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研究论文实用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产业转型研究论文实用优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产业转型研究论文【第一篇】

体育,在不少人眼里仅仅是打打闹闹、蹦蹦跳跳的群体游戏,它能使全球数十亿人如痴如醉、神魂颠倒,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但在“一切向钱看”、又“从一切看出钱”的西方企业家眼里,体育的这种近乎神灵崇拜式的、永远处于癫狂期的吸引力,就是从不停歇的印钞机。

据报道,目前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达4000多亿美元,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这一数字相当于我国去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目前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其绝大多数份额来自职业体育发达的北美、西欧和亚洲的日本。体育产业“老大”美国,早在前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达631亿美元,超过了石油和航空工业。英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70亿英镑,其就业人口38万,超过了农业和煤炭业。日本体育产业的年收入达万亿日元,在其国内十大产业中排名第六。

体育从娱乐业的边缘成长为一种潜力无穷的主体性产业,下述三件事起了助推作用:

80年代,nba主席戴维·斯特恩给所有球队制定了一项薪金封顶制度,实现了富队与穷队的平衡,使nba比赛日趋精彩,nba经济也得以复苏。nba的一整套促进比赛精彩纷呈的规则和挖掘每一个角落来赚钱的技巧,已被各类项目的联赛所吸收,使职业体育日趋完善。

1972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和1980年的苏联莫斯科奥运会,都是血本无归,从而宣告政府出资主办奥运会模式的死亡。到1984年奥运会时,居然只有美国洛杉矶一家申办。商人出身的美国人尤伯罗斯没有要政府一分钱,靠集资的七亿美元,几乎是单枪匹马地筹办了洛杉矶奥运会,结果净赚亿美元,开创了民间办奥运会的成功模式。此后,奥运会和其它大型体育比赛就成了你抢我夺的肥肉,韩国和西班牙更分别靠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了经济振兴的契机。

电视转播全面介入体育比赛,成为大型运动会和职业联赛的最大买主,已彻底改变了体育的面貌。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为照顾欧洲电视观众,球员们不得不在中午最炎热的时候踢球。汉城奥运会时,为了让美国观众在黄金时段舒服地看比赛,各项目决赛都提前到运动员最不兴奋的早晨举行。而为了与电视转播合拍,排球比赛第五局开始实行直接得分制。体育在委曲求全的同时,也获得了空前的开放度和影响力。体育更从电视网中得到滚滚财源。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出售电视转播权收入为亿美元,占总预算开支的1/3。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广播电视公司,为获得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的转播权而争得剑拔弩张,结果是投标价码扶摇直上,下几届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已卖到30多亿美元。与世界体育产业这一超级巨人比起来,中国体育产业仅仅处于胚胎期。目前中国体育部门收入的自给率仅占体育事业支出的47%,除了发行体育彩票和足球联赛初具产业规模,其它都是零打碎敲“讨”来的。

过去五年,中国共发行22亿元体育彩票,筹集资金亿元。但以前这些资金干什么用了没见报道。只知道去年国家体委宣布说从发行体育彩票的收益中拨出3000万元,在31个省、市、自治区建设了500个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场所。这对于居民的急切需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据估计,世界足球市场的年交易额达亿美元,而中国前年12支甲a足球俱乐部的年收入只有一亿元人民币,也就是1200多万美元,不及拳王霍利菲尔德打一场比赛的收入。国外的各类职业和大众体育俱乐部都是自负盈亏的企业,而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已经五个年头,国家每年还要投入五六百万元,许多俱乐部与当地体委没有脱离关系,其人事变动和经营危机甚至要市长、省长出面干预。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排协在各种准备都不到位的情况下匆忙推出男女排球主客场联赛,结果在’97至’98赛季投入1000万元,不仅没有赚钱,也没能吸引观众、激活球迷市场。

