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范例【精彩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范例【精彩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第一篇】
摘要本文基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深入分析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类型以及学习特点,指出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过程中常见的学习误区,并指明这些学习误区所带来的危害,同时针对这些常见错误提出了具体的纠正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知识学习软件工程学科交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制造、产品设计、家庭生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之中。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化以及信息产业的规模化都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软件外包的发展,需求的加大,计算机应用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状况上看,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有的高校对计算机专业的研究进行细化,成立有专门的软件学院,专门培养软件人才。
令人痛惜的是,据《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反映,计算机专业在中国失业率中排在所有专业的首位。计算机相关专业被列为高职失业率第一、本科失业率第二专业。从这一侧面反映出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人才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教学机制、教学方法,专业学习方法等诸多领域。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更需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纠正和改进。本文就关于学生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学习方法等问题上进行讨论,试图找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及纠正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好更好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计算机专业对学生有更高的素质要求。
在高等院校中的其它同类专业中,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对学生有着更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在校学生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市场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简单地讲可以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专业知识内容非常丰富。计算机专业内容涵盖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嵌入式计算、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设计自动化等方面。每一个发展方向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就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业课较多,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然而,在中学教育阶段,大量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与其它专业相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底子较薄。这就更加加剧了学生对大量专业知识的消化程度。
其次,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摩尔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的进步速度。实际上整个信息领域的知识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新的知识接踵而至,旧的知识被快速淘汰。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再次,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要求。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数学、工程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联系密切。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必须要精通其它工学专业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但总的来说专业知识类型最常见的有三种。
1.理解记忆型知识。
理解记忆知识包括计算机专业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这种类型的知识贯穿整个计算机专业知识。这种类型的知识属于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学生需要摄取大量相关理论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这种知识的学习是学习整个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前提,对提高学习的整体计算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类型的知识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记忆型。诸如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第二,理解型。诸如专业复杂的理论和算法等。第三,推理型。如算法分析中根据已知算法和初始数据,推算在该算法下的最终输出结果等,或离散数学中逻辑推理分析等。
2.流程操作型知识。
流程操作型知识指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引导下,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程序流程操作,可以实现一定功能的技能知识。这类知识在计算机专业中十分普遍,诸如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网络系统的建设、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和应用、程序的编写和执行等等领域。学生必须要掌握这些流程操作的每一步,其中任何一步出错就可能会造成最终操作的失败。
3.设计开发型知识。
设计开发型的知识是在计算机基本理论、方法、操作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设计或开发产品的学问。这类知识本身没有标准答案或者参照答案,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或者合理与否是要看最终的产品能否良好地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应用。
计算机专业知识自身的特点决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不能照搬过去的学习方法。必须得有一套与专业知识特别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受传统学习方法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和最终学习效果,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会影响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培养效果,直接加剧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窘况。其中常见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试图通过记忆来代替理解。记忆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再现,而理解的目的是搞清楚知识的原理、深化对知识本质的认识。显而易见理解是知识学习中更深层次的过程,理解不是记忆所能取代的。在文科学习中记忆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后在理科学习中更多地依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笔者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居然可以轻易地把某个算法程序在电脑中“实现”,然而却说不清程序中算法的具体涵义,经调查得知,有一部分同学为了应付教师的考核居然能够把算法程序熟记于心,在考核时期再在计算机上“默写”下来,从而出现前面所讲的怪象。这种怪象不仅要求教师对考核方式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一部分学生宁愿把精力放在记忆也不愿用来理解知识的具体涵义。记忆给学生带来的认知痛苦远小于理解复杂算法,单纯对理解性知识的记忆同时还会给学生一种心理安慰,降低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标准,这一点务必要引起计算机专业教师重视。
