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培养方法【通用10篇】
制定明确目标,保持规律作息,积极参与讨论,定期复习总结,利用多样化资源,培养专注力与时间管理能力,是否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通用10篇】”,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篇1: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学前力专注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提能力,决胜就在学前力。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篇2:
孩子学会学习,除了“五步学习法”之外,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什么?怎样去培养?下面逐一说明。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几本工具书(包括资料性的)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买学科工具书,应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篇3:
进入新高一的学生和家长万不可有此想法:终于挤进了理想的高中且距高考尚有一段时间,可先放松一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短短三年弹指一挥间,自今日起学生就应为两年八个月后的高考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每位阅卷人给考生的忠告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实行无纸阅卷后,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答案更容易显得潦草。因学生成绩耀眼而备受瞩目的人大附中老师汤步斌为了让学生答题时规范格式,居然把发给学生的试卷都一份份折好,让他们按照折痕来书写。一些习惯不好的学生总想我在高考时注意就行了,且不说到时候根本做不到,即使勉强做到了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在一分定输赢的高考中是不应该出现的。至少,应该养成用作文纸练习作文的习惯。
二、不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睡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谁都懂,但在遇到问题时仍然容易放纵自己。以英语为例,一道选择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三个掌握的都十分透彻,只有一个记不清楚它的具体用法及与其它三个词的差异,算了,反正也知道这道题改选哪个,这个以后看见再说。很不幸,你以后没有碰见它,或者说碰见了你仍然使用了这个借口。等到高考的时候你要是撞上它了你就该捶胸顿足了。平时不留下漏洞,高考就不会留下遗憾。
三、为每一个新知识点寻找合适的位置。完整的高中知识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每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或方法和思路都应该在这个结构中为他们寻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分析与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与其它科目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将它安放在合适位置,它将和原有知识融为一体,原有知识要在它加入后获得提升从而使整个结构更加坚固和完整。立体结构会发挥比平面大得多的作用。
四、尽量将思考落实在笔头上。不少人会骄傲的说:这点东西,早在我脑子里,还用记呀?高中知识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人脑中的意识会一闪而过的。而一闪而过的往往就是你提高自己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最佳指引者,你放过了她就等于放过了提升的机会。提笔把它记下来,当时一个并不起眼的念头可能会演变成绝佳的思路。这种记不是记知识本身,而是你的思考。
过程有了,结果是必然的。即使你的智商超过140,建议还是相信天道酬勤吧,她可以让你在原有基础上飞的更高。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篇4: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外作业、测试检查等环节。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课堂学习、课外作业和测试检查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一、课堂学习的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内容。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
1、会思考
会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的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如“半径”和“直径”、“圆心距”和“连心线”等概念),通过区分、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达到运用自如,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教师要通过在课堂上经常性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这些思维活动的模式,养成会思考的习惯。
2、会提问
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学者须要会疑”,“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积极提问是学生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学生积极提问,教师便能及时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相互激励学习动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帮助学生会提问,使学生知道,只有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发现问题。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两圆内含0≤d|r1-r2|,两圆内切0公共切点。若D=0,这两圆重合,与内切矛盾了。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促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了概念。对提问的学生要表扬——不管怎样的问题,哪怕是相当幼稚和离奇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都要给予鼓励,使这种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发生。要使学生习惯于积极提问,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自由无束缚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
3、会笔记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如讲解例题:已知△ABC中,AB=AC=5,BC=8,求△ABC的内心和外心之间的距离。经过分析得知,内心、外心都在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有一位学生及时将这发现的结论记在笔记本上,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将心得记在笔记本上。其他同学都模仿他,将结论记在笔记本上。这样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用课内督促、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这一习惯。其中还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讲评和个别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4、会“发现”
这里的“发现”指的是寻找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这里,要求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除了解模仿性题组外,还通过探索性、变式性、综合性、发现性、发展性等题组进行猜想的练习,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课外作业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复习、口头、书面作业、预习等。
1、复习习惯
阅读课本、整理笔记,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复习可以保持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最好,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越差。
2、作业习惯
课外口头和书面的作业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验学得的知识,使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量的.练习能强化这种内化作用。好的作业习惯应该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先复习课文,再进行作业,不依赖别人独立完成,对作业能自我检查,能订正、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书写整洁、有条理。
3、预习习惯
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为了使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有好的习惯,教师要做到:布置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使学生感觉到有必要去完成。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不使学生感觉到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因为作业要在课外完成,教师布置作业时应作适当辅导的指示,避免学生做作业时产生不必要的挫折,对作业的完成丧失信心。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强化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养成做好作业的习惯。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篇5:
最近,社群里的小伙伴问我,如果只分享一个学习方法给他,会是什么?
