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方法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市值管理方法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股市市值管理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市值管理;价值管理;上市公司

一、市值管理的必然性

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到2006年底股改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管理的新动向。市值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与深化,促使了上市公司经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市值最大化。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约占总股本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不能上市流通,其价值得不到体现,因此大股东不能从股票的溢价中获得收益,只能依靠上市公司的利润分得收入,因此利润最大化自然成了上市公司的必然选择。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大股东手中持有的非流通股解禁上市,意味着大股东可以从股票的溢价获得收益,但是并不等于要操纵股价,作为理性经济人,是不会为了短期的高额收益而放弃上市公司长期的利益。实质上,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也不能违背利润最大化目标,因为较强的盈利能力是股票高溢价的重要保证,并不意味这利润最大化和市值最大化是矛盾的,只是在全流通的资本市场上,市值管理能为股东权益带来最大化的利润,在一定层面上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市值管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方法的必然选择。

二、市值管理的涵义、内容及目标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相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创造价值,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经营是手段,价值实现是目标。即,说明,上市公司不仅要创造最大化的价值,还要对创造出来的最大化价值进行经营,使得其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符,并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1)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是,上市公司不断地改善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提升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突出主营业务,增加净利润,提升行业竞争力,增强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等,只有更多地创造公司的价值,才能促进市值的不断提升。

(2)价值实现

在中国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大幅度偏离其内在真实价值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创造出来的最大化价值和价值经营来达到公司的内外价值相符,使得公司创造出的价值信号传递出去,充分反映在股票市场上,以达到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最大化,最终达到市值管理的最终目的——公司的市值最大化。比如:实施期权激励制度,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强化社会责任等,进一步整合企业资源,修正公司发展战略,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3)价值经营

价值经营是,上市公司创造出价值后,运用各种手段来进行经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租金价值充分实现,以达到公司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符。在股价被高估时进行增发配股、注资或者换股并购,在估计被低估时要股本收缩,采取回购,增持或者反收购等措施,使得股价回归真实价值,达到公司的内外在价值相符。

市值管理的目标是股东权益最大化。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由于上市公司的非流动股的解禁,持有大量非流动股的大股东可以从股价的波动中获利,因此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利益趋于一致,高股价是所有股东所期望的。再者,在总股本一定的情况下,股价越高,总股本乘以股价所反映出的公司的市场价值就越高,但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并不是意味着管理股价最大化,股价只是公司内在价值,例如,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收入等公司自身的内在价值的外在反映,真正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背后的综合素质,股价是不能被管理的,也不会是公司市值管理的目标,因此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目标就是市值最大化。市值最大化,也就是意味着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三、价值管理与市值管理的关系

市值管理与价值管理都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但是与价值管理不同的是,市值管理不仅仅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做好价值管理的工作,还要进行资本市场上的管理。可以说是,价值管理是市值管理的基础,市值管理是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延伸与发展,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市值是上市公司内在价值通过股票市场的反应,在西方成熟的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公司和资本市场透明度较高,公司的市值可以有效的反应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创造出来的价值可以很好的反应出来,所以在西方资本市场上,公司更关注其价值创造能力和提升企业市值的办法,即价值的管理。

但是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公司的市值与其真实的内在价值有着大幅度的偏离,单纯注重价值管理不足以克服这个弊端。为了让公司市值更好的反应其内在价值,不但要进行价值管理,还要进行价值经营和价值的实现。因此,市值管理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只是一个过渡,等到资本市场真正的成熟以后,价值管理就会成为主流思想。

股改的顺利完成,使得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市值的管理,作为价值管理的延伸,市值管理不仅要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还要从投资者、客户及社会三个方面着手:投资者关系管理、强化客户的品牌意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使得上市公司市值与其内在价值相符。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但要重视价值创造,还要兼顾价值的实现和经营。

四、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打造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

