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样例(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篇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试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关键字:心理健康 赞扬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的社会严峻挑战等这些问题,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中小学校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开展。但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有一些我们值得反思的现象。 一、重治疗,轻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方面的功能:一是矫治,即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二是发展,即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有些老师仅仅着眼于矫治的层面,只为少数有问题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注重补救性工作,忽视了对正常学生的辅导。如,发现某某同学情绪不稳定、某某同学爱说谎、某某同学有自卑感教师才开始矫正、补救。有时,教师只把学生的心理状态分为正常状态(常态)和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而忽视了当中的灰色区域――不平衡状态(偏态),以至于笼统分类,“一刀切”。 其实,从效果来看,如果到了学生心理偏常或心理有障碍的时候才来补救,矫正和治疗,工作的难度就大,花的时间和精力也多,效果还不一定显著。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成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而不是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和治疗方面。总而言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有防重于治的新理念。

二、重个别,轻团体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经常会投放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去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心声信箱”、“聊天室”等形式的项目。这些都属于个别辅导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但对于整体来说,效率还不算很高,也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因此,团体教育应受到重视。 从进行方式分,心理教育可以分为团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类。团体教育,是指团体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社会生活的缩影,以学生班组为单位实施系列的教育方案。通过团体人际交互作用的方式,使学生能在团体中获得正确的观念,获得更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去尝试学习或进行自我调整,改变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心理素质。团体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社会发展造成激烈的竞争,日益加深人们之间的疏离,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疾病通过团体的支持和温暖可得到较好的消除。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只注重个别教育去消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相反地,应该是更普遍地使用团体教育进一步促使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与才能的最充分显示和最完美发挥。 三、重说教,轻疏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较为被动状态:往往是出现了严重问题,再去做“亡羊补牢”之举。只询问症状,就事论事,做泛泛的说服教育工作,只在具体问题上做表面文章,不去追求问题的来龙去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只能受到表面的“症状缓解”效果,很难根治。 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还应把心理教育渗透、贯穿于各育和各科教学中。学校各育、各科教学均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各自教育、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把握其中富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使各育、各科教学过程和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1、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2、注重教师的心理保健,让每一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的重任,加大心理健康的力度,真正把学生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中解救出来。3、重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四、重差生,轻优生 差生出现的“自卑、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偏差、学习障碍”等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光晕效应”,优秀生往往因为学习优秀而“一优遮百丑。”老师们如果细心地观察一下,在劳动过程中,最敢于做最脏最累活的学生中,学习优秀生所占的比例是极少数的。其实这里可以隐性地显示出:知识素质与良好的人格品质不一定成正比的。 在“群星捧月”的独特条件下,要知道优秀生在赞扬中成长,在崇拜中学习,很容易形成“自大”、“脆弱”、“嫉妒”、“任性”、“虚荣”等不良心理。一旦离开那些优厚的条件,就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对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不得。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篇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摘要: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关键时期。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就着手培养孩子们成为社会所需的心理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最高效、最科学的途径。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表现

生活在21世纪初小学生,物质生活、学习条件都较为优越,但是,基于快速的生活节奏所导致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经常出现紧张、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同学间关系冷漠、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对考试过分紧张等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当代小学生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1、“厌学”心理。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有许多家长把未来希望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社会、家庭、学校受其影响,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却忽略了孩子们自身能力承受程度。极少数学生由此表现为:反应迟缓、成绩低位徘徊、厌倦考试、对学习缺乏信心。

2、“自卑”心理。有些小学生受到家庭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始终认为自己“后进”,自卑感特别重,其表现主要是对外界敏感,胆小怕事,不思进取,尤其喜欢独处,不合群、性情孤僻。

