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观后感精彩9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影片深刻揭示了亲情的力量与失去的痛苦,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与希望,令人感慨万千,思考生命的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失孤观后感”,希望您喜欢。

失孤观后感

失孤观后感 篇1

“这些年来,只有在路上,我才真的感觉到:我,是一个父亲。”

一个人,一辆摩托,一面旗子,走过了十五年春秋。——电影《失孤》讲述了父亲雷泽宽为寻找自己走失的儿子而经历重重困难,却仍不放弃、坚持寻子十五年的故事。——电影中,刘德华完美演绎了一位父亲的刚毅与爱子之心,让人怜悯却又心生敬意。能坚持十五年且仍不放弃,这是多么强大的毅力与多么深厚的爱凝聚的力量才能让他坚持十五年!

而电影原型郭刚堂寻子二十四年,也终于在7月11日找到了自己的孩子,时隔二十四年,父子终相聚,《失孤》中残缺的结局终是美好的。

二十四年,可能只有郭刚堂自己知道他是如何走过来的。无数的辛酸与痛苦、无数的困难与阻碍,挡不住他的寻子之心。电影中,刘德华吃饭时的样子,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幕,仅仅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便近乎完美的演绎出了雷泽宽这个失子的父亲生活的是多么的艰难。

即使他是孩子的父亲,在寻找一段时间无果后,放弃,也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斥责,即便是良心上也不会过不去。但,凭看远超常人的恒心,他真的寻找到了几乎绝不可能再找到的孩子。这样一位父亲,值得所有人尊敬。

“如果看到他,请告诉我”,这可能是这个父亲在这几十年中,唯一的希望。

失孤观后感 篇2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大家看过《失孤》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观后感:

看完电影《失孤》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情绪万千,不知从何而言。

电影充满正能量,感人至深。

音乐、图画,拍摄都非常唯美。

尤其是最后佛家的师父关于本部影片的几句禅语,更是将影片中的情感进行了解读,起到了提升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于我,感悟最深的有三点:

1、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人心向善,多做一些善事,力所能及帮助别人。

看寻子路中,寻子父亲帮助别人寻子,而自己也被修车的年轻人帮助,被高速警察帮助,这些都是使我们感动不已的地方。

2、成为一名志愿者。

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多帮助别人。

举手之劳就会温暖一个人心,就会帮助别人对社会充满希望。

影片中,那个新潮姑娘的举动,让毛雪松找到了自己的.家。

3、关于禅语。

多做善事,累积因果。

缘起缘灭,缘聚缘散。

看开、放下、自由!

最后感谢好喝的“埃宝”矿泉水赞助商,更希望品聚书吧、百丽宫、华谊片方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爱、向善、正能量充满社会,让我们每一个人心有所属,有所爱,有所希望!

今天通过看《失孤》这部电影,整个人就像在剧情中,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以下几种感悟和大家分享:

1. 在雷振宽的寻子路上,经受了种种心酸和在渔村惨遭农妇的殴打,想象到父亲是多么的想把孩子找到。

所以做为我们现在父母健在的所有儿女们要感恩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体贴他们,爱他们。

2. 当井博然饰演的孤儿帮助雷父修摩托而意外找回自己的亲生父母时,我想这就是福往者,福来的道理吧,只要我们行善,我们就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3. 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做有德行的中国人。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失孤观后感 篇3

为什么偏偏是我?这个问题只有俗人会问,佛家不会。这“偏偏”二字里的执拗正是佛家要戒掉的东西,佛祖说一切都是无常,看不透这无常则不能断苦。佛祖希望众生都有一日能够来到他的面前,说出这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可看完这部片子,我觉得这句话太难做到。怎能抛弃一切,跳脱红尘,独寻解脱呢?失孤的父亲可以吗?他可以解脱吗?不可以!这茫茫人海里有他不知身处何处的儿子,这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丢了,在他身边丢了,他欠这个孩子太多照顾,他没有办法让他的孩子感受他作为父亲的爱,亏欠了还没办法偿还。十五年来的艰辛、十五年来的眼泪抵不了心中负罪万一,就是一生的寻找与苦难也没办法帮助这个父亲得到解脱,所以佛祖,你说得太容易了,而现实太难。

