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情深【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夫妻情深【推荐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夫妻情深【第一篇】

妻子帮助他走出事业低谷

1948年,王伍福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因为父亲长年有病,家里全靠母亲支撑。为了养家,13岁那年,王伍福考入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儿童剧团。几年后,因为表现出色,他被战友话剧团特招入伍。

29岁时,王伍福与战友歌舞团的歌唱演员王胜利结为夫妇。因为收入有限,又住在筒子楼里,他们生活条件很一般,但因为彼此心里装满了爱,他们把清贫的日子过得充实而甜蜜。

话剧演员注定是寂寞的。一年到头,团里排不了几部话剧,作为新人的王伍福当不上主演,只能跑跑龙套,远大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反差,让王伍福很是失落和痛苦。心灰意冷之际,他萌生了离开话剧团的想法。秀外慧中的王胜利没有说什么,而是不露声色地买来了一盆君子兰放在阳台上,边浇花边对丈夫说:“你看,这株君子兰现在还是幼苗,它要长大,要含苞怒放,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你现在就像这盆君子兰,要成功还需要积累和沉淀。”

妻子的良苦用心对王伍福触动很大。从那以后,王伍福不再计较角色的大小,哪怕跑个龙套、当个群众演员,他也要把角色应有的光彩演绎出来。渐渐地,王伍福成了团里的骨干。

20世纪80年代初,决定拍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电影《中国革命之歌》,要找一个扮演元帅的特型演员。在团里的推荐下,王伍福懵懵懂懂地去试镜,当导演拍板就是他时,王伍福恍然如梦。回到家后,他激动地对妻子说:“导演让我扮演朱老总。”王胜利仔细端详着丈夫,突然拍手叫了起来:“别说,瞧你那眉眼和脸形,还真像朱老总,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王伍福犹豫地说:“朱老总德高望重,我能演好他老人家吗?万一演砸了怎么办?”为了化解丈夫的紧张和顾虑,王胜利幽默地说:“怎么不行?说不定我们家真能出个‘朱老总’呢,那样我就是‘元帅夫人’了。”

因为是第一次扮演元帅,而且王伍福对的生平了解也不多,他在思想和心理上始终难与人物接近,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导演对此很不满意,王伍福心情十分郁闷。

为了让丈夫演好朱老总,准确捕捉朱老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王胜利帮丈夫收集了上千种关于元帅的资料、文集、讲话和革命前辈的回忆录中关于朱老总的描述以及不同时期的照片,让王伍福最大限度地从心理和形体上向朱老总靠近。每天晚上,她都和丈夫在灯下探讨、研究这些资料。在王胜利的督促下,王伍福还写起了角色分析和表演心得。渐渐地,王伍福和妻子都成了“迷”和“通”。

1984年清明节,王胜利陪着王伍福来到八宝山给朱老总献花,他们想寻找一座为朱老总青史留名的墓碑,但没有。当工作人员得知王伍福是扮演朱老总的演员时,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肃穆的大门。门开了,夫妇俩惊呆了――朱老总的骨灰盒和其他一些已经辞世的开国元勋的骨灰盒放在一起。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夫妇俩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们“扑通”一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王胜利哽咽着对丈夫说:“就是脱皮掉肉,你也要把朱老总演好!”王伍福用力地点了点头:“我不会让你失望,更不会让全国人民失望!”

在妻子的大力帮助下,王伍福很好地把握了朱老总的外在形象和精神气质。《中国革命之歌》上映后引起轰动,王伍福扮演的朱老总更是深入人心。夫人康克清大姐连看了几遍,对王伍福给予了高度评价:“很像!不仅要演得好,还要努力学习朱老总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丈夫的脱颖而出,让王胜利又惊又喜:“伍福,你以后可以走特型演员这条路了。”妻子的话说到了王伍福的心坎上。是啊!一个演员如果能够再现伟大领袖各个时期的风采,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荣耀。此后,很多剧组相继找上门来,盛情邀约王伍福加盟。短短几年时间,王伍福相继在《走出西柏坡》、《金沙水拍》、《的扁担》、《元帅》等10多部影视剧中扮演朱老总,成为扮演朱老总的特型演员,被称为“全国第一特型”。

