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隆平院士【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缅怀袁隆平院士【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缅怀袁隆平院士【第一篇】
你站在田间,忽然间感到迷惘。
黝黑瘦削,颧骨高突,脸上布满沟壑纵横的皱纹,似乎是常年劳作被风霜一刀刀刻下的痕迹。操着川湘口音的普通话,眼睛随时笑眯眯的,远看像是故土田间一位亲切的农民伯伯。
那时的你,风华正茂,放眼望去田间一片水稻,却不及腰间,于是你立下一个梦——禾下乘凉。那时因为饥荒,你会把米饭蒸两次,吃草皮和树根。你还亲眼看到5个饿殍,倒在田埂和路边。这些给了你极大震撼,无数人饥肠辘辘,于是你又立下一个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你还记得你的一意孤行,撸起袖子埋头田间加油干,那时的你意气风发,相信终有一天会实现对于当时不切实际的梦,你的坚定与愉悦,仍记得清楚。
你与助手在4年里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次试验,也无法让杂交稻第二代100%保持不育。九年,三千二百零四天,七万六千八百九十九小时……无数次的失败让你感到迷惘,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动摇初心。
现在你再次站在这片稻田前却久久地沉默了,初心是什么?
可,夜深了,雪落了,你最爱的母亲也随着去了,你没能最后陪伴在她的身边,你说过,这是你人生的一大遗憾。
你一直强调,自己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我曾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我和助理们一块在稻田散步,在稻穗下乘凉。”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更多的人,一如你在安江农校题词的心愿:“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你,袁隆平,一位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院士;一位面对田间矮稻,人间饥荒,下定决心拯救一切的勇士;一位受尽挫折,仍不放弃的伟人;一位历尽艰辛,终获成功的英雄!2021年5月22日,你的一生陨落了,它来的匆匆,去的匆匆,它来不及为人类作更大的贡献,但却又利用匆匆的一生为人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世界人民感谢您……因为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愿用最近的心,陪你走最初的梦!作者:彭钰荧。
缅怀袁隆平院士【第二篇】
你站在田间,忽然间感到迷惘。
黝黑瘦削,颧骨高突,脸上布满沟壑纵横的皱纹,似乎是常年劳作被风霜一刀刀刻下的痕迹。
操着川湘口音的普通话,眼睛随时笑眯眯的,远看像是故土田间一位亲切的农民伯伯。
那时的你,风华正茂,放眼望去田间一片水稻,却不及腰间,于是你立下一个梦——禾下乘凉。
那时因为饥荒,你会把米饭蒸两次,吃草皮和树根。你还亲眼看到5个饿殍,倒在田埂和路边。这些给了你极大震撼,无数人饥肠辘辘,于是你又立下一个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你还记得你的一意孤行,撸起袖子埋头田间加油干,那时的你意气风发,相信终有一天会实现对于当时不切实际的梦,你的坚定与愉悦,仍记得清楚。
你与助手在4年里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次试验,也无法让杂交稻第二代100%保持不育。
九年,三千二百零四天,七万六千八百九十九小时……无数次的失败让你感到迷惘,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动摇初心。
现在你再次站在这片稻田前却久久地沉默了。
初心是什么?
什么是初心?
你伫立在安江农校前,迈出了第一步,激动的泪水眼眶里转,这是你第一次成功。
可,夜深了,雪落了,你最爱的母亲也随着去了,你没能最后陪伴在她的身边,你说过,这是你人生的一大遗憾。
许多年后,那个当年在田间撸起袖子的少年,已长成一位两鬓苍苍的院士,当时的你,也许从未想到,很多年后,你迈出了很多很多步,最终实现了你的梦。你一直强调,自己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我曾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我和助理们一块在稻田散步,在稻穗下乘凉。”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更多的人,一如你在安江农校题词的心愿:“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你,袁隆平,一位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院士;一位面对田间矮稻,人间饥荒,下定决心拯救一切的勇士;一位受尽挫折,仍不放弃的伟人;一位历尽艰辛,终获成功的英雄!