之前看佛经的时候,一直想,如果我有机会站在佛祖面前,我要告诉他:我生未尽,梵行难立,爱欲难断,喜贪难尽,识不透无常,看不穿色相。但是佛祖,即使像我这样的俗人,心中亦有慈悲,愿行善业,望佛祖能助俗人在这俗世少吃些苦。

《失孤》里让雷泽宽找了十五年并且还会继续找下去的动力是他的执拗,是爱的执着追寻,也是人不能断苦的根源。影片里虽然有修行僧的出现,但他们的出现对于这个无助痛苦的父亲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是非常无力的存在。的确他们能帮到什么呢,想不出来。

反而,在影片里,有爱的人显得更加有力、更加可爱。随手转发被拐儿童信息的上班族、提供被拐儿童线索的学生、拍摄疑似被拐儿童并报警的乘客、高速公路上给雷泽宽钱的交警、帮助曾帅找到家的志愿者,都那样美丽。

失孤观后感 篇4

今天忙中偷闲,观看了正在热映的电影《失孤》,为自己刚刚结束的繁忙北京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失孤》20xx年由华谊兄弟制作,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等主演,讲述的是农民工雷泽宽(刘德华饰)在寻子路上与自小被拐卖的青年曾帅(井柏然饰)相遇、二人最终形同父子的感人故事。雷泽宽的儿子雷达四岁时被人贩子拐卖,为了寻找被人贩子拐卖的儿子,十五年间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半个中国,同时还热心地帮助其他失子的父母寻找孩子;在寻子途中,不断有好心人对他相助,其中有偷偷给他塞钱的交警,有来来往往的路人,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网友;半途摩托车发生故障,年青小伙儿曾帅免费为他修理,二人结下了情谊;在福建了解一位被拐卖的男孩是否是他丢失的儿子时,雷泽宽被孩子的养父母及其他渔民一顿痛打,摩托车也因此损坏;曾帅以自己的摩托车对雷泽宽免费相助,并且与他一同踏上了寻子、寻父之路;寻找途中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感情之深形同父子;历经千辛万苦,雷泽宽终于帮助曾帅找到了亲生父母;此后,雷泽宽继续踏上自己未竟的寻子之路。

这部电影出现的人物并不是很多,但演员的演技表现不错。“华仔”之敬业精神令人敬佩,破旧的农民工衣服穿在身上,竟然和他融为了一体;井柏然的帅气特别吸引人,他渴望回归亲生父母身边的迫切心情表达非常到位,他的摩托车车技同样令人拍手叫绝;二人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小亭子下相偎而睡、形同父子的场面更是特别感人。另外,最赚取人们眼泪的,恐怕还是剧中曾帅的父母听到儿子找到时的激动话语和一家三口相见时的痛哭失声场面,既让人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深刻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无形之间也使观众对人贩子给他人带来家破人亡罪行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

另外,剧情中出现的一些对白,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寻子途中晚上出家人对雷泽宽开导、宽慰的极具哲理的话语:“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了,缘灭。”使人对父子之间绵延不绝的亲情再次有了痛彻心菲的感悟。再如,雷泽宽所说:“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使人对他的朴实无华充满了敬意。

本次看电影,我首次从片头开始看到了全剧完全结束。看完之后的感觉是,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是特别的离奇,但是在不经意之间,使人感受到了一种父爱如山、不离不弃的高大形象,同时向全社会传递出了“一人有难大家帮”的正能量。同时,我们在为剧中一家三口重新团圆喜极而泣的时候,也能够忽然想到对于自己父母应有的感恩之心与子女行孝之无限可贵。总体而言,即使不能说是上等的佳作,应该说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能够在使我们偷偷洒泪对片中人物寄予无限同情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

在我看来,在百忙之中于电影院用心品味一部影片,不仅是一种经典的小资情调,同时也是最好的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之一。最后,希望在日后能够观赏到更多类似的影片佳作,既为国人升华精神和放松神经提供可能,同时也以之为媒介多多向外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在全世界不断锻造我们的文化较实力。