王伍福出演的每一部戏,王胜利都认真看完,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元帅》中,王伍福扮演的朱老总走路时有点晃悠,细心的王胜利发现了这一点,直言不讳地对他说:“朱老总一身正气,果敢刚毅,走路很端正。你在戏里走路的姿势与朱老总有些差距,这怎么能体现出朱老总的精神风貌?”王伍福把样片找来一看,妻子说得果然没错,他虚心地接受了妻子的意见,在以后的戏里,他努力把这个缺点改正过来。

为了更好地诠释朱老总的点点滴滴,多年来,不管是只有一个的镜头,还是以为主角,拍摄前,王胜利都要陪着丈夫去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让他与朱老总进行心灵对话。王伍福离家奔赴剧组时,王胜利总会庄严地为他戴上军帽,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朱老总是人民的骄傲,你可要用心演好,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观众啊!”

贤妻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王伍福主演的红色经典大多是在革命老区等环境恶劣的地方拍摄的,经常要爬雪山、过草地、钻山洞,忍饥挨饿更是家常便饭。在拍摄电视剧《长征》时,王伍福差点连命都丢了。他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场戏――陡峭的山壁上落满了皑皑白雪,几株枯树在呼啸的寒风中摇曳,天阴沉沉的,像一口黑锅倒扣在头上,身着单薄军装的他拄着拐杖,艰难地在雪地里跋涉。突然,一阵山风呼啸而来,王伍福一个趔趄摔倒在地,滚到了30多米深的山涧里,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当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全身是伤,两个膝盖肿得老高。意识到自己还活着,他双手捂着脸,流下了劫后余生的眼泪……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王伍福从不把自己的苦和累向妻子倾诉,每次往家里打电话,他都把剧组的生活描绘得非常美好,对工作中的困难总是轻描淡写。

一年中,王伍福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剧组度过,本应该是家里顶梁柱的他,把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妻子柔弱的肩上。王胜利也有自己的工作,除了照顾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公公婆婆,她还要料理家务。每次从外地演出回来,王胜利推开家门,迎接她的总是一大堆脏衣服和未洗的碗筷。

女儿王露上初二那年,有一次,王胜利去外地演出,家里的灯泡坏了,女儿就站在梯子上换灯泡,结果梯子一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左胳膊骨折了,爷爷奶奶胆战心惊地把痛苦不堪的孙女送进了医院。当天深夜,王胜利从外地演出回来,一下飞机就赶到了医院,医生已经给女儿打上了石膏。见妈妈进来,王露用被子蒙住头,哽咽着说:“妈妈,对不起!你这么忙,我还给你添麻烦。”

王胜利听得心如刀割。如果丈夫在家里,女儿怎么会出这样的事。这么多年来,他尽过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吗?别的女人遇到困难时有丈夫和她共同面对,哪像她,家里家外、大事小事都由她一个人扛。不明真相的,还以为她没有丈夫呢!

女儿康复后,王胜利带着满腹怨气,第一次去丈夫的剧组,她有太多的牢骚要向丈夫发泄。那时,王伍福正在四川拍摄电视剧《金沙水拍》。时值秋天,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他不停地喝冰水,为的是能把嘴巴冻僵,说话结结巴巴。为了突出战争的残酷,王伍福滚了一身泥还不够,导演又把淤泥抹在他头上、身上。他的脸上、身上到处是伤,一个镜头要反反复复拍摄好几遍,每天工作达十五六个小时……这一幕幕深深地震撼了王胜利的心,丈夫的苦和累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与丈夫比起来,自己那点苦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看着丈夫憔悴的容颜,王胜利满腹的委屈烟消云散,她动情地说:“老王,你要注意身体啊!家里一切都好,你不要惦记。”她没有把女儿受伤的事告诉丈夫,为了不影响丈夫,王胜利在剧组待了3天就回去了。

