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反思精编16篇

史莱克 分享 时间:

《孔雀东南飞》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个体爱情的压迫,揭示了忠贞与自由的矛盾,值得深入思考与反省。如何看待这一冲突?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孔雀东南飞》反思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孔雀东南飞》反思

《孔雀东南飞》语文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上邪》 (苍天啊) 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 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 白娘子与许仙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二、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 “乐府双璧”

2。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3。基础知识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2、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三、课文把握

1、诗歌结构:

层次 章节 标题 情节段落

起兴 首 句 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兰芝自诉 开端

第二部分 “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发展(一)

第三部分 “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发展(二)

第四部分 “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 最后一节 化鸟双飞 尾声

四、课文分析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4、欣赏铺陈、排比、比兴的艺术手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横的铺陈如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5、总结

本诗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

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际。作者否定了一切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后无沦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听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相关章节。

2.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文言现象 篇2

活用

1.仕宦于台阁 (名词“仕”作动词:做官)

2.头上玳瑁光 (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3.交广市鲑珍(名词“市”作动词:购买)

4.孔雀东南飞 (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方向)

5.手巾掩口啼 (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

6.卿当日胜贵 (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

7.晚成单罗衫 (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

8.留待作遗施 (动词“遣施”做名词:遣施之物,纪念品)

9.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

10.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

11.以此下心意 (“下”名词使动:使……委屈)

12.戒之慎勿忘 (“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13.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伤”,为动:为。哀悼)

14.五里一徘徊 (名词“五里” 作动词:飞五里)

15.三日断五匹 (名词“三日”作状语,隔三日)

16.自名秦罗敷 (名词“名”作动词,取名)

17、府吏马在前 (名词“马”作动词,骑马)

18.新妇车在后 (名词“车”作动词,坐车)

19.逆以煎我怀 (动词“煎”使动用法,使……受煎熬)

20.贫贱有此女 (形容词“贫贱”作名词,贫穷、没地位的人家)

21.理实如兄言 (名词“理”作状语,按道理)

22.槌床便大怒 (名词“槌”作动词,敲)

23.便利此月内(形容词“此月”作动词,吉利)

句式

1.汝是大家子 (判断句)

2.何言复来还 (宾语前置)

3.誓天不相负 (宾语前置)

4.仕宦于台阁 (状语后置)

5.今日被驱遣 (被动句)以“被”为标记

6.为仲卿母所遣 (被动句)以“为……所”为标记

7、会不相从许(宾语前置)

8、还必相迎取(宾语前置)

9、渠会永无缘(宾语前置)

10、箱帘六七十 (定语后置)

11、赍钱三百万 (定语后置)

12、杂彩三百匹 (定语后置)

13、从人四五百 (定语后置)

多义

为诗云尔(作;动词)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君家妇难为(做;动词)

为仲卿母所遣(表被动)

十七为君妇 (成为;动词)

及时相遣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登即相许和(代“他”;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

相见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

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

本自无教训(是;副词)

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

物物各自异(无意;助词)

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

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

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何言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

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今若遣此妇(如果;连词)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

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

何意致不厚(想到:动词)

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结发同枕席(系;名词)

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渐见愁煎迫:被

相见常日稀:见面

君既若见录:我

大人故嫌迟:还

故遣来贵门:所以

知是故人来:旧

故作不良计:有意

偏义

便可白公姥:“公姥”意义偏“姥”

我有亲父母:“父母”意义偏“母”

昼夜勤作息:“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兄:“父兄”意义偏“兄”

逼迫兼弟兄: “弟兄”意义偏“兄”

进退无颜仪:“进退”意义偏“进”

其日牛马嘶:“牛马”意义偏“马”

《孔雀东南飞》语文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一单元主要学习《诗经》、《楚辞》和汉魏晋诗歌,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语言特点。《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篇目。本文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对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功能与反抗封建礼教的年轻夫妇形象,以他们的死对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淋淋的控诉。学习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诗的艺术特征和通过语言判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以及对当时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做出深层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因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语言特点,所以我将指示目标设定为:学习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掌握式的艺术特色和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情感目标设定为:体会人物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做出选择的艰难和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的情感。另外因为新课标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作了强调,所以我将能力目标设定为:人能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人物性格特征,针对问题进行辩论,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是重中之重,再加上性格分析比一般知识性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比较难以掌握,所以我把对此的分析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学法分析

本文虽然是古诗文且篇幅较长,但是故事性很强,容易读懂,所以我会让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待学生读完后用提问法检验学生自读效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在学习古文时,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往往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将采取提问式和探究式结合的方法,对文章结构内容字词等进行大量的提问,由简到难一步步启发学生,对人物分析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班性讨论,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教学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在讲解古文言常识的时候我会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呈现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因为《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并誉为“乐府双璧”而在初中的时候就学习过《

木兰诗》,为了让学生在温故的同时了解两首诗的重要地位我决定从《木兰诗》导入。我准备采用一个互动性强的导入,与学生一起做一个诗句接龙游戏,所接诗句就用木兰诗里面的句子开始,游戏结束后由《木兰诗》导出“乐府双璧”和《孔雀东南飞》。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气氛下开始古文学习。

(二)整体把握:本诗故事性强,又是五言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思考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读完后抽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故事,检验其自读效果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然后再让学生再一个快速浏览全文提示他们按故事情节的四要素给全文划分段落层次,在这一环节学生容易给出两种答案,一种是把第一句单独列成一层,这样就分成五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会给学生肯定的评价,同时提示故事的四要素第一是开端,开端应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而第一句没有交代任何内容,所以如果分为四层就应该把第一段放在后文一起,但是如果划分五部分就可以单独列出来,然后板书文章的层次和大意。

(三)具体分析课文: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所以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我会设计大量的问题,从小序部分就开始让学生自己分析小序交代了些什么内容,明确小序的作用,再针对孔雀只出现一次导入“起兴”知识。在分析每一段落的时候穿插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文言知识,我会把对人物的分析放在对段落的梳理中,这样能让学生理解的更到位,在梳理结束后再将学生所分析的人物性格特征板书在黑板做总结,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总体性把握。

(四)总结全课:将全诗的艺术特色在多媒体上呈现给学生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学生的表现给以积极正面的肯定,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印象的同时对自己的表现产生自信。

(五)布置作业:为了让学生课下能对本诗有更深的体会,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情感,我将给学生布置:以“假如我是……”为题写1篇1000字以下的和课文有关的作文,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启发学生对本文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板书设计(下图)

孔雀东南飞

《玉台新咏》

乐府:汉代朝廷设置的开端:兰芝请辞刘兰芝:才貌美

音乐机构发展:兰芝归家个性美

起兴:先言他物高潮:夫妻殉情悲剧美

以引所言之物结局:两家合葬

我将板书设计为三部分,左边板书文言知识,中间板书文章层次,右边板书刘兰芝的美,这样设计使得整块黑板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学生通过板书就可以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孔雀东南飞》反思 篇4

