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5篇精编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5篇精编”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篇1

2017—2018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④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③②①⑤ 2.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最可爱的人”,其中有 a.焦裕禄、王进喜 b.雷锋、王进喜

c.焦裕禄、邓稼先 d.黄继光、邱少云

3.“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4.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5.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1 页(共 10 页)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7.下列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是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全国掀起的一场运动 b.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c.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但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d.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误

8.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 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10.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11.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周恩来与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在 江泽民主席在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

首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上发言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 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a.人类命运国际和平b.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 10 页)c.制度演进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13.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其中反映“走出去”的典型事件是

a.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4.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完成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新中国诞生、土地改革完成

16.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年4月26日,中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下水,为海军庆生添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北洋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18.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图一 辽宁号航母 图二 运20大飞机 图三 核潜艇 图四 战略导弹 a.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 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 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年10月11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3 页(共 10 页)20.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授予世界上在某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我国的诺贝尔获奖者有 ①袁隆平②钱学森 ③屠呦呦 ④莫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图一 过去购物凭票证 图二 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22.国际社会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该“外交概念”是指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其表现有 ①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 ②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③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④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文中省略的史实是 a.第一辆汽车制造成功 b.“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c.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d.原子弹、氢弹

25.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些变化的是 a.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

b.服饰不仅满足御寒等需要,更是展示风度、个性的方式 c.出行方式以自行车为主,已经发展成为“自行车王国” d.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4 页(共 10 页)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 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3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第二种梦想的初步实现是通过什么事件?(4分)

材料二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3)依据材料回答:“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请你写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将实现的时间和最终目标。(5分)

27.(12分)全国“两会”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 10 页)

图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图二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

全体会议代表步入会场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1)材料一中的两次会议分别通过了哪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两次会议分别建立或形成了哪两种政治制度?(4分)

(2)这两次会议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材料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分别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分)

28.(13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6 页(共 10 页)

——周恩来(1955年)(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3分)

材料二

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3)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4分)

材料四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4)根据材料四并联系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4分)

29.(12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7 页(共 10 页)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1)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2分)

材料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教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你认为这两个事件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材料三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学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拔云见日。

——新华社评论

(3)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3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8 页(共 10 页)

2017—2018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 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3分)答案要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分)土地改革(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2分)

(2)变化: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改善。(2分)主要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联产承包。)(2分)

(3)核心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分)

202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27.(12分)答案要点

(l)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分)(3)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分)

会议: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4分)(按顺序作答)28.(13分)答案要点

(1)万隆会议;(1分)“求同存异”。(2分)

(2)原因:大批亚非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2分)

(3)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分)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9 页(共 10 页)(2分)

(4)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或提升合作办学水平);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等。(4分,答出两项即可,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9.(12分)答案要点

(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1分);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1分)(2)“一国两制”(1分)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分)(3)“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分)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4)有利因素:①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⑤中国的日益强大与优惠的对台政策等。(答出两点即可,一点1分,满分2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

不利因素:少数“台独”分子坚持“台独”立场;国际反华势力干扰等等(1分,符合题意即可。)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10 页(共 10 页)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篇2

2013——2014学年度

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第一次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朱德 2.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下列有关开国大典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b.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c.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d.54门礼炮齐鸣49响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1949年某会议通过并被中央人民政府接受其成为新政府施政方针的重要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6.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b.人民解放占领南京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西藏和平解放 7.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b.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d.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8.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某些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①黄继光②董存瑞③邱少云④杨靖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9.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0.标志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1.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a.土地公有制建立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12.到1957年,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工业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文中的这“五年”,中国实施了

a.社会主义改造b.第一个五年计划c.土地改革d.“大跃进”运动

13.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a.推行了土地改革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