2021年5月22日,你的一生陨落了,它来的匆匆,去的匆匆,它来不及为人类作更大的贡献,但却又利用匆匆的一生为人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世界人民感谢您……因为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愿用最近的心,陪你走最初的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缅怀袁隆平院士【第三篇】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刚刚过去的一周,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一周,云南、青海两地地震,令无数人忧心;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21名参赛选手遇难。但最让国人悲伤的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位老先生先后与世长辞。今天,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我想借用新华网的题目,《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与大家一起怀念袁隆平老先生。
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07分,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带着造福世界的梦想和对杂交水稻事业的无限依恋,不幸与世长辞。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老百姓把袁隆平刻在自己的心里。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中华民族最深最痛刻骨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委托专人第一时间看望了袁隆平同志的家属,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学习,书记也曾寄语青少年:“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号召青少年一代要向袁隆平爷爷学习。
学习袁隆平爷爷,就是要学习他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奋斗历程。大学毕业后,袁隆平来到湖南西部的安江农校。在这里,为了让让粮食产量更高,他不断试验。于是,他在成千上百次的试验后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竟结了近200粒谷子,数量高出一般水稻很多。如果能培育出杂交水稻,就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尽管当时好多人都认定水稻杂交不行,可袁隆平偏要挑战不可能,因为他相信科学。为寻找种子,他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拿着放大镜在稻田间一株一株地仔细观察,一遍又一遍种植、试验、改良。他曾为了看住苗,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他的这个成果震惊世界,人们把这种神奇的水稻,称作“东方魔稻”。朴实无华的老人一生“耕作”于大地,以其工匠精神谱写了一曲永不停息的赞歌。
学习袁隆平爷爷,就是要学习他情牵祖国、造福人类的家国情怀。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90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袁隆平从小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始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他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报国,最终,他将自己对祖国的热忱,结成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
学习袁隆平爷爷,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北大百年讲堂曾发布“中国心灵富豪榜”,位列首位的正是袁隆平,主办方给他的评语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薄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个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农夫的田野上,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最古老的密码”。
同学们,老师们,“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何其有幸,得以遇见,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都有我们最深沉的追忆。最后,我想用两句袁隆平爷爷的名言来结束今天的讲话: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缅怀袁隆平院士【第四篇】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西变成现实是最高兴的.事。“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缅怀袁隆平院士【第五篇】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袁隆平爷爷去世了。
袁隆平爷爷被称为“水稻之父”。他让我们的饭碗里装满了国产的粮食。在他带领的研究团队下,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爷爷在去世的时候,遗骨要运回他的家乡,他的家乡是在长沙,长沙的人是非常多的,在长沙每天晚上都是灯火通明的,在袁隆平爷爷的遗骨被运回长沙的那一段路程中,所有的车都在鸣笛,所有的电动车都停了下来,人都站在那里低下了头跟着,跟着袁隆平爷爷遗骨的车一起走,在那一天晚上,长沙每一个房楼都是关着灯的,长沙所有人纪念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家境非常的好,但是他每次理发都是去理发店里理发,每次只花三五块,他虽然很富有,但是却比我们还朴素,他可以花很多的前去理一次头发,但他却不是,他要和我们一样,过着朴素的生活。
还记得有一次天空不作美,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袁爷爷遍及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无情的。那些被袁爷爷细心栽培的水稻。下界要化为无有。虽然,当时受损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啊,痛在原爷爷的心里啊,过了一会儿。袁爷爷的心情开始缓缓的平静下来,因为他在污浊中找到一珠幼苗,这真是生命中的奇迹啊,但是袁爷爷又充满了自信和希望,因为他很坚定。
袁隆平爷爷这种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人,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纪念。
缅怀袁隆平院士【第六篇】
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当我知道了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以后,深深的震撼、感动了我!您是我们的骄傲,是您让我们吃上了美味可口的米饭,让我们中国人不再饿肚子。
妈妈告诉我:是袁隆平爷爷让我吃饱饭的。可是这位可爱的爷爷今天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爷爷。
妈妈带着我查阅资料,我终于知道了这位让我吃饱饭的爷爷。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原来人竟然还有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为吃的发过愁,我想吃的妈妈都会满足我。
袁隆平爷爷从小的理想竟然就是为了让大家吃饱饭,我猜应该也包括他自己,连做梦都是梦到自己在一人高的稻米下睡觉。为了“吃饱饭”的理想,爷爷几十年如一日投入到水稻新品种研究当中,扎根农村,扎根水稻田中,经过不懈努力,他实现了当初做的梦,将水稻亩产再提高,如今向着1200kg/亩发起冲击。袁隆平爷爷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解决了全中国的'饥荒问题,包括我和我的家庭。
爷爷是您用一把稻谷养活了中国数十亿同胞,是你满怀信心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靠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把杂交水稻当做理想和终身事业为之奋斗的,正是他的努力和坚持,今天才能人人有饭吃。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他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英雄!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愿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缅怀袁隆平院士【第七篇】
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打开新闻,一片黑白色的照片映入眼帘,一副老农民般的面孔上满是饱经风霜留下的一条条沟壑。新闻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永远地沉睡了过去,他面色安详,去世时还面带着笑容。在去世之前,他就算于病危之际仍在关心稻子的长势。袁隆平,最终于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但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脚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他以这番贡献,先后获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学术和职务。
他曾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买的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在香港,一百元我买了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不论袁爷爷有多少钱,地位多高,他仍只是种水稻的人,一个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而无私贡献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是他一生的最好证明本站。
缅怀袁隆平院士【第八篇】
这两天的天气格外阴沉,云浓得像是要滴出水来而却迟迟不下。使人的心上莫名蒙上一层压抑,在这种日子里又听见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不禁感受心中空落落的,像是少了点什么似的。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可以说没有他,我们老百姓还是吃不饱,还是会挨饿,但是为了让人民吃饭,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吗?1960年7月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便开始独自研究杂交水稻,那时他的家人都不支持他,认为他一个大学生去种什么田。后来1997年,她才有了自己的团队来研究。而1960年——1997年这37年间,他都独自一人奋斗,在稻田与实验室间。
听过一个故事,就是在文革时期袁老将他保护级的实验品种在4分田中,后来,稻株被收,他看见一口深井中,竟还有几株竟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可以说没有这几株实验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水稻,袁老奋不顾身可以说今天的粮食是袁老拿生命换来的呀。
袁老在采访中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简简单单几句话虽使用了夸张却难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袁老,您逝世了,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的!
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饥荒您会怎么做……”主持人话音刚落袁隆平院士便马上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人对他产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对杂交水稻的用心良苦体现了他的初心。
2021年5月22日13时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当时许许多多的人站在医院门口目送车对远去路过之处设有几辆车,就算有也是停下鸣笛致敬。场面,一度十分壮观。本来我还想什么时候能见他一面,因为离得比较近吗?这下,可是再见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