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学职业规划书实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大学职业规划书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一篇】
业余爱好:文学类书籍,喜欢看电影、听音乐,打羽毛球、长跑;喜欢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喜欢的歌曲:《爱拼才会赢》、《义勇军进行曲》;心中的偶像:比尔盖茨、刘谦。
二、个人优缺点。
1、本人做事情很有恒心,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在心中早就有了理想,有了理想必定有了追求的方向;对事业热情很高,责任心强,做事很有原则,处事沉稳,考虑问题全面周到;面对问题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对朋友忠实厚道,能跟人相处得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有点内向,交际能力不强,不善于表达,这也是致命的一点。
2、解决自我盘点中的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内向并非全是缺点,它使我少一分张扬,多一点内敛,但最好相应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分自信、激扬,少一分沉默、怯场。
三、个人对所学专业的看法。
根据我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来能确定好自己今后所要走的路,什么时候开展规划计划书、怎样发展自己的规划书,评估环境因素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不能脱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来分析下我周围的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2、学校环境。
本人上的学校费用不多,生活学习的环境还算好,学习的氛围还算行,教学的设备还是比较齐全的,对于学习英语课来说,上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偶尔看看英文版的电影,教学师资力量还算强。
3、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来讲已经是普及全国了,并且也将近饱和状态了,因此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学更多的知识。
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人来讲,形式虽然还是可观的,但是挑战不断,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于物质的需求已经满足了,因此对子女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前景的十分可观了;其次,英语教育在农村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它不仅仅适合小学儿童,同样也适合青少年、中年、老年等等,因此发展空间巨大;再次,商业界的各行业也要依赖于英语知识,这样一来英语专业的就面向了多元化、多途径的发展方向。
结论:
1、目标。
估摸自己的实力,量力而为地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和个人强项来做,努力成为一位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
2、路径。
自己先在学校学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
一、短期计划。
首先,在校期间,英语至少要过四级,普通话要拿二甲、计算机要过一级,所有的证件拿到,最重要的目的是拿教师资格证书,有可能的话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好拿个英语六级。
其次,能很好的运用知识,通过见习、实习来培养教学能力,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再次,暑假期间,可以当家教进行实习,这样也可以多接累经验。
最后,如果在毕业时成绩优秀的话,就打算考研。
二、长期计划。
在学业结束后,去外面找跟专业相关的工作,首先从小学教师做起,积累经验,借用学校这个很好的平台来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位,逐步来实现我的目标计划:先当小学教师,再当中学教师,一层一层往上爬。
未来人生职业规划:放眼未来找准位置。
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本人特对未来五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a)、20xx-20xx2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具体规划见后)。b)、20xx2-20xx年,熟悉适应期:利用3-4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和锻炼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找到热情积极的工作状态,结交工作岗位上的好朋友,拓宽人际交往面。要完成的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毕业前提升自身学历层次,毕业后立即找工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就考虑考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硕士,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计算机一级、二级过关,英语四、六级过关、还有尽全力考取英语口语资格证书、普通话过级、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社交活动如聚会,还有必要的健身运动,如散步、打羽毛球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回报社会的慈善活动,如积极参加救助贫困人群的捐助活动,献血活动等等。
c)、20xx-2059年:找到了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位置,在自己的热爱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兢兢业业地尽忠职守于自己的岗位,拥有很多莫逆之交,怀有感恩社会的情感去回报祖国人民的厚爱,拥有能和我顺境时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并且逆境时相濡以沫的知心爱人,可爱健康充满活力的孩子,一样生活美满的亲人朋友。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评估与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环节部分,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寻求方向,同时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
其次,职业生涯是一个时时变化的过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也要打破传统就业观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就业、就业、再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也要随之调整。因此身边各种环境变化了,我们也要跟着变化,这样才能生存下来。
再次,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主要包括: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结束期。在各个阶段都要做好不同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方案来。
对于大学刚刚毕业的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
结束语。
我的整个职业规划计划书固然完美,但更主要的是看重自己的具体实践和最后的成效。无论事情,如果只说不做的话,到头来都会是空忙一场。什么都没得到。但是,现实生活是变化多样的,谁也料不到半路会有什么绊脚石,自己拟定的规划书必须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变,不能顽固不化,也不能要求非常完美,并且要求头脑清醒。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印着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抱负;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抱着成功的收获。
1、分析个人性格,根据兴趣确定职业定位。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性格外向,善于言谈,人际关系能力强,相对来说可能就比较适合类似于管理、公关、营销这样的岗位;而有的人则性格内向,忠厚老实,喜欢独立地去思考问题,可能就比较适合去做财会工作。因此大学生们在接受一份工作前,不妨问问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通过自己学习过和掌握的知识技能,罗列出哪些是自己精通的,哪些是自己擅长喜欢的,哪些是自己的弱项,准确分析下自己的性格,一方面便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自己在工作中注意克服性格的不足,确定好职业定位。
