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职业道德论文大全(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职业道德论文【第一篇】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为大家分享了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本文通过检索分析近年来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相关论文,研究总结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传统与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有关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等问题,对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研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并且针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永恒而新鲜的话题,常谈常新。中国古代的孔子是“为人师表”的典范,他所倡导的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也是指引教师道德言行的行为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教师职业道德在继承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和发展先辈的教育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吸收、借鉴现代的元素进行整合与创新。基于此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并且针对建设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应遵守的基本社会规范之一。不同的社会规范反应着人们之间不同的社会关系,也规定着个体之间不同类型的交往行为,因此其各自有着不同的性质与功能,不可相互取代与混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规范本身制定的科学性与使用的适宜性,间接影响着教师对规范的认同与内化,以及师德教育的内容。目前,通过分析有代表性的各省市的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本发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与教师教育活动领域中的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和语言这些非道德规范区分开来,导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不甚清晰。首先,表现在教师的经济利益与学生的教育利益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当优先考虑学生的教育利益;其次,政治和道德的范畴和作用方式以及体现的社会关系各不相同,因此不应当从政治的视角要求道德使道德政治化;再次,法律其实界定了人类行为的最低道德底线:在这个行为底线以上的属于人们一般认为的道德问题,在这个底线以下的,就触及到了法律(属于法律范畴,但其实是更严重的道德问题)。所以说不应当将“依法从教”等法律规范写入教师职业道德当中,这样不但磨灭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在底线道德上的区别,而且不利于法律规范本身的落实,也会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带来混乱;最后,技术和语言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们不直接具有道德涵义,只是技术和语言的使用关乎道德价值。所以,技术和语言的道德涵义来自于其与社会价值的吻合程度,来自于其与学习类型和内容的适切性,来自于教学情境需要的满足和教师自身特点的表现。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可以直接包含教师活动中的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和语言规范,但可以在道德与教师的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和语言活动的联系中考虑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这些活动的限定。

(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地建设停留在理论道德的说教层面而没有重视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去培养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实际上,只有在具体的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才能够对教师职业道德有更深层次地领悟和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才能具有积极地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和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然后通过教师地主动建构进而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而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教师职业道德才是理性的、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长久的以及具有发展性的。正如品德的形成过程一样,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主地、主动地建构才能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品德,而不是仅仅通过施教者的道德说教去形成。同时,由于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教师职业道德需求与水平,例如在教师入职前、入职以后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因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不能采取一刀切、大一统的方式。

(三)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代表了更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人格、品行等优秀品质会影响学生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教师人格、品行等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充分地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借助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地建构;也需要学校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外部环境,使教师体验到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多元、激励、认同为特征的评价体系将更有助于提高教师重建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求“和”为贵、以邻为善、仁义礼智信等等,具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在教育领域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突出的表现在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身上。孔子作为我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表现在师德方面,主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深切关怀、体贴备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有教无类等等。这些师德标准不仅体现了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同时也反应出了一名教师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当今的教学对象、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与孔子所处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师典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学校要创设协调的内外部制度环境使教师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同时教师也要自觉的将自己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都经历过一个从忽视教师职业道德到例行一般性的德行要求再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19世纪末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还仅仅是一种自发、零星的渗透,还没有被提升到一个自觉专门的领域,也没有成为教师职业自觉发展的需要。到19世纪末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开始出现,直到1929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制定了《教学专业伦理规范》。这一规范的实行,将教师职业道德同从往笼统的教师教育剥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尽管这一规范仍然存有种种不足,并且与专业化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但在当时却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紧接着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了教师专业化的浪潮。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职业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而1972年英国的《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更是将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职业专业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由此,教师教育开始从职业向专业迈进。美国的国家教育协会于1975年正式颁布《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其中对有关师德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但专业化思潮的影响已经有所渗透,使得美国教师职业伦理在指导思想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将教师专业自主、专业伦理等教师专业特质纳入其中。与职业道德相比教师专业伦理更凸显的是教师的专业性和自主性,从行为规范层面的职业化道德要求,上升为将教师作为一种特殊专业人员的一种伦理考虑。

