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汇聚【精编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汇聚【精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第一篇】

亲爱的大家:

今天我们在双山集团召开县直重点企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目的是交流一季度县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和应对疫情等突发性事件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激励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刚才,县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了一季度县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做了很好的发言,顾强生同志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各位企业家的决心大、路子明、措施实,这可以看出大家头脑清醒,目光敏锐,熟悉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市场洞察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对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已经作了深刻的思考。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形势,牢固确立做大做强企业的意识。

首先,要看到县直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性。重点企业是工业发展的龙头、地区的形象和支撑全县经济的脊梁,它的兴衰事关发展大局,它的沉浮影响经济走向。多年来,我县的县直重点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于全市各县(市)前列,这一成果凝聚了各县直企业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尤其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为企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年,个县直重点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万元,分别占县直工业的、、和,占全县定报工业的、、和,是全县工业经济中份量最重的一块。因此,县直重点企业能否加快发展,直接决定了县级财政的运转状况,直接决定了全县工业化的水平。其次,要看到县直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紧迫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看不危机,就会迷失方向、丧失优势,被无情的市场淘汰。据统计,欧美国家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年,许多企业的寿命只有-年,其根本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企业都缺乏核心竞争力。今天与会的各位老总所在企业大多有了年以上的历史,已经渡过了创业之初的波动期,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但同样面临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困扰。从所在行业来看,家企业主要来自我县的两个重点行业——纺织和化工,这两个行业都是传统行业,产品趋同度高、技术透明度高、市场开放度高,进入门槛低、利润率低,竞争异常激烈。从纺织行业来讲,全国共有万家纺织企业,初加工能力世界第一,精加工能力世界第四,但无梭织机只占全世界的%,低档产品多,初级产品多,面临竞争淘汰和产品淘汰两种危机。从化工行业来讲,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初级产品装置大型化、终端产品技术特色化为方向,加速淘汰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大型企业和化工园区。而我县化工企业装置陈旧,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产业链发展格局,市场竞争力差,不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面临异常严峻的危机和挑战。从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目前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加速发展期,各类企业都在加大投入,扩张规模,抢占地盘。建湖的森达集团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现在又提出打造“百年森达”,向“百亿企业”进军。我县盐东镇的永大纺织公司正在实施总投资亿元的纺织印染项目,其中一期工程投入亿元的纺织项目土建已基本竣工,正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二期工程投入亿元的印染及成衣项目已经启动,全部建成后将达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万元的规模。这就给我们的县属重点企业敲了警钟,如果再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随时都有被取代和淘汰的可能。从外部环境来看,企业随时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市场风险。伊拉克战争导致国际石油价格起伏不定,而我县的化工企业和化纤加工企业,处于以石油为起点的大产业链条末端,成本受市场影响较大,企业的效益难以预料。非典型肺炎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景气度下降,对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将产生极大影响,国际贸易保护将进一步抬头,行业竞争将会加剧。去年月份开始的国内棉花价格上涨,目前仍在持续,我县棉纺企业的原料棉价格每吨比国际市场高出-元,且涨幅比棉纱、棉布的涨幅高出个和个百分点。反观我县的企业,产品结构单一,销售对象较少,只要市场发生一点点变化,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认识危机才能化解危机,预见危机方可把握先机,必须趋利避害,积极应对,主动适应市场的各种复杂变化,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三,要看到县直企业加快发展的可能性。县直重点企业是我县规模最大、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一批企业。各个重点企业所在的纺织、化工行业是我县的支柱行业、优势行业,产业集中度最高,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最为丰富,市场体系最为成熟,行业运作最为完善,可以讲基础雄厚,实力明显,潜力巨大,完全有可能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超常发展。县委、县政府明确了“重抓本级”的工作思路,决定把纺织、化工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特殊政策,从金融、人才、科技、财税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将给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良机。各个重点企业具有较强的自身优势,有多种产品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单打冠军”,企业信誉度高,市场认同度高,用户接受度高,这些都是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希望各位企业家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团结和带领所在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二、提升整合能力,全面落实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措施。

综观当今世界,由于发展要素的活跃性增强,而且不断向强势区域、强势企业流动,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其实就是整合各种资源,不断集聚优势的过程。目前,市政府正在制定培植壮大工业支柱企业的规划,初步规划我县到年,要形成销售超亿元的企业家,其中超亿元的家,超亿的家。涉及在座的家企业,其中,规划振阳到年形成销售亿元,双山亿元、德发亿元,巨龙和豪威特超亿。家企业要以此为动力,立足于快、着眼于超,力争提前实现这一蓝图;其他企业也要制定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可能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努力跻身全市工业支柱企业“龙虎榜”。具体地说,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双学”活动(学森达、学悦达),致力整合“四类资源”,提高“四个水平”。

整合产业资源,提高规模化水平。没有规模就没有实力,没有实力就没有竞争力。做大是做强的前提。今天与会的个企业年销售最高的个亿,最低的万元,在县内还算是佼佼者,日子也基本能过得去。但对照别人看自己,面向未来看现在,我们这些企业不是大了,而是太小了,必须千方百计尽快把企业盘子做大。在做大企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稳步发展与敢冒风险的关系。“稳”是企业发展的。一种策略,谁也不希望企业大起大落。但求稳不等于小步前进,更不等于原地踏步。消极地求稳,守摊子,只能使路子越走越窄。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敢冒风险。在座每一位企业家都很清楚,办企业,风险是绝对的,平稳只是相对的。我们对风险要辩证地去看。我认为,不敢冒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机遇往往在风险之后出现。希望大家登高望远,抓住机遇跨越发展。二是自我积累与借助外力的关系。单靠自己的原始积累去做大做强企业,是计划经济的思维,企业要发展,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外力。当前,国家开始放松银根,金融资本大举寻求落户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大家一定要把握难得的机遇,想方设法挖掘素材,包装项目,努力争取多上一些国债项目,争取多一些信贷支持。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企业家一定要有企业家的眼界、谋略、胸怀和魄力,要敢于让别人参股自己的企业,甚至让别人控股自己企业,只要企业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一定会比你手上的摊子运行得好,完全不应该也不必要有什么顾虑。三是专攻一业与多角经营的关系。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只局眼于一个狭小的领域,只局限于一两个产品,肯定难有大的跨越,必须适度进行多角经营。在这方面,振阳的“同心多圆”战略也许对大家都有启发作用,希望每个企业都能围绕主业,加大投入,多上一些配套项目,多上一些前后延伸项目,逐步形成产业链或产品群,增创新的优势。