中国体育产业的.落后缘于体育改革的滞后。说来令人惋惜,20多年前,体育界是作为改革开放的象征最先走出国门的,但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体育改革却逐渐落后于经济改革。最先在西方市场经济环境中闯荡的体育界,在国内可能是文教领域最后踏入市场经济大门的行业。迟迟到1994年,国家体委才以足球为突破口开始了职业化尝试。束缚体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观念,是长期把体育单纯定位为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武器,否认它具有创造产值的经济属性,因而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

美国各类职业体育联盟都公开宣称只有一个动机: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使有关各方尽量多赚钱。这就把体育定位为与餐饮、零售业没有什么不同的一种商业活动,它提供的产品是比赛,产品的质量要求是精彩。它刺激大众的体育消费,从而使各方有利可图,其中包括比赛的主办者各俱乐部老板、比赛打工者运动员和比赛的推销者电视台。

当然,体育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作用,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推动体育发展上要依经济规律办事,使之从自身产生动力,而不是空喊爱国的口号。这就像振兴民族工业是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追求目的,但并不背离爱国主义一样。中国体育与世界体育强国的最大差距其实不是以奥运金牌为标志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而是以利润多少和企业化程度高低为标志的产业化水平。没有产业化支撑,中国竞技体育将因缺乏经济动力而走入死胡同,作为一种消费方式的全民健身也将因供应短缺而难以持久。

产业转型研究论文【第二篇】

[摘要]针对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如何促使中国体育产业有效地发展,本文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后奥运经济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亮点,同时也给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国际上研究奥运经济公认时期一般为左右,即从奥运申办成功到奥运会后。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主办国和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时一般都会有一个经济发展的热潮。但是,当奥运会后,随着这种短期的膨胀型的需求衰退,举办城市或多或少都面临需求不足、供应过剩造成的经济压力,奥运经济中的对体育产业消极效应将更明显,包括体育旅游和商业等迅速陷入衰退、体育场馆闲置、体育从业人员的失业人数增加等,这就是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我国奥运经济期从奥运申办成功算起,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到年期间即进入“后奥运经济期”,如何克服“后奥运经济期”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的“低谷”效应,使中国体育产业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效率地发展,笔者提出了若干对策。

一、深入发掘奥运题材,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业。

奥运经济会对其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收益来自于体育旅游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希腊奥运会给希腊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l1o亿欧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之于历届举办城市及相应的国家,中国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因为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为中国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即能激发更多的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吸引广大国内游客去奥运村、“鸟巢”、“水立方”等著名奥运场馆游览,这种旅游需求是巨大的也是长期的,所以即使在后奥运经济期,奥运仍然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长效题材,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线路、新项目、新产品,让更多游客来参观奥运场馆和设施,进行休闲、娱乐和度假,从而使体育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使奥运会这个人文旅游品牌经久不息。

我国现有的体育法规尚不健全,现有法规以《体育法》、《宪法》的相关条文为基础,配合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条例组成,但基本上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根据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应该加快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以规范体育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些省市出台了一些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但是比较宏观,覆盖面较窄。我国应当出台与《体育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可以明确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能,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和相关的法律责任。完善竞技表演的法规,通过对各种竞技体育表演的立法来保护竞技体育参加者的权益,规范体育竞技赛事的赞助、转播、广告等事宜,从而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首先,培育和开发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运动员通过体育竞技表演来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欣赏需求,体现了市场上的交换关系,这就形成了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我国在足球、篮球为代表的体育竞技比赛中,建立了以主客场为主的体育经营性赛制,通过票务收入、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等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发展体育培训、咨询等中介市场。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向广大群众提供体育技术、健身方法和体育知识培训、咨询的机构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国可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体育健身运动培训、咨询中,通过培训武术、散打、游泳、健美等体育项目来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此外还可以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事业。目前,我国的体育彩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开展,我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使其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加强对体育产业化运作专门管理人员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致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较为混乱。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国家要加大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五、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

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契机,积极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培养国际竞争优势。如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内部机构重组实现了资源优化和管理优化,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另外,积极增加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是有效提高体育产业、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同时,对一些货真价实的产品应积极通过广告、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手段,以质量和诚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加大体育营销力度,以寻求更多赞助商加入,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