《白杨》是1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而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⑴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

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注释 篇5

建安中:建安年间(—)。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庐江:汉代郡名,郡城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遣: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

云尔:句末语气词。如此而已。

徘徊(pái huái):来回走动。汉代乐府诗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妇离别。

素:白绢。这句话开始到“及时相遣归”是焦仲卿妻对仲卿说的。

箜篌(kōng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如筝瑟。

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的经书。

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

断:(织成一匹)截下来。

大人故嫌迟:婆婆故意嫌我织得慢。大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婆婆。

不堪:不能胜任。

徒:徒然,白白地。

施:用。

白公姥(mǔ):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

薄禄相:官禄微薄的相貌。

结发:束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岁,女子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始尔:刚开始。尔,助词,无义。一说是代词,这样。

致不厚:招致不喜欢。致,招致。厚,厚待。这里是“喜欢”的意思。

区区:小,这里指见识短浅。

自专由:与下句“汝岂得自由”中的“自由”都是自作主张的意思。专,独断专行。由,随意,任意。

贤:这里指聪明贤惠。

可怜:可爱。

伏惟:趴在地上想。古代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取:通“娶”,娶妻。

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会不相从许: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会,当然,必定。

举言:发言,开口。

新妇:媳妇(不是新嫁娘)。“新妇”是汉代末年对已嫁妇女的通称。

报府:赴府,指回到庐江太守府。

下心意:低心下意,受些委屈。

勿复重(chóng)纷纭:不必再添麻烦吧。也就是说,不必再提接她回来的话了。

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

谢:辞别。

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工作。

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

谓言:总以为。

卒:完成,引申为报答。

绣腰襦(rú):绣花的齐腰短袄。

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短袄上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

箱帘:箱,衣箱。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妻子。

遗(wèi)施:赠送,施与。

会因:会面的机会。

严妆:整妆,郑重地梳妆打扮。

通:次,遍。

蹑(niè):踩,踏,这里指穿鞋。

玳瑁(dài mào):一种同龟相似的爬行动物,甲壳可制装饰品。

珰(dāng):耳坠。

昔作女儿时:以下八句是仲卿妻对焦母告别时说的话。

野里:乡间。

兼愧:更有愧于……

却:从堂上退下来。

扶将:扶持,搀扶。这里是服侍的意思。

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隐隐:和下面的“甸甸”都是象声词,指车声。

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这是府吏对兰芝说的话。

区区:这里是诚挚的意思,与上面“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不同。

若见录:如此记住我。见录,记着我。见,被。录,记。

纫:通“韧”,柔韧牢固。亲父兄:即同胞兄。

逆:逆料,想到将来。

劳劳:怅惘若失的样子。

颜仪:脸面,面子。

拊(fǔ)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

子自归:你自己回来。意思是,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娘家得到家的同意,派人迎接,才能回娘家。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按这种规矩说的责备的话。

无誓违:不会有什么过失。誓,似应作“諐”。諐,古“愆(qiān)”字。愆违,过失。

悲摧:悲痛,伤心。

窈窕(yǎo tiǎo):容貌体态美好的样子。

便(pián)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便言,很会说话。令,美好。

丁宁:嘱咐我。丁宁,嘱咐,后写作“叮咛”。

非奇:不宜,不妥。

断来信:回绝来做媒的人。断,回绝。信,使者,指媒人。

更谓之:再谈它。之,指再嫁之事。

适:出嫁。

不堪:这里是“不能做”的意思。

媒人去数日……丞籍有宦官:这几句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无法解释清楚。这里列出部分字的意义解释:寻,随即,不久。丞,县丞,官名。承籍,承继先人的仕籍。宦官,即“官宦”,指做官的人。

娇逸:娇美文雅。

主簿:太守的属官。

作计:拿主意,打算。

量(liáng):考虑。

否(pǐ)泰:都是《易经》中的卦名。这里指运气的好坏。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义郎: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太守的儿子。

其往欲何云:往后打算怎么办。其往,其后,将来。何云,这里指怎么办。

处分:处置。

适:依照。

要(yāo):相约。

渠(qú)会:同他相会。渠,他。一说是那种相会。渠,那。

登即:立即。

尔尔:如此如此。等于说“就这样,就这样”。

府君:对太守的尊称。

下官:县丞自称。

缘:缘分。

视历:翻看历书。

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支,地支,子丑寅卯……)合起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卿:你,指县丞。

交语:交相传话。

舫(fǎng):船。

龙子幡(fān):绣龙的旗帜。

婀娜(ē nuó):轻轻飘动的样子。

踯躅(zhí zhú):缓慢不进的样子。

青骢(cōng)马:青白杂毛的马。

流苏:用五彩羽毛做的下垂的缨子。

赍(jī):赠送。

杂彩:各种颜色的绸缎。

交广:交州广州,古代郡名,这里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鲑(xié):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

郁郁:繁盛的样子。

适:刚才。

不举:办不成。

榻(tà):坐具。

晻晻(yǎnyǎn):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摧藏(zàng):摧折心肝。藏,脏腑。

人事不可量:人间的事不能预料。

父母:这里偏指母。

弟兄:这里偏指兄。

日胜贵:一天比一天高贵。

恨恨:抱恨不已,这里指极度无奈。

日冥冥:原意是日暮,这里用太阳下山来比喻生命的终结。

单:孤单。

故:有意,故意。

不良计:不好的打算(指自杀)。

四体:四肢,这里指身体。

直:意思是腰板硬朗。

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重府。

情何薄:怎能算是薄情。

乃尔立:就这样决定。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举行婚礼的地方。

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黄昏:古时计算时间按十二地支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晚上时至时)。下句的“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代的晚上时至时)。

华山:庐江郡内的一座小山。

交通:交错,这里指挨在一起。

驻足:停步。

谢:告诉。

《孔雀东南飞》语文 篇6

雨从铅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间。

我望着天,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一切,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起了诗情词意,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消失,天地间只剩下了被雨声一统的宁静,被雨声勾动的寂寥。

黯淡的灯光映射着密密的雨脚,隔着玻璃窗,冰冷冰冷的,一片迷雾,能看清的景物很少,我的思绪却似乎飘的很远……

风不大,轻轻的一阵,却又立即转换成淅淅沥沥的雨声,转换成溪中细密的涟漪,转换成遥远的浮想……

静谧的意境。

凄凉、孤寂的感觉。

江南多雨,也多爱情,尤其是那些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含蓄、静谧地在江南的烟雨中,飘散着遥远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爱情也许本就是融为一体的吧……