整合组织资源,提高规范化水平。现代企业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企业规则,是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的企业组织保障。“入世”后,企业与国际的接轨,首先是组织结构的接轨。就我们县直重点企业而言,突出的应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加快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步伐。今天与会的企业除化工厂外,其余都已经完成改制,希望化工厂抓紧时间改制到位。已改制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法人治理机制,法人治理机制的核心是决策科学化和提高公司业绩。希望各企业进一步确立公司章程在企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公司“三会一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中,除振阳、双山这两个股份公司外,德发、豪威特、宏宇、巨龙等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要争取用年左右时间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业也要争取早日跨进股份有限公司行列。二是加快企业内部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用人、分配、激励机制,加强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努力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统一。三是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上市是企业筹资融资、加快技改投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企业规模化运作的重要动力。重点企业要增强上市意识,首先要敢想,上市绝非高不可攀,更非天方夜谭,只要想到了,并全力地盯上去,就一定会大有所获。在这方面,悦达可以说是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成功典范。振阳要加快工作节奏,力争年内通过发审委批准,德发要尽快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辅导期。其他企业也要积极为上市创造条件。

整合技术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企业最终用产品说话,只要拥有优势产品,市场自然会向你敞开大门。我国是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国,但利润却不到%,单件赢利不到美元,附加值为法国、意大利的,德国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因而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几乎已被挤占。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坚持把构筑以科技为支撑的发展新平台作为努力方向,走科技兴企之路。

一是加大信息化带动力度。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纺织、化工产业,加快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技术和自动物料储备系统等,推广计算计集成制造系统,促进行业的改造和提升。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二要加大新设备、新工艺引进力度,以技术设备升级带动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三要加大创新体系建设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中心,乃至博士后工作站,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同时,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活动,做到借力发展、借梯登楼。总之,各个企业一定要把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作为持续的、贯穿企业发展全程的大事,努力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新的盈利点和发展空间。

整合市场资源,提高外向化水平。要做规模企业,必须有规模市场支撑。加入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逐步融合,形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市场。只有眼睛向外,市场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一要叫响产品品牌。当今世界是一个名牌主宰的天下。没有品牌的企业,就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也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产品的成功还不算真正的成功,只有品牌的成功才算是企业真正的成功。在座的企业,硬梆梆、响当当的产品名牌还不多。要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大创牌宣传力度,力争创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客户认同度高的知名品牌。二要开拓国际市场。一季度,全县自营出口同比增长%,增幅不算低,但绝对值仅有万美元。可以看出,我县经济的外向化程度还很低。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也将逐步萎缩。在这方面,有些企业已经有了切肤之痛。我们的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全球市场的观念,通过聘请本土化人才经营本土化市场、借助合作伙伴营销网络等多种途径,开辟更多的国际营销通道,把更多的产品卖出去。三要加快队伍建设。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营销队伍,当前,特别要适应防治疫情的新情况,大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营销手段,追求最大的销售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落实保障措施,创造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环境。

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政府之间营造环境水平的竞争。倾力扶持、服务骨干企业,既是各层各级领导、全县各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价值所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快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法,形成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合力,突出做到“三个到位”。一是领导联系到位。县将成立促进重点企业发展协调机构,定期会商,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前不久,县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明确县四套班子领导同志每人至少联系一个重点企业,与会的家企业都有县领导联系挂钩。县四套班子负责人要做企业家的知心朋友,正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等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企业的意见和要求,与企业家共同谋划发展大计,共同解决问题。各企业要视挂钩领导为“靠山”,主动汇报工作,主动争取帮助,同心协力把企业的事办好。二是政策扶持到位。今年初,县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重点工业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试行意见,意见涉及为企业创造优良环境,强化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外向开拓的政策扶持,以及促进企业深化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在广泛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的政策创新,要言出必行,确保兑现。在此基础上,我考虑,对支持重点企业发展还要有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对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企业负责人给予专门奖励。初步考虑对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且技改投入和两税增幅达到一定比例的,享受科级干部政治待遇,并且按企业规模和实绩增幅分别奖励。同时,在企业经营者本人愿意的情况下,可以调任县直部门或乡镇工作。另一方面,对企业建设创业园的,在用地等方面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并在创业园形成一定规模后,给予企业主要负责人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总之,要做到政策随着形势走,政策随着企业走,只要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政策都可以考虑。三是部门服务到位。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不少部门的负责人,县直各部门要在搞好面上服务的同时,把重点企业作为服务的重点,根据各自职能,全身心、高质量地为企业搞好信息咨询、争取项目、资金协调、业务培训、矛盾协调等工作。对部门工作的评价,企业最有发言权,我在这里明确,企业的满意度就是政府的满意度,就是年终对部门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今后,县将定期组织重点企业评议机关,掌握部门服务情况。希望各部门认真总结过去的工作,排查薄弱环节,切实弥补整改,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赢得支持也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我衷心地希望各个企业能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利益与全县利益的关系,以快速发展的实绩赢得社会支持,以诚实信用的形象赢得社会认同,以服务社会的举动赢得社会赞誉。

在座的企业家是企业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射阳的精英,希望你们不断锤炼自己、升华自己,增强战略眼光、现代理念、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干大事业、办大企业、出大效益。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射阳的明天一定会辉煌。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第二篇】

形势与政策是指我国对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秉承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而做出的应对政策。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汇聚【精编10篇】”,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大议题和主要内容。当前中国既面临着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机遇,也肩负着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使命,同时受到西方话语的打压和国际社会的质疑,迫切需要转变话语权薄弱的不利局面,从内外两个层面解决对话话语传播困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以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信于国际社会,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并向世界推广,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把握外交议程设置的主动权,从软硬件上提高传播能力、搭建有利平台。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对外传播话语平台本土话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并将提升国际话语权摆在了内政外交的突出位置。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工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坚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尤其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声音和关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诉求,也为国际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理念和中国方案,对新形势下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本文将其与国际话语权研究相结合,探索新时代提升国际话语权之路。

话语权的本质不仅是发声的“权利”(right),更是说话的“效力与威力”(power),即说话者通过言语或其他方式对议程设置及其结果进行影响、控制,谋取舆论的主动,从而达到既定目的。国际话语权指一国通过话语传播影响舆论、塑造国家形象和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包含对国际议程的设置能力、对国际舆论的控制能力、对国际事件的裁定能力、对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能力以及市场定价权与利益分配权等。回顾历史,近代遭受“百年屈辱”的半殖民地旧中国话语权基本被剥夺,新中国成立后受制于当时两极对立的国际格局,在国际上发出的声音也很难获得西方认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融入现有国际体系,在话语实践方面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主动塑造和平发展与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路径,构建新时代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