王伍福的父亲因脑血栓瘫痪在床时,王胜利没有告诉丈夫,她像亲生闺女一样照顾老人,不厌其烦地为他翻身、洗床单,并在手指上缠着纱布为老人清洁口腔。那天,王伍福从外地拍戏回来,出现在他视线里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妻子端着一碗中药,不时用嘴吹着,一勺一勺把药喂进老人嘴里。直到这时,王伍福才知道父亲因病瘫痪的事。王伍福心里的那份感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王伍福的父亲瘫痪了两年多,王胜利就在老人的病床前伺候了两年多,哪怕再苦再累她都会用微笑面对老人。老人心里烦躁的时候,王胜利还会变着法地为他表演节目。

两年后,老人离开了人世。老人去世时,王伍福在外地拍戏正紧。他是主演,如果他停下来,整个剧组都得停机,光一天的开支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王胜利忍着悲伤,没有把公公去世的噩耗告诉丈夫,和家人一起料理了公公的后事。直到一个多月后,王伍福回到家,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伤心欲绝的他顶着蒙蒙细雨,来到父亲的墓碑前,双膝跪地,流着泪说:“爸爸,原谅儿子的不孝。但您摊上这么个好儿媳妇,您可以瞑目九泉了……”

不知什么时候,王胜利悄悄来到了王伍福的身边。她轻轻拉起丈夫:“老王,你不要过分伤心和自责。你没有守在父亲身边尽孝,是因为你工作太忙。父亲一直以你为骄傲。你只要多拍戏,成功地塑造好朱老总,就是对老人家最好的祭奠。”

一阵风吹过,王伍福知道,那是父亲在为妻子的话喝彩……

朱老总是夫妻俩心中永远的丰碑

从出道至今,王伍福先后60多次在影视剧中扮演,多次荣获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和电视“飞天奖”、“金鹰奖”,成了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王伍福的演技给予了高度评价,亲切地叫他“朱老总”。

尽管王伍福的演技已经炉火纯青,但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朱老总的神韵。因此,每次演朱老总,王伍福都觉得自己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挑战,必须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中。因为太投入,往往戏拍完很长一段时间,他还在角色的精神世界里邀游,并把这种状态带到了家里,妻子为此曾经和他发生争吵。

2004年冬天,王伍福在山西革命老区拍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电影《太行山上》,这部影片反映的是八路军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为了表现朱老总在非常时期对祖国前途的忧思,王伍福22天减掉了8公斤,他还故意熬夜,把眼睛熬红了。导演觉得程度还不够,他又在眼角涂上胡椒粉,辣得双眼通红……与此同时,王伍福又在另一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25集电视连续剧《八路军》中出演男一号元帅。同时在两部戏里演绎朱老总的戎马生涯,他的精神完全被朱老总控制了。

两部作品杀青后,王伍福回到了北京的家。因为沉浸在影片中那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非常岁月里,朱老总的忧国忧民、指点江山的豪迈,充斥着他的心房。他一会儿沉思,一会儿忧虑,一会儿大手一挥。妻子叫他吃饭,他爽朗地叫道:“同志们,开饭喽!”丈夫的“痴态”让王胜利哭笑不得。

平时丈夫难得回家,王胜利多想他能陪自己说说话,分担一些家务,还她一些妻子应有的快乐和幸福。那天夜已经很深了,王伍福还待在书房里迟迟不出来,王胜利连叫了几声“老王”都没有反应,最后,她生气地大声叫嚷:“朱老总,该睡觉了!”王伍福这才回到了卧室。王胜利忍不住对丈夫发了脾气:“你以为你真是朱老总啊?告诉你,在这个家里,你就叫王伍福!”

