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精选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第一篇】

摘要: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班级,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质量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此,本文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作为班级直接负责人和领导者,班主任的责任之重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行使好班主任职责,管理好班级呢?以下是本文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关心爱护好学生们。

作为班级的直接负责人,班主任就是学生在外最亲的亲人,能否让学生体会到大家庭带来的温暖直接取决于班主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只有班主任真心付出,学生才会听之信之,这也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基础。

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就是在外最关心自己的那个人,让班级充满爱意和温暖,从而成为团结向上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那我们就是“一棒子打死”,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理想效果,更不利于学生感情之花的健康开放,从而使学生走上班主任的对立面。

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征服”学生,我们要注意双管齐下、软硬兼施,说理蕴含威严,训斥带有真情,将师生之间的情感之网拉开,维系师生关系,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二、规范管理各项工作。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证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班级管理制度既可以有成文的规定,也可以有不成文的规则,成文规定是指班级所实施的常规管理制度,而不成文的规则是指班风、班貌、习惯、传统等约定俗成的管理内容。

为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性,要规范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用纪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让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最后,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让班干部各司其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我们的班集体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三、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没有班主任和教师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进行自主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此,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同时还能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但是为了保证活动的效率,我们要确保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班主任要结合实际,在活动中制定完整的计划方案和活动措施;。

第四,加强活动后续管理。

在活动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告诉学生活动的意义所在,指导学生在竞争的同时也要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让学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优势,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活动方案的制定中来,师生集思广益,一起为活动出谋划策,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一举两得。

四、构建家校合作桥梁。

教师和家长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构建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新途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想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只能通过家长会或家访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力,而且无法取得较高的效率。

在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与家长的网络联系平台,例如建立qq群,在群中与家长沟通交流,对学生在校情况和在家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件繁琐的工程,应循序渐进,同时耐心、诚心、真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去做每一件班级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班级工作一定会高效率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刘长江.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亚太教育,,(04).

[2]张培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小议[j].学周刊,,(31).

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第二篇】

就我国教育体制来看,中职教育在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中职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企业、为社会输送高技术含量的专业人才。其教学效率的高低与社会、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专业过硬、技术过强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是中职院校办学的教学目标。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公,其学习主体地位被社会肯定,受到广大教育者的推崇,而只重视技能培训的传统中职教育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学生心理问题逐渐突显,因此,调整传统的教学观念至关重要。

转载自

一、探究学生心理现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规律。

就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来讲,大多14~16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这是他们性格、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正确、科学地引导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就现今中职院校的学生来看,大多为90后,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被家长溺爱,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精神、吃苦精神。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在人际交往中,个别学生行为习惯偏激,情绪波动较大,不能正常、和谐地与同学相处,甚至有极端的行为、动作;在生活中,一些学生对处理自身事物、个人生活感到困难,甚至生活难以自理;在学习中,个别学生学习能力低下,没有学习方法,甚至有时产生厌学心理、排斥心理。这一系列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都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学习状况中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因此,探究学生心理状态,研究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体育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锻炼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加大对学生个体的关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阻止,防患于未然,当面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时,教师要设法通过科学、有理、赋予人情味的方法悉心进行引导,所以,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1.设置民主的教学平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是一种感性的情感动物,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相互之间的态度,你对别人好,别人就能对你好,而这种处事道理对教育教学也同样适用。当教师在教学、生活中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嫌弃后进生喜爱优生,处理问题带有严重的感情色彩,这样就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推向教师的对立面,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当学生在面对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时,产生不良情绪,就不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最终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严重遏制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通过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性,尽量弥补学生之间的差距等方式来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2.通过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而报考这类学校的,很少部分是因为真正喜欢这门技能才就读的,这可以显示出他们基础知识、学习行为习惯不是很好,再加上他们大多是14~16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严重,因此,反映出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不高。中职体育教学是中职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中职体育教育在所有的教学课程中,最受学生的青睐,原因在于它与学生的生活最为接近,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小学习压力,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同时体育活动也是增进学生友谊,休闲娱乐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这种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并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质,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3.借助赏识教育,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案。

科学、全面的评价系统构建对整个中职体育课堂都有着积极意义,它能够促进教师、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认识。教师在评价时,要善于借助赏识教育,面对学生时,能多鼓励、多激励,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从而呵护学生的自主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百益无害的。