2、利用可掌握的资源,了解市场行情。
小佳平时在班里表现平平,但是她一向心高气傲,认为自己这所学校还不错,用人单位一定会抢着要自己的,所以挑三拣四,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毕业三个月了都还没找到工作。据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要么不是抱有“求高求大”心理,要求用人单位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及日后的发展空间都十全十美,要么就是抱有“不自信”心理,害怕自己找不到工作,面试时任由用人单位开价,连开口谈薪的勇气都没有。
针对这类现象,不少有丰富求职经验的过来人士建议,大学生们在求职前可以利用手上可掌握的一些资源,比如咨询一下自己的同学、朋友、亲戚、从事同行业的人大概的薪资待遇如何,也可以上网或者下载手机软件等途径查询市场行情,比如一览app的免费查薪酬功能,对于很多迷茫的职场新人精准了解薪酬数据则很受用。
3、确认自己的发展目标,然后进行职业规划。
m同学大学是学工商管理的,后来考上了mba,毕业3年换了至少6次工作,涉及了不同的行业,每份工作都没有超过6个月,如今已经30岁了,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通常来说一个人在22岁之前属于成长阶段,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初步选择职业生涯方向,制定学习计划;22岁之后进入工作领域,在28岁之前属于早期职业确定阶段;28――35岁则属于职业生涯中期阶段,职场人有了一定的阅历积累,应该向管理者或顾问方向发展;35――60岁是职业生涯后期,职场人要向领导者方向发展。其实像m同学那样频繁换行业的跳槽是最不可取的,因为当今社会,工作经验和行业优势已经成为获取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所以确认个人的发展目标尤为重要。只有确认了个人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职业规划,才能让自己更接近或实现职业目标。
4、努力提升自我,坚持不懈走下去。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定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大学生在选择一家企业前,应该问问自己这家企业是否能实现你的职业愿景,是否能帮助你成长,为了实现你的职业愿景你需要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技能,都是需要早做计划的。同时,职导专家也建议大学生们在校期间要建立学习的金字塔,虚心好学,以谦卑的心态跟优秀的人学习。一旦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放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二篇】
关于什么是正确的规划,不外乎这三个问题:
3.规划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看几个问题:
问题1:如果你现在工作做得很不开心,转行、跳槽一时又找不到机会,你要不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家的回答都是“要”)。
问题2:如果你有理想,并且正在努力的路上,目前工作也挺顺利的,需不需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部分人回答“要”,少数人回答“不要”)。
问题3:回答“要”的朋友,你们做了职业规划吗?(我猜,基本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这说明,表面觉得重要和你实际认为它重要是两码事,没行动其实就表明了你的内心想法是不要。
不妨换个角度,再看一个问题:
(我猜,你们的回答是“要”)。
当然要制定战略,比如分析宏观环境、了解竞争对手状况、制定自己的定位以及产品线渠道供应链等等策略。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需要盈利、需要竞争、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定位、需要有人买你的服务、需要打造个人品牌。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个人也需要规划,这是达成理想的路径。
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只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做规划。然而,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做规划,就像企业在快倒闭的时候才来做战略是一样的,都没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商业模式新生代》这本书,它其实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另一个是个人的商业模式。
在个人商业模式里面,你会发现,也有目标客户、价值服务等要素,跟企业其实是相通的。(这部分会在下次分享具体说,这里先不展开)。
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我的职业规划要不要请一个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来帮我做?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
当然不是说规划师不专业或其他什么,我的理解是,职业规划不应该是一个少数人用来谋生的职业,而应该是一项所有人都需掌握的技能。
现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原来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历每个环节。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可以把很多细节交给专业的人,所以我们会叫外卖、用拼车、网购。但是鲜有听说有人把思考人生这样的事情外包给别人完成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并且也应该是自己最清楚。只不过,你可能需要去了解并学习职业规划的方法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再实践到自己的规划上。这就是为什么说,职业规划也是项职场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不是一个少数人需要掌握并用来谋生的职业。
但为何很多人没有掌握这样的技能,并且那么迷茫?大约有80%的年轻人,你问他要什么,他都会说不知道。圈外的后台经常会有年轻人咨询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性格内向,但能吃苦,擅长数据分析,但与人打交道能力一般,请问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我很迷茫。
这样的问题,其实反映出的是它背后的现象:学校教育跟社会的严重脱节,导致即使是工作了好几年的人,可能依然没有调整过来。
以前我们总认为,学校跟社会的差异在于人际关系,表现在社会如何复杂,学校如何单纯。但其实这完全不是最根本的差异,因为对于人际的差异,大部分人一两年之内就能适应。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大都能够很快学会周围人的相处方式。
那么最根本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最难跨域的其实是思维方式,也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有课程表和考试范围,有明确单一的目标,而社会上这些都没有。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就是失去了方向。我们从学校出来,接触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来源于面试官“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都是懵x。
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可能更多是服从者,学生时代的每个阶段都有人给你指明方向,你要做的只是朝着那个点全力以赴而已。但进入社会后,往往很多人就迷乱了,就像轮船在海上失去了航灯。因为一下子适应不了没人指路的节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跌跌撞撞没有方向,内心更多的是彷徨和恐惧。
我刚毕业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样信息爆炸,所以反而少了很多烦恼。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的情况是:一进入社会,就每天处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中,缺乏自主思考,且无端的烦恼困扰太多。
在交流的时候,我时常会跟他们讲,问题是有重要性和关键度属性的。
有一些问题,比如人生目标这样的事情,虽然很重要很关键,但对于一个步入社会不久的人来说,是想不出答案的,而且很可能就算貌似想出来了,以后还是会大概率动态调整,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度是很低的。
对应上图里,我称之为无底洞的问题,这类问题就不需浪费大量精力专门思考,在自己有足够阅历并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后,再去看待它才有意义。
既然要做规划,而且需要掌握规划的正确方法、自己做规划,那么,我们应该规划什么呢?