(二)理解表层内容,而没有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问,它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然而笔者在跟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过程中很少用应用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计算机学习。学习常常只停留在教材表面,很多教材里面所讲的知识都是一种引导性的知识和例子,很多学生满足于对这些表层知识的学习,从而造成学了一堆知识仍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遇到实现问题仍然茫然不知所措。
(三)混淆知识和技能的界限。知识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而技能则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拥有知识是拥有技能的前提,但知识并不等同于技能,技能需要人们在知识的引导下反复地进行操作和实践才能真正拥有。有不少学生拿起课本什么都懂,放下课本几乎什么也做不了。或者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操作,并且能够知道每一步操作的`涵义,然而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自己基本无法完成独立操作。或者有的学生某一步的操作错误被老师指出之后,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虽然做错了,但内心却是知道应该怎么做,下次一定会操作正确,甚至认为教师的纠正是小题大做,然而事实证明对操作错误没有认真纠正的同学下次很有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
(四)设计与开发的盲目性较强。软件工程理论是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理论基础,每一个系统开发都应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依据。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对软件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软件工程的学习流于形式,在实际系统开发过程中,抛开软件工程思想使得系统开发充满随意性,甚至先开发系统,然后再伪造开发前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设计文档来应付教师的检查或考核,最终造成开发的系统的功能前后矛盾、重复严重。
(五)自学能力较低。学生对教师手把手讲授方式过分依赖。这种依赖之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满足对老师课堂简单操作示例的掌握。第二,对课堂之外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不够关注。第三,对教师考核时分配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处于被动求助的状态。甚至怨恨老师不够“仁慈”。
(六)单一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而对交叉学科的知识关注不够。计算机专业与数学专业,物理专业,生物专业等都有一定的专业交叉,尤其是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上很多问题重大的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于数学专业知识。然而不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高等数学、概率统计以及线性代数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令人担扰。班级数学相关课程的年终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比例居高不下,这也必将影响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后劲。
三、常见纠正方法。
鉴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客观存在的这些学习误区,作为老师必须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出一条可行的纠正道路。笔者在跟学生授课、完成实验以及学习讨论过程中发现,要纠正学生的学习误区必须要从思想、技巧、习惯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在此笔者列举一些可行的纠正方法。
(一)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尽管很多学生并非师范专业方向,但是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知识之余还应阅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可以把不同专业的学习特性进行有效区分,对常用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了解,对于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般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估量,宏观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通存在问题。
(二)对于难以理解的理论要结合实例反复阅读。计算机很多知识非常抽象,很多同学感到看不明白,这时不应该放弃努力,更不应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核。学生学习时应尝试将理论知识套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反复印证,从而理解理论中的涵义。
(三)对困难不能望而生畏,要相信熟能生巧。很多学生在学习单独的、简单的操作实例时,觉得比较容易上手,而对于复杂的、综合的实例则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就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甚至将来也难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甚至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实际情况是当学生首次接触某类知识时会觉得非常困难,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时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去消化和加工,当学生对知识熟悉到一定程度时,人脑对知识的加工和消化将会大大缩短,当学生对知识非常熟悉时,大脑对知识的反馈将会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因此学生应当树立自信心,对简单的实验要反复练习,这样当遇到较为复杂的案例时大脑就会快速地反馈以前所学到的知识,若这样逐步增加实验难度,最后学生也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因此学生应该相信熟能生巧,要对基础知识打好基础,最终必定会能解决原本自己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高度重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错误。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虽然实验过程中出了一点错误,但自己心里却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这个错误不会对自己以后带来什么影响。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必须立即纠正。学生要想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必须要不容出错地反复练习,以至于使正确的操作步骤几乎成为一种习惯。那些认为自己这次出错只是大意,内心是清楚的学生更倾向于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这些学生应该进行一些必要学习训练才能走出这种反复错误的困境中。这些学习训练包括重复做与错误操作相反的正确操作流程,以此来克服错误的惯性。或者通过书面的方式来记录正确的程序流程,从而增强正确的操作流程在思维中的刺激程度,降低错误的操作流程在思维中的刺激程度。
(五)使用软件工程思想解决项目设计开发问题。学生在真正使用软件工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不适应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常见,学生应该试着适应新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法,努力克服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在项目开发前要深入进行需求分析,减少设计与开发的盲目性,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守一般的原理和逻辑,在投入市场之前要仔细验证产品的可用性。
