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妇女之家申报材料最新3篇
社区妇女之家旨在为女性提供支持与服务,促进她们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参与,如何更好地满足需求?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社区妇女之家申报材料”,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社区妇女之家申报材料模板 篇1
20xx年和20xx年,全国人大黎族代表应广大黎族人民的要求,向全国人大两次提案,要求国家保护黎族传统织锦技艺。该项目于20xx年列入全国十大保护试点项目之一,20xx年列入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xx年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此,黎族文化开始一步步走出琼岛,逐渐登上全国的舞台,并且开始在世界级的文化展览中崭露头角。
20xx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王学萍(黎族)应黎族人民的要求,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中国文化部和海南省政府的支持。
20xx年5月成立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申报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申报书撰写工作组,申报世遗的工作正式启动。
申报文件为英文版本,包括申报书、十分钟视频、十幅图片以及参与申报项目的相关组织、社区和个人的声明,这些声明是关于参与申报者事先知情并自愿参与申报和允许教科文组织无条件使用申报文件中的文字和图像等内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xx年10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首次进行申报,所以没有任何参照和经验。
申遗领导小组,对申报作了计划、步骤、时间安排、材料编撰制作、审查和申报等详细部署;仅审查申报文本和视频脚本及视频短片,领导组就开了三次会议审议;20xx年1月12日海南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将“积极组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列入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开始全民动员。一直关心黎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老干部王学萍同志,除具体指导工作外,还积极组织经费,亲自参加文本起草组的讨论、修改和联系省内外专家具体指导。在白沙、五指山、东方、乐东、保亭等地方,无论是政府、单位、协会、传习所还是传承人对申报工作的自愿认可和积极支持对申报的进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申报材料,申报文本和视频资料是此次申报工作的重中之重。内容涉及文化、历史、民族、政策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涉及到科学和技术问题,需要应用大量的学术和科学研究成果,同时要求精炼准确的文字表述和英文翻译。
社区妇女之家申报材料模板 篇2
坚持零门槛,不设定标准,不求“高大全”。凡生活在我县,遵纪守法、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在夫妻和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科学教子、勤俭持家、文明礼让、睦邻友善、守望相助、低碳环保、爱岗敬业等方面表现突出,在群众中有良好影响的各类家庭,均为推荐对象。以全县村(社区)“妇女之家”为主阵地,向机关、企业拓展,着重推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典型,确保评选出的家庭事迹感人、群众公认、可敬可信、可亲可学。
1、群众推荐。鼓励、引导广大家庭开展自荐、他荐。在xx新闻网(今日xx论坛)、xx文明网开设专题活动页面,广大家庭可登陆网站下载报名表,经所在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盖章后向就近的乡镇、村妇联组织申报,或直接向县直单位妇委会申报。
2、组织推荐。各乡镇各单位在家庭自荐、群众推荐、层层遴选、张榜公示的基础上,确定入选的“最美家庭”,报__县“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委员会(附件1,简称“县评委会”)评审。
1、活动启动。以全国、省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专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起点,各乡镇要召开2015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启动仪式,并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及图片至县评委会,以集中寻找和常态化推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县评委会将广泛活动消息,吸引广大家庭参与。
