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科技创新的方法范文1

1)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不够强。通过对近200名山西农业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的学生有参与科技创新的想法,%的学生缺乏科技创新的热情,究其原因:一是对科学精神的缺失。一般大学生在通过电视、网络等手段获取信息过程中,除了时事政治外更喜欢消遣娱乐类信息,对科学知识类关注不足,一些大学生热衷于考研、考证书的支点是生存需要而不是科学兴趣,真正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的很少。二是对科技创新活动认识不足。调查中,%的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偏见,认为大学生搞科技创新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与基础学习不能均衡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对科技创新活动兴趣不高。就山西农业大学连续三年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的情况来说,2012年申报104项,立项44项,参与人数500人次;2013年申报240项,立项73项,参与人数962人次;2014年申报244项,立项72项,参与人数964人次,申报数、立项数和参与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山西农业大学的学生总人数来说参与率、普及度不够高[3]。2)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大。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重要作用,是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保障。通过分析山西农业大学现状,笔者认为:第一,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等学院的生师比甚至在30以上,很多指导教师单说平时上课就已力不从心,再加上还有自己的科研任务,很难有多余精力去指导学生认真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第二,部分教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在对学生的指导上都是突击指导,效果很不理想。第三,科技创新指导往往存在扎堆现象。很多院系威望较高的教师往往负责多个科技创新项目,而其余一些教师甚至没有项目可以指导,这样不仅使这些威望较高的教师不能高效指导科技创新项目,而且造成指导教师师资力量的浪费。3)科技创新活动运行体系不够优。虽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已逐步形成学科、专业配置合理、组织及管理机制科学的科技创新体系,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体系仍然不完善[4]。首先是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在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中,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常常由多个部门分别负责,存在部门间配合不力的现象[1]。山西农业大学在2013年已通过了《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人事、教务、科技、计财、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领导组,组织协调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但实际过程中,部门间相互推诿、协调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次是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够科学。我国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步晚,虽然一些高校很早就开始了综合测评制度的改革探索,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和制度,但是人才测评方式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过于单一、不全面,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并不科学。再次是结题审核机制和推广体系不健全。在每年的科技创新项目结题过程中,缺少合适的审核机制和推广体系,结题率、结题质量并不理想。据统计,山西农业大学2011—2013年连续3年的省级重点和一般性科技创新项目共73项,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只有3项,发表率不足5%,科技创新项目应用、推广,申请专利的几乎为零。4)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大。由于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质,并且开放实验室,这就势必会耗费学校大量的物资资源,对于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就山西省内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势而言,只有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发展形势良好,拥有211工程专项经费和一省一校工程专项支持,学校划出更多经费支持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而在其他大学中开展此项活动则较为缓慢。此外,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又出现重视重点学科、王牌专业,忽视弱势专业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很多科技创新项目因缺少资金和物质支持,畸形发展,无法较好地完成。山西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诸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赛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因为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在项目成果、普及人数等方面仍然存在严重不足。

2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的方法

针对制约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的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来不断提升高等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的积极性。1)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既关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又关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只有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对伪科学缺乏鉴别力,对科技创新缺少兴趣的现实,从培育科学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力度。一是从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入手,改革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培育科学精神[1]。二是从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入手,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宣传教育活动,在宣教活动中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三是从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入手,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此外还需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入社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2)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学校要在师资力量上下工夫,减轻教师授课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精力参与和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其次要提高教师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把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与评优评先、职称晋级挂钩,对指导教师进行一定的课时补贴。三是严格科技创新项目指导教师的审核工作,使每位教师最多指导两个项目,杜绝扎堆现象,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指导科技创新项目。3)进一步抓好制度体系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应在加强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建设上做大文章,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推进。第一,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列出责任清单,规范部门职责,强化配合意识,加强沟通交流,各司其职,杜绝模糊地带,消除责任“真空”。第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支撑。学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克服高校传统评价存在的指标模糊、内容片面、方法单一的弊端,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发掘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从知识、能力、素质、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做出科学评价。“评优”“评奖学金”“研究生推免”等高校人才评价机制要修改完善。如让科技创新项目完成较好、但考试成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也能在学校得到较高评价。第三,健全结题审核机制和推广体系。首先,严格科技创新结题要求,并量化具体标准,例如就的期刊进行审核,对于质量差的坚决不予结题,追缴经费并减少所在学院科技创新立项的名额,对于高质量成果给予资金等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其次,聘请有关专业教师和企业家组织审查学生科技创新结题工作,并对项目的后期应用和推广予以指导和帮助。再次,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把学生的科研成果推广出去。4)进一步增加资金物质投入。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必须在资金物资方面认真规划、加大投入才能真正有效地得以解决。一是合理安排和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经费,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和支持更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同时从经费等方面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二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将实验室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和基地,让学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同学在实验室更多地接触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的实践能力。三是针对山西农业大学的特点,提供更多的实验田和实验作物供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3结束语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4篇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科技创新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科技创新2

