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寂静作文写作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学生的寂静作文写作最新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学生的寂静作文写作【第一篇】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以下就“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表一点浅见。

一、运用探索、猎奇心理命题。

探索、猎奇心理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的增强,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学生探索、猎奇心理也愈强烈。“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这种心理实际上是青少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和证服欲望。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他们辨折。例如,有一则材料名为《鹿狼之战》,谈一群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鹿被赶进了养殖场,结果生长状况愈来愈差,病弱越来越多。有人想了个办法,在养殖场里放进了两只狼,结果鹿群非但没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壮大。这个材料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怎么没有天敌而反有害,有了天敌反而有益”,一题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歧见迭出,想叫他们不说也不行。再如写谈《王熙凤的“笑”》、《新乞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怎么单写她的笑呢?乞丐也有新旧,这里的“新”到底是什么含义?由于命题新颖见奇,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普遍喜欢写。探索、猎奇心理是学生写作愿望的内在引发因素,命题时善于运用,会产生很好的引发效果。

二、运用质疑、是非心理命题。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必然会遇上许多疑难,许多是非难辨的事物,这会引起他们的思考、争辩。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理性思维的增强,他们表现出乐于思考,不愿盲从,有正义感。倘能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命题时,就可以出一些学生希望解决而又有探讨价值的疑难、是非问题,供他们讨论。如《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吧?》、《走在最前面的人也是最痛苦的人》,前一问题经常困扰着学生,因为几乎每个学生都在成绩浪线上起伏,也同时引来家长、教师、同学的不同评价和不同对待,现实中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他们想质疑、想说出心里话。后一命题是题目本身使学生质疑。“走在前面的人怎么会最痛苦?”这似乎有悖常理,于是学生产生了征服疑难的愿望,结合《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他们认识到先知先觉者、披荆开路者是最大的幸福者,又是最大的哀痛者。

再如《有“礼”走遍天下》、《班门弄斧辨》,这类文题很触动学生的是非心理。“用礼来走天下,打天下,这是哪来的道理?”“弄斧为什么不能到班门?”一种反对歪风邪气、反对旧传统观念的情绪油然而生,写作冲动产生了,学生自然会兴趣为文。三、运用关注、责任心理命题。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他们有自己关注的问题,有希望自己健康成长的责任态度,特别到了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增长,有关他们自身发展的关注心理、责任心理也愈强烈。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学生圈里的热点问题、关注问题,把文题出在他们关心的焦点上,从而达到既有利于写作,又有利于引导的目的,这应是我们命题的又一思路。例如《关于追星族的思考》、《谈中学生早恋》、《中学生当干部弊大于利吗?》、《读书与做人》、《机遇》等,这类文题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星,对待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身边有同学早恋了,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同学们选我当干部,为什么父母却反对;同样是博览群书的人,为什么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这类问题就不单单是作文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他们怎样成长、怎样成功的切身利益问题。在关注心理、责任心理的驱使下,这类问题,他们乐于思考,这样的`文题,他们乐于做,并迫切希望得到正确引导。命题中,我们还要善于运用关注、责任心理,把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心同时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上来。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见义勇为赞》,这类作文就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胸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四、运用自强、成就心理命题。

争强好胜,想有所作为,这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

特别进入高中,学生进入青春初期,开始意识到生活的连续性,明白了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远大的目标、杰出的人物时时在激励他们,于是现实中的我开始否定过去的自我,追求理想中的我,不断用理想的我鞭策自己,由此,自强心理、成就心理十分突出。这些心理特点,也就给教师提供了命题的引发因素。例如:《要战胜自我》、《发光与沾光》、《由圆明园废墟引起的思考》,这些文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自强自奋心理,前两题容易激起向自己挑战的情绪,后一题往往在痛定思痛之后,学生会表达出“青年当自强,民族当自强”的强烈愿望。再如《人才与兴国》、《当代青年大有希望》这类文题,不但能刺激学生的自强心理,还能激发他们的成就心理。“兴国需人才,我是人才吗?”“我们荣幸地赶上了这个时代,我能成为栋梁吗?”写作这类题,理想的我,成功的我总是在向自己呼唤,心中总有一种内在的驱动,情绪冷静之后便会换来理性的思考和表达。

