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验算说课稿(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减法的验算说课稿(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减法的验算说课稿【第一篇】

核心提示:本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后,目的是要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由于学生在做前面几课时的《课堂作业》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所以我决定将加减法的验算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本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后,目的是要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由于学生在做前面几课时的《课堂作业》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所以我决定将加减法的验算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学习“加法验算”时,我增设了一个复习题:根据上面算式的结果,写出下面几道算式的结果。这道练习题的设置,既为后面的新知做好了铺垫,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后面新知的教学中,学生由于有了前面复习题的基础,所以很快就发现了验算加法的方法。教学中,我还用学生的姓名来命名所发现的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节课只进行了“加法验算”的教学,从学生的课堂练习看,他们对本节课新知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了,尤其是还有部分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来完整表述验算的方法。

但本节课我认为学生练习的密度还不够,由于他们计算的速度还比较慢,所以导致课堂上的练习量还不够。针对学生计算速度慢这一现象,教师课后还要加强训练。

减法的验算说课稿【第二篇】

2.教材分析:

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验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借助解决小蜜蜂提出的怎样检查这一问题,展开探索并学习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验算方法,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验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都是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学习的。本节课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4.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2.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5.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二、因人而异说学情。

在课前面几节我了解到:有96%的学生熟练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有98%的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非常熟悉。还有20%的学生对连续进位、退位的加减法有初步的了解。

1、说教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突出了(1)书本让学生学习;(2)问题让学生提出;(3)规律让学生发现;(4)疑难让学生研讨;(5)评价让学生参与的特色:这既符合了新课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本节课的特点。

四、独具匠心说流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景引入: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己说出一节课里想知道什么,想学会什么,一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让学生带有目的参与学习,能减低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活动一:

1.从这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中你们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张记录表,知道表中分了两个内容:生产情况记录和使用情况记录。)。

2.你准备怎样帮助小蜜蜂检查生产情况记录对不对呢?有什么好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可能想出各种办法,其中可能包括:通过验算的方法来解决。)。

师:同学们的点子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检查员,检查一下这张记录单,好吗?

3.该怎样验算呢?自己在本子上试着写写看!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验算方法。

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1)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方法。

(2)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

(3)有的会再算一遍。

(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见解。适时进行知识的深化,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小结:不管用哪种验算方法,只要能检验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不过我们验算加法一般使用第2种方法。

活动二。

(第二层:讨论归纳、总结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时走进学生讨论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下面的交流互动活动做好准备。并且适度的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的交流成果,对他们的成绩及时作出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这种全班学生互动式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1.有了刚才的经验,你们能帮小蜜蜂检查一下蜂蜜使用情况记录吗?自己检查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2.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验算方法。

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1)用差+减数的方法。

(2)用被减数-差的方法。

(在比较中使学生体会到不管用哪种验算方法,只要能验算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同时向学生说明验算减法一般用第1、2种方法。)。

我们通过验算帮助小蜜蜂解决了问题,我们在平时的计算中,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三扩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全部做对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做题及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自主练习第3题。

谈话:在刚才的课堂上,你们都是很优秀的小小检查员,能再检查一下这几道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定几名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提问:为什么会出这么多错误呢?

学生可能回答:不仔细,应该检查,验算等。

提问:如何就能避免错误的产生?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仔细认真,做完后还要认真验算。

3.自主练习第4题。

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要知道440个学生,每人1袋够不够,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笔算、估算,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通过减法判断。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第三层:掌握方法,学会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时走进学生讨论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下面的交流互动活动做好准备。并且适度的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的交流成果,对他们的成绩及时作出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这种全班学生互动式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收获。)。

五、板书设计:

减法的验算说课稿【第三篇】

根据教材主题图给出的生活情景,整个过程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由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虽然初次接触验算,但是许多学生因为有生活中检验的经验做积累,通过观察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他们很快找到验算的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发现.自我总结,学生们很快掌握验算方法,并很快理解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在减法的验算教学中我是采取如此的方法,并且比较两种验算方法的不同。课后我自认为非常成功,孩子们真正将加减法的检验方法学到家了,但是从课后反馈看,班级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部分孩子减法的验算方法不仅多,而且说得很清楚;还有一部分学生两种验算混乱不清,乱做一气。当时我在想,如果只是为了考试,我减法都只教一种最简单的验算方法多好,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保证比现在要好。可是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简单的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思维与方法,理解数学各种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因此对于那部分混乱不清的学生,我要通过其他教学手段,给时间让他们充分理解,我相信只要我始终抱着让学生学习终身受益的数学的信念,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少。

减法的验算说课稿【第四篇】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板书课题)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思考: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二、探索规律,归纳结论。

在学生提出可以用4–(–3)计算乌鲁木齐的温差后,教师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计算4–(–3)的方法,得出结果为7.

在学生得出4–(–3)=7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4–(–3)=7与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

在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后,教师设问:

只有4–(–3)=4+3=7这一个例子,你能不能断定这个猜想成立?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如:正数减去正数、正数减去零、正数减去负数、负数减去正数、负数减去零、负数减去负数、零减去正数、零减去零、零减去负数等.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这一法则)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只要是合理的都应鼓励.

如采取逆运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计直接数读数的方法等.

对4–(–3)=7与4+3=7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

思考: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得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学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在合作交流中彻底理解有理数相减时总成立的一般法则.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三、例题讲解,即时反馈。

1、师生共同完成p53例1,其中第(1)小题教师讲解,其余各题请学生完成.

在完成例1后,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及时处理p54“随堂练习”.

2、师生共同完成p53例2、p54例3。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师讲解第(1)小题时要点明算理,规范解答.

互动交流式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2、例3是实际问题,它们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拓展应用。

师生一起分析p55的习题第5题.在弄清题意后,请学生填写方阵图.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每个数都加上的同一个数”是什么,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在这个实际情境下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题也提供了一个三阶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识面,并为“试一试”的思考提供参考.

五、课堂总结。

多媒体出示总结性问题: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2、课外思考:

p55习题试一试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

利用课外思考给部分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减法的验算说课稿【第五篇】

提供了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零两个问题引出例1、例2的内容。

把加减法验算同时放在加法、减法后面编排,有利于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并且验算的方法也可以更加多样。

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三种: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

同例1,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两种: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4.练习七。

第8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如学生可以提出某两种商品总价是多少,某种商品比另一种商品贵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现开放性,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

(四)整理和复习。

1.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2.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复习。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体现开放性。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减法的验算说课稿【第六篇】

同例1,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两种: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4.练习七。

第8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如学生可以提出某两种商品总价是多少,某种商品比另一种商品贵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现开放性,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

(四)整理和复习。

1.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2.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复习。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体现开放性。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减法的验算说课稿【第七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28页的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引入,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情境。

二、探究体验:

1、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2、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掌握两种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减法的验算说课稿【第八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

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选择。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

563+528=696+241=70+260=。

991□837□330□。

1081□937□230□。

1091□1037□267□。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教科书30页第6题。

小精灵说: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2、教科书31页第8题。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三、全课总结。

1、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

2、作业:

(1)第29页:3、4题。

(2)第30页:5、7题。

3、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48 19370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