雨天。伤感。

悲凉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与泪混为一体。

雨中浮想,思绪飞向遥远的古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对情谊深重的小夫妻,却因为婆婆的骄横而落的一个“举身赴清池”。另一个是“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皆徇情而死。

呜呼,怎不让人在千年以后仍然扼腕叹息。

常说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却不知已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才是最让人伤心,惋惜的。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有爱情,而且已经有了亲情,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自然是最让人断肠,最让人痛心的。

东南庭树下,刘兰芝,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含泪回首。你依然放不下谁吗?是那临别与你殷殷重寄意的仲卿吗?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芝的誓言尤在耳边回响,芳人已不知踪迹……

窗外依旧是烟雨蒙蒙的一片。

细雨纷飞,飘然而莅临人间……

天也在为那段凄美的爱情而哭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思绪继续在雨中飘浮。

我恍惚看见“美人终作土”的宋词女子,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缓缓走来,向我倾诉着她的痴情和万般怨哀。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而不如陆母之意,以至听信谗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踽踽独行,至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亦来游览。唐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借酒消愁愁更愁,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曾和词一首,不久便抑郁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离我太远,那么沈园就近在咫尺,可不知何故,几次经过,却从未徜徉其中,只知道其中有:

亭台轩榭,池塘荷花……

还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

雨寂寂的落着,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也许是怕失望,惟恐心底的那一份期待无法从沈园中找到。

也许是怕惊扰,那年轻的诗人,正在沈园蒙蒙的细雨中,无声的凝望着他爱着的女子,却无缘再执子之手,泪如雨下。

也许……

我已无语。

惟能抄录一词。

欲叩苍冥,却怕是,非聋即哑。

苔壁畔,春波无恙,柳绵犹挂。

人海未曾成隔绝,人心毕竟多牵惹。

笑鲛绡蘸泪写悲欢,恁挥洒。

情欲问,愁无暇。

情欲赎,愁无价。

只诗魂激荡,一千年者。

字也何堪消蚀矣,魂应不吝归来罢。

看山盟重拾凤钗头,惊鸿下。

——沙子石子《满江红·绍兴沈园见唐陆题钗头凤》

雨依旧在下。

零乱的文,零乱的心,零乱的发,

都源于窗外的风和雨……

后记:

三月多雨,春意多情,两者皆在心,无以遣泄,唯写此文以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我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我无法按捺自己和词的欲望,尽管我知道我的文采远远无法望陆翁之项背,可我还是想小心谨慎的说出我对这一段爱情的凭吊。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 篇7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7.自

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

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

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

⑧不图子自归(自己)

自誓不嫁

举动自专由

进止敢自专

哪得自任专

⑨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

8.见

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

9.且

①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②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③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10.何

①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②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

③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④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11.若

①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

②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③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12.区区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小,此指见识少)

②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忠诚专一、诚挚)

13.遣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

②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③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14.意

①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

②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

15.迎

①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②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16.结

①结发同枕席(系,动词)

②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③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17.会

①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②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18.故

①大人故嫌迟(还是、仍然,副词)

②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

④知是故人来(旧、老,副词)

19.望

①怅然遥相望(看,动词)

②君还何所望(希望,动词)

20.幸

①幸复得此妇(幸亏,副词)

②幸可广问讯(希望,动词)

21.复

①幸复得此妇(还,副词)

②终老不复取(再,副词)

③红罗复斗帐(双层,数词)

24.作

①非为织作迟(做,动词)

②纤纤作细步(迈动,动词)

③便可作婚姻(结成,动词)

④作计乃尔立(造,引申为“定”,动词)

⑤君当作磐石(当作,动词)

29.因

①于今无会因(机会,名词)

②因求假暂归(于是,副词)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孔雀东南飞(东南,朝东南、向东南)

2.鸡鸣入机织(鸡鸣,在鸡鸣时)

3.昼夜勤作息(昼夜,从早到晚)

4.理实如兄言(理,按道理)

5.明日来迎汝(第二天)

6.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

7.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

8.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五里一徘徊(五里,飞五里)

2.头上玳瑁光(光,发光)

3.仕宦于台阁(仕,任官)

(三)动词作名词

1.留待作遗施(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

(四)形容词作动词

1.千万不复全(全,保全)

(五)使动用法

1.及时相遣归(归,使……回去)

2.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

(六)意动用法

1.戒之慎勿忘(戒,以……为警戒)

五、偏义复词

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婆婆)

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哥哥)

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指“母”,母亲;“弟兄”偏指“兄”,哥哥)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作息”偏指“作”,工作)

5.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牛马”偏指“马”)

六、特殊句式

1.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

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

3.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

4.渠会永无缘(宾语前置)

5.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

6.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7.今日被驱谴/仍更被驱遣/同是被逼迫(被动句)

8.蒲苇纫如丝(状语后置)

9.性情暴如雷(状语后置)

七、互文见义

1.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八、文学文化常识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除小序外)共357句,1785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选自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并序 篇8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南北朝: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原文 篇9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赏析 篇10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刘兰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美好形象。她既是淑女、贤妻,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勇敢,坚强,富有反抗精神。兰芝用“大人故嫌迟”道破婆婆的故意挑剔、刁难,用“请归”的行动表示反抗。和仲卿叙别,她表达了对丈夫的—往情深,又清醒地认识到“复来还”是幻想。“严妆”,是夸张的铺叙,展示她态度从容,“精妙世无双”。告别婆婆时,她不卑不亢,一席话是对婆婆态度骄横的*。“盟誓”中,她用发自肺腑的誓言表明对爱情的忠贞。“拒媒”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面对兄长逼婚,她以允婚表现了对未来的清醒估计和对兄长*威的蔑视。“黄泉下相见”的誓约,饱含着对丈夫深挚的爱,对封建家长制拼死反抗的勇气。“举身赴清池”是兰芝反抗精神的升华。在爱情与封建家长制的尖锐冲突中,刘兰芝这个艺术形象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焦仲卿是诗中另一个重要形象,作者表现出他从软弱逐渐转变为坚强。他开始对母亲抱有幻想,当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后,他坚决向母亲表明了以死殉情的决心,用“自挂东南枝”表示对爱情的思贞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他的变化,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此外,焦母的专横暴戾,刘兄冷酷自私、贪财慕势的性格,都写得栩栩如生。总之,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是这首叙事诗的主要特点。

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

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与*。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画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

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画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古人诗以鸟兽草木起兴,并非随意为之。以《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言,应有烘托、渲染气氛的功用及象征意蕴。它既象征了刘兰芝甚至包括焦仲卿的生命结局,也烘托、渲染了刘兰芝生命不断远去的悲凉气氛。它有一种忧伤、不忍、怜悯、不安、留恋的音乐节奏在“飞去”的动作和场景里,这种节奏让人神伤却不让人绝望,让人感觉凄凉的同时似乎又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安宁。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太在意刘兰芝离去的原因,礼教、性格等等随他去吧,每个人都可在他的阅读视界里找到能说得过去的答案。我在这幅图景里更看重的是她在我们的阅读视线里一点一点消失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为何会给我如此的阅读感受。重要的还有“东南去”,“东南去”的刘兰芝是香销玉殒的悲剧之体,我为何会在生命悲剧里读到了灵魂安宁的抚摸,以至于最后只剩下平静的叹息?这与诗人让她“东南去”,且让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有关系吗?诗人他想告诉我一种怎样的个人立场?