14.有一首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

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青藏公路建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年,毛泽东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完成了三大改造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1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义务教育法》 17.下列哪一项是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a.“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c.“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8.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一五”计划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9.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a.生产合作社b.赎买c.集体化d.大包干 20.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1.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a.确定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b.决定实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d.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2.“一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公社化运动,你认为这些内容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d.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23.1958年,全国各地出现了用各种土办法大炼钢铁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①国民经济损失惨重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高指标、浮夸风盛行④群众武斗规模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它反映的史实是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实施“一五计划”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25.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大跃进”运动历时3年,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b.“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浮夸风和全民大办钢铁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运动相伴而生的 d.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6.“稻堆脚儿摆得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吃袋烟”,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十年“文革”的结束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其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是 a.“多”b.“快”c.“好”d.“省”

28.实现原油自给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是①侯德榜②李四光③王进喜④邓稼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9.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响应党的号召,率领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是

a.雷锋b.焦裕禄c.邓稼先d.王进喜

30.20世纪60年代.他为了治理兰考县水涝、风沙、盐碱三害,洪水泛滥的时候,他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他是 a.邓稼先b.王进喜c.雷锋d.焦裕禄

3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他们是①黄继光②雷锋③王进喜④焦裕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对“文化大革命”的评论恰当的是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c.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33.某段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成”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反映了这期间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b.没有制定法律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34.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 ……这个年代是

a.社会主义探索时期b.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35.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自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大炼钢为中心 36.1978年9月,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15大”

3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39.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0.下列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而颁布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历史材料分析题(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8分)(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请回答:(12分)(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意义?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洲心一中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第一次月测试题参考答案

二、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抗美援朝。(4)土地改革。

2.(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

(2)1956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篇3

八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史林判断(1-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西周b.唐朝c.宋朝d.明朝

2.1949年某天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个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这样写到:“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种族群体的政府。”你知道所报道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中国被侵略、被压迫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63年前,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从歌词中你了解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干预朝鲜内战b.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英勇c.保家卫国d.因为朝鲜是中国的友邻

5.1956年1月2日,上海50万人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这一宣告表明上海完成了()

a.“ 一五”计划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土地改革d.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誉为“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第一个五年计划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 9.2006年,时任我们广西区党委书记的刘奇葆,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了广西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m”型战略,即形成一个类似“m”型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轴两翼大格局。可你知道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0.民主政治是全人类不懈的追求。在我国民主建设成就中,直接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爱国统一战线政策

11.在 “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主权归属b.经济制度c.社会制度d.社会生活

12.历史的瞬间,永恒的记忆!下列是记录了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图片,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②周恩来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以五大国身份亮相国际舞台

③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第一次④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

13、改革开放后,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的一条新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人民公社c、发展乡镇企业 d、包产到户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贸易,吸引外资b、广交朋友,发展旅游

c、发展经济,增强国力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他对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这位是()

a.王进喜b.焦裕禄c.向秀丽d.雷锋

16、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17、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④③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①③④②

18、目前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平等互利的原则

c.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d.求同存异的原则

19、学完中国现代史后,小华同学得出这样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列叙述能够体现这一认识的有()

①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②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我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小康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 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③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在中美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22、下列外交活动中,最能反映当今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大外交活动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d、中美建交

23、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24、人民解放军部队进驻香港、澳门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a、对港澳行使主权b、向港澳显示强大 c、让港澳人民放心d、对港澳特别保护

25、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a、一国两制b、和平谈判c、对等协商d、一个中国

二、史林释义

2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10分)

(1)、新中国建立后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3分)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西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以确保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近年来拉萨极少数人企图将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你怎样看待这些人的行为?(2分)

坚决反对。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藏独分子应立即放弃分裂活动,共同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同其他各族和谐共处。

(4)、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出台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请你为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标语言之有理即可。

27、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重大举措。据所学知识回答:(12分)

(1)我国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有何突出特点?(4分)

特点: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在变革生产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为发展经济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2分)

(3)在外交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哪些?(4分)

外交:组织抗美援朝,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4)上述措施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分)

核心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举行两党和平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那样只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什么?(3分)

目的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一国两制”构想产生了哪些实际效果。(6分)

(3)“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什么原则?(3分)