一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以硬实力为基础、软实力为保障。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1.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均显著增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15%左右,稳居全球第二位。我国已经在很多领域跻身世界强国行列,近五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约30%,享有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主要对外投资国等多个头衔,是唯一拥有525个门类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运营网和移动宽带网,在上天下海的尖端技术上实现多项突破,跨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这些成就向世人昭示,中国不仅能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而且将更有能力为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国际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随之大幅提升,国际角色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我国全面参与全球事务,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主场外交精彩纷呈,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我国凸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发起了“一带一路”、亚投行等诸多新理念和新倡议,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加。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大国形象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响应,国际舞台上一个更有作为的中国时代正在开启。

放眼全球大格局,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复杂的调整,各国角力纵横捭阖,多重风险交错堆积,重塑新的国际秩序的要求更为迫切。一方面,全球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诉求和共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西方世界的整体下滑和世界权力的加速东移说明,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消长变化,冲击着既有全球治理体系,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突出。各国对于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充满争议,关注焦点在于国际秩序的转型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未来的国际秩序将是什么样子、由谁来领导、依照什么规则、遵循哪种价值。[1]在上述背景下,中国通过打造全新的对外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也成为必然。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而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根据这一理念,中国将在发展自身、为本国人民谋幸福的同时,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应按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明确日益强大的中国未来如何定位自身、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核心任务就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联系愈发紧密和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国际话语权的争夺、碰撞也更加激烈,尤其是一些西方大国将中国视为威胁,对我们做了大量错误和负面的解读,甚至营造负面话语恶意攻击诋毁,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国际形象,给我国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可见,提升新时代国际话语权是我国当下应对西方话语霸权的紧迫任务,也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拓展外交空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为我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直接动力。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通过时代话语得以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首倡的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前景的新理念。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当今世界的新特征、新挑战,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出发,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国内多达百余个重要场合提及并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外交高频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体系的顶层设计,已写入《党章》、《宪法》和联合国决议,成为引领中国对外工作的核心理念与行动指南并进入国际话语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科学完整、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要求人类既顺应历史又立足当下,不断超越国界、超越文明,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总的来说,可以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1.持久和平的外交观。追求和平、永无战争是人们的企盼,习近平着眼于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的实际,呼吁大国小国之间要平等相待、不恃强凌弱,出现矛盾分歧要平等协商处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共同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2.普遍安全的安全观。当前全球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客观上日益形成一个安全共同体,而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一国绝对安全等做法注定不再行得通。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尊重和照顾他国的合理安全关切,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3.共同繁荣的发展观。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但这把双刃剑也拉大了国际社会的贫富差距。而今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整体不足,各国更要同舟共济,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与协调,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4.开放包容的文明观。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狭隘的文明中心主义只会给人类带来冲突和灾难。各国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使文明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5.清洁美丽的生态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资源枯竭等已严重威胁人类的未来。面对严峻现实,各国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从根本上看,习近平同志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世界秩序观和共同价值论,回应了中国强起来后走向何方以及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的疑问,表达出中国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愿景,也为人类社会破解旧难题、找到新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鲜明特征。1.鲜明的中国特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精华和思想要义,尤其以“天下大同”的政治理念、“和而不同”的文明理念和“协和万邦”的仁礼之道等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理念,正是这些思想精髓启发习近平同志对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的思考,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之魂去构建一种建设新世界的蓝图。这一新理念也继承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展现了拥有悠久文明的社会主义大国新时代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因而是中国对外理念的本土话语表达。2.广泛的全球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直面全球化时代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与挑战,给出了携手解决疑难杂症的答案,为不确定性日益凸显的世界指出了发展方向。中国理念正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引起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的根本原因在于关乎各国的根本利益,合国际社会现实之需。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具有广泛通识性的话语表达诠释世界人民向往,展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诉求并引发全人类共鸣,真正完成了中国与世界在利益、责任、情感、话语上的高度融通。3.重大的价值超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变化需要新的价值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往外交理念的简单重复,其“五位一体”内涵本身就体现了新外交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和新生态观的统一。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调权力政治和丛林法则,不同于旧的普世价值观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也不同于旧的国际规则服务于少数大国的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出一种整体性思维,不仅涵盖全人类,不以部分人对抗另一部分人为目的,也包括社会的各个问题领域,既尊重了各国的差异性,又超越了狭隘的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纷争和地缘文明差异,是全人类最长远福祉、最根本利益的联合体。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道路的历史超越、对全球治理体系霸权化道路的系统超越以及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辩证超越[2],必将书写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抓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在引领各国人民实现美好蓝图过程中必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一些国家的质疑、制度间的竞争、自身的局限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看,深层次的困难有以下几方面。1.国家利益的阻碍。如果唯本国利益独尊,就容易陷入零和博弈思维,进而损害他国甚至国际社会整体利益,诸如近期的逆全球化现象。2.国家实力的阻碍。如果奉行极端权力政治,就难以处理好国家主权与共同体权利的关系,存在强国欺负弱国、削弱国际组织效力等现象。3.意识形态的阻碍。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仍十分尖锐,不同文明碰撞和宗教分歧仍是棘手的难题。4.历史因素的阻碍。历史积累下错综复杂的恩恩怨怨会导致深层次民族矛盾和利益冲突一时难以化解,使得中东地区等依旧处于不稳定中。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中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从国内层面反思,突出的问题是话语能力偏弱。1.缺乏丰富的话语主体。真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话语在国际上传播与发展的,仍然是以首脑外交、主场外交、官媒党报等官方性质的话语主体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国际组织、民间团体等其他各类话语主体的优势。2.缺乏有效的话语内容。目前绝大多数国际议题为西方国家所提议设置,这种先入为主效应导致我国话语的说服力受压制。即便我们提出了“合作共赢”等体现美好愿景的新倡议,也被认为缺乏必要的理论阐释和逻辑论述而不能为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4]3.缺乏过硬的话语平台。西方国家在“二战”后凭借自身优势,形成了一整套强大而稳固的话语平台,掌控了世界的新闻舆论和传媒市场。而我国在信息覆盖面、装备技术性、记者活跃度等方面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4.缺乏灵活的话语方式。我国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思维,对于国内所特有的文本、表述风格未能予以有效的话语转换,在国际学术话语层面也鲜有接受度高的成果,造成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佳,受众不易被吸引反而产生排斥心理。