扩展阅读:故事介绍 篇11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

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

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

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

《孔雀东南飞》语文 篇12

正如小燕子所言,这一首诗的内涵太多。如何让学生品出其中的味道,很难操作。在上第二课时前,我想了很多,但还是和第一课时一样,不得要领。我只在心中想了想大概要怎么上,还是没有教案,预计先要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从学生谈感受中阐述开去,顺势引导。但是这中间有太多的不可预料性,不知道会上成什么样子。在这种忐忑中开始上课。

师生相互问候。

师:昨天我们自由朗读了课文,并且谈了读后感受,跟着朗读磁带把全文读了一遍,熟悉了课文内容。我想请问大家,对诗歌的内容都了解了吗?

生答都了解了。

师:好的,只有在大家都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深入地研究文本。下面我想请大家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把自己读完全文的感想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生开始交流,讨论比较热烈。师走下讲台,倾听生交流,并回答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了好十来分钟,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展得很开,已经深入到文本中去了,心中甚是高兴。对下面的教学,也有点底了。

师停止讨论。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听了一些同学的看法,觉得很好,那么,就请大家畅所欲言,把你心中所想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过了几秒钟,无人举手。我观察到一位学生想举手,但又不敢,于是微笑着点出他的姓名,请他回答。

生:我觉得古代的人都不能自主自己的婚姻,都要听父母的,这很可悲。

我顺势问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翻书找到相关句子进行了回答。

生:焦母要焦仲卿把刘兰芝赶回去,焦仲卿就顺从了。

接着又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想。

几秒钟后,一生举手。

生:我觉得他们两人为什么要选择死呢?难道他们两个不可以私奔吗?他们完全可以逃出去,找个地方隐居,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没有任何准备,我相信自己对这个问题可能会不知道处理,幸亏在开始与学生交流时,听到了这个学生的疑问,所以我才不致惊慌失措。

师:你提到了一个问题,既然相爱,为何不争取一下,有哪位同学就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是因为古人很讲究“孝道”,焦仲卿不肯私奔,是为了尽孝,要照顾自己的母亲后半生。

师:恩,说到了孝顺,有道理。

生:我不同意孝顺一说。如果说不逃走是孝顺,那么后来殉情也是不孝顺了。因为你死了,又有谁去照顾你母亲呢?逃走是不孝顺,殉情也是不孝顺,不如逃走,还可以保全爱情。

师:是啊,殉情也是不孝顺,那为什么不私奔呢?

生:我认为焦仲卿不逃走,是因为他还觉得有希望,他只是要刘兰芝暂时回家,希望自己最终能说服母亲改变主意。

师:哦,还抱有希望。你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的。课文中有没有体现?

生:有。

师:你读读相关的句子?

生读:“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卿但还家去,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这两句话说明焦仲卿是想先把事情放一放,以后想办法说服母亲,再把刘兰芝接回来。

师:恩,说得很有道理,从课文中找到了依据。

生:我还有个问题,课文最后写“两家求合葬”,我觉得焦仲卿的母亲在焦仲卿他们生前就不好好对他们,死后才想到对合葬,有点惺惺作态。

生:我觉得这是焦母在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人死之后才觉得可贵吧!

师:这种生前不懂珍惜,死后才觉可贵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可不可能发生?

生:现实生活中有。

生: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事,就是有的儿女对父母不好,父母死后把丧事办得很风光,这到底是良心发现还是要面子?

师:是。生活中这些情况都有。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才会让人觉得真实。其实不仅我们中国的文学作品有这样的写法,外国的很多文章中也有这样的结局。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生纷纷抢着回答:《罗密欧与朱丽叶》。

师:是的,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与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的结局相似。罗与朱两个家族是世仇,但他们两个相爱了,最终因各种原因,两个人双双毙命。此时两家才化解仇恨,把他们合葬在一起。

这后面怎么进行的,记不大清楚了,问了几个学生,对这里也有点模糊,说是我到了这里,就说这些问题就讨论到这里,来谈谈焦母。于是大家就开始谈焦母。

生:焦母很专横。

师:从哪里体现?

生:文章第二段,刘兰芝日夜劳作,她还要嫌弃她。

师:恩,找得对。我们看,刘兰芝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说明她很勤劳,但是“三日断五匹”,“大人”还“故嫌迟”,这表明焦母对刘兰芝的要求。

生:太苛刻了。

师:对,太苛刻。

师:焦母是怎么评价刘兰芝的?书中原句。

生:“此妇无礼节,举动专自由。”

师:那刘兰芝是不是如此呢?

生:不是。书中有“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刘兰芝并不是不听婆婆的话,而是很事事顺从婆婆。

师:既然如此,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摩西曾经在论坛上说讨论兰芝被遣原因是画蛇之笔。我本不想讨论,但已明显感到学生对这问题很感兴趣,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探讨一番。

学生开始讨论。

生:我觉得她是嫉妒刘兰芝,因为焦仲卿那么爱刘兰芝。

这个学生一说完,我就觉得惊讶,我没想到学生有这么强的猜测能力。

师:你分析得有一定道理。因嫉妒而生怨恨,嫉妒是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拥有的特点。

当然,有学生并不赞同嫉妒之说。

生:我猜测是因为她觉得刘兰芝的陪嫁太少了。

师:你如何得知?

生:文章没有说,但可能就是如此。

生:有可能是秦家有地位,可以帮助焦升官。

生:如果秦家有地位,那有什么理由嫁给焦?她不会选择更好的吗?

师:刚才大家提到了家庭地位。我想问问大家,焦与刘的家庭条件分别怎样?

生:焦是府吏,在太守衙门里任职,有升官的可能。

师:刘呢?书中有没有相应句子?

生:有。辞别之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从小生长在乡间。地位低下。

师:古人结婚很讲究。

生:门当户对。

师:焦母有没有相关句子?