1.价值创造最大化

公司的价值围绕着公司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公司内在价值是根据公司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得来。未来现金流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决定的。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提高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是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最主要内容。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营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根据自己的条件选取最适合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不断的提高资本的周转速度,包括加快净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

2.强化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兼顾资本运作

提高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时也要提高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的提高可以正向促进上市公司市值的提升,因为只有做强了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公司的市值增长才有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其他业务收入,比如加强资本运作。强化资本运作、实现公司规模和利润的快速扩张,是上市公司放大市值的重要促进。上市公司在强化主营业务的同时,还要有敏锐的资本经营思维,充分利用资本运作,提高主营业务的发展能力,良好资本运营为上市公司市值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是提高市值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3.合理分配资产负债比率

庞大的总资产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基础,是一切盈利活动的源泉,也是提升上市公司股价,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的重要保证。上市公司既要注重公司股东权益和总资产的增长,将负债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又要同时优化资本结果,降低资本成本。目前除农业等少数几个行业外,我国上市公司的税收优惠正逐步丧失,这将使得负债融资的“税盾效应”的优势逐渐彰显出来,上市公司应该充分利用“税盾效应”来增加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除了银行的借贷融资外,还应灵活的运用发行企业债和可转债,合理分配三者的比例和数量,合理的分配资产负债比率,达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市值的最优化,以求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收益。

(二)合理运用价值经营手段

1.完善股权激励制度

股权激励制度使得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很好的弱化了“委托—”的矛盾。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可以实现公司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共赢,通过以管理层持股来激励经营管理者工作,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价值。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会促使管理层在做决策前,会衡量对其的收益与成本,如果因侵害公司利益导致其自身所持有的奖励报酬利益的损失超过其获得的收益,那么这种侵占行为就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完善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可以实现管理层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的一致性,在管理层提高自身收益的驱使下,保证了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从而提升了市值,提高了市值管理的效率水平。

2.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投资者关系是指上市公司与公司股东、债券投资人和潜在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利用财经信息传播和营销原理,通过公司之间、公司与财经界或者其他各界进行信息的沟通,以实现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并获得公司股东、债券投资人和潜在投资人的广泛认同,是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给投资者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很多有好的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会被忽视,得不到认同。上市公司在做强自己的同时,还要积极的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投资者的认同感。积极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用以提高公司形象,提高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手段。

3.强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有着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每个企业都应该承担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事实证明,企业承担自身相应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公共关系,为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主营业务收入;有利于吸引客户,提高销售量,所有的一切都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施光耀,刘国芳。股权激励:市值管理新趋势[J].资本市场。

市值管理制度【第二篇】

关键词: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提升途径

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A股上市公司总数从2005年初的1349家增长至2011年末的2320家;A股总市值也从2005年初的万余亿元跨越式的增长至2012年末的万亿元。凭风好借力,我国银行业在此期间,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Wind的数据统计,银行业从2005年以来,共从资本市场募集权益性资金5992亿元,这部分资金夯实了上市银行的资本金,大大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为上市银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市银行也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回报。据统计,从2005年至2010年间,上市银行的总资产从万亿增加至万亿,净资产从万亿增加至万亿,净利润从1438亿增加至6774亿。与此同时,上市银行的市值权重也举足轻重,权重最大时,曾一度占到A股总市值的45%。近两年,随着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家数增多,以及行业整体估值水平的回落,上市银行的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回落至25%,但仍然是上市板块中市值最大的板块。

然而银行业的发展也并非坦途。从2008年起的金融危机到目前正在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世界经济环境变得模糊和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因地产调控等原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监管要求的趋严也使得银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就新形势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同时也提出了上市银行提高市值管理能力的若干途径,希望能够对上市银行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有所裨益。

一、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监管趋严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银行监管机构和银行业对原有的监管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逐渐意识到原有银行监管中的缺陷。2010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也意味着《巴塞尔协议III》的正式实施。