(六)将自学作为生活习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明白信息行业知识量非常庞大,而且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所讲授的知识不能完全满足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必须要自觉地将老师课堂所授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扩展,并且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努力克服被动和等待的消极心理状态,善于利用学校图书馆里面的优秀资源,不仅要多在图书馆借书,而且要保证借来的书都能够很好地研读。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善于钻研,敢于创新,不要期待着他人给自己提供参考答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七)高度重视数学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并积极拓展其它学科的知识。对于离散数学、高等数学、工程代数以及概率论等课程一定要下功夫学好它们。对于自己的不懂的内容务必要向老师和同学们虚心求教,积极解决相关问题。我们应该明白没有数学知识的支撑,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也不可能会有长久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多去参加跨学科讲座,要认真地学习选修课的知识内容,培养广泛的兴趣,积极阅读跟科普相关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长远发展带来正面的影响。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地带,承担着振兴我国信息产业的重大历史责任。因此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认清自己本专业的知识特点,克服常见的学习误区,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第二篇】
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研究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策略之一:指导从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作为研究学习的专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学习了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启发学生审视身边的环境,自主发现研究专题。学生很快就想到他们村子中央原本水清鱼乐的小池由于遭到人为的破坏,现今已变成臭气熏天、生命绝迹的死池。于是,在教师的进一步引领下,学生踏上了研究学习的行程。学生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然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利用课余时间为小池“整了容”,使它恢复了原来的清新秀丽。最后,学生又根据研究学习过程中所分享的“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范例【精彩10篇】”,撰写了《环境保洁倡议书》,张贴在村子里显眼的地方,呼吁人们爱护身边的环境。
策略之二:指导从疑惑处找寻研究内容。
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玻璃”的资料,并认真预习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我采用“问答对对碰”的形式组织教学,即让学生结合课前分享的“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范例【精彩10篇】”,我又引导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和第一人称的口气,结合文本,以“我是玻璃”为题,要求分别从种类、功能等方面介绍各种新型玻璃。学生在这样的“自主问答”和“自由表达”中,经历了认真研读文本、深入思考问题、精心组织语言、圆满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其研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策略之三:指导在“开放”中学习研究方法。
开放的语文课堂强调把多种知识的获得和多种能力的习得溶于一炉,使之互相沟通,从而有效实行多角度、多层次、多起点的立体研究。“开放”学语文的实施要做到:
1、开放时空。开放语文课堂时空要求教师放宽视野,把语文课堂向室外、校外延伸,向课前、课后拓展,使语文课堂变得博大、丰富而生动。
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我首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广播、电视、书报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从多方面研究秦兵马俑;接着充分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扩展性研究,指导学生开展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兴趣,广泛积累有关祖国名胜古迹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组织“模拟游览”,由学生当小导游,为学生提供语言习得的机会,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开放学生视野,解放他们的大脑和双手,拓宽他们的学习空间,才能促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成长,培养与锻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2、开放表达。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语文课堂表达要尽可能开放,给学生最大的自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去表达。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我让学生在深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一条主线:依依惜别――苦苦追寻――兑现承诺――生死永别。然后以这一主线为依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读,并明确研读的目标,想想这部分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只怎样的鸟儿、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主动朗读、思考、交流,轻松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之四:指导在实践中发展研究能力。
如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商店名、广告标语牌,甚至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包括错别字)。根据这一学习资源,我引导学生开展了“小小啄木鸟”专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我首先带领学生走上社会,深入生活,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实践,找寻问题。接着,师生一起讨论:为什么要指正这些不规范字?该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来纠正?怎样才能做到不让或少让不规范字在我们生活中重现?学生通过努力,提出了许多纠正策略。在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研究的主角,他们参与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其研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策略之五:指导在“整合”中提升研究水平。
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应以引领学生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实践,以此来凸显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如组织学习《草船借箭》一文之后,我立足本文,设计了以“走进三国”为专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三国成语大盘点: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与三国有关的成语,如三顾茅庐、桃园结义、神机妙算等。
2、三国故事对对碰:指导学生以“讲故事”、“课本剧表演”、“朗诵”等形式演绎三国经典故事,为他们各展其才创设平台。
