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以“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爱国 分享 时间:

通过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助力全面振兴。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以“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以"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既是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效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为解决村庄规模小、空心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xx镇积极探索推行"跨村联建"党建方式,通过发挥xx村示范带动作用,联合xx村、xx村等x个地域相邻、资源相似、村情相仿的行政村共同组建联村党委,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通过党建引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产业协作,推进民生共建,推动治理融合,引领片区共同发展,以基层治理科学化、高效化助推乡村振兴阔步向前。通过实施"跨村联建",联建村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组织活力、拓宽了强村富民路径、凝聚了村庄发展力量、焕发了乡村治理气象、提升了村民幸福水平,做好了融合共富的文章。

XX联村党委成立于XX年XX月,覆盖XX、XX等XX个村,共服务村民XX人,党员XX人。20xx年度,三个联建村集体收入均不超过20万元。在X个村自发形成磋商联系机制的基础上,镇党委主动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成立XXX联村党委,推动形成基层党组织共建共强、优势资源集中配置、产业发展共谋共促、民生福祉联办联享,行政区域融合共治的新格局。

一、背景缘由

(一)集体经济资源限制了产业规模进一步拓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加快向城市流动聚集的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突破提升的瓶颈。xxx联村党委各联建村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要素分散不均、缺乏整合,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简单发包、闲置资产租赁等粗放方式,发展模式还处于低水平、低层次,增大了启动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难度,也成了限制产业规模扩大、实现接续发展的瓶颈。集体经济的薄弱也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民生福祉落实不到位、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等一系列问题。以上表现说明,农村发展亟需打破村庄壁垒,通过组织融合、资源整合、发展联合,推动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形成发展和治理合力。

(二)村班子带头人优势需要进一步整合。具体到xx、xx、xx三个村来讲,xx村虽然村班子比较团结、干事创业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受限于资源贫乏、土地面积少等因素,产业项目发展受到严重制约;xx村虽有不少闲置土地,但缺少合适的产业项目,前期投资的一些项目,也因经验不足、经营不善等原因,未能发展壮大起来;xx村由于村班子年纪比较大,思想比较保守,大多坚持固有思维,缺少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热情和想法,导致村庄发展没有太大进展。

(三)胡家庄联村党委有联合发展的现实基础。三个村均以"x"姓为主,是由一个自然村分设而成三个行政村,三个村地域相连、区块交叉,村与村之间难以分清界限,百姓之间一脉同源,融合程度较高。目前,三个村共用一家村级卫生室,在送戏下乡、"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中,不管活动地点在哪个村,另外两村村民都会积极参与。为做好村庄日常的管理与服务,三个联建村党组织自发形成磋商联系机制,经常因为村庄事宜共商共议、共同开展。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三个村由于地域相连难以分清界限,三个村"两委"班子决定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综合设置疫情防控值班点,共同开展外来返回人员排查和消毒消杀等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不出问题。可以说,在人文、产业、民生、治理上联系极为密切,为开展"跨村联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做法和过程