中国银监会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有关思想,制定了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四大监管新工具,并已于2011年初获国务院批复。相关指引也陆续出台,上述监管工具的实施无疑将进一步提高银行对资本的需求。

(二)资产质量存隐忧

随着不良资产的剥离以及资本实力的不断补充,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根据银监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整体的不良贷款率仅为%,首次降至1%以内。

然而,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和银监会监管态度的改变,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开始逐步暴露:2011年6月《新世纪》报道:2011年4 月份,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之后,上海申虹“债务逾期”等消息的一一见诸媒体,使得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质量担心不已。

另外一个方面,欧债危机爆发对于出口导向经济的地区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温州频发“老板跑路”事件,里面蕴含的信贷风险也随之显现。

2012年2月,银监会在其网站上了2011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不良余额由三季度末的4078亿上升至四季度末的4279亿,同时不良贷款率也由%上升至1%,为2005年以来不良贷款的首次“双升”,印证了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不良资产回升周期。

(三)利率市场化迫近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应该说基本上具备了”。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国银行业应是渐行渐近。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受银监会严格控制存贷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业普遍开始了吸储大战。为吸引存款,商业银行发行了各种理财产品,甚至有短至2-3天的理财产品(禁止1月以内的产品),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通常也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虽然名义上,这些理财产品并不保证收益,甚至不保本,但由于银行业在中国百姓心中的特殊地位,购买者通常将其等同于银行存款。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财产品已经是银行在市场机制倒逼下,自行启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四)估值水平创新低

正是由于市场对于银行业面临的现状,普遍担心法定利差可能逐步取消,而失去了金融特许牌照的护城河;资产不良率在持续多年下降并触底后,面临着回升的可能,从而提高银行业的信贷成本。监管对于资本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银行业的再融资周期进一步缩短,加大了银行业股本的供给预期。重重重压下,尽管银行业的财务报表依然靓丽,但估值水平却屡创新低。2007年银行业估值水平最高时,行业平均市盈率可达40倍,而2011年11月,银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仅为倍,2012年动态市净率已经迫近1倍。

二、市值管理的概念

所谓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就是要使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这一提法最早由施光耀先生于2005年5月在“首批股改回顾与展望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明确提出。

市值管理的提法与国外 “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的概念即存有一致性,又存有不同。所谓价值管理,是指以企业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二者都强调了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长,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但除了价值创造,市值管理还强调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即市值管理不仅要做好价值管理的工作,还要进行资本市场的管理。可以说,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

从实践来看,尽管没有直接提出“市值管理”概念,但国外上市公司很早就开展了“市值管理”。比如,市值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投资者关系管理在欧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有三十多年发展历史;美国《财富》1000强上市公司的90%以上都实施了高管股权激励,其中部分股权激励与市值相挂钩。

监管部门也较早的对银行业提出了市值管理的要求。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大银行公司治理考核标杆国际研讨会上表态“上市后,大银行要将市值最大化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目标。”

三、上市银行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性

(一)创造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企业上市融资后,投资者对企业的定价模式会发生改变:企业上市前,公司的股东通常关注企业的净资产,股权的转让也围绕着净资产的价格进行;然而企业上市后,企业的价值由更为直观的股票价格体现,投资者的关注重点自然而然转向了股价。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除了获得企业的分红之外,更多的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获取投资收益,因此,市值管理是企业创造价值以及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二)应对再融资需求

2011年8月,中国银监会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稿)。根据券商分析员的研究,按此办法执行,仅2012年,全部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股本)需求将达到近1500亿元。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银行业对资本金充满了渴望,另一方面银行业的估值水平却徘徊在倍市净率。如此低的市净率情况下再融资,银行很难保证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市场对银行股的需求也就很难得到提振。近期,光大银行H股发行的一再延后就是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银行的市值管理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市值管理做得越好的上市银行,越是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越是容易以较小的代价(股本摊薄少)的获得资金,也越是能够获得持续的筹资。