失孤观后感 篇5

安全是个圆 没有起点和终点

最近公司组织全厂职工进行了一次安全培训,其间观看了一个关于安全故事的短片《我选择了视而不见》,这无疑是给我们的安全思想又敲响了一次警钟。是我们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纵观这些事故案例一幕幕触目惊心,一场血淋淋的的事故,深深刺痛了每一个人,从此让见人陷入了“没有麻醉的手术”之中。

有人说安全是个圆,没有起点和终点。这句话说得相当准确,一旦这个圆有所断裂,就有可能付出血的低价。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中,却总有一些人认为,电闸已经落下,就不必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工作位置离地面仅两米高,不系安全带也没事;每天重复的工作,今天也不会有事等等,每天面对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面孔,久而久之思想上就形成了“零概率”、“不可能”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大多数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

“隐患险遇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觉得最近公司积极组织职工观看事故案例的影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正是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仔细分析一下各种事故悲剧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消除,当事人违反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

决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关键还是要解决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问题,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应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牢牢把握“预防为主”这个思想防线,培养职工在思想上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理念。要充分利用发生过的事故案例教育职工,使职工进一步强化“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以达到“预防为主”的效果。其次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最后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效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每一次的事故案例学习,就是一堂严肃的安全课,每次事故的发生总是来自于一些大大小小的违章违纪行为,为图省事不按正常程序办事,加之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隐患未及时排查,最终付出了血的代价。

我们应当牢记: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是哪几个人坐在一起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付出血的代价换来的,因此每个程序都有他存在的理由,你必须遵守。

作为公司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正确履行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程,不但要自己做到,而且要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做到,在生产生活中相互提醒、互相帮助,杜绝违章违纪事件的发生,共同营造一个“无违章”的生产和生活氛围!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企业只有安全工作好了,才能谈得上发展,才能去争取更好的效益。

让我们从返这些事故中吸取教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安全生产,正当企业的排头兵。

影片《失孤》讲述一个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xx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之路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

在这部影片中刘德华扮演的父亲深刻反映失去孩子后主人公心里的悲痛。在十五年的寻子路上,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克服各种困难,展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通过一张地图、一辆临近报废的摩托、衣衫褴褛包裹下那黝黑干裂的皮肤,来让观众理解他这15年里,为寻子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影片在之后又通过拐卖儿童的人物来反照出失孤的父亲,同时也深刻披露了中国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

而在另一方面,则是被拐儿童的生存困境,曾帅是一位被拐的孩子,因为特殊的身份,没有身份证,不能做火车、飞机,谈恋爱不能结婚,内心深处怀着对童年最简单的记忆:铁锁桥,竹林,母亲的辫子。

两位主人公的巧遇、同行,无论是一起吃霸王餐被罚刷盘子又被老板娘“调戏”的轻松一刻,泡澡后并排躺着“搞基”的.幽默段落,在夜市里都害怕彼此走丢的潜意识,在每一个铁锁桥旁共同面对的失落,或是在打工洗车时的尽情玩耍,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反映了一位父亲与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情意,虽然他们不是真正的父子,但是却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特殊的父子情。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一座座养老院,孤儿院的出现。这个社会需要的正是这种父子相融,知己知彼的能量。 “我在13亿的人口中找我的儿子,就像大海捞针”“不管他在哪儿,我都希望爸爸我在找他”两句话凸显了寻亲路上的艰辛与无奈,现实给了这位父亲一道难题,面对这道题,他依然选择做下去,哪怕最后没有结果,只是求得一份心安,这份坚韧是很多人所不能有的,通过言语来传播一种社会正能量,让每个人都学会坚持。

在这个影片的末尾,雷泽宽问僧人:“我能不能找到他啊?他是不是还活着啊?”僧人回答: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在这句话里僧人也强调一个“坚持”。而这句话也是对整个影片的一中总结。天亮后,雷泽宽再次上路,行驶在无尽的路上,渐渐隐入那一片天地的无尽生命之中。故事的结局里刘德华他最终也没有找到儿子,就让故事结束。等于告诉我们,失孤并无失孤,而他一直在寻找,寻找着自己心里的那一份安然。那一条路对他来说,是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可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靠岸。

失孤观后感 篇6

今天通过看《失孤》这部电影,整个人就像在剧情中,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以下几种感悟和大家分享:

