D.在安排病例组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 E.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18)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E A.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 B.估计的暴露的相对危险度 C.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D.要求的把握度

E.要求的研究变量的性质 (19)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C A.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 B.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差 C.病例组的暴露比与对照组的暴露比之比 D.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 E.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 (20)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E % % % % E.无法计算 (二)多项选择题 (1)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设立对照组,是因为BD 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

B.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C.设立对照增大了样本,可达到统计学要求 D.借助于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正确评估病例中的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 E.比较两组中的发病比例,以判断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2)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ABCDE A.选择性偏倚 B.信息偏倚 C.错误分类偏倚

D.混杂偏倚 E.回忆偏倚 (3)病例对照研究在研究病因时主要缺点有AD A.回忆偏倚大

B.难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对照

C.统计处理复杂

D.时间顺序有时不清

E.一次只能研究有限的几个因素 (4)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主要包括CE A.病例分析 B.现患调查 C.队列研究

D.实验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5)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从病例的亲属或配偶中选择对照ABCE A.比较容易实施

B.不利于研究遗传因素的作用

C.配偶对照易于控制成年期环境因素的影响 D.有利于研究生活习惯的影响

E.应答率较高 (6)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来源ABCDE A.某社区人群中某病的病人

B.某医院病人

C.抽样调查中发现的病人

D.多个医院的同类病人 E.具有某种特征的病人,如男性病例

(三)名词解释 (1)匹配过头(over-matching): 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是保证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可比性。首先,所匹配的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其次,即使是混杂因素也不一定都要匹配,因为一旦某因素做了匹配,不但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不能分析,而且该因素与其它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能充分分析。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不但丢失了信息,增加了工作难度,反而还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

(2)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 分析性研究通常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比值比(odds ratio) : OR即比值比,指暴露于某因素疾病的危险性是未暴露于某因素的危险性的多少倍。OR是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估计值,因为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因此不能直接计算RR,只能计算OR,在疾病率小于5%时,OR与RR很接近,能较好地代表RR值。

(4)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hospital-besed case contzol study):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指病例和对照均选自医院。首先病例选自医院病例,对照按照设计的要求,根据一定条件在病例所来自的医院中选择,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5)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community-based case control study): 典型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指病例来自某一确定的社区人群,对照根据设计要求和条件在同一社区选择,如选择病例的邻居、同事、亲属、配偶等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四)论述题 1、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胱癌。

1)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请说出理由。

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同时存在,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啡这个主要研究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将这些变量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这样做,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

2)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 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另外,鉴于他们已经患病,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

3)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 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

4)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 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剔除。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疡而住院治疗的病人。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不要饮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饮用情况人为地降低。

2、为了确定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是否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影响,在已婚护士中做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将159名心肌梗死住院病例与3180名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是21名病例和273名对照使用过口服避孕药。请计算口服避孕药的相对危险度,并回答应考虑哪些潜在的混杂因素? OR=,年龄、吸烟、超重、高血压史和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并影响心肌梗死危险的其它因素。

3、计划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调查饮酒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病例选自某医院的心脏科。对照的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由事故所致外伤病人组成,他们均为该院急症患者;二是由医院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组成。请问:

1)哪个对照组将产生较大的相对危险度? 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2)对这类调查,选择对照组应当注意什么? 所选择的对照组应反映产生病例的人群中暴露的情况。

3)提出一个适宜的对照组。

其所患疾病与饮酒无关的一组病人(意外事故引起的外伤除外)。

4、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了病例和对照有关饮食,吸烟和饮酒习惯的情况。这些因素被怀疑在该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病例为某特定人群中一年内出现的该病全部病例,若对照从该年内出现的其他严重疾患的病人中而不是该特定人群的健康者中选择,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优点:①无应答率较低;②组间差别较小。

缺点:对照组的疾病与暴露因素可能有关联,对照组未能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因素的发生情况。

5、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唇癌 皮肤癌 吸烟,户外工作 吸烟,户内工作 不吸烟,户外工作 不吸烟,户内工作 51 24 15 3 6 10 8 5 1)该研究设计属于什么类型的研究? 2)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进行讨论。

3)请计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4)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5)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6)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7)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

8)请就上述结果做出解释,对照组的选择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1)这是病例对照研究。

2)选择皮肤癌病人为对照组不合适,因为皮肤癌在户外工作人员中比户内工作人员中更为常见,因此对照组不能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A. 观察性试验 B. 社区试验 C. 现场试验

D. 临床试验 E. 干预试验 (2)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 A. 安全性

B. 接种后反应率 C. 临床表现 D. 保护率

E. 抗体水平 (3)现场试验的三项原则是 A. 单盲、双盲、三盲 B. 随机、对照、盲法

C. 真实性、研究对象、研究因素 D. 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项研究目的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A. 评价病例暴露危除因素的比例 B. 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 C. 探讨病因的线索 D. 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E. 筛查早期患者

(5)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最主要的优点是 A. 随机化分组可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B. 实验者可决定干预措施的方案

C. 盲法试验可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提高评价、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干预措施的正确性 E. 可以控制研究过程的偏倚 (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 A. 设计严格、实施困难、随访观察花费太大 B. 盲法不易实施 C. 随访时间长、研究人群依从性差 D. 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 E. 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偏倚 (7)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 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 B.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C.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 D. 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 E. 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人群 (8)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人群来自 A. 同一总体的患某病人 B. 同一总体的健康人 C.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D. 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 E. 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 (9)实验流行病学具有以下特点 A. 在动物群中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B. 同一总体实验人群,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C. 同一总体中的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干预措施 D.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有干预措施 E. 同一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10)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A. 观察指标不同 B. 目标人群不同 C. 入选标准不同 D. 干预措施不同 E. 随访方式不同 (11)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盲法是指 A.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B.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实验设计 C.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研究结局 D.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研究目的 E.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 (12)对一种疫苗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 A. 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C. 受试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D.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什么疫苗 E. 观察者和受试都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1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 A. 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 B.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 C. 发病率、死亡率、有效率 D. 发病率、病死率、有效率 E. 发病率、流行率、有效率