(三)扩张并购的有力武器

并购是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市场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行业内的兼并趋势也将逐渐体现。由于现金的珍贵,国外企业大量的并购都采用了换股方式进行。在国内的金融行业近期也出现了这样的案例,如西南证券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国都证券,以及深发展以换股方式收购平安银行等等案例,给金融行业提供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市值管理好的上市银行可以以股份作为对价支付,获取理想的收购标的,并可以避免宝贵的资本金支出,从而取得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四)中小银行防范被收购的风险

对小银行而言,做好市值管理是防范被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从我国的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来看,总体市值并不高,而且估值与大银行无明显差异,股权也较为分散,理论收购成本并不很高。因此,小银行也应当重视自身的市值管理,充分应运各种手段,提升自身的市值,使得觊觎自身的人不能以低估值发起收购;如果市值管理工作做得好,股价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即使被收购,也会使得股东利益得到保证。

四、上市银行进行市值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明晰公司战略、提高公司经营透明度

公司战略决定了公司发展路径,一个负责任的上市银行应当向投资者不断阐述的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还是经营特色业务,是国际化发展还是专注于本地,是向大企业资源倾斜还是关注零售客户。上市银行在制定和执行战略的过程中,也伴随着选取和粘着认同自身价值趋同的投资者的过程。理想状况下,上市银行的股东都高度认同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持有公司股票,这将极大有利于公司市值的稳定。

当然,在目前情况下,针对市场对于银行业存在的种种疑虑,上市银行无需讳病忌医,对面临的困难闭口不提,反而应当通过各种渠道,主动阐述自身发展逻辑以及应对危机的策略,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二)加强公司治理

随着成为公众公司,投资者越发关注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有合理的制衡机制。而公司治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股价表现。根据南开大学的学者郝臣的研究,中国股市存在着%的公司治理溢价。

(三)提高决策透明度,避免破坏市值的举动

经营层对于公司的信息与投资者有着天然的不对称性,因此,经营层对市场释放的信号,必须谨慎,否则就可能对市值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某公司在2008年初,在市场缺乏预期的情况下,抛出融资逾千亿元的方案。市场对此则用暴跌回应,在融资公告后的2日内,公司的市值蒸发近千亿元,并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内,对公司的市场形象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四)加强风险控制,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因此加强风险控制,树立令社会放心的银行品牌形象对于银行的市值管理尤为重要。这不仅指银行建立各种风险控制制度,还需要提高员工思想的重视程度。“大到”平台债风险等问题、“小到”从ATM机中取到假钞,这些问题都从方方面面体现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也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很难想象,一个有不良品牌形象的银行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拥有很高的溢价。

(五)引入股权激励机制

通常认为,股权激励有利于将经营层与股东的利益捆绑一致,降低风险。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在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上就提出“股权激励机制可以解决股东与经理层之间利益纽带问题,从而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机制保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供更合理的制度安排,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体制基础。”因此,对于上市银行来说,应可以在股权激励方面进行适当的尝试,并以此作为市值管理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施光耀,刘国芳,王珂。 市值管理在中国的来龙去脉[J]. 市值管理,2007(2).

2.施光耀。 中国并购评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汤姆・科普兰等著,郝绍伦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4.施光耀 刘国芳 梁彦军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 2008(1)

股市市值管理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十分重要,贯穿于公司段中长期的战略。做好市值管理相当于构建了畅通的资源获取渠道,为公司的发展展开了广阔的前景,因此正确理解价值管理的逻辑对于上市公司形成市值管理观念,制定市值管理战略,实施市值管理策略方法有着奠基性的作用。文章从辨析市值管理的观念出发,阐述市值管理的必要性,并从资本运作、公司治理、客户关系以及投资者关系这四个方面论述市值管理的逻辑。