我能从他的提问中感到对于成长的焦虑,这份焦虑,坦白讲,我自己也有。
过去我们苦恼于无法从信息海洋中捕捞到价值高的知识,如今知识含金量密度之大,储量之丰富前所没有,我们却早已被淹没。
我认识各种有趣的年轻人,有背包去美国流浪几十天的帅哥,有做写字楼生意的高富帅,有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创业成功的奇幻少女,还有活跃于各大社群的元气年轻人。
为什么他们会在人群中闪闪发亮?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别人想做却不敢做,想实现却无法实现的事情。
完成事情,是他们脱颖而出的关键,你的闪光程度,取决于你完成的事情的困难程度。
因此,我给小伙伴的回答是:学会做结果导向。
我还记得第一次研究时间管理时,我做了几十本书的主题阅读,实践几年,写了一些文章,觉得挺轻松的,后来创业,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奢侈,我格外珍惜每一次的阅读时光。
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的时间早已被各种游戏,八卦给瓜分掉,碎片化,如今还能静下来看看书的人又会有多少?
人的时间分两种,大块的和碎片的。
10个6分钟的碎片时间,似乎只能用来刷10次朋友圈。但是1个60分钟却可以读50页的'书,写1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做一次10000人收听的微课。
很多人看似勤奋,1天24小时都在工作和学习,效率却很低,即使过去几年,还是原地踏步,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大块时间要求太低,不要求出结果。
大块时间只求过程,不求结果,是生产力低下的一大缘由。
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取决于他完成一件事情要出结果,需要消耗的资源的多少。
有的人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多的时间,准备,支持,指导,过程看似很充实,实际上就是效率低。
这个世界会为你的结果买单,而不会听你对过程做辩解。
你的生活状态,就是你努力的结果。
我们讲的成绩单,业绩,KPI,作品,其实都是结果导向的产物。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结果导向的能力呢?
一、从小事做起
为什么在很多公司,实习生刚进来的时候先从杂事做起呢?因为仅仅通过简历和面试,没有办法测试出一个人的真实能力(HR老手除外)。
通过安排小而杂的任务,一方面可以测试到耐心,细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观察为人处世等方面。
如果小事没有问题,那就可以向老大申请一些更复杂的任务,记得要按时按质量完成哦。
通过从小事,逐步证明你能胜任更大的工作,老板交给你的工作会很放心,你会赢得信任,你的作品,就是你升职加薪的筹码。
二、完成比完美重要
一个公司发展最重要的是时机。任何一个任务都是有时效性的,例如每周的工作报告,你为了做好一点,推迟了3天才交,这就是失去了时效性。
没有人会主动的提醒你每件事情的Deadline,这个需要学会自我意识,通常,小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让人等的理由,大的项目你的推进速度也显示出你的能力。
永远不要小看展现自己的每一次机会,也不要等全部准备好了才敢开始。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篇6: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研究证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个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一轮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十分注重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要求学生大胆地说英语,要求学生书写要正确、工整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地学习英语,但是英语成绩总是不理想。通过调查发现他们虽然上课认真听讲,但放学回家后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很少学习英语,贪玩,看电视过量,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总是临睡才匆匆忙忙写,遇到不懂的就留到第二天上学后抄同学的,或者干脆不做……因此,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的有力配合。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弱,需要家长的监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子女的特殊关系,家长在家庭的特定地位以及家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家庭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只有家庭与学校配合,才能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和其它课程一样,必须养成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收集资料等多种学习习惯。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习惯。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听说促读写。
在家庭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策略
(1)指导孩子回家听磁带,督促孩子看英语电视节目,英语录象,VCD等的习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抓住“及时复习”。心理学家们还告诉人们,如果对于没在联系的材料,如外语中的字、词、句,采用“部分识记”的效果好,即记住一部分后再记另外一部分为好。由此看到,家长最好能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就督促孩子放一次录音。仅以小学英语PEP教材为例,可以先放对话部分,反复放几遍,让孩子反复听和跟着说;接着再放几遍重点词或句子部分,然后放“说说唱唱”部分,及时地复习一下刚学过的教材,使孩子有听、有说、有唱,时间不长但又有趣,这样做,比过两天临近上课前才复习,或是录音一放上就不管了的效果要好许多。当然,早起后和睡觉前,在孩子洗漱时放一段录音,坚持久了,也会有可喜的效果。利用孩子爱看电视节目,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英语节目,条件允许的可以给孩子买英语录象带,VCD等,让孩子养成爱听英语、爱看英语节目的习惯。
(2)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让孩子养成爱说英语的习惯