(14)下列哪项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 A. 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B. 能够及早治疗病人或预防和控制疾病 C. 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两组可比性 D. 易于控制失访偏倚 E. 省时、省钱、省力,可进行罕见病的研究 (15)用双盲法进行临床试验可以减少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入院率偏倚

D.混杂偏倚 E.志愿性偏倚 (16)下列哪项指示不能用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评价 A. 患病率 B.治愈率 C.效果指数 D.保护率 E. 有效率 (17)随机选择5所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随访3年结果表明85%的免疫接种者未发生该病 ,由此研究者认为 A. 该疫苗预防效果不佳,仍有15%儿童生病 B. 该疫苗预防有效,因可保护85%儿童不生病 C. 不能下结论,因为3年观察时间不够 D.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18)现有新型流感疫苗,为了评价其免疫效果你准备选择的观察人群 A. 抗体水平高的人群 B. 交能不发达的山区人群 C. 预测发病率低的人群 D. 预测发病率高的人群E. 依从性好的人群 (19)为了探讨FLX 和OFX两种药物对泌尿系感染的疗效,研究者选择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A药组和服用B药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以确定两种药物哪个疗效更好。这种研究方法是 A. 比较试验 B. 观察试验 C. 预防试验 D. 临床试验

E. 干预试验 (20-21)共同题干:为探讨某种药物的疗效,研究者选择了100例患有该病的人,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50名患者中有32人有效,对照组的50人中有5人有效,经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20)评价该药物治疗措施效果的有效率为:

A. 10% B. % C. 64%

% E. 不能计算 (21)由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该药治疗疾病有效

B.该药治疗疾病无效 C.样本量不够大,因此不能下结论

D.未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因此不能下结论

E.该药治疗疾病的疗效超过了安慰剂的作用

(22-23)共同题干:为了评价水痘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其随访结果见下表。

组别 接种人数 病例数 接种组 对照组 400 600 10 90

(22)该疫苗的保护率是 A. 80% B. % C. 90% D. % E. % (23)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6

B. 7

C. 8

D. 9

E. 5 (二)多项选择题

(1)与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相比,实验流行病学具有以下特点 A. 必须有干预措施 B. 是实验方法而非观察性方法 C. 实验的性质是回顾性的 D. 须随机化分组

(2)下列哪些是实验流行病学的范畴 A. 流行病学动物实验 B. 血清流行病学

C. 社区试验D. 现场试验 E. 治疗试验 (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 A. 研究者能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研究对象 B. 研究者可根据实验设计施加于干预措施 C. 研究对象能按随机化分配原则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 D. 实验为前瞻性研究 E. 可推算归因危险度 (4)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示 A. 感染率B . 治愈率 C. 病死率 D. 保护率 E. 发病率 (5)实验流行病学选择对象时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

A. 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 B. 人口流动性小,人口相对稳定 C. 当地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

D. 评价疫苗效果的试验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流行的地区 E. 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6)影响流动病学实验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下列哪几点是正确的 A. 干预因素实施前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越大 B. 干预因素实施后效果好,发生率越低,所需样本越大 C. 干预因素实施后发生率越低,所需样本越小 D. 干预因素实施前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越小 E. 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

(三)名词解释

1、实验流行病学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2、干预研究

intervention study 3、流行病学实验 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 4、类实验

quasi-experiment 5、社区试验

community trial 6、现场试验

field trial 7、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 8、随机化临床试验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RCT 9、半实验

semi-experiment 10、依从性

compliance 11、把握度

power 12、预试验

pilot study 13、简单随机分组 simple randomization 14、分层随机分组 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15、整群随机分组 cluster randomization 16、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 17、安慰剂效应 placebo effect 18、安慰剂

placebo 19、盲法

blinding 20、单盲

single blind 21、双盲

double blind 22、三盲

triple blind 23、开放试验

open trial 24、排除

exclusions 25、退出

withdrawal 26、控制组

control group 27、不依从

noncompliance 28、失访

loss to follow-up 29、有效率

effective rate 30、治愈率 cure rate 31、保护率

protective rate,PR 32、效果指数 index of effectiveness, IE 33、临床不一致性 clinical disagreement

(四)论述题

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分类? 3、社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4、RCT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5、RCT设计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6、如何进行类实验(研究设计)? 7、试比较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 8、实验流行病学基本特点有哪些? 9、实验流行病学应注意的问题。

10、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实验的起始点有何不同? 11、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数有哪些? 12、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效果评价指标选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3、影响实验流行病学样本估计的因素有哪几点?