市值指的是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当“市值”跟管理连用的时候,很容易被误解为股价的管理,其实不然。市值管理的概念起源于西方的价值管理,但是有所不同。市值管理是指的是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市值管理本质也是价值管理,只不过市值管理的范畴偏小:通过经营活动和已有资源进行运营管理创造新的价值,再通过股票市场的媒介实现、体现公司内在价值;而市价管理仅仅围绕股票价格,公司内在价值不是关注点,这会导致公司走上利用资本运作的手段来操纵股价的歪路。

自从2005年开启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的概念变得不适用,中国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A股市场的股份转让制度差异消除,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非流通股主要是国家股和法人股,又公司高层持有,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不能流通,在上市履行资筹集资金的职能后,非流通股的股价再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管理层基本不会关注股价。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大大提升,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可以正常交易,市场恢复了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发现价格,体现价值。从此,股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无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商业模式、组织架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合理与优化程度皆会一定程度反映在股价上面,从而影响企业进一步的经营发展和筹集资金。上市公司的方方面面影响股价,而股票价格反过来影响上市公司日常运营和长远发展。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投资者的信赖和支持,而投资者则通过股价来评价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因此市值是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最直接的沟通媒介,上市公司通过市值吸引投资者,筹集公司发展需要的资源。中国现今的股票市场并不是有效市场,不能完全反映公司内在价值,可能造成股票价格高估或者低估公司内在价值,导致公司利益泡沫式的增加或实质性的损失,都是不利于公司发展。市值管理致力于以公司内在价值拉升带动股价市值,并将内在价值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在股价市值上,本源是公司内在价值,方向是提高内在价值以及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和匹配度,必须意识到是否存在两者的差距,还有差距的程度以及其原因和缩小差距的办法。

市值管理大致通过四个方面来着手:资本运作、公司治理、客户关系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

资本运作指的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活动,以达到资本结构优化或获得资本的目的。资本运作是配合市值管理的一个主要手段,贯穿于市值管理里面的价值创造、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的各个阶段。资本运作可以创造价值,通过收购兼并,获取公司发展所缺的技术、管理经验、市场份额等,在做大做强的理念下,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创造单独个体不能创造的价值;资本运作可以经营价值。当股价被高估的时候,可以利用股权作为支付方式去收购优质的资产或者企业,聚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质资源;而当股价被低估的时候,有可能面对被恶意收购的危险,这是上市公司在现金流充足的条件下可以进行股价回购,相当于返还股东红利,有助于改善公司的市场预期,提高每股收益率,一定程度上促进股价回调到合理价位;价值管理可以实现价值,通过增发、分红、配股等方式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状况和管理层预期的信号,促进投资者认可公司的内在价值。资本运作只是手段和方式,一切要围绕公司内在价值这个中心。资本运作有操纵获利的成分,必须要用之有道,如果脱离了公司内在价值这个中心,有可能会走上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为实现大股东私利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以牺牲公司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的歪路。

公司治理是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现实中保证管理层不侵害股东利益,并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内部权力安排机制以及公司风险管理体制。公司所处的环境总体可以分为外部大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纷繁多变,不是公司能够左右。公司治理为公司创造创造好的内部环境,保证自身机体的健康安稳,以应对外界日新月异的挑战,为实现公司战略保驾护航。公司治理是价值创造的保障,好比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出色工作的资本,好的公司治理体现了公司较高的内在价值,受到投资者的认可。拥有高内在价值的公司必定拥有好的公司治理,因为内在价值的产生离不开持续、稳定、安全、激励的环境,这种环境由公司治理提供。市值管理的思路应该由内而外,真正价值的体现是从内在价值出发,展示给投资人的一面也必须是内在价值的支撑,而不是没有实质的华丽外表,随着市场理性的增强,投资者辨别判断公司价值的能力不断提升,这也促使上市公司以提升内在价值为基础,建立完善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制衡权力,激发员工积极性,鼓励创新,预防、预警、管理风险,保证价值创造的实现。

