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汇集16篇】

冠军 分享 时间: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地球的未来。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1

“教无定法”,这一点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体现得尤为明显。李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动静相宜,脉络清晰,听完之后掩卷沉思,感慨颇多:

一、“自主合作探究”法,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本课采用了“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合作学习,深刻感悟”“探究学习,拓展延伸”等环节,教学结构脉络清晰,尤其是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地球“易碎”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掀起了“争做课堂小主人”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二、以读悟情,以读促写,注重朗读训练

语文与朗读不分家,朗读是语文的生命。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非常注重感情朗读训练,例如在讲到“地球的可爱体现在哪些地方”时,教师相机启发引导:读到“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教师启发说:你读这个句子时心情怎样,应该读出什么感情,试试看。在感情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分析完地球的“可爱”“易碎”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环节后,李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地球,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势在必行!保护地球,刻不容缓!用“如果——,地球会更可爱;如果——,地球会更易碎”进行说话训练,充分激发了学生保护地球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亮丽醒目,画龙点睛

我一直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这句话对于语文课尤为明显。李老师的这节课的板书醒目、新颖,让人享受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彰显了本节课的重点,令人回味无穷:板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一个写满“可爱:晶莹球体、人类母亲、慷慨无私。易碎:渺小、资源有限、难以移居”等文字的地球。下面是一个简笔画人物形象,他笔直虔诚地站立,仰面朝天,瞻仰地球,双臂伸展。寓意人类要保护地球,

总之,这是一节既有看点,又有重点的课,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共鸣。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2

聆听完这堂《只有一个地球》,授课教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紧扣时代主题、极具教育价值的语文教学盛宴,诸多闪光点熠熠生辉,当然也存在些许有待完善之处。

教学导入环节堪称一绝。教师播放一段太空视角下地球的.绝美影像,幽蓝星球悬浮星河,配以宇航员诗意旁白,瞬间点燃学生对地球探索的热情。顺势引出课题,抛出“地球为何是茫茫宇宙中的‘孤品’”疑问,学生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迫不及待投身文本研读,契合学生由直观感知到理性思考的学习路径。

字词教学扎实稳健。教师摒弃机械抄写,采用“字理识字”“语境识字”融合法。讲解“莹”字,追溯甲骨文,揭示本义,再回归文中“晶莹”形容地球美丽,学生轻松记住字形,领悟词义;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滥用”,为后文剖析资源问题筑牢基础。

精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层层剥茧。围绕“地球可爱在哪里、脆弱在哪里”两大主线,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小组讨论中,学生思维活跃,探讨地球资源枯竭应对之策;角色扮演里,学生化身联合国环保大使,呼吁全球行动,课堂活跃度飙升,环保理念植入学生心间。

美中不足的是,教师虽重视知识传授与情感激发,但对学生学习方法系统性梳理欠缺。若在结尾增设总结板块,梳理阅读说明文、提炼关键信息方法,学生收获将更丰厚。

此外,拓展延伸深度不够。仅列举本地环保活动,若深挖国际前沿环保科技,如人造肉缓解畜牧压力、碳捕获技术降碳排,定能拓宽学生环保视野,激发科研兴趣。

不过,整体来看,这堂课凭借精妙设计与灵动教法,出色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认识地球现状,唤起守护地球决心,极具示范意义。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3

《只有一个地球》是1篇科普性与人文性兼具的'课文,听完这堂语文课,犹如经历一场震撼心灵的环保之旅,授课教师教学成果斐然,教学智慧尽显,但也暴露出一些小瑕疵。

情境创设极具创意。教师以地球生日派对开场,邀请学生为地球“庆生”,学生满怀欣喜盘点地球“礼物”——丰富资源、多样生物,感受地球可爱;突然画风一转,呈现地球“病历卡”,上面记录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病症,派对成“会诊现场”,学生迅速转换角色,为地球“治病”,强烈反差激起学生情感波澜,全身心投入学习。

教师的问题引导精妙。“地球这位母亲生病了,症状有哪些?病因是什么?药方又该如何开具?”一连串问题紧扣文本,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讨论,挖掘出地球生态失衡深层原因,从人口膨胀到科技滥用,思路清晰,理解深刻。

读写联动扎实有效。学完地球资源段落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写法,描述家乡某一资源情况,学生活学活用,既巩固文本表达技巧,又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认知。

不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可优化点。互动形式稍显单一,多是师生问答,生生互动局限于小组讨论,缺乏同桌间、跨组间灵活交流;教师对学生个体反馈不及时,部分学生疑惑滞留课堂,影响后续学习;拓展阅读推荐仓促,未说明阅读价值与方法,学生阅读收获大打折扣。

