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故事【实用4篇】
【导言】此例“企业文化故事【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企业文化故事【第一篇】
其实故事营销这个概念被提出是因为有的企业在以前的营销工作中进行营销策略创新的时候借用故事(历史故事或者企业成长故事、企业创业成长故事等)充斥到企业的营销工作当中去,不只是有意为之还是误打误撞,该策略竟然为企业营销工作锦上添花,使营销工作如虎添翼。
现在有些营销界人士都在讲“故事营销”,并开始大肆宣传。于是乎!很多的企业一哄而上,个个也在请各位“大师”来出谋划策,来为自己的企业找个故事匹配。实际上呢,很多企业的营销故事其实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丑态出尽,身败名裂。其实呢?笔者倒认为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适合做“故事营销”。
美其名曰故事营销,笔者倒认为该营销策略为一种人性思维营销,或者说“人本营销”。当下,整个社会都在讲以人为本,无论是是政府、企业、学校等各个组织,每天都在诉说着“以人为本”,而我们的营销工作是否也应该以人为本呢?
答案是肯定的!
的确营销故事使很多的企业的影响力大了起来,品牌建立了起来,市场份额大了起来,甚至被写进教材,载入企业史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像我国的海尔“砸冰箱”之事宜使消费者相信其质量,某企业的老板喝漆料让消费者相信其环保,阿里巴巴的品牌名字来自于《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等等。
综合各类营销故事,炒作也罢,创造也罢,虚构也罢,诉说也罢,笔者认为所有的故事还是应该是以人为本,毕竟你的产品是有消费者来购买的,他们是最终为你的产品买单的人。
那么,一个成功的营销故事应该具备那几个特点呢?
1.与企业营销诉求相吻合
企业的营销诉求有很多种,像品牌诉求、企业诉求、产品(功能性、时尚性等)诉求等。在构建自己的营销故事时企业一定要搞明白自己要传播的诉求是什么?即你的故事必须传承你的营销诉求!很简单的举个例子,每天晚上,我们都在看很多的电视广告,这其中大部分是产品性广告,广告片很多往往是在演绎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来对产品主张进行诉求(比如某个品牌手机的广告现就在央视做个就是产品诉求类营销故事)。
2.具有可信性
企业无论你是诉说故事,演绎故事,还是摘录故事一定要可信,一定要让消费者认为有这么回事情,是存在的。只有这样,他才会将故事的可信性和你的企业、产品、品牌联想起来。千万切忌搞了一个故事自己不信就罢了,把自己的故事传播受众消费者不相信,那就完蛋了,还不如不做好!切忌!比如笔者了解到的一个做地板的某南方厂家搞的一个企业品牌故事,把企业名字分开,分成了两个男女故事主人公,稍微有点头脑的人一看就是假的,很假!一看就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企业品牌名字策划的不怎么样就算了,还弄个故事来挑战我们的思维能力!
3.能引起消费者共鸣
人遇到任何事情绝对不会一听便过,一扫便过,一视一触便过,所有他用神经所能触及的东西,都会去想象,会去思考,不可能像一些人所讲的“左耳朵出,右耳朵冒”,尤其是对于有一定思维意识的十多岁以上的。问题是在你的营销工作中,你的广告故事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吗?无论是产品共鸣,情感共鸣,还是。
4.能广为传播(传播性要强)
你的故事做出来了,能传播出去吗?能有效的传播吗?能传播到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吗?这就需要我们企业的相关人员在进行故事创作策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如何将该故事进行传播,是线上线下结合,是互动传播,还是空中与地面结合,还是植入式传播等等。传播性不强,你的效果会好吗?不会!
5.能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既然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那么,笔者认为我们企业的营销故事理应成为我们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之融入我们企业的信仰、价值观、使命,使之成为企业内部营销的一个手段,使之成为企业文化传承的一个工具。当员工成了文化传播的载体,他能不将该文化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去吗?不能!