(一)组织融合,扩展统筹引领。xx镇党委为了进一步固化组织优势,成立了"xx联村党委"。在加快组织融合、强化党建引领、保持联村党委合理化运行上,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配强一套班子。xx联村党委书记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兼任,党委副书记由镇人大副主席和驻村第一书记兼任,联村党委委员由xx村、xx村、xx村党组织书记兼任,镇村联动,共同组成联村党委的"最强大脑",带动片区内党员形成发展合力。同时,"委员阵容"分工明确,结合三个村党组织书记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分别负责联村党委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村庄治理等各项工作,实现各村能人资源的有效整合。二是健全一套机制。着眼于XX联村党委的实际情况,为确保联村党委的有效运转,我们在XX联村党委探索轮值制度,联建村党组织书记轮流担任执行副书记,任期为三个月,结合实际,形成"轮值书记"轮值承诺、工作汇报、成效评估、轮值交接四项制度,牵头召集每周工作例会,研究推进联建村日常工作、研判推进重大事项、解决合作难题,激发联建村之间的协同配合,避免发展资源过分倾斜失衡,逐步将原来的"就事论事"固化为"协作联动",实现联村党委的规范化运行。三是打造一处阵地。3个村坚持党建工作同研究、组织生活同开展、党建资源同分享、党建经验同交流,联村党委党员活动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常态化开展"擂台比武"、现场观摩等活动,通过"联村党委书记上党课"、联合开展党性教育、委派党员代表交叉参加主题党日等方式,不断增强彼此联系,强化各村对联村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产业融合,扩展发展链条。产业是强村共富的关键,联村党委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联村党委产业发展。一是集成高效利用资源。联村党委仔细梳理三个村的闲置集体资源,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使原来闲置的土地资源变成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致富资产。比如,在中心村xx村的唯一一块建设用地上,建成了农机粮储两用大棚、石磨面粉车间、菌棒生产车间等一批生产经营项目,可以说,每一块可以用的土地都用来规划建设项目。二是拓展延伸产业链条。联村党委选定菌类种植这一主导产业后,建成菌类种植大棚20个,围绕降成本增效益这一目标不断延展产业链,在产品上游上线菌棒生产车间,原料使用的就是玉米脱粒剩下的玉米芯;在产品下游上线生物颗粒生产线,将废弃菌棒变废为宝,经过加工制成可燃生物颗粒,逐步形成一套产业发展链条,进一步增加联建村集体经济收入。依托xxx较为成熟的产业项目,2024年联村党委整合各级资源,吸纳帮扶资金,投资100余万元建设联村共富项目,建设液体、固体食用菌菌种生产线、无害化接种车间、食用菌烘干及包装生产线,不断提升种植规模。三是探索拓展销售渠道。产业建立起来,产品销售是关键。联村党委聚焦资源要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丰收节、展销会等大型展洽会,积极推介销售林下松茸、菌菇等产品。联村党委也广泛发动在外能人、乡贤和所有可以利用的关系,积极主动对接商超、市场、学校、企业食堂等地,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在产品包装设计、线上推介营销方面深下功夫,借助中国新闻网等主流权威平台,增加曝光力度,把好的产品宣传推介出去,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资源融合,扩展联建平台。2024年,按照全县统一部署,联村党委实施产业项目规划联绘,编制联村党委产业发展规划,梳理各联建村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人才、土地、项目、资金等不同优势,建立联村党委"三资台账",逐步搭建起技术、人力、资源三大平台支撑。一是整合农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平台,为联建村提供菌类种植技术指导,例如指导xx村利用村内林地发展林下松茸种植,引入松茸烘干技术,推出干松茸系列产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二是盘点联建村闲置劳动力,搭建起人才用工服务平台,村企合作建立支部领办劳务合作社,依托联村共富项目建设为各联建村40余户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三是深挖资产资源,搭建资源共享交流平台。联村党委依托菌菇种植产业平台和优质菌种资源,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农村部门支持,推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申报认证要求和程序,全力推动林下松茸申报绿色食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四)治理融合,扩展共治格局。由于三个联建村边界不够清晰,原来各村单打独斗推动村庄治理容易产生边角缝隙。为解决这一问题,联村党委主要依托"xxxx"进行拓展和延伸。一是统一划分网格。联村党委在各联建村原有网格基础上,合理优化网格治理构架,将联建村边界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共划分13个网格,网格长由联建村党组织书记、"两委"成员担任,建立联建村网格长、副网格长月例会制度,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网格比武"活动,推动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二是统一积分标准。联村党委成立后,把联建村群众信用积分标准严格按照《农村居民信用信息指标目录(试行)》进行统一积分,各联建村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了一样的加分标准,避免了相同的项目因为不同的加分标准产生不同的积分,影响信用等级评定。三是统一奖励体系。联村党委片区内统一积分奖励体系,实行积分互认、通奖通兑,联村项目的石磨面粉、菌菇等合作社产品均纳入积分兑换的范畴。每个联建村从本村"xxxx"奖励支出中划出一定比例,建立联村治理奖励资金池,联合开展评先树优活动,一月一评比、一季一奖励,让大家比着干、互相评,大大激发了各村比学赶超的热情,提升联片区域落实质效。四是统一志愿服务。联村党委注重引导群众"全过程"参与跨村联建工作,发挥联建村区域内致富能手、青年人才、退伍军人等力量,整合联建村志愿服务力量,组建"联合志愿服务队",创立"红色星期六"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党员跨村开展卫生清理、义务巡逻、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联动解决联村区域内共有难题,逐步打破群众"本庄人干本庄事"的固有思想。

