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歌教案第二课时(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新疆的歌教案第二课时(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新疆的歌教案第二课时【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注意点儿的儿化音,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字音读准确,不添字,不漏字。

2、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投影机反馈。

四、学习新课。

1、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观看动画,想:课文中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生答:大雨点和小雨点。师相机板书)。

2、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问:你有没有哪个词语不明白?

引导理解数不清除了雨点外,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飘落实物演示飘落。

仿照例子说说从出来句型。

从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相机板书)。

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大雨点要去无花无草的地方,说明大雨点怎样?(善良,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事物)。

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地方起了这些变化吗?

(因为雨水给植物补充了水分)。

指导朗读。

五、齐读全文。

六、学唱《小雨沙沙》。

新疆的歌教案第二课时【第二篇】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垫步动作,能跟随音乐舞蹈。

2、感受新疆的欢快旋律,体验跳新疆舞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走进新疆ppt、新疆的歌曲、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着小车去新疆。(播放ppt)去过新疆吗?新疆有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1、如何去新疆--幼儿讨论去新疆的方法。

2、开着小车去新疆--幼儿探索垫步的要领。

(1)教师示范开小车屈伸(给汽车加油)--脚掌单一垫地(踩油门)--垫步(开车)。

(2)幼儿说说开车前的准备及开车中脚是怎么动的。

(3)教师再次演示垫步,炎症幼儿说的要点的正确性。

(4)集体尝试模仿开小车(垫步)。

(5)请个别幼儿示范,请幼儿说说为什么他的'小车能够开到新疆?

(6)集体再次尝试开小车(垫步)师:新疆很远,小司机可要跟上了。我请铃鼓来帮忙,听到鼓声我们就踩下去代表踩油门。这样,我们就能更快一些到新疆了。

二、新疆葡萄沟摘葡萄。(播放ppt)。

1、参观新疆美景,来到葡萄沟,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看,新疆阿姨来摘葡萄了!

2、摘葡萄,新疆阿姨在什么地方摘葡萄。

(1)幼儿探索用动作表示摘葡萄。

(2)师生共同创编摘葡萄的儿歌。

(3)师生共同用动作摘葡萄。

师:这边的葡萄摘完了,要到另外一边怎么办呢?(垫步过去摘)。

三、新疆朋友大联欢。(观看视频)新疆的阿姨、叔叔们跳起了快乐的新疆舞。

新疆的歌教案第二课时【第三篇】

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3、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4、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峰巅(dian)砭骨(bian)崔巍(wei)。

滞留(zhi)窒息(zhi)匍匐(pufu)缭绕(liao)。

履践(lv)养精蓄锐(xu)尖锥(zhui)迸发(beng)。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二、结合自己的了解及相关材料说说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和海拔高度,抓住关键词,梳理登山过程,概括要点。(完成下表)。

时间登山经过(地点、人物)。

5月24日9时30分登山队员出发,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五个多小时后。

三名队员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匍匐前进。

夜色朦胧,星斗闪闪登上峰顶,完成从北坡攀登的创举。

3、登山运动员有着怎样一种精神?

4、根据要点复述课文内容。

四、研读课文,学习精神。

2、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3、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或片段进行朗读。(要求:能体现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能体现出登山员的英雄气概)。

五、赏读课文,学习写法。

1、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详写了什么,为什么详写?

六、拓展延伸。

七、作业布置。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呢?写1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资源共享。

1、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珠穆琅玛”系佛经中“神女”的译音。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13米,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有巨大的冰川,最长达26公里。中国登山队两次从北坡攀登顶峰(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登山者踏上登顶珠峰的漫漫险途,全世界共有1000多人到达过她的顶峰,但同时也有近200名勇士长眠于珠穆朗玛的冰雪世界里。

意义: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2、写作背景。

自1921年起,不断有人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峰,但多遭失败。直至1953年5月29日,英国探险队的两名队员才第1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1960年5月25日,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3、作者介绍。