王伍福的这种状态整整持续了两个多月,他才“醒”过来:是的,把戏里的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来,这对妻子是不公平的。曾经很多次,王伍福在接戏前都对王胜利说:“这次戏拍完后,我一定不犯老毛病了。”可回来后,他依然重蹈覆辙……经过多次风波,细腻的王胜利终于理解了王伍福。她知道,丈夫是因为入戏太深,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才“走火入魔”的。作为妻子,应该多多理解他啊!此后,她再也不对丈夫发火了。

因为扮演朱老总,王伍福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享受着很高的待遇。他知道,这都是沾了朱老总的光,全国人民把对朱老总的爱移植到了他身上。因此,在生活中,王伍福夫妇一直以朱老总和康大姐为人处世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很多次,王伍福乘出租车时,司机认出他就是“朱老总”,拒收出租车费,王伍福坚决不同意:“我不是朱老总。何况,如果朱老总乘车,也会付钱的。”

王伍福拍摄的都是红色经典,其片酬与商业片不可同日而语。从2006年到2007年,耗时一年多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上将许世友》拍摄下来,他只得到了几万元的片酬。近年来,不断有商业剧组、厂家找王伍福拍戏、拍广告、走穴演出,王伍福和妻子商量后,都坚决拒绝了。他是扮演朱老总的特型演员,不能借着朱老总的光环来谋私利,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

夫妻情深【第二篇】

有一些观念和行为对保持美满婚姻是不利的。

拿对方出气老周在单位勤勤恳恳,和蔼可亲,是个好干部。可最近听说他们夫妻不和,妻子还到单位来告了状。于是,作为朋友又是工会干部的我,把他找来聊天,问他是否发生过他妻子提起的几件事;时常对妻子大吼大叫,有时摔茶杯、砸碗盆,盛怒之下把没有什么过错的儿子狠揍一通。他起先不置可否,后来说:“如果在家里还不能发点脾气,这还算是什么家呢?”老周的想法是带有普遍性的。很多同志都认为,在工作单位应该表现良好,而在家里却可以随心所欲,于是,只要稍有不快,就拿妻小出气。夫妻间如果没有基本的人格尊重和礼貌,就会在对方的心灵中逐渐筑起一道妨碍感情沟通的墙壁。因此,当夫妻中一方有什么情绪障碍时,应该向对方坦露心怀,共同分析如何看待和处理,这样不良情绪就会慢慢消除,夫妻的感情也会有所增进。

要求对方百依百顺在实际生活和文艺作品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妻子对丈夫一片痴情,服侍丈夫细心周到,丈夫想干的事,她给干了;丈夫没有想到的事,也给办了,尽量让对方快乐。但结果常常适得其反,在感情上得不到对等的回报。有的丈夫并不知足,凡事恣意挑剔;有的丈夫对这种过于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到腻烦,严重的甚至导致感情破裂。也有些丈夫对妻子唯命是从,百般奉承,妻子却报之以冷漠。我们认为,事业在生活中应该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家庭和爱情在生活中也必须占有一定位置,如果把家庭和爱情看得过分重要,全部身心都寄托在对方的爱情上,在生活中就会过分迎合对方,而对方一旦被“宠坏”,有什么需要不能满足时,便会掀起轩然大波;或者对方有事业上的追求,对这种过分地情意绵绵感到不快,爱情的天平就会出现倾斜。由此而出现感情危机时,逢迎的一方便会惊慌失措,茫然无从。

业余时间应该同步有些人做一些事或到一些地方去,没有和对方同行时,会感到内疚;对方不愿意同去,会感到不快。认为相爱的夫妻应该一起参加任何活动。夫妻双方可能有一些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或者在共同生活中逐渐培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但双方也会有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如有的人爱种花,有的人喜欢写作,有的爱交朋友,有的热衷于打毛线。夫妻在业余时间共同参加一些彼此感兴趣的活动,如拜亲访友、旅游等,有助予增进感情。但也应该有一定时间让双方自由、单独地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如果希望对方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应该采取相商的方式。不必强求任何事情都要同步,否则会使双方感到象有一根无形的绳索束缚了自己,从而导致产生压力感和不愉快。