参考文献:。

[1]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王晶陈振良:北京奥运会的经济价值分析[j].企业经济,,(1)。

[3]郑双喜:从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看北京奥运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产业转型研究论文【第三篇】

今年3月—5月间,省企业联合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组织省、市、县企联上下联动开展调研活动,每市调研的企业10—30家不等。省企业联合会负责人率队重点调研了滁州市和池州市的部分企业。在调研全部结束后,5月下旬,在宿州市召开省、市企联会长联谊会,专题交流调研情况。现将这次调研成果梳理汇总如下:

一、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省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酝酿着新的机遇。很多企业界的同志认为,危机是落后生产力之“危”,是先进生产力之“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大家主动应对,积极进取,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谋取新局,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

一是产业门类由“多”到“特”,在培育主导产业中做优做强。

大家在实践中体会到,一个市、一个县,产业门类不能求多求全,十个指头伸开,什么也抓不住。各市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引导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蚌埠市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硅基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去年产值达到近千亿。四大主导产业中有多个产品规模位居国际国内领先地位,在电子信息方面,大富机电年产35万套微波射频器件,全球领先;41所电子年产7000台套孵化装备,国内市场占70%以上;双环电子年产亿只绕线电阻器,占国内市场20%以上。

芜湖市积极围绕奇瑞汽车,重点培育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突出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基础装备及关键基础件、农业装备、物流设备及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航空及配套设备、船舶及配套设备等八个领域,努力培育打造5000亿的首位产业。

马鞍山通过结构调整和机制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实现了从钢铁一业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不断下降,由2007年的%下降到2012年的30%;非钢产业不断壮大,非钢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36%提高到2012年的54%,提升了18个百分点。

亳州市一方面继续引导酒和中药材产业向品牌化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了包括煤化工、农产品加工、煤炭、超硬材料等在类的八大产业集群。

池州市结合生态优势和市情特点,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培育,使其成为支柱型的主导产业。

二是产业布局由“散”到“聚”,在发展产业集群中形成竞争优势。

目前,我省产业集聚效益逐步显现,已成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3、洗衣机占全国1/4。

滁州市形成以博西华为代表的家电集群,以煤化盐化一体化为代表的盐化工产业集群,以德力为龙头的硅产业集群。该市正在加紧培育这三大产业,使其成为千亿元产业。

宿州市以打造中部地区制鞋产业集群为目标,本着“整体承接—产城一体—三化统筹”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鞋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新、教育培训、会展旅游五位一体的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短短的几年时间,共引进百丽、东艺、康奈、意尔康、鸿星尔克等一批知名制鞋及配套企业。宿州华夏集团过去一直是传统的零售业,近些年致力于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既增进了企业的竞争力,又增强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宣城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主城东部片区布局为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逐步建成城东综合物流园区,城北货运仓储园区,城西专业物流园区等三大物流集聚区。目前全市拥有物流企业300余家,现代物流业渐显雏形。

三是加工链条由短变长,在延伸产业链中提高附加值。

全省各地都注重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以滁州市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已由初级农产品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已逐步形成一条“农业生产——农产品——食品加工——流通——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拉动就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振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将达500亿元。

蚌埠市依托玻璃设计院、晟光科技等骨干企业发展新型显示产品,目前已形成自上游超薄电子显示玻璃生产—中游ito导电膜玻璃制造—下游电容式触摸屏生产—手机、平板电脑、电子图书等终端应用产品较全的产业链条。

淮南市围绕培育打造100亿淮化,100亿煤化工、100亿煤制天然气、30亿德邦,加快淮化多孔硝铵、乙二醇、中安煤化甲醇转烯烃、国投煤制天然气、德邦100万吨纯碱项目建设;围绕打造200亿元的煤机基地,加快凯盛重工、舜立机械开发区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引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延伸汽车产业链,重点支持陕汽形成5万辆专用车生产能力,打造200亿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基地。这些补链延链项目的实施,实现了链条的上下延伸、左右配套,非煤产业的支撑能力增强,结构得到优化。