初学英语的孩子大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课堂上,有经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但每节课毕竟时间有限。家长应该在孩子回家以后给孩子提供一个说的机会,让孩子读读当天学的内容;甚至可以要求英语程度好一点的孩子背背、或者表演课文的内容。不懂英语的家长同样可以为你的孩子提供其展示语言才能的舞台。你可以让你的孩子教你一些英语的单词或一些简单的英语。而此时的你应该煞有介事地跟着孩子说上几句。这样做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减轻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在不知不绝中养成了爱读、敢说英语的习惯。
(3)指导孩子联系实际,学会在“做中学”的习惯
人的语音语言和身体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做动作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表达语言,也有助于记忆。现在正在小学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充分考虑了孩子爱新奇、好动的特点,书中听、说、写、唱、做、画、玩的安排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有很强的趣味性,贴近孩子的生活。家长可以翻看一下这本教材,选一些适当的图配上英语单词,请人放大画出,让孩子贴到房间墙上或孩子住的那个房间角落。或是让孩子自己写出英语单词或句子贴在家中的电器、家具及日常用品用具等事物上。根据孩子学习程度,标签上可以是单词,比如在床上贴上“bed”(床),程度好的,可以将标签内容写成短语或句子的形式,同样在床头,孩子可以写“This is my bed。(这是我的床。)”,“I like sleeping!(我喜欢睡觉!)”等内容。同时建议孩子对标签进行美化修饰,这样做让孩子觉得书写英语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游戏形式,在“做”中不知不觉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去“发现”课文中的新人新物,大胆地创编动作和对话,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发现中学”,“在笑中学”,这样的`学习对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完善孩子的个性,都是很有益的。
(4)注重时效
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有时间观念,采用多种方法鼓励他们做到并凑成“专时专用、节约归已”好习惯,即,学习时专心学,不吃东西,不玩玩具;玩耍时好好玩,家长还可争取时间同他们一道玩,以表示鼓励。学习效率提高了,任务提前完成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归孩子自己支配,去娱乐,去玩耍,家长千万不要再加作业。
保障措施
家长方面
(1)培养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有多方面要求,最重要的是“训练”。因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如果孩子能在您的提醒下,一次、两次地“大声说英语”了,这只能说“他有了大声说英语的‘行为’”,还不能说是开成了“习惯”,对此,我们要有耐性,要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要求,达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还需要不断鼓励,也叫“强化”,正确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鼓励和强化,能促使他想“再做”“下次还这样做”,以致于形成了良好习惯。当然,家长配合学校、一致起来要求孩子,给以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也是很重要的。此外,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同孩子一道“计时”,认真计算一下,比如十分钟可以记住两句话或七、八个单词,要是能每天抓住它是是值得的,以此帮助孩子具体了解“十分钟的价值”,从而养成能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自身素质需不断的提高。进入21世纪后,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已成为国世界性交际语言之一。新时代的家长学点英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可以为孩子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3)给孩子提供时间、空间和物质保障。现在的家庭一般都能给孩子学习的时间保障,最好也能给孩子一间属于自己的卧室,在墙上贴上英语图片,室内放置英语学习的录音机或复读机等,给孩子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有好处的。
教师方面
(1)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让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内初步形成,为家长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做好铺垫。
(2)建立家长学校,对小学生家长进行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既有英语知识,又有小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这些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等。
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听、说、读、写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特别是“说”,由于缺乏真实交际的场景,很容易导致半途而废,这时就特别需要孩子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了。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篇7: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习惯这么重要,因此我在接一年级的时候意识到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从学生的以下七种学习习惯入手:
1、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 、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 、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 、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 、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孩子压抑心理的信号