3、三国人物我来评:指导学生立足于读三国故事之基础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进行点评,然后通过辩论活动,初步学会全面评价人物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研究学习,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有效提升了他们合作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第三篇】
论文摘要: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重要的学习环节,也是教师职前培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力求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实习的效果和职前教育能力。
教育实习是整个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教育实习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它是师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
对一名刚跨出校门进入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的实习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向有着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学习,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是一门学问。这需要实习生有策略地向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学习,在短暂的实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和教学经验,为毕业后很快地适应教育角色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有目的地看。
实习生和指导老师往往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开展实习活动,这种浸入式的方式能使实习生受到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实习生经常会跟在指导老师的后面,看各种各样的活动,从生活活动到教育活动,从晨间接待到离园道别,从集体管理到个别教育,从与幼儿交流到与家长沟通,等等。这样的辅导方式对于实习生的实际带班工作和教学工作都是一种最直接、最直观的指导和学习途径。
看,看自己最需要或目前最疑惑的;看在校学习的理论怎么样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看指导老师的教育机智;看指导老师的日常管理,等等。实习生面对这样的状况,往往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学,结果因为求“全”而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和改进”。实习生要学会给自己定目标,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学会有目的地看,有意识地观察,目标明确了,才能看得更仔细,收益也才会更大。
二、有选择地听。
活动评析是实习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风格,这是一个有效帮助和再学习的过程。但是由于实习生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确定不了活动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因而“照单全听”,结果往往“稀里糊涂”。因此,实习生面临听什么和怎么听的问题。
听,听指导老师的思路。指导老师会把问题的空间从更大的任务情境中分离出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问题。因此在活动评析中,实习生应该更多地听指导教师对活动评析的一些思路,感受指导教师对问题思考的角度,以及过程中的目标的'调整、内容的生成、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个体差异的照顾调整等原因,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解,以及灵活运用。如在“水的秘密”活动中,实习生从水的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无味、无色等特性设计各个环节,结果活动出现了“赶场”的现象,而指导教师却只是从水无固定形状的角度设计了活动“胖子、瘦子和其它”。在自我评析中,实习生找到了活动的设计思路,明白了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更多地从细处着眼,从生活化入手,引导幼儿作一些纵向的深入探究,真正实现科学活动的发现性、探索性、研究性、主动建构性等。
三、有思考地学。
学习指导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实习生最直接的想法,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就学而学,而是要学习透过这些经验“看”背后支撑的理论,用理论研读经验,并思考在运用中自身与指导教师存在的可能差距,倡导有“思考地学”。
思考指导教师“绝招”后面支撑的理念。指导教师良好的经验表现了知识的个性化、情境性、缄默性的特点,但这种经验受到一定环境的制约,即教师针对具体情境下具体幼儿经验,因此对实习生来说,幼儿不一样,教师把握程度不一样,这种经验只能是有效的体验,而不是不顾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味地全盘跟学。因此,实习生在学习指导教师良好经验时,需要有“思考地学”,重点领会指导教师良好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具有个别特征的教育方法,才能在理念的指导下创造出“我”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思考“我”和“她”的异同点。这有助于实习生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杜绝简单地模仿,照搬照抄,“丢失自我”。如活动“跳跳毯”指导教师觉得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创造、充分探索,于是设计和记录了不同的跳法,活动中的引导则“见机行事”。实习生没有简单地模仿,而是分析了自己和指导老师的不同特点:指导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面对当时的处境和幼儿的问题,“应付的方法灵活多样”,但自己缺乏对活动的预见和“应急方案”,如果按照指导教师的想法“赤手空拳”地开展活动,就会有抓不到边的感觉,这样对活动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于是,实习生设计了幼儿在探索时的“核心引导”问题,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有方法地做。
实习生的学习最终需要回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领悟和完善,这就需要实习生“有方法地做”,以促进自己成长。
模仿中有创造。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采用模仿的方法,模仿指导老师的教学,模仿指导老师保育时的细心,模仿指导老师的常规培养策略等。但如果在教学和活动中单纯的模仿,就会削弱实习生自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延缓自我提高,因此,需要实习生在模仿的同时有自己的创造,哪怕点滴的思考,即实现“她”中有“我”的影子。如在语言活动《城市里来了大恐龙》中,指导教师把活动的内容定位于大胆的表述,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很成功。而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这一课的活动中进行了小改动,在情境学习中加入了“贴贴纸”和“交通游戏”的环节,试教后得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使实习生敢于创新和想象,使实习生的教学活动不拘泥传统的活动形式,体现《纲要》的时代性。
跟进式的学习,对实习生来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的“试教”,也就是体现在常用的跟进式手段: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循环往复,在跟进中体验幼儿的特点,感受指导教师的智慧,在不断的梳理中明确自己的思路和教育目标,知道如何围绕目标设计,如何更好地贯彻“过程性”等。每一次试教,都会面临新的教育情境,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每一次试教都是对活动的新的梳理,再加上指导教师精心的点评,使得实习生组织的活动日渐成熟,与幼儿相处得更加融洽。
