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为媒 共赴冬奥之约感想【优秀3篇】
冰雪作为媒介,连接了自然与人文,展现了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激发了旅游与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传承。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冰雪为媒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冰雪为媒 共赴冬奥之约感想 篇1
努力为世界奉献xx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这是中国,更是中国担当。这担当体现在绿色冬奥上,从充分利用夏奥场馆办赛,创造性地实现“水冰转换”“陆冰转换”,减少赛事碳排放;到多项高科技、新材料的投入使用,造就了场馆与环境互不打扰的重逢;不断攀升的森林绿化覆盖率,不断优化的交通出行体验,成就了“体育与生态共生”的绿色奥运典范工程,彰显了低碳中国的缩影和中国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上的巨大进步。再到雾化消毒机器人为冬奥防疫安全保驾护航,融入了中国疫情防控成功经验的管理闭环体现了对参赛人员负责的中国担当。
冰雪为媒 共赴冬奥之约感想 篇2
非常冬奥,书写中国智慧。这智慧是科技的智慧,是中国人的智慧,是东方大国的智慧。这智慧体现在装备设计、训练备战、赛事服务上为运动员保驾护航,“快、护、暖、美”的冬奥“战袍”,帮助运动员发挥出的成绩;体育风洞实验室,让运动员更好“御风而行”;可实时监控体温的腋下“体温贴”,为运动员的生命健康做好强有力的保障;除了智慧服务,在场馆建设、绿色环保等方面,中国智造也大展身手,兑现着“绿色、节俭办奥”的。更有源于篆刻艺术汉印的体育图标、以祥云纹样打底的火炬“飞扬”、灵感取自西汉长信宫灯的火种灯等,其匠心独运的文化智慧,让世人感受中华文明之美,展现着中国当代开放、包容、自信、亲和的精神风貌。
冰雪为媒 共赴冬奥之约感想 篇3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讲述了一个“走向世界,自我圆满”的励志故事,那么北京冬奥会可谓发出了一份“中外互融,兼济天下”的诚意邀约。一个个冬奥元素、细节,标刻出“世界之中国”的浓度,折射出中国与世界的“互为依存”。
“五环同心、同心归圆”的北京冬奥奖牌,环环相扣的奥运五环标志,交相辉映,勾勒出全球和睦同心、共享奥运荣光的“北京时刻”。
“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口号,20__年新加上的“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异曲同工,展现了面向未来世界各国“在一起更强大”的真谛。
中国语境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达,国际奥委会有关“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世界”的希冀,九九归一,强化了人类社会相互包容、美美与共的愿景。
这些无不表明,中国的奥运叙事里,“世界”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有“中国之于世界”的自信与笃定,也有“世界之于中国”的担当与同理心。
追根溯源,时移世易。一方面在于中国“能”,且具兼济天下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也在于世界“需”,以应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困境。
中国与世界的“互为依存”,首先是情绪上的感染。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按期推进、如约而至,外国运动员夸赞“冬奥是最安全的地方”,向世界传递乐观情绪,营造了人类能够战胜疫情的积极预期;开幕式聚焦“我们”——中国与世界,历史性的盛大场景、富有隐喻意味的设计,这样的“仪式感”有助于唤醒“同为人类一员”“我属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更别说,舞动的冰雪让全球观众短暂忘却疫情之苦,共情于运动的激情与欢愉。
中国与世界的“互为依存”,也是认知上的强化。
北京冬奥会既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共享平台,也是基本通识的传播平台。这届冬奥会的中国元素、春节年味,将中华文明和合、团圆、包容等精髓分享给世界,成为“我们共同拥有”的一部分。
中国与世界的“互为依存”,更是行动上的确认。
冬奥会是现实世界的投射,冬奥会的“气象”也辐射国际社会方方面面。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场馆、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呼应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和联合国气候行动倡议;首个全面上云的冬奥会、智能厨房机器人等高科技应用,展现中国新技术革命成果,为世界大型赛事的安全举办和疫情下世界的重新链接提供参照;推动小众的冰雪运动成为时尚运动,为各国冰雪企业提供商机,展示了世界经济重建与合作的可能……“我们”一起向未来的行动不断丰富。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看来,20__年北京冬奥会将是一个重要时刻,以和平、友谊和团结精神把世界凝聚在一起。相似的体验、共同的认知、一致的行动,让中国与世界“互为依存”的联结更坚韧。
世人见证这个“重要时刻”,在中国传统的立春之日。这一天预示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期待人类社会承接好兆头,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