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毕业论文【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移动通信毕业论文【汇集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第一篇】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运用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中占着重要的一部分,而开放式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的信息网络体系研究仍处于不协调状态,从而影响了很多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为了提高就业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开放式的信息网络体系为重点,如何构造校园官方论坛与高校就业信息网络有机结合的双平台,从而使高校大学生在校园里得到想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源。通过打造“二个平台”,建立“三个层次”,健全“四项机制”的就业信息网络纵向体系结构,实现高校就业信息网络以可控、开放、丰富的共享形式为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企业服务。

关键词:

高校就业;信息;网路体系

1建立开放式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毕业生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每年大量毕业生在毕业前后不能及时找到工作。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此外还有往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由此可见,现在就业难的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不争事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评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以及检验高等教育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也随着时展不断在创新,而开放性的网络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正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高校更是承担着互联网开放创新的发展。美国的facebook、google是当今互联网技术的领航者,无一例外的都是起源于高校。他们的社会化网络的开放概念,大大推动了信息的共享,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同样,他们的思想也能适用于当前互联网网络高速发展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国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推展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也正在逐步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模式靠拢。在就业工作的手段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虽然逐渐向网络化、信息化的目标迈进,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会选择去看一些网上招聘或是直接在网上择业。而这种网上择业正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校如何在建立自己的就业信息网上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现在大学生做常用的一些网络区域,建立一套自己完整的开放式信息网络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时的就业信息来源是否广泛、就业信息是否能让学生在网络上及时看到的内容,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2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构建

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目标如何在多元的个性化就业诉求与多元的市场需求中寻求建立沟通机制,把校园信息网络打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实现开放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是本文研究目标。

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思路通过整合“两个平台”,即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信息平台与高校校园论坛;建立“三个层次”即监管层(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自主层(管理校园论坛的在校学生)、用户层(在校学生、毕业校友、企业、团体)。健全“四项机制”即“产学研合作机制”、“沟通交流机制”、“双向选择机制”、“宣传与推广机制”。构建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实现高校就业信息网络以可控、开放、丰富的共享形式为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和企业双方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方案设计

第一维度:整合两个平台的建设当前,我国高校均已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使用效果多数表现出信息资源滞后、信息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一个较为完善的、能够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设计,需具备让学生及社会各界认同权威性、引导性、保密性、灵活性、差异性以及开放性等特色。当前较为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大多数应具备学生基本信息采集、就业指导活动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招聘单位信息、学生就业意向登记、学校招聘信息、学生就业信息统计分析、就业情况跟踪管理、就业文件颁布等功能模块。研究表明将毕业生、高校和用人单位联系起来,使高校就业信息平台更有效的拓展对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有效方式。经常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和沟通,以方便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对接,信息的更新变得更快、双方的对接也更加方便,多渠道地开展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这一种开放式的平台服务能够给毕业生更充分的去了解职业生涯教育、及时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各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针对平台建立,从调研分析、需求分析以及人力资源分析等分析平台建设的可能性,在技术方面可以结合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功能,从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以及运维方面,做好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建立一套开放式的就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第二维度:管理模式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经过多年的发展,多是由国家政府投入资金为主导,由信息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相关老师作为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相关技术、管理较为成熟。但高校论坛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为在校大学生以及社会团体提供了一个广阔参与的平台。具有开放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中的校园论坛应由学校组织建设监管,由在校大学生进行日常运维及信息审核,论坛开放给社会,本校大学生、外校学生、毕业生、社会企业、社团均可注册成会员。从而能够使开放的校园论坛得到可控的效果。校园论坛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组织、人员、资金、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的综合管控。建立“监管层、执行层、支撑层”三层管理实用化纵向结构,为校园论坛的可持续、可控、开放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一是成立由就业指导办等相关学生工作老师组成的高校校园论坛工作小组作为监管层。负责贯彻执行有关学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和审定校园论坛发展规划和重大技术决策。负责校园论坛活动的组织、协调、总结、推广,为校园论坛的发展创造必要和有利的条件,监督和检查校园论坛开展情况。二是在校团委、校学生会的基础上成立校园论坛运营管理执行部门作为执行层,加强“参谋、执行、服务”三项能力建设,向监管层负责。针对校园论坛从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到前台页面展示、页面内容更新等信息系统软硬件平台及应用系统相关内容进行运维开放管理工作。三是完善信息专业爱好社团作为支撑组织团体,作为校园论坛中的各个板块招募的相关版即为支撑层。多由执行层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选拔成为版主。从而引导、组织校园进一步来讲,针对性的将版主分为三类内容主体。——由学校中高年级学生作为版主,形成实用型版主团体,版主成员多对当前校园生活、专业领域、就业创业有一定成熟理解认识,能够合理引导各板块内容文化风气的。——校园中的各年级兴趣爱好者,做为版主。多是由自身相关兴趣爱好特称,成为相应论坛版主。