第八章 真实性与因果推断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水平的变异不可能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

A.个体真值随时间改变

B.仪器标度或精密度差 C.抽样方式误差

D.环境因素改变

E.测量者记录误差 2.以下关于研究真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研究的真实性反映了结果随机误差的大小 B.内部真实性高的研究结果结论外推具有普遍性 C.外部真实性回答了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D.真实性的反面是研究误差, 主要是系统误差(bias) E.真实性好的研究能反映研究对象及目标人群的真实变异 3.流行病学中病因推断的性质是:

A.分析流行病学的指导框架和评价准则

B.流行病学的一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 C.医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逻辑标准

D.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的逻辑思维框架 E.人群研究的一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 4.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三大因素是 A.宿主、环境和病原体 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 C.宿主、环境和病因(致病因素)

D.遗传、环境和社会

E.遗传、环境和人群 5.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A.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

B.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 C.可预防因素和不可预防因素

D.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E.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6.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A.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B.涉及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 C.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D.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 E.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 7.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

A.直接病因

B.间接病因 C.同机制有关的近因D.必要病因

E.充分病因 8.病因研究的主要推理方法包括

A.提出和验证假设的方法

B.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C.科学实验四法

D.一般演绎方法

E.猜测和求证方法 9.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 A.假设可能成立B.假设必定成立 C.假设尚不能成立 D.假设本身难以推论 E.假设尚待更多证据 10.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则 A.先行条件不成立

B.假设不成立

C.先行条件和假设均不成立 D.以上均有可能

E.假设尚待更多证据 11.有对照(比较)组的研究,其共同的逻辑学基础是 A.求同法

B.差异法

C.同异并用法

D.共变法

E.剩余法 12.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 C.间接因果关联

D.直接因果关联 E.统计学关联 13.病因判定标准中哪些是必需的? A.前因后果和终止效应

B.前因后果和关联的合理性

C.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可重复性 D.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合理性

E.前因后果和广义关联强度 14.下列研究设计类型因果论证强度由强至弱的排列正确的是 A.随机对照实验, 单组时间序列实验, 多组时间序列实验,无对照前后比较实验 B.随机对照实验, 病例对照研究, 嵌套队列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生态学研究 C.前瞻队列, 嵌套队列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新病例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 D.历史队列研究, 前瞻队列,新病例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的 E.实验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信息偏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无差异错分偏倚因其错误分类与研究分组无关, 故不需要控制。

B.差异错分偏倚因其错误分类与研究分组有关, 故需要控制。

C.差异性信息偏倚通常来源于回忆偏倚和调查者偏倚。

D.无差异偏倚通常是分类标准误差造成的。

E.盲法收集信息是控制信息偏倚的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2.关于混杂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混杂因素是观察结局效应的危险或保护因素 B.混杂因素存在时一定干扰研究的真实性 C.混杂因素的效应可以通过配比、随机化、限制等方法消除 D.混杂因素是判断是否存在混杂偏倚的唯一标准 E.混杂因素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控制 3.病因的生态学模型包括 A.病因网络模型 B.流行病学三角C.疾病因素模型 D.轮状模型 E.病因链 4.流行病学中的病因是指 A.外围的远因

B.病原微生物

C.危险因素 D.致病因素的总和

E.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准则包括 A.求同法 B.类推法 C.求异法

D.共变法

E.排除法 6.要判定为因果关联,除统计学关联外尚需确定的是 A.时间顺序 B.关联强度大小 C.无三大偏倚

D.有特异性

E.无随机误差

(三)名词解释

validity bias factor bias (四)问答题 1.简述因果推断的标准。

2.论述因果关联研究中混杂偏倚引起的假关联,并举例说明 3.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能不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4.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 5.从疾病的因素模型来看,流行病学研究的危险因素多为哪一层次的病因,特点是什么?请简要举例阐述研究该层次病因的意义。

第九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一)单选题 1.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A.传播途径的特点,对人群采取的防制措施 B.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 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染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D.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的效果 E.以上都不是 2.病原体能够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被称为 A.致病力 B.侵袭力 C.传染性 D.毒力 E.抗原性 3.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称为 A.传染期 B.潜伏期 C.隔离期 D.非传染期 E.以上都不对 4. 节肢动物自吸入病原体至能够感染易感者,需完成其生活周期中的某阶段后,才具有传染性,所需的这段时间称为:

A.外潜伏期B.传染期 C.前驱期 D.非传染期 E.潜伏期 5. 传播途径是指:

A.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 B.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的过程 C.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

D.病原体侵入易感者的过程 E.以上都不是 6.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

A.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过程

B.病原体沿—定传播途径扩散的过程 C.易感人群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病的过程

D.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新旧疫源地的过程 E.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不断繁殖的过程 7.下面各项陈述,何者不适于解释传染病水型流行 A.在水源易受污染的地区多发

B.疾病的发生与冬季关系很大 C.疾病的发生与职业和性别无关

D.多次爆发时流行曲线可能不只—个高峰 E.对污染水源采取措施后流行即可停止 8.传染源是指 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 D.休内有病原体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

E.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9.传染期的意义 A.确定消毒时间的长短

B.确定病人的隔离期限 C.推断受感染的时间 D.作为应急接种的参考

E.推断致病因子 10.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预防接种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11.疫源地是指 A.传染源所在地 B.病人所在地

C.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地区 D.存在病原体的地区

E.以上都不是 12.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 A.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排菌状态

B.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 C.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未出现新病例或感染 十B十C

E.以上都不是 13.人群易感性是 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的 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波及到的范围 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易感受的程度 14.对于急性传染病接触者,采取检疫措施的时间是 A.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B.最后接触之口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 C.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 D.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 E.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15.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A.潜伏朗

B.临床症状期

C.传染期

D.病人痊愈或恢复所需时间 E.病情轻重 16.发现传染病时按规定应首先做出哪种 A.诊断报告 B.传染病报告

C.转归报告

D.订正报告

E.归口报告 17. 在城镇,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 A. 2小时内 B. 3小时内 C. 5小时内