2、活动推进。在全县各单位、系统、行业内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每个村(社区)妇女之家推荐寻找不少于15户,县直各单位推荐寻找不少于2户。
3、事迹展播。在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的'基础上,县评委会择优选取候选家庭,在今日__报、县广播电视台、__新闻网、__文明网等媒体进行事迹展播。
4、评委评审。事迹展播结束后,从各乡镇、各单位推荐的家庭中选出__县“最美家庭”候选户若干户,由县评委会进行评审,评选出__县“最美家庭”100户,并择优上报省、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本次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集中力量发动群众,组织巾帼志愿者、妇女代表等深入基层,走家串户,面对面向妇女和家庭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讲解活动的步骤、方法,让群众知道参与活动的路径,感受到活动的热度。
(二)广泛宣传发动。要融合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网上网下联动,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宣传好家风、家规、家训,宣传身边典型,努力营造向善、向好看齐的氛围,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让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各村(社区)“妇女之家”要在4月15日前设置活动宣传栏,5月15日前建立光荣榜和笑脸墙,展示最美家庭风采。
(三)建立长效机制。要结合实际,常态、长效、常年开展寻找活动,与“十星文明户”、“宣城好人”和“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有机结合,建立示范引领和创评联动机制,使“最美家庭”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大化。
社区妇女之家申报材料模板 篇3
申纪兰崭露头角,是在李顺达的互助组发展成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农业合作社的时候,1951年12月,她说服了公婆,动员全家带头人社。合作社成立大会上,她当选为副社长,社长是李顺达。那时的西沟村,妇女的自我觉醒意识并没有普遍萌芽,传统习俗还是“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申纪兰的任务,就是动员村里妇女和她一样,下田劳动。
1952年4月,申纪兰展开了她的全村总动员,连裹了小脚的女人都被她动员起来。当时合作社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10分工,女人只记5分。申纪兰带领妇女和男人们开展劳动竞赛,证明女人干活绝对不输给男人。她由此几次向社里提出要求,“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该记一样的工分”。
论争后,西沟合作社重新制定了男女“同工同酬”的记工办法。当年秋天,长治地区召开互助合作工作会议,申纪兰成为妇女代表。《人民日报》记者蓝敏感地报道了申纪兰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故事,写成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发表在1953年1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申纪兰的名字,也就从偏僻的小山沟,传到了全国各地。一个多月后,1953年3月,她当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参加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从西沟骑骡子到平顺。然后换卡车到太原,再换火车去北京。”虽然社里替她刻意打扮了一番,但站在一堆代表中,她的“蓝色掩襟布衫”、“宽腰大裆裤”和“绑腿”还是格外扎眼。
这次会议结束,申纪兰又当选为第二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从北京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正式的中国妇女代表团在国际亮相。如同一项政治任务,每人的衣着饰物都由国家配备,还要进行专门的外交礼仪训练,包括衣食住行、坐立行走等各种细节。最让申纪兰发愁的是化妆,好在代表团里的人很快意识到这个朴实姑娘的难处,尤其是电影演员田华,热情地主动揽下了帮她化妆的任务。
西沟展览馆里,保留了几张当年申纪兰出席世妇会的照片,那个一袭旗袍的短发姑娘,细眉弯弯,嘴唇红润,端庄典雅里透着几分羞涩,不输给任何一个大明星。只是完成这项“政治任务”,回到西沟村第二天,申纪兰就把旗袍这些行头塞进了柜子里,此后再也没有穿过,也找不着了。
如今80岁的申纪兰,往事记忆很少停留在关于衣食住行的琐碎细节上,要通过当年的照片,再三追问,才会一星半点流露两句当年情景。她的回忆里始终清晰和激动的部分,只有一种场景――受到领导人接见――那个年代至高的荣誉和骄傲。
从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申纪兰在后来的50多年里,不仅先后三次受到的接见,也受到了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那些合影,在申纪兰的家里满满当当地挂了两面墙。这些照片,取代了普通的全家福,成为申纪兰最温暖的财富。