二、研究结论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和实践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无论是从研究的视角还是在具体的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当中基本上停留在教师职业道德这一层面。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末开始已经通过制定相关的规范、准则等形式将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到了教师专业伦理这一层次。教师专业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在本质上都是指从事教师职业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所应达到的伦理和道德方面的要求,但是两个概念之间还是有差异的,两个概念背后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却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职业道德更多关注的是教师行为约束层面的职业道德规范,而教师专业伦理体现的是教师的专业性和自主性,关注教师作为特殊专业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专业精神等内在的伦理品质。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在做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制度设计时应当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俗话说:“站的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应当学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先进做法,注重从教师专业伦理这一高度进行设计。

(二)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应当体现专业性、科学性、人文性和前瞻性。我国各地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是制定的规范缺乏层次感和实用性。例如有的规范将教师不准进娱乐场所,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讲普通话,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等等一些内容写进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应当渗透一定的教育理念,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对教师行为约束这一层面,应当上升到教师专业伦理这一高度。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过程当中应当体现一定的人文性。教师也是人,教师也具有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需求和欲望,所以应当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只有教师生活愉快、心情舒畅了,教师才会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当中,教育教学质量在无形当中才能够得到质的提升。所以在规范制定的过程当中应当体现一定的人文性。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应当体现科学性。比如在上面提到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使用普通话,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等等。我觉得这些规范内容的科学性有待考量。难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吗?有些地方学生、教师的普通话不是很好,刻意的要求说普通话不是强人所难吗?何况有些时候说家乡话、方言更能把意思表达清楚、透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认同感。课堂上也没必要都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只有在相应的教学情境当中采用才会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规范制定的科学性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把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事项来做。只有教师的待遇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才会随之提升,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良好形象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全社会才能形成一股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这样,教师才能更加具有尊严感和自尊感,才能激发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才能使得教师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坚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自觉地践行和提高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

(四)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追求。自觉的将教师职业道德纳入到自己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当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所在,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把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和有用之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职责。

参考文献:。

[2]包金玲.教师职业道德的传统与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6).。

[3]冯婉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j].教师教育研究,,(1).。

职业道德论文【第二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员工职业道德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职业道德培训,文章从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当前职业道德培训的现状,提出加强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举措。

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具有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联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三方面的特征。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激烈,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人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掌握更多的技能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员工必备的重要的职业道德。

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所以,结合企业实际,大力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使广大员工牢固树立起“爱岗敬业、诚信守法、服务客户、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保持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员工认识上的误区。有些员工对职业道德培训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现在的培训班太多,今天这个培训、明天那个培训,没有什么用,既不能改善生活,又不能增加收入,认为这种培训是走走形式。部分员工对职业道德培训不感兴趣,所以有的员工在参加培训时表现出存在应付心理,对培训内容充耳不闻,一无所知,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企业员工的文化层次不齐。参加培训的企业员工由于年龄差距大,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基层员工学历较低,纯粹的职业道德理论说教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甚至让企业员工对培训产生抵触心理。

3、企业职业道德培训模式单一。很多企业都认识到员工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性,但怎么做到有效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却做得还不够,有些员工认为,职业道德培训就是在给他们上思想政治课。通常是一人在台上讲,众人在台下听的填鸭式培训。培训内容缺乏生动活泼,缺少互动交流,不能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而且很多企业都是千篇1律地告诉员工:要敬业,要忠诚,要守信等等,很少会站在员工的角度,以员工的思维去思考,为什么要敬业?为什么要忠诚?为什么要遵守职业道德?所以就导致了培训效果不佳,甚至引起一些负面影响。

4、有些企业员工的道德标准出现偏差。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说,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有的人靠钻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有的人靠不学无术,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而升官发财;有的人在政治道德上搞实用主义,国家的政策和中央指示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变通,甚至另搞一套;有些领导干部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吹牛拍马,涣散人们的思想。在职业道德评判标准上的好坏不分、是非不明,造成了某些企业员工对职业道德标准的怀疑。

5、员工对传统的培训教材缺乏兴趣。传统的培训教材更多的`是对职业道德理论的讲解和宣贯,缺少身边的典型案例和现身说法,大多数企业员工学历相对较低,对培训内容感到遥不可及,比较难以接受,导致培训效果很不理想。

鉴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提升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培训的有效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1、抓住企业员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特点,要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抓住群众最关心、意见最大、反对最强烈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在职业道德培训中收到良好效果。