客户关系跟投资者关系是实现价值的关键。投资者为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扩张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资源,公司利用资源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创造出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产品和服务只有经过与客户沟通,实现交易后,公司价值才能实现,才能作为回报返还给投资人,让投资人进一步认可公司价值。客户是公司的珍贵资源,进入大数据时代,客户的需求成为公司价值实现的突破口,大数据的挖掘能够让公司发掘实现价值的途径,也就是价值点所在。围绕客户需求,整合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和专业技术,革新商业模式,进行个性化的生产和服务,不断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也就能增长业绩,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上市公司的股东有着多样化的需求,有的进行长期价值投资,看重公司的内在价值;有的想短期通过概念性题材、政策性利好进行套利,看重公司短期业绩和政策环境。上市公司面对多种投资偏好的投资者无法一一满足,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不同投资群体的投资需求,以恰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沟通。上市公司应该着眼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不是为了讨好某个群体的股东去牺牲公司长远利益,上市公司应该坚持自身的使命和价值观,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筛选出认同自身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投资者,并巩固这个群体对自己的支持,使股价更大程度反映公司内在价值。

市值管理是一套综合的体制,良好的公司治理保证价值创造的能力和质量,顾客关系和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将价值实现并反映在股价上面,而资本运作始终围绕内在价值将价值的创造、经营和实现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到市值管理的逻辑就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中价值链全新管理思路。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股市市值管理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 :市值管理;动因;措施

2014 年5 月9 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该文件第六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是国务院的文件里第一次提到鼓励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然而在该文件之前,已经有不少的上市公司提出了“市值管理”的口号,如国农科技(000004)、宝钢股份(600019)、创兴资源(600193)等,而也有些上市公司已经开始了“市值管理”的实践。在政府以及上市公司的重视下,“市值管理”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在实践中,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结合在一起,使得市场对市值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基于此,本文将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对市值管理发展历程以及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因、方法措施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文献回顾

(一)市值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发展

市值管理这一理念由我国学者施光耀(2005)首次提出,其认为“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需要从股东、股价和股本三个方面进行市值管理,以促进公司市值的持续和稳健的增长”。股权分置的基本完成,使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同股不同权”问题得到解决,上市公司不再区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两者根本利益趋于一致。作为控股股东的原非流通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稳定和提高公司的股价。可以说,股权分置的完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打下了基础。

在施光耀提出市值管理理念后,又有不少的学者对市值管理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针对一些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如(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07;朱陵川,2007;孙孝立,2007等等),当然也有部分学者如巴曙松(2007)研究了上市公司采取市值管理的手段。但由于市值管理手段多样且每个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各异,鲜有研究某个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手段,只有证券日报曾于2007 年介绍了中信证券的市值管理案例。

根据这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市值管理学说来源于西方的价值管理理论,但市值管理又十分具有中国特色,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弱势有效环境下,上市公司处理股价和内在价值所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二)影响市值的因素

随着市值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完善,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从公司内部和外部方面来进行研究。袁文娟(2012)认为,公司治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制度保障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市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其通过实证发现,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市值管理效果存在着U型关系,而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效果不明显,并且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的市值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邵虹霞(2013)通过对浙江省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研究,发现提高投资者关系的水平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谭贵洪(2013)则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以及将公司内部、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考察了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作者以上证50 指数成份股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GDP对上市公司的市值影响不显著,而资产负债率和每股净利润与上市公司市值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换手率与上市公司市值呈显著的负向关系。

(三)如何管理市值

刘国芳(2007)认为市值管理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将影响市值的因素分为内、外部因素、可控和非可控因素等两个维度、四个方面,而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张济建、苗晴(2010)借助平衡计分卡这个战略分析工具,构建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框架,他们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充分运用资本运作手段、切实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来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值。施光耀(2007)认为上市公司要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企业价值,应该具有良好的经营溢价和资本溢价的能力,这就要求上市公司提高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管理能力。