面对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与国际话语权提升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我们首先要把握国际话语权的生成规律,这是制定有效对策的依据。国际话语权的效用首先体现在合目的性上,是由各国普遍需求转化成的共同话语通过利益融合获取认同,通过话语主导引领群聚力量发声。而话语权的现实影响力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托举,即支撑国家按照自身的利益标准传播观点、引领舆论、评判事务的实力资源,以权力保证权利的实现,才能促进综合国力更高效地转化为国际话语权。[6]另外,任何国际话语都由民族愿景升华而来,在充满思想交流和文化碰撞的全球化舞台上,能否异中求同、达到思想上的同频共振,依靠的是在国内理念转化为世界通用表达的过程中做好话语转化工作,推动话语创新转化为传播优势。也就是说,国际话语权构建要完成三件事:一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二是动员各种资源、建立多种渠道来最大限度地吸引听众,让多数国家都能理解并相信,这两点可以归纳为理念贡献能力;三是通过意见表达和提供理念影响甚至主导国际规则制定,这指的是政治操作能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远景目标,也是规划纲要,更是解决方法。[7]这一全新话语本身就是基于中华文明的全球公共理念,是用中国话语表达的价值追求和对外立场,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实践过程又必将加速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进度。1.“人类命运共同体”把握国际形势时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主动设置“和平发展、共同振兴”两大国际热点议题,这样的声音符合人类发展特性,必然赢得世界人民的支持,为国际话语权提供坚实的国际社会认同基础。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积极的实际行动塑造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包括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更公平合理的新模式,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促进各国平衡普惠发展,承担越来越多同自身国力和地位相符的国际责任,为我国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奠定了现实基础。3.“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发展注入了“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以合作为路径、共赢为目标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反映出中国正为更好地促进国际合作积极贡献新思路,为凝聚国际社会共同奋斗的共识、激励各国共创美好未来做出重要贡献。

(一)持续推动发展,厚植话语根基。国际话语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比拼,改变话语权薄弱局面最主要的是靠自身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繁荣与真正的全面强大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在软实力上的短板制约了国际影响力的发挥。要做强中国实力,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以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信于国际社会,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话语基础的首要前提。

(二)弘扬文化精髓,展现话语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基因出自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加上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凝聚成话语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信心,发掘出传统文化精髓,从中提炼出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推而广之,才能充实有吸引力的话语内容,进而形成诸如“正确义利观”、“一带一路”等一批体现东方文化的国际新概念,实现话语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更有效推动中国理念的海外传播。

(三)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要让世界客观了解中国,需要提高信息开放程度;让外人全面地看,更需要自己生动准确地说,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以故事打动人、说服人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做到“中国内容——国际表达”。我们拥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资源,好的素材要以小见大、真实感人、反映成就、暗藏道理。既要讲好中华儿女奋斗圆梦的点滴瞬间,也要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还要讲好中国与各国百姓之间真诚相处的小故事[9],这才能吸引西方民众的关注。以“自塑”增强传播效果,修正长期“他塑”形象造成的偏差,向世界传递中国作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积极形象。

(四)参与国际事务,塑造制度权力。目前我国参与国际制度和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把握外交议程设置的主动,促使国际传播格局朝着于己有利的方向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重塑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要勇于承担起大国敢做善为的国际责任,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用实际行动增进与其他国家间的相互信任,从而增加国际话语权的认同基础。在参与国际机制的过程中,要提高我们的投票权、决策权,学会将影响力转化为制度性话语权,尤其在网络、极地、空天等新领域要抢抓议程引导力和规则制定权,必要时创立类似亚投行这样的由我国主导的国际新机构,推动新老国际合作机制形成良性互动,从战略制高点上争取话语主动权。

(五)提高传播能力,搭建有利平台。有力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媒介是提升话语影响力的硬件基础,主要体现为传媒平台在信息传播方面的软硬件能力,包括采集、组编、播发和宣传评论。当今亟待扭转传统媒体时代我国话语传播范围不广、效果不佳的处境,研究国际信息传播规律,以“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为方向不断拓展综合性传媒,充分发挥包括互联网、广播电视、出版物、国际会议等在内的话语平台作用。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特别是要支持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等实施国际化战略,提高它们硬件网络建设、信号频道、记者站建设、编导队伍的质量,做好传播受众分析,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在与西方媒体的竞争中提高中国声音的播送度,延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辐射范围。要积极开拓公共外交传播新路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寻求联合发声的方式,通过主场外交、首脑外交、智库交流等特色方式,发出自己的倡议,传播自己的话语,把握机会掌握话语主动权。

作者:何良,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讲师。

“形势与政策”课的老师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如果自己照本宣科,搞一言堂,其会面临着无生动话语可说,干巴词穷的尴尬局面,学生随时会退出网络课堂,让教师难以继续进行教学。当然,教师手中还有“考勤”这把“尚方宝剑”,学生应当不会不请假就退出课堂,但对于教师一旦有了不良印象,学生会选择静默老师的声音,自己干其它的事情,这样就倒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在此方面进行有效的创新。

当前任课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多数教师操作电脑和手机相关教学技术设备能力有待大幅提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依然是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行为上的重要障碍。在脱贫攻坚时期,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形势与政策”云课堂,将我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与思政课堂相结合,体现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思政课教师肩负重大责任,每位教师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教学中结合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件开展教学,弘扬爱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使思政课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取得积极的成效,为下一步本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高校目前在“形势与政策”课信息化教学方面面临着如下困难:一是网络成为青年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却显得比较薄弱;二是课程具有极强的实效性,这对老师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三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这一单一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四是任课教师数量得不到根本保证,而且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相关教材,相关的课程培训来获得信息和教学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要。

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所有“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点,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满足“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的现实需求。多年实践证明,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先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给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性特点,基本上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这些社会热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提高自身对现实问题解答的能力,比如脱贫攻坚,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表现差异极大,教师应重点钻研具体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让人信服的解答,得出富有说服力的结论。同时,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原来我们自己讲中国的制度优势,某些国人不以为然,尤其是极个别“公知”对此不屑一顾,甚至美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鼓吹“自由、民主和人权”这一套精英与平民迥异的双重标准。而在“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大考”中,中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而西方国家却普遍考了个不及格,可见,民生工程犹如一面“照妖镜”,映射出了西方所谓“人权”等价值观的虚伪本质。因此,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讲好脱贫攻坚等专题,在帮助大学生学习和领会党中央政策和精神的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以新时期网络教学为契机,通过精心设计,也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把脱贫攻坚等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等重要事例融入教学各专题,引导学生做新时代合格公民,鼓励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教师应善用和乐用现代媒体手段,扎实高效地让学生完成线上学习任务。教师可通过发布话题、在线答疑、批改作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以脱分攻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专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完备的制度保障,并坚定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胜信心。