3、“柔弱”心理。当今家庭独生子女多,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在父母的荫庇之下,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自理能力很差,自私心理很重,恒心不强,缺乏“一做到底”毅力,做事经常半途而废,拈轻怕重。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如今小学生较为普遍的表现,当遇批评、委屈、挫折时,思维狭窄,不能客观对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与同学交往时常表现出 “逆反”“小气”的心理。还有的学生不服管教,自行其是,上课时候不遵守纪律、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二)原因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虽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1.教育主体模糊不清。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相当数量教师有“好生无需教,差生无法教” 的错误观点,简单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粗化为有人格缺陷的个别孩子,因而在运作上僵化守旧,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化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安排一定的报告讲座就就是讲课。

2、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塑造完美人性和健全的人格,但是基本理念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包括德育目标的实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又属另一门类。但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少教师将其混为一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明、理论不足的问题。

目标不明。在课堂上,利用德育方法并不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不少教师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健,到何种程度比较恰当,对其重要性、必要性不知所以然。

理论不足。关于德育的教育理论明显无法适应于心理健康教育,现成教材及经典教法无法接使用,实践活动在理论上指导方面无法保障。理论基础的缺位也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业余特色明显,具备专门训练的教师缺少,从事这项工作的专家人才缺乏。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巨大影响已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基于此,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干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一)基础――学校环境

1、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新颖、整洁、明亮、美丽”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学生内在的需求。应该把学校各种建筑物以绿化环境为衬托,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花园,也成为学生自由自在成长的乐园。

2、文化建设。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导向,学校要有意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业余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

3、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校貌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在“团结、向上、积极、乐观”风气沐浴下,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4、家庭环境。学校应该在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协助下,开设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家长们认识到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学生从小能生活在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关键――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依赖于家长与学校环境,它更需要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学生的思想性格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劳动、成绩、隐私,以父母之爱对待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公正”对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诚信”这词反映了教师个人的素质,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教师不应把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对孩子言而有信,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

(三)保证――课堂教学

目前,课堂教学已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不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更需要各科老师通力合作,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授课原则,将其自然运用到本学科教学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同时,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谨记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和蔼可亲,以诱发其保持良好情绪;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细微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干扰;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创造,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多种策略的运用,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结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着力于学校环境、教师与课堂教学三方面的建设,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篇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疾病 成因 作用 意义

内容摘要: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了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严峻的课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切实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针对其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早的干预和引导,意义重大。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篇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正如当今的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然而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快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日益突出。

根据调查,在现在的小学教育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疾病,特别是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显得特别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资料表明,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等。近年来,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诱发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社会影响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我们作为一个小学工作教育者,只有确切地了解了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讥讽、挖苦学生,严重地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了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再次,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环顾我们周围,就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文化,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和诱导。学生由于年龄小,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小学五六年级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因此,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理论上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那么,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什么作用呢?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现时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做到应有尽有,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保护,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甚至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得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又喜欢动手动脚去骚扰其他同学,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都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又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这位同学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鼓励他要有信心改掉坏习惯,发扬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毛病,对学习也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变得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后进生”通常是纪律散漫,思想意识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也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觉得在课堂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我班的小文同学,课堂上经常拉拢同学讲话,每次作业都欠交,不愿读书背书,不肯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脾气大,成绩很差。可以说真拿他没法子。但偶尔的几次早晨却让我发

现他原来是很关心集体的,他每天一早回校就抢着帮同学值日,把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因此,我抓住这机会找他谈心,教育他如果做作业也能像扫地擦黑板一样认真的话,我相信他的成绩肯定会很棒的。为了使他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我几次找他谈话,陪他做心理游戏,及时疏导他的心理,同时和他一起寻找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改变自卑心态,重拾学习信心。现在,他真的变了,作业很少不交了,而且成绩也有所进步。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材。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越来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质。在未来社会里,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没有团结合作精神和独创精神,有没有健全的人格,将是人才的重要内涵之一。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它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总之,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更好地成长为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篇5: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题目:家校合作环境下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水平的提升,人们不仅仅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如今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学校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有问题的同学进行疏导和开解;与家长沟通联系,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等。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在这些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是适合我国现状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就如何在家校合作环境下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给学校和家长以启发,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 教育方式