D. 6小时内 E. 12小时内 18.在农村,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 小时内

小时内

小时内 小时内

小时内 19.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最确切的含义是 A.针对疫情出现后的措施

B.针对疫情存在时的措施C.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D.指疫情未出现时,针对病原体可能存在的实体或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人群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E.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20.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A.患病率 B.发病率 C.病死率 D.保护率 E.阳性率 21.在疾病的预防措施中,EPI是指 A.流行病学B.流行C.预防接种D.扩大免疫计划E.被动免疫 22.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疾病是 A.麻疹 B.鼠疫C.天花 D.霍乱 E.血吸虫病 23.消毒是清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的 A.细菌 B.细菌芽胞 C.病毒 D.微生物

E.病原体 24.饭店的碗筷,每次用后都进行消毒,这是 A.终末消毒 B.疫源地消毒

C.随时消毒

D.预防性消毒

E.化学消毒 (二)多项选择题 1,疫源地被消灭的条件为 A.传染源被移走或者不再携带病原体 B.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 C.经最长潜伏期后,易感者中无新病例报告 D.经平均潜伏期后,易感者中无新病例报告 E.经最长传染期后,易感者中无新病例报告 2.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包括:

A.医学观察 B.留验 C.应急接种D.药物预防E.住院隔离 3.对易感者的预防措施 A.免疫预防

B.药物预防 C.个人防护 D.报告登记

E.体检 4,我国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是 A.鼠疫 B.霍乱 C.炭疽 D.伤寒 E.副伤寒 5,目前我国规定的国境检疫传染病是 A.流行性感冒 B.霍乱 C.鼠疫 D.回归热 E.黄热病 6,目前我国规定的监测传染病是 A.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 B.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艾滋病 C.疟疾、流行性感冒、霍乱 D.鼠疫、流行性感冒、回归热、艾滋病 E.霍乱、天花、流行性感冒、登革热 F.伤寒、流行性感冒、回归热、霍乱 7、WHO提出的扩大免疫计划,以预防 A.白喉、百日咳、破伤风

B.麻疹

C.脊髓灰质炎 D.肺结核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使用的疫苗包括 A.卡介苗 B.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C.百白破混合制剂

D.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E.乙型肝炎疫苗

(三)名词解释

1,病原体(pathogen) 2,宿主(host) 3,病原携带者(carrier) 4,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5,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6,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7,全球扩大免疫规划(EPI) 8,群体免疫力(herd immunity) 9,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 10,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 11,消毒(disinfection) 12,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infection) 13,预防接种(vaccination) 14,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 15,冷链(cold chain) 16,留验(modified quarantine)

(四)问答题:

1,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2,简述计划免疫在疾病预防中的意义与作用 3,简述疾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4,简述传染病预防的方针策略 5,简述传染病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

第15章 筛检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筛检,以下哪一说法不正确:

A.为了发现罕见的疾病

B.所筛检的疾病是危害人群健康的严重疾病 C.一旦筛检发现可疑病例,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 D.对所筛检的疾病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E.于筛检的方法不应给群众精神与身体的伤害 (2)在糖尿病的筛检方案中,A医师将餐后血糖水平定为160mg/100ml,而B医师将餐后血糖试验定为140mg/100ml。这就意味着:

A. 前者的灵敏度比后者高

B. 前者的特异度比后者高 C.前者的假阳性率比后者高

D. 前者的假阴性率比后者高

E.前者的阳性预测值比后者高 (3)为了提高某筛检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可采取:

A. 增加筛检的次数 B. 减少筛检的次数

C. 选择高危人群 D. 对筛检阳性者进行更仔细的诊断

E. 与其它试验方法联合使用 (4)生长缓慢的肿瘤与生长迅速的肿瘤,对于筛检试验可能会导致:

A. 领先时间偏倚 B. 病程长短偏倚 C. 选择性偏倚 D. 错误分类偏倚 E. 信息偏倚 (5)从1990年至2000年,用某筛检试验方法对某病进行筛检。在这段时间该病的患病率增加了一倍,试问这种筛检试验方法的哪一特征因受到患病率的影响而发生相应改变:

A.灵敏度增加 B. 特异度增加 C. 领先时间增加 D.阳性预测值增加 E. 阴性预测值增加 青光眼病人的眼压约在22~42mmHg范围,非青光眼病人的眼压约在14~26mmHg范围内,根据这些资料,可以认为:

(6)将筛检标准值定在下列哪一个范围较合适:

~42mmHg ~26mmHg

~22mmHg

~42mmHg

~42mmHg (7)如果将筛检标准值定为22mmHg,可以认为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为:

A.灵敏度较好,特异度也较好 B.灵敏度较差,特异度也较差 C.灵敏度较好,特异度较差 D.灵敏度较差,特异度较好E.无法判断 (8)如果将筛检标准值定为26mmHg,可以认为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为:

A.灵敏度较好,特异度也较好

B.灵敏度较差,特异度也较差 C.灵敏度较好,特异度较差 D.灵敏度较差,特异度较好E.无法判断 (9)采用两项筛检试验串联使用,可以使筛检试验的哪一特征增加:

A.灵敏度增加 B.特异度增加 C.领先时间增加 D.阴性预测值增加 E.患病率增加 (10)采用两项筛检试验并联使用,可以使筛检试验的哪一特征增加:

A.灵敏度增加 B.特异度增加 C.领先时间增加 D.阳性预测值增加 E.患病率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筛检,以下哪些陈述是正确的。

