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诗经君子于役的原文及意思汇聚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诗经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诗经君子于役的原文及意思汇聚”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诗经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诗经君子于役的原文及意思篇1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

五百

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也有一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可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大雅的全部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雅的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都是贵族的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的

憎以及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在形式上《诗经》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国风·王风》,标题是后人加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丈夫。于,在。役,服役,指当时统治者征调劳动人民服役。丈夫在外面服役。

不知其期:不知道他要去多久。期,指服役的期限。

曷(hé)至哉:怎么才能回来呢?曷,能"何".至,回到家。

鸡栖(qī)于埘(shí):鸡进窝了。埘,在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

日之夕矣:天(已)晚了。之,句中助词,无义。夕,傍晚。

羊牛下来: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下来,指归家。

如之何勿思:怎么能不想念呢?如之何,就是"如何",怎么(能)。

不日不月:不能拿日和月(来计算)。意思是为期漫长。

曷其有佸(huó):如何才能相会呢?其,助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有,词,无义,佸,音活,相会。

桀(jié):(鸡栖的)小木桩。

下括:也是"下来"的意思。括,至。

苟无饥渴: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苟,姑且,表示期望的副词。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

什么

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的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这首反映徭役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思妇诗,共有两章。

首章,抒发思妇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的心情。这个山村民妇称他的丈夫为"君子",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无限尊敬和热爱,透露出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的感情。这样的亲人远役在外,既不知道他的归期,又不知道他的地点,怎能不引起她怀远之情呢?"曷至哉?"问得是多么恳切,感情又是多么强烈啊!首三句暴露了当时最悲苦的徭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表达了苦难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抒发了思妇对其丈夫深切怀念的心情。丈夫去服这样无归期无定所的劳役,她时时刻刻都在挂念着,特别是在日之将暮时分,这种

思念

就更难以忍受。她看到夜幕降临了,鸡进窝了,牛羊从山坡下来了。正是行人当归时,偏偏自己的亲人不能回来,这情境叫人"如之何勿思"呢?对此,朱熹说:"君子行役,不知其还返之期,且今亦何所至哉?鸡则栖于埘矣,日则夕矣,羊牛则下来矣。是则畜产出入尚有旦暮之节,而行役之君子乃无休息之时,使我如何而不思也哉?"(《诗集传》)读这样的诗章,我们似乎听到了思妇沉重的叹息声,她思念丈夫的深厚感情,透过这深沉的叹息巧妙地绵绵不断地吐露了出来,在叹息之中饱含着对无休止的徭役的控诉与揭露。

第二章,进一步抒发思妇对丈夫怀念。这一章写得更具体更深刻。她思念役人的感情前进了,希望丈夫归来的愿望退却了。朱熹说:"君子行役之久,不可计以日月,而又不知其何时可以来会也。亦庶几其免于饥渴而已矣。此忧之深而思之切也。"(《诗集传》)"不日不月",丈夫去服役不可以日月来计算了,可见服役时间之久。"曷其有佸?"何时才能回来团聚,可见思念之切。"君子于役,苟无饥渴",丈夫服役不能回来也罢,只要在外平安无事无饥渴之苦就算万幸了。这种思念上的前进,希望上的退却,表现了她在丈夫被迫远离不能回来的情况下对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想念。这一祝愿之辞,蕴含着无限的忧愁和纯朴而深厚的感情。

真情实景,情景交融,是本诗的特点。方玉润说:"此诗言情写景可谓真实朴至,宣圣虽欲删之,亦有所不忍也。况夫妇远离,怀思不已,用情而得其正。"(《诗经原始》)"宣圣"之见倒未必是,说抒发了思妇的真情,描绘了特定的实景,则是。这种以情绘景和以景托情的表现方法,显得情感更为真实而纯厚,使诗有了极大的感染力,诗上下两章都写了"鸡栖于埘(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括)"的山村傍晚景色,没有一点铺陈夸饰的描写,就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清新的画面,我们不仅领略到山野农村的风情和劳动的.气息,而且似乎看到了在暮色苍茫、炊烟袅袅的傍晚时分,一个个满身尘土手执长鞭的牧民赶着群群牛羊,挥着响鞭,下了山坡,进了村庄,一个山村中年妇女依傍着柴门,望着归来的牛羊,默默地在叹息,痛苦的泪水不时地滴落,似乎还听到了牛羊的欢叫声。她看到别的人家在这个时候都能团聚,连家禽家畜都能进窝归圈安歇,偏偏自己的亲人不能回来过团聚

生活

,怎能不忧伤呢?

此诗境界如此完美也在于它取景典型。从时间来看,是天色将暮之际("日之夕矣"),这一特定时间所呈现出来的景色,是苍茫的、暗淡的、静谧的,这最容易引起愁苦人们的深思系念之情。从事件来说,是太阳落山之际的家禽家畜进窝归圈的常见小事,试想牲畜家禽尚能归宿,而人当归不归,这又怎能不让思妇产生倍加念远的愁情呢?

从地点来说,是门口、村头,这正是一般农人迎送亲人和劳动之后回家必经之地,当然也是思妇的丈夫往昔从事农牧劳动后回家的老路。她看到这些地方,自然要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对丈夫的冥想。不难看出,诗里选择的景物,不仅符合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和思想,而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所以它最能感动人。

这首诗还有独特的抒情方法。"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这些叙事兼抒情的语句,表面上淡如白水,细细体味又浓如纯蜜,它丝毫不加雕饰渲染而自自然然地说来。尤其是诗的第三句"曷至哉?"使思妇的心扉敞开了,那情激语切的问话,使读者感受到她随着无归期无定所的叙说而逐渐强烈起来的深沉感情。在这一叙事抒情的基础上,引起了对"鸡栖于埘"等景物的描写。在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又进一步引出愈加强烈的直接抒情:"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苟无饥渴".而"苟无饥渴"要比"如之何勿思"的抒情色彩浓重得多。她竟然以不敢相信的热切希望祝愿丈夫在外只要免于饥渴就是万幸了,这就深刻地表达了她急切怀想和无限关心丈夫的情意,有力地控诉了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简言之,这一抒情方式是:前一叙事抒情是后一写景的基础,后一写景又是再后一直接抒情的前提,这一由情到景、再由景到情的抒情艺术,把思妇一步深似一步的思情抒写得淋漓酣畅。

这首诗之所以写得那么有诗情画意,就在于它写的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是思妇的真情,用的是农户习以为常的口头语,说的是长期聚积在心底的话。它是人民生活、思想的真实反映,形成了平易浅淡、朴实淳厚的风格。诚然,精炼的语言、恰当的句式,是一首好诗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这首诗的美,并不完全在于字句用得准确稳妥,主要在于诗境和形象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这就启发我们,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诗来。

s("content_relate");

《诗经:君子于役》全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

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

2.

诗经硕鼠全文赏析

3.

诗经·甫田全文及赏析

4.

诗经行露全文以及赏析

5.

《国风·王风·君子于役》原文及对照翻译

6.

诗经采薇翻译及赏析

7.

《诗经·秦风·无衣》诗经翻译赏析

8.

《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全文翻译赏析

48 13238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