依然先看两个例子:
规划1:a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打算进入快消行业做市场,计划做市场助理3年,事业有一定基础之后结婚,初级产品经理2年,然后生孩子,之后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10年成为一家中型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
规划2:b现在是一名销售,打算2年内进入咨询行业,做到一定级别之后跳槽去投行,投行到一定级别之后去创业,因为创业是她的理想。
规划1的问题在于:她做的是职位规划而非职业规划。固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目标,比如现在是经理岗,要挑战一下自我,争取三年后升总监。但这只是目标而非规划。职业规划更多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说你要如何达到未来那个职业目标,指的是实现路径。
规划2的问题在于:她想当然了。如果b的理想是创业,那完全可以继续做几年销售然后直接创业,因为咨询和投行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并无大量数据表明创业成功的人之前做了这些工作,且销售到咨询到投行,都是很大的跨度,把时间花在适应大的跨度上,即便最后创业成功,这中间迂回的时间也不太值得。
所以,职业规划不应该是几岁做到什么职位,而更应该聚焦在实现目标的方法。且这种方法必须是现实可行的,而非想当然拍脑袋的'结果。
那么,职业规划到底要规划什么和考虑什么呢?这里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做价值规划;
第二,扬长避短;
第三,关注外部变化。
我们姑且先抛开外部机遇,只看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其实用这个模型就可以表示出来,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多次提到过。
你去看企业招聘,也是用这个思路来判断你的价值,从而决定给你的offer上面填什么数字:比如,他们会要求一定的学历和专业,这其实代表了你的知识水平;他们要求会使用一些工具,比如ppt、,或者特定行业比如程序员肯定需要会用某些编程语言,这些其实代表了你的技能;他们还会要求具备一些软能力,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所以会在面试中不断让你举例,比如“你曾经克服过怎样的挑战”。另外,你的价值观、性格特质也会在面试甚至测评中有直观体现。
这些被考量要素中,冰山下面的性格、动机、价值观等一旦成型基本就很难再被撼动,所以倘若你企图花大量精力在这些上面,结果可能是没有太多意义。
你能努力的点更多是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所以,你做的每一段工作,都要力求在这些要素上有所提升,你才会不断增值。
回到刚才规划2的例子,如果将来想要创业,那么创业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之前的哪些工作可以提升这些要素,这才是职业规划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2.扬长避短。
职业规划的三要素中,扬长避短具体而言就是你的优劣势,而这里其实会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擅长,这是我们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内部因素。
兴趣这个事情,其实被误会得很深。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自我察觉,往往无法判断真正的兴趣所在。因为喜欢做一件事情,跟喜欢一个人是一个道理,影响很多因素很多,往往难以轻易讲明。
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第一,享受不是兴趣,愿意付出才是;第二,任何事情,接触皮毛的时候不要谈兴趣。
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旅游吗?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喜欢。但那是兴趣吗?多半不是。
兴趣很容易跟享受混淆。享受是被动的,无需付出;而兴趣则可能需要为了某件事情付出努力。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我文章的配图特别好看,这都是我的一位好友diane所画。
她很喜欢画画,为了这个爱好她毅然从原来的产品经理岗辞职,专注于图画创作,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优化那些普通人不大能感知到的细枝末节,她倾注了所有精力,并从中收获了精神的愉悦和外界的肯定,这就是真正的兴趣。
为什么又说接触皮毛就不要谈兴趣呢?
比如做咨询,刚做分析师的时候,每天工作就是整理分析数据、跟高级顾问陪访并做笔记,等等。而等做到顾问,就需要解决具体问题了。所以如果只接触皮毛,你会产生错觉,觉得咨询就是记笔记,这工作我没兴趣。
所以任何事情,你至少做到60分,再谈是否喜欢。
这提问其实有两个误区:第一,混淆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第二,以为适合的职业就是那么确定的一两个。
首先,混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是说,比如刚才的冰山模型,能力其实部分在冰山上面,部分在冰山下面,也就是意味着,有些容易提升,有些是不容易提升的。而思维能力,恰恰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升的。
所以不应该说思维能力不行,并以此作为标尺去找职业,这样反而让自己受限了。而应该是先提升思维能力,自然会拓宽自己的职业道路。
其次,适合的职业其实不止一个。很多人都觉得,一定有哪个职业是我特别适合的,我只要找到它,就能得心应手、走向成功了,它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其实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给很多企业员工做过测评和研究,结果是能做好一样工作的人,常常也能做好很多工作,而不能做好一些工作的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因为很多工作虽然内容不同,但需要的能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所以,选择职业跟找爱人是一样的,适合你的往往不止一个。所以,你应该聚焦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之后,你如何去做好。
3.关注外部变化。
企业做战略规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等因素。但我们做个人规划的时候,却往往会忽略外部因素,只考虑自身,进而制定了一个完全不可行的规划。
从这张图来看,其实除了自身的内在价值之外,最后的总价值还会取决于外部因素,比如选择。
那么,外部因素要了解哪些方面才能帮助我们选择呢?这里我总结为四点:
第一,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薪酬回报等;
第二,目标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供需关系;
第三,实现的路径,比如招聘要求、招聘渠道;
第四,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这里我举个例子,重点说说供需关系和企业的组织形式变化:
比如在hr领域,其实存在不同的细分,我举两个领域,一是组织设计,二是薪酬体系设计,其中组织设计更偏战略层面,就是根据公司战略设计适合的组织架构,而薪酬体系更多是看如何给予员工适合的回报,背后有很多内外部数据分析,甚至员工行为的分析。
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让信息更加透明、数据分析更依赖高效的计算机,人的优势就会削弱,而且薪酬属于传统领域,所以薪酬领域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会出现下降、供给却在增加。
但这个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容易、公司与人之间的关系从雇佣关系走向合作关系,这些趋势则会让企业重新思考它的组织架构,而组织设计本身是很难标准化的。所以,对组织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带来的机会则越来越多,而供给却没那么充足。
倘若你在几年前意识到这个趋势,现在就可以享受一些市场溢价了。
所以,善于发现外部形势的变化,才能为自己挖掘到更多机会。
至此再回到文首的三个问题,结论总结一下就是:
2.要自己做规划,不要求助于别人;但是不要空想,要掌握方法,正确地做。
3.职业规划三要素:价值规划、扬长避短、关注外部。
价值规划: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
关注外部:供需关系、企业变化等。
最新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三篇】
9月,就业季硝烟未落,大学校园里又注入新的血液,对于许多大学新生来说,大学依然是理想中的“象牙塔”。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几年,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在此形势下,大学新生应尽早做好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以适应社会。