新时期带给“形势与政策”课的绝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变革和机遇。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大考”,“考”出了中国制度的巨大优势,这些都是课程的自信资源。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改革,该门课将会越来越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巨大魅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重“赋力效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大国责任的预期,明确大国有义务和激励提供更加充足的全球公共品,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于大国形象的新认知。近年来,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举办一系列主场峰会外交活动,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金融治理、国际维和、疾病防治等国际议事与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发展计划与治理制度创新,中国经验为北南合作、南南合作提供一种务实方略。当代发展中国家面对“逆全球化”思潮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在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需要打破线性发展的思维定式,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生态保护等的非线性关系,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

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主席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主席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我们看世界世界看中国。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中国。

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也相信,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现在在全世界的地位。之前不论g20还是此前的g8,都是欧美玩弄主宰世界的一种富人玩意。尤其是g8,只代表了世界强权政治中的欧美势力,因此,g8在新兴国家中一直没有强大的支持力。欧美出于两方面利益考虑才推出g20方案,希望此举可以令新兴国家消声,但势估不到g20却令美国主宰世界的地位被动摇。纵观g20,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美国,二是欧盟,三是以中国牵头的“金砖四国”。因为有了“金砖四国”加入,才令世界趋向“一超多强”的局面。

当然,靠这些还不够真正与美国或西方发达国家,还要考虑当今的国际局势!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尽管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低迷状态,但这种阶段不会持续太久,能源问题终究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之一。石油价格的变化,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自苏联解体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后,美国对外战略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一些基本特征在中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二,美加强对国际地缘政治中敏感地带控制的方针不会改变。美历来重视地缘政治因素在国际战略平衡中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美针对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正全面、系统地调整其全球战略部署。北约东扩计划、大中东改造计划、亚太军事部署调整计划,是美全球战略部署大调整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从而为其新的霸权战略在地缘上提供更好的依托和保障。

第三,美倚重军事优势加紧争夺国际战略制高点的趋势难以改变。目前,美军费开支占世界军费开支的一半,美超强地位最突出的方面反映在军事上。美在推行霸权战略的过程中,正不遗余力地利用其在世界新军事革命中抢占的先机,全面加强美军的机动反应能力,扩大美战略优势地位。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国际斗争的主线。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其次,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和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反倒使伊拉克成为又一个恐怖主义的滋生中心,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反恐战争”使世界出现“越打越恐,越恐越打”的怪圈。这种现象同美国反恐战略中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

世界性的新军事革命和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西方军事干涉主义抬头,冷战后一度减弱的军事安全因素又在上升。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场新军事革命蓬勃兴起,世界非拉国主要国家普遍加强了以高技术为基础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出现又一轮“时代差”。历史上西方列强以洋枪洋炮对亚洲的大刀长矛的军事技术优势,正在转变为发达国家以信息化军事对发展中国家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事的新的军事技术优势,世界军事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失衡。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是全世界人民的焦点,已是世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也是冉冉而升。也就是说中国政府的每一步就关系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又被全世界人民给予厚望。

然而,中国现阶段还处在自我发展阶段,尽管在此次的金融风暴中我们相对较为成熟,中国所面临的敌对势力任然存在。如何在激流中勇于前行,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人会比我们想的更好更远,我们有信心!

[摘要]新常态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应重新审视课程性质和特点,回归课程和教育教学原本。本文针对现在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课程定位、教学模式和长效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课程内涵和教学的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也是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的重要渠道。新时代高职院校如何定位“形势与政策”课,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并构建长效机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等三个特点。

(一)理论武装时效性。理论性是指该课程理论性强,要讲好“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比如中东局势为代表的国际局势类的问题就涉及诸如劳动、剩余价值、资本、(垄断)資本主义的发展等概念和理论,同时也涉及诸如战略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陆)海权论、文明冲突等军事、地理、历史、政治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该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多学科相关知识背景以及相关学者的论述,才能将相关的焦点、热点讲透说明,否则就热点讲热点,就焦点讲焦点,流于表面而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该课程时效性强。根据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初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选取半年内发生的要闻组织教学,而国际国内的焦点热点瞬息万变,不可能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本周的课结束后,下周的课讲什么内容都要重新严格界定和组织。这里要说明的是,不管是理论性还是时效性,对教师的要求都非常高。而理论性和时效性同时集聚在该课程里面,教学难度更可想而知了。

(二)释疑解惑针对性。根据理论的时效性特点,“形势与政策”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和直面学生的问题。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被划人理论课,但实际讲授中,理论只能是一条隐形的支撑线索,更多的还是针对一个个鲜活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高职院校一般的理论课,前者重例有理,后者重理有例;前者具体鲜活,后者抽象概括;前者要透过大量纷杂的现象点明本质再回到现象本身,难以有固定的模式套用,后者逻辑分析和推理过程都有理可循。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必须经常直接面对来自学生的各种质疑和问题,现实而敏感,差异性大而又有相似之处。如何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是对任课教师极大的考验,也是“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点。

(三)教育引导综合性。如上所述,“形势与政策”课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综合利用各相关学科理论和背景知识,更要有针对性地回答来自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所提问题,从三观缺失到大学生活适应,从学业迷茫到失恋迷失,从网络时尚到人际关系,从社会万象到人间小事,纷繁杂呈应接不暇。在这种情况下,“形势与政策”课要想起到教育引导作用,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各种情况,要掌握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使学生不失时机地实现智力发展,逐渐促进学生优良思想品质的形成。

(一)教育观念和重视不到位。高职院校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到位,对课程重视不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思政课“无用论”的观念根深蒂固。长久以来,对思政课的厌倦,几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学生几乎把思政课与“洗脑”“无聊”等字眼直接挂钩,很多教师甚至是学校领导也把思政课归入鸡肋课程行列。第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技轻思政的传统。第三,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的生存空间逐步被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技能大赛和考证侵吞。于是,“形势与政策”课学分少课时少,任课教师之间以及与专业课教师之间各自为政,大班上课成为常态。

