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论文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三个代表论文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三个代表论文1

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建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一个党的问题。同志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生命所在。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把个人的人生追求统一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标中去。科技是先进生产力,这个论断已被人们接受,30年来世界科技成果,比历史上两千年科技成果的总和还要多,这意味着知识进入一个急剧发展和爆炸时代。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从发明到应用,电磁波通讯用了26年,集成电路用了七年,激光器只用了一年。中国目前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是40%,发达国家是70-80%,按照“胜者全得”的观点,技术上领先哪怕是一小步,就可以占领大部分市场。我国目前电视生产量居世界第一,固定电话居世界第二,移动电话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其中知识产权和集成电路都不在自已手上,84%的市场份额由国外控制。世界每年生产的7000亿块集成电路,中国只占1/8。中国有句老话,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事实上,在高科技领域,人才是不可替代,如果一个研究所,资金政策都有保障,但只有二流的人才,那么只能建立一个二流的研究所。目前我国从初等教育起,投入3580万元,培养5300人才能产生出一个博士。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还是相对薄弱,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基础教育的状况极待改革。当务之急就是要解放思想,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则安”的满足感,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力争上流,不断开拓的精神;破除在困难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意识。

二、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终身的过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才是提高思想境界,分清是非,才能真正做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教育承担着延续历史的使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是传递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青少年一代全面地占有前人劳动的成果,把它作为他们创造新的历史的起点,这就是教育的永恒职责。知识飞速的增长,要求提高学习效率,孩子背着书包进校门,他们不是作为享受者来分享历史文明的成果,而是作为命里注定的受难者来接受苦役,他们必然本能地逃避这种苦役,而教师则出于职业责任感,千方百计地监督、强迫孩子学习。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全面探索学生与社会、与历史、与未来生活的关系问题,这就深刻地触及到人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原苏联八十年代中期革新者提出“合作教育学”、美国提出“合作教育”、中国九十年代提出“素质教育”的思想,都呈现出人们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世界《财富》论坛,1999年9月27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8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鞍钢说: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安全”挑战。他论为,且不说国家安全地,仅就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而言,他们的工作安全,收入安全、健康安全、养老安全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诸如下岗失业、收入减少或拖欠、医疗养老保险等等。他建议:中国的经济决策人要以人为中心,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基础,改变过去那种过分重视项目、轻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教育更要以人为中心来考虑一切工作。如校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好的校风就会给社会、家长、学生带来一种“安全”感,带来一种期望。校风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积累。如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贯彻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精神。如德育工作,要改变重灌输轻交流,重说教轻实践重管压轻疏导;重教育轻心理的现象,同时还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学习,还要坚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如教育教学评价,要以人为中心,要改变只重结果(分数),不重过程的评价;要改变只重他人评价不重自我评价;要改变只重单向评价不重双向评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有的教师工作几十年成绩平平,有的老师只工作十几年教学成绩就硕果累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没有改革的精神,有没有深入地开展教科研与教改的实践。八十年代美国强劲地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教法改革---“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使基础教育的立足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还要让学生学会探索什么,从而为美国在二十一世纪继续保住科学技术的霸主地位奠定基础。从九十年代起美国的科学家参与中小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英国、法国的政府官员认为,我们需要数学家、物理学家。,但不需要太多,我们需要大量的数学教育家、物理学教育家。,也就是“教科研型”的教师,以教科研为导向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超级秘书网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教师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师的劳动。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的人才能胜任教师工作。还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指出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人格特征是什么?华东师大心理系的师生曾就这个问题,向240名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按其重要性排列如下:(1)平易近人;(2)没有偏见;(3)关心同学;(4)态度认真;(5)要求严格;(6)颇有耐心;(7)言行一致;(8)朴素大方;(9)开朗活泼;(10)品德高尚。一位哲学家说过:“最柔和的慈爱,最无畏的坚毅,最温柔的情感,对德性最崇高的热爱,所有这一切都成功地使他震颤的心房充满生气和力量。”这就是人格魅力。不少教师透发的正是这种人格魅力。较之容貌魅力,才华魅力来说,人格魅力更凝重,持久,具有巨大的激荡力。由此可见,教师的魅力应该是学知和完美人格的体现。

三个代表论文2

一、主要好的方面

1、注重理论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追求思想进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革命史,对党的性质、宗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树立了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志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决定和精神,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2、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能充分认识到自己阅历浅、经验少的不足,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力争做好各项工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自己的缺陷;兢兢业业,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饱满的精神状态。通过广泛和全面地接触各项工作,丰富了自己的阅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欠缺,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学习不刻苦,没有系统地钻研政治理论,特别是对原著的研读欠缺,只注重表面学习,没能准确把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政治敏锐性不高,政治鉴别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对“”邪教组织的危害性认识不深,一开始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认为自己和家属没有练习“”就行了,别的管不着,直到全国上下深入揭批李洪志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和“”的邪教本质,才充分认清李洪志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看透其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的邪教本质。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存在急于求进的情绪。一是接到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存在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导致工作缺乏耐心,产生急躁情绪,影响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三是对有关的政策法规研究少,工作方法简单,致使工作效果不佳。