(五)民生融合,扩展为民服务。联村党委服务面积小,服务人口少,因此在服务民生方面提倡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冗余浪费。一是设施共建。联村党委整合片区部分闲置场所,建设老年食堂、文化大院、健身广场,方便群众休闲娱乐养老;对片区内仅有的一家村级卫生室进行修缮,提升基层医疗条件,方便群众就医。二是成果共享。联建村文化书屋、健身器材对片区各村群众共同开放。

三、成效和意义

(一)基层组织新活力进一步激发。"跨村联建"模式有效打破村域限制,以"联村党委+党支部"的党建模式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推动联建村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抱团发展。通过组织联建,"联村党委"党员教育管理更加规范,"三会一课"等党内基本制度落实更加有力,避免了各村党组织因为"人情面子"不敢管、不想管的现象,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管理失之于松、失之于宽的问题,增强了党员的纪律观念、党性意识,党员作风明显转变,党员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党员大会的到会率由之前的不足60%提高到现如今的90%以上。通过推行"一网三联"、民主测评、党员量化积分等活动,让有作为、愿干事的党员政治上有待遇、社会上受尊重,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党员联系群众更加密切、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集聚了正能量。从本次"大走访"活动的走访情况来看,"联村党委"的党员在群众中的口碑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强村富民新路径进一步拓宽。一是谋篇布局领方向。"跨村联建"模式变"一条腿走路"为"多轮驱动",有效引导各联建村整合盘活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根据联建村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由联村党委科学把握各村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合理制定产业规划、布局产业项目、谋划共建项目,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推动强村富民的好项目在联建村落地,形成共富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惠、共赢发展。目前,联村党委已经形成了集粮食种植、菌棒生产、菌菇种植、林下松茸种植、可燃生物质颗粒加工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联村党委的菌棒制作所需要的原料玉米芯,均就地取材从周边联建村采购,既降低自身生产成本,又增加了粮食生产附加值,为联建村带来了额外收益。二是招引项目助共富。联村党委整合各级资源,吸纳帮扶资金,投资100余万元建设液体、固体食用菌菌种生产线、无害化接种车间、食用菌烘干及包装生产线等联村共富项目,不断提升种植规模,带动了各联建村合作联营享受分红。三是劳务合作促就业。随着农村土地大面积流转、村集体产业发展良好,出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需求激增和用工需求激增的现象。联村党委抓住这一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成立了劳务公司,畅通富裕劳动力与用工方之间的信息渠道,不断拓宽零工招用渠道,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40余人,解决困难群众就业10人,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心仪的就业岗位,实现农民人均务工收入1万元,推动实现村民村集体"双增收"。

(三)村庄发展新力量进一步凝聚。联村党委充分发挥"一网三联"制度优势,凝聚起村内能人、在外乡贤等力量,形成了发展合力。联村党委内年富力强、有群众基础的党员成为副网格长、网格员之后,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变"自扫门前雪"为"共建美好家园",积极承担矛盾调解员、乡风督导员、环境监督员等角色任务,实现更加精准地对接群众需求,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增强联村党委工作力量。与此同时,根在乡村、情系乡村的乡贤也成为了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外乡贤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帮助解决矛盾纠纷,捐款捐物帮助建设公共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并逐步形成了"每逢佳节敬老人"的孝善捐赠文化,树立起"孝善养老"的良好村风。每逢佳节,在外乡贤会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到食堂看望老人,自愿捐款捐物,食堂米面粮油蛋奶等基本实现自足,给长者食堂长效运行提供了新思路。2