五、运用审美、认同心理命题。

爱美是人之天性,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追求着生活。

对于中学生,我们讲“五讲四美”,主要从道德情操、行为习惯上进行美的教育,力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中学生进入青春初期,除逐渐注意外在形象外,内在审美体验明显加强,他们强烈追求真、善、美的事物,按照社会培养,自己初步建立起来的审美情趣评价着周围世界,希望社会净化,环境净化,世界美好,自己变得更美好。了解这种心理,我们就可以出一些适合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美好情操的文题。如《从一声“谢谢”谈起》、《谈“净化”》、《谈“生活的色彩”》。前两题能唤起学生美化环境、美化心灵的审美情趣,后一题则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绚丽多姿、思想的丰富多彩的更高的审美要求,这些文题能把学生带入到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理性思维中去。当学生用他们的审美观确立了美好的事物时,认同心理也同时产生了;“善善而恶恶”。他们会赞美、学习美好的东西,批判、摒弃丑恶的事物。如写《我赞廉颇》、《美哉,海迪!》、《壮哉,徐洪刚!》,这会唤起他们的审美冲动,又能引发认同心理,产生内摹仿,为文时,他们会由衷地写出他们的感受,阐发他们的灼见。

感调动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悉心研究并恰当运用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注意“投石效应”,我们就多了一把启动学生兴趣作文的钥匙。

学生的寂静作文写作【第二篇】

上李镇西的《教育写作》第二次课已经过去几天了,收获很多,想好好整理总结一下,由于自己的拖拉,总没有好好地实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忙碌的理由。人有时真的需要逼迫一下自己,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第二次授课的方式比较新颖,李老师采用的是座谈的方式来对《爱心与教育》进行导读,在老师们的交谈中,我不仅学到了如何读书,还学到了如何用所学知识灵活地指导实践。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上课时分享的“学生的寂静作文写作最新5篇”,李老师讲述了他的哥伦比亚大学之行,他讲到,这次哥伦比亚之行,拓展了他的认知。一方面,哥伦比亚大学培养了很大一批着名的人才,其中有9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总统。另一方面哥伦比亚大学还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着名的学者,当然也包括一大批教育家,比如胡适先生、蒋梦麟先生、马寅初先生等。当然,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李老师也遇到了很多有理想的中国留学生,他认为中国的教育需要面向世界。

我的感悟:人需要走出去,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可以借鉴之处。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处于一个更大的平台中,不但可以拓展自己视野,而且自己会变得更优秀,自己思考的东西也会更宽大,更全面。

正式上课就是李老师和其他的几位老师进行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爱心与教育》的导读。

首先,李老师讲述了他写作的初衷,他的写作之路不是因为预谋先知地想成为名师而写。而恰恰相反,他的理想原本是想作为一名作家,而不是一名教师。

成为教师之后,李老师有写随笔的习惯,在一次搬家整理自己的教育手记时,发现他自己居然有那么多与学生的点滴,他认为弃之可惜,因此他以故事的形式把它们全都整理出来了。

后来,他的这些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一位编辑感动了,极力推荐李老师出版一本书。

一位老大爷感动了,特找李老师签名以激励自己作为教师的侄女,最后居然成为李老师的义务宣传员。

一些老师感动了,自己做了《爱心与教育》的手抄本。

一位在广播中听过李老师节目的出租车司机居然能够在第一次见面时认出李老师。

……。

我的感悟:即使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的理想,也可以以理想的热情去对待它。生活不会辜负那些认真的人。凡事把握住现在是最重要的,做好当下是最重要的。同时深深地佩服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学生,并记录与学生的日常。

然后,李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对爱进行了诠释。李老师在书中有很多的案例,可以借鉴,但不能直接代入,在教育实践中要有自己的个性,要适合自己。但爱都有一些共性。

第一,爱需要理解,需要民主,需要有儿童视角。

第二,爱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第三,爱要有智慧、有技巧、有方法。

第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不等于有教育,要预防愚昧的爱。

在具体的操作中,爱孩子,要讲究方法。让孩子爱劳动。爱劳动实际上代表着不麻烦他人,也是爱人的表现。爱需要付出行动,不是一句空话。这需要老师付出行动,也需要学生做出相应的行予以反馈。教会学生爱生活也是很重要的,和学生出去玩是可以的,但是没有条件也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在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理解的爱也是不可缺少的,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释放天性,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针对安全问题,除了学校管理层不死板之外,也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去创造有意义的活动,我的感悟:作为教师,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总站在自以为是的为孩子好的立场上去爱孩子。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多学习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了解儿童,降低自己的姿态和学生交流,防止说教式的爱和溺爱。另外,爱孩子要落实到行动上,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爱学生必须要有创造力,需要开动脑筋去解决现实中的阻碍。