不少新生已对职业方向有了初步规划
据悉,除了个别大学新生对大学一词还只停留在概念上外,很多新生已有了初步的规划。
玉林一中的小李以高出理科一本线48分的成绩被重庆大学录取,专业为冶金工程,想到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小李谈吐中透露着淡定。他告诉记者,已对大学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大一先当上学霸,完成转专业的目标。”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小李想转的专业为土木工程或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前者是我学校的强势专业,后者就业选择较广。”
“读计科,外面闯荡几年,积累经验,没有找到赚大钱或创业的机会,就考公务员。”对于大学后的路子,小李也详细列出规划清单。
提到职业规划,很多大学毕业生深有体会。“今天加班是为了补那时逃的课。”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小蒋很懊悔自己当年没有好好规划大学生活。“大一开始,很多同学开始去图书馆看书学习,而我还想好好放松一下。”令小蒋没想到的是,这一放松就是四年,现在的她,在广东一家公司上班。“公司很多同事跟我聊大学生活,我的记忆中不是在睡觉就是看电视连续剧,现在不得不在工作之余自己‘充电’。”她说,由于在校期间专业基础不扎实,她经常都要加班加点去完成手上的工作。
跟小蒋相比,小沈为自己的大学四年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广西区级优秀毕业生、优秀班干、三好学生等荣誉见证了她的每一步。“从大一开始我就着手自己的未来规划,第一次参加大学生人生规划大赛,我的规划书就顺利入围并且获得三等奖。”按照小沈的规划,大学生活里必须做一次班干、必须得一次国家级的奖励、每学期必须看20本以上的课外书……如今,小沈成了各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大学生应尽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事实上,大学四年是学生人生中关键的一段,肯定会对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做好职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许多院校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学校几乎每个学年都会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以期引导学生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研究生不一定好就业,公务员也不一定就是铁饭碗,现在的大学新生应该客观看待两者,做长远规划,为将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据了解,有一部分学生不期望有更好的发展,愿意考上公务员得到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未来也不用考研究生,这样的学生可以直接考公务员。凡是将来打算再读研究生,进行学历深造的学生,最好是早期先读,然后再去发展事业会好一些,因为很多人工作以后还需要再考研,但是工作期间没有学习环境,已经失去了大四考研的优势。
目前研究生的就业率只比本科生稍微高一些,公务员也不一定就是铁饭碗。不着急就业的学生,应该有中长期的职业规划,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先考研,然后再考虑就业或者考公务员。比如读某个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待遇和就业的广度比本科就业要好很多。
但是新生未来打算考研的划不建议轻易换专业。如果原专业就业形势不好,跟自己的目标背道而驰,或对其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考虑更换专业考研。另外,选择专业要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切勿盲从。所选专业应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或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
职业规划是获得offer的关键
其实,每年校招都会看到“有人欢喜有人忧”的状况,有拿到19个offer的得意者,也有一个offer也没拿到的失意者。之所以还有许多毕业生未拿到offer,究其原因,是自身职场规划不明确、对招聘岗位和流程了解不够。
职场规划不明确,是很多大学生的通病,其突出表现是他们并不晓得自己究竟要找哪方面的工作,不知道怎么准备能够增加求职成功的几率,只是一味的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没有明确的职场规划,对招聘岗位、招聘信息不了解,没有相关能力证书,可能在第一次简历筛选中就会被淘汰。”据悉,现在企业注重综合人才,专业考核固然重要,而毕业生是否具备商务英语能力也是考核的重中之重。而且,很多企业会使用“托业分数800分”、“银行从业资格证”等关键词筛选简历,由此可见,能力证书在校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缺一不可,不然会在校招中处于劣势。
由此可见,大学期间,学生就可以根据相关企业招聘标准来备战校招,需要把托业考试作为校招必备武器来看待,同时,在此基础上具备兼职证明、竞赛获奖证书、从业资格证等,那获得企业offer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而这些都需要在刚进入大学时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规划,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未来毕业求职的过程中,才能避免盲目求职,提高求职的成功几率,对自己未来人生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最新大学职业规划书【第四篇】
业余爱好:文学类书籍,喜欢看电影、听音乐,打羽毛球、长跑;喜欢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喜欢的歌曲:《爱拼才会赢》、《义勇军进行曲》;心中的偶像:比尔盖茨、刘谦。
二、个人优缺点。
1、本人做事情很有恒心,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在心中早就有了理想,有了理想必定有了追求的方向;对事业热情很高,责任心强,做事很有原则,处事沉稳,考虑问题全面周到;面对问题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对朋友忠实厚道,能跟人相处得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有点内向,交际能力不强,不善于表达,这也是致命的一点。
2、解决自我盘点中的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内向并非全是缺点,它使我少一分张扬,多一点内敛,但最好相应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分自信、激扬,少一分沉默、怯场。
三、个人对所学专业的看法。
根据我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来能确定好自己今后所要走的路,什么时候开展规划计划书、怎样发展自己的规划书,评估环境因素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不能脱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来分析下我周围的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2、学校环境。
本人上的学校费用不多,生活学习的环境还算好,学习的氛围还算行,教学的设备还是比较齐全的,对于学习英语课来说,上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偶尔看看英文版的电影,教学师资力量还算强。
3、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来讲已经是普及全国了,并且也将近饱和状态了,因此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学更多的知识。
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人来讲,形式虽然还是可观的,但是挑战不断,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于物质的需求已经满足了,因此对子女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前景的十分可观了;其次,英语教育在农村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它不仅仅适合小学儿童,同样也适合青少年、中年、老年等等,因此发展空间巨大;再次,商业界的各行业也要依赖于英语知识,这样一来英语专业的就面向了多元化、多途径的发展方向。
结论:
1、目标。