4、未能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一年多来,虽多次进居入户,但都是匆匆来、急急走,只注重于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没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存在问题的根源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政治理论修养不到家。对学习自觉性稍差、重视不够以及政治鉴别力缺乏的问题,究其思想根源: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这是政治理论不成熟的具体表现。二是理论与实践隔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不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不具备用邓小平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由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不高、不严格,导致大错误没有犯,小失误没有断。对基层任务多、责任重、压力大、时间短的难处认识不深,思想准备不充分,产生了马虎应付的心理;未能全面准确掌握各方面的政策和文件精神,碰到问题才急急忙忙找资料,寻求解决办法,对于没有碰到的问题,没有主动去了解,较突出地表现在社保工作,上头怎么说怎么做,社保业务知识贫乏。

3、群众工作经验不丰富,宗旨意识淡薄。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群众观念淡薄,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决心通过这次对照检查,找准问题,抓住产生问题的根源,认清今后努力方向,虚心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弥补思想上和工作上的不足。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益为落脚点,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2、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深挖其中的规律性;善于从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善于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自身工作特点,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个代表论文3

任何政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必然具有其人格化倾向和特征。

一个政党的人格向度,是衡量这个政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政党和每个个人一样,都要塑造和维护符合自己生命和生存价值的政党品格。在一种制度化的安排下,一个政党的品格必然规范并塑造着其组成人员的人格向度;这个政党也总是要从她所属的那个阶级或阶层的人格典范中获得支持和力量。政党品格及其人格向度相得益彰。如果一个政党的品格不是忠诚人民、心胸宽阔、善良勇敢,那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石而被其他政党所战胜乃至替代;如果一个政党不崇尚和奉行开拓进取、竞争合作,那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和动力而自行灭亡;如果一个政党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那就会失去生命活力的源泉而被人民群众赶下台;如果一个政党没有比感官享乐、物质享乐更高贵的品质,那就只能是一群可怜的私利者和短命的陌路人;如果要拯救或重塑一个政党,首先必须使其失去的品格得以恢复,使每个党员的人格得到升华,党的先进性总是通过每一个党员人格的高尚性及其行动来实现的。这是被古今中外政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政党发展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生动实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这一对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基本问题的科学概括,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品格,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人格向度的高度概括和时代定位。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三个代表”在本质上关系到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党员人格形象以及如何塑造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大问题。因为从根本上说,“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1](P1),即取决于由“三个代表”规范的共产党人的人格向度。

共产党人的人格向度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曾深刻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昔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2](P12)共产党人则是其中的先进分子。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经历了以土地和人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形态,以机器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形态,正在迈向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形态。不同经济形态的生产力对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是不同的。在农业经济形态中,生产力需求表现为对以土地为中心的自然资源和体力劳动者的依赖,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体力的消耗和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浅层次的消耗。在工业经济形态中,人类利用大规模机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自然资源量越多,生产力水平就越高。这种“工业文明”造成了对地球资源的过度耗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资源消耗的有害性逐渐成为工业经济形态社会发展的桎梏。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资源依赖逐渐发生转变:从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转向以劳动者的智力(人才资源)消耗为主。正如美国着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的,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智慧、本领、人格境界的人才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最宝贵资源,高品位人格素质的人才将取代传统资本和资金,成为人类发展的轴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调查表明,在占有知识上的差距,在人才比率上的差距,最终导致国与国之间在竞争力方面的差别。在当代小国,由“三个代表”规范和塑造的共产党人将成为高品位素质群中的优秀分子构成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人格,是一个多义词。哲学意义上的人格,是指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则称为“个性”,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人格倾向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包括入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人格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性特征。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通常称为道德人格,上要是指人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和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和尊严等。笔者以为,人格是“做人的起码资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的和道德品(文秘站:)质的总和,是个体稳定的态度及其行为倾向,是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整合。因此,人格在本质上具有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特性。“共产党人的人格”,就是指“做共产党人的起码资格”,是共产党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共产党人个体稳定的态度及其行为倾向,是共产党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整合。共产党人的人格特征构成共产党性质、宗旨、任务的实践主体。共产党的宗旨有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分,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党的纲领不仅是具体化的,而且是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共产党人自觉地予以遵守。比如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之间无论在行为规范还是在价值标准上都有一定差距甚至矛盾,要在两种不同的思维框架、价值取向中寻求同一和整合,仅仅依靠政策规范是不够的。只有依赖健全的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以一种自主、进取、慎独、负责任的人格向度,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多元社会实践中提高辨别、判断能力和自觉自主地决策、选择能力,使共产党人的理想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历史阶段得到合生态、合目的和合规律的合理发展。