再次,老师们对爱“后进生”和“优生”进行了讨论。爱需要自然、无功利,作为老师,不能因为要教育一个学生才去爱一个学生。

针对“后进生”,平等地爱他们很艰难。

其实对于“后进生”,老师们是有偏见的。因为“后进生”的标签是人为给贴的,认为学习不好,习惯不好的学生就是“后进生”,实际上,“后进生”是教师没有因材施教的产物。可以说没有学校,没有老师就没有“后进生”。老师们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对于“后进生”,我们需要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在一些方面对他们需要降低要求。

针对“优生”,爱他们也不容易。“优生”的优点多,发展潜能好,人生路走得更远,对社会有更大的责任,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大。李老师提到,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往往是那些“优生”。因此,为他们搭建平台以认识自己,成就更完美的自己真的很重要。

我的感悟:不管是“后进生”还是“优生”,他们都是人,那么他们都有缺点,因此,需要我们去指导,不能因为“优生”一好遮百丑,也不能因为“后进生”百丑遮一好。平等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才是关键。

“青春期”问题,不管是对学生自己,对亲人,还是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青春期孩子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我们营造和谐的环境。这样使学生有安全感,并且有利于老师发现问题,使学生发展得更好。

另一方面,要尊重孩子。老师需要做到不发火,但是要区别老师故意引起学生重视性的假意“发火”,要学会倾听,可以通过小组日记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愿分享日记的方式去引出老师所想要讲的.话题。当然,对于个别特殊的学生,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另外,可以通过推荐书籍,让老师不方便讲或者不善于讲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了解青春期的一些问题。

针对青春期的教育,不但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方式,家长也需要转变。家长的转变需要老师的引导,具体操作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开讲座,班级群优秀家长影响等方面去实施。

我的感悟:青春期是孩子一生非常重要的时期,帮助孩子安全、健康的渡过这个时期需要引起老师的重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处理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各位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着使用。

德育方面,各位老师也有说明,就拿网瘾为例。

老师们可以通过转移学生兴趣爱好来解决。比如通过看电影、书籍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搭建活动平台,把上网作为奖励等方式来解决学生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家长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定做到身教和言教的统一。另外,发动科任老师的作用也必不可少。

我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需要多管齐下,其中家校共育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言行可以折射出其父母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不想5+2等0的话,老师就有需要家长良好配合的必要。

第二次授课虽然整理完了,但是自己浅薄的认知远远不能达到李老师所需要的高度,而且自己的实践经验也需要不断地提高,《爱心与教育》需要多次啃读,并联系实践总结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

周燕,四川邻水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英语教师。希望跟着一群尺码相同的优秀老师共同学习,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生的寂静作文写作【第三篇】

历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春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学生的寂静作文写作【第四篇】

编者按:写作本来是学生一听就觉得沉重的任务,可是随笔却是作者最开心的事情,下面我们来看看《写随笔让我很开心》这篇文章吧!

热爱阅读,随笔倾诉,少年有福了:看来写随笔真是在向自己的成长致敬…其实从小到大我都害怕、讨厌写。

作文。

因为不知要写什么题材和语言都干瘪无味。但是写随笔令我很开心。我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情倾诉自己的成长。

不知为什么,每次周五回家的晚上都很累,一躺下就能睡着。昨晚在床上看《百年孤独》,犯困了就躺一下,结果一觉睡到天亮。晚上十点睡到今早六点,很久没有这么早睡了,真好。在学校宿舍里,不管有没有作业,我都是十一点半睡觉。

这周三的体测很有趣,坐位体前屈让我很开心。得知自己的体重后,我觉得我早就有减肥的必要了。从初中到现在,我的身高基本没变,体重却持续增加。我是缺乏锻炼很久了吧,也不节制饮食。我该有所作为,我不能长成大胖子。

今天早上无意中翻看到小学的作业本,发现五六年级的语文软皮抄周记本,想起五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每周都定题目让我们写周记。而我常常因害怕写作文而将周记拖到周日下午,妈妈常训斥我:“写个周记那么磨蹭。”翻看其中的内容,幼稚得令我哭笑不得,而看到其中的某些话时,我竟还能忆起那时写下那些话的我的心境,自以为成熟而现在看来只不过是小屁孩的故弄深沉的想法。

看来写随笔真是在向自己的成长致敬,以后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就会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五年级时的我竟会写下“我把字练得更好看了”这样毫无自知之明的话,明明字很丑,却还总觉得自己的字很好看。现在的随笔也是每周一次,和小学的周记一样,但周记有规定题目,虽然都记录下了自己的成长,但周记总是不如随笔放怀真实。我在周记里还看到了一些瞎编乱造的故事,不是我乐意,而纯粹是为了应付任务罢了。