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假如你的孩子经常会失眠,那么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所以父母应该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聊天,用心交流的同时也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失眠情况。
拒绝吃饭
很多儿童心理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那么很有可能是孩子们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一个会会育儿的父母来说,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强迫你的孩去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这样会提高孩子的饮食习惯,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疾病反复
如果你的孩子老是肚子痛或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曾经有一个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他不断去校医务室检查,说自己头痛,校医束手无策,于是请心理医生会诊。心理医生得知到孩子家庭关系后才找到病因。
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还有可能与电视上的节目有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孩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玩,所以就让他尽情的玩,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即将到来的考试也属于正常的现象。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也学会了辨别是非和说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外界的压力。哭泣是由于饥饿或疲劳,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孩子为何在学校受委屈后不告诉家长
很多小学生在学校被挨打、受欺负之后,往往没有回去跟家长说,而是憋在心里。按理说,孩子在受委屈之后都会第一时间去找父母倾诉,这种把委屈憋在心里的情况,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呢?了解了事情的原因,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预防。
孩子不愿意把事情告知家长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孩子没觉得有多严重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的认识也不一样。老师打骂学生,同学打骂同学,家长当然会觉得不应该,觉得很严重,因为“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样的行为反映一个老师、一个班级的整体素质,反映师资的质量和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但孩子看来,打骂行为是具体的一次,即使多次,也是有数的,孩子还不能从具体事件分析事件的性质,不会做归纳总结,得出某个结论。因此,具体的事件孩子会忍,能接受,认为过去了就行。
2、家长的教导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到了学校就应该听老师的,老师都是正确的。孩子当然会记得,因为老师同样会这么强调,天天强调。于是,孩子会把老师当做最高标准、最高典范。只要是老师说的、做的,那一定是正确无比的,这其中包括老师的打骂和惩罚。
3、孩子的社交需要
孩子打人和被人打,是社交的常见行为,没经历过这些的孩子学不会正常的社交。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喜欢跟大些的孩子玩,因为能得到指导,有机会模仿。大的打小的,能让小的知道,孩子之间需要确立“秩序”,打骂和威胁也是方式之一。孩子跟不同孩子交往,有大有小,受大孩子的欺负,转而欺负一下年龄更小的孩子。如此,孩子知道如何跟更强的同学相处,如何跟弱者相处。一个班级,总有弱小者,有些孩子容易被欺负,有些孩子则不然,原因就是社交能力有差异,跟家长的教导,甚至教唆有关。
4、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威胁
孩子还要在学校学习,如果告诉了家长,那么以后的日子可能就不好过了,因此,面对来自老师、同学的威胁,孩子在两害相权取其轻之后,为了还能在学校呆下去,他们就会选择不告诉家长。
5、不愿再提让自己害怕的事
同样的事情,即使同样会对孩子和成年人造成影响和伤害,但效应并不相同。对孩子的伤害,常常是当时的影响。不像成年人那样,是持续的,很难减弱和消除。因此,孩子确实更容易遗忘那些不快,甚至是悲伤。再次伤害来自于再次提及,而不是第一次的延续。所以,孩子们不愿意提及过去的那些事情,以免再次造成不快和恐惧。当别人询问时他们就不愿意回答,更不愿意自动提及。
家长永远是孩子坚强的后盾。但在学校时,面对老师、同学,孩子肯定要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家长对学校的事情往往是鞭长莫及的。基于这样的考量,孩子很多时候在学校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只能自己解决,而不会选择告诉家长。如果选择告诉家长,虽然能解决一时的困境,但以后说不定会受到更加不公的对待。所以孩子会更倾向于自己解决或寻求伙伴的帮助,而不会告诉家长。了解了小学心理的这些状况,家长就可以据此寻求解决之道。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方法有哪些
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家长们尝试通过各样方式来提高孩子们应付挫折的能力,这对父母来说,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也是提升自已能力重要表现。挫折是人面对一件事反映在人身上或内心的一种无可柰可的体验,这种不一样的感觉可能会出现焦虑、难过等。在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不同的人对挫折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有的人会退缩畏畏不前,有的人则会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然而这种对挫折感受程度差异性情况的出现,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是有着很大关系。
做家长无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虽然不同的家长的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殊途同归。家长们在对待幼儿挫折教育的问题上会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做家长们的又如何对自已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这些都是当下做家长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意识到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和挫折,正确指引孩子,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的,要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每一天中的,要注意那些小细节或小事,因为那些在成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进行,很好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
