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1

云海 分享 时间:

国有企业在第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升,主要受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回暖推动,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国有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1”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国有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幅较大。工业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较大。一季度,受市场需求有所回暖等因素影响,工业类企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能源类企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3%,电信类企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2%,交通类企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平稳。服务业企业受春节假期错峰出行等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但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经济持续发展,电信、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企业的业务量保持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8%、1.4%、4.5%和3.7%。

(二)重点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能源类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盈利能力较强。一季度,石油、煤炭产业产能释放,价格总体稳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3%、3.9%。电力产业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延续良好增势,全部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1%。燃气业企业在市供气主体地位巩固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8.1%。交通类企业积极应对市场挑战,保持营运态势稳定。一季度,交通类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优势,积极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人、车、货、企"运输保障,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4%,降幅较去年全年收窄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1%。制造业企业发力技术创新,业务规模稳步扩大。一季度,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制造业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但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制造业企业营收保持平稳增长,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5%,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0.1%;汽车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7%,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9.5%。信息化企业发展迅猛,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信息化企业发展迅速,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电信类企业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不断拓展信息服务领域,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额同比增长12.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4%。

(三)成本管控效果显著,企业盈利能力提升。采取有效措施降本增效。进入一季度,国有企业进一步贯彻落实降本增效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夯实成本管控基础。生产成本方面,重点加强对能源的集中统一管理,督促企业加强能源管理,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资采购方面,大力开展集约化采购,全年预计节约成本6亿元以上;资金占用率方面,持续深入开展高资产负债率企业治理工作,逐步降低带息债务规模,全年预计压降负债率1个百分点以上。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落实,国有企业成本管控效果显著。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一季度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剔除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剔除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后,资产负债率为62.7%,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四)持续巩固改革成果,企业活力进一步激发。突出数字变革提速。突出把数字技术作为引领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加速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在所属煤矿、电厂全面推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68处;推进机器换人、自动化减人,首批共517台机器人投入生产运营;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工厂,平均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突出科技创新提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煤电机组创世界纪录投产上线、国内首次商业化应用等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分层分类加快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新增选题立项70余项;"双一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现有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2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50‰。突出人才引育提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相结合,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健全人才管理和流动机制。优化内部人才发展体系与激励机制,完善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机制和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关于解决科技人员薪酬问题的决策部署,及时修订完善薪酬制度体系。引进中高端人才53人、毕业生881人;选派专家教授赴海内外科研院所参加专项培训9批次47人;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123人;举办青年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专题讲座4场次;成立青年创新团队9个。

(五)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全面推行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智能化精准化水平。进一步建设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功能,积累大量安全数据信息并实现动态分析研判;进一步建强安全生产网络指挥系统,整合各方应急救援资源,实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调度、会商与资源调配;进一步完善事故灾害案例库建设功能并投入使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力度日常安全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覆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境外安全生产合作力度构建起"服务外包+属地监管"境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落实,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可控。有效遏制事故发生。截至一季度末,国有企业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事故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困难问题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受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和国内需求收缩等多种因素影响,市场主体经营困难依然较多,一些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尚未形成;同时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有待疏解;结构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部分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仍较突出等等。这些问题必将给国有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

三、建议和措施

(一)深化改革,加快优化布局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突出数字变革提速加快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突出科技创新提能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实创新力量;要突出人才引育提效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和流动机制优化人才成长路径打造干事创业团队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我们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以提升科技自主自强的能力;加速完善数字产业化基础设施,升级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强化大数据的赋能作用,丰富数据资源,开发应用场景,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切实发挥政府的作用,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建立鼓励和支撑国有企业创新创业的容错纠错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等。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将企业发展推向新的、更高的维度。

(三)防范风险,加强合规体系建设,确保企业行稳致远。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遵循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原则,规范企业的管理与运营行为,以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化解债务风险,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同时,我们需完善合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职责清晰、权责一致的合规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合规经营考核评价及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合规文化的建设和专业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合规管理水平。通过强化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健运营,确保其发展行稳致远。

(四)增强动力活力,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推进国企三项制度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激发人力资源活力,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实施集团改革方案,完成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用工总量和职工总数的压减目标,同时提升工资效益效能。完善市场化用工机制,规范招聘流程,建立员工能进能出和晋升机制,确保公平分配。通过这些改革,激发国企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48 4551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