估摸自己的实力,量力而为地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和个人强项来做,努力成为一位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
2、路径。
自己先在学校学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
一、短期计划。
首先,在校期间,英语至少要过四级,普通话要拿二甲、计算机要过一级,所有的证件拿到,最重要的目的是拿教师资格证书,有可能的话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好拿个英语六级。
其次,能很好的运用知识,通过见习、实习来培养教学能力,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再次,暑假期间,可以当家教进行实习,这样也可以多接累经验。
最后,如果在毕业时成绩优秀的话,就打算考研。
二、长期计划。
在学业结束后,去外面找跟专业相关的工作,首先从小学教师做起,积累经验,借用学校这个很好的平台来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位,逐步来实现我的目标计划:先当小学教师,再当中学教师,一层一层往上爬。
未来人生职业规划:放眼未来找准位置。
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本人特对未来五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a)、20xx-20xx2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具体规划见后)。b)、20xx2-20xx年,熟悉适应期:利用3-4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和锻炼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找到热情积极的工作状态,结交工作岗位上的好朋友,拓宽人际交往面。要完成的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毕业前提升自身学历层次,毕业后立即找工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就考虑考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硕士,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计算机一级、二级过关,英语四、六级过关、还有尽全力考取英语口语资格证书、普通话过级、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社交活动如聚会,还有必要的健身运动,如散步、打羽毛球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回报社会的慈善活动,如积极参加救助贫困人群的捐助活动,献血活动等等。
c)、20xx-2059年:找到了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位置,在自己的热爱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兢兢业业地尽忠职守于自己的岗位,拥有很多莫逆之交,怀有感恩社会的情感去回报祖国人民的厚爱,拥有能和我顺境时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并且逆境时相濡以沫的知心爱人,可爱健康充满活力的孩子,一样生活美满的亲人朋友。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评估与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环节部分,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寻求方向,同时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
其次,职业生涯是一个时时变化的过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也要打破传统就业观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就业、就业、再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也要随之调整。因此身边各种环境变化了,我们也要跟着变化,这样才能生存下来。
再次,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主要包括: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结束期。在各个阶段都要做好不同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方案来。
对于大学刚刚毕业的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
结束语。
我的整个职业规划计划书固然完美,但更主要的是看重自己的具体实践和最后的成效。无论事情,如果只说不做的话,到头来都会是空忙一场。什么都没得到。但是,现实生活是变化多样的,谁也料不到半路会有什么绊脚石,自己拟定的规划书必须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变,不能顽固不化,也不能要求非常完美,并且要求头脑清醒。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印着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抱负;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抱着成功的收获。
1、分析个人性格,根据兴趣确定职业定位。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性格外向,善于言谈,人际关系能力强,相对来说可能就比较适合类似于管理、公关、营销这样的岗位;而有的人则性格内向,忠厚老实,喜欢独立地去思考问题,可能就比较适合去做财会工作。因此大学生们在接受一份工作前,不妨问问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通过自己学习过和掌握的知识技能,罗列出哪些是自己精通的,哪些是自己擅长喜欢的,哪些是自己的弱项,准确分析下自己的性格,一方面便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自己在工作中注意克服性格的不足,确定好职业定位。
2、利用可掌握的资源,了解市场行情。
小佳平时在班里表现平平,但是她一向心高气傲,认为自己这所学校还不错,用人单位一定会抢着要自己的,所以挑三拣四,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毕业三个月了都还没找到工作。据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要么不是抱有“求高求大”心理,要求用人单位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及日后的发展空间都十全十美,要么就是抱有“不自信”心理,害怕自己找不到工作,面试时任由用人单位开价,连开口谈薪的勇气都没有。
针对这类现象,不少有丰富求职经验的过来人士建议,大学生们在求职前可以利用手上可掌握的一些资源,比如咨询一下自己的同学、朋友、亲戚、从事同行业的人大概的薪资待遇如何,也可以上网或者下载手机软件等途径查询市场行情,比如一览app的免费查薪酬功能,对于很多迷茫的职场新人精准了解薪酬数据则很受用。
3、确认自己的发展目标,然后进行职业规划。
m同学大学是学工商管理的,后来考上了mba,毕业3年换了至少6次工作,涉及了不同的行业,每份工作都没有超过6个月,如今已经30岁了,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通常来说一个人在22岁之前属于成长阶段,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初步选择职业生涯方向,制定学习计划;22岁之后进入工作领域,在28岁之前属于早期职业确定阶段;28――35岁则属于职业生涯中期阶段,职场人有了一定的阅历积累,应该向管理者或顾问方向发展;35――60岁是职业生涯后期,职场人要向领导者方向发展。其实像m同学那样频繁换行业的跳槽是最不可取的,因为当今社会,工作经验和行业优势已经成为获取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所以确认个人的发展目标尤为重要。只有确认了个人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职业规划,才能让自己更接近或实现职业目标。
4、努力提升自我,坚持不懈走下去。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定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大学生在选择一家企业前,应该问问自己这家企业是否能实现你的职业愿景,是否能帮助你成长,为了实现你的职业愿景你需要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技能,都是需要早做计划的。同时,职导专家也建议大学生们在校期间要建立学习的金字塔,虚心好学,以谦卑的心态跟优秀的人学习。一旦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放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五篇】