总体而言,这堂课凭借新颖情境、精准引导与读写结合,让学生铭记“只有一个地球”,萌生强烈环保意识,虽有不足,但亮点突出,为语文教学融入科普内容提供了优质参照。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4

岑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是1篇文艺性说明文,文章语言优美且严谨、准确。

教学中,岑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抓住“美丽”“有限”“渺小”“唯一”四个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地球不能被破坏。四个特点,岑老师侧重教学“美丽”和“有限”。尤其是“美丽”,岑老师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感受,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地球图片,又如看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地球的美,还有带领学生美读等。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下,思绪飞扬,想象丰富,不仅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广袤的平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蔚蓝的大海,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金黄的稻谷……理解“有限”时,岑老师补充了大量的资料,告诉学生地球上的能源危机以及动植物灭绝的事实。美丽的地球,本来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由于人类的不加爱惜,滥砍滥伐,后来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多么残酷的事实,多么明显的对比啊!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她渺小,资源有限,所以人类只能爱护她,珍惜她。作为1篇文艺性说明文,指导说明方法是必须的。岑老师抓重点句引导学生发现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等方法,把知识点的学习和朗读指导结合起来,使说明方法的教学不枯燥,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学目标形成统一。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5

宋丽云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对于语文课如何落实新大纲精神,贯彻阅读达标实验的精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节课主要体现了我校语文学科的“自读发现——选读探究——品读感悟”教学模式初步研究的成果,下面就结合这一教学模式对本节课进行点评:

“自读发现”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教材特点、阅读心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入新课的阶段。宋老师先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切入点”,即第四段..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的感叹一句;通过快速阅读理清层次后,再次引导学生发现资源有..限这一段突出体现了地球的容易破碎,作为重点,探究它与切入点的关系。这实际上就是阅读达标的一个变式,即激发学生发现目标、明确目标,创设实现目标的情景自主实现目标。这就抓住了要语、要点、以及学生必须弄懂之处,避免造成“虽有大雨倾盆,难有几滴润心”的平均主义。

“选读探究”是教学的探究阶段。即根据“切入点”选择目标,自主地确定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深入探究。第二段到第一段再到第三段这些跳跃式的环节教学都是选读探究的阶段。这一阶段在纵向上突出了“五种能力”,横向上注意了“一个联系”。

在纵向上突出了“五种能力”。

第二段则主要突出对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擅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将成为未来人生存的必备能力。宋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汇报了解主要内容,然后再提出问题,通过默读、利用资料、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质疑——交流——解疑”的环节就是让学生把注意力从学习的结果转向认知的过程。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形成适合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创新的体验,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和创造打好基础。第一段突出了朗读感悟能力。第三段则突出了处理和运用信息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重要纽带,是树立大语文观的有效途径。第三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感性材料理解“为什么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和“提出设想要实现很遥远”加深了对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裂碎”的进一步感受。),横向上注意了“一个联系”

新大纲提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横向的联系,那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节课的设计,教师注意了语文知识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情感。“资源有限”一部分的教学体现最为明显,引导理解“但是”这一关联词语的作用后,通过录像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应用“但是”进行发散练习,同时强化了学生对资源有限保互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品读感悟”是深入感知、运用迁移阶段。

语文学科的感悟能力致关重要,有所感悟才会培养爱美、审美情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力和内涵的深刻感受力。“活动范围有限”这一段的教学“如何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教者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通过朗读来感悟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活动范围的小”则主要是通过朗读、评价感受到地球的渺小,“好文不厌百回读”通过反复品味、细细感悟,就可感悟文道的统一,内化积累,形成能力,这是繁琐的讲解无法达到的。就整体而言在从“活动范围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探究的基础上,深入感受宇航员发出“可爱、易碎”这一感叹的心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结尾处,教师设计一项扩展应用性的作业“画一幅宣传画或写一句广告语写1篇读后感,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回扣文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设计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得到一些文中没有写出来的东西或文章背后暗含的启示,促进了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教者尝试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注意知识与能力的纵向延伸与横向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6

这堂《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课,授课教师精心雕琢,教学成果斐然,诸多亮点值得借鉴。

情境创设贯穿始终,教师模拟地球“诉苦大会”,地球向人类哭诉身上累累伤痕,学生化身倾听者、安慰者,新奇情境激发学生共情。课堂成了情感交流场,学生们为地球遭遇痛心,爱护之情溢于言表,情感目标超额达成。

在文本解读上,教师摒弃传统串讲,引导学生自主圈点勾画、批注感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小组合作时,教师穿梭其间指导,碰撞出思维火花,学生挖掘出地球面临的.隐藏危机,如物种灭绝连锁反应等,理解远超课本表面。