关键词科技创新文化指标设计评价

1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自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经济创新的概念以来,创新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国家创新系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现代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具有不同于前人或超越自身的独特的途径和方法。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总称,科技创新主要包括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创新两个方面。文化是社会文明的精华,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是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复合体。管理心理学把“文化”定义为“群体成员共同认同和拥有的一组管理理念与愿景、价值观取向和行为模式”,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的人文内涵。科技创新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一系列文化要素的总和。创新与文化的关系,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的关系,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文化先行,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一个重大的人文创新引导,需要文化的繁荣。科技史的发展也能证明这一点,比如著名的李约瑟之迷和韦伯疑问——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元明以前,中国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后来的落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思想如忽视理性、注重伦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耻于竞争等不无关系。

2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科技创新文化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到影响科技创新的文化、制度等社会环境,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再到成果转移的完整过程和多种特征要素的集合,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要求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足够的涵盖面,尽可能将影响科技创新文化的主要要素囊括在内,以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全貌和各个层面的基本特征。但是,全面性并非要求设计的指标体系面面俱到,而应从众多的指标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指标,在技术处理上:一是选择最有说服力的综合指标取代过多的单项指标,二是选择最能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发展状况的指标,三是在相互包容和相互关联的指标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指标。

(2)科学性原则。即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选取的指标应能准确的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以文化竞争力、公共选择理论、投入产出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要利用静态指标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基础、现状和实力,又要利用动态指标体现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潜力、趋势和前景。并充分考虑指标数量大、各类中具体指标相关性强的特点,兼顾评价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前瞻性。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前瞻性,要考虑今后发展变化的可能。为某一区域的制度绩效和文化氛围提供定量考察,适应当前国际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形势与趋势,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引导各科技创新实体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一流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引导各科研单位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

(4)可比性原则。统计指标所测度的现象的性质具有可比性,当需要认识两种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数量联系时,要求对比的两个统计指标所度量的现象在性质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当两个指标的度量性质相同时,要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使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具有可比性。可比性还要求对末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或无量化处理。

(5)可行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指每个指标数据都要有可靠的资料来源,指标的计算方法要科学,要便于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科技创新文化的决定方面,往往有些重要因素或难以直接量化,或有某些对象具有统计数据,缺乏完整性。一般研究常常为了便于计算,略去了这些重要的方面,同时要删除一些内容重复的定量指标,以简化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技创新文化、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指标

(1)科技创新文化环境。政府文化投入率(单位:%):即政府文化经费支出与财政总支出的比率;家庭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比重(单位:%);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单位:册);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单位:元);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单位:人);每万人拥有影剧院数(单位:个);居民文化程度(单位:人):该指标选用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外来文化的认同度(单位:张/人):该指标选用各地出版VCD数量与当地总人口的比重;经商指数(单位:%):即非公有经济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等等。

(2)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文件数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文件数量);拓宽科技体制融资渠道(文件数量);加大财政税收支持(文件数量);市场化指数(单位:%):即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知识产权指数(单位:作/万元):该指标选用专利申请量与GDP之比;政府规模(单位:%):即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与总人口的比重;对外开放度(单位:%):选取出口额加上进口额与GDP的比例。

(3)科技创新经济环境。城市化率(单位:%):即从事非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失业率(单位:%);通货膨胀(单位:%)。

科技创新人力、物力资本基础

每万人口的专利申请量(单位:件);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单位:人):即登记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地区人口的比率;研发全时人员当量(单位:人年):研究与发展人员指参与研究与发展项目研究、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课题组人员,企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和直接为项目课题活动提供服务的辅助人员,全时人员当量是指全时人员数加所有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科技机构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单位:千元/人)。

科技创新投入

(2)高校、研究与开发机构投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单位:个);每万人高校教工数(单位:人);教学与科技中副教授以上人员(单位:人);高校科技服务课题数(单位:项);R&D投入占GDP比重(单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数(单位:万元);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单位:%)。

科技创新产出

3科技创新文化评价模型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样本矩阵

由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信息上会发生重叠,从而影响评价工作的进行。设某区域Ri(i=1,2,…,n)在指标Ij(j=1,2,…,p)下取值为,得到指标矩阵由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反映问题的角度和形式不同,指标较多,且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为便于比较,对指标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令y=X/(对于逆指标如基尼系数、失业率等的处理需要把X取负号),得到规范化矩阵Y=(y)np