学校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同时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指导家庭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与学校教育不同,但是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孩子在学校也许不能得到老师百分之百的关注,但是在自己的家庭里,他们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可以得到父母全部的爱。而且家庭氛围和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学校和家庭要互相配合,各自发挥优势,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提高家长的认识,畅通沟通渠道。

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是在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中产生的,有些孩子奇怪的行为或思想实际上是家庭问题的反映。因此,需要提高父母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保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畅通无阻,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共同作用。

首先,学校应该保证家校沟通的渠道应当畅通。有效沟通是合作的基础,家长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告知校方,而校方将孩子在校表现告诉父母,彼此对孩子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明白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也更能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家长会、家访等等,以及新的沟通形式有家长热线、家长信箱等。家长随时可以将孩子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另外,除了学校和家长要保持沟通以外,家长也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毕竟很多家长都没有接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他们对于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不清楚,小学阶段又是人生起步的关键阶段,更加不容忽视。所以学校可以经常为家长开设一些讲座,给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向家长讲述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

2创新家校合作形式,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中常见的家校合作形式就是家长会,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成绩和其他表现。概括的说,家长会就是家长用来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一个途径,其流程必然是先听校长从整体上分析一下当前学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就是到各班由班主任向家长汇报这次考试学生的成绩和排名,最后就是个别需要单独交谈的家长找班主任私聊。

这种形式下的家长会让家长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对于孩子的其他问题,比如心理上是否出现了某些变化并不关心。家长会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没有发挥实效。家长的这种表现也会导致,学生不喜欢家长会,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更加害怕家长会的到来。而这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因此,需要创新家校合作的形式,家长会应当明确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家长会中表达自己的心理需要和诉求,家长和学校要积极参与进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老师真的在关心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愿意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可以采取的做法比如在会前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亲子交流,孩子可以给父母读一读他们写给父母的信,让父母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哪些问题;家长会中也可以安排一些家长代表发言,家长可以同其他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大家互相学习,也可以给孩子们介绍他们的职业和人生经历,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3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家校合作效率。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校合作中,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家校合作与时俱进,提高家校合作效率。比如想要让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必须让家长清楚的了解学校每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从而配合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制作校园网页,让家长在家长就可以浏览到学校的信息,这种方式既便捷,又迅速。而且,学校也可以将近期的工作事项,以及学生在校参加的各种活动和表现全部放在校园网页中,供家长去浏览,去发现孩子在学校是否存在问题。

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自己的教学日志、所看的经典着作等等公开在自己的博客上,与家长分享,供家长去阅读借鉴,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家长也可以通过博客向老师留言提问,毕竟大多数的家长的教育能力有限,他们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不多,对于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的掌控,所以需要老师这一类专业人士的指导,通过网络,家长可以将自己的困惑说出来,在网络上获取答案。这使得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的快速,问题的解决也就更加的高效。在互联网这个平台里,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更为密切,能够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4结语。

家庭和学校和学生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对于学生性格品行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合理性。家庭和学校之间要保持频繁且有效的沟通,学校要帮助家长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家校合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要不断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培明。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浙江大学出版社,,12.

[2]马忠虎。家校合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6: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题目: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摘 要:在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 离不开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因此, 教师可以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内涵出发, 探讨今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提升路径, 以期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 教育; 家校合作

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当中, 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是其成长中所需要的必要组成部分, 所以,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当中, 离不开家长学校、家庭、教师之间的合作。然而,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 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 对于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基于此, 本文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提升路径, 以期有助于改观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

一般来说, 家校合作主要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家庭和学校通过共同努力协调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 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效果的活动总称。相比较而言, 我国在家校合作的历史并不是很长, 但是, 在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家长培训学校的相继成立, 我国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模式也得到积极的推广。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家校合作的意义。