(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一般归属于三类——带其他思政课专任教师、辅导员和学校行政人员。第一类教师能上但不愿上,能否上好还是未知数。第二、三类教师愿意上但很难上好。这三类教师分属不同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同时在这三类教师中,中级职称和本科学历的人员居多,比例高达%,高级职称和博士学历的教师严重缺乏,占比不到7%。这三类教师一般教学任务繁重,在完成授课任务之余,难以留存科研工作所需的充足时间和自我提升的学习精力,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客观上也制约了教师继续学习和教研活动的开展,因而导致部分教师职业能力水平低下难以胜任教学工作。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丰富。高职院校许多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式教法,有的更是集中起来作报告。这样的教学形式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总处于被动学习,兴趣和激情就得不到有效调动,于是开小差、迟到、旷课、睡觉也就成了普遍现象。另外,有的“形势与政策”课仍然是教师一支粉笔、一本讲稿、一张嘴的授课方式,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充分利用,有些教师做的ppt课件,充其量是对传统板书的简单代替,达不到应有的教学辅助效果。

(一)重视程度和教育观念双到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全方位的,而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全面发展。“形势与政策”课不是单纯地灌输时事热点,而是磨砺学生的双眼,使其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机械地进行道德大义说教,而是磨砺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不是强制式的头脑洗礼,而是引导学生的灵魂,在带人中发现差异,在对比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如果“形势与政策”课有幸能让学生搞清楚“我是谁”,那么接下来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就顺理成章简单自然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形势与政策”课的真正意义和作用就能呈现出来。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人力、财力上,还是政策、组织、措施上都给予足够支持,确实保障其健康和持续发展。“形势与政策”课只是一门课程,但其课程改革和建设发展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实际。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根本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包括“形势与政策”课在内的各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高职院校办学都面临经费、生源、师资以及大环境的变化等等都是具体而不能绕开的办学实际问题,直接关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如何将课程性质与办学定位、办学实际相结合,在综合平衡中找到真正适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起点。只有找到这个起点,才能找到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不被各种光鲜艳丽的教育潮流所迷惑。否则,人云亦云始终走不出困境。只有找到这个起点,才能构建良性发展的基本框架。

(二)构建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首先。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第三篇】

这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配合支部组织、传达生活计划,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决抵制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行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时刻提醒着自己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更促进了我的进步。我也清楚的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自己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习。我还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关心国内外各类时事和新闻,并理性地分析,拥护和宣传党中央对外、对内各类决策、政策,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二、工作方面。

这一年来,我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我厂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和对自己负责、对车间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每个细节中;以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目标,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起到表率作用,协助车间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努力地完成了车间、党支部将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缺点与不足。

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在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及车间的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发展,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但我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自身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性,有时侯和车间的同事沟通不够,会引起一些误解,专业知识的积累还不完善。对于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继续加以克服和改正。

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克服不足,更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协助领导搞好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勤奋工作,让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积极转变观念,开阔思路,努力向成为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方向发展。

四、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思想上,需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个人的党性观念,永葆共产党人的青春和本色,时刻不忘献身于党的事业。需要自觉学习党建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水平,树立良好的个人党员形象。需要模范执行党的政策,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工作,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在学习上,要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断是非的具体标准,就能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工作上,牢记党的宗旨,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虽然所从事的岗位不同,职责不一,但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一样的,都应当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一种奉献。忠实守信,提倡团队协作精神,对待工作首先就要看怎样去看待这份工作,是累的、苦的,能踏踏实实去做将心放入这个组织当中去。要做好一件事,答应去做的事,那么就要守信用去做,不管做的好不好都能如实讲出来。我时刻要注意到这是一个团队,它所凝集的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团队当中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始终离不开大家。能静心听取、吸收不同阶层人的意见、建议及他们的想法,时刻反思自己,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做。凡事从大局出发,抛开个人主义。

认清差距,才能明确努力方向;克服不足,才能完善自己。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加以克服、改正。在此也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加批评和指导。以上就是我对自己这一年来工作的自评,请予以批评,谢谢!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第四篇】

总算盼到了周末。自从爸爸妈妈告诉小明星期天要带小明去乡下奶奶家玩,小明便数着手指盼着星期天早点到来。这不,小明和爸爸妈妈下车后急忙朝奶奶家走去。“啊,天气真热啊,连知了也不停的叫热死了热死了。”小明一边跳一边说。

中饭时间到了,小明一上桌,看了看桌上的菜就叫道:

“妈妈怎么又是青菜、萝卜啊?我不想吃了。”边说边想把饭拿去到掉。爸爸妈妈见了说:“小明,这次我们带你来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让你知道‘十颗汗水也换不来一颗粮食’这句话的意思,它就是说粮食来之不易。你在家里老是把零食当饭吃,叫你吃饭呢,你又不高兴了。”爸爸耐心地说:“爱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看外面冒着烈日插秧的农民伯伯,他们还要除草、捉虫,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还要经过很多的辛苦劳动,才能结出许多的稻谷来。你说他们的稻谷来的容易吗?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小明听了,害羞地低下了头说:“爸爸妈妈,我知道错了,我要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学生。”说完,小明回到餐桌旁津津有味的把饭吃完了。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第五篇】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加深、国际安全局势恶化、地区冲突加剧、国际秩序调整加速,和平与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多年,但余威犹在。世界范围内的萧条之后人们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蓬勃复苏,金融危机逐渐转化为债务危机,在经济持续低迷的作用下,各国政治和社会也遭受到不一样程度的冲击。政府对金融危机举措不力,极端情绪愈演愈烈,民众对国家治理本事产生怀疑,最突出的表现是“街头政治”持续上演,如挪威枪击案、“占领华尔街”运动、“阿拉伯之春”等事件,其产生的根源除了经济因素外,更有种族融合、“民主赤字”、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的作用。危机不仅仅损害了原有国际秩序的经济基础,并且降低了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执行力,更松动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当原有体系不能再经过有效的输出来控制世界的时候,新兴力量便孕育而生,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会进一步加快。当前,多中心国际秩序已显现,世界权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美国单方面主导国际秩序的本事在削弱,加速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组。

变,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的磨合调整期。

经济全球化在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加深了全球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利用资本、技术优势,经过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控制、盘剥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越来越大。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资本所具有的内在扩张性特质更加显现,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日益被强化,而原本弱势的发展中国家越发处于不利地位。全球性两极分化必然带来各国利益和诉求不断分化,各国为在未来国际秩序中占领制高点而竞争加剧。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国际规则和观念受到冲击,联合国作为国际权力中心的作用逐步丧失就是例证,一些大国选择性地解读国际规则,采取单边行动引发国家关系紧张,这无疑增加了国家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致使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形势加剧动荡。