计算相关矩阵

R=(r)=YY/(n-1)(i,j=1,2,…,p)

r=yy(t=1,2,…,n;i,j=1,2…,p)

求特征值

解样本相关系数阵的特征方程|R-?姿Ip|=0得到p个特征值?姿1≥?姿2≥…?姿p≥0

确定主成分

按≥确定m个主成分,使信息利用率达到85%,求出前m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将之规范化,得到每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y1,y2,…,ym。

综合评价

求出样本在每一主成分上的得分,构造综合评价函数F=a+a+…+a,ai为每个主成分yi的方差贡献率,(i=1,2,…,m)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分别按和F对样本进行排序,即可得到各样本的综合得分。其值越大,某一区域的科技创新文化越优。

参考文献

1蒋慧工。国家核心竞争力三元素:人才、创新、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李杰。科技创新文化的构建[J].改革与战略,2004(9)

3陈依元。试论科技创新文化内涵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2003(12)

4徐冠华。大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J].中国软科学,2001(3)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3

十六大以来,市科技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围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有必要、有能力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员调研,分赴全市90余家企事业单位了解科技创新情况,到工作开展较早的城市学习先进经验,起草了《关于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建议》、《关于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2009年行动计划》、《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调研报告》、《关于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初步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一是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2项,其中组织实施的我市首个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日熔化量10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重大成套节能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为玻璃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围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产业,组织实施了硅基液晶平板显示屏幕、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非晶合金电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28个,申报专利20项,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二是加快科技园区建设步伐。积极调整全市科技园区布局,在海港区北部工业区建设了港城创业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全面竣工;在北戴河区建设河北省(*)信息产业基地,已列入省重点项目,正在做开工前各项准备;开发区火炬大厦标准厂房已竣工,已有25家企业入驻。三是推动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快速发展。年内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被纳入省建设序列。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建设验收,标志着该实验室历时8年终于建成。全市共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四是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与合作。由清华大学软件工程与管理研究所编写完成了《*市信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全市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与道路;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河北建业投资担保公司、*市科技投资公司达成建设绿色化工园区的协议,将为全市化工产业开辟新的发展模式;积极组织我市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全面合作,市政府、市科技局分别与河北工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确定了人员挂职交流、培训、共建科研基地、项目合作等四个方面合作内容,组织了5家企业与该校开展项目合作。五是发展壮大科技服务组织。依托燕大建设了我市首家技术转移中心,并被列为“首批部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这是我省唯一的一家,不仅实现了我市技术转移机构零的突破,而且对于促进我市乃至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帮助企业技术创新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全市现有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部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为创业企业打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全市建有生产力促进中心5家,其中部级示范中心1家,省级试点中心1家,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了服务。

(三)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一是深入推进新农村科技服务。全市共下派各类涉农科技特派员221名,服务211个村,推广农业新品种186个,农业新技术173项;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60多场次,培训农民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明白纸)万份;培育建立各类服务组织35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新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市科技局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二是积极开展富民强县和一县一业一园工作。指导各县围绕玉米深加工、甘薯、酒葡萄、板栗等特色产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卢龙县、昌黎县被省科技厅列为“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重点县。

(四)围绕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一是加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全年组织实施80项卫生医疗项目,围绕常见病和重大疾病防治,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和应用研究,市第三医院“慢乙肝a-2a干扰素治疗过程中HBVDNA动态变化及其意义的研究”和市妇幼保健院“血清CA125水平变化与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结束了几年来卫生项目没有省奖的局面。二是实施了一批节能环保技术创新项目。依托三英环保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实施了“自动摆头喷淋装置”、依托*图成玻璃技术有限公司实施了“玻璃生产线冷端关键设备”等24个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项目,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的省级计划“清洁发展机制(CDM)潜在项目开发”项目,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项目综合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五)围绕提高科技管理队伍素质,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在全市科技管理系统积极开展了机关文化建设、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抓学习、树理念、建标识、定规范、重活动、送温馨等方式,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了人们内在的工作动力,大家的精神风貌发生显著变化,一是追求真善美的原动力进一步增强,二是追求真诚做人、一心干事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三是追求修身正己、完善自我的愿望进一步强化,四是追求工作至上、力争卓越的氛围进一步浓厚。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得到王三堂书记和时晓峰部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在全市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省科技厅也在全省科技管理系统推广了我们的做法。