第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即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又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它们,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孩子长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长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也很可爱。”
第五,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中,任何事情无论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要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和错误,错在哪里,要如何去努力去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从容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第六,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要自己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不能在孩子面前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绪,以免让孩子形成一个坏的模范。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敢于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甚至逃避。
培养学生从根本上树立自信心,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学生的信心与教师的关心、尊重和爱是离不开的。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满爱心,要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的不足,并以多种途径进行引导,促进其不断地进步。只有教师充满爱心,并且把这种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爱润物无声的播撒到平时的教学中,并且辅以一定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那么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环境造就人的心灵
要想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使孩子充满自信心,温馨、和谐、典雅的外部育人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莱伯特所说:“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而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人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中。”为此,学校为学生营造了幽雅、整洁、富有教育性的校园环境。教室中也注意了文化氛围的建设,既保持了良好的教室卫生,还在墙壁四周张贴名人名言和一些学生的优秀作业、书法作品等,并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宣传激励,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如在班里的墙壁上总是有几块固定不变的专栏,这些专栏的最前面,是班里优秀学生的大照片,显而易见,他们是班里的骄傲,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但在这些优秀学生专栏的旁边,也会及时出现一些在各项活动中为班级取得荣誉的学生的照片。使他们不断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表扬代替批评
1.表扬的魅力。
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我国当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也指出:“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们的良好思想和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受到鼓舞,激起更大的自信心,学生尤其如此。当学生受到表扬时,他会感到老师和同学都很器重他,爱护他。一些后进生正是通过老师适当的表扬,燃起了自信的火花,从感情上信赖老师,接近集体,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
2.发现闪光点
在学习上每个学生的智商相差不大,学生成功的关键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阻碍,如果简单粗暴的指责,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心,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运用激励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成功体验对于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说非常重要。
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三、适当的挫折教育
在当今的一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两种不同形式但本质相同的现象,一种是家庭中为数不少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代替包办一切,对孩子惟命是从,这种教育的后果只能使孩子变得懒惰、软弱、任性固执、娇气,遇到事情束手无策,向家长求救;而另一种现象在学校表现尤为突出,在班里有几位学生,因为学习纪律等各项活动表现都不错,老师和同学对他们另眼相看,“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总是光顾他们,他们看到的是别人的笑脸,听到的是老师家长的赞扬。久而久之,他们变得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一点小小的挫折也经受不住,听到一点批评就忍受不了,想到的是“老师是不是故意给我闹难看,这点小事值得说吗?”