五、有针对性地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思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反思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反思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和传统理念的摒弃;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而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反思课堂教学资源是否机智处理;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反思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是否体现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等,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而即将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应该具有教学反思能力,从而为将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生在实习中一定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这有利于激发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专业化能力的形成。一是要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批判地学习他们的经验,如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反思幼儿的学习过程;反思指导教师整个活动设计的理论背景等。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写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幼儿创新;写教学设计等。可采取些实习日记;课后写心得和及时和指导教师交流等方式,从而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发挥实习的时效性。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能力与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重要阶段。只要掌握了良好的实习策略,就可以提高实习的效率,为职后短暂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敏,陈峰.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3]石筠|.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本社,.
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第四篇】
大学生活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到校园里学习是每个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在经历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后,我认为必须要有一个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以备实现更好地学习生活。
第二段: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我发现自己的学习风格是多元化的。有些科目需要大量的记忆和背诵,对于这些科目,我喜欢在空余时间反复阅读,并逐渐学会“打磨”记忆。在进行主观分析和判断的课程中,我通常是通过启发式和开放式的学习方法来取得更好的进步。总体而言,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使学生在校园里获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段: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在校园生活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成就。例如,一些科目的教材可能无法满足我的学习要求,而互联网上可以找到更好的学习内容。还有大学里的学生团体和学生论坛,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分享反馈。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加强个人综合能力,同时也对专业学习有更好的帮助。
第四段: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
大学生活是充满交流和沟通的生存环境。在校园里,我们会遇到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对于新同学,要善于交流和沟通。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和我的导师或同学交流,并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大学里,不要担心自己的语言不够流利,要尽可能地参加学术活动和讲座,积极地举起手来提问和发表意见。
第五段: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参与校园社区的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交能力。这些社区活动包括参加学生组织、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竞赛和聚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大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爱好,使他们更成熟和成熟地适应社会。
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通过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寻找好的学习资源、积极与人交流并积极参与校园社区活动,可以让我们度过高质量、充实而精彩的大学时光。我们也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第五篇】
作为大学生,我们在校园里度过了欣欣向荣的大学生活。每个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学习心得和体会也不尽相同。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校园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大学学习的核心之一。在大学校园里,课堂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塑造。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认真听讲,不断思考,积极提问。努力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点后,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和思考。只有在不断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段:自学能力。
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在大学中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学即自主学习,包括了自主思考、自主安排和自主评价。在自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如阅读、观影、听课、参观实地等。在自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四段:课外活动。
大学生活不仅有课堂学习,还要注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参加各种学生社团、社会组织等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拓展交际圈,培养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我们的组织、策划和沟通能力,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段:总结。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在生活中感知成长。关注课堂学习和个人自学,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这些经验和体会都使我们不断进步。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第六篇】
在儿童心理过程中的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这表明意志在心理活动中加强了控制。课堂表现为低年龄学生从开始学习的无目的性到随后逐渐发展为有目的的学习。
3、从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对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认识停留在偶然的、直观的、非本质的外部特征上,而后来逐步能拟例对象的本质特征以及各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早期在课堂上表现为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好时坏再逐步发展成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
4、对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到逐步急定。
