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计算机教育经历【第一篇】

这学期,我授课的科目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编写教学计划、备课,到课堂教学、答疑、成绩考核、操作练习,我都踏踏实实地做好。学生成绩的取得,首先要把握好课程的导向,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就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其次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对于方法的把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集体讲授法、小组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信一点--重复是最好、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很多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反复操作练习。

一、把握课程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理论与实操需要互相结合、要讲究同步

按照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每周共2节课程,都是在机房里教学,期中大部分时间里是学生在操作练习。所以我们在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或者是在每周备课的时候,甚至是在每次课讲解理论的时候,都必须时刻保证所上的理论内容要使得操作练习中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而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练习或无事可干。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三)转变教学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每次课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学习一个工具。在实践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我总结了讲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新的方法,即“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结论和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实际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成果很大部分体现在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上。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还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发现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思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其一,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其二,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懒惰,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于游戏。

(一)试行分层次教学方案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按进行分层次教学。经过分层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生水平较高,以加强、提高为主;中等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部分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端正学习的态度和作风,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不断地自我提高,而不是仅仅掌握课堂上的一点知识,从而也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从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达到了预定目标,同时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艺术。

计算机教育经历【第二篇】

xxx

男,23岁

学历:大专

期望工资:3001-5000元

工作年限:应届生

工作区域:xx

工作经历:

求职者暂时没有填写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求职者暂时没有填写教育经历。

自我介绍:

有良好编程习惯

熟悉webService编程

熟练使用spring、springMVC、mybatis等框架

熟练使用jquery及js,ajax高级编程技术和html、css

熟练使用eclipse,服务器

勤奋务实、负责认真;

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强;

组织能力强、爱参加集体活动;

品行端正,为人正派。

热爱擅长乒乓球,游泳。

计算机教育范文【第三篇】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新兴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的矛盾,了解这些矛盾,并逐步解决这些矛盾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之前提。

一、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猛增与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的矛盾

面对迅猛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且有一定的流失。实践证明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计算机教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关键。“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曾明确要求:教师培训一定要在配机之前。这样可避免先购机再培训所造成的机器搁置,甚至购了一种机器还没用,就面临淘汰的危险,这是很大的浪费,自然就没有效益可谈。为了教师培训有所遵循,国家教委已制订下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对计算机学科教师、非计算机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并据此编写了培训教材。但如何将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目前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

稳定教师队伍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不是必修课,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由其它学科改行而来的,这使计算机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如课时的计算、职称评定没有计算机系列等)。长此以往导致了一部分多年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对此国家教委在9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已有明文规定,并在历次会议的讲话中加以强调,但至今在有些地方没有得到解决。随着计算机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大,在中小学职称评定中增加计算机学科系列已势在必行,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计算机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二、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与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时的矛盾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原来的只讲BASIC语言的课程模式向基础知识、基本应用和程序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组合的课程模式过渡。几年来,《纲要》对规范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改变了BASIC语言一统天下的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计算机课仍有很大的随意性,课时保证不了,有的只讲BASIC语言;有的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有的在没有其它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使学生受益少、兴趣小,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当然没有高效益可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计算机学科发展历史短,各方面不规范、不成熟;二是受认识程度、设备、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三是不是必修课,在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的课时,在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中挂不上号,当然多学、少学没人干涉;四是受考试指挥棒的指挥,计算机课没有评估考核。尽管无论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已耳闻目睹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之迅猛,应用之广泛,但都不得不因升学不考而忍痛割爱。这种状况与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失去了现代人最应具备的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计算机课程是目前中小学实施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渠道,保证课时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前进。从我省课时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配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都将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作为必修课开设,但课程计划中却没有计算机课课时,这是一个矛盾。虽然目前无机少机学校很多,但这些学校也应程度不同的开设计算机课,因此应考虑将计算机课列入课程计划给予一定的课时,并逐步建立考核和评估制度。这对已经开课的学校可促其规范发展、提高效益;对没开课的学校也可促其创造条件开课。

三、辅助教学亟待发展与质量高的辅助教学软件少的矛盾

辅助教学作为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它的应用和推广将大大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效益。目前,软件市场上CAI软件琳琅满目,但销售的教学软件大部分是习题集、单元练习、同步训练等书籍的照搬,这种应试教育的软件面孔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激不起太大的兴趣,体现不了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优点。而配合大纲、教材适用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辅助教学特点的高水平的辅助教学软件较少。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应用最多的方面,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中小学计算机的利用率,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手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将有利于发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因此下大力气研究辅助教学的开展,将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的重要方面,也是最难的一方面。

四、计算机教研课题多与计算机教研网络没形成的矛盾

计算机教育包括计算机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软硬件技术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新东西层出穷,使得学校计算机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都处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中,这就使计算机教研工作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许多特点:计算机教研面广,知识密度大,新的课题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纲、教材不稳定,这些都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就必须加强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力度,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目前国家与各省市之间的教研网络已经形成,但各省与地、市、县级的教研网络还没有形成,个别地市配有专职计算机教研员,少数地市配有兼职计算机教研员,这种状况显然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顾及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另外关系没有理顺,各地市主管计算机教研工作有的是教研部门,有的是电教部门,这对教研工作的协调、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教研网络的现状,与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任务和众多的教研课题不相适应。

计算机教育经历【第四篇】

在这期间,我主要完成了2方面的实习工作: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课在现在还是新开课程,并没有很多的教学案例可以借鉴。唯有教师自己深入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认真地备好课,以达到上课时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到正确的方法为止。在我第一次实际深入到课堂上时,有很多是在师范学校没学到的,没遇到过的难题,尤其是信息技术这一门新兴的课程,因为信息技术课与别的传统学科并不一样,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学生通常在接触到新鲜事物时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兴趣,特别是对于电脑这日趋重要的工具。这时,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信息技术课上,特别是在上理论课时,学生有时没有专心听讲,或者听不懂意思。所以,我们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教材,从中提取教学的着重点和闪光点,围绕这一点,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有恰当的比喻来上好一堂理论课,这样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在上文字处理软件WORD认识的第一节课时,我就用学生平时最常用的纸和笔来对照WORD的空白文档和输入法,让学生明白用电脑来写作也和有纸和笔来写作一样方便,并还有更多功能和作用。这样,在没有机器演示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了解和认识WORD并掌握了一般的操作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就是我在这段实习期间的上点深切体会,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启示,毕竟这是从一名师范生转化为一名教师不可少的过程。当然,信息技术课更注意的是让学生实际的上机操作摸索,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上机课要是上理论课的2倍。上机时间当然也不是随学生自己盲无目的在操作。在开始,教师得亲自演示操作过程,通过教学软件广播,让学生参考操作方法,同样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可达到目的的方法是有许多种的,教师就不可拘束于一种方法的教学,更要引导学生发现别的方法来实现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探究的能力,教师不时地加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电脑产生更浓重的兴趣。

48 628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