相爱的夫妻必定了解对方一些年轻的妻子有时会说:“如果他真心爱我,不必等我开口,他也会知道我想要什么。”有的丈夫也会说:“她爱我,就应该知道我的需要”。相爱的夫妻由于和对方相知深,感情厚,在很多问题上常常会不约而同有共同的感受,这就是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但是,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的反映,如果你没有用言语,行动去表示你的爱,不管你爱得多么深,对方是无法自动领会的。如果你没有去表达你的心情和需要,对方是很难猜测的。因此夫妻在相处中,应该向对方说出自己的心意,自己对有关事物的感受和需要,说出真心话,

夫妻情深【第三篇】

徐大婶的故事――

我今年68岁,部队出身的人,到老也不会做饭,怎么也算不上贤妻良母。但是,老伴儿从来没有唠叨过,家务活他总是抢着干。有时我生气了,发火了,他也从不和我计较。

离休后,我担任了老年活动站站长的职务,琐碎事很多,有时忙得不可开交,老伴儿就跑前跑后地帮忙。他忙得高兴,得开心。我俩每天一起锻炼,一块儿上老年大学,把生活安排得既紧凑又丰富,您说,哪有时间去拌嘴,去吵架?所以,我觉得生活充实了,老夫老妻感情也就充实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夫妻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张老师的故事――

我今年72岁,原来做教育工作。在“”时我被打成反革命,等出来时已经50出头的人了,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儿。她那会儿刚离婚,带个孩子,婚后20多年来我们一直过得很好,女儿也很亲我。

可是,一年前老伴儿因更年期出现许多身心症状,心情很不好,还不想活了。我急得没办法,一边开导她,一边陪她住院治疗。她很内秀,爱画画,我就陪她一起学,还把她的画挂在家里。我对她说:“咱们到阎王那儿走走后门,让咱们下辈子还做夫妻吧。”她听了拉住我的手直点头……

老爸老妈的故事――

老妈比老爸早退休两年,提前适应了闲居的日子,所以老爸退下来时,老妈就成了他适应期的导师。我是从作息规律看出这一点的。几年前老爸在职时,对家里的柴米油盐从不过问,每天早上要老妈做好饭,挤好牙膏,老爸才起床洗漱,中午和晚上也是老爸读报看电视,老妈忙前忙后。自打老爸退休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俩人每天早早起身外出晨练,等我和妻女起床时,两位老人已经在做早饭了。看见我们,老爸还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从厨房踱到客厅拿张报纸看。老妈朝我努努嘴:“革命尚未成功,老头子还需努力啊!”

老妈给老爸买了十几盆花,又买了几只鸟,希望能转移他对“革命”的热情。老爸对着鸟发了几天呆,什么也没说,拿去送人了。老爸不养鸟,却对养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自己亲自买了些养花的书回来,一本正经端坐案前,戴上老花镜,手执红蓝笔,仔细阅读。但老爸养花的水平确实不高,一个月后,花儿由生机勃勃变得无精打采。一天,正当老爸一手捧书一手托花苦思冥想时,老妈气喘吁吁从外面回来,后面跟一老农:“老头子,我把花匠请回来啦!”

半年后,老爸逐渐习惯了闲居生活,对老妈也越发依恋,不论老妈买菜、做饭,或者出去跳老年迪斯科、舞太极剑,老爸都陪着。后来干脆他也参与进去了,老妈在队伍里舞剑,老爸就跟在后面模仿。慢慢地,老爸学剑由秘密转为公开。有时晚上大家看曲艺节目,老爸一个人比比划划跟着学,假如一个动作重复几遍做不好,就拉老妈起来示范。老妈往客厅一站,英姿飒爽。大家都鼓掌。

一天傍晚,老妈老爸出去散步,妻在阳台招手说,快来看,牵着手哪!