总之,在面对当代的中职生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把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教学课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循循善诱,积极为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答途径,让学生能在科学的教学环境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第三篇】

(一)工作压力大。

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细化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辅导员工作还存在许多隐性的内容,比如奖学金的评定、宿舍卫生管理、催缴学费等。此外,辅导员还要常常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繁琐的工作使得辅导员常常超负荷劳动,从而使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降低了。

(二)认同感低。

部分高校的考评制度还很不健全,而辅导员的工作都是琐碎的,工作成果都是无形的,难以量化。往往是辅导员的自我评价高于绩效考评值,使辅导员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失去对工作的兴趣。

(三)收入分配不平衡。

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往往充当多重角色,管理者、服务者,同时还肩负着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辅导员工作的付出往往比其他教师多很多,但是薪酬待遇却经常低于其他同级别的教师。同时,在职务的升迁方面也比其他教师的机会少,往往形成“多劳不多得”的情况。时间久了就会严重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心理不适。

(四)辅导员的自身心理素质较差。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大部分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缺乏工作经验,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心理承受能力也较低。而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太重,遇到的突发事件太多,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挫败心理。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并没有经过有效的心理技能培训,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自己消化,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根据辅导员心理状况的研究报告,将从以下三个阶段入手,试图解决辅导员心理现状。第一阶段:了解辅导员的心理现状后,将本校的一线辅导员集中起来,采取现场讨论的方式,充分认识辅导员形成这种状况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积极制定方案以及有效措施,明确本次报告显示出的主要问题之所在,开展综合研究,最终解决辅导员的.心理方面问题。第二阶段: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培训,学习有效的解决辅导员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开展相关工作。

(一)自身调适。

1.要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态。辅导员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长处和短处,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同时对自己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减少和避免与他人的对比。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更要学会宣泄在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通过正当的娱乐活动、体育运动等方式排解不良的情绪。

2.要学会管理自己。一是时间管理。辅导员工作是复杂和繁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但是辅导员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辅导员合理安排时间,分清轻重缓急,有条理地完成工作。二是生活方式的管理。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往往是早上上班,晚上很晚才回家,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工作。因此辅导员就要在工作之余充分的享受生活,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多休息、适当地旅游、回归家庭等等,以此来缓解自身的心理问题。

3.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很重要,它不仅能对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辅导员自身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辅导员要接受一定的专业心理培训,多看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4.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经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够顺利地解决,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二)学校调适。

1.学校为位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要合理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学校要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控制辅导员管理学生的数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学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合理的工作条例,让辅导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

2.学校制定科学的奖惩机制。学校可以针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制定贴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的绩效考核标准,尽量让辅导员的付出得以回报。同时,学校还应该在政策和待遇上予以倾斜,在辅导员职称评定中予以帮助,尽量做到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尽量解决在工作中分配不均的问题。

(三)家庭调适。

辅导员的工作繁忙、复杂,往往忽视了对家庭的关心和照顾。这种情况就要求家庭成员对辅导员的理解和支持。给以更多的关心和更多家庭重担的承担,尽量减少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对家人的愧疚感,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四)社会调适。

从社会角度看,要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提高人们对辅导员的认同感,从而减轻辅导员的心理负担,为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第三阶段: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本校一线辅导员心理出现的多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辅导员在工作中反映出的状况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的心理问题通过调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突发的问题,又会出现一些新的心理问题,我们将不断完善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以解决辅导员面对的新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辅导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希望各部门都能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辅导员也能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能以愉快、轻松的状态完成大学学业。

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第四篇】

对于情绪管理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观点主要有三类。第一,从适应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比如米歇尔和汤姆森等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是一种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要求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发展灵活地做出反应,以使得人们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情景;第二,从情绪管理的目的出发,突出情绪管理旨在服务个人。比如马斯特指出,情绪管理是人们会在情绪管理以前,对社会情景与自身关系以及自身应付能力有个自我认识,然后决定接下来如何管理自身情绪。它是为达到个人目的服务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第三,从情绪管理的特征入手来界定。例如伊扎德认为情绪管理在意识内外都有发生,是动力组织系统,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这种情况下,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综合上述研究,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情绪管理涵义进行了界定。这里我们将情绪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出现的积极或消极情绪进行辨别、认识、接纳、控制,对他人的情绪反映状态进行识别与应对的能力。推及到大学生情绪管理,就是研究大学生对自身情绪的认识、协调,对他人情绪的引导、互动,以培养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拥有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