1.在雷振宽的寻子路上,经受了种种心酸和在渔村惨遭农妇的殴打,想象到父亲是多么的想把孩子找到。所以做为我们现在父母健在的所有儿女们要感恩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体贴他们,爱他们。

2. 当井博然饰演的孤儿帮助雷父修摩托而意外找回自己的亲生父母时,我想这就是福往者,福来的道理吧,只要我们行善,我们就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3. 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做有德行的中国人。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失孤观后感 篇7

睡不着,于是半夜叫醒妹妹看了电影《失孤》,总体感觉还行,特别是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镜头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写写失孤妻子生活状况,农村现状,会更丰满。

妹妹看完这部电影受教了,更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苦难,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看完影片我问妹妹,影片写的是怎样凄惨的故事,为什么一路都是春天,满眼郁郁葱葱。她没有回答,我说是希望,那个年轻的妈妈,坚持着,在马路上不断散发着寻子的传单,在大雨中撑着伞等待,她撑起的是希望啊。

但当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却离去了。还是希望,因为她的希望破灭了,失孤的父亲为何不让失家的男孩见那失孤的母亲?因为希望,父亲怕男孩击碎了妈妈的希望,怕她撑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几天老家,就失望了,准备放弃。那父亲说,你只找了几天,而我已经找了十五年。那男孩儿惊醒了,最后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影片反复出现铁索桥,竹林,母亲的长辫子,这些都是希望的载体啊!

这说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坚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个凄惨得有些压抑的故事,但导演还是不断放飞希望。所以影片发生在春天,满眼花开了,树绿了。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导演不希望人们太绝望。失孤父亲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的如偷偷给钱的交警,免费修车的小伙(后来这小伙找到了家,也印证了佛法的舍得、报应),众多的志愿者的温情,我不认为这是导演粉饰太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现实。

当然,人是脆弱的,向着希望爬行的路很艰辛。失孤父亲也有困惑的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丢失的是他的孩子,她也动摇他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失孤父在问佛,其实问出了所有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认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亲和出家师傅的对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

这是个很开放的结尾,对于这段话,每人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因缘。

影片最后,父亲又上路了,因为他更坚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觉得自己是父亲,他觉得他和儿子就剩一张窗户纸。

佛法讲因缘,我讲希望。我还不够成熟,有些道理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样,始终要坚信: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并不断告诉自己,一步步向着希望奋进。

失孤观后感 篇8

失孤:失了,才孤独。孤独有两方,一方是被拐卖的孩子,一方则是丢失了孩子的父母。我觉得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之一即是“骨肉分离”,这是一个惨事,原以为进了电影院自己会哭的稀里哗啦,但我没有。

这是一部克制的影片,没有刻意煽情,没有贩卖悲苦,导演的想法显然是很清楚也很坚持的,她要拍一部温暖的电影,她提出了“打拐”这个社会公众事件,她请来了大明星刘德华以期待获得更多人士的关注,刘德华没看完剧本便应承了下来,一个字“演”。刘德华说:“这个事件他已经关注十几年了,但是一直没有人拍,现在终于有人要拍了,如果我来演,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事,票房也不会太亏,有没有机会拿影帝不重要,只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找回他的孩子。这样的事,我们做一百次一千次,只要有一次成功了,也是值得的。”在这里一定要为导演、为刘德华,以及为《失孤》付出的所有人,包括买票电影院看这部戏的人点赞。

初为导演的彭三源在电影的节奏把控以及叙事的技巧上难免会有一些生疏,但这很显然是一部如《桃姐》般平淡又兼具一些幽默元素的文艺小品,是比较生活化的自然呈现;并非陈可辛那部同期拍摄抢先上映计算精确商业味十足的《亲爱的》(也是一部国产佳片)。如果你是爱看韩国影片《素媛》《熔炉》以及《亲爱的》这类颇具催泪效果影片的人,也许你会失望吧。为什么彭导要把一个十足催泪的题材拍的这么暖心,有些地方甚至还很欢快呢?为什么导演在感情上要这么克制?我想正如刘德华所饰演的雷泽宽,他在路上找了十五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也一定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该哭的该闹的该悔恨的该激动的想必都化作了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和那温存善良的眼神。有时被戳到伤心处也还是会本能的情绪波动,但更多的时候是深沉默然以致有些麻木。所以,我也就明白了导演的克制内敛,她只是想鼓励这些经历了无数次失望的人,给他们一些温暖,一些正能量。