2、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当好企业的主人。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让每位员工关心企业,对企业有深厚感情,摆正自己与企业的位置,树立主人翁责任感,认识到企业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企业兴衰就是自己的兴衰,把本职工作的成就作为人生理想的追求,在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转一行,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题合理化建议,为企业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对员工职业道德最基本要求,也是员工自觉搞好生产的前提。

2、从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能够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变成员工行为习惯的企业,才是管理优秀的企业。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企业有制度、有规范、有要求、有规则,这些不是钉在墙上、放在抽屉中的,而是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要反复抓、抓反复,要固化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变成员工的行为习惯。

3、开发出适合本地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培训的教材。职业道德培训教材,旨在通过培训使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质的转变,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对企业有利,对自身的发展更为重要,从而发自内心地去改变自己,自觉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准。职业道德培训教材,摒弃一味的纯理论说教,以生动典型的案例引出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生动形象,由浅入深,易于员工理解和接受。

4、把职业道德培训体系和员工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把培训体系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给每个不同层次的员工同等的机会,让他们在企业的环境中进步,让他们在企业的环境中自我鞭策,使员工和企业共同获得发展。

5、加强培训师师资队伍建设。企业要加强培训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条件的可以让培训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达到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的目的。或者聘请生产一线的专家或劳动模范参与职业道德培训,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说服力。

职业道德论文【第三篇】

除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之外,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了,最起码的问题是没能客观公正而弄虚作假;至于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的驱使,放弃职守,或者知情不举、出谋划策、通同作弊,弄虚作假更是职业道德的低下和严重滑坡;还有,有的会计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以身试法,就更是一种道德沦丧,不仅是道德问题,而是触犯刑律的犯罪了。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对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该题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

三、选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创新之处。

通过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及作用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现状,提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并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欠、失范的原因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内容提纲。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会计职业道德法律体系尚未建立。

影响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客观环境需要改善。

政府监督体制不健全。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营造良好道德氛围,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健全监管机制,完善奖惩制度。

结论: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五、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无法正确理解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因为没有过多信息来源。在网上查可以查到一些与课题有关的信息,但要从中分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的有难度,只能从中获取部分信息,从而需要大量的网络资源。

无法规范提纲,只能借鉴他人的格式及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

七、进度安排(参照本批次论文写作时间安排填写)。

职业道德论文【第四篇】

摘要: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并与自身职业特点相联系起来。为了更好地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他们要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要在专业学习中加强职业素养训练,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的和谐程度。

关键词:

20xx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过程中,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制定既是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又从现实层面关注中国老龄化问题和家庭养老问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学前儿童量虽然不会出现量上的激增,但较比20xx年以前将会有数量上的递增,所以,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关注学前儿童的成长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入园的适龄儿童他们的成长又将成为离开父母襁褓必经的过程。此时,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能否从心灵上感悟幼师基本职业道德并化成点滴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一定工作岗位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并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内容中最基本的素养,但当幼师把爱岗敬业化成无私奉献的精神时,这一职业操守在平凡中将寓意着伟大。20xx年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代课老师张丽莉就是最好的爱岗敬业的典范。张丽莉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代课老师,可是她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老师这一工作岗位,并由衷的敬重它。当她护送孩子过马路时,两辆大客车相继碾压过来,此时,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把灾难留给自己。张丽莉老师尽管失去了双腿,却给孩子们插上了最美的翅膀,尽管她没有给我们上过一次课,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命诠释了爱岗敬业的奉献价值。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从业人员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中忠诚于自己的想法,信守诺言讲信誉。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老师将是继父母之后新出现的启蒙老师,幼儿园老师的言和行将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和行为发展。此时,幼儿园老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良好的诚信人格引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中,无论对谁都按一个标准来执行。学前儿童也会像成年人那样渴望被得到认可,甚至他们被认可的愿望更加强烈一些。所以,幼儿老师要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个孩子,不徇私情。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指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中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服务。服务群众有利于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幼儿老师服务的对象有着相对的特殊性,他们服务的对象是身心行为发展都不成熟的学前儿童,他们在离开父母百般依顺的温室环境后,进入幼儿园后在短时期内很难形成良好的身心行为,这就要求幼儿老师要强化这种服务儿童身心和行为发展的意识,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幼儿园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指从业人员将自己个人的全部哪怕生命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既然讲奉献,那就是不计报酬不计回报,哪怕奉献自己的生命都是义无反顾的。在这个戾气深重的复杂社会里,我们特别愿意把幼小的儿童交托给张丽莉这样的老师,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甚至去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载体。