从整体上来看,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 重视家校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看, 通过完善系统的家校合作机制, 可以有效把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矛盾, 借助哲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指导, 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从实践层面来看,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 重视家校合作可以改变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朝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一文中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等等。在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过程当中, 学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家校合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 学生家长首先应该明确相关的心理教育常识, 具备基础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情况来展开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其次, 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效果, 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活动开展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家长认识相关心理现象, 提高家长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最后, 对问题家庭进行治疗。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 问题家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为了营造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学校应该从积极方面来帮助问题家庭开展有效的心理治疗, 借助科学的方法来改善其家庭结构提高其家庭教育质量。

总之,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 家校合作的内容非常广泛, 不仅需要发挥出学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四、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效果的思路。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内涵以及家校合作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提高今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效果,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今后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效果的思路。

首先, 从学校角度来说, 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培训, 对家长在日常家庭教育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培训, 引导他们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同时, 对家长进行相应的心理咨询与帮助, 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 可以通过邮箱电话等方式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 学校还应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媒体手段, 例如, 微信、微博等等,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举办家长心理沙龙的方式, 引起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更好地达到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其次, 从学生家长层面来看, 在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效果提升的过程当中, 家长应该不断地从自身角度出发,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和举办的各类家长培训活动, 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通过与班主任教师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的沟通, 来认清当前自身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 从而为今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提供方向。需要指出的是, 在家长层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 需要充分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氛围, 本着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态度来开展相关的活动。

最后, 搭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平台。在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 家校合作效果的提升还需要借助并完善家校合作平台。目前, 我国很多小学建立了家长培训学校以及家长培训班, 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模式, 可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进一步推广。在此基础上,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家长培训以及实践基地的方式, 进一步巩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为今后家校合作取得理想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 从目前来看, 为了更好地达到理想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效果, 需要在学校层面、家长层面以及家校合作平台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 只有这样, 今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才会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

五、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与效果, 在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在思想意识层面不断的重视家校合作, 通过学校家长以及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来为今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兴芝.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模式[J].新课程导学, (15) .

[2]钟旭.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 2017 (2) .

[3]孙燕杰.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 (学法教法研究) , 2017 (4) .

篇7: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题目: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加, 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深化改革, 社会和学校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作一综述讲解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 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 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逐渐加大, 特别是在“十二五”计划中提出把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1]。当前,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亟须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普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增加小学生的自我保健、自我保护的意识。本文作一综述讲解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生长规律, 使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方法, 向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 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生产进行适当的引导, 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2]。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以后塑造健康人格打下基础,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当前, 由于以下等原因阻碍了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发展。

(一) 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 很多小学学校的观念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教师、家长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对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不重视。很多教师需要抓住语数外的文化教育, 很少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3]。如对一些调皮、自制力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如果不重视心理成长的变化, 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推给家长, 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负担, 对学生将来的品格塑造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 教育目标不明确。

学校的教育目的会对教育活动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有些学校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不明确, 导致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的效果以及质量较差。另外, 在教育课上形式比较单一, 没有系统的教育模式, 无法从根本性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关注小学心理健康的活动形式, 对表面的工作太过关注, 法制心理教育的效果达不到。

二、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在当前小学心理健康课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需要积极分析, 找出原因, 提出应对的措施,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为学生以后的塑造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需要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4]。

(一) 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小学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能够促进小学生认识自己,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较早、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可以进行有效的引导, 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 在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一些错误的诱惑, 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非常有必要。

(二) 家庭教育的需要。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 有教育家说。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延伸, 是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的准备。学生的健康教育课上可以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其实际情况 (认知能力, 年龄, 心理接收程度, 性格等) , 制定合适学生的教学目标, 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是为了与家长一起,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结语。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情况, 可以进行有效的引导, 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可以与家长一起,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社会的进步的需要, 坚持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可以提高我国整体的人口素质,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何礼等[5]研究的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 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重复性以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孙振华.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是上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键[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51) :19.