我追出去一瞧,可不是,两位老人手挽着手,缓缓走在夕阳的余晖里,成为晚霞中的一道美景……

小心呵护夕阳情

每当我走进这样一个个故事的时候,一幕幕老年夫妻夕阳牵手、相互搀扶、步履蹒跚的情景,总是历历在目,让人怦然心动。我已记不清多少次远远地驻足品味如此独特的“夕阳牵手图”,因为这道风景是那样美丽,美丽得让人不禁心中悄然涌起一股暖流,暖暖地润湿了我的双眼。

这样相互搀扶的瞬间镜头,也许在年轻人眼里非常简单,但是,其中却蕴含着让人解读不尽的浓浓情意。是的,走过人生的漫长岁月,人到老年,夫妻感情也许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和热烈,内心深处却多了一份深沉和含蓄,多了一份眷恋之情。夕阳情意,就是那样弥足珍贵。

然而,每一份夕阳情都不是上苍赐予老人们的,而是他们用心血小心翼翼地滋润而成的,是需要精心呵护的。老年朋友,您又该怎样呵护您和老伴儿的那份夕阳情,并让它日渐深化呢?

上面的几个故事一定给您许多启示:

多一些理解――这是深化老年夫妻感情的心理前提

人到老年,几经风雨,多年相伴,对方的心态、习惯、爱好、情趣已经了如指掌,按说已经没什么问题。可为什么老年人还存在“要多一些理解”这样的问题呢?这是因为,伴随家庭环境的变化,以及由于年龄增加可能出现的情趣变化、更年期前后可能相继出现的心理与性格的变化等,都会使老年人表现出某些身心方面的新情况。所以,老年夫妻也有个相互理解的问题。如果对这些变化能有较好的心理准备,相互多一些理解,老年夫妻才能较好地适应这些新的变化,确保感情逐步深化,防止可能由于对这种新变化缺乏理解而出现的矛盾。

多一些体贴――这是深化老年夫妻感情的行为准则

因为老年人的生活范围较小,日常生活中不再有那么多大事,所以,老年夫妻之间的相互体贴和照顾与年轻人相比要细腻得多,而且常常表现在一些生活琐事上。老年人的相互体贴,一要以了解为基础。只有了解对方在生活的哪一方面可能出现困难与不便,才能及时地给予帮助。还得强调的是,对老年人来说,这些困难与不便可能是琐碎而细微的,甚至对年轻人来说是根本不算问题的问题。二要以主动为原则。老年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有点困难都尽量自己克服、自己解决,不愿打扰别人,就是夫妻之间也是这样。因此,老年夫妻之间的关心与照顾要主动“出击”,使对方更觉温暖。比如,老伴儿正在忙于案头读写,您默默地送去一杯热茶;老伴儿正在厨房忙于烹调,您主动地帮着剥一棵葱,洗一只碗;老伴儿上街购物,您多腾出点空陪陪,帮忙拿一些沉重物品等等。当然,老年夫妻之间的相互体贴和照顾还要破除“大男子主义”。

多一些务实――这是深化老年夫妻感情的表达形式

老年人的思维和性情特点在于求实,办事讲究实在。夫妻感情的表达方式在老年时也逐步地进入务实阶段,由年轻时的浪漫、张扬转为深沉、含蓄。因此,老年夫妻感情的深化,更显老年夫妻感情的醇厚与真实。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夫老妻在适当时机用适当方式,做一点带有激情的举动,可能会增加一些幽默与乐趣,但要注意分寸,要让对方能够接受。

夫妻情深【第四篇】

智慧“阿舅”,用小机器人儿俘获娇妻

今年31岁的吴修明,家住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花园乡。因家境贫困,为了供姐姐上大学,学习成绩也很优秀的他读到初二,就辍学外出打工。

2006年,21岁的吴修明已经有了些积蓄,于是就在大庆市喇嘛甸村开了一家幼儿园,他既是老板,又是员工,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明明阿舅”。2007年5月,他到大庆商厦为孩子们采购“六一”演出服装。在一家童装柜台前,吴修明为了每件5毛钱的差价,与漂亮的营业员陈杰“磨”了好久,女孩不屑地说:“你犯得着为这几毛钱自降身价吗?”吴修明如实回答:“我这个老板当得太失败了,幼儿园开了一年,不赚反赔钱,让孩子们高高兴兴过完这个儿童节,我这个幼儿园也就关门了。”