A. 所筛检的疾病有可识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B. 对于筛检计划必须要考虑它的成本与效益问题 C. 对筛检阳性者,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

D. 筛检是用来发现人群中的病情严重的病人 E. 用于筛检的方法能够被群众所接受 (2)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不同在于:

A. 筛检试验的受试对象是健康者,诊断试验的受试对象是病人 B. 筛检试验简单、便宜,而诊断试验往往复杂、昂贵 C. 筛检试验是用来识别病情的病人,诊断试验用来识别病情重的病人 D. 筛检试验阳性者要做确诊,诊断试验阳性者要做治疗 E. 用于筛检的试验的易于被健康者接受,而用于诊断的试验能够被病人接受 (3)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

A. 受试对象受检时所处的生物学周期 B. 检验人员做试验时所处的生物学周期 C. 受试对象的性别 D. 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E. 测量仪器的稳定性 (4)采用两项筛检试验串联使用,可以使哪指标增加:

A.灵敏度增加 B.特异度增加 C.阳性似然比增加 D.阳性预测值增加 E.阴性预测值增加 (5)采用两项筛检试验并联使用,可以使筛检试验的哪一特征增加:(A、C、E) A.灵敏度增加 B.特异度增加 C.阴性似然比增加 D.阳性预测值增加 E.阴性预测值增加

(三)名词解释 (1)筛检 (2)筛检试验 (3)真实性 (4)似然比 (5)可靠性 (四)简答题 (1)试述筛检的目的。

(2)一项用于癌症的筛检试验的灵敏度为,特异度为,在被筛检的人群中有千分之的人患有所要筛查的癌症,请问该筛检试验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是多少? (五)应用题 一种新的血糖筛检试验在一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的结果如下:

某血糖筛检试验的筛检试验结果 筛检试验 糖尿病 合计 是 否 阳性 87 14 101 阴性 16 362 378 合计 103 376 489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一致率,同时对结果加以解释。你是否同意将该试验用于人群中进行糖尿病的筛检,为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D (6)B (7)B (8)D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BCE (2)ABD (3)ADE (4)BCD (5)ACE (三)名词解释 (1)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2)就是用于识别健康人群中未被发现的某病患者或可疑患者,或高危个体的特殊方法。

(3)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

(4)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

(5) 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四)简答题 (1)筛检主要有三个目的:①发现某病的可疑患者,并进一步进行确诊和早期治疗。②确定高危人群,从病因学的角度采取措施,延缓疾病的发生,实现一级预防。③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2)阳性预测值是;阴性预测值是。

(五)应用题 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一致率分别为%、%、%、%、%。结果表明该筛检试验有较高的特异度,能够将%的非患者辨别开来。而灵敏度则相对较低,仅能将%的患者识别出来。试验的一致率也比较低。但是该筛检试验有较高的预测值,无论是阳性预测值还是阴性预测值均在90%以上。

不同意将该试验应用于人群进行糖尿病的筛检。因为试验有%(1–%)的漏诊率,而就糖尿病而言,筛检试验阳性者有进一步确诊和治疗的方法,并且能很好的控制疾病的发展。此外,被漏诊的糖尿病患者如没有得到治疗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黑脚病等严重继发性疾病。

第20章 循证医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循证医学的观点看,不同种类的研究方法提供的证据的质量差别很大,最高质量的研究方法应该是:D A:个人经验和观点B:无对照病例系列C:随机对照试验 D: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 E: 非随机对照研究 2. 下面关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论述正确的是:D A:

传统的医学实践是不讲证据的,循证医学实践则是讲证据的 B:

传统的医学实践是基于证据的,循证医学实践也是基于证据的,它们所基于的证据相同。

C:传统医学实践是基于证据的,循证医学实践也是基于证据的,它们所基于的证据不同。

传统医学基于经验证据,循证医学基于科学研究的现有的最好的证据,而不会考虑病人的情况或临床经验。

D:传统医学实践是基于证据的,循证医学实践也是基于证据的,它们所基于的证据不同。

传统医学基于经验证据,循证医学基于科学研究的现有的最好的证据,但也要根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情况做出合适决定。

E: 以上都不对 3. 世界考科蓝协作所提供的证据主要是:B A:原始证据

B:整合证据

C:证据概要 D:临床指南

E: 以上都不对 4. 循证医学杂志(Evidence-based medicine)和循证医疗卫生决策杂志(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所提供的证据主要是:C A:原始证据

B:整合证据

C:证据概要

D:临床指南

E: 以上都不对 5. 近年来,关于中国循证医学发展中,论述正确的是:A A:近些年来,临床学科和卫生学科存在着距离,临床学科没有得到流行病学的广泛支持,临床流行病学没有得到发展和重视,使循证医学的发展更具挑战性。

B:近些年来,临床学科和卫生学科存在着距离,但临床学科得到流行病学的广泛支持,临床流行病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发展。

C:近些年来,临床学科和卫生学科相互支持和促进,临床学科得到流行病学的广泛支持,但临床流行病学仍没有得到迅速发展,也阻碍了循证医学的发展。

D:近些年来,临床学科和卫生学科相互支持和促进,临床学科得到流行病学的广泛支持,临床流行病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循证医学的发展更具挑战性。

E: 以上都不对 6. 循证医学认为公共卫生的流行病与临床医学所需的流行病学的关系是:B A:

临床医生所需的流行病学不是公共卫生学院所谈的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的流行病学要解决的是群体问题,不能解决个体问题。

B:临床医生所需的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所谈的流行病学是一回事,公共卫生的流行病学要解决的是群体问题,同样可以解决个体问题。