[2]姚叶红.金色童年从健康的心理开始--品德与生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J].小学科学 (教师版) , 2015 (3) :65.

[3]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3) :31.

[4]苗艳婷.心理“微教育”, 知心大情怀---山东威海市鲸园小学心理健康“微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2) :49.

[5]何礼.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0) :33.

篇8: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题目: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传播手段, 正在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身心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网络心理咨询采用传统的心理疏导和相应的信息技术, 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轻松、主动地接受心理疏导, 改变小学生腼腆内向的性格, 解决小学生不愿开口诉说的难题, 进一步解决心理咨询交流地点、方式、局限性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心理辅导; 小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途径

就目前情况来说, 对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很多学校已经把心理健康纳入教学体系当中。

一、网络心理辅导功能。

网络心理辅导能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 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 这便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学生争取到更多可以进行情感释放和才艺展示的机会, 让小学生能够从心里真正做到放逐自我。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情感表达, 更能彻底放下心中的包袱, 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加真实有效。开放式的网络交流平台能够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交流, 学生有心事时可以进行吐露, 不用憋在心里。能够增强学校对学生的了解, 全面性地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让学校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很多孩子在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过程中, 由于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跟教师和家长进行倾诉, 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置相应的心里话寄存栏目, 让学生能够把心里话说出来, 起到一个及时倾诉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 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较为滞后。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比较滞后的原因, 很多学生不能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 现在的小学生, 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发育都比较快, 但由于教育理念滞后, 学生对很多知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多发育较早的小学生, 由于对异性产生好感, 但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 心里话找不到人倾诉, 导致小学生的心理扭曲, 产生厌学、睡觉等相应的反应, 虽然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已经逐步开设, 但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 这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二) 没有健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网络环境使得很多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解决,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以求助者或是助人者的身份出现, 让师生之间得到有效的交流。不断拓宽学生学习途径, 对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其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它的缺点, 网络心理咨询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 毕竟当前网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相对来说,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够健全, 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善。

(三)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网络互助体系发展缓慢。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网络发展过于快速, 很多的心理健康理念在发展缓慢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得不到较好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教育方式较为传统, 没有进行及时改变。网络互助系统缺乏系统性的规划, 存在着较多的弊端, 在网络的快速发展下, 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网络互助平台完全搭不上边, 滞后的工作模式也有待改进。

三、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改革对策。

(一)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就目前情况看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传统的教育方法外, 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机能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时进行更新, 把传统与现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进行充分的使用, 由于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心, 渴望去探索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新型的网络模式, 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要进行创新, 与传统的现代网络心理教育模式相结合, 让它们之间形成优势互补, 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二) 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相当烦琐的。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在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中,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具备系统规范的特点, 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标新立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网站一定要有高超的吸引力, 为学生提供虚拟的网络咨询服务, 在不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下, 得到学生的肯定,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行为。

(三) 构建新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互助网络体系。

基于网络的快速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科学规范的分析, 当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队伍的培训也不能就此落下, 要让其掌握分析网络时代给小学生的思维、情感及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建立高效的网络互助平台, 让学生学会自己服务自己, 开展切实有效的网络心理咨询活动。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真实性、开放性, 面对互联网心理交流平台学生都是直接吐露自己的心声, 没有丝毫的遮掩, 把他们平时不敢对家长说的话都直白地说出来, 利用网络心理交流平台让学生不断了解真实的自我, 使学生情绪得到发散, 让自己的心里更加坦荡清明, 也让网络心理辅导在小学教学教学中得到相应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洪健.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12) .

[2]陆建兰, 李宪伦.网络话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新模式探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 (1) .

[3]彭艳.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16 (12) .