自信心是成功的力量源泉,它能给人以积极进取的勇气,激励人发挥最大的潜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帮助其乐观地面对生活,勇于承受生活中的挫折,乐于向困难挑战。
小学生跳楼凸显心理承受能力差
现代社会是个压力丛生的社会,不但成年人面临着各种压力,小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不小。从小学心理的特点来看,小学生对压力往往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如果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小学生难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小学生明仔(化名)爬上5楼护栏,扬言要跳。经过老师家长1个多小时苦劝,他终于放弃了轻生念头。事件起因,怀疑是明仔与同学发生口角,情绪不稳。
据五年级5班的单老师回忆,当时他正在布置作业,突然从外面跑来几名学生说:“老师,不好了,明仔上五楼要跳楼了!”单老师立即往5楼走廊跑去,只见明仔正坐在护栏上面,离地面有15米高。据一些知情同学表示,下课以后,明仔就一个人不声不响地直走到5楼走廊,翻过盥洗池,坐在护栏上面。
“他要我退后,否则,他就要跳下去。”单老师说,为了安定明仔的情绪,他一边慢慢地后退,下了几级台阶,一边打电话通知明仔班主任和校长,而且时刻注意明仔情绪的变化。
接到通知后,校方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通知海珠区教育局和明仔父母,并报110、120。据方校长介绍,校方立即组织老师疏散学校操场上的学生,并开始试着与明仔交谈。
随后,明仔父母赶到,并与校长及班主任逐个上前,耐心劝说明仔。据校方表示,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也赶到现场。消防员还在一楼空地铺设气垫。经过1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中午1时40分许,明仔情绪由抵触慢慢地恢复平静,最后终于双脚翻过护栏,自行回到老师和家长身边。
事后,明仔并没有表现惊惶。老师对明仔说:“你中午没有休息,下午跟父母回家休息一下,课,我们另找时间再补上。”但明仔却表示,他自己不想缺课,想继续上下午的课,而且向老师询问下午的作业。明仔悬坐在15米多的高空,让在场的人捏一把汗,经过老师及其家长的1个多小时的劝说,明仔才平安无事地走下来。
为什么明仔有这些反常的行为?明仔的同班同学透露,当时上午的时候,明仔曾将硬币投入水瓶里喝水,有些同学笑话他这种行为。班主任老师教育他不要这样做。直到上数学课的时候,明仔的情绪一直不太稳定。
校方表示,明仔当时的确将硬币投入水瓶之中,班主任跟明仔说这种做法不卫生。但明仔却说是情绪不好,主要是由于与班上同学发生口角。
“明仔这个学生的情绪比较容易激动。”单老师说,记得学校有一次组织春游,明仔的一瓶汽水被同学摇了摇,而后喷洒出来。这原本是同学与他开玩笑,但明仔发了很大一通脾气,把随身带的零食和饮料乱扔。
对明仔想要跳楼这件事,心理咨询师分析,事发原因,无论是被老师教育,还是与同学口角,都只是导火索。明仔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证明在心理上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的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上的问题,现在部分小孩子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制能力差”、“不考虑他人感受”、“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毛病,导致遇到问题的时候,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
针对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心理咨询师表示,培养小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很重要,如:明仔是从外地转到这里读书,如何适应周围的新环境?如何与周围的一些新朋友交往……这需要家长特别留心,也需要学校做心理辅导。
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除了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外,学校教育的不恰当也是原因之一。对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需要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篇8:
说起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至校长、老师、家长下至学生自己,没有人会不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家长在说起孩子的学习习惯时总是摇头,显得黔驴技穷?我们的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可是在小学毕业时、中学毕业时却还是有大量的孩子根本就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孩子在谈到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说,会说的头头是道,可真正做起来是,却是如此的难呢?
所以,读了《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静想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培养,,觉得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得问一问。
“老师,您真把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当重要任务来抓吗?”