第三维度:健全保障机制在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范围内,高校还需健全就业的“四项机制”,即“质量评估机制”、“沟通交流机制”、“跟踪反馈机制”、“宣传与推广机制”。构建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实现高校就业信息网络以可控、开放、丰富的共享形式为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和企业双方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即高校需对就业信息网和高校论坛的建设运行以及相关实用化程度进行评估。以保障信息化的高校就业体系能够得到持久性、制度性的建设深化完善开展,以避免就业信息网以及高校论坛成为摆设,相关内容未得到实用化应用。通过将高校就业信息网以及高校论坛的实用化程度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中的一项指标。从而使实用化程度作为贯穿长期执行的保障。同时在评估指标的确定上,需要遵循重点突出、科学全面的原则。沟通交流机制,即通过分层次、制度化建立沟通交流渠道,实现高校与学生,高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从而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社会的当前需求以及意愿,为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优化提升奠定基础,保证体系中相关内容不断的完善提高。沟通交流渠道可以采取线上以及线下的方式,通过宣讲会、QQ群、微信公众号、论坛投票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为用人单位和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了解的平台。跟踪反馈机制,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体系虽然大致建设成规模并且也得到了很大的实用性,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平台的建设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着一些辅助和推进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在利用就业信息网络的同时,每年应该针对毕业生已就业和未就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跟踪了解和反馈,以及时来调整高校在招生和专业设置上,寻求最有效的解决思路。加强跟踪与与反馈机制功能,避免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以往过多侧重于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在具体做法上,可以把学生之前建立的信息体统进行有效整合,以院系和班级为单位,升级为校友跟踪与反馈信息系统并及时进行信息更新管理。其次,可以按照已经毕业后的学生按照半年至一年,或是一年只三年来进行跟踪反馈。宣传与推广机制,通过学校组织的宣传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口传心授使就业信息网络体系里的各部分模块得到充分传播。扎实做好经常性的宣传,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更加注重分类宣传、网上宣传、协同宣传,形成政策宣传广覆盖、长效化、不间断的有效机制。在宣传方面可以通过开设网上专栏,以及运用新媒体在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扩大宣传面,让高校毕业生和各用人单位、就业困难群体等及时了解到高校信就业信息网络上的信息。

3结语

网络信息化时代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利用好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推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发展是当前就业形势下最为重要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任重而道远,通过发现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提升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对毕业生就业的效率。通过整合“二个平台”;建立“三个层次”健全“四项机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构建成高校就业信息网指导就业,高校论坛推动就业的“可控、开放”就业网络体系,为高校毕业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陶蓉。浅析高校就业指指导工作网络体系[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2]李波。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探析[J].新闻知识。2013(11).