篇9: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题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摘 要: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 人才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综合素质对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小学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有效将这两项工作进行整合并高效开展成为了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分析了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现状, 同时提出了几点整合意见, 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 整合

当前, 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 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都在不断提高。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小学学校仍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德育和德育教育投入的精力还明显不足。为了满足学生的社会发展需求, 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 并将二者有效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情况。

首先,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 想要将二者有效结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教师必须找出两种工作间存在共同点, 并适时融合。但现阶段, 小学学校中还缺乏这类能够打破学科界限, 对两项工作进行整合的专业人才, 部分学校中负责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师还身兼其他工作, 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 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进行深入研究, 还有部分负责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存在着经验不足等问题。

其次, 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整合的意识, 校领导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教师也并未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这导致了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教育工作时思想陈旧、无法做到灵活变动, 影响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路径。

(一) 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行实践整合。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行实践整合, 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可以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适时加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 例如在教学“让家园更美好”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可以适时为学生搜集一些如今我国环境、资源的发展现状, 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从而学会与“花草树木和动物交朋友”, 让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 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在教学“我在集体中成长”时, 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 可以是集体游戏、集体打扫卫生、集体表演等, 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二)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与活动情况、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合作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价。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作为进一步针对性开展教学的依据。一次, 我注意到一名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在活动中不善于表现自己, 十分的内向和羞涩, 于是我立即在这名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上记录下了她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常常有意的提问她, 不论这名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 我都对她敢于回答的态度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在活动中, 我让她参与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成为一个“小领导”, 只见她把各项任务都安排的井井有序, 其他同学也对他刮目相看。一段时间后, 这名学生比之前开朗了许多, 回答问题积极了, 组织能力也增强了, 整个人看起来充满了自信。

(三) 在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

如今,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 教师开展教学的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中,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以活动、游戏等方式展开。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角色扮演”的活动, 让他们分别扮演交警、环卫工人, 甚至是教师的角色。通过角色的互换, 让学生们体会到每个岗位都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学会尊重他人, 并明确自身以后的发展方向。在活动中, 学生们体会到了交警叔叔的不易, 环卫工人的伟大, 从心底里表达出了对他们的致敬, 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后不会再乱扔垃圾、无视红绿灯了, 也学会尊重教师了。

(四) 利用心理绘画日记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开展形式还需进一步多样化, 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心理绘画日记对两项工作的展开和结合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所谓心理绘画日记就是让学生将所思所想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而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美好。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例如花坛中的花草开始发芽了、开花了, 让学生观察花草的成长过程并用心理绘画日记记录下来, 在课上, 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日记展示并加以说明, 说一说自己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有了哪些感悟, 以实现从观察、绘画到体悟生活的过渡。对于表达内容积极、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 也可以让学生将绘画时的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 并上交, 教师以评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德育教育的开展方式有许多, 而仅仅掌握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 才能使德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紧密联系, 科学合理地将二者有机结合,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为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得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素质和品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新课程学习, , (12) .

[2]孙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北方文学, , (03) :186.

[3]赵广, 汪振德.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 , (18) :17.

[4]温朝明.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时效性[J].科教文汇, , (29) :199.

[5]齐爱军.新时期德育教育创新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08) .

篇10:小学生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1.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认识到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对症下药,积极分析现状、总结原因,然后切实的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品质,为打造高素质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不单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早的了解小学生心理,引导其树立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推动学生心理健康而努力。

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为其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会的基础。如果能够在学生时代及时、尽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引导,必然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适时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的摆脱一些错误心理知识的诱导,提高其认知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家庭教育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学生进入学校和社会的前提。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切实的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如年龄、性格、认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性提升。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切实的与父母一道,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顺利施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社会进步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深入改革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主流,其心理健康程度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环节,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具有大局观,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主体的一部分主抓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断的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自我改革,引导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实现学生心理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2.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教育的基石,只有坚持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才能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教育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精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模板10篇相关推荐文章:

最新小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方案模板

2023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模板(9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字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字(5篇)

2023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道客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全

2023年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精编

48 109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