6.能有效促进销售交换的达成
企业文化故事【第二篇】
监管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事故企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X9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000-00
1. 危险化学品的监管现状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总体情况
我国的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位置,作为世界的石油化工大国,我国的行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情况却有很大的高低差距。中央直属的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直属单位,它们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艺都较先进,安全监管问题也比较到位,总体管理比较严格,下属的职工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比较高,而地方管理的石化企业,相对中央直属企业来说,虽然也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但是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因此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相对中央和地方的石化企业,乡镇小型化工企业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他们的总产值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但是这些企业的成分比较复杂,企业素质良莠不一,管理水平也不太相同,总体上的素质和水平都不如中央和地方直属企业,因此这些企业也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需要国家和地方乡镇重点监督管理。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
危险化学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点,因此危险化学品事故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易发性。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出来直到失去使用价值被废弃的过程,当受热、受潮、遇到水、受到摩擦撞击等情况,都可能引发化学品的本身反应,从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
(2) 突发性。危险化学品的事故会在人们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即使在这之前有前兆也不易被人发觉,因此它的发生常常会让人感到突然。
(3) 连续扩散性。由于危险化学品涉及的生产流程很多,因此它引发的事故可能会引起相对应的一系列的连锁事故反应,从而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4) 伤害形式多样,救援难度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会造成中毒、烧伤等伤害,个别事故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不同性质不同,救援的方式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特点来实行特定的救援。
(5)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原因复杂,事故发生后造成人员的伤亡很大,对社会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问题
行业缺少规范的管理和发展规划
化工行业近几年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化工行的管理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整体规划和指导,导致现在的化工行业形成一种盲目扩张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化工行业,但是却没有太多具有合格保证的化工项目。这些盲目发展的小化工企业管理水平差,职工的基本技艺和素质都较低,并且缺乏生产安全知识,由此导致这些小企业事故频发。
企业基础差,规模小,工艺技术水平低
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企业的数量多,但是生产出的化工产品产量却很低,企业的工艺技术较差,规模也小,这就造成我国化工企业数量较多却没有太多像样的好企业,不但生产耗费原料多,还使得化学品污染源和危险源增多,发生事故的风险随之增大。
规范和标准的设计与修订比较滞后,化工行业入行门槛低
近年来,化工行业的规范和标准的设计与修订没有及时得到落实,很多需要根据化工行业现状进行制定和修改条例也较为缺失,导致化工行业入行的门槛低,甚至有些化工企业在成立的时候没有经过设计审查和安全验收就开始进行生产活动,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危险化学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事故
由于化工产业的物流方面还是不太完善,大量的危险化学品都是通过长途公路进行运输,这就出现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司机的疲劳驾驶、货物的超载等原因发生的交通事故,而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而引起了危险化学品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危害。此外,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问题也很突出,很多不具备购买危险化学品的厂家会选择非法运输这一途径来购买所需的化工产品,而且很多地区的交通、质检以及安全监督部门没有形成协调的监督检查作用,因此在车辆状况差、司机素质水平低且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没有基本常识的运输过程中就会频繁发生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与污染。
3. 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问题的解决对策
严格规范企业入行条件,整体提高化工行业的企业素质
在原有的准许入行化工企业的标准前提下,严格检查现有化工企业的达标情况,颁发一系列的合格证书,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化工企业进行停业整顿或直接查封的处理,通过企业的换证程序来筛选企业的经营资格,淘汰一部分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从而减少生产原料的浪费和生产过程中事故产生的可能,进而促进其他企业加强整顿,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
推行新技术,加强基础管理,提升企业本身的安全度和标准化
在容易发生化工事故的地点加强监管工作,例如推广加油站的防爆技术,危险品运输过程中推行GPS定位技术进行全程监控,在进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中采用紧急停车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装置,从而整体提高生产过程和企业整体的安全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重点作业岗位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素质。
加强安全监督和执法水平,严格遵循国家指定的各项规定进行管理
化工行业的安全性不容忽视,在这方面的监管的工作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需要提高安全执法队伍的建设,多吸收一些有专业技术、懂化工常识的人才,平常的工作中也需要经常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上和技术上的培训,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进行监督和执法的过程也要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各项规定,不能出现马虎应付的情况。
加强国家与地区的统一调控,控制化工行业的盲目发展
近年来化工行业的盲目发展,使得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导致各地区出现大大小小的危险化学品的事故问题,因此政府需要进行协调的调控工作,控制化工行业的盲目扩大,提高各企业在安全方面的入行条件,完善化工行业的管理标准,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与制造等各细节条例,从而促进我国化工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舟。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王英。如何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周国寿。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研究[M].化工工业出版社。2008
企业文化故事【第三篇】