(四)市值管理绩效评估

企业进行市值管理,就应该有一个有效的体系能够衡量市值管理效果的好坏。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弱势有效市场状态,内幕信息、投资者过度反应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市值管理评价指标并不容易。施光耀、刘国芳、梁彦军(2008)首次在我国国内提出了一套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这套评价体系对以后每年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了综合排名和分析。此后的学者基本上都是基于此套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估。不过这套评价体系主要是靠主观赋值法,精确度会收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也有一部分学者开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研究。

二、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因

(一)主要原因

总体上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主要是资本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只存在价值管理而无市值管理一说。从制度因素考虑,市值管理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我国2005 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控股股东的股份获得流通权,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其自身的财富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也就有了巨大的动力进行市值管理。

在上市公司的股份全流通以后,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最主要的动因就是为了稳定和提高公司股价,使股东价值最大化,体现企业价值。目前一些著名的财经杂志在衡量一个人的财富时,其所拥有的上市公司市值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市值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公司价值的象征。一个公司的市值越大,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可能就会越大。

(二)其他原因

当然,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还有其他的动因,甚至有些上市公司提出的市值管理口号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一些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因为维持公司股价的稳定,从而维护公司的声誉,改善与投资者的关系,能够使上市公司更好的在股市进行再融资。最近一段时间,不少钢铁类公司因为跌破公司净资产而纷纷撤销了非公开发行的方案,如本钢板材(000761)、太钢不锈(000825),这些都是因为公司股价过低而导致公司再融资方案流产的案例,也可见公司股价稳定对于上市公司的的重要性。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的因素,暴涨暴跌情况时有存在。为了维护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形象,公司也有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力,主要表现为公告来澄清谣言。前段时间,中国概念股在国际市场上被机构做空,股价大跌,市值缩水。为了稳定股价,相关公司纷纷进行辟谣和公告,用来维持股价稳定。在国内,则有类似创兴资源(600193)公告来维持股价稳定的案例,而其提出的市值管理理念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三、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随着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新的金融产品不断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手段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自己的报告中提出了“市值管理”理念和措施。上市公司国农科技(000004)的第三大股东吴丹于2014 年提出了“上市公司市值3 年翻10倍”的股东议案,使得市值管理的理念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刘国芳(2007)认为,市值管理的内容包括价值创造、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而上市公司采取的措施会反应其市值管理的内容。按照是否影响企业的长期价值,本文将市值管理方法分为两大类。相比来说,企业并购、重组、公司内部流程改造等会影响企业的长期价值,属于价值创造范畴,而股份回购、高管增持、企业更名等会在短期内对公司的股票价值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企业不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单纯依靠财务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但这些财务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是公司价值经营的一种手段,属于价值经营范畴。市值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措施具体情况见下图1: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的、内部的、可控的和非可控的等等,但要从根本上增加公司在股票市场的价值,主要是提高公司的治理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他的一些措施,如股票回购、股东增持只能是必要的辅助措施。当然,要提高公司的发展潜力,人的因素至关重要。2006 年以后,国家监管部门放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为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其次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值管理的时候还要处理好与外部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关系,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股价。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对外公关部门,设置危机处理预案,加强对舆情危机的应对,一些上市公司遇到的“黑天鹅”事件后,都出现了股价大幅下跌,如“塑化剂”事件中的酒鬼酒(000799)、“瘦肉精”事件中的双汇发展(000895)等。

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围绕着其内在价值进行上下波动,虽然会受到资本市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但公司内在价值始终是决定公司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只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内在价值。而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和股东或者高管增持行为,属于价值经营的范畴,主要是为了减少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资本市场非理性因素对公司股票价格的不利影响。