C:

临床医生所面对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而公共卫生所面对的是群体,它们所需的流行病学不是一样的流行病学。

D:

临床医生所需的流行病的方法与公共卫生所需的流行病学方法有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之分,临床医学的方法显然更适合临床医生。

E: 以上都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 循证医学所要考证的医学研究方法有:ABCDE A:

个人的经验和观点

B:

无对照病例研究

C:

非随机对照研究 D:

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 E:

随机对照试验 2. 循证医学收集与研究证据的困难在于:ABE A:

MEDLINE没有真正解决收集研究论文的困难 B:

各种研究对同一问题的研究结果往往不相同 C:

MEDLINE虽然解决了收集研究论文的困难,但是医生们检索、评估和利用文献的能力不足。

D:中国医生检索、评估和利用证据的能力与意识较高,但互联网的发展不平衡限制了他们的能力。

E:

中国医生的英语水平低,限制了他们检索、评估及利用证据的能力。

3. 新时代的流行病学研究会有以下特征:ABD A:

临床的诊断、疗效、副作用和预后将会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B:

新的暴露和结局指标会更多地引入流行病学研究。

C:

公共卫生的流行病学会与临床流行病产生更大的差别。

D:

总结和利用证据进行决策方面会有更大的发展。

E:

新时代的流行病学将会逐渐抛弃传统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4. 循证医学广义的概念包括:ACDE A:遵循现有的最好的证据实施医学实践。

B:不必考虑病人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C:必须考虑现有的研究证据和实际医疗卫生条件。

D:寻找和评估证据是实施循证医学方式的必要环节。

E:

淘汰现行的无效的干预措施,防止新的无效的措施进入医学实践。

5. 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大致可分为:BCDE A:经验证据

B:原始证据

C:整合证据

D:

证据概要

E:

临床指南

(三)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参酌最好的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见。

2.世界考科蓝协作(World Cochrane Collaboration) 3.原始证据指具体科学研究结果,如一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 4.整合证据指综合了同类研究结果的证据,如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 5.证据概要是对原始或整合简单明了的总结和评述 6.临床指南指依据相关的原始和整合证据,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建议 7.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病人分组,比较各组治疗措施作用大小的研究方法,叫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四)简答题 1.如果说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优的质量,提供有效有用的服务项目是21世纪医疗卫生管理的最高原则,实施循证决策则是实惠这个目标必不可缺的手段。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一个循证管理决策者必须做好那几个环节? (1)杜绝证明无效的医学诊治技术进入医学实践; (2)减缓成本效益不划算的诊治技术进入医学实践的速度,必要时及时中止它们的使用; (3)加速已充分证明成本效益划算的医学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4)彻底中止证明无效的诊治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5)减缓成本效益不划算的诊治技术应用; (6)鼓励科学地评估已进入医学实践但效果不明的技术。

2.循证医学需要的大环境:(1)决策需要的证据的产生;(2)促进证据的收集、整理和传播;(3)营造遵循证据初稿医学实践的文化;(4)制定推行和监督循证实践的机制。

3.中国发展循证医学的特殊性:(1)绝大数的临床试验是在非华人人群中完成的,其结果能否直接搬到中国来用是一个问题;(2)中国多数临床医生检索、评估和利用证据的意识和能力沿处于较低水平;(3)绝大多数重要的医学文献是以英文发表的,即使中国所有的医生都熟悉掌握了评估和利用医学文献的技能,许多医生可能由于英语水平的限制仍然不能直接新闻记者英文文献;(4)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的总水平较低而且十分不平衡;(5)国家和地区现行的医疗卫生体系在许多文献仍不具备发展循证医学的条件。

4.循证医学的局限性(1)循证医学将会大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问题;(2)建立有效的产生、总结、传播和利用医学证据的,需要花费一定的资源,因此在短期内循证医学可能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世界整体医疗卫生服务的费用;(3)由于提供服务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障碍,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根本无法推行;(4)医疗卫生决策并不是一个简单科学问题,在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它又是一个经济和伦理问题。

5.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遵循科学证据实施医学实践决策,大致可分以下五个步骤:(1)提出须解决的临床问题;(2)检索和收集最好的相关证据;(3)评估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效果大小和结论的外推性;(4)综合证据和其它相关因素,制订病人的处理方案;(5)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

6. 早期流行病学的特征:

流行病学通过研究疾病的分布探索病因,研究现存的分布意味着这类研究是观察性的; 所关注的病因是人体的外部环境因素,而不是人体的自身内部的因素;这个分布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结论是从比较不同群体得来的,暗示这个结论可能也只适用于群体;由于结论只适用于群体,因而流行病思想和研究方法也只局限于公共卫生的、群体的卫生问题的研究;干预研究即可以用来验证病因、也可以用来控制疾病的流行,是流行病学最好完美的研究手段 7. 早期流行病学的局限性: 群体思想和个体思想的划分,造成了一个长期的广泛的误解,认为评估两类干预措施效果的科学方法应该有本质的不同,研究人群的流行病学方法不适用于研究个体病人的治疗措施,这个误解同样存在于对病因、诊断和转归等临床问题的认识上。另外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仍属于观察性研究,因为它仍然没有脱离混杂因素作用的干扰。

8. 循证医学卫生决策的概念与范畴:循证医学卫生决策是遵循现有的最好的证据制订关于一组病人、一个医院、一个社区或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措施和宏观医疗卫生政策的决策模式。如果说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优的选质量、提供有效有用的服务项目,是21世纪医疗卫生管理的最高原则,实施循证决策则是实惠这个目标必不可缺的手段。广义的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实施医学决策,它包括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针对个体病人的循证临床实践,一个是针对群体的循证宏观决策,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抽高医疗卫生服务整体质量的效率。