其实从小到大我都害怕、讨厌写作文,因为不知要写什么,题材和语言都干瘪无味,现在也还是这样。但是写随笔令我很开心。我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情,倾诉自己的成长。

星期四晚上我去音乐厅看了激动人心的“十大”(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也算是放松了一把,幸好那天作业少。高二的两位学长唱原创歌曲,表白了他喜欢的女孩。回到教室后,班上的女生知道这件事后都觉得好浪漫,少女心都快要炸裂了吧,而我竟毫无感受。

昨天下午回到家时,在楼下买了点零食,钱放在书包里很麻烦,我干脆直接带手机去小店了。真方便,微信支持扫一扫,现在可以不带钱出门了,这个世界变化也真快。

“流动书屋”的新书发下来时,同学们都开心激动。这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书,如《灿烂千阳》《群山回唱》等。别班的同学都很羡慕我有一个这么好的给学生发书看的语文老师。谢谢老师如此鼓励我们多看书,班上的大多数同学应该都爱看书吧,他们也因获得一种新的消闲方式而懂得感恩吧。

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子,她说大学时学文学系,作业就是看书。老师会发参考书目下来,自己找书看,大抵应该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便捷轻松吧。

(20xx-12-9星期六)。

成长如斯,随笔心语,点滴叙念,枕书入眠,你终于相遇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且乐于絮絮叨叨,把平常甚至单调的校园生活写得颇有了活色生香的味道了。

小学时的周记可以规定题目,但人生的主题却需要通过成长本身来践行。你曾经的“周记里有瞎编乱造的故事,不是我乐意,而纯粹是为了应付那时的任务罢了”。如今你懂得了随笔放怀,真实呈现,这是你在蓄积表达的“童子功”,相信笔尖生花,你的表达也会诗意弥漫,引领美好的人生。

大凡是学生,没几个不“害怕、讨厌写作文”的。但你热爱阅读了,写作借鉴的奥秘也就在阅读之中了。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创造,但愿你无惧自得,乐耘心田。

20xx年1月13日星期六,12:25评阅。

公众号|悦读致远高中生。

转载自

学生的寂静作文写作【第五篇】

当前,初中生作文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畏惧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式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文者,明道也;文者,表情也。”文章的目的不同,其风格、体裁也会相应地不同。而现在,写作的目的却背离了作文的原意,让孩子为文而文,使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改变我们写作的目的,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只要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发乎情止乎礼,就没有什么不可说、不可写的。

因此,我把写作文放在了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有所感就有所记,有所触便有所写,真正把写作变成学生心灵的抒发。在作文课上,我只是将他们平日的作文讲评一下,点明优劣,再让写作者讲讲当时内心的体验,让其他人触类旁通,激发写作欲望。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爱好不同,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必定也各有不同,有的侧重抒情,有的侧重叙事,有的擅长写景,有的'擅长状物,有的以幽默为主,有的却满含深情,有的通篇俱佳偶有瑕疵,有的满目狼籍一点闪光……我们常常习惯把那种有情的文章成为真实的好文章,对那种胡编一通的文章不屑一顾。其实,这本身就是作文评价的误区,而正是这种误区扼杀了一代代创作天才。

因此,教师的评价也应该趋于开放。教师评价时,要看到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并且加以引导,真正做到学生的文章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教师在评价时,要从其优势入手,以赞扬为主,把这点星星之火点燃。

相应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必须有所发展,让写作变成心灵与心灵的交汇,感情与感情的碰撞。以前,我们是学生写,教师讲;而现在,我们应该教师讲学生也讲;学生写,教师也写,真正使文章变成师生间的交流渠道。

首先,文章来自学生就必须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不能用老师的观点取而代之,教师只能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理解学生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添枝加叶;其次,学生基础有限,教师必须能够与学生合作完成文章。这种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而是教师在理解了孩子的观念,读懂了孩子的心理,在孩子的引发下有所感触,并与孩子交流,再让孩子从交流中获得新知,改进作文的合作。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决定者出现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生完成1篇作文,讲的是他与邻居孩子去捉鱼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让他谈谈当时事情的经过,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然后,教师再让他根据文章讲讲,哪儿最有趣,他写得好玩吗?接着,教师可以简单讲一讲自己的趣事,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明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不必写。最后,学生根据所得自行修改。

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这样才会开启他们思维的大门,点燃创新的火花。

48 17414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