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课稿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党建十三个坚持重要思想
党课讲稿: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党建、十三个坚持)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成果,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时代性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根据中央相关表述,其战略地位
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第一个维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而其中的党建篇章因其在该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位置,自然也是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党的领导在“十个明确”中占据首要地位,起到引领统帅作用;党的自身建设作为最后一个“明确”,处于收官位置,起着根本保证作用,其间涵盖了治国理政的各项思路。这里进一步阐释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内涵,即其在整体思想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二个维度,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脉络中,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孕育出毛泽东建党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则是这一进程中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三个维度,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因此,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价值在于为新时代推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准则与方向。
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用“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主要内容,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个坚持”就是: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第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第四,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第五,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第六,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第七,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第八,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九,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第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第十一,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第十二,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第十三,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认识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认识起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的重大论断,体现了他对党的建设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战略地位的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起始于他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的论断。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优先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论。此后,他进一步将这一问题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个关系的核心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首要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自身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稳定大局,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奋斗。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上,提出了党的领导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兴衰成败、前途命运。他用四大论断支撑这一观点:一是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二是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三是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四是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这四个论断从理论上解释了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强调了党的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产生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了一个重大命题。然而,各个阶级和政党都未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民族复兴的问题,而能否解决这个问题也成为衡量中国共产党存在的必要性的根本标准。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中,在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上无负人民的重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到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现实层面,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和考验是复杂且严峻的。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来看,未来将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航掌舵,把关定向。因此,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未来遇到的风险挑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问题导向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导向源于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建设面临时代课题的深刻认知。我们之所以强调问题导向,是因为理论源于对特定问题的认识与解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三大时代课题”之一即为此。这一核心命题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时代课题的深刻洞察。
党的XX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坚持问题导向在理论创新中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要针对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党建理论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因在于,理论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当今时代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理论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为此,我们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关注实践新问题、深层改革问题、民生热点问题、国际重大变局问题以及党的建设突出难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办法。
在理解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时,需要把握时代课题与突出问题两个关键点。其中,“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心的时代课题,而“长期执政”则是该命题的核心。
党的XX大报告指出了长期执政下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担当、斗争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以及反腐任务艰巨等。报告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这一全新论断,特指作为全球最大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赢得人民支持和巩固长期执政地位过程中面临的独特挑战。
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党独有难题”表现为两个“长期存在”,即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这些挑战源于长期执政的特殊性,例如精神懈怠源于对初心使命的淡忘,能力不足源于思想意志行动不统一。
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坚决克服松劲心态、厌战情绪。同时,应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是当前党的建设的核心命题之一。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主题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主题主线是“全面从严治党”。面对如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和行动方针的高度浓缩。
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党保持生机活力及成功应对新时代挑战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即是把握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关键所在。通过深
入剖析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内容,我们就能大致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在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考察期间被首次提出,并提升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2016年1月,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并具体解读了“全面”“严”和“治”的含义。
追溯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秉持从严治党的原则,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剧,我们党在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上正式将从严治党确立为管党治党的方针,并着重强调“严肃党的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从严治党”前增加了“全面”二字,这具有深远意义。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守住底线,还必须追求更高的标准——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后,中共中央分别通过三次全会专题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专注全面依法治国,六中全会则专门研讨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两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确保了坚守底线,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则是对更高标准的要求。这样便能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质。
综上所述,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提出的深邃思考和精炼概括,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中心思想,凸显了其构建这一理论的主要目标和意图。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主题主线,也是对该主题系统化解答的关键所在。掌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把握住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精髓。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为核心板块,是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而构建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路在党的XX大报告中得到深化和发展,形成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该内容由“十三个坚持”构成。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个“坚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主要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
第一,确立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第二,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系统、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旨在形成坚强有力的整体,通过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全党服从中央。党不仅要内部领导有力,还要延伸至对国家事务、人民群众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方位领导,成为全体人民在面临困难挑战时最可靠的主心骨,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稳定发展及强大动力,实现“两个确保”。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使命: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第二个“坚持”,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我们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自我革命,这是与社会革命紧密相连的两个重要概念。
自我革命在党的建设中的科学内涵具体表现为“四个自我”,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其中,自我净化主要指通过反腐斗争等手段解决党内问题;自我完善是指适应岗位变化,弥补能力短板;自我革新则是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进行变革;自我提高则是不断提升党自身的层次和水平。
推进自我革命不仅是纪检监察的任务,更是党的建设的整体要求。理解自我革命在党建中的定位至关重要,它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在自身建设上的鲜明特征,可以视为党建的性质所在。
党之所以推动自我革命,源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动因:主观上基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无特殊私利的性质;客观上是因为长期执政所面临的挑战和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现实需求。总结来说,坚持自我革命不仅体现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决心,也揭示了中
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独特性和前瞻性。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5+2”布局
全面推进“5+2”布局,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党的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并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是基于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提出的。
党的政治建设
第三个“坚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第四个“坚持”,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党的思想建设
第五个“坚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党的XX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战略意义。在党的思想建设实践中,历来包含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理论创新,二是理论武装。关于理论创新方面,报告中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原则写入其中;而在理论武装方面,则特别强调了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最终,党的思想建设追求的成果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党的组织建设
第六个“坚持”,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必须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中央和国家机关建设成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把地方党委建设成为坚决听从党
中央指挥、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班子团结、风气纯正的坚强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七个“坚持”,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更好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八个“坚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合二为一,是第九个“坚持”,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从整体布局上看,这可以被视为两个独立的板块。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党的作风建设与纪律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它们与党性教育也是相互交融、一体推进的。因此,我们要坚持党风建设、党纪严明和党性修养齐抓共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第十个“坚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党的制度建设
第十一个“坚持”,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十二个“坚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要把依规治党当作管党治党基本方式。必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扎细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保障。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组织保证: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第十三个“坚持”,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必须压实各级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强化专责机关监督责任,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推动党建责任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