原则:独立自主的原则。

三、史林探究(16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报纸报道“早稻产量36900斤”。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杂交水稻的袁隆平。”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失误。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侵害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困难。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4分)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3)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主要因素:党的正确政策和科技的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4分)经验教训: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符合生产你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兴农。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篇4

八年级历史月考测试题

班级 ___ 姓名___

一、精挑细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计30分

年6月,《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在福建博物馆举行。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收复新疆

2、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八年级的四位同学就“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展开争论, 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是()a.清军武器低劣 b.英国实力雄厚 c.英军船坚炮利 d.清朝腐朽衰落

3.“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a.远离毒品真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4、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侵略权益而发动战争 b.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急于扩大中国市场 c.列强侵略的力量增强了

d.清政府再次暴露了它的腐朽没落

5、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6、在新疆,人们把一种柳树称作“左公柳”是为了赞扬和纪念()。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邓世昌

7、“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8、暑假期间,马小虎同学参观了位于长沙跳马乡杨梅河白竹塘的左宗棠墓, 但是马小虎同学对左宗棠的事迹不是很了解。左宗棠的事迹有:()①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②率兵收回伊犁 ③收复新疆(除伊犁外)④设立新疆行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它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0、《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有识之士议论纷纷,其中说错的是()a.失去台湾,东南沿海不会太平了

亿两白银的赔款,老百姓负担又重了 c.日本在中国设厂,经济掠夺加剧了 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了

11、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末代皇帝》④《火烧圆明园》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12、一位老者收藏有四张1905年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其中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a.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举行宴会 c.有许多西式建筑 d.外国军队在进行操练 13、11.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的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义和团运动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4、《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的是()a.拆除大沽炮台

b.允许外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15、在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条约》

1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17、“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是哀悼哪位民族英雄()a.邓世昌 b.戚继光 c.林则徐 d.渥巴锡

18、太平天国的都城在()a.南京 b.青浦 c.慈溪 d.杭州 19、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

20、(),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年 年 年 年

21、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政府严厉禁烟

b.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c.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d.中国农民起义爆发

23.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进一步增加在华的英法侨民 c.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 d.进一步向中国勒索赔款

2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5.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不准中国人在使馆界内居住 d.清政府允许列强派兵驻扎一些要地

27.《马关条约》中的下列哪项内容是《南京条约》中没有的()a.割让土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8.以下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

年为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c.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

d.战争之后的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9.“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30.(2017·郴州)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二、判断题每题2分计10分

1、《南京条约》的内容之一是赔款英国军费白银2100万两。()

2、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 和“马神甫事件”英法联军就不会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4、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 “扶清灭洋”()

5、《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是为维护中国的利益()

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1800年---1899年)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列

强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请回答:(1)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6分)

(2)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4分)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请回答

(1)洋务运动的目的?(2分)

(2)洋务运动的口号?(2)

(3)洋务运动发展的军事工业有哪些?(3分)

(4)从李鸿章对自己发展的洋务运动的评价来评价洋务运动。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篇5

出卷人:徐建权审核人:宰兆勤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将正确答案写在下面的1.20世纪初,有人说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这种看法

a.是正确的,因为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已经成为殖民地 c.是错误的,因为它还是中国人的政府d.是错误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去统治洋人 2.以下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中搭配不正确的是

a.邓世昌——甲午战争b.林则徐——虎门销烟c.邱少云——抗日战争d.左宗棠——收复新疆 3.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倡导实业救国是

a李鸿章b 梁启超c陈独秀d张謇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据此回答4-6题

4.一位网友在2007年8月1日写了这样一首诗:“天降神兵凯歌响,威震华夏第一枪。”你认为他是为纪念什么事件而写

a. 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秋收起义

5.在以周恩来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c.南京大屠杀d.百团大战 6.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独立自主b、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年是改革开放多少周年?

a.20b.30c.32d.59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

a.新纪元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d.社会主义社会 9.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平等c.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互助