(五)论述题 1. 循证宏观医疗卫生决策的必要性 (1)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已成为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各国医疗卫生决策和管理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2)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不论资源多少,不论社会的价值取向如何,不论服务组织的方式如何,不论管理的模式如何,不论疾病谱如何,如果是建立在大量无效的干预措施上,它都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治病救人促进健康的使命,也不可能有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因此增加工作效率只能是做了更多的无用功,浪费了更多的资源。

(3)医疗卫生服务首先必须保证所提供服务项目益处大于害处。循证医学给医疗服务管理展现了新契机,21世纪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的总原则将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工作效率,提供由充分证据证明有效的医学干预措施。

(4)医学实践和管理决策对新知识的反应却远远落后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开发,关于医学干预的研究效果的证据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用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是可以免费取用的医学财富。

2. 循证医学讲的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实践,但过去的医学实践也是基于证据的,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1)过去的医学实践也是基于证据的,但这个证据不是循证医学所特指的“现有的最好的证据”,就干预效果而论,临床经验、非对照性研究、对照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供关于疗效的证据,但是不同种类的研究所提供的证据的科学质量判别很大。

(2) 在过去几千年里,临床知识是在长期的失败与成功的尝试与摸索中获得的,这种系统的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证据,但是相对来讲它们是不可靠的,低质量的证据。一个用了几百年的甚至几千年的治疗方法可能是害处大于益处。

(3) 如果说过去也有遵循科学证据实施医学实践的行为,那么这些行为多是尝试性的、自发的、不系统的、不明确的和无意识的。循证医学就是要把遵循证据实施医学实践明确化、合理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组织的有计划的集体和为。

(4) 由于科学的结果来源于群体比较,代表一个平均趋势,因此在应用这些研究结果时,医生还要审慎地考虑具体病人的特殊性,并根据自己的临床以约束,综合把握和平衡研究证据、医疗条件和病人的选择,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当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不存在时,病人还是需要治疗的,决策还是需要定的,有时,前人的或是个人的实践经验可能是现有的最好的证据,是决策的唯一依据。

以下可以删除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 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 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 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 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 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随机误差 8.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筛查血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这 属于:(B) 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D、疾病诊断措施

E、疾病治疗措施 9.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 结核300人。2002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其中有60人死于肺结核。请问该 县2002年总死亡率为:(D)

A、300/10万

B、60/1000

C、60/10万

D、1000/10万

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10.根据上述资料,结核的病死率为:(C)

A、60/300

B、60/400

C、60/700

D、60/1000

E、60/10万 11.在某病的高危人群中开展定点、定时的监测,称为:(C) A、主动监测

B、漏报调查

C、哨点监测

D、被动监测

E、以上都不是 12.下列哪一个因素与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无关?(B)

A、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

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

D、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E、该因素预期引起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 13.胰岛素对治疗糖尿病有效,但不能治愈糖尿病,此时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C) A、糖尿病患病率减少

B、糖尿病发病率减少 C、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D、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E、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降低 14.疫苗的预防效果的评价用下列哪种方法?(D)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现况调查

D、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E、以上方法均不行

15.英国医生的肺癌死亡率为80/10万,其中重度吸烟者为160/10万,非吸烟者为8/10 万。请问:重度吸烟者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是多少?(D) A、152

B、90

C、72

D、20

E、2 16.上题中,英国医生因吸烟所致肺癌的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是多少?(A) A、90%

B、80%

C、72%

D、20%

E、2% 17.眼内压的升高是临床诊断青光眼的指征之一,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约为,无青光眼者的眼内压约为,若将诊断标准由眼内压>升高到>,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B) A、灵敏度升高

B、特异度升高

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升高 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下降

E、不确定,因为不知道患病率情况 18.传播途径是 (C) 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的 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波及到的地区 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D、体内由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易感的程度 19.下列哪一项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指标 (A) A、保护率

B、有效率

C、生存率

D、治愈率

E、病死率 20.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C) A、attack rate

B、mortality rate

C、incidence rate D、prevalence rate

E、infection rate 21.能够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B)

A、计划免疫

B、新生儿增加

C、易感者迁出

D、免疫人口迁入

E、隐性感染 22.在一项队列研究中,RR值95%可信区间为,那么研究因素可能是疾病的:(D)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混杂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都不是 23.下列哪一项论述是正确的?(E) A、将已知混杂因素进行配比称匹配过头

B、历史性队列性研究是由果推因的研究 C、随机误差可以避免

D、病例对照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E、暴露是指曾经接触某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 24.给人体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属于:(D) A、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E、被动自动免疫 25.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包括下列哪一项?(E) A、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B、判断患者的感染时间

C、确定检疫期限 D、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E、准确计算发病率 26.山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高,饮水中碘含量低;而平原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 低,饮水中碘含量高,由此推断,饮水缺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关。这种病因推 断方法属于:(B)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以上都不是 和Hill对英国35岁以上的开业医生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研究,根据研究对象 的吸烟情况将其分成不吸烟和每日吸不同支数的几组,追踪4年5个月,收集死 亡资料。请问这种方法属于:(A) A、cohort study

B、case-control study

C、cross-sectional study D、experimental study

E、theoretical study 28.流行病学研究中偏倚的种类包括:(E) A、入院率偏倚、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 C、选择偏倚、回忆偏倚和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测量偏倚 E、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29.分析动态人群的发病情况用哪项指标(E) A、累积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发病密度 30.下列哪一项关于筛检的说法是正确的?(E) A、从有病的人群中确诊病人