关键词企业安全;安全伦理;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GDP高速增长,生产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尽管我国在法律法规、机制体制上都为保障安全生产作出了努力,但是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安全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全伦理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企业伦理的核心价值。企业安全伦理的缺失,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安全、人格尊严,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何重建企业伦理,提升企业道德责任意识。
一、加强构建企业安全伦理建设的意义
安全问题涉及人的生命、健康、财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不仅仅是经济行为,也应当是具有生命价值关怀和伦理精神的活动,企业进行安全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具有防范事故发生,保障生命安全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个人的生命安全是实现其他社会权利的基础,也是评价个人利益是否实现的重要指标。因此,尊重生命、保障安全应当是人们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前提。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把目光集中在经济增长上,而忽略了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社会所发生的许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安全行为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安全伦理道德能够引导人们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人为本、安全为天”,使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重视安全问题,有效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伦理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安全是经济建设、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全不仅仅是创造价值的前提条件,其本身就具备价值。事实表明,一旦发生生产事故,企业便要承受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巨大损失,这就意味着安全生产就是节约,安全生产是企业长期生存的保障。同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如果为了眼前利益而置员工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其长远利益必然受损。
伦理道德建设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将安全理念与高效生产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再生产中无安全之忧,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效益和安全的双赢。
(三)安全伦理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安全伦理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优秀企业,如美国杜邦企业等,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强调安全意识的培训和安全文化的宣传。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企业伦理在企业文化中属于社会文化层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树立安全伦理观,使安全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企业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我国企业安全伦理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自身利益的挑战
企业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其本身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与扩大,追求经济利益自然成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当追求财富获得和安全获得相矛盾时,部分企业经营者只着眼于眼前利益,遵循财富价值优于生命价值的功利主义原则,将员工的生命安全抛之脑后。从一些重大的工业事故中不难看到,由于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缩减开支,在安全投入方面都抱着“能免则免”的态度,导致安全投入明显不足。“昆山中荣工厂爆炸案”后的事故原因调查中发现,在事故发生前两个月就有员工提出抛光车间的除尘设备已经落后,已无法正常工作,如不及时更换会留下安全隐患。但是中荣公司副总为了按时完成订单,不影响工程进度决定不予理会。最终由于积尘过多、设备老化,生产车间发生爆炸,人员伤亡惨重。据统计,我国预防事故和应急安全投入仅占国民总产值1%左右,与联合国规定%标准相比安全投入明显不足。
(二)企业“非人本观”的管理理念
在传统企业管理中,工人通常被管理者当作执行命令、赚取利润的工具,企业拥有者忽视员工生命安全,造成对人道主义的蔑视;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时也形同虚设,由于在实际生产中执行不力无法对工人的生命安全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些对员工生命漠视、对生产安全不顾的行为表明,不合伦理的安全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许多个人、企业都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性善理念。
同志提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所谓以人为本,最根本是就是要学会人的生命和健康。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作为一个称职的企业管理者,不仅应当培养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更应当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注重安全伦理建设,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三)员工自身安全价值观淡漠
当前,许多劳动者在思想观念陈旧,还是停留在“要我安全”这一被动的层面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少对生命敬畏的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一些员工在工作中麻痹大意,认为是自己经常干的工作,习惯凭“经验”行事,不以安全规章制度作为准则,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以这样的心态从事建筑、煤矿、化工等这些高危险性的工作,非常容易酿成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四)安全教育缺失
从事生产的工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许多在高危企业打工的工人对于生产中有可能发生危险、保护措施及逃生方法一无所知,直到发生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而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为了能够使工人尽快上岗,对于一些非常必要的岗前安全培训也是能免则免或者敷衍了事,使得劳动者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缺失,无法在工作中自我保护。这些都表明很多高危企业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员工不明白什么是安全、如何做是安全,不少事故也是由于劳动者违章操作、冒险作业、疲劳工作等原因而导致的。
三、加强我国企业安全伦理建设路径选择
(一)加强企业安全伦理制度化建设
在企业发展中,其制度是否符合安全伦理发展观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兴衰成败。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将安全伦理观融入企业制度建设中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安全伦理制度化建设,即将安全伦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安全制度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伦理化和人性化。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将能够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企业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根本上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笔者认为,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安全伦理反馈机制。企业领导者应当以伦理原则对所有员工行为进行监督,及时了解生产一线工人的安全伦理实践情况并实施奖惩机制,使员工行为符合统一的安全伦理标准,构建安全道德的生产氛围。(2)构建安全事故预防机制。关注生命安全,建立生产事故预警机制,尽快走出“发生事故再谈安全”的怪圈。把安全价值理念与平日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加大对安全资源的投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3)创立道德的安全生产规范。企业再追求利润的同时,需要尊重和关爱生命,以道德底线衡量生产规范的合理性,以合乎伦理的代价追求盈利。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安全伦理水平