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了,他才能更好的与自己、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维持内在的身心平衡,更好的适应社会,在这种状态下,才可以发挥出个人的潜质,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情绪与一个人身心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人长期处于负性状态,比如悲伤、愤怒,这些情绪的出现会导致人内部紊乱,引起身体出现问题。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并幫助大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相处,学习、工作更有创造力,遇到困难更有力量。因此,大学生需要情绪管理,促进自身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2.有利于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

学习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为动机以及情感反映相互作用,特别是自我情绪表达,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投入认真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产生好的学习动机,目前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时,他才有可能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现在出现学生困难的大学生中,缺乏学习动机,没有学习兴趣恰恰是影响他们的一个瓶颈。因此,情绪管理对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显得更为重要,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个体和社会环境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人在社会上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通常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更好的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它有利于个体准确认识、恰当表达自我的情绪,实时调整对他人情绪的察觉以及调控,以便与更多的社会取得连接。此外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个体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能够更灵活转变,使个体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够提高自己适应社会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做更好的准备。

1.丰富性。

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的身心日渐成熟,对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自身性格、道德文化、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出现的问题,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体验,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变得更丰富。尤其是当自己雨大特别紧急的情况或者是自己无法接受的事情面前,容易在情绪方面表现强烈,莽撞行事。

2.不稳定性。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相应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压力超越其自身承受能力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状态。比如困扰大家的自卑、焦虑、抑郁、易怒等等。这些情绪表现会让学生的状态不稳定,对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不适应,时间长了,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诱发各种疾病。

3.层次性。

大学生的情绪发展会随着不断成长出现各个节点,在每个节点各有特点,比如,大一新生,因为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新奇和热情,满怀激情。到了大二,对学校的那种新奇感消失,对学校生活环境已经熟悉和适应,于是会出现不喜社交,目标缺失等特点。大三、大四就要开始准备找工作,步入社会的就业初期,在这些转折时期,学生的情绪特点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愤怒等等情绪特点。

1.学校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

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面临着学习方法、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变化,学生容易产生种种情绪问题,需要学校进行情绪管理教育。目前情绪管理教育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贯穿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开设情绪管理教育。比如可以开设情绪管理教育相关教育,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其情绪感知能力和角色认知水平。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有益于情绪管理的校园氛围至关重要。

(1)开展情绪管理方面的课程,以及通过校园网、专题讲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健康情绪。课程教学或者专题讲座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在课程中可以以情景模拟、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生如何更好调整负面情绪,让学生在课程中享受学习过程,对自身情绪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2)采取多元培养模式。学校可以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比如任课老师、辅导员、专业心理老师、心理委员等等,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这些力量多可以对学生产生的情绪进行疏导,对学生不好的情绪进行干预。辅导员是平时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包括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状况等等。因此,辅导员这里可以建立学生的心理状况档案,以这个为基础,对学生多多进行帮助,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帮学生解决情绪困扰。如果出现特别严重的状况,必须接受心理干预,这个时候就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老师进行帮助。这样相辅相成的培养方式,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更好的学生更好的处理情绪困扰,从而顺利的度过学习生涯。

(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采取多样式的辅导。第二课堂也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在增进学生彼此了解同时来培养学生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从而提升与人交往能力。比如团体辅导与单独辅导,这种方式就能够更深入、更详细的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缓解和释放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通过团体辅导,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将有同样性质问题的学生组织到一起,通过自我表述、做游戏等等方式增加学生互动,在互动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不良情绪,认识到不良情绪对自己产生的危害,对自己生活产生的困扰,从而调整心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调解方法,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自身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首先應该让学生了解情绪,认识情绪,从而提高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无论是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都要认识其意义以及价值,由理论升华至实践,更好的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认识情绪。

