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团体标准化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面是阿拉网友收集整理的团体标准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优秀范例,欢迎阅读参考,喜欢就支持吧!
2014年10月31日,国家标准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5 次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团体标准试点工作。2015 年 3 月26 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目前国家标准委已完成《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团体标准化第 1 部分良好行为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并下发广泛征求意见。这标志着国家已开启团体标准发展的大时代,企业、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社会组织应把握时机,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提升产业竞争力。
2 国内外团体标准发展现状
国内团体标准已经起步,正处于引导发展阶段
国家标准委近期发布的《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团体标准进行了科学定位,将团体标准的主体限定为具有法人资质、且具备相应专业和标准化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
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的行业协会、学会自主制定和发布了一批团体标准。如中国标准化协会(CAS)于 1978 年成立,自2001 年开始参照国外自愿性学会协会标准模式,结合国内具体实际,组织制定 CAS标准,至今已制定完成100多项标协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自 1979年成立以来,已发布320余项设计、施工、检测等方面的 CECS 标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CAEPI)成立于 1993 年,2014年开始致力于发展协会标准,2015 年 3月 2 日发布第一个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CAEPI 12015《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指南》。
此外,我国各地还出现了一些产业联盟和地区联盟标准。虽然有些联盟还不具备法人资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标准,但其组织管理、标准的制定程序、编写规范等和团体标准的要求基本一致。2011 年,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STCE)成立,至今已发布 9 个 STCE 联盟标准。2013年江苏质监局发布了《江苏省产业联盟标准管理规范》,引导产业集群统一标准,共同发展。2013年,青海、宁夏、甘肃、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经地方质监部门主导协商共同发布了跨地区联盟标准,如清真食品认证通则。
这些团体标准在填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空白、凝聚产业链、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政府的规划指导支撑力度不够以及技术支撑薄弱等原因,我国的团体标准还有一段探索之路要走。
国外团体标准发展成熟,形成一批国际权威标准
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是国际上标准化工作开展较早的国家,除了政府标准外,都有体系比较健全、数量庞大的团体标准,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协调机制。这些国家有许多协会制定的标准被上升为本国国家标准,有些被公认为国际先进标准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美国纺织化学协会(AATCC)、美国石油学会(API)、英国石油学会(IP)、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协会(ILT)、英国安防行业协会(BSIA)、英国劳氏验船协会(LR)、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德国电工协会(VDE)、日本规格协会(JSA)、日本电器学会(JEC)和日本电机工业会(JEM)等。
国外这些协会一般是非政府性质的民间组织,机构的生存依赖于会员的会费、标准版权的收入以及相关服务的收入。标准的制定是从市场需要出发的自愿行为,行业协会、学会、制造商和个人都可以提出市场需要的标准草案,通过规定的程序就可成为正式标准。标准是否采用由相关方自愿决定,除非该标准被法律法规引用。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标准在各国标准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因此国外这些协会着力介入国际标准的竞争,抢占制高点。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IEC、ITU 中,标准委员会、分委员会秘书处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标准化组织把控。
3 推进团体标准的必要性
团体标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政府要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并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团体标准作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补充,具有制定速度快、对市场需求响应及时、标准推广高效等优点。
先进的团体标准,统一和提高了技术门槛,完善产业链条,融入专利技术,引领产业集群抱团升级。实施团体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实现产业内的企业人才、设备、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共享,推动产业集群企业共同成长、发展,有力促进集群产业转型升级。
团体标准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行为正在不断归位和规范。中央政府已经明确地把政府职能界定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把企业交还给市场,把应当由社会承担的责任逐渐归还给社会。
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与市场角色错位,市场主体活力未能充分发挥,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切实转变政府标准化管理职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作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重要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学会具有协调市场主体利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等功能,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有条件的专业性社会组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发布产品和服务团体标准,既可鼓励技术创新、解决标准缺失、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升标准竞争力,又可让政府把精力放在保障安全、健康和保护环境范围的强制性标准上,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
4 推进团体标准的几点建议
加强政府引导
我国应加快改革步伐,充分发挥民间标准社团组织的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完善多方利益协商机制,建立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政府应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进行机制体制创新,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创新试点工作。同时,政府应畅通社会团体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渠道,鼓励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抢占国际标准制修订的话语权,鼓励相关专业机构开展团体标准先进性评价,引导团体标准不断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稳健发展、重调结构、调控出新、动力再造的新常态。2014年世界标准日将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标准构建统一市场规则确定为年度主题,更加凸显出标准化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作用。只有适应新常态,攀升新高度,开创弊绝风清、富民强省新局面,全力提升标准契合力和引领力,才能更好地开拓新局面、迎接新挑战、回应新要求。
团体标准应坚持市场主体自主制定、自由选择、自愿采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通过团体标准竞争,提高标准水平,以高标准引领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
倡导企业广泛参与
企业作为团体标准的实施主体,应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并反馈意见。团体标准发布后,各标准团体要及时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宣贯,帮助和鼓励企业通过执行团体标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标准对企业发展和市场培育的引领作用。
结语
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是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我国已开启团体标准发展的大时代,企业、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社会组织应把握时机,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提升产业竞争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