儿童心理活动容易受情境的'影响而经常变换,心理活动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如:喜怒无常、破啼为笑等。之后逐步地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系统表现出来形成相对的稳定性。课堂心理表现为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从喜欢逐步发展到热爱,课堂行为表现为好动、容易分散注意力、有时明知故犯不容易约束自己的行为到逐步稳定。
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以上四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合理有较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实现课堂和谐的关键。
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第七篇】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各个教学机构都努力进行着教学的改善,包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积极投入革新的浪潮当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思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肩负教学重任。高治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道德思想的形成,高治可以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更好了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基本状况,是学生今后在社会发展的前提,更是我国基本的教育要求。
关键词:高治;有效教学;措施;思考。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调节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培养学生社会道德修养和提高学生对基本的社会生活形态认识度,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思考目前的教学方法,恰当进行改善。
一、高治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在高治的教学当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阻碍教学进步的问题,应需要得到改善和解决才有更好的前进条件。首先,在教学当中,教师难以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重视理论的教学,在课堂上,将重要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着重是记忆教材的知识内容,一直不重视着重讲解知识理论,没有充分让学生理解到其中的道理和相关的逻辑关系,没有从学生实际的学习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的兴趣逐渐被消磨掉,往往造成了学习低效,课堂无价值的效果,学习之后也难以在考试和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对高治的学习通常的表现都是不理想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的表现缺乏动力,教师要求要完成学习的任务,学生没有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来思考问题的突破口,而是通过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和抄袭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在考试之后,所面对的错误没有主动向同学或者教师学习,深刻理解题材所述的相关知识点,而是通过对照答案,通过记忆的方式自行解决。表现得对自己的学习极为不负责任。
二、树立符合时代教育的新理念,以学生为本。
在理念的推动下,事物发展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行动。高治教师,应当了解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根本目的,培养具有实力型人才,培养可以跟上时代思想的学生,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不同类型的课堂内容时,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接近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突出自主探索学习的目的,评估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学措施,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把微课引进教学,实现深度学习。
微课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的主要特征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其内容简短精要且生动直观。它是教育所认可的教育资源,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引用,而且还取得了有效成果。微课核心内容就是课堂知识的片段,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具有情境化的特点。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知识点讲解之后,学生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就会通过微课可重复性的特点,进行回放相应的讲解过程,实行课堂教学时,避免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性大的结果,从而让教师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提问,避免了问题重复或者是问题主题不清晰的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微课的讲解,利用视频的情节和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知识点所说明的重要内容,和一些如何进行正确消费的行为,促进学生进行了深度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微课所带来的教学条件。
四、把教学内容融合到生活当中,实现生活化教学。
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都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思考和运作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才形成了教育种类,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到生活中的现象,努力实现走进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景等到政治生活的规律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很好的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用政治的思想来思考生活中所运作的规律和相应现象,实现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思维,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经济生活教材中的“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时,展开走进生活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做好调查的表格,到学校周边的市场进行调查不同果蔬和肉在不同时期的价格,还有分析价格不一样的影响原因进行记录,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之后,教师要求小组负责人来汇报记录的情况和阐述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但可以取得有效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真正了解到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形成条理的有逻辑的思维,实现政治深度学习目标。
五、总结。
所有的教学都缺少不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进行有效的评估,明确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对症下药,才可以解除学习祸患。总而言之,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仔细思考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积极、自主、自觉、高效学习的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作者:万世东单位: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校。
参考文献:
[2]迟慧.高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学术研究(学周刊),,10:112.
[3]吴嫣.新课标背景下高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191.