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是有意识的自觉地行为。幼儿园老师专业标准规定幼儿老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例如,有一个幼儿老师要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可是她却穿着露脐装,夹板拖鞋来到学生家。等这位幼师家访完后,学生的家长无论如何都要自己的孩子转学,幼儿园园长非常不解,认为别的小孩想进都进不来,而他们为什么非要转学?待园长知道真相后,才知道正是这位幼儿老师的穿着和打扮这样的生活细节带来了问题,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培育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二)专业学习中的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道德形成的根本。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在专业学习中强化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业规范,幼儿老师岗位也不例外。作为幼儿老师他们的职业规范最基本的就是爱学生,奉献他们的爱心、耐心和诚心。专业学习是为了培养学前专业学生对待学前儿童的基本素养,基本素养的养成为进一步认识幼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强化这种意识做下了铺垫。同时,学生在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时还要不断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技能训练。例如通过考取《育婴师》证,培养能够照料、护理和教育学前儿童的工作。

(三)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落脚点。

每一行业都有每一行业的职业情感,大学生在没有正式进入到某一岗位时,职业情感是很难在心里生根发芽的,因此,大学生在投入到工作岗位之前,进行相应的社会生活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定期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孤儿院进行慰问演出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传递学生们的爱,同时又让孤儿院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爱,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实时的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感。总之,职业认同感是职业情感的晴雨表,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必然产生良好的职业情感。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每个幼师的职业主人翁角色的提升将会大大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职业道德论文【第五篇】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下面我们来看看职业道德事例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医药行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而高校药学专业承载着培养造药学领域专向从业人才的重任,培养的这些人才未来将在药品生产、销售、监管等各领域从业,倘若想要承担起有关药学专业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医药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因此,在高校药学专业强化医药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医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将其教育和培养成为集扎实的药学理论知识,与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一身的医药行业工作者。使他们在从业前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和职业道德,并能够长期坚持与践行,不仅可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医药安全,还能推动医药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药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药学专业教育中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培养目标,但是从近年来地方高校药学专业毕业生从业后体现出的职业道德水准来看,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折射出诸如学生对职业道德认知不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空泛,教育方法单一,职业道德规范未能很好地内化成学生职业行为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不够,无明确道德准则。

地方高校药学专业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平时不关注社会新闻,是非观念不强,对职业道德认知不够。如:很多人认为在医药品销售的过程中医药代表对医生和医药房主任进行金钱上的行贿、予以回扣等是一种医药领域药物销售的一种技巧和策略,并不以此行为为可耻行为。同时,大部分学生对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生的信任问题也表示采取怀疑的态度。当前这些问题的揭露,从本质上表现了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药学专业职业道德观念教育时,明确具体的医学课程目标和要求,指导医药专业的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规划方向,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

(二)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过于浅显,与社会现实分离。

根据近几年的学生就业数据显示,部分地方高校的某些医药专业学生存在着职业道德素质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更加紧密,但任何事情都有利必有弊,随着一些西方思想的不断渗入,出现了各种消极思想,诸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奢靡之风等等,在这些消极思想的影响下,冲击一些地方高校药学专业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地方高校的药学专业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面多数停留在理论教育的传授上,很难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药学专业的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单纯地听教师讲课,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无法满足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需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会觉得课程无聊乏味,对学生进行的医药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起到的作用不大,比较浅显。

(三)药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过于单一,思想观表面化。

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在教育传授过程中,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传授具体的理论要求和行为规范进行接受。该过程侧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为客体地位对教师进行“接受”,主要采取的是讲授的方法,学生对此感到很枯燥乏味。这便会导致部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无法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职业道德,流于表面。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提升高校药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法等。