教师的拓展环节也颇具巧思,展示本地环保先锋事迹、学生环保手抄报成果,拉近环保与生活距离,学生真切感受到环保就在身边,付诸行动意愿大增。

不过,教学细节还有打磨余地。个别小组讨论时间把控欠佳,仓促收尾;课堂检测形式单一,仅书面小练习,难以全方位考查学生知识掌握与情感内化情况。

但从整体教学效果看,教师成功唤醒学生环保意识,借助多元教学手段让学生吃透文本,是一堂兼具深度与温度的语文课。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7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整节课教者对语文课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互助性课堂教学,进行了充分地展示。具体表现如下:

一、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刘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他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刘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1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刘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又出示了一组文字资料:地球资源的现状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进而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的出路何在?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精心保护地球!”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当然,这也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刘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而后,让学生带着赞美、感激的语气自读这一段,再指名让学生在全班朗读,感受地球的可爱。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教师也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了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使他们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四、联系实际,提升情感。

课文即将结束时刘老师让学生以“xx,我想对你说”来写自己的心里话,这样学生的语言文字得到了训练,也宣泄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今后应该怎样从小事做起。使学生意识到要保护地球就要付诸行动,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自主意识。

五、商榷。

再好的课堂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刘老师如果不忘把那段《沙尘暴》的视频放给学生看,如果在出示那段地球资源的现状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的文字资料时让学生充分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会更能让孩子们意识到生态灾难已经深深地威胁到人类的日常生活。那么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自然而然的深入到每个孩子心中。

总之,暇不掩玉。虽然我们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供大家商榷。但毫无疑问,这是一节活泼、生动、有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课堂上刘老师发挥了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学生能积极参与,充分发言,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评述,评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8

《只有一个地球》承载着厚重的环保理念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听完这堂课,授课教师灵动的教学风采、精妙的教学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其间也显露出些许不足。

亮点首推情感渲染与价值观渗透。教师以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开启课堂,讲述地球孕育生命奇迹,言辞间满是赞美,配合轻柔舒缓音乐与高清地球美景图,学生沉浸在地球母亲温柔怀抱;画风突变,展示垃圾围城、森林大火等生态灾难画面,教师痛心疾首描述惨状,学生眼眶湿润,环保使命感瞬间爆棚,价值观引导水到渠成。

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导入后,字词教学扎实,采用游戏化方式,“词语接龙”“猜字谜”巩固字词,趣味十足;精读环节,教师抛出“地球的生命线是什么”“破坏生态的幕后黑手是谁”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文本,小组合作成果丰硕,学生挖掘出人类短视、逐利是生态恶化主因;拓展环节,邀请环保专家线上答疑,学生足不出户接触前沿知识,视野大开。

教师还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圈出关键词、写下感悟,定期展示优秀批注,树立榜样,学生阅读自主性显著提高。

可这堂课并非十全十美。时间分配失衡,前期字词教学耗时过多,导致拓展收尾仓促,专家答疑草草收场;对学生个体关注度不够,后排角落学生参与度低;评价用语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性鼓励与精准指导。

总体看,虽有瑕疵,但教师凭借出色教学设计、情感共鸣技巧,让学生真切领悟“只有一个地球”,唤起内心守护地球的热忱,为同类课文教学提供了有益范例。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9

今天我们语文研修1组的老师汇聚在一起,就林文英老师设计的四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进行了评课,现就会议内容进行了记录:

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针对执教教师的第二次听课展开评课。

下面请各位老师就自己的观课角度评议林英老师设计的四年级《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从本次的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孩子能力也不弱,可是就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如果老师只是走过程,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很难得到快速提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程。

(二)学生参与情况分析:(刘圆圆、刘玲燕、滕宗芳)

通过数字统计显示,我们了解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个体、主动参与为主,同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略少,但全体学生仍然都能得到活动。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姜老师的这节课,正是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对于坐在教室左边、右边、后边的学生没有忽略,反倒是刻意的关注这些学生,给这些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姜林师特别关注班级内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关注这几个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来看,这节课的条理性比较好,目标也明确精炼,师生互动默契,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几个方面都是我们本次磨课想要达到的目标,在讲课中的到很好的体现,同时看到老师们的努力和进步。

(三)教师提问的有效度:(于凌云、鞠远志、邵玲君)

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道,让语文课成为吸引孩子的万花筒,让语文课变成孩子成长的舞台。在享受精彩的阅读课堂的.同时,我选择教师课堂提问这一角度,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我发现林老师的课堂提问关注了思考性、启发、想象性,在有效的课堂提问的引导下,实现了学生课堂阅读的有效性。