也许好多老师要直呼冤枉,可事实是在现实中,我们常看到还存在这样的现象:
1、分数>习惯
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存在的比较多,特别是低中年级。由于低中年级的学科学习内容相对简单的特点,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智力相对具有优势,他即使上课不专心、书写不端正,却可以通过不长时间的注意和记忆就记住了学科知识,在考试时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很多老师常常因为这类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可以,而被这个假象所蒙蔽,忽视了对这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一年,我接手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学期刚开始,发现班里有一个孩子在上课时,手里总要玩些东西,直尺、橡皮、铅笔甚至小玩具,而且眼睛不爱看老师,我在教学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时,他就看我一下,一会有低下头去了。我就经常叫他回答问题,可一回答完,他又老样子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不理想,不仅完成的速度慢,有时要到最后一个交,甚至有时在放学时还交不出作业,但作业的正确率还可以,特别是对难题的理解力比较强。我找他聊,问他是不是不喜欢老师,是不是老师上课听不懂,是不是与同学合不来,结果都不是,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其实,我心里明白,他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说在低年级时他就没有养成初步的学习习惯。我去找他低年级的老师交流,老师的回答让我失望,那老师说:他不会听课没关系,作业慢也不受影响,上学期期末考试时还是语文数学双百分呢,他还是我们班的三好学生呢!当时我就想问一问:什么是三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好遮百丑了吗?错过了低年级时良好培养,到中高年级甚至更高的年级就要吃苦。事实证明,在后来两年的`观察中,我就发现,这个孩子的考试分数已没有了明显的优势,而且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时也比班里的学习习惯相对好的孩子吃力。
2.形式>实质
上公开课时,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把公开课试上了一次又一次,似乎要等到没有任何问题了在向外展示。这一过程固然是件好事,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可我们常常会被外表蒙蔽了双眼。等回到普通的平时的课堂时,却很少见到这样精益求精的现象。可想而知,孩子的学习习惯会得到最高效率的培养吗?
上级检查时,上至学校领导层,下至学校每一位执教的教师甚至学校的清洁工甚至家长都被动员起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形象,创造出每一位孩子都是具有良好习惯和良好教养的好孩子。可领导一走,人们的激情都会慢慢消退,不久又会恢复原样。试问:领导们是满意了,可,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真养成了吗?
搞所谓的研究时,国家提倡教育要搞研究,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使教育真正为孩子服务,少年成才则国家强大。于是,一级一级的研究如蜘蛛网一样撒开,撒到每一个基层教师的头上,每个老师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多了科研者的头环。可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是会研究的教师。大家为了让自己所谓的研究都有成效,往往会在自己的研究报告里创造出研究的价值,给自己的学生加上各种良好的表现,养成良好的习惯。但这些,其实是不真实的。甚至,因为可以应付,我们也常常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教师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底层培养出了真正有好习惯的学生,而一些所谓的“能干者”,却不知有几分精力用在了对学生的真正的发展上。
3.随意>坚持
没有系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有的老师根本就不知道在各个年级段的孩子该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有的学习习惯在某个年级段发展到什么程度?常常是发现学生出现什么问题了,就即兴教育,过后不了了之。还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教学的设计、学业任务的布置与学生的实际水平脱节,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或者在有的年级段该养成的学习习惯却没有养成,给学生的持续发展造成太多的影响,也给后面接受的老师增加了教学的任务和难度。
我们学校也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早就组织各年级段各学科的教师开展研究讨论和汇总,制订了各年级段的孩子们在各学科中应养成的学习习惯参考标准,供教师们在实际教学时参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篇9:
七年级学生处于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初期,他们已经过小学阶段的教育,语言、文字、词汇、句子、阅读理解、写作等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均已涉及,这为他们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然而,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初中知识比起小学来,深度和难度都有所加大,各种要求有所提高,如果强求全班同步前进,一开始便达到教学要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对后进生不能讽刺、挖苦,要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抓好朗读,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朗读。大声的朗读,会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文章的语境中,从而一心一意地领会文章的精华。语文课必须有琅琅书声,每学1篇课文,至少要求学生朗读三遍。在早自习时大声朗读,课堂上也要提供学生朗读的机会,让语文课真正上成读书课。晚上也是记忆的好时候,可让学生自选喜欢的内容,可以是诗文,可以是优美的散文,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古文。朗诵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每天坚持朗诵,语感就会不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其次,进行诗文背诵比赛。