企业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企业伦理建设的倡导者和管理者。首先,企业管理者只有自己首先具备强烈的道德责人感,才能够言传身教,影响他人,减少和排除重大事故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反之,企业管理者如果丧失安全道德,置他人生命安全于不顾,则容易引起安全危机;其次,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对员工道德选择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员工和其他社会成员会学习模仿上级的道德风貌和道德形象;再次,企业的各项制度、政策也体现着管理的安全伦理水平。作为企业安全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理念,尊重员工的生命与健康,自觉将安全意识融入到工作中,并为员工起到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三)强化企业员工安全道德自律
从他律走向自律,最根本的是要把安全理念和安全思维根植再每一位员工的内心深处。首先,要让每一位员工把“安全生产”理念变主动性认识,通过家庭影响、单位教育等方式唤起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启发员工从生命角度体会安全作业的重要性;第二步则是要将理论上升到实际,将将安全意识转化为现实行动,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职工安全科技文化素养,如修检安全设备,进行作业风险评估等重要技能,这样员工才有能力察觉并及时应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总之,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把人为的不安全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是实现安全生产、降低事故概率的重要途径。
(四)政府严格监管,加强外部约束
企业作为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组织,其运行机制必然与外部环境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必然要履行其经济职能,这就要求我国职能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把安全伦理从道德要求上升到法律、制度层面加以建设。目前,我国法律上的不完善影响了政府部门监管职能的发挥。如在《安全生产法》中,对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造成事故的企业,最高罚款20万元。这样的惩罚力度不足以禁止非法高危企业的存在。另一方面,建立安全生产防腐败机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创造政绩,特别拟定了“企业保护令”以吸引商业投资。然而由于监管不严、执行不力等原因,“企业保护令”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异化为对企业过度保护甚至非法庇护,特别是在安全监管问题上。一些不合规企业通过贿赂等行为收买政府官员在安全检查时蒙混过关,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领域的防腐败机制,有利于肃清不良风气,增强企业外部约束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范仲阳。学习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3-7-15.
[2] 刘星,唐征友。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度整合与伦理道德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8):56-53.
[3] 朱金瑞。我国企业安全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活力经营观察,2007(10):4-6.
企业文化故事【第四篇】
安全是人类永远的主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是安全生产的保证,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石。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战略措施,是组织发动职工群众“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搞好安全生产的群众基础。
1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向纵深发展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正在于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发展生产力。安全工作事关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理念成为一种习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品结构,占领市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共同追求,而企业要有好的效益,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有许多企业一场事故就损失百万,甚至更多,造成的家庭悲剧更是令人心痛不已。
铁路企业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长期以来,铁路企业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的位置,管理不断加强,投入不断加大,但是,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危及安全的隐患仍然大量存在。
职工的安全自主管理也正是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在铁路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后,由于列车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制动距离加长,列车疾弛过程中四周气流越来越强,所以,不仅对各种技术、设备的要求提高了,也对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建立以“人”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新手段,进行系统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生产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有效控制、减少事故发生,从而保证安全生产长周期,良性循环发展。
2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切实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抓紧、抓好、抓实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
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提高安全意识,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无数的事故原因调查都证明了安全意识的淡漠常常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 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首先必须抓好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是职工应尽的义务,也是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者都应该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维护和保障职工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权利。
启动、启用多种形式,启迪职工群众的“安全第一”理念
企业应启动、启用图书、报刊、讲座、电视、电影、展览、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收到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效果。积极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技术练兵,技术表演,提合理化建议,职工身边无违章等群众性活动,多方位的渗透安全文化,引导职工增强安全意识,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全员、全心、全过程地营造提高安全文化素养的氛围、环境
上一篇:企业文化故事【汇集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