1.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表达说出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到不是特别容易。当我们出现情绪困扰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准确的表达出来是关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学会合理的情绪表达,并在平时加以练习。比如当你等一个朋友等了很久,等他到了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我等你等了这么久,你如果有事应该提前跟我说,我等这么久很担心你,等了多久就担心了多久。这样,表达出来既释放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表达出了对对方的担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总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时候我们更要学会合理表达情绪,遇事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充分感受、体谅对方,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在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学生要多多重视。

2.学习如何调节情绪:情绪调节是指当情绪出现失衡时,个体对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对消极情绪而言,它是控制调整,对于积极情绪,它是加强和管理。我们出现的各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可逃避或者抹掉。当一个人经常处于不良情绪时,就是认识情绪和调整情绪的时候了。通常我们所熟悉的情绪调整办法,包括倾诉、散心、运动,这些方式把注意力转移。可是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唯有真正认识到这些情绪病调整自己的心态才是调整的最好办法。一个人只有完全改变心态,才能更好地调整好情绪。

3.学习如何把消极情绪的作用发挥出来。当被消极情绪困住时,学会借助资源,让负面情绪得到释放。比如,多看看书籍,多借助网络,弄清楚不良情绪的源头,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释放。情绪对我们来说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的情绪都有它的能量。比如冲动,通常大家认为冲动是应该要摒弃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一个人冲动时,他的另一面也会爆发出来。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好好认识到每个情绪对自己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发挥出来。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行的阶段,这时候教育是引导其情感优化的重要手段,通常按照这种理论,良好的教育能够带领学生从源头上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并且当消极情绪出现的时候能够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困难时有个好的心态。同时学生个人也应努力提升自己,知道如何用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使得自己有能力、有担当面对各种问题。

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第五篇】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能够对其一生产生影响,他们在学校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章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提出了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一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学校是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场所,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同时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面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必须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班主任是开展初中教育的主体,因此初中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多特点。首先,班主任能够对初中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其次,班主任可利用日常教育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在班主任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生心理发展需要有效结合起来,使初中生形成一定的自律能力,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班主任不能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自居,而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学生家长的眼光来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其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

1.充分满足新课改对初中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初中日常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对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初中生管理有序性的提升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有利于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4.对加深初中生自我认知,促使初中生形成正确三观,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初中班主任必须深刻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措施有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1)初中班主任应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心理教学、心理诊断以及心理咨询等专业知识,以有效充实与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

(2)初中班主任还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日常管理结合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将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转化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班主任应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讲座,并购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以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

(4)班主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效融渗透到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同时高度重视对初中生建立和谐向上的心理的引导,并基于此类个体理念与群体文化的指导,从而有效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2.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与需求。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平衡,其心理特质的外在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如一部分初中生性格较为柔弱,而另一部分初中生性格较为暴躁等。尤其是农村地区初中的学生,受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条件的限制,这些差异性表现更加明显。所以,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变化状况。此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初中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从而“对症下药”。

为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可能满足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变化需要,班主任可以全面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变化以及现阶段实际需求;通过谈心等方式,与初中生逐步建立深厚的感情,不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以使初中生形成愿交流、敢交流和想交流的良好心态;充分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初中生心理变化需要的结合点,并据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3.积极创新班级活动形式。

(1)初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者,可通过活动形式的创新,促使班级活动多样化,使初中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之外的乐趣,从而合理改善其在学习中产生的倦怠情绪。班级活动不但可看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还能当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也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效融入到班级活动中,使初中生通过良好的体验来意识到健康心理的价值与魅力。班主任可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如“健康心理知识知多少”问答比赛等,利用多种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2)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良好心态,为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3)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可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影像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初中生进行专题性讲座,以促使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4.有效借助生活场景,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1)班主任在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善于借助具体的生活场景,通过初中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就为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2)班主任应积极建立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机制,利用家校合作平台,使家长与教师形成教育共识。同时,在家校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家长会,并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一起对初中生施加影响,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5.合理把握教育时机。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是指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时间和机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一般在学生学习或生活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期。所以,班主任在对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充分把握这些特殊时期,以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最大化。例如,在每学期开学阶段,学生们大都以积极心态去学习课程知识,这段时期的初中生对各种新知识都充满好奇与渴望,所以,班主任要緊紧把握这个时机,为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以促使初中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增强初中生心理素质,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8 14206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