安庆市的华茂集团,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逐步将华茂国际工业城打造成全球中高档面料中心,形成竞争优势。环新集团向发动机动力总成系统和配气系统覆盖,实现了模块化生产供货,为企业带来了效益,为客户减少了成本,也降低了质量风险。曙光化工集团紧跟国际同行业的技术动态,在实施投资58亿元的曙光化工园中,提升装置水平和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精细化工产品为龙头,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阜阳市昊源集团,以化肥转型升级为契机,进行产品升级结构调整,不断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借助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实施化工新材料系列产品项目,将新增销售收入180亿元、利润亿元。

四是环境由“黑”变“绿”,在推进生态文明中谋求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强对地区生态环保指标的考核监察,对污染项目进行“限批”、“一票否决”等,倒逼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初步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

合肥市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一是不断完善工业节能激励政策,出台了支持循环经济、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支持节能技改和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等财政资金奖补政策。二是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管和调度,涌现了皖维生产用能系统集成、大江水泥预热发电等一批具有标志性的节能工程和项目。三是强化资源综合利用,通过余热余压利用、中水回收、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方式,强化对尾矿、工业“三废”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四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了116户24门以下轮窑和10户造纸企业24条生产线破坏性拆除。

黄山市循环经济园区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该市对歙县的33家精细化工企业关停并转24户,对另9户企业按照“搬迁、集聚、升级、循环”的要求,统一进入循环经济园区,实行集中供热、集中治污、集中脱盐,推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铜陵市圣奥化学科技公司处于铜陵循环经济工业园,发挥与相邻企业的原料互补优势,提高产业链条耦合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仅一年就替代燃煤18000吨,节约资金840万元,节电270万度,同时也为相邻企业创收1400余万元。今年,又在专家指导下,利用变压吸附技术,从焦炉煤气中提取氢气作为橡胶防老剂的原材料,将剩下的一氧化碳和甲烷作为清洁燃料供锅炉和载热体加热使用,不仅挖潜了原料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实现了全过程的清洁生产,保护了大气环境。

五是手段由拙变巧,在“两化融合”中实现流程再造。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的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

合肥市于2011年成功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称号。以此为契机,逐步探索走出一条“点上抓企业示范、线上抓产业联动、块上抓区域集聚、面上抓环境优化”的两化深度融合之路。一是区域层面,以桃花工业园示范园区为典型,鼓励工业园区实施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示范;二是行业层面,以江淮汽车等20家省、市示范企业为龙头,加强产业链信息化联动发展,培育典型,树立标杆;三是企业层面,以京东方制造执行系统等69个市级示范项目为重点,鼓励骨干企业积极采用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技术。去年,合肥市获得工信部第二批两化融合试验区2011年工作综合评价第一名。

六是从制造到“智造”,在技术创新中实现跨越发展。

近年来,全省各地把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破解企业科技投入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比例不高等难点问题,推进制造业从传统制造迈向“智造”。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一大批企业立足于技术超前和拥有专利技术,带动产品升级。

六安市安徽应流集团原是一家从事砂型铸造的企业,近年来,与大学、研究所合作,引进和开发多种世界先进的铸造工艺和机械加工技术,大幅压縮常规产品,承接核电、飞机发动机部件等高精尖、中大件产品,产品吨均价成倍增加,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淮北市的龙波电气、滁州市的全柴等企业都把很大精力、很多投资用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梯级式发展,有效地抵御了危机的冲击。

淮北市的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由从畜禽屠宰副产品中提取生化物质的企业,坚持持续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成为专门从事医药中间体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使之走向优质化、高端化、品牌化。这也是一种创新。白酒是最传统的产品。阜阳金种子集团与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作成立了“安徽省柔和型白酒酿造及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活动,在白酒清洁生产技术、安全品控技术等方面,取得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40多项,产品畅销不衰。淮北的中意胶带、马鞍山的华菱星马汽车、芜湖市的兆信炉料等企业也都牢固树立“科技兴企、自主创新”的科技理念,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在转型升级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转型升级就是另起炉灶发展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就是更换设备工艺等的观念认识普遍存在。一些企业没有搞清市场需求和潜在的技术风险,就盲目转型、贸然投资,等等。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带来了行动上的偏差。

