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最新5篇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组合、逻辑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如何有效掌握?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小升初奥数知识点”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 篇1
小升初政策一日三变,但傻子都知道,好的学校,绝对喜欢收揽好的学生。学习这件事不会因某个时代的’政策调整就该淡出人们的视野。小升初想要获得好的学校录取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我教了多年奥数,也改了多年中高考试卷,所以只谈谈数学方面。在现有的小升初体系中,在学校书本方面学生应毫无推脱理由的学精通以下知识:
1、基本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
2、计算能力综合(各类巧算)
3、质数合数、因数倍数
4、一元一次方程(含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的方程)
5、方程解经典应用题
6、分数、百分数基础
7、分数应用题
8、比和比例
9、行程问题(相遇、追及、火车过桥、流水行船等)
10、平面几何(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多边形面积及周长等)
11、立体几何(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容积及表面积等)
12、平均数问题
13、工程问题
14、经济问题
15、浓度问题
16、其他(时钟日期问题、位置与方向、数学广角等)
上述内容80%左右都将在五六年级这两年学习,所以简单来说,小学一到四年级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一些基本的四则运算规则及入门级别的平面几何知识。而目前大多数将要升五年级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计算定律都还未熟练掌握,令人汗颜。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 篇2
行程问题是应用题里面非常常见和易考的一类题型,e度徐丽老师会针对行程问题中的钟表问题进行解析,对于不同题型均会有例题讲解分析以及精编练习题,以供大家有针对性学习巩固,相信大家对于行程问题的攻克将不在话下!
知识点:
时钟问题是研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关系的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在钟面上每针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但因速度不同总是分针追赶时针,或是分针超越时针的局面,因此常见的钟面问题往往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
常见的时钟问题有两种:⑴研究时针、分针成一定角度的问题,包括重合、成一条直线、成直角或成一定角度;⑵研究有关时间误差的问题,即时钟的快慢。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对于正常的时钟,具体为:整个钟面为360度,上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为30度;6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6度。
分针速度:每分钟走1小格,每分钟走6度
时针速度:每分钟走1/12小格,每分钟走1/2=度
注意:但是在许多时钟问题中,往往我们会遇到各种“怪钟”,或者是“坏了的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每分钟走的度数会与常规的时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
要把时钟问题当做行程问题来看,分针快,时针慢,所以分针与时针的问题,就是他们之间的追及问题。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 篇3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连接起来的字母或者数字。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列方程:把两个或几个相等的代数式用等号连起来。
列方程关键问题:用两个以上的不同代数式表示同一个数。
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等式不变;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除0),等式不变。
移项:把数或式子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移项规则:先移加减,后变乘除;先去大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小括号。
加去括号规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添、去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添、去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括号里面的数前没有“+”或“-”的,都按有“+”处理。
移项关键问题:运用等式的性质,移项规则,加、去括号规则。
乘法分配率:a(b+c)=ab+ac。
解方程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求解。
方程组:几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
解方程组的步骤:①消元;②按一元一次方程步骤。
消元的方法:①加减消元;②代入消元。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 篇4
年龄问题:已知两人的年龄,求若干年前或若干年后两人年龄之间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叫做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解题规律:抓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数(常数),而倍数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这个关键。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8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⑴父子年龄的差是多少?
5418=36(岁)
⑵几年前父亲年龄比儿子年龄大几倍?
7-1=6
⑶几年前儿子多少岁?
366=6(岁)
⑷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186=12(年)
答: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2、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3、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4、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5、循环小数
一、把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化成分数的规则
①纯循环小数小数部分化成分数:将一个循环节的数字组成的数作为分子,分母的各位都是9,9的个数与循环节的位数相同,最后能约分的再约分。
②混循环小数小数部分化成分数:分子是第二个循环节以前的小数部分的数字组成的数与不循环部分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分母的头几位数字是9,9的个数与一个循环节的位数相同,末几位是0,0的个数与不循环部分的位数相同。
二、分数转化成循环小数的判断方法
①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既含有质因数2和5,又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化成的小数必定是混循环小数。
②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化成的小数必定是纯循环小数。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 篇5
知识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商场的时候,一般都会有电梯乘坐,在小学奥数中,电梯问题也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研究,我们在复习中应当努力探究其奥秘。
电梯问题其实是复杂行程问题中的一类。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电梯裸露出来的级数始终一样,即可见级数不变;二是无论人在电梯上是顺行,还是逆行,最终合走的都是电梯的可见级数;三是在同一个人上下往返的情况下,符合流水行程的’速度关系,即
顺行速度=正常行走速度+扶梯运行速度
逆行速度=正常行走速度-扶梯运行速度
与流水行船不同的是,自动扶梯上的行走速度有两种度量:一种是“单位时间运动了多少米”;一种是“单位时间走了多少级台阶”。这两种速度看似形同,实则不等。拿流水行程问题作比较,“单位时间运动了多少米”对应的是流水行程问题中的“船只顺(逆)水速度”;而“单位时间走了多少级台阶”对应的是“船只静水速度”。一般奥数题目涉及自动扶梯的问题中更多的只出现后一种速度,即“单位时间走了多少级台阶”,所以处理数量关系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理清了各种数量关系,自动扶梯上的行程问题会变得非常简单。
上一篇:2025年学生社团招新策划书的有哪些模板【通用1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