现代通信技术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是指在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语文新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语文新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笔者通过近一年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不够成熟,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新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把眼光从关注知识转移到学生身上,着眼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求,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这些教学目标无疑可以通过建构主义来实现,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撑,因为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得以广泛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有助于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首席学习者的地位;有助于学生成为自律的学习者,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助于课堂学习更有意义,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主动建构、多向互动、自我反思,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

二、教师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是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学、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在这种结构下,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也不只是学习内容的传播者,而成为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法、筛选信息、判断信息,教会学生怎样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进行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新课程开拓了研究性学习的领域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从2004年起研究性学习正式编入高中语文新教材。

以前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起来很困难,学生要查阅各种书籍,花费大量的时间。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性学习开拓了广阔的时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信息技术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最有力最便捷的支持。如网络上无限丰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或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功能,能帮助学生解决研究性学习所需的大量资源,网络的开放符合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要求等。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语文创新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讲具体一点,就是要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和创造。比如借助信息工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等。特别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行通过工具平台从资源库中搜索、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交流,最终获得新信息;还可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网络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而人机交互更能及时反馈,激发他们强烈的再学习欲望,此时学生已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像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现代教育改革中来,不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妍。浅谈合作探究式作文方法――元认知在语文作文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

[2]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8).

通信技术论文【第三篇】

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无线电磁波,实现信息和数据传输的系统,一般包括发送、接收设备以及无线信道三个部分。从工作频段及传输方法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中波、短波、超短波等通信,是我国通信网络建设的关键部门。

二、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构成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跳频技术,主要是指无线抗干扰的一种形式,采用拓展频谱的方式,实现载波频率在多个频率上伪随机跳变,避免其中一个频段的强干扰信号,这种跳变体现的是频移键控方式。另外,在频谱上,则是将信号进行随机的跳变,且在发送和接收端已经输入跳频规律,能够与跳频及时对接。因此,应用跳频技术,能够实现信息传输目标。第二,扩频技术,主要是由跳频和直接扩频两方面构成,一般在军事抗干扰及移动通信系统当中应用比较广泛。信号在频域中形式展现形式为与其相反的形式,时间上有限的信号能够实现无限延展,例如:窄带脉冲信号,其频谱宽带较宽,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进行抽样,发线其信号码元速率极高,从而降低扰的影响。3G核心技术CDMA技术采用的正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但是,受到多个用户进行随机接入特点的影响,极易受到外界干扰,造成用户传输信息难以同步进行,造成多址干扰,严重影响了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及系统容量,由此,将积极引进多用户检测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第三,MIMO技术,目前,MIMO技术主要在特定局域网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多入多出机制,增强信息传输信道强度,避免信道衰减,确保信号功率下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设置多条天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扩展信道容量,从而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完成信息传输任务。第四,智能技术,相比较而言,智能技术主要是借用或者应用相同地域中其他同类通信设施天线,进行相互作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确保每一条天线实现信息传输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干扰信号,提升系统抗干扰性能。第五。混合技术,主要将各类抗干扰技术有机结合,并形成新型混合抗干扰技术,例如:DS/FH技术等。一般情况下,虽然混合技术是由单一的技术混合而成,其要比任何单一技术更为复杂,且实现抗干扰目标难度较大,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从协同学理论教学来看,混合技术发挥的价值要比独立技术总和效果更大,例如:上文刚刚提到的DS/FH技术,在处理增益方面比单独技术处理效果更为明显,能够获取更为优质的跳频效果,且拥有更加广泛的频谱,进而有效提高增益,但是,混合技术也存在一定缺陷,由于其复杂度较高,必然会增加其开发成本,难以实现广泛推广和普及。

