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抖动中国情精编2篇
【导言】此例“空竹抖动中国情精编2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空竹的文化底蕴和健身价值1
空竹,也叫舞铃,即用一根长绳舞耍一个哑铃形状的滚轴,这个体育项目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体育奇葩。它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空竹集健身、娱乐、技巧、观赏于一体,是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人无我有”的文化精华。2006年5月20日,抖空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空竹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面临着文化空间缺失、家族传承困难、研究成果奇缺、空竹商品濒临灭亡等严峻形势。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项民族文化瑰宝,2006年6月,抖空竹入围我国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针对空竹的一系列研究也开始展开。对空竹进行研究,有助于推进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1.空竹的来历
清代空竹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也有称之谓“天皇皇”,包括另一种类似空竹,但是在地上倒置着转的叫“地皇皇”。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据考证,空竹最早是由陀螺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儿童玩具。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空竹有不同的名字。
相传,三国时期曹植就曾作过一首《空竹赋》,如果这算是有关空竹最早的记录,那么它的历史至少有1700年了。在《水浒传》110回中,宋江在受命征讨方腊的路上看到有人玩“胡敲”,有感于宿太尉保举之恩而做诗云:“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漫徒劳。”当然,小说是后人所写,但也表明,在写书人的时代,抖空竹已经很常见了。
据明末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的描写:“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汤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别一绳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大者声钟,小者蜣飞声,一钟声歇时乃已。制径寸至八九寸。其放之,一人至三人。”这里是说,把空钟“刳木中空(实则截竹成小段),旁口(竹段开小孔)”,口内装半圆竹成“哨”,竹段上下的截面以薄木板封严,成为风匣;板之圆心穿竹棍,上长下短,用粗线绳绕在长柄上,“别一竹尺有孔”,将绳儿穿过竹尺的孔,用力勒紧,然后急放,空钟就在地面上不停旋转并发出哨声(气流入孔因压强大又排出)。空钟就是空竹早期的称呼,与现在不同,玩它的时候动作不是抖,它的转动也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地面。到了清代,抖空竹已发展成为受人欢迎的杂技节目。杂技艺人们在原有花样的基础上,又创作出许多新的花样和高难技巧,在表演时与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更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抖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国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头,早在19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
2.空竹分类
空竹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双轮空竹比单轮空竹容易操作。圆盘四周的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以各圆盘哨口的数量而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
3.抖空竹的健身作用
抖空竹,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抖空竹运动量可随意控制,可视自己的体能来确定运动量,不必与人争抢冲撞,不受场地限制,占地小、器具简单、投资少,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其抖法多种多样,有单人抖、双人抖、多人抖;有正、反、花样抖等一百多种玩法。抖空竹寓游戏于运动之中,只要玩得开心,合理掌握运动量,就不但能达到强身之目的,而且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其锻炼效果堪与慢跑、游泳、骑车、划船、爬坡、越野和徒手体操相媲美。青少年可以对高难动作进行练习,增加户外活动,做为电脑游戏的补充。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不十分激烈的动作进行练习,坚持下去大有好处。尤其老年人腰腿不便是常见的慢性病,抖空竹能活动腰和四肢,如经常适度抖空竹,对舒筋活血、益寿保健,有一定的效果。曾有许多由于坚持抖空竹而恢复了健康和延缓衰老的实例。
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动作技巧时,人的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上颈椎、腰椎都在同时运动,以带动身躯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转动,两臂舒张、收缩,脚步跟随,经过反复的锻炼,从而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促进人脑的发育,提高灵敏性,还可以延缓衰老。
在抖空竹时,人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
做各种空竹的花样技巧,还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提高机能,尤其是青少年经常参加此项活动效果更佳,可增强精神集中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人体各部位的骨骼肌肉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动作保证了静脉的血液回流,在抖空竹时,人的心情舒畅,呼吸自然,这样就会加强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各器官的组织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现象得到缓解。古代医学理论认为:“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就是说,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抖空竹运动对胃肠道消化系统起着机械性的刺激作用,可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能力的作用,预防便秘,这对老年人更为重要。
4.传承意义
抖空竹在中国民族文化渊源中既古老又新鲜,是深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于一体,同时又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无论是作为玩具,还是作为体育器具,空竹都可称得上上佳之物。它同武术一样,应该加以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
发展抖空竹运动,对其他体育项目如武术、体操、跑步等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辅助运动练习,特别是中小学,在体育课上增加抖空竹训练,对青少年的发育也大有裨益。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空竹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其存续的文化空间面临萎缩,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刘荫柏。中国古代杂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清]坐观老人。清代野史[M].四川:巴蜀书社,1988.
[4]中国体育史学会。中国古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0.
[5]李军。空竹锻炼对老年人血脂变化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1).
空竹抖动中国情2
在我们身边,小到几两、大到几公斤,单轴的、双轴的,全国各地的公园里随处可见鸽哨般响彻云霄的空竹。笔者在北海公园找到了北京市职工体育协会的高利宝教练,高教练的技术堪与杂技演员相比,讲起抖空竹的技巧来深入浅出。
初学要领
选空竹
空竹已经不局限于竹质,而是有了塑料、金属、橡胶等等材质,有单轴的,也有双轴的,有带哨的电子空竹,也有无声的橡皮空竹。我们初学选择橡胶制的双碗空竹最为适宜。一方面,橡胶材质结实耐磨,落在水泥、砖等硬质地面也不会被摔破,而竹制和木制就比较易碎;另一方面,橡胶材质比带哨的空竹更轻便,即便离线后不慎打着人,也不会像带哨空竹那样猛烈。抖杆可以用鼓槌代替,在尖头一端刻一圈凹槽即可。线绳是专用的空竹绳,前门大街的麻绳商店有专卖,与一般的棉线不同,这种空竹绳有四股,结实耐用且不会相互缠绕。
起 动
先将空竹两碗间的轴压在棉线上,放在地上,碗口正对身体中线,左右手持杆,两手先同时向右拉,使空竹滚动后再同时向左拉,然后右手稍用力一提,空竹就离地了。
掌握平衡
“身体放松,左手持杆,不用力,右手用力。”高老师说,掌握平衡非常重要。左右手的力量不均,空竹容易上下倾斜,倾斜时需用右手向位置高的一边用力,同时调整身体朝向,将身体的中线朝向碗口方向,这样抖几下后,空竹就可以由斜转正了。
“掌握平衡后,可以把身法调整一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叉,挺胸收腹,空竹的碗口仍然正对中线,这样抖起来比较好看。”笔者在高教练的指导下,三五分钟就可以初步抖起空竹,可见空竹的基础玩法是非常简单易学的,但是要玩好却很不容易。
健身意义
高教练说,空竹不但好玩,而且有太多健身意义了。
消耗量小
空竹消耗量小,同时也能活动筋骨,可谓“从小玩到老”的运动。
开发右脑
我们一般人习惯用右手,左手闲置,相应地右脑也得不到充分利用。而抖空竹必须要两手配合,左手的运动激发了右脑的活动,使我们的大脑更加灵活。
活动筋骨
不论是空竹的基础技术还是高难度技巧,都需要全身性的配合,尤其是肩部、手部的配合,对治疗肩周炎等肌肉劳损性疾病非常有效。
愉悦身心
高教练说,抖空竹不但自己开心,而且能结识很多朋友。
2008年8月8日,“抖空竹”作为奥运会开幕式之前的文艺表演火热上演,已然从一项倍受喜爱的民间运动走向了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不仅抖出了我们色彩缤纷的生活,更抖出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