生开始找。

生:焦决意自杀时有,“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我特别指出“贵贱”二字。

但马上又有学生质疑了。

生:既然看重贵贱,门当户� 我也很高兴学生有如此强烈的质疑能力,这才是我想要看到的结果。

有一位学生思考几秒钟后,马上站起来阐述自己的理由。

生:我有一个很荒唐的理由,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焦母嫌弃刘兰芝无后。

因为有的学生还在议论,可能没听清,我就把这个学生的说法重复了一遍。马上有学生笑了。也有学生点头表示赞同。我顺势引导。

师:我们文章中有没有提到焦刘的子女?

生答没有。有学生在下面开始说“无后为大”的话了。我抓住这一点,又说。

师:古人说“孝”,有这么一说,“不孝有三——”

学生跟着说,我就说很可能这也是原因之一。

课上到这里,就下课了。

后记:其实讨不讨论原因我觉得并不重要,我想要说的是,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有些问题我们可

这节课其实容量还是不大。我只是根据学生的发言加以引导,学生讲到哪我就引导到哪,我觉得有点能明白李镇西老师上《致女儿的信》里说的要时时留意学生的发言的话了。

我明天打算让学生明白,其实所谓的理由都是“无谓”的,刘被遣是背了“莫须有”的罪名的,这才是令人伤感的地方。要让学生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要让学生体会到刘的悲剧的根源及文章悲剧意义。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悲凉,那么讲授本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另一个班上的时候,有学生又问到文章为什么又写刘再嫁?如果按古代观念,被遣的女子还能得到“县令”“太守”的垂青,是不可能的。学生进行了探讨,也很成功。

《孔雀东南飞》反思 篇13

《小摄影师》这课是通过人物的对话、语言、动作、表情来反映人物的高尚情操、道德品质的。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小摄影师动作、语言、表情的句子,然后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说从他“鞠躬”、“摆弄”、“跑出去”、“哭着”等词语和句子体会到了小摄影师有礼貌、对自己负责办墙报的摄影工作认真负责、懂得体谅他人、对自己的大意非常自责等等。高尔基的语言动作的词句有:“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个小男孩吗?”从这些句子体会到高尔基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不让杂志社的记者采访,说明他不慕虚名,不图名利。不是为了宣扬自己,而是为了让下一代的孩子能从他的身上学到一些精神。

本课的难点在于要求从对话中把握人物心理。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才会在续写中实实在在地运用这种写法。

续写故事是想象力、表达力、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我在这堂课中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使他们产生了想说想写,还写得比较好的愿望。

扩展阅读:作者考证 篇14

纵观东汉的历史文坛和文坛历史,东汉末,桓、灵之际,五言诗作者有秦嘉、蔡邕、郦炎、赵壹、辛延年、宋子侯等。这几位作者的诗作,风格各异,惟辛延年逼近乐府民歌的诗作风采,其诗与《孔雀东南飞》酷似。这种酷似以他的作品《羽林郎》与《孔雀东南飞》诗相较,可见一斑。

《羽林郎》中有“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句,《孔雀东南飞》中便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索,耳著明月珰”句;《羽林郎》中有“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孔雀东南飞》中也便有“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羽林郎》中的“私爱徒区区”和《孔雀东南飞》中的“感君区区怀”,非但写的都是男性的情怀,而且两处的“区区”同义。从结构上看,尤其是诗末两句,两首诗何其相似,前者为“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后者为“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这样的类似,两诗中还有几处,只不过《羽林郎》诗篇幅稍短,而《孔雀东南飞》诗很长。

从遣词造句习惯到形成文章规制,任何一位作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貌。今虽不能证古,但文采和文思的惟我性是“古今一也”。鲁迅喜用“忘却”而不采用“忘记”,好用“运命”而不愿用“命运”;杨朔的散文思路和结构几近一律,都是首先意想去看什么,结果是没有看到,而看到了比意想所见还更加美好的事物。以此联系上文所述,《孔雀东南飞》诗的作者风采与《羽林郎》诗的作者风采形如孪生,而《羽林郎》诗的作者辛延年与汉末同时代的文人风格又泾渭分明,以此推知《孔雀东南飞》文作者为辛延年,大抵虽不能说不言而喻,它的可能性却也言之凿凿了。

当然,《孔雀东南飞》诗的滥觞,是民间流传,然而从全诗的文辞和篇幅看,为文人最后写定是无可争议的(桓、灵之际至建安亦不过30多年,辛延年存世与定诗大抵不会矛盾)。而辛延年的《羽林郎》诗是写闺情中的抗拒豪强,恰恰《孔雀东南飞》诗也有这种迹象,可以说辛延年在当时封建礼教浊浪排空的喧嚣中有一种思想倾向,那就是带有浓厚的人民性的婚恋观。

另外还可以说,辛延年对闺中少女或少妇的服饰极尽描画之能事。而惟其如此,《羽林郎》诗中对胡姬服饰豪华的着力描写与《孔雀东南飞》诗中对刘兰芝着装打扮的极力铺陈相当接近。这在汉末的文人乐府诗中和民间短小的乐府诗中也是罕见的,甚至只此一径(《陌上桑》也有少量这种描述)。

从计算风格学和写作手法看,前述已言及篇末的“多谢”,这标示着辛延年的积极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言及的对象是“鸳鸯”,以致后代(晋)的“梁祝”所言之“蝴蝶”与其一脉相承。《梁祝》成为中国自古及今的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继承《孔雀东南飞》诗思想衣钵。一串骊珠,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现了“鸳鸯蝴蝶派”,其实张恨水的多部长篇小说也是叙旧溯源而起的笔意,正因为他的祖籍是《孔雀东南飞》诗的发祥地。

“人在历史中的具体存在”决定了兰焦的现实性。但《孔雀东南飞》诗的序所言“汉末建安中……”的文字绝非汉末人所写。一个朝代的末了是很难预测的,即使建安共25载,延康只1载,三国已开始了纷争,当时的人也无法预料这便是汉末。从历史进程角度看,这就好像谁人也不能预计唐末、宋末、清末、民国末一样。

晋代即使没有“乐府”机关,但魏晋的乐府诗继汉代也长盛不衰,乃至南北朝时又重设乐府机构。晋代的刘琨,其诗格调悲凉雄浑,其气骨、风神有类于建安,在晋诗中独具特色,其人世称“二十四友”之一;其诗作《扶风歌》中的“左手”、“右手”、“烈烈”、“泠泠”、“摧藏”等等,与《孔雀东南飞》诗中的言辞如出一辙。可见,他是读过传世的《孔雀东南飞》诗的,而且是异样钟情,窥其堂奥,尽得其旨趣。他在石崇府生活过,生活就是历史的真实文本,那时,晋“以孝治天下”,石崇是石苞小子(即最小的第六子),石崇未为嗣,“以统(苞第三子,引者)为嗣”。且“崇字季伦,生于青州……”封安阳乡侯。在郡“虽有职务,好学不倦”。即使石崇与王恺争富,他的狭义的爱情还是比较专一,崇有妓曰绿珠,后为他专一殉情,“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可见,石崇搜罗了西晋的文豪,自身又“好学不倦”,其麾下刘琨之流并非蛇鼠之辈。