三、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不断发展,推动了抗干扰技术进一步发展,在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下,未来,将会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首先,新型抗干扰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同时,抗干扰技术也随之发展,只有实现均衡发展,才能够为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保障,促进无线通信健康发展,避免受到外界干扰。因此,未来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将会开发出新型调制方式,并在实际中得到广泛推广,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次,综合性,目前,混合技术在无线通信抗干扰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未来,抗干扰形式将会随着通信方式的变化衍生出不同的手段,并将这些手段有机结合,建立在不影响系统复杂程度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技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不同干扰因素的调整,进而为无线通信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论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90-02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和技能型人才[1]。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正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将梳理大学阶段所学各科课程,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论文与设计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重点研究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应用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环节的现状,找出问题,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1.一次综合性再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作品的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并灵活地应用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学生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综合应用到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中,从而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学校对学生一次较为全面的考核和评价。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可以说是学校布置给学生的最后一项作业,要求高,知识覆盖面广,写作过程长[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以往所学知识再学习和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考核和评价。同时,导师和班主任在指导与跟踪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及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是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的有效依据。

3.提高学生论文的写作或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尽可能贴近学生的专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完善的作品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产或生活中。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还应该兼具创新性,有新颖独特的观点。学生需要学会用精确而简明的文字进行组织表达,考虑论文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除了论文的写作,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设计。从往年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是选择开发一套数据管理类的系统,比如在线销售管理系统等。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系统页面的美工设计和后台程序编写和调试工作。通过大量的代码的编写和不断的测试与调试工作,学生的编程与程序调试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4.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从业方向。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围绕自己的选题进行内容与结构的规划、资料的收集,对可行性进行研究,然后写作论文并不断地修改与完善。同时,学生还将独立完成自己作品的设计。在整个论文写作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将能够发现自己的强项与薄弱环节,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样学生自己就能够更加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同时也更加自信能够做好相应的工作。

5.经济或社会效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对学生的一次锻炼与考核,其中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性的论文和设计如果能得到推广并直接服务于社会,还将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现状

1.师资缺乏。民办高职院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师资却没能及时跟上[3]。由于多数院校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时间都比较集中,而教师负责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往往造成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学生在论文写作和作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将可能被忽视,直接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不高。

2.教学设施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我校信息技术与应用系目前建有信息技术实训室等计算机基础实训室12个,还有其他几个专业实训室,基本能够保证日常的教学和实践。但是目前实训室都是封闭式管理,在没有排课的情况下,实训室都是不对学生开放的,而且目前部分实训室还不能接入外网[4]。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过程中,往往没有场地或计算机,也不能及时在网上检索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3.学生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不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时间与学生应聘就业时间重合,很多学生把精力都集中在网上投递简历或跑各类人才招聘市场应聘工作,疏忽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往往都是草草了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提高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1.鼓励学生尽早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教师在任课过程中就要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早做准备,尽早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作品的构思与设计。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如图形图像处理、网站规划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和SQL数据库等,实践性较强,期末每门课程都会安排课程设计。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灌输尽早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想,学生往往能综合考虑各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的内容,最终形成自己毕业论文(设计)。如果学生能通过利用课程设计的时间尽早展开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还将有充分的时间与相关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论文与设计,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每年,国家或省市都会组织各类大学生竞赛。如全国多媒体设计大赛、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和ACM程序设计大赛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类竞赛,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可将竞赛项目与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5]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可以直接到合作企业进行培训与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也更加明确,实际意义也更强。学生可以选择与自身岗位相关的题材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另外还能通过在企业实习与培训,进一步提高自己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制度。教师指导和监督工作的细则和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和细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每一环节中对指导教师及学生的考核内容、开合方式等。教师必须积极联系学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进度进行密切跟踪,同时要对已完成的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争取早发现问题,让学生能够有充分时间进行修改。

四、结论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是一项耗时长、过程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将能大幅度加深对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将其综合应用于实际之中,可以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目前,各类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指导教学师资缺乏、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以及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等问题。学校应通过加强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等各种措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掌握高级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洪致平。探索现代服务业“职业人”培养之路[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20-21.

[2]刘引涛。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04):40-41.

[3]李占忠。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石家庄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术研究,2007,(01):12-13.

[4]温艳冬。关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05):37-39.

48 1846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