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和延伸,这里我对自我人格进行了探究。
1、360度评估法
优点
缺点
自我评价
乐观,开朗,做事认真,有耐心,有毅力,人际交流能力较强
做事不够稳重,做人不够成熟
家人评价
待人友好,关心家人,尊敬长辈,做事很有原则
任性起来像个孩子,喜欢依赖家人
老师评价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认真负责,有进取心
课堂上不够活跃,不爱发言,偶然有点调皮
同学评价
善良,可爱,活泼,坚强,有责任心,集体意识强
缺少主见,不够成熟,有点任性
2、职业性格
根据卡特尔16种个性测试显示结果,我的创造个性能力以及在新环境成长能力都比较突出,根据这些我又进一步做了职业性格测试,结果显示我的最大优点是做事仔细,有条理,逻辑思维能力强,适合有条理的工作,对待家人仔细周到,但我做事不够果断,过于考虑事情的后果。
3、自我认知小结:
根据前面的自我探究,对于我的优点,可以算是自己的一笔职业资本,便于自己以后与医生、病人之间的交流。而对于自己的缺点,我也做了下反省,我觉得不够成熟并不算什么问题,随着自己在大学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社会经验的不断增加,我相信自己会变成一个成熟的职业女性。对于怯场这一缺点,我会注意平时多锻炼,我有信心会克服的。
1、家庭环境分析:我属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没有什么权贵背景,但是我的家庭氛围很好,家庭和睦,父母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帮助,但是他们只是给予建议,并不干涉我的生活,这里我很感激他们。
2、学校环境分析:护理系作为本校的第二大系,其每年的就业率都是相当乐观的,而且护理系的学习氛围也很浓重,我相信我能在这学习到很多知识。
3、社会环境分析: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在我国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要求,与1: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xx年我国护士数量达到万人,平均年净增加万人,其就业前景相当开阔。
2、岗位说明: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21世纪社区服务部重点,其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全民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社区护理工作要求综合素质高,需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流行病学等发现、解决社区保健问题。
1、短期目标(大学五年规划):首先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其重点是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期间获取各种学位证书、专业证书,把英语四、六级过掉,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利用闲暇的时间看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些心理方面知识,提高自己与人交流能力。另外,大学期间也要多结识些朋友,建立一张属于自己的关系网,不断增加自己的职业资本。
最新大学职业规划书【第六篇】
一.自我印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自我评价显然不能做到完完全全的无私,但我仍要努力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大家。我是一个不善于主动交际的人,经常是被动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这一点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忧患。但我在被动的加入之后,却能很快地融入到大家中去,我想这应当归功于我的亲和力,毫不自夸地说,我是一个绝大多数时候都很温和的人。当然,人总有生气的时候,但我很少会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所以在交际上,我其实不算失败;相反,只要我肯主动,就一定会在所有人当中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我相信自己有令其他人信服的能力,也确信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带给大家机遇与成功。并且,我也是一个能够承受得住打击的人,我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世界,接受挑战。实践能力强,在我们机电行业尤其重要。
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在一些时候我会不自主地让感情控制了理智,做出一些事后让自己都很费解的决定。但这也恰好说明了我是一个感情丰富,但却不能很好地控制的人,因此,我需要的是更好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缺乏社会经验。
在一切预先工作都准备停当以后,就要开始迈入真正的职业生涯阶段了。
一、准备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有在工作中需要的条件与技能都要在这个时候培养起来。首先,在确定了我所选择的职业后,就需要充分弄清我要想从事这份职业需要哪些技能。数控工作者显然需要一个灵活应变的头脑;还要有绝对的亲和力在同事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绝对的工作能力。比如,我非常爱好计算机,可以从事数控编程等工作,这就需要我对计算机有充分的了解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或者我的头脑相对较灵活,可以从事金融等方面的工作,这就需要我对经济有足够的认识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无论将来我从事何种职业,眼下要做的即是要努力掌握从事这份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将一年级到三年级上半年定为充实自己知识的阶段;从三年级下半年开始,就是用来增加自己技能的实践阶段。我相信,有了这四年的努力应该可以为自己将来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适应期在做完充分的就业准备之后,接下来就要真正步入艰苦的就业阶段了。这一时期,是就业之旅中最难熬的阶段,但也可能会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在经过了四年的努力之后,我将要踏入社会,开始自己真正的就业之路。首先,我需要一份专对我擅长的工作,这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还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人也需要这份工作。因此,如何在所有人中间脱颖而出,将是决定我能取得这份工作的决定性因素。这时,四年以来累积的知识与经验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但在同时,我不仅需要成功的自信,还需要有随时面对失败的勇气,要告诉自己,成功了是自己真正努力换来的;失败了,不气馁,因为一次失败,换来的是一次经验,这甚至比一次轻松的成功更有价值。这一阶段需要面对的是无数次的失败,从这无数次的失败中学会适应就业之途的艰辛。
三、稳定期经历了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终于使得自己坦然地适应残酷的社会现状。在无数次的努力之后,终于获得一次有价值的成功,顺利地获得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一阶段,即是要在稳定中求发展。获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是职业生涯走向成功的一大进步。这时,便需要自己能够继续之前的努力,千万不能认为有了工作就有了一切。相反,工作只是一块用来获取更大成功的踏脚石,而这块石头需要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才能起到他应有的作用。否则,终将失去努力得来的一切。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利用这得来不易的成果为自己创造出更大的成功。这一时期,就是要考验我们的毅力与虚心,我们要在稳定中寻求发展的机会。
工资是摆在每一个就业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在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争取提高自己工资在毕业两年后月工资拿到3000元,在工作三年以后工作基本稳定了,这时月工资应该达到5000元随着经验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毕业十年之内应该让月工资升10000元。
最新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七篇】