陈杰听了,不由对这个白净秀气的小伙子心生好感:幼儿园都办不下去了,他竟然还在为孩子们的节日着想,真善良!她当即打电话向老板请示,以进货价卖给了吴修明60套童装。小伙子感激涕零,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

此后,两个年轻人开始经常联系。陈杰比吴修明大三岁,家住黑龙江省克山县,父母做餐馆生意,高考落榜后,她一直在外打工,为的就是积累经验后,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而吴修明的目标很简单,他说自己一直对电路着迷,无奈家境不好,辍学打工。但制造机器人的梦想,还一直藏在心里,他一定要实现这个梦想!听着吴修明的描述,陈杰虽然对机器人不太懂,但她为这个男孩的执著而动容。很快,两个进城寻梦的农村青年共浴爱河。

2008年“三八”妇女节这天,吴修明来到女友工作的商场柜台前,单膝跪地:“陈杰,嫁给我吧!”这一举动招来了不少围观者。陈杰故意板着脸说:“我可比你大三岁,是你的姐姐哦!”吴修明说:“大三岁正好,你就是我的女王,而我将来做出来的机器人,都是你的女仆……”

“机器人儿在哪?”陈杰刚问完,吴修明就像变魔术一般,从背后拿出一个小小的机器人模型。机器人儿手持玫瑰花,作跪地求婚状。吴修明像演双簧一样,配合机器人说道:“好姐姐,做我的老婆吧!”陈杰被逗得忍俊不禁:“看在你这个机器人的面子上,我答应你了,可是你要兑现诺言,尽快把仆人团队交给我哦!”

当年10月,吴修明和陈杰走到了一起。小夫妻俩不仅没房没车,关掉了幼儿园的吴修明还失去了工作。这时,母亲拿出全部家产5万元钱给他,希望小两口能用这些钱做点小生意。

婚后,陈杰仍旧在童装店上班,吴修明则买了一辆面包车,做起了手工煎饼生意。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摊煎饼,5点左右就到各早餐店和面食店送煎饼。寒来暑往,却没有发家致富。

闭关三年,“败家爷们”为爱搞科研

2009年春天,吴修明夫妻俩与朋友们外出聚餐时,发现一家韩式自助烤肉店生意火爆,就餐还要排队。吴修明不由动了心,他知道,自己当老板一直是妻子的梦想,于是就对陈杰说:“要不咱俩也开一个这样的自助餐厅吧?不给别人打工了,以后你就是老板娘!”妻子听了笑靥如花,说:“好啊!”

很快,两人租了店铺,购置了厨具,小餐厅顺利开张。由于是采油六厂附近第一家自助式烤肉店,所以生意很红火,吴修明夫妻俩根本忙不过来。然而,招聘服务员的广告贴了好一阵,他们都没找到合适的应聘者,有的嫌工资少,有的嫌活儿累。看到妻子每天黎明时分就要随自己去菜市场采购,回到烤肉店既要准备食材,又得打扫卫生,还要被食客招来唤去地当服务员和收银员,吴修明心疼不已。

苦恼中,吴修明想起了一直以来的爱好,于是他突发奇想地对妻子说:“要不我做个机器人来当服务员吧!”没想这个奇异的想法,却得到了陈杰的支持。因为她知道,鼓捣机器人一直是丈夫乐此不疲的事,真做成功了,还能成为自己的“免费帮手”,多好啊!所以她就由着吴修明去折腾。

然而,吴修明低估了这件事的难度,半年过去了,他的机器人完全没有眉目。整整一年过去了,机器人刚做出两条勉强能行走的腿!吴修明觉得对不住陈杰。“毕竟我这一天什么也不干,养家全靠老婆啊。”

此后,他决定暂时告别妻子,回到母亲家,心无旁骛地搞“科研”。为了多弄点经费打造机器人“小美”,吴修明把代步的小车卖掉了,还“特别败家”地搭进去不少妻子辛苦挣来的钱。要知道,他已经怀孕的妻子,连一二百块的鞋子都不舍得买,而他制作机器时,随便烧掉一个电子元件都要几百上千元。这怎能不让他感到愧疚呢!