10.“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下列政策与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的农民生活变迁息息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在“一国两制”的构想指导下,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

a.被英国侵占的澳门b.被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被英国侵占的香港d.被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年11月,鲜艳的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这意味着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b中美正式建交 c邓小平访美成功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年是北京大学110周年诞辰,它的前身是百日维新时创办的a、商务印书馆 b、京师大学堂c、京师同文馆d、北洋师范学堂

14.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15.被称为“旧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世纪最初一位诗人”的代表作品是

a.《神曲》b.《荷马史诗》c.《蒙娜丽莎》d.《美国的悲剧》

16.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哥伦布、沟通四大洲、引发殖民掠夺”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法国大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水力—电力—蒸汽b.水力——蒸汽——电力 c.蒸汽——水力——电力d.电力——水力——蒸汽

18.当汽车已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轮子上行走如风的快乐时,我们不应忘记的汽车发明者是

a.哥白尼b.富尔敦c.本茨d.史蒂芬孙

19.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正在经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 c、电力的广泛运用d、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20.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

a.巩固了北部地区工业资产阶级统治 b.满足了美国公民获得西部土地的愿望c.取消了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1.下列哪场革命或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南北战争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 22.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3. 以下史实和列宁有关的是

①十月革命②新宪法的制定③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④允许多种经济存在⑤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⑥人民委员会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 2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凡尔登战役b.萨拉热窝事件c.协约国建立 d.同盟国建立 25.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保证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诺曼底登陆d.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

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a.一战b.二战c.“冷战”d.科索沃战争

27.日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组织的建立紧密相关

a、国际联盟b、联合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欧洲联盟

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a.美国的扶持b.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c.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9.《义勇军进行曲》是下列哪段历史的见证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解放战争c.新中国的成立d.抗日战争

30.起源于非洲的爵士乐能够在美国的南部盛行,并风靡全球。如果要考察一下历史原因,你应该去找哪一段历史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美国独立战争 c.罪恶的三角贸易d.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中外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改革,有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有些改革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了国家的解体……在历史课上,老师请同学们以“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

下面是某小组几位同学的讨论,请你将其补充完整(每空2分,共10分)

学生a: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如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的和俄国的,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学生b: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巩固统治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比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学生c: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近代的。虽然失败,但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学生d: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实施了的措施,推动经济的发展。

学生e:改革如果不适合本国国情,就会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解体,如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改革。

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复兴之路解说词》)在这之后,有一本书,系统介绍了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又有一本书,它将“进化论”引入到社会发展中,启发中国人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

材料二:非常屈辱的《辛丑条约》,中国最终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沦为这种悲惨的深渊。在这个时候,革命的气息愈加浓烈。

材料三:它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材料四: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位伟大的改革家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两本书的书名和作者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在这个时候掀起了一场什么性质革命(1分),这场革命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哪些影响?(1分)

(3)、材料三中“它”指的是?(1分)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1分)

(4)、邓小平“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核心措施是什么?(1分)他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设计了一条怎样的道路?(1分)

33、改错题(10分):

吴亮同学在进行“民主与法制建设”专题复习时整理了(*),其中有五处与史实不符,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很多相关的文

件如《权利法案》都反映了这一要求。以法国的托尔斯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在中国,最早把民主思想作为革命纲领的是陈独秀,他领导的戊戌变法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依法治国是新中国的基本政策,在1954年诞生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共同纲领》。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

(5)错误:改正:

参考答案

选择题

非选择题

31.学生a:1861年农奴制改革

学生b:罗斯福新政 学生c:戊戌变法

学生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生e:戈尔巴乔夫改革 32.(1)《海国图志》魏源《天演论》严复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改造的完成(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3.(1)错误:《权利法案》改正:《独立宣言》或《人权宣言》

(2)错误:托尔斯泰改正:伏尔泰(3)错误:陈独秀改正: 孙中山(4)错误:戊戌变法改正:辛亥革命(5)错误:《共同纲领》改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8 1438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