关于共产党人人格之于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实践主体地位,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就受到共产党领袖们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于抗日战争时期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就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把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视为共产党最强大的动力之一。高尚的人格,是党性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共产党人的价值。没有共产党人人格的养成、发展和尊重,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也就难以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人人格养成的内在根据在于:其一,由工人阶级先锋队构成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具有人格化特征;其二,共产党员具有长期共同的政治生活、社会实践和行为方式;其三,共产党员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基础。其外在根据,则在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中国共产党人

人格作为中国共产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除了受上述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外,还受到它与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的层次与水平,实际上是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关系的表现。 以“三个代表”为时代要求的共产党人人格向度在当代中国有着双重使命:一是中国社会还处在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具有彻底消解与根绝官僚主义、消极腐败和享乐主义的历史责任;二是面对伴随现代化过程兴起的世俗化的浪潮,“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也担负着超越世俗化的肤浅、平庸、单向度、感官刺激、对精神境界追求的缺乏等的价值追求。

以“三个代表”为时代要求的共产党人人格养成有利于扬弃和超越党性教育中两种貌似对立的倾向:一是从脱离中国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生活实际的高远的、单一的人格理想出发,将党性教育变为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的灌输;二是无视党性与人性关系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品性,把党性教育变为琐屑的行为训练和消极防范。之所以说二者“貌似对立”,源于它们都忽视了与时俱进的党性教育作为潜在的或显在的党性活动载体所应有的人格尊严,因而使得党性教育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深沉的感召力。以“三个代表”为时代要求的党性教育则保证了党性教育的整体感和方向感,使党性教育成为一种价值的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亦即共产党人人格养成的过程,从而实现党性教育从“党性知识灌输”转向“党员人格培养”的理想教育模式。

以“三个代表”为时代要求的共产党人人格向度,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想和在应然的意义上对党性教育所作的价值追求。“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对党员个体来讲,必须将人格养成理解为实现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主体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讲,注重共产党人的人格养成是在更深层次、更高意义上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主要是指遵循“三个代表”的思想规范和塑造当代共产党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境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党员成分来源比较复杂,政治觉悟、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法治程度还很不完善。这就存在着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严肃话题和实践问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党员人格形象以及如何塑造?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指出,必须“努力把全体党员锻炼成坚定的共产党人”[1](PP176-177)。他还说:“过去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衡量的标准都比较明确,广大党员也好掌握。”“现在情况不同了,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战线上,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是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这样的标准要规定得简单明确,让广大党员做好掌握,这个问题虽然也有了一些提法,但还需要继续探讨。”[3](P45)“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这种探讨规定了方向。“三个代表”思想不仅从理论上规范了当代共产党人人格向度的内涵与要求,解决当代共产党人人格向度的价值取向,而且还从实践上开创了把广大党员培育成坚定的共产党人的问题,以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依据“三个代表”的精神,当代共产党人的人格向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开拓创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前进要求的共产党人必须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质。开拓创新是新世纪共产党人的人格向度。历史已经证明,哪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敢于和善于开拓创新,就发展,就强大;反之,就落后,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开拓创新还是因循守旧,已日益成为衡量一个政党、民族、国家进步与落后的根本标志。中国改革开放2多年的发展再一次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生命源泉。开拓创新活动历来是一个阶级(阶层)中先进分的活动,是先进分子对新思想的研究、交流、开发和运用,从而创造出的新事物。大规模的全民族的开拓创新,一定蕴聚着一群具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的人才集群。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也必须成为当代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的中流砥柱和主体力量。

理想信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仰。理想信仰是新世纪共产党人需要重塑的人格向度。“七一”讲话指出:“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选择什么理想信仰,拥有什么理想信仰,这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些都是“努力把全体党员锻炼成坚定的共产党人”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内容和生动表现。理想信仰是共产党人的一种人格能力,这种人格能力把共产党人和普通群众区别开来,并把群众中的先进分子锤炼成共产党人。共产党人的人格向度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容易被人看到的学历和专业知识只是一小部分,而真正决定一个人是不是坚定的共产党人的是理想信仰。成小事主要靠业务本领,成大事必须依仗理想信仰。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缺少理想信仰,就会有太多的眼前利益,就易于衍生出一种胸无大志、维持现状、追求享乐、思想空虚以致迷信邪教等等所谓的“信仰危机”。理想信仰是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邓小平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2](P137)有了科学的理想信仰,就有了坚强的凝聚力;就有了铁的纪律;就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就能使共产党人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团结起来。

48 2198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