针对林老师课堂教学过程及以上数据统计,我总结林老师本节课的课堂的提问的有效性在于以下几方面:

1、关注了课堂提问的引导性。

2、关注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3、关注了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10

本次观摩的'《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课,授课教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新颖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开启一扇关注地球生态的语文之窗,课堂亮点突出,细节之处也给人诸多思考。

教法运用独具匠心。教师巧用多媒体搭建“虚拟地球展馆”,各展厅分别呈现地球美景、资源分布、生态危机,学生仿若置身展馆,边走边看边学,视觉体验丰富,学习兴趣高涨。朗读环节,配乐《蓝色多瑙河》渲染地球美好,《神秘园之歌》烘托危机氛围,不同旋律契合文本情绪,学生朗读感染力十足。

在文本分析上,教师引导有方。先让学生默读圈划关键语句,梳理地球特点;再对比阅读,将地球昔日繁荣与今朝破败文段对照,差异一目了然,学生更易理解生态破坏严重性;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果地球资源枯竭,生活将变成什么样”,想象激发情感,学生纷纷表态要守护地球。

教师注重学科融合,联系地理知识讲解地球圈层,结合科学原理剖析资源形成,拓宽学生知识边界;组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分组调研本地一种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也有些许遗憾。时间把控不够精准,拓展环节仓促,学生成果展示未尽兴;评价体系不完善,重结果轻过程,对学生小组合作表现、思维活跃度评价不足;个别学生发言时间过长,挤压他人参与机会。

但瑕不掩瑜,这堂课紧扣语文要素与环保主题,通过多元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文本,唤醒环保意识,锻炼综合素养,为语文教学多元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值得同行借鉴。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11

观摩这堂《只有一个地球》,授课教师精心筹备、用心演绎,课堂处处彰显教育巧思,虽不乏有待打磨之处,但整体教学质量上乘,极具借鉴价值。

教师在教材解读上功力深厚。不局限于文字表面,深挖文本背后生态、哲理内涵。讲解地球“渺小”,联系宇宙浩瀚数据对比,凸显地球独一无二;剖析“资源有限”,引入经济学“稀缺性”概念,学生理解更透彻;解读“生态破坏”,结合社会学“公地悲剧”理论,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教学方法多元且适配。讲授法夯实基础知识,教师讲解地球科学术语时,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探究法激发学生思维,组织探究“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可行性”,学生查阅资料、激烈辩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体验法增强情感共鸣,开展“环保一日行”模拟活动,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会环保各环节艰辛,责任感油然而生。

课堂作业设计别具一格。摒弃传统习题,布置“为地球设计环保宣传海报”“拍摄环保短视频”作业,学生发挥创意,作品精彩纷呈,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学以致用。

但教学细节尚有改进空间。部分教学设备操作不熟练,视频播放卡顿,打断教学节奏;对学生突发问题应变能力稍弱,学生提出冷门环保科技问题,教师一时语塞;小组合作规则不明,部分小组分工混乱,效率低下。

不过,瑕不掩瑜,这堂课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环保主题,凭借深度教材解读、多元教学法与创意作业,让学生从知识、情感、行动多维度认识地球,守护地球意识生根发芽,是一堂难得的示范课。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12

《只有一个地球》是极具教育意义的课文,听完这堂课,亮点纷呈。教师紧扣文本特质,教学目标精准落地。开篇以震撼宇宙的地球图片、视频导入,浩瀚星河中地球如此独特,瞬间抓住学生眼球,激起探索欲,巧妙引出“地球渺小却珍贵”这一要点,契合学生直观认知规律。

字词教学扎实高效,重点字词反复认读、释义,结合语境理解,如“慷慨”一词,联系地球无私奉献资源的文段,学生轻松吃透含义,为后续精读铺好路。

精读环节是课堂精髓。教师抛出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剖析地球“资源有限”与“生态破坏”现状。小组讨论热烈,学生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锻炼了思维与表达。教师适时点拨,升华情感,联系生活中浪费、污染现象,让学生深切感知“只有一个地球”的紧迫性,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美中不足的是,课堂拓展稍显薄弱。若引入当下热门环保科技、国际环保合作项目,能拓宽学生视野,助其了解多元拯救地球途径。但整体而言,这堂课紧扣环保主题,出色达成教学目标,在学生心间种下爱护地球的种子。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13

本次《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授课教师教学功底深厚,课堂把控游刃有余,彰显诸多教学智慧。