B、是一种诊断方法 C、从无病的人群中找出病人

D、筛检阳性的人不需要再确诊 E、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选择正确的答案组合才给分) 1.流行病研究的用途是(ABCE) A、探索病因及影响因素

B、评价预防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C、疾病监测

D、治疗病人

E、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2.队列研究中,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有:(ACDE) A、RR

B、OR

C、AR

D、PAR

E、PARP 3.现场试验的研究对象最好选择:(ABCDE) A、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B、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 C、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

D、能坚持实验的人群 E、依从性好的人群 4.现况调查的目的和用途有:(ABD) A、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

B、早期发现病人

C、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D、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E、治疗病人 5.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有:(AE)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6.慢性非传染性病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ABCDE) A、吸烟与饮酒

B、膳食因素和肥胖

C、缺少体力活动 D、病原体感染

E、遗传与基因因素 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ABD) A、母婴传播

B、血液传播

C、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D、性传播

E、空气传播 8.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包括:(CE) A、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队列研究 D、实验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9.分子流行病学中的生物标志包括:(ABD) A、暴露标志

B、效应标志

C、核酸、蛋白质、抗体 D、易感标志

E、突变的基因 10.控制混杂因素作用的方法有:(ABE) A、多因素分析

B、分层分析

C、选用新病例

D、随访观察

E、匹配 三、是非改错题(10题,每题2分) (√)1.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2.统计学检验的P值越小,则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越大。

OR值或者RR值越大,则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越大。

(×)3.一种疾病有家庭聚集性一定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

一种疾病有家庭聚集性可能是遗传因素,也可能是生物因素在起作用。

(×)4.队列研究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队列研究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病例对照研究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5.移民流行病学可以对三间分布进行综合描述。

(√)6.理论流行病学可以定量地表达病因、宿主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疾病流行病规律。

(√)7.计划免疫属于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

(√)是伤害流行病学中常用的指标,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9.病例对照研究中,首选新病例作为病例组。

(×)10.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不需要随机分组。

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需要随机分组。

四、简答题(5题,共25分) 1.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包括:(1)群体观念;(2)比较;(3)应用统计学。生活中有些人不吸烟患肺癌?而有些人吸烟几十年却不患肺癌?吸烟量相同的人有些发病,有些不发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队列研究是比较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肺癌病人与非肺癌病人吸烟暴露率,这些方法均要用统计学方法。

2.为什么现况调查资料不能计算发病率? 答:发病率是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2分)由于现况调查是收集是人群中某个时点或期间的资料,无法区分新病例和旧病例,因此不能计算发病率,但可以计算现患率。(3分) 3.请比较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相同点(1分) 分析性研究,验证病因假设 不同点

时间顺序(1分) 由果推因 由因到果

分组因素(各分) 疾病 暴露

适合的疾病 发病率低 发病率高

关联强度指标 OR RR、AR、ARP、PARP

实施难度 较易 较难

常见偏倚 信息偏倚 失访偏倚

验证假设能力 较弱 较强 4.随机选择5-9岁儿童1000名进行某疫苗接种效果的研究,接种后随访10年发现,

80%的接种者未得某病。由此,研究者认为此疫苗有效。此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答:此结论不正确(2分),因为没有设立对照组。疫苗效果考核属于实验流行病学,应该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种疫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情况,判断疫苗是否有效。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之一,实验组必须与对照组相比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3分) 5.某医生对360例疑似心肌梗塞的患者经临床、心电图检查后,确诊其中230名为心肌梗塞患者,为评价CPK试验的真实性,对每人血中的CPK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见下表。请计算CPK试验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并解释这两项指标结果的含义

CPK试验诊断心肌梗塞的研究结果 CPK(IU/L) 心肌梗塞 无心肌梗塞 合计 阳性(≥80) 215

16 231 阴性(≤80)

15 114 129 合计 230 130 360 答:灵敏度=215/230×100%=93%(1分) 表示患心肌梗塞患者中用该试验检查阳性者占93%,有7%的人漏诊。(2分) 阴性预测值=114/129×100%=88%(1分) 表示该试验检测为阴性的人中有88%确实未患心肌梗塞。(1分) 五、问答题(15分) 1.为了研究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有学者选取63例子宫内膜癌病人和63例非子宫内膜癌病人(与子宫内膜癌病人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了解她们既往使用外源性雌激素的情况。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病人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均服用过雌激素为27对,均未服用过雌激素为4对,子宫内膜癌病人服用过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未服用过为29对,子宫内膜癌病人未服用过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服用过为3对。请问:

(1)这属于什么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请计算相关指标,说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提示:用校正公式) (3)如果要证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因果联系,还需哪些证据? 参考答案:

(1)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2分) (2)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对 照 病

例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对子数 有暴露史 27 3 30 无暴露史 29 4 33 对子数 56 7 63

① 计算χ2:因为四格表中有理论数<5,b=,因此采用校正公式(2分)

χ2=(| b-c |-1)2/(b+c)=,P< ② 计算OR OR=c/b=29/3=(1分) ③ 计算OR95%可信区间(2分) OR(1±√χ2)=(,) ④ 服用过雌激素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未服用者的倍。(2分) (3)如果要证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因果联系,还需提供以下证据:(6分) ①联系的一致性; ②关联的特异性; ③暴露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 ④剂量反应关系; ⑤实验证据; ⑥生物学合理性。

48 2493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