2012年春节前夕,陈杰关了店门,回到婆婆家过年。当她推开丈夫黑咕隆咚的科研小屋,强烈的烟味、酒味把她熏得阵阵反胃。她捂着嘴进入室内,打开窗帘,明媚的阳光照进来,刺得吴修明不敢睁眼。此时的他,长长的头发油乎乎地披在肩上,胡子也有半寸长,地上则满是碎纸和横七竖八的啤酒瓶子。

丈夫这副模样,把陈杰吓坏了。她抱着吴修明失声痛哭,吴修明满脸愧疚地道歉:“媳妇,对不起,这半年来我又花掉三万多元,可机器人仍处于四肢分离的状态……”陈杰安慰他说:“钱花没了再赚,只要人好好的就行,你先停下来吧,再这样下去我看你快疯了。”

成功逆袭,“爱妻号”餐厅轰动全国

春节过后,吴修明继续和妻子经营烤肉店,却绝口不提机器人的事了。与此同时,陈杰发现原来那个阳光开朗的丈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日郁郁寡欢,还经常借酒浇愁的他。

陈杰鼓励吴修明说:“现在店里的生意也不太好,用不了这么多人,你还是接着研究机器人吧!”吴修明直摇头:“算了,我不想搞了。”妻子明白,他的机器人梦想并未破灭,只是想不拖累她而已。

思来想去,陈杰决定使用“激将法”刺激丈夫。一番“含沙射影”的话,让吴修明再也坐不住了,他说:“你真支持我继续搞机器人吗?那样你会很辛苦的啊。”陈杰重重地点头说:“只要你坚持梦想,再苦再累我也觉得我们的人生是有盼头的!继续做吧,我无条件支持你。”

在妻子的激励下,吴修明决定从头再来,一定要把机器人造出来。这次,他不仅在网上和图书馆查找资料,还到哈尔滨几所高校向专家老师请教。由于找对了思路,三个月后,机器人的双腿研制成功……

2013年5月,女儿出生。吴修明的机器人也剩下最后一个难关无法攻克:小美会走路,能推车,可就是没脑袋,因为她复杂的头部电路,吴修明始终弄不好。没办法,他只能又投入了新一轮的研发,同时他决定把机器人做得和真人一样大。他把自己的难题发到一个机器人论坛。很快,收到一封满是英文的电子邮件。他找到当地中学的一位英语老师翻译成中文,原来这是一个美国网友教他如何组装机器人头部,包括大脑的方法。

受此启发,小美很快有了完美的头部,精致的五官。2014年10月,吴修明发明的身高米的美女机器人顺利诞生!这时,陈杰却为难地说:“咱们烤肉店太小了,连机器人的转弯半径都不够啊。”吴修明告诉她,自己早已跟几个朋友商量好了,一共出资70万元,合伙在林甸县城开一家机器人火锅店,让机器人为顾客服务!

2015年9月28日,吴修明与朋友合伙开的“‘爱妻号’机器人火锅店”开张了。13个美女机器人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钢铁侍女充当了传菜员和卫生员的角色,她们不仅可以自如行走,还可以判断前方的移动物体自动避让。

开业那天,13个机器人列队站在陈杰面前,吴修明鞠躬说道:“女王,请检阅您的仆人吧!”陈杰扑哧一声笑了,转而又满眼泪花。

如今,这些机器人传菜员已远近闻名,并带动了火锅店的生意。有人前来取经,有人慕名赶来体验“钢铁美女”的服务,更有人千里迢迢从外省跑过来,找他订购机器人。因生意兴隆,加上13名机器人每月能为店里节省两三万元人工成本,发展到2016年,吴修明夫妇的火锅店每月盈利都在5万元以上!

而更令这对小夫妻感到惊喜的是,之前已派员前来考察过的香港美心餐饮集团,于4月2日正式与吴修明签下了订购100台机器人服务员的合同。对方订制的这批“音乐机器人侍女”,将运用到他们新开设的一家主题海鲜餐厅中。

48 499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