(二)危机意识不强,转型升级的能力弱。

不少企业依然满足于现状,没有树立起“标兵走远,追兵逼近”的忧患意识。有的地方“创新没有动力,转型没有魄力,升级缺乏能力”,还没有从完全依赖资源和传统产业的思维中解放出来。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而出台的产业振兴、需求刺激政策,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强化了一些地区、企业对外延式扩张的路径依赖,削弱了地区、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还有一些企业负责人面对转型升级惧坚畏难,信心不足,认为“动作太大资金不足,动作太小不解决问题”。

(三)产业类同、集群优势尚不明显,转型升级基础薄弱。

近几年,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虽有进步,但与全国产业结构类同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如家电产业,合肥、芜湖、滁州三市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家电的核心部件仍主要依赖外省企业提供或从国外进口。“安徽制造”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安徽加工”、“安徽组装”。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支撑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大多为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业。

产业集群多为同类产品的集聚,而不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机集合,企业间分工协作不紧密,产业的组织化和集中度相对偏低,其整体带动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要素制约明显,中小企业面临多重困难。

当前,我省很多企业还处于“三无”状态:无自主品牌,无研发中心,无专利产品,抗风险的能力很弱。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多。

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销蚀了相当一部分利润。据宿州市企联对该市企业的调研,购进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0%,而企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10%左右,与2011年相比,企业平均利润减少30%~40%。

人才匮乏和用工短缺并存。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由于普通工人对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要求日益提高,也使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难和用工荒。技术工人稳定性差,有的企业反映,技术工人的年流失率在10%-20%。

新技术匮乏,装备水平低。在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建项目投资比重大,真正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低,装备、技术老化问题突出。由于技术创新能力弱,决定了它们只能依靠走低成本扩张之路来维持生计,只能生产低附加值、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难仍然是当前企业普遍反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品或质押物,因而担保难和基层银行贷款难;融资贵表现为贷款利率上浮过大,不得已使用的民间借贷更是数倍于银行利率,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高居不下。中介费用名目繁杂也加剧了企业融资贵。

三、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

转型升级,首先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转型、在思维方式上转型、在发展理念上转型,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正如皖北煤电集团葛家德董事长所说的,观念更新了以后,自然就会出主意、出办法,就会找到人才,就会开发出新产品。

(二)走出转型升级认识上的误区。

转型升级的核心是追逐市场,追逐效益,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按照市场指向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型;改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效率也是转型;一切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改变都是转型。但不看市场需求,一味求新求高,转了行未必实现了成功的转型。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可能是产业产品不变,而内核常新,也就是把自己的主业做深、做透,实现管理、设计、技术、装备、工艺的升级,产品性能和功能的再开发,即是在现有产业中注入“新鲜血液”式的转型,而且这是更大量的转型。

(三)优化产业布局,垂直整合,错位发展。

所谓垂直整合,就是坚持大项目带动,通过构建完善产业链,加快主导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配套,推动同一生产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中间品交易市场,促进产业集聚、产品创新和规模经济,实现区域交易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错位发展可以避免竞争中的“撞车”和“挤独木桥”现象,减少无谓消耗,合理配置资源。宿州市制鞋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突出产业重点,进一步明确转型升级的方向。

主导产业要以创造、“智造”为导向。加快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促进主导产业从普通制造向柔性化、复合型服务制造升级,从销售产品向为客户提供综合配套的系统解决方案转变,从成本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

(五)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项目是发展的重要支撑。既要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又要积极实施短平快、专特新项目;既要注重高新产业项目建设,又要注重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既要重视龙头基地型项目建设,又要重视扩链强链型项目建设。其中,扩链强链型项目对我省当前发展最具积极意义。