其后,清代吴汝纶还念念不忘于当时同属一府的怀宁、潜山、桐城间(三县毗连)流传了近1700年的民间故事《孔雀东南飞》,为刘琨编写了《刘中山集选》1卷。

因此,《孔雀东南飞》诗的小序极可能是刘琨所作。至于定诗题为《古诗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和对原诗文的润饰,当是情理中事而自不待言。

译文 篇15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就是一阵徘徊。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就是日渐疏稀。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就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就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府吏听到这些话,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而娶得这样一个好媳妇。刚成年时我们便结成同床共枕的恩爱夫妻,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也相伴为伍。我们共同生活才过了两三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就是开头还不算长久。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知道竟会招致你的不满得不到慈爱亲厚。”

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又就是那样自专自由。我心中早已怀着愤怒,你哪能自作主张对她迁就。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她本来的名字叫秦罗敷。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你就应该把兰芝快赶走,把她赶走千万不要让她再停留!”

府吏直身长跪作回答,他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哀求:“现在如果赶走这个媳妇,儿到老也不会再娶别的女子!”

阿母听了府吏这些话,便敲着坐床大发脾气:“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你怎么敢帮着媳妇胡言乱语。我对她已经断绝了情谊,对你的要求决不会依从允许!”

府吏默默不说话,再拜之后辞别阿母回到自己的房里。开口向媳妇说话,悲痛气结已就是哽咽难语:“我本来不愿赶你走,但阿母逼迫着要我这样做。但你只不过就是暂时回到娘家去,现在我也暂且回到县官府。不久我就要从府中回家来,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你就为这事委屈一下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话语。”

兰芝对府吏坦陈:“不要再这样麻烦反复叮咛!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的心意,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守本分?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自以为可以说就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但仍然还就是要被驱赶,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还有一床红罗做的双层斗形的小帐,四角都垂挂着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都就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里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当公鸡呜叫窗外天快要放亮,兰芝起身精心地打扮梳妆。她穿上昔日绣花的裌裙,梳妆打扮时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当。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她轻轻地小步行走,艳丽美妙真就是举世无双。

她走上堂去拜别阿母,阿母听任她离去而不挽留阻止。“从前我做女儿的时候,从小就生长在村野乡里。本来就没有受到教管训导,更加惭愧的就是又嫁到你家愧对你家的公子。受了阿母许多金钱和财礼,却不能胜任阿母的驱使。今天我就要回到娘家去,还记挂着阿母孤身操劳在家里。”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眼泪滚滚落下像一连串的珠子。“我这个新媳妇初嫁过来时,小姑刚学走路始会扶床。今天我被驱赶回娘家,小姑的个子已和我相当。希望你尽心地侍奉我的公婆,好好地扶助他们精心奉养。每当七夕之夜和每月的十九日,玩耍时千万不要把我忘。”她走出家门上车离去,眼泪落下百多行。

府吏骑着马走在前头,兰芝坐在车上跟在后面走。车声时而小声隐隐时而大声甸甸,但车和马都一同到达了大道口。府吏下马走进车中,低下头来在兰芝身边低声细语:“我发誓不同你断绝,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今日也暂且赶赴官府。不久我一定会回来,我向天发誓永远不会辜负你。”

兰芝对府吏说:“感谢你对我的诚心和关怀。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你应当像一块大石,我必定会像一株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大石也不会转移。只就是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脾气不好常常暴跳如雷。恐怕不能任凭我的心意由我自主,他一定会违背我的心意使我内心饱受熬煎。”两人忧伤不止地举手告别,双方都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兰芝回到娘家进了大门走上厅堂,进退为难觉得脸面已失去。母亲十分惊异地拍着手说道:“想不到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十三岁我就教你纺织,十四岁你就会裁衣,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仪,十七岁时把你嫁出去,总以为你在夫家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并没有什么罪过,为什么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我十分惭愧面对亲娘,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失。”亲娘听了十分伤悲。

回家才过了十多日,县令便派遣了一个媒人来提亲。说县太爷有个排行第三的公子,身材美好举世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文才也比别人强。

亲娘便对女儿说:“你可以出去答应这门婚事。”

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当初返家时,府吏一再嘱咐我,发誓永远不分离。今天如果违背了他的情义,这门婚事就大不吉利。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议。”

亲娘出去告诉媒人:“我们贫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不配做小吏的妻子,哪里适合再嫁你们公子为妻?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就这样答应你。”

媒人去了几天后,那派去郡里请示太守的县丞刚好回来。他说:“在郡里曾向太守说起一位名叫兰芝的女子,出生于官宦人家。”又说:“太守有个排行第五的儿子,貌美才高还没有娶妻。太守要我做媒人,这番话就是由主簿来转达。”县丞来到刘家直接说:“在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郎君,既然想要同你家结亲,所以才派遣我来到贵府做媒人。”

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女儿早先已有誓言不再嫁,我这个做母亲的怎敢再多说?”

兰芝的哥哥听到后,心中不痛快十分烦恼,向其妹兰芝开口说道:“作出决定为什么不多想一想!先嫁就是嫁给一个小府吏,后嫁却能嫁给太守的贵公子。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你不嫁这样好的公子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一样,离开了家出嫁侍奉丈夫,中途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够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有过誓约,但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立即就答应了吧,就可以结为婚姻。”媒人从坐床走下去,连声说好!好!就这样!就这样!他回到太守府禀告太守:“下官承奉着大人的使命,商议这桩婚事谈得很投机。”太守听了这话以后,心中非常欢喜。他翻开历书反复查看,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月建和日辰的地支都相合。“成婚吉日就定在三十日,今天已就是二十七日,你可立即去办理迎娶的事。”彼此相互传语快快去筹办,来往的人连续不断像天上的浮云。迎亲的船只上画着青雀和白鹄,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旗子随风轻轻地飘动,金色的车配着玉饰的轮。驾上那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步前进,马鞍两旁结着金线织成的缨子。送了聘金三百万,全部用青丝串联起。各种花色的绸缎三百匹,还派人到交州广州购来海味和山珍。随从人员共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齐集太守府前准备去迎亲。

亲娘对兰芝说:“刚才得到太守的信,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不要让事情办不成!”