西方国家正在经历的经济衰退、政治动荡、社会抗议等种种困境,证明西方正经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此轮危机把西方国家的制度缺陷和结构性矛盾暴露无遗,而新自由主义、紧缩财政等并未带领西方走出困境。西方国家为摆脱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紧缩减赤措施并未收到良好效果。究其原因是其经济制度无法克服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对立,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又在国家干预和“市场万能论”中左右摇摆,政治决策的不确定性且相互推诿,造成国家解决问题的本事大大降低。另外,为取悦选民各政党开出诸多“口头支票”,掉入“福利陷阱”的西方对危机治理能够说寸步难行,民主政治制度效率低下,引发民众对政治体制的质疑。信任危机冲击社会稳定,社会极端思潮抬头,此起彼伏的民众抗议既是民众表达对就业、移民、医疗、福利等制度的不满,也是西方社会中产阶级萎缩、贫富分化加重的表现,体制矛盾最终酿成体制危机。西方国家的体制机制正在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

伦敦骚乱“占领华尔街”运动最为典型。这些运动虽然与“阿拉伯之春”性质完全不一样,但都是以同样形式表达民众的政治诉求,如何处理民众日益强烈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诉求,不仅仅是伊斯兰国家面临的困境,也是其他国家相当长时间内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果说16世纪的海上争夺是欧洲国家经过海洋争夺陆地,那么21世纪的海上争夺是世界各国经过海洋争夺沉睡在海底的战略性资源,人类进入了新的海洋时代――“海洋工业礼貌时代”。陆地资源逐渐枯竭,人类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而深海的油气资源、可燃冰、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等,储量之大远超当今人类需求。对能源需求的激增促使海洋科技突飞猛进,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进入新阶段,各国不断上演“蓝色圈地”运动,海上竞争愈演愈烈,各种利益矛盾凸显。海洋争端频繁亮相国际舞台,南北极争端、中菲黄岩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韩日岛屿争端、英阿马岛争端等轮番上演,国际海洋争端也逐渐从单纯的岛屿归属发展成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定,对海底资源的争夺也从“暗斗”阶段上升到“明争”阶段。国际海洋争端日趋复杂迫使各国调整各自的海洋战略,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这既贴合中国国情,也能在海洋工业礼貌时代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土安全。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第六篇】

数据显示,饥饿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平均每年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统计,20__年至20__年,仅在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被倒掉的食物约等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近日,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许多民众、餐饮业经营者、公益组织的热烈响应。我们青田正达开元大酒店作为青田唯一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更应该向广大的市民发出倡议!为此,我们号召全体朋友积极参加到“光盘行动”中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更不能忘记全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

我们倡议,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我们倡议,家庭餐桌上,倡议根据营养学合理搭配荤素菜比例,按需买菜、煮菜,以每顿饭家庭成员刚好吃完、吃饱为准。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们倡议,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实在吃不了,记得兜着走。

我们倡议,朋友们既要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也要做“光盘行动”的推动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光盘行动”,参与“光盘行动”,用省下来的钱,多做好事,多做公益。亲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不妨就从参加“光盘行动”开始吧!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第七篇】

摘要:“中国梦”是国家的崛起,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情节,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国家、民族、个人共同的梦。习用他的智慧把这些总结成了一个全民族的梦想,美好的未来将更快到来。我们的“中国梦”切身实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与我们的“我的梦”紧密相连,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不可分离,作为大学生,更应该认清我们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梦、复兴、大学生、我的梦。

一、“中国梦”的由来。

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并通过各种媒体传达了党的会议精神。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后,作了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也是对精神的进一步阐释。习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我们说的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从此,“中国梦”以其创新的理念进入了广大人民的视线,成为当今最流行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

二、中国梦的意义。

“中国梦”的主题不是突然之间冒出来的,在中华五千年岁月中,政治、经济、文化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这是中国人民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但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侵华,国家开始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各仁人志士掀起的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都是为了中华的崛起。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了复兴中华而努力。“中国梦”不仅是一个名词,它是汇集了无数先贤先烈的夙愿,它是一代代人不断传递着的信念。习用他的智慧把这些总结成了一个全民族的梦想,美好的未来将更快到来。

三、中国梦的实现。

(一)教育是“中国梦”的后盾。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当一个国家失去了她的文化之后,我们便可以侵略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要发展,要强大,就需要强大的教育做后盾。国家政策要大力扶持教育,包括免费师范生、大学生去乡村任教、西部志愿者等等优惠政策。要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从教育开为中国梦去奋斗,一切艰难险阻都会成为垫脚石,中国梦实现的那一天会来的。

(二)科技是“中国梦”的推动力科技是“中国梦”的推动力,且有领军作用。一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共性、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二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新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产业整体科技素质和综合竞争实力。三要大力推动科技惠及民生。在学术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学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总结着历史和世界的经验,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取得重大历史突破,并在改革开放中与世界取得共赢,现在,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中国伙伴、中国责任,都是更为强大中国留给世界的中国印象,这个印象是直观而又客观,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加强大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一条能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是“中国梦”实现的向导。

四、我的梦。

我的梦,就在我的脚下。我要做真实的的自己、做最好的的自己。虽然我喜欢完美,但我所指的完美,是一种追求的过程,绝不是追求的目的。正如于丹在《庄子心得》中说道:心应该是自然的,不应该有太多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雕琢。只有这样,才不会丧失自我。对于完美,我想我无需刻意附庸,过好独特而又真实的自己,抱有一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态度,未尝不是一种完美。

在座的各位同学想必也有自己的梦。追梦的路,是一条未知的路,可能会有一路的疑问,可能会有一路的荆棘,但这是你的梦,咬咬牙吧,人生就这么一次,再累再苦,哪怕是跪着也要走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没有梦的人,给自己寻一个梦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去做自己生命的拓荒者、先锋部队,去探寻自己知识与技能的上游,如此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走出不一样的一步!

五、论文总结。

将中国梦阐释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中国梦的实现进行了里程碑式的规划,“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我也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梦”已经凝聚了56个民族的力量,胜利就在我们的前进路上。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我的梦的同时,为“中国梦”添彩,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明福《中国梦》[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4.