(四)药学专业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影响,自觉性不足。

近年来,各地方高校对药学专业的学生积极进行职业道德思想教育,但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境况,缺乏对职业道德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各高校对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药学职业道德教育并未有专门的教科书,造成了职业道德教育与药学专业的脱节。为此笔者对各地方高校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外部环境;其次,坚持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第三,加强职业道德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一)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要求不明确。

各地方高校对于人才职业道德培养的要求是使药学专业的学生不但具备丰富的药学理论知识,而且具有高尚品质的职业道德。但当前有部分地方高校对药学专业学生的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都不明确,存在着等级量化标准模糊、操作复杂等问题。另外,一些药学专业学生对于自己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不太清楚,不能做到深入了解和思考。一些地方高校的药学专业没有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纳入到学生必修课程之内,没有上升到和专业技能课同等的地位上,大多数是以公共课、考查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导致了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考核往往脱离实践。

地方高校药学专业有关职业道德主题教育的活动范围在逐步扩大,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诸如: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用人单位用人标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深度、师资力量等等。从地方高校有关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实践调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学生实践的时间过短,实践效果相比预期效果相差过多的问题。同时,一些企业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对学生的顶替岗位的实习重视程度相比较于该企业在职的员工重视程度较低。

(三)教学策略陈旧,教学偏于理论知识。

地方高校对医学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偏重于讲授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讲授的内容多是理论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较少,多数停留在理论讲授、书本记忆。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实践的次数少之又少,甚至可能一次实践机会都没有。采用陈旧的教学策略,教学偏于理论知识,显然不适合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开放性和多元性,造成各高校普遍出现的教学集体失声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策略的不准确。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接受学习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一)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课程体系。

各地方高校要培养医药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它的形成不仅只依靠一门学科课程的学习,更需要的是综合各种培养因素,形成一个综合型、系统化、多样化的体系,对年龄不同、接受程度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国外一些先进的药学专业的院校,他们对于不同的学年采取开办“伦理学”、“医患沟通的艺术”、“药事法规”等融汇了其他专业相关的学科。因此,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课程体系内部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指以服从和服务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需要,体现符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内在要求。在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上注重实用性,主要讲授的是教育学生以服务为中心,进行深入的交流;在教学方法上侧重点是多样性,聚焦当下最热的职业道德问题,采用讨论、调研、实践等方法,使药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作为患者的心情,从内心理解、同情患者,从而去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药学职业道德修养。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药学道德规范。

规范是行为习惯的先行者,没有正确的道德规范很难形成良好的药学职业道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勤奋学习,形成了一定浅层面的职业道德观念,在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专业化的药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药学专业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药学道德规范的本质特征,引导自己树立正确的药学道德规范。因此,我们必须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药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情感,弘扬主旋律,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强化其对社会现象的道德认知。锻炼药学专业学生道德意志,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不良诱惑的免疫力,使学生树立坚定的医药道德信念,在整个从业过程中都能自觉遵循医药道德原则和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三)融药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于校园活动中。

职业道德教育如果仅是说教和灌输,那么效果肯定不明显,各地方高校药学专业将药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观念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举办一些具有鲜明药学专业特色的知识竞赛、文艺表演、体育竞技等。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药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可以定期举办中药鉴定大赛、医药文化论坛、职业药师大赛、药学实验大赛、从业技能训练等专业知识比赛活动,也可以举办人文知识讲座、主题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启发学生思维、开阔视野、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在药学专业的学生实践实习教育中,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将实践实习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采用榜样示范法。如邀请医药学领域的模范典型人物给学生做事迹报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救死扶伤的医药精神;聘请外校的实训基地、实习企业的领导干部或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为药学专业学生提供有关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讲授行业道德;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进行经验的借鉴与交流;等等。

各地方高校对于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结合社会实践开展,将家庭、校园、社会三者协调配合,举办一系列关于培养学生良好药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以此引导学生敢于迈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实践,立足于药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以服务公民为己任,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志愿者服务。关爱孤寡老人开展扶贫助弱、关爱老人的服务活动;深入社区为小区居民宣传健康用药的区分和服用事项,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免费测量血压等。开展诸如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珍惜来之不易社会生活的精神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学生服务社会、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过程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情谊更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因此,药学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实践活动。

[1]杨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7。

[4]刘春明.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02)。

[5]冯巧玲.医药专学生全方位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04).

48 2035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