兰芝默默不说话,用手巾掩口悲声啼,眼泪坠落就像流水往下泻。移动她那镶着琉璃的坐榻,搬出来放到前窗下。左手拿着剪刀和界尺,右手拿着绫罗和绸缎。早上做成绣裌裙,傍晚又做成单罗衫。一片昏暗天时已将晚,她满怀忧愁想到明天要出嫁便伤心哭泣。

府吏听到这个意外的变故,便告假请求暂且回家去看看。还未走到刘家大约还有二三里,人很伤心马儿也悲鸣。兰芝熟悉那匹马的鸣声,踏着鞋急忙走出家门去相迎。心中惆怅远远地望过去,知道就是从前的夫婿已来临。她举起手来拍拍马鞍,不断叹气让彼此更伤心。“自从你离开我之后,人事变迁真就是无法预测和估量。果然不能满足我们从前的心愿,内中的情由又不就是你能了解端详。我有亲生的父母,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把我许配了别的人,你还能有什么希望!”

府吏对兰芝说:“祝贺你能够高升!大石方正又坚厚,可以千年都不变。蒲苇虽然一时坚韧,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只有我独自一人下到黄泉。”

兰芝对府吏说:“想不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两人同样就是被逼迫,你就是这样我也就是这样受熬煎。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握手告别分道离去,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活着的人却要做死的离别,心中抱恨哪里能够说得完。他们都想很快地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也不愿苟且偷生得保全。

府吏回到自己家,上堂拜见阿母说:“今天风大天又寒,寒风摧折了树木,浓霜冻坏了庭院中的兰花。我今天已就是日落西山生命将终结,让母亲独留世间以后的日子孤单。我就是有意作出这种不好的打算,请不要再怨恨鬼神施责罚!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样的久长,身体强健又安康。”

阿母听到了这番话,泪水随着语声往下落:“你就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一直做官在官府台阁。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贵贱不同你将她遗弃怎能算情薄?东邻有个好女子,苗条美丽全城称第一。做母亲的为你去求婚,答复就在这早晚之间。”

府吏再拜之后转身走回去,在空房中长叹不已。他的决心就这样定下了,把头转向屋子里,心中忧愁煎迫一阵更比一阵紧。

迎亲的那一天牛马嘶叫,新媳妇兰芝被迎娶进入青色帐篷里。天色昏暗已就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只有尸体长久留下我的魂魄将要离去。”她挽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一跳投进了清水池。

府吏听到了这件事,心里知道这就就是永远的别离,于就是来到庭院大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吊死在东南边的树枝。

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坟墓东西两边种植着松柏,左右两侧栽种梧桐。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中间又有一对双飞鸟,鸟名本就是叫鸳鸯,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过路的人都停下脚步仔细听,寡妇惊起更就是不安和彷徨。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把它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 篇16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府吏听到这些话,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而娶得这样一个好媳妇。刚成年时我们便结成同床共枕的恩爱夫妻,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也相伴为伍。我们共同生活才过了两三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是开头还不算长久。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知道竟会招致你的不满得不到慈爱亲厚。”

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又是那样自专自由。我心中早已怀着愤怒,你哪能自作主张对她迁就。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她本来的名字叫秦罗敷。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你就应该把兰芝快赶走,把她赶走千万不要让她再停留!”

府吏直身长跪作回答,他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哀求:“现在如果赶走这个媳妇,儿到老也不会再娶别的女子!”

阿母听了府吏这些话,便敲着坐床大发脾气:“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你怎么敢帮着媳妇胡言乱语。我对她已经断绝了情谊,对你的要求决不会依从允许!”

府吏默默不说话,再拜之后辞别阿母回到自己的房里。开口向媳妇说话,悲痛气结已是哽咽难语:“我本来不愿赶你走,但阿母逼迫着要我这样做。但你只不过是暂时回到娘家去,现在我也暂且回到县官府。不久我就要从府中回家来,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你就为这事委屈一下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话语。”

兰芝对府吏坦陈:“不要再这样麻烦反复叮咛!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的心意,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守本分?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但仍然还是要被驱赶,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还有一床红罗做的双层斗形的小帐,四角都垂挂着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都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里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当公鸡呜叫窗外天快要放亮,兰芝起身精心地打扮梳妆。她穿上昔日绣花的裌裙,梳妆打扮时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当。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她轻轻地小步行走,艳丽美妙真是举世无双。

她走上堂去拜别阿母,阿母听任她离去而不挽留阻止。“从前我做女儿的时候,从小就生长在村野乡里。本来就没有受到教管训导,更加惭愧的是又嫁到你家愧对你家的公子。受了阿母许多金钱和财礼,却不能胜任阿母的驱使。今天我就要回到娘家去,还记挂着阿母孤身操劳在家里。”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眼泪滚滚落下像一连串的珠子。“我这个新媳妇初嫁过来时,小姑刚学走路始会扶床。今天我被驱赶回娘家,小姑的个子已和我相当。希望你尽心地侍奉我的公婆,好好地扶助他们精心奉养。每当七夕之夜和每月的十九日,玩耍时千万不要把我忘。”她走出家门上车离去,眼泪落下百多行。

府吏骑着马走在前头,兰芝坐在车上跟在后面走。车声时而小声隐隐时而大声甸甸,但车和马都一同到达了大道口。府吏下马走进车中,低下头来在兰芝身边低声细语:“我发誓不同你断绝,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今日也暂且赶赴官府。不久我一定会回来,我向天发誓永远不会辜负你。”

兰芝对府吏说:“感谢你对我的诚心和关怀。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你应当像一块大石,我必定会像一株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大石也不会转移。只是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脾气不好常常暴跳如雷。恐怕不能任凭我的心意由我自主,他一定会违背我的心意使我内心饱受熬煎。”两人忧伤不止地举手告别,双方都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兰芝回到娘家进了大门走上厅堂,进退为难觉得脸面已失去。母亲十分惊异地拍着手说道:“想不到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十三岁我就教你纺织,十四岁你就会裁衣,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仪,十七岁时把你嫁出去,总以为你在夫家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并没有什么罪过,为什么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我十分惭愧面对亲娘,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失。”亲娘听了十分伤悲。

回家才过了十多日,县令便派遣了一个媒人来提亲。说县太爷有个排行第三的公子,身材美好举世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文才也比别人强。

亲娘便对女儿说:“你可以出去答应这门婚事。”

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当初返家时,府吏一再嘱咐我,发誓永远不分离。今天如果违背了他的情义,这门婚事就大不吉利。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议。”

亲娘出去告诉媒人:“我们人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不配做小吏的妻子,哪里适合再嫁你们公子为妻?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就这样答应你。”

媒人去了几天后,那派去郡里请示太守的县丞刚好回来。他说:“在郡里曾向太守说起一位名叫兰芝的女子,出生于官宦人家。”又说:“太守有个排行第五的儿子,貌美才高还没有娶妻。太守要我做媒人,这番话是由主簿来转达。”县丞来到刘家直接说:“在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郎君,既然想要同你家结亲,所以才派遣我来到贵府做媒人。”

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女儿早先已有誓言不再嫁,我这个做母亲的怎敢再多说?”