教法上,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地球“美丽”呈现得淋漓尽致,高清航拍美景、灵动生物特写,视觉冲击下,学生由衷赞叹地球魅力,为后文地球遭遇困境的反差蓄势;朗读指导细致入微,教师范读感染力强,轻重缓急、语调起伏拿捏精准,学生跟读、自读渐入佳境,借朗读品悟文本情感,读出地球母亲的'骄傲,也读出她的无奈。

教师注重读写结合,在讲解地球资源枯竭段落时,顺势引导学生仿写,描述身边资源浪费场景,趁热打铁强化学生表达,知识迁移自然流畅。

不过,课堂互动存在可提升空间。提问多面向主动举手的学生,部分性格内向者参与度低;且评价语言稍单一,多是“很好”“不错”,针对性欠缺,难以精准点明学生闪光点与改进方向。

但瑕不掩瑜,教师凭借扎实教学设计,深入浅出解读文本,让学生领悟地球唯一性与脆弱性,唤醒学生守护地球的责任感,契合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要求。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14

《只有一个地球》是1篇科学小品文,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学生很感兴趣。与试教课相比,小袁老师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思路更为明晰。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小袁在这第一教时中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可爱。然听后感觉内容少了些,检查字词、归纳每段主要意思都比较拖,花了很长时间,而地球的美丽、可爱却“着笔”不多。

阅读教学要强调学生读的训练,只有学生自己去读文本,才能对文本有所了解,有所感悟。教师精彩的教授,精辟的分析,虽然能把教材中蕴涵的东西挖出来,但毕竟不是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欣赏、接受。所以要让学生自己读,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感受文本。

因这堂课是作为青年教师“微课辅助”展示课,课中必须要有微视频来解决教学重点,小袁把它安排在感受地球美丽一段。说实话,这段视频并没有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动感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还需要配上简明精要的讲解,学生才会留下印象。

作为公开课,建议小袁上第二教时的课——感受地球的“易碎”,抓住宇航员发出的“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来展开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的出路何在?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意识到生态灾难已经深深地威胁到人类的日常生活。那么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自然而然地深入到每个孩子心中。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15

十月十六日,我听了廖登荣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整节课老师对语文课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文本的处理,抓准切入口,达到“牵一线而动全身”的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师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课文之前,廖老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自己提出疑难问题。老师再从学生的疑难问题中找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宇航员遨游太空是为什么发出“我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这样的感慨?并以这句中心句作为本课的切入口。在教学整篇课文时,廖老师始终是以这句话为线索,来让学生体悟文本的。达到“牵一线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挖掘文本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后面的情感所感染。廖老师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我们这位母亲如此的美丽可爱与慷慨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这位母亲的呢?紧接着,老师向学生播放一组地球被破坏的画面。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这节课的又一大亮点。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廖老师教学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而后,深情地读出这句话。老师也加入学生的行列与学生赛读。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教师加强了朗读指导,使学生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在教“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这句时,指导学生读出感慨、无奈、百感交集。学习最后一段时,廖老师与学生合作激情地朗读。

本人听完这节课后有两点建议:

一、利用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板书课文题目的时候,老师故意漏掉“只有”两个字,让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老师再让学生找出“一个地球”和“只有一个地球”这两个短语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独一无二”,然后学生好好读课题,奠定感情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视觉上的反差,激起强烈的情感冲动。

廖老师在教学“地球容易破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组“哭泣的地球”的图片,那么,在学习“地球的可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观看一组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在视觉上,学生产生强烈的对比,激起强烈的情感冲动,这样就会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点评,评得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特别是要请廖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篇16

观摩《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授课教师为学生呈上一堂精彩纷呈、发人深省的语文课。

导入别出心裁,教师以宇航员太空回望地球的真实感受切入,抛出问题“地球在宇航员眼中为何如此迷人又脆弱?”激发好奇心,驱动学生自主走进文本探寻答案。课堂节奏明快,条理清晰,遵循课文行文逻辑逐段剖析。讲解地球资源时,巧用数据、实例,“煤炭形成需几百万年,如今几十年就大量开采”,直观数据敲醒学生警钟,理解资源稀缺刻不容缓。

教师还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化身地球小卫士,向“人类”宣讲环保政策,角色代入让课堂氛围高涨,学生在趣味中内化知识,环保使命感油然而生。

然而,这堂课也有些许遗憾。对课文难点——科学术语的'处理稍显仓促,像“可再生资源”“生态平衡”,部分学生一知半解;拓展延伸时,局限于简单说说环保做法,未深挖背后深层生态理念与哲理,学生思维拓展不足。

总体看,教师凭借新颖教学方法点燃学生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生态,虽有瑕疵,但核心教学成果显著,让学生铭记保护地球的重任。

48 3928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