通过认真总结与回顾,局党组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指导科技工作的具体实践。二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真抓实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要坚持站位全局,统筹协调全市科技创新,高标准做好科技工作。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而且在全市形成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人才队伍,为全市创新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明确检验工作成效的三个标准,即:科技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全市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强,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以此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全面查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市科技局虽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当前科技工作的需求相比,与市委、市政府的期待相比,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呼声相比,与科技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相符的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领导班子坚持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看,结合“树创促”回头看和“四个征集”活动成果,围绕落实赴迁安考察观摩现场会精神,确定了五个方面的征求意见函,发放到相关部门、服务对象和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收到各种意见、建议50多条。结合学习调研成果,局领导班子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研究,归纳了我市科技工作五个方面的差距与不足:

(一)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带动力弱。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园区建设相对滞后,产业集聚能力不够。全省有17家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部级高新区2家,只有我市和沧州无省级高新区。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发挥作用还不显著。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尚不完善。科研成果投入到生产的中试环节薄弱,因缺少中间试验的投入,致使一些科研成果难以走出实验室,形不成企业急需并能直接应用的技术;科技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我市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机构数量少,运行机制不规范,专业化服务水平低,企业诊断、技术转移、技术产权交易等机构还未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缺少有效的融资渠道。

(二)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还未确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2008年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平均6家企业拥有不到1项发明专利,关键生产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不够。二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竞争需要。虽然我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数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研发机构建设水平不高,目前仅有1家企业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撑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较弱。三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有待增强。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数量少,缺少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企业创新投入明显不足,全市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科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供给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和对接平台。二是科技创新资源尚未有效利用。近年来,我市虽然围绕创新条件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建立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但可供共享的科研资源还十分有限,引导和支持创新源头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体系的力度还不够,驻秦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燕大在重型装备制造、材料与信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优势,与我市产业有较大合作空间;玻璃研究设计院在浮法生产线设计、节能研究方面代表国家水平,但与我市合作较少;河北农大海洋学院、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在海水、淡水养殖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在唐山、山东、辽宁等地取得巨大经济效益,与我市合作仍有待加强。三是科技开放合作机制仍需完善。环渤海经济区以及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为我市利用周边特别是与京津科技资源提供了条件,科技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科技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科技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市虽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科技创新的规范性文件,但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加以修改完善,制定出台一些激励作用更强、调控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二是科技政策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国家陆续出台了整套科技创新的政策,如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高新技术产品的税收抵扣政策、技术合同认定免税政策等,对提升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落实政策协调力度还不够,没有使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优惠和政策的激励。三是全社会创新氛围还不浓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尚未形成。

(五)干部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在真学、真懂、真用上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工作研究还不够透彻。面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深感对当今科技创新的规律认识和把握仍显不足,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形态研究理解不够。三是工作思路还不够宽。抓项目和具体工作多,谋划宏观战略少;想本系统、本机关工作多,整合全社会资源、营造大的创新环境不够;想眼前工作多,谋划长远发展的还比较少。四是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对市内外好的经验、做法学习不够;创新精神不足,创新办法不多,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深刻剖析,找准影响和制约创新发展的切入点

针对以上问题,局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讨,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传统发展模式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还存在,站在全局进行宏观谋划和全面部署相对不够。利用科技规划、科技政策对全社会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力度不强。解放思想的“总阀门”还没有完全打开,还不善于运用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二是工作方法还需改进。突出重点,抓大项目、大活动的意识还不强,真正聚焦聚力、做出亮点的重点工作还不突出。对重点产业培育力度还不够,形成重大原创性成果、重大应用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还不多。创新载体建设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效应还不明显。科技工作往往局限在使用计划、项目、平台、手段等几个有限的载体上,综合利用社会资金、政策、人才、品牌等多种手段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科技的引领作用体现还不充分。

三是科技投入强度还需加大。从总体投入看,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研发投入低,政府科技投入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科技与金融结合不够,多元化、宽渠道的科技融资体系还没有形成,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四是创新人才还不能满足需要。虽然我市在人才密度指标上居较高水平,但人才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和基层缺乏人才,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很少,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更加匮乏,缺少既掌握科技知识又拥有实践经验的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缺少一大批具有科学经营理念、超前战略眼光和先进管理能力的优秀企业管理人才。

五是机关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力度还不够,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还不够高,等人上门的多、主动服务的少。任务细化分解不具体、督导检查不及时、跟踪服务不到位,对一些重点工作不能一抓到底。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还需不断创新形式,采取实招,加强培训培养,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四、理清思路,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城市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探索科学发展的方法、牢记科学发展的责任,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推进发展的自觉行动、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带领全市科技工作者为*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同时,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格局的重新分工与调整,为我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只有大力加强科技工作,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才能加快三个基地和一个中心建设,才能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做强企业、做大产业,有效提高群众就业和生活质量。