背诵是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发展记忆和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为说话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小学所学的诗歌已达几十首,还有不少优秀的篇章,学生们都曾花许多时间背诵过。开学初,将相邻座位的每四个同学编成一组,进行小学诗文背诵竞赛,每小组再将优胜名单报给老师,全部背出就算优胜,学生们经过几天的摘录、复习,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成为优胜者。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让学生有了一次在新同学和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再趁势提出新学期的背诵任务,总结背诵方法,每篇再予以具体辅导,仍以小组竞赛,教师抽查的方式进行背诵。这比老师硬性布置任务,板着面孔检查的效果要好得多。
再次,练习写字,打好基础。
新教材中没有安排写字活动,但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应结合教材,讲清道理,严格要求,教给方法,精心组织。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有的把书本横放扭着头写字,有的歪坐桌前、有的脸贴课桌、有的躬腰摇腿、有的手指紧靠笔尖……这些不良的写字姿势需要花大气力进行矫正,至于书写潦草、格式不合要求、错别字连篇的现象,更不是一天两天所能解决的。于是,笔者让学生人手一册钢笔正楷字帖,规定每天临蓦的字数和具体要求,定期进行张贴评比,注意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并结合优秀作业展览、纠正错别字竞赛等活动,进行适时表扬和鼓励。全班学生在整体气氛中纠正了写字习惯,同时在前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长进,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兴趣。
最后,勤于观察,写好日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务,从生活中取材,不断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写日记是有效良药。对写日记,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使学生戒除紧张、应付心理。自己批阅,充分尊重学生,保证为其保密,可以让他们心之所想则笔之所及,感情自然流露,语句顺畅。而定期收看、适当表扬,也是督促和鼓励学生养成日日观察、练笔习惯的必要手段。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正确的阅读过程中去辨词析句,仔细咀嚼课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满堂灌,也不要满堂问,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篇10:
奶奶喊口号,孩子穿衣服!班级有一位学生上三年级了,学习成绩非常差,家庭作业一个字也不会写,学习成绩总是在四五十分之间俳佪,作为班主任来说也十分头疼。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去家访,走进孩子家里,看见奶奶正在做饭,爷爷坐在旁边不停的督促孩子写作业,可是孩子写一会儿作业,就玩一会儿啊!爷爷说孩子已经写了半个小时了,我上前一看,孩子的本子上仅仅写了两三个字。
我就问起了孩子的家庭情况,原来孩子的父母离异了,孩子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奶奶对孩子非常娇惯。早晨起床后,孩子不穿衣服,奶奶就把衣服放在床头上,就像喊口号一样,”一衬衣,二裤头,三线衣,四线裤……”
我开玩笑说:”如果爷爷奶奶口号喊错了,孩子是不是把裤头当背心穿了?”我的话引起了爷爷奶奶的哄堂大笑。
原来奶奶对孩子过于娇惯,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衣服要爷奶奶穿,上学时奶奶要背着书包送到校门口,不买零食不进校门,回家写起家庭作业来,吃喝拉撒都派到用场,结果二三十分钟的作业本写了三四个小时都没有完成。
我告诉他爷爷奶奶教育孩子首先要管住孩子,要从习惯做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吃饭,自己的作业,自己去完成,别人是代替不了的.,只有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自己去学习,爷爷奶奶奶根本代替不了。
经过这次家访以后,家长采纳了我的意见,以后在家庭教育中,从习惯抓起,孩子的习惯也逐渐好起来,学习成绩也逐步得到提高。
从这件事中我也体会到家庭教育很重要,特别是爷爷奶奶带孩子,首先要管住孩子,要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你才能管教好孩子。同时一定要从习惯入手,一旦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就会去学习,学习成绩一定一定会提高。要知道,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习惯的培养,一旦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用扬鞭自奋蹄,学习成绩就会噌噌往上涨。
上一篇:接待专员岗位职责汇总5篇
下一篇: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论文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