全片的配乐,我只能用一个字概括:特别好。在欢乐中透着一丝丝无奈与凄切,但基调是积极的向暖的。这与如画如诗绿意盎然的摄影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也许故事有些游离有些松散,但分寸还是把握的很不错的,尤其是对一位新的女性导演。

影片的剧情也是很清楚的,大概分三条线:

第一条是吴君如饰演的人贩子那条线,我想这条线的作用大概是这样的:

1.提出人口拐卖这个社会事件,作为一个背景,也可以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部电影存在的原因,如果不存在,我们拍它作甚,又不是魔幻科幻自我意淫。

2.告诉我们,有需求就有买卖,有买卖就有拐卖,这就好比市场经济吧,是一个供需的问题,所以有哄抬价格也有贱卖。

3.社会其实很残酷的,我们要多留一个心眼。

第二条是倪景阳饰演的丢失孩子的母亲,我觉得这个安排可以这么猜想:

1.作为主线雷泽宽坚持寻子的一个对比,有的人丢了孩子,尤其是在初期阶段,可能会因为坚持不了,因为过分自责,一时想不开就自寻短见了,这也突显了雷泽宽寻子十五年是一种何等的坚持。

2.孩子丢失对家庭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3.丢失孩子不是雷泽宽这么一个个案,世界上有很多的,也许就在你身边。

第三条也就是主线,雷泽宽寻子。其实这条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雷泽宽寻子以及雷泽宽帮助别人寻子,二是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寻母,并在寻亲的过程中与雷泽宽产生了一种如父如子的关系,这是一种情感上的互补。

两条副线与主线穿插,副线时间也不长,且在影片的前半段,也许是我看电影多,虽然剪辑有些许生硬,但这两条副线的作用及内在的逻辑还是比较实在的,没有什么问题,也不影响我观影,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丰满,这戏本不是剧情冲突强烈推进火速的商业片套路。

刘德华和井柏然都奉献出了不丢人的演技。尤其是刘德华,把一个寻子十五年的农民父亲的那种谨小慎微,那种喜悦难过的得失,那种茫然的失落都演绎的入丝入扣,拿捏有度。你看他那拦车时踉跄的脚步;你看他把手轻轻搭在背后拘搂的脊背;你看他在鱼排上那期盼又焦作的眼神,渴望与害怕期望落空甚至令他怀疑了自己的判断;发寻子传单被拒绝后尴尬的微笑,以及用手小心翼翼拭被人丢在地上的传单上的灰尘,那上面是孩子的照片,他心疼啊;当曾帅把摩托车钥匙送给他时,他露出了一个慈父幸福的笑容,但紧接下来我们可以看见他眼底那不舍分别的凄凉与怅然;他与曾帅如父如子的互动是全片最温暖最快乐的地方,要是他的孩子不丢,也和曾帅这般大小了,也该是在读书的。想不到一个香港的天王刘德华居然可以把内地农民角色表演的这么好,他不是像,他就是雷泽宽,对,刘德华不仅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也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完成度相当之高的角色。

生活是一条无尽的路,你找他,缘聚,你不找他,缘散,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只要你坚持了,你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做了,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失孤观后感 篇9

户塬镇中心小学

五(2)

方雪玲

直到昨天晚上我才看了刘德华和井柏然演的电影《失孤》,当初看电影海报的时候就猜到这是部和《亲爱的》相似主题的电影,加上刘德华的深情演绎,我想一定特别催泪。上个周末 回家一边吃饭一边安静的看这部影片。

开始没多久,华仔就露脸了,在一辆老式的脏兮兮的摩托车上趴着,只看得见半张侧脸,暗黄偏黑,布满胡茬,眼神里满满都是疲惫。光是这一幕,华仔浑身上下透露出的那种外来民工的沧桑,坚韧,就足以将我打动,我一边吃着鸭脖一边眼眶发红,到最后鸭脖含到嘴里,一动不动,梗咽使得我有些喘不过气。