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强基础、促改革、惠民生、抓稳定”的总体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把“保增长、调结构”作为科技工作的当务之急,把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当前,要突出抓好四项重点任务:一是要全力担当起创新型城市建设组织协调者的重要使命,二是要全力肩负起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重要责任,三是要全力完成激发全市科技工作者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重要任务,四是要全力探索走科技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主要工作内容是:

(一)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要抓紧完善《*市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意见》,争取早日由市政府出台。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分解任务,加强督导,强化考核,力争构建创新型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创新环境优化等十大科技创新工程。

(二)深入推进科技项目建设

要围绕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当前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谋划项目,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使我市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划项目,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一是抓好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领域的项目。实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建设船舶修造、电力装备、冶金专用设备、铁路器材配件等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照明示范等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强煤港粉尘治理、污水治理等环保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

二是实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项目。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实施一批新优品种和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工程。组织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与产业化技术开发。

三是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业,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示范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大力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

四是围绕城镇建设现代化进程,以先进、节约、环保为重点,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建设节能型、智能化建筑,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体现城市建设的先进性、时代性。

(三)强力推进科技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平台是集聚科技资源、培养科技人才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平台建设模式,着力加强科技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1、加快推进科技园区建设。提升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优势产业集聚的重要手段。实施科技园区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港城创业中心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建立3-5家示范作用强、特色突出的农业科技园区,围绕我市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医疗电子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领域,谋划建设1-2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各县、区科技局要根据各地产业特点,结合各地科技园区建设情况,通过规划制定、项目支持、政策扶持等手段加快科技园区或产业基地建设。

2、加快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研究制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相关领域科研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围绕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与环保、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10个以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强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试验室的管理,提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研发中心申报省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工程,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努力建设富有我市特色的,市、县(区)协调,综合与行业功能互补的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1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指导和支持现有孵化器扩大规模、提高水平,谋划建设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着力推进科技强企战略

要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主体推进工程,培育企业发展新优势。

1、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渗透力和带动力强,是提升产业层次、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认真落实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会同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宣传、培训力度,争取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以上,并积极协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

2、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企业研发投入所得税前扣除等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0家,形成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并积极争取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创新基金计划。

3、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工程,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推动部级大院、大所在我市建立研发和产业基地,鼓励他们的技术向我市转移和推广应用。一是深化与中科院的合作,支持中科院计算所*分部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与中科院过程所合作建设绿色化工园区,举办中科院应用技术项目会,为我市企业与中科院开展技术、项目合作搭建平台。二是积极推进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深入开展与清华大学软件与管理研究所的合作,在此基础上,扩展合作领域,充分利用省校合作资金,鼓励企业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三是推动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合作全面深入展开,积极落实各项合作内容。四是继续推进与驻秦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燕大、东大*分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农大海洋学院及玻研院、视听所、果树所、水产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优势,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紧密合作。

(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环境建设

当前一个时期,由于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应对挑战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对科技政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全市科技系统要加强对企业运用科技创新政策的指导和服务,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

一要加强《科学技术进步法》及各项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落实。修订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经正式颁布实施。全市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宣传。全国科技大会以来,国家出台了77条关于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全市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这些政策的学习,要抓紧研究,认真解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

二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认真落实《河北省促进企业专利工作规定》和《*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实施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工程,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作用,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三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各类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立项过程中,要把人才培养当作重要标准之一,优先支持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科研小组承担科技计划项目,促进创新团队的形成,对成绩显著的创新团队以适当方式给予持续稳定的滚动支持。

四要加强科学普及和科技宣传工作。全民的科学素质是自主创新的土壤。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和政策,集成科普资源,推出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普教育基地,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组织开展好科普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机制,创新活动形式。加强科技宣传,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技宣传工作,密切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争取媒体的支持,加强对科技创新典型事迹和重大科技活动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社会氛围。

五、明确方向,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与研讨,局领导班子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指针。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关键在领导班子,根本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局领导班子将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更新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发挥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及时了解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科技前沿动态,借鉴先进地市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不断开阔眼界、完善工作思路,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着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实际能力。

(二)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善于抓住科技工作中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在观念上不断更新、在思路上不断开拓、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改进,勇于克服困难和各种不利因素,善于把上级的决策要求与科技工作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创新的良好氛围。

科技创新范文4

英文名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098X

国内刊号:11-5640/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48 64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