4、认识登山英雄。

屈银华、贡布、王富洲、刘连满(从左到右的顺序)。

5、登山过程。

6、人物评价--刘连满。

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刘连满以主力队员身份参加了这一次攀登活动。他一直走在队伍前边,负责侦察修路。队伍通过北坳“冰胡同”时,他将一个个队员从下方拉了上去,表现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最后,他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突击顶峰的活动。突击队伍为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人指挥,决定由王富洲担任组长第一代理人,刘连满为第二代理人。

刘连满甘当“人梯”的事迹传遍了世界,老人家当年舍己为人、九死一生的经历令他成为了中国登山界的一面旗帜。刘连满也因此获得了整整一大口袋的各类荣誉证书和奖章。其中,由贺龙元帅签发的登上慕斯塔格山峰的奖章、证书以及中国体育最高荣誉奖章一直是刘连满最心爱的东西。

更值得刘连满自豪的是,他的“人梯精神”不断地感染了几代人,至今他还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德育导师。

7、体裁。

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讯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

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一、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二、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细节描写,还往往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三、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新疆的歌教案第二课时【第四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同学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们知道新疆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好地方和这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2)使同学们知道新疆的绿洲地区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的情况。

(3)让学生们了解新疆著名的瓜果和著名的天山牧场及新疆地区特有的牲畜。

教学重点:新疆沙漠和绿洲的形成及沙漠中的矿产和绿洲中的农业。天山牧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

教学难点:天山牧场的垂直放牧情况。

教法设计:小组合作式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新疆好的歌曲,搜集整理有关新疆的资料。

教育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新疆好》。

问: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吗?你知道那里的什么情况吗?

——(这首歌唱的是新疆地区;我知道新疆有哈密瓜、葡萄等)。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有关新疆的情况。

2、新课部分。

出示[情景1]:

(新疆是我国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这里是非常干燥的气候。)。

板书:气候干燥少雨。

现在,我们了解一下我国新疆的具体情况。

出示[情景2]:

新疆的地形非常有特点,我们常说的“三山夹两盆”。

水在这里成了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没水的地方就形成了沙漠。这里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板书:无水--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是“进去出不来”的意思,现在我们不仅能进去,而且还开发了这里的石油。

(板书:石油丰富)——学生补充资料。

这里有水的地方就形成了富饶的绿洲,新疆各族人民就生活在绿洲之中。

(板书:有水--绿洲)。

当地人民就在绿洲上建立自己的家园,进行生产活动。这里盛产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作物。

(板书:盛产水稻、小麦、棉花)。

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回答(这里有许多高山,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就顺山坡流下来,形成了绿洲。)——学生补充资料。

小结:现在人们还用水渠把山上的雪水引下来进行农田的灌溉,使得这里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绿洲是新疆生机盎然的地方,古代的连通外面的“丝绸之路”,现代的“新欧亚大陆桥”都是建立在绿洲之上的。

(板书:交通便利)。

第二课时:

导入:新疆被称为“瓜果之乡”,今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新疆地区著名的瓜果。

出示[情景3]:

你知道这的瓜果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瓜果很甜)。

小结:这和这里昼夜温差大,瓜果便于贮存糖份是分不开的。

新疆的少数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这是人民在庆祝自己节日的欢乐情景。

出示[情景4]:

新疆还是我国的畜牧基地之一,这里的草原是典型的山地草原。人们放牧也顺应着自然的特殊性。

同学们了解一下天山牧场。

(板书:天山牧场)。

出示[情景5]:

问:同学们知道这里有什么牲畜吗?

——学生回答(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板书: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老师补充资料:人们在放牧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变换山地草原的位置。其方法是春天把牲畜往高处赶,随气温的变化从低向高,到了秋季开始向低的地方移动,冬天来的避风的山脚下。这种放牧的方式我们称为垂直放牧。

3、知识的记忆与应用。

同学们说一说今天你知道了沙漠和绿洲是怎样形成的?你对这里的什么最感兴趣。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4、课堂活动:品尝新疆的瓜果。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48 1081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