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第八篇】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也是探究教学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策略之一:指导从生活中选择探究专题。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作为探究学习的专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学习了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启发学生审视身边的环境,自主发现探究专题。学生很快就想到他们村子中央原本水清鱼乐的小池由于遭到人为的破坏,现今已变成臭气熏天、生命绝迹的死池。于是,在教师的进一步引领下,学生踏上了探究学习的行程:他们首先确立了“人与自然”的探究专题,继而开展了自主探究学习实践活动。
策略之二:指导从疑惑处找寻探究内容。
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最后自主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和感受,自主获得了知识,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玻璃”的资料,并认真预习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我采用“问答对对碰”的形式组织教学,即让学生结合课前分享的“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范例【精彩10篇】”,我又引导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和第一人称的口气,结合文本,以“我是玻璃”为题,要求分别从种类、功能等方面介绍各种新型玻璃。学生在这样的“自主问答”和“自由表达”过程中,经历了认真研读文本、深入思考问题、精心组织语言、圆满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其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策略之三:指导在“开放”中学习探究方法。
“开放”学语文的实施:
1、开放时空。开放语文课堂时空要求教师放宽视野,把语文课堂向室外、校外延伸,向课前、课后拓展,使语文课堂变得博大、丰富而生动。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我首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广播、电视、书报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从多方面研究秦兵马俑;接着充分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扩展性探究,指导学生开展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兴趣,广泛积累有关祖国名胜古迹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组织“模拟游览”,由学生当小导游,为学生提供语言习得的机会,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2、开放表达。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语文课堂表达要尽可能开放,给学生最大的自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去表达。如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我让学生在深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一条主线:依依惜别――苦苦追寻――兑现承诺――生死永别;然后以这一主线为依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读,并明确研读的目标:想想这部分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只怎样的鸟儿?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主动朗读、思考、交流,轻松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之四:指导在实践中发展探究能力。
生活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大课堂,其中有大量能触发学生探究性思维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如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商店名、广告标语牌,甚至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包括错别字),根据这一学习资源,我引导学生开展了“小小啄木鸟”专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我首先带领学生走上社会,深入生活,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实践,找寻问题。接着,师生一起讨论:为什么要指正这些不规范字?该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来纠正?怎样才能做到不让或少让不规范字在我们生活中重现?然后,我指导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和访问,并针对不同情况,设计具体可行的纠错办法。在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探究的主角,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其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策略之五:指导在“整合”中提升探究水平。
语文探究性学习指导应以引领学生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实践,以此来凸现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如组织学习《草船借箭》一文之后,我立足本文,设计了以“走进三国”为专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三国成语大盘点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与三国有关的成语,如三顾茅庐、桃园结义、神机妙算等。
三国故事对对碰指导学生以“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演绎三国经典故事,为他们各展其才创设平台。
三国人物我来评指导学生立足于读三国故事之基础,对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进行点评,然后通过辩论活动,初步学会全面评价人物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探究学习,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有效提升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与水平。
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第九篇】
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软件发展的推陈出新,使得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探索的方法.同时,还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王现红作者单位:郑州财经技师学院刊名:决策探索英文刊名:policyresearch年,卷(期):“”(6)分类号:g71关键词:
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第十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讲究策略恰当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更多有关学科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的运用。
一、创造民主、开放、互助、和谐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环境。
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注重创造几种环境。
1.民主开放的环境。民主开放性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特点。根据人本主义理论,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开放、平等的人文环境,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围绕实际问题,以学生直接参与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塑造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民主开放的环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2.互助和谐的环境。互助和谐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又一重要特点,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认知的形成过程,而是要群体间团队合作来完成。学生在群体活动中,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地理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学生在活动中也学会交往、合作、尊重和理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所以地理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知碰撞,使学生独立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
1.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来创设。如,布置学生调查厦门市城乡结合部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探究在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应该怎样减少垃圾污染?随后进一步设问:要哪些部门负责处理?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协调这些部门间的合作,最终促使问题的解决?从现实中引导学生层层思考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的探究。
教学手段是丰富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的工具,高中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
1.用图示法实施指导。图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将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宇宙与地球》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将月亮、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用图示的方法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让学生探究它们的运动规律。学生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有的学生说:“地球既自转又公转”;有的学生说:“它们都绕着太阳转动”。最后,教师在学生一番探究后,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强调,使学生正视自己的结论与判断。在教师图示的指导下,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与思考,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技能。
来自
2.用多媒体实施指导。多媒体教学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可以更直观地认识自然,符合学生的想象与发展规律。例如,在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地球上的海与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主要内容用多媒体的方式演示出来,播放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景象,及海洋的形成与变化,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然后教师再提出对应的问题“说明各个旅游景点的特点?什么是形成海洋的关键?”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引导学生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时候,头脑中再现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与分析,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拓展知识内容,让学生大开眼界,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总之,地理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潜能,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自我价值的目的。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可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立。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四环节”: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为例[j]。赤子:中旬,2014(04)。
[2]刘昱萱,翟禄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7)。
下一篇:道教的心得体会范文精编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