一个挺正式的题目,仿佛有些写高考800字作文一样的感觉,庆幸得知书写可以自然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才终于舒了一口气。记得大一的时候也写过类似的文章,我翻阅了一下我的大一文件夹寻找一些那时候我想法的踪迹,有找到一些短期或长期的计划,有一些那时对未来新的想法,有一些对青春的感悟对未来的憧憬,不禁偷笑,以前我对未来的看法还挺多的,只是现在脑中记不得多少了,看来即使写下来了还是需要不断去温故知新。
翻阅了一下以前做心里测试的结果,我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但是我通常在人群中羞怯较为内向,我认同这个测试结果,也让我更好的认识到了自己。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我想必然需要条条框框。
我想我以后的第一职业我肯定会选择美术教师这一个行业,即使现在美术老师的缺口很小,就业岗位很少,但是我想这个也是一个挑战,促使在人群里拔尖,更好地提升自己。对于教师,我想我是很喜欢这一个职业的,“为人师表,正身为范”八个字早已牢记在我心里。
第二选择我想会是在自己的小区里开一个绘画培训班或者小型画室,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第三个计划是有机会我要从事于社区的文化工作或者农贸市场管理工作。我想一个社区必然需要有良好的文化建设,而学艺术爱好文学的我在这一个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至于农贸市场管理主要是因为父母一直在其中工作,我的童年也有很多时间在市场里度过,所以我对市场有种别样的情怀,我认为市场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需要更加合理的管理经营方式。
以上三个是较为具体实在的计划。当然我还有一个比较远的想法。我想我机会我一定要出一本书,这不仅是我的梦想之一也是我如今爱好写作的最好表现方式。我还想做一次很大的讲座做一次支教等等。
最近看的一本书《相依》讲述的是一位台湾作家吴若权与银发父母温情相依的故事。它让我对父母又有了些新的认识,理解了一些以前无法理解的事情。越来越让我觉得父母的好,照顾好父母是我最大的责任。作者写道“万一我比您先走”是吐露了太多真情,他的愿望是活得久一些,为的不是完成多少自己的私愿,是为了奉养父母安享晚年。
人无法控制自己生命的长度,人生总会遇到各种的意外,所以能做的就是好好把握当下。
把握好当下是一切规划的前提如果说规划是一条条到达终点的线路的话,那么把握好当下则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我给自己的一句话“坚持把握好当下,善于抓住机会,用于接受挑战”。
最新大学职业规划书【第八篇】
关于什么是正确的规划,不外乎这三个问题:
1.职业规划有没有必要
2.职业规划谁来做
3.规划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看几个问题:
问题1:如果你现在工作做得很不开心,转行、跳槽一时又找不到机会,你要不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家的回答都是“要”)
问题2:如果你有理想,并且正在努力的路上,目前工作也挺顺利的,需不需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部分人回答“要”,少数人回答“不要”)
问题3:回答“要”的朋友,你们做了职业规划吗?(我猜,基本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这说明,表面觉得重要和你实际认为它重要是两码事,没行动其实就表明了你的内心想法是不要。
不妨换个角度,再看一个问题:
(我猜,你们的回答是“要”)
当然要制定战略,比如分析宏观环境、了解竞争对手状况、制定自己的定位以及产品线渠道供应链等等策略。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需要盈利、需要竞争、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定位、需要有人买你的服务、需要打造个人品牌。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个人也需要规划,这是达成理想的路径。
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只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做规划。然而,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做规划,就像企业在快倒闭的时候才来做战略是一样的,都没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商业模式新生代》这本书,它其实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另一个是个人的商业模式。
在个人商业模式里面,你会发现,也有目标客户、价值服务等要素,跟企业其实是相通的。(这部分会在下次分享具体说,这里先不展开)
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我的职业规划要不要请一个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来帮我做?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
当然不是说规划师不专业或其他什么,我的理解是,职业规划不应该是一个少数人用来谋生的职业,而应该是一项所有人都需掌握的技能。
现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原来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历每个环节。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可以把很多细节交给专业的人,所以我们会叫外卖、用拼车、网购。但是鲜有听说有人把思考人生这样的事情外包给别人完成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并且也应该是自己最清楚。只不过,你可能需要去了解并学习职业规划的方法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再实践到自己的规划上。这就是为什么说,职业规划也是项职场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不是一个少数人需要掌握并用来谋生的职业。
但为何很多人没有掌握这样的技能,并且那么迷茫?大约有80%的年轻人,你问他要什么,他都会说不知道。圈外的后台经常会有年轻人咨询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性格内向,但能吃苦,擅长数据分析,但与人打交道能力一般,请问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我很迷茫。
这样的问题,其实反映出的是它背后的现象:学校教育跟社会的严重脱节,导致即使是工作了好几年的人,可能依然没有调整过来。
以前我们总认为,学校跟社会的差异在于人际关系,表现在社会如何复杂,学校如何单纯。但其实这完全不是最根本的差异,因为对于人际的差异,大部分人一两年之内就能适应。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大都能够很快学会周围人的相处方式。
那么最根本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最难跨域的其实是思维方式,也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有课程表和考试范围,有明确单一的目标,而社会上这些都没有。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就是失去了方向。我们从学校出来,接触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来源于面试官“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都是懵x。
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可能更多是服从者,学生时代的每个阶段都有人给你指明方向,你要做的只是朝着那个点全力以赴而已。但进入社会后,往往很多人就迷乱了,就像轮船在海上失去了航灯。因为一下子适应不了没人指路的节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跌跌撞撞没有方向,内心更多的是彷徨和恐惧。
我刚毕业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样信息爆炸,所以反而少了很多烦恼。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的情况是:一进入社会,就每天处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中,缺乏自主思考,且无端的烦恼困扰太多。
在交流的时候,我时常会跟他们讲,问题是有重要性和关键度属性的。
有一些问题,比如人生目标这样的事情,虽然很重要很关键,但对于一个步入社会不久的人来说,是想不出答案的,而且很可能就算貌似想出来了,以后还是会大概率动态调整,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度是很低的。
对应上图里,我称之为无底洞的问题,这类问题就不需浪费大量精力专门思考,在自己有足够阅历并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后,再去看待它才有意义。
既然要做规划,而且需要掌握规划的正确方法、自己做规划,那么,我们应该规划什么呢?