(六)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的组织水平。

要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对企业的服务。一是改进政策服务。现行政策多是普遍化的,若能够实行有重点的、差别化的政策,扶持一些重点企业,优势产品,这样才会使新的增长点尽快的成长起来。二是融资服务,解决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三是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建立独立的技术和信息开发中心的能力,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政府协调,建立一些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技术和信息开发机构,为他们提供急需的产品设计、技术支持和信息发布,在克服障碍中顺利地实现转型升级。四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负担。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清费减负的政策规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

产业转型研究论文【第四篇】

外语:英语一般粤语水平: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三级篮球裁判证、会计电算化证书;

专长:书法、篮球、羽毛球、足球。

个人自传。

为人正直善良,态度积极向上,处事务实严谨,生活吃苦耐劳,良好的学习与沟通能力,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谦虚好学,动手能力强,工作负责认真。

产业转型研究论文【第五篇】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将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统筹发展,城乡差距因此也得以缩减。另外,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营销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并不同步,我们有必要正视农业产业化营销所面临的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以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发展。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顺应时代的需求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成就,它改变了我国农业分布相对分散的模式,使我国农业发展向着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农业产业化营销的巨大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实行与大市场相对应的大生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产业化营销策略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经济快速转变以及增加农民收益的有效途径。

目前,农民收入难以有所提高,主要是因为其收入来源单一、农业经营较为分散以及管理不到位。这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将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农业产业链都提升一个档次,并且还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农业产业化可以将资金、人才以及技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势激活市场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农业产业化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必然选择,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将农业打造的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发展起大量有特色、高质量以及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另外在产业化经营下,农业附加值也大大增加。小城镇也因此发展起来,小城镇的发展带动周围农业整体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加以调整。农业经营摆脱了过去的盲目和低效向着高科技高水准进发。

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新农村建设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说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农业产业化核心还是市场为导向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乡风民俗角度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能够大力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发扬本地的优势,由此也会大大推动勤劳淳朴和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农业产业化将会使农业生产者一改传统的思维模式,转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新农村建设包括了很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等。

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们必然能够打造一个经济繁荣和浓郁文化氛围的新农村。当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农业产业化之路不能在短期内走完。事实上,目前农业发展还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农民素质、农业融资、农民权益保证等等问题急需工作人员的解决。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能够带动农民共同致富,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比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所含有的科技成分更高,除此之外现代农业的管理方法也更加科学。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发生巨大的改变。纵观国际,农业产化发展必然走向现代农业,农业科技现代化和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的方式使农业产业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农业产业化的存在大大激发我国农业经济市场,我国农业发展有望更上一个台阶。农业产业化具有的优化经济实体的组合的能力,这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营销观念淡薄。

营销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营销观念,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把握机遇推动农业产业化。但是,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树立农业产业化的营销意识,未能清晰地看准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并积极采取市场手段来发展农业产业化。

工作人员没有重视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也没有及时了解市场消费者的动态,大多数甚至依旧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方式中。相关工作者由于没有较强的农业产业化营销观念导致了对市场缺乏了解、产品缺乏特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等等严重的问题。强劲的竞争对手通过更新观念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营销手段早已在专业化生产中抢占了优势。

营销信息闭塞。

农村本身不具有收集信息的优势,在市场经济下农业产业化营销信息的闭塞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的农业产品大多数还是独自销售,缺乏有秩序有规划的销售渠道,产品是否与消费者对口难以确定。较差的信息收集能力和缺乏对市场动态的实时监控反馈,最终导致的是农业生产盲目而没有针对性。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营销策略陷入了困境中,营销策略不够创新和大胆,甚至有的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营销模式中。如此落后的营销策略难以捕捉到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加之与市场的衔接不够无法较好的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营销策略的缺乏主要是指缺乏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缺乏产品细分、缺乏定价策略以及缺乏品牌意识。

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来说,正确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关系着农业产业化的健康长远发展和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营销基本是大量营销的阶段,农业产业化单纯追求附加值或者产业链的完善还远远不够,我们有必要采用新的营销策略与目标市场相对应实现两者的完美契合。

48 3076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