[2]成思危《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王浩雷《国家大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中宣部理论局编著《中国梦,我的梦》[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5]《百家谈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关于“中国梦”的特刊,2014.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第八篇】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飞速状态,随着经济一年一年的大脚步迈进也奠基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名族复兴。回望改革开放六十几年的过去,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一的农业大国发展到轻工业,又由轻工业慢慢渐变到重工业,到现在的工业多重化,经济多样化。中国经济形势四个基本“没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关键词:经济多样化。

正文:二十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希腊经济崩溃等一系列的经济危机,在这样的全球大环境下,我国尚能踏着稳定的步伐在危机大环境下发展前进。我国在习近平主席带领下向多元化的经济体系迈进,并保持稳定发展。

一、中国经济四“没有变”。

实发展议程。要富国必先富民,这是古人留下来的经验。第四、坚持推进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根本目的,是使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从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最后习近平主席还提出来了五个“注重”。我们将更加注重效益治疗,创新驱动,公平公正,绿色发展,对外开放。

二、近年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因素。

不是我们的体制机制造成的,是国际经济周期的因素造成的。从中我们能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了解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历啦长时间的增长所留下的问题是非常多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大环境的衰败。我国的经济在此还是保持性很高的。根据查文献,在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很慢,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回归到正轨上,在这条经济列车上,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定会收到这些国家的影响,导致增速下降。但是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在很多发达国家的比较当中我国的生产劳动力还是很发达的,需要把这些机遇转化为增长就必须深化改革,消除双轨制遗留下来的收入分配问题,消除腐败等影响经济秩序、社会稳定的问题,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不久前,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落定中新政府的第三个工业园区于西南重庆,这也将会增加内陆地区尤其西南地区的发展。也将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工程添色添彩。

三、要准确把握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11日在北京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首次明确的确定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并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当今与往后的中国经济大逻辑。我们以此从九大趋势来了解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从消费需求来看,过去我国的消费方向是明显模仿式的,什么东西火啦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去消费,我们应该树立争取的价值观,会议提出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解放人民的购买力。

出口国际收支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出口产量日益降低,拉低经济发展,应选择新方向把出口经济握紧,使出口继续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四,从生产能力与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长期困扰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产业需求的减少,使其供大于求。智能型,小型产业,新兴产业,微型企业将会在增长经济发展的路上起重要地位。五,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廉价劳动力是很大的优势,但是现在人口日益老年化,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使很大的问题。往后应当创新成为发展的驱动。六,从市场竞争来看,过去主要是价格的竞争与数量的扩张,现在正在逐步的转型向质量型,市场统一,改变久市场竞争的坏习惯,加快形成透明,有序的市场大环境。七,从环境约束看,过去的发展占用环境很大,现正在向更加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八,从经济风险累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各类经济风险逐步显现化,但是要化解这些风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九,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政策刺激应经不在那么明显,应全面调控与配置,进行科学的分配。从这九点了解到国家对于经济的新风标已经树立我们应该把握新常态的趋势变化去了解我国的经济。

四、唱空中国经济?你错了。

主发现,每逢我国有重大政治会议召开之际,境外一些机构总会发表一些中国经济将崩溃的谬论,并且夸大的大肆唱空中国经济,而且这些谬论如出一辙,毫无依据与新意。例如2013年外境机构判定中国经济将很难增长,结果下一个季度中国经济实实在在的增长速度达到百分,实现了止跌回升。我国经济学家发表“不要听信境外唱衰中国论调,他们并不掌握中国的情况”。在这些谬论下,我国经济用事实实力的反驳啊境外的唱衰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相信国家经济调控,用事实去验证理论,不要轻信对中国的经济谬论,坚信我国经济正在大步的迈进中。中国经济已骤然成为啦时间经济列车的最重要支撑部分,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将引起世界的关注。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第九篇】

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实现供需匹配是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内在要求。我们既要有一定规模的粮食总量托底,也要保多样、保质量。面对当前居民口粮消费下降、肉蛋奶消费快速增长的态势,需更好顺应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系统调整粮食供给结构,实现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需适配。

以较强自给能力为前提。具备自给能力是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基础和底气。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稳定,高效利用我国水土资源,突破良种等方面的粮食生产关键核心技术,以优化政策充分调动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

以高水平市场调控能力为保障。余缺调控是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手段。“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要有数量充足、质量良好的粮食储备,就要有完善的粮食供应和应急保障体系。要通过不断完善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丰富粮食市场调控“工具箱”,有效平抑粮价大幅波动,通过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掌握粮食进口主动权,从容防范和应对各种粮食安全风险。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需兼顾多方面关系。

兼顾政府与市场。粮食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同时,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从效率提升角度还需发挥市场作用。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既要强调政府在粮食安全中的主体责任,加强基础性、公共性和正外部性的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也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用好市场化手段提高政策和资源配置效率,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积极性。

兼顾生产与消费。粮价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必须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既要优化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确保种粮农民有钱赚,也要避免粮价过快过度上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还需处理好节粮减损问题,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的空间分布不一,主产区要持续抓粮稳粮,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提高粮食自给率,降低粮食大规模、长运距调运风险。

兼顾当前与长远。确保粮食安全要注重永续发展,既要保障当代人吃饭,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要正视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格局没有改变的现实,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的弦绷紧,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和利用效率,转变粗放粮食生产方式,确保粮食自给稳得住、可持续。

兼顾常态与应急。既要采取“打基础、管长远”的常态化举措,为从容应对突发状况奠定坚实基础,也要坚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地缘政治冲突、极端自然灾害等重大外部冲击,做好应对预案,守住粮食应急保障底线,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

兼顾自给与进口。实现自给是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前提,关键是要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保住,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对需要进口的短缺粮食品种,要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际资源,努力确保进口稳定性。

中国国内外形势论文【第十篇】

20xx年我国经济经受了许多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的冲击,但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xx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宏观调控将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因此,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经济下滑,但不能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抑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成果显著。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xx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对三农的政策力度加强,粮食增产增收,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改变宏观调控方向,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持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施,促进去年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6~12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增幅同比加快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增幅同比加快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上升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和%,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

二、20xx年经济增长展望。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xx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经济前景值得乐观,特别是从长期来看,保持8%以上的增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0xx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所以要继续扩大内需,“有效扩大内需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满足人本身的多方面需要,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今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宏观调控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之策。“新兴市场国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因素。20xx年,发达经济实体基本不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任何贡献,全球经济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贡献。”所以,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首要政策目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并根据实际运行变化,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2000亿元、四万亿投资计划等,这些政策实施好了,预计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8%以上。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xx年的15%减速为%,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xx年的%减速为?%。?受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xx年低个百分点。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xx年的27%骤然下降到10%左右,多数制造业投资降温。虽然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灾后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然回落个百分点,预计名义增长率达到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使我国进出口同时减速,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将分别增长%和%,增幅同比下降个和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2369亿美元,同比减少9%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

因此,考虑了国内外许多的因素,使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作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连续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所以说,20xx年我国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率先突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寻找经济问题的社会解决方案[j]。开放导报,2009,(1)。

[2]胡锦涛。在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新华月报,

[3]余永定。20xx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9,(1-2)。

48 1622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