人民代表的记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10人的名单里,山西代表团26人,只有4个女代表:劳模申纪兰、歌唱家郭兰英、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和基层干部李辉。申纪兰还记得,穿着裙子、烫了头发的郭兰英“最漂亮”。当时她的想法很简单,“想参加一次会议,见见就行了,其他就不想了”。当她知道代表的任务是要,心思更笃定,“一定要把选上”。在选票上的名字下面画上一个圈,成了申纪兰和许多人心中最神圣的使命。
1958年,“”浮夸风盛行时期,她和7个女社长到北京开群英会,请她到家里座谈了3小时。“他问我,你炼铁了没有?我说炼了,我是连长,我说还炼出来了,扇那个土风箱。”“总理说。哎呀不怎么样吧?我说怎么知道这个?他说,机器炼还出废铁呢,你山上那个能炼好?我也只能说是炼出来了。总理什么都知道。”
还有1975年,第四届人大会上,带病做最后一次报告。很多人都跟她一样,掉着眼泪听总理报告。“瞧见他瘦成那个样子在那儿做报告,他坐下了,大家还鼓掌,一直鼓掌,这就是大家心里头的领导人呀。总理多好呀,我们流着眼泪,见了总理那一次,再也见不上了。”
1978年之后,新的精神和决策,老人理解起来并不太容易,但申纪兰始终坚信党的方向,“自己不能理解,那是自己的水平觉悟低”。如果再追问,老人会慷慨激昂地把手扬起来说,“就是党和,领导四万万人民翻身做主人,党不会错”。正因为如此,连续11届的全国人大会上,申纪兰从来没有投过反对票。
从1978年的第五届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固定下来,5年一届,人大代表要承担的职责,也不再是画个圆圈那么简单,他们要拿出自己的议案或者建议。对1978年已经50岁的申纪兰来说,此后的30年,并不容易。这个从没念过书,不识字的劳模,由此开始认字写字,听新闻、看报纸,领会党的`新文件、新精神。她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她还花了40天时间,每天早起,一字一句抄写完党的“十七大报告”。当年那个会为报告发言急得团团转的小媳妇,就这样,一点点成长为不用稿纸都能连续讲上几小时党课的模范党员。这些都让她身边的人感慨,“虽说没念过书,理论水平高着呢”。
老人也感慨,现在的全国人大会议“变化太大了”。如果一定要她列举一些具体细节,她想了想说,“以前是举手表决,现在是按键,电子计票,先进多了”。还有,“现在的代表都有文化,水平都很高”。
农民本色的取舍
不管拿过什么荣誉,只要回到西沟村,换上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锄头一扛,申纪兰就回归了自己的本色。在她身边工作了近20年的郭雪岗觉得,这是申纪兰“最了不起的品质和智慧”。
早在1973年3月,申纪兰就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到了妇联,她发现,除了在公文上画圈签字,偶尔参加会议,自己这个主任基本上无事可做,她闲不住,只能每天早早起来打扫卫生,帮别人灌开水,或者留在食堂帮师傅们洗碗。
申纪兰觉得劳动才是自己的长处,于是跟人说:“我是太阳底下晒的人,不是坐办公室的人。”以后申纪兰只到妇联来“坐会”。坐下开完会,就回,到西沟村继续劳动。从1973到1983年,申纪兰就这样当了10年妇联主任,坚持着自己的“四不”――不定级别、不转户口、不要工资、不坐专车。她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名言,“不脱离农村,不脱离农民,不脱离劳动”。
扎根在西沟村里的申纪兰,这些年里遇到过许多找上门来的人,包括全国各地喊冤的上访者。申纪兰坚持自己的原则,告诉上访者们,“相信党,走上访程序”。她会收下那些材料,在开各级人代会的时候,把收到的材料,转交相应的部门。但她又恪守程序,并不会给相关部门施加任何压力。这些材料,有解决了的,也有没解决的,称赞和指责,申纪兰都遇到过。
申纪兰自己也分析过这些年转出去的材料,“党还是好党,但因为治党不严,那些风气不好的人混了进来,办了坏事,造成了冤案”。那些冤案里传递出来的现象,让她更坚信,“作为一个党员,首先就要管好自己”,“管住自己的嘴,不吃请、不请吃、不乱说”。
她的严于律己,其实也成为内心深处对家庭、对子女们的愧疚,她说:“瞧人家当娘的,再看看我,小平(长子)媳妇生孩子,我只伺候了人家三四天”:“我每天去长治,但半年多了,我没见过小娥(次女)”;“李珍(长女)在邯郸,我去过好几次,虽然见了人,但是在宾馆,也没有去她家一趟”……
只有跟很贴心的人在一起,老人才会偶尔说起这些,说的时候噙着泪水。其实这3个子女都是领养的,她没有生育过。她疼爱3个孩子,但从来不会主动用自己的身份替他们铺平道路,相反,她还希望尽一切可能撇清这种影响。
闲不住的劳模
1983年申纪兰从妇联主任卸任的时候,已经54岁了,但申纪兰觉得,为村民们寻找新的致富方向,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1984年冬天,她带着几名村干部一路南下考察,从河南到江苏,再到上海郊区。河南刘庄支部书记史来贺的话让她大开眼界:“老申,光靠种地富不了,赶快上工业吧’,西沟石头多也是资源。”这一路下来。申纪兰听得最多的就是“无工不富”。
申纪兰和西沟村新的创业史也就此开始。他们尝试过很多项目,兴办了铁合金厂,生产硅铁。现任西沟村村主任王根考在厂里当过3年会计,他记得,“刚开始运转很好,市场好,第一年纯利润120万元”,“从第二年开始,效益就不太好了”。申纪兰要亲自出去跑销路,她的面子和影响,有时候还是管用的。长治钢铁厂先是买产品,后来干脆承包了这个村办企业一两年。
西沟村的地理条件太严苛,人均耕地如今只剩下一两分,最多的也不过五六分。年轻人早就外出打工去了。其实不管是电石厂、饮料厂,还是太原的“今绣西沟”酒楼,都是如此。目前这些产业的利润,只够维持自身运转,并不能充实村里和乡里的账户,直接让村民受益。
上一篇:建筑设计周记【实用1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