四、市值管理的一个案例———宝钢股份

(一)宝钢股份市值管理的动因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宝钢股份一直是市值管理实践的先行者,这主要与其较早的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关。2005 年8 月份,宝钢股份完成股改,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宝钢股份的市值出现了巨大的增幅。而在2010 年以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愈演愈烈,其市值出现了大幅下跌,甚至每股价格大幅低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投资者损失惨重。对于像宝钢股份这样的周期性行业个股,其更加应该进行市值管理,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从表1 可以明显的看出宝钢股份的市值波动幅度很大,这主要与它所处的行业有关。钢铁行业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对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从维护股价稳定的角度出发,宝钢股份有强烈的动机进行市值管理,使股票价格能够更好的反应市场价值。

(二)宝钢股份市值管理的措施

在2005 年8 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宝钢股份先后采取过控股股东和高管股份增持、股权激励、资产注入、资产剥离、股份回购、优质资产分拆上市等作为市值管理的手段。

其中股份增持和股权激励分别发生过两次,而股份回购、资产剥离、高管增持股份主要发生在2011、2012年左右,这主要是当时的宝钢股价不断下跌,价格严重偏离价值。上市公司以及管理层即使进行市值管理,有利于价格向内在价值的回归。

当然,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市值管理方法,宝钢股份也十分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外部信息,在2005 年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办法》,设置了相关的职能部门对投资者关系进行管理,实现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宝钢股份在公司门户网站设有投资者关系专栏,这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也较少见,可见宝钢股份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视。

前面这些措施主要是从价值经营的角度出发,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宝钢股份还有如下的市值管理措施。在营运流程改造方面:近年来,宝钢股份深化与海外战略客户的合作。通过持续推进向GM、西门子、现代、大众、福特、ABB、CROWN等著名跨国企业供货。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多家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商。与此同时,宝钢股份还构建了极具宝钢特色的EVI服务模式。以先期介入(EVI)理念,公司服务领域从提供钢材延伸到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材料解决方案,加强了与客户的联系,降低了顾客整体服务成本。公司还致力于构建电子交易、供应链融资、网络支付、物流、终端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优势,努力成为国内钢铁及相关制造业最大规模和最具价值的产业链电子服务提供商。

在产品和盈利模式方面:宝钢股份自上市以来一直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将自身定位于高端钢材产品供应商,打破钢铁行业同质化的恶性竞争,积极营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公司战略产品范围。

(三)宝钢股份市值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

由于控股股东和高管股份增持、股权激励、资产注入、资产剥离、股份回购、优质资产分拆上市存在着事件公告日,可以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市值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刘百胜(2008)曾经采用各个板块的平均涨幅与市场平均涨幅的差额,来比较采取不同市值管理方法个股的市值管理效果。本文借鉴此方法,并采取事件研究法,以宣告日为起点,研究上市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评价市值管理方法的效果,当然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是研究事件公告后第10 天的超额累计收益率来对市值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有在第一次股份增持和股份回购时,超额累计收益率为负,而其他市值管理方法都实现了正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宝钢股份的市值管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五、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也有不少的问题需要注意。最主要的就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进行市值管理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如果忽略其他相对人的利益,市值管理将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操作工具,如利用资产重组等短期性手段来大幅提升公司市值,有可能会以牺牲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作为代价。或者配合公司的利好公告来提高股价并进行股票减持,这些都会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再者,公司不能跟机构合谋来提高公司的股价。市值管理是一条通向财富宝库的危险河流(郭士英,2011),其左岸是财务高压线,右岸是法律高压线。上市公司如果和机构或者个人合谋操纵股价,则会触碰到法律的高压线。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短期化有关,而市值管理短期化,则极易导致股价操纵。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程,过于短视的行为只会使小部分人得到利益而大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不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目的,也不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内容,纯粹只是进行股价操作。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值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长远的利益,着眼于企业的战略,克服市值管理短期化的倾向。

参考文献:

[1]Ronte,Hanno.Value—based management.[J]. ManagementAccounting 1998:76.

[2]施光耀等。市值管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8 2351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