依然先看两个例子:
规划1:a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打算进入快消行业做市场,计划做市场助理3年,事业有一定基础之后结婚,初级产品经理2年,然后生孩子,之后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10年成为一家中型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
规划2:b现在是一名销售,打算2年内进入咨询行业,做到一定级别之后跳槽去投行,投行到一定级别之后去创业,因为创业是她的理想。
这两个职业规划显然都有问题:
规划1的问题在于:她做的是职位规划而非职业规划。固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目标,比如现在是经理岗,要挑战一下自我,争取三年后升总监。但这只是目标而非规划。职业规划更多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说你要如何达到未来那个职业目标,指的是实现路径。
规划2的问题在于:她想当然了。如果b的理想是创业,那完全可以继续做几年销售然后直接创业,因为咨询和投行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并无大量数据表明创业成功的人之前做了这些工作,且销售到咨询到投行,都是很大的跨度,把时间花在适应大的跨度上,即便最后创业成功,这中间迂回的时间也不太值得。
所以,职业规划不应该是几岁做到什么职位,而更应该聚焦在实现目标的方法。且这种方法必须是现实可行的,而非想当然拍脑袋的结果。
那么,职业规划到底要规划什么和考虑什么呢?这里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做价值规划;
第二,扬长避短;
第三,关注外部变化。
1. 价值规划
我们姑且先抛开外部机遇,只看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其实用这个模型就可以表示出来,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多次提到过。
你去看企业招聘,也是用这个思路来判断你的价值,从而决定给你的offer上面填什么数字:比如,他们会要求一定的学历和专业,这其实代表了你的知识水平;他们要求会使用一些工具,比如ppt、,或者特定行业比如程序员肯定需要会用某些编程语言,这些其实代表了你的技能;他们还会要求具备一些软能力,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所以会在面试中不断让你举例,比如“你曾经克服过怎样的挑战”。另外,你的价值观、性格特质也会在面试甚至测评中有直观体现。
这些被考量要素中,冰山下面的性格、动机、价值观等一旦成型基本就很难再被撼动,所以倘若你企图花大量精力在这些上面,结果可能是没有太多意义。
你能努力的点更多是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所以,你做的每一段工作,都要力求在这些要素上有所提升,你才会不断增值。
回到刚才规划2的例子,如果将来想要创业,那么创业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之前的哪些工作可以提升这些要素,这才是职业规划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2. 扬长避短
职业规划的三要素中,扬长避短具体而言就是你的优劣势,而这里其实会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擅长,这是我们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内部因素。
兴趣这个事情,其实被误会得很深。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自我察觉,往往无法判断真正的兴趣所在。因为喜欢做一件事情,跟喜欢一个人是一个道理,影响很多因素很多,往往难以轻易讲明。
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第一,享受不是兴趣,愿意付出才是;第二,任何事情,接触皮毛的时候不要谈兴趣。
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旅游吗?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喜欢。但那是兴趣吗?多半不是。
兴趣很容易跟享受混淆。享受是被动的,无需付出;而兴趣则可能需要为了某件事情付出努力。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我文章的配图特别好看,这都是我的一位好友diane所画。
她很喜欢画画,为了这个爱好她毅然从原来的产品经理岗辞职,专注于图画创作,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优化那些普通人不大能感知到的细枝末节,她倾注了所有精力,并从中收获了精神的愉悦和外界的肯定,这就是真正的兴趣。
为什么又说接触皮毛就不要谈兴趣呢?
比如做咨询,刚做分析师的时候,每天工作就是整理分析数据、跟高级顾问陪访并做笔记,等等。而等做到顾问,就需要解决具体问题了。所以如果只接触皮毛,你会产生错觉,觉得咨询就是记笔记,这工作我没兴趣。
所以任何事情,你至少做到60分,再谈是否喜欢。
这提问其实有两个误区:第一,混淆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第二,以为适合的职业就是那么确定的一两个。
首先,混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是说,比如刚才的冰山模型,能力其实部分在冰山上面,部分在冰山下面,也就是意味着,有些容易提升,有些是不容易提升的。而思维能力,恰恰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升的。
所以不应该说思维能力不行,并以此作为标尺去找职业,这样反而让自己受限了。而应该是先提升思维能力,自然会拓宽自己的职业道路。
其次,适合的职业其实不止一个。很多人都觉得,一定有哪个职业是我特别适合的,我只要找到它,就能得心应手、走向成功了,它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其实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给很多企业员工做过测评和研究,结果是能做好一样工作的人,常常也能做好很多工作,而不能做好一些工作的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因为很多工作虽然内容不同,但需要的能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所以,选择职业跟找爱人是一样的,适合你的往往不止一个。所以,你应该聚焦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之后,你如何去做好。
3. 关注外部变化
企业做战略规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等因素。但我们做个人规划的时候,却往往会忽略外部因素,只考虑自身,进而制定了一个完全不可行的规划。
从这张图来看,其实除了自身的内在价值之外,最后的总价值还会取决于外部因素,比如选择。
那么,外部因素要了解哪些方面才能帮助我们选择呢?这里我总结为四点:
第一,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薪酬回报等;
第二,目标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供需关系;
第三,实现的路径,比如招聘要求、招聘渠道;
第四,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这里我举个例子,重点说说供需关系和企业的组织形式变化:
比如在hr领域,其实存在不同的细分,我举两个领域,一是组织设计,二是薪酬体系设计,其中组织设计更偏战略层面,就是根据公司战略设计适合的组织架构,而薪酬体系更多是看如何给予员工适合的回报,背后有很多内外部数据分析,甚至员工行为的分析。
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让信息更加透明、数据分析更依赖高效的计算机,人的优势就会削弱,而且薪酬属于传统领域,所以薪酬领域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会出现下降、供给却在增加。
但这个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容易、公司与人之间的关系从雇佣关系走向合作关系,这些趋势则会让企业重新思考它的组织架构,而组织设计本身是很难标准化的。所以,对组织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带来的机会则越来越多,而供给却没那么充足。
倘若你在几年前意识到这个趋势,现在就可以享受一些市场溢价了。
所以,善于发现外部形势的变化,才能为自己挖掘到更多机会。
至此再回到文首的三个问题,结论总结一下就是:
1. 要做职业规划,就跟企业一样
2. 要自己做规划,不要求助于别人;但是不要空想,要掌握方法,正确地做
3. 职业规划三要素:价值规划、扬长避短、关注外部
价值规划: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
关注外部:供需关系、企业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