心里想,到底是多年的老戏骨,不用一言一语就足以表达内心的变化。小孩子被人贩子拐去,然后父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寻子之路,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不论是现实世界里还是电影里。

但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毕竟还是少见,也许是发生了但我们接触不到。

看到电影里年轻的母亲,披头散发不厌其烦的向走过的路人发寻人启事,询问他们有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的心突然很痛,为她感到心痛。

对于母亲而言,一生中最重要的便是自己的孩子,因为有了孩子,才被附上“母亲”这个神圣的称号。

然而孩子丢了,母亲也就落魄了,不像母亲了。

听到有路人说,小孩子长得都差不多,很难找的时候,心里更是为那位母亲感到伤痛。

刚出生的孩子的确长得都差不多,而且由于小,走过的人也不会去注意,加上不会言语,也没有记忆,一旦拐走,便是一生无法弥补的错误。

整部影片以华仔为主线,贯穿了三个故事。一是华仔饰演的雷泽宽长达十五年坚持不懈的寻找儿子;二是雷泽宽在途中偶遇年轻小伙帮助年轻母亲寻找可爱孩子的寻人启事,于是默不作声的又去印刷了一面寻子启事的旗帜帮助寻找,最后还是一开始帮助贴寻子启事的年轻小伙找到了那个大眼睛的被拐走的孩子;三是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很早就知道自己是被拐来的孩子,却不敢向人诉说心里的想念和苦楚。直到雷泽宽的出现,他的鼓励促使了他踏上了寻家之途,最后在志愿者,派出所警察,雷泽宽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而雷泽宽就像雷锋一般,帮助别人寻亲,陪伴曾帅寻亲,他的外表虽然苍老又槽糕,但整个人却是带着光的,带着希望的光。

他从影片的开始到最后影片的结束都没放弃他的寻子之路。他在寻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人之真情,温情,同时自己的善良也在旗子的不断增多中得到应证。

从这里开始,就注定了雷泽宽与曾帅一路同行的关系,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总是更容易靠在一起,更何况他们的年龄差距正好是父亲与儿子的年龄差距。

他们在一起互相打趣,互相诉说心事,彼此依靠。有很多时候,雷泽宽甚至想把他就当作自己丢失了十几年的儿子。

曾帅有两句话我印象深刻,在曾帅接到自己的亲身父亲打来电话后,曾帅一下子不能接受,就好像没找到希望是一直在的,找到了心里就觉得害怕。

那一刻我的心情和他一样杂夹着很多情绪,父母虽然找到了,但他们却没能做出努力,保持着曾经的东西等他回来,这是令人失望和难过的。

当唯一一点你熟悉的东西也没被保存下来的时候,是不是说明自己在对方的心里不够重要。

曾经不知在哪看到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为了等另一个人回来,打扮还保持着原来的方式,房子也还是老样子,家里的家具也还是从前的样子,为的是他无论什么时候回来,都能既快又准确的找到回家的路。

还有一句话是他在泳池跟华仔说,“原来我担心,我来不及长大,没找到他们我就死掉了,现在我长大了,我又担心,我来不及找到他们,他们就死掉了。”

曾帅的担忧就像是20岁的我们总是担忧自己进步的太慢,怕父母等不及我们成功就已然老去了。

还好,曾帅的担忧统统没有实现,他最终找回了父母,找到了自己的家,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那一刻他知道了他是谁。

整部影片的核心思想便是大师所说的那一段话,“你去找了,缘起;你不去找了,缘灭。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每一寸土地,你都在上面生过死过。每一个众生,都做过你的父母,多行善业,缘聚自能相见。”

影片的最后是雷泽宽开着曾帅的摩托车在一条空旷的公路上行驶,氛围有些像《后会无期》电影里的东极岛上的小道。看了不免有一种“即便孤独,勇往直前”的感觉。就像我们追求梦想一样,心里永远有个信念,不管经历多少次失望,遭遇多少挫折,但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会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坚持一下也许就成功了呢!

影片中还造就了很多悬念,雷泽宽的儿子最后找到了吗?

年轻母亲跳河后死了吗?有没有和找回的孩子团聚呢?

这一切统统没有结果。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全看你怎么想。

指导教师:郭艳丽

48 419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