兰芝的哥哥听到后,心中不痛快十分烦恼,向其妹兰芝开口说道:“作出决定为什么不多想一想!先嫁是嫁给一个小府吏,后嫁却能嫁给太守的贵公子。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你不嫁这样好的公子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一样,离开了家出嫁侍奉丈夫,中途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够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有过誓约,但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立即就答应了吧,就可以结为婚姻。”媒人从坐床走下去,连声说好!好!就这样!就这样!他回到太守府禀告太守:“下官承奉着大人的使命,商议这桩婚事谈得很投机。”太守听了这话以后,心中非常欢喜。他翻开历书反复查看,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月建和日辰的地支都相合。“成婚吉日就定在三十日,今天已是二十七日,你可立即去办理迎娶的事。”彼此相互传语快快去筹办,来往的人连续不断像天上的浮云。迎亲的船只上画着青雀和白鹄,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旗子随风轻轻地飘动,金色的车配着玉饰的轮。驾上那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步前进,马鞍两旁结着金线织成的缨子。送了聘金三百万,全部用青丝串联起。各种花色的绸缎三百匹,还派人到交州广州购来海味和山珍。随从人员共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齐集太守府前准备去迎亲。

亲娘对兰芝说:“刚才得到太守的信,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不要让事情办不成!”

兰芝默默不说话,用手巾掩口悲声啼,眼泪坠落就像流水往下泻。移动她那镶着琉璃的坐榻,搬出来放到前窗下。左手拿着剪刀和界尺,右手拿着绫罗和绸缎。早上做成绣裌裙,傍晚又做成单罗衫。一片昏暗天时已将晚,她满怀忧愁想到明天要出嫁便伤心哭泣。

府吏听到这个意外的变故,便告假请求暂且回家去看看。还未走到刘家大约还有二三里,人很伤心马儿也悲鸣。兰芝熟悉那匹马的鸣声,踏着鞋急忙走出家门去相迎。心中惆怅远远地望过去,知道是从前的夫婿已来临。她举起手来拍拍马鞍,不断叹气让彼此更伤心。“自从你离开我之后,人事变迁真是无法预测和估量。果然不能满足我们从前的心愿,内中的情由又不是你能了解端详。我有亲生的父母,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把我许配了别的人,你还能有什么希望!”

府吏对兰芝说:“祝贺你能够高升!大石方正又坚厚,可以千年都不变。蒲苇虽然一时坚韧,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只有我独自一人下到黄泉。”

兰芝对府吏说:“想不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两人同样是被逼迫,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受熬煎。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握手告别分道离去,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活着的人却要做死的离别,心中抱恨哪里能够说得完。他们都想很快地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也不愿苟且偷生得保全。

府吏回到自己家,上堂拜见阿母说:“今天风大天又寒,寒风摧折了树木,浓霜冻坏了庭院中的兰花。我今天已是日落西山生命将终结,让母亲独留世间以后的日子孤单。我是有意作出这种不好的打算,请不要再怨恨鬼神施责罚!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样的久长,身体强健又安康。”

阿母听到了这番话,泪水随着语声往下落:“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一直做官在官府台阁。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贵贱不同你将她遗弃怎能算情薄?东邻有个好女子,苗条美丽全城称第一。做母亲的为你去求婚,答复就在这早晚之间。”

府吏再拜之后转身走回去,在空房中长叹不已。他的决心就这样定下了,把头转向屋子里,心中忧愁煎迫一阵更比一阵紧。

迎亲的那一天牛马嘶叫,新媳妇兰芝被迎娶进入青色帐篷里。天色昏暗已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只有尸体长久留下我的魂魄将要离去。”她挽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一跳投进了清水池。

府吏听到了这件事,心里知道这就是永远的别离,于是来到庭院大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吊死在东南边的树枝。

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坟墓东西两边种植着松柏,左右两侧栽种梧桐。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中间又有一对双飞鸟,鸟名本是叫鸳鸯,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过路的人都停下脚步仔细听,寡妇惊起更是不安和彷徨。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把它忘。

赏析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刘兰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美好形象。她既是淑女、贤妻,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勇敢,坚强,富有反抗精神。兰芝用“大人故嫌迟”道破婆婆的故意挑剔、刁难,用“请归”的行动表示反抗。和仲卿叙别,她表达了对丈夫的—往情深,又清醒地认识到“复来还”是幻想。“严妆”,是夸张的铺叙,展示她态度从容,“精妙世无双”。告别婆婆时,她不卑不亢,一席话是对婆婆态度骄横的抗议。“盟誓”中,她用发自肺腑的誓言表明对爱情的忠贞。“拒媒”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面对兄长逼婚,她以允婚表现了对未来的清醒估计和对兄长的蔑视。“黄泉下相见”的誓约,饱含着对丈夫深挚的爱,对封建家长制拼死反抗的勇气。“举身赴清池”是兰芝反抗精神的升华。在爱情与封建家长制的尖锐冲突中,刘兰芝这个艺术形象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焦仲卿是诗中另一个重要形象,作者表现出他从软弱逐渐转变为坚强。他开始对母亲抱有幻想,当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后,他坚决向母亲表明了以死殉情的决心,用“自挂东南枝”表示对爱情的思贞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他的变化,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此外,焦母的专横暴戾,刘兄冷酷自私、贪财慕势的性格,都写得栩栩如生。总之,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是这首叙事诗的主要特点。

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

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画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

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画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古人诗以鸟兽草木起兴,并非随意为之。以《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言,应有烘托、渲染气氛的功用及象征意蕴。它既象征了刘兰芝甚至包括焦仲卿的生命结局,也烘托、渲染了刘兰芝生命不断远去的悲凉气氛。它有一种忧伤、不忍、怜悯、不安、留恋的音乐节奏在“飞去”的动作和场景里,这种节奏让人神伤却不让人绝望,让人感觉凄凉的同时似乎又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安宁。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太在意刘兰芝离去的原因,礼教、性格等等随他去吧,每个人都可在他的阅读视界里找到能说得过去的答案。我在这幅图景里更看重的是她在我们的阅读视线里一点一点消失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为何会给我如此的阅读感受。重要的还有“东南去”,“东南去”的刘兰芝是香销玉殒的悲剧之体,我为何会在生命悲剧里读到了灵魂安宁的抚摸,以至于最后只剩下平静的叹息?这与诗人让她“东南去”,且让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有关系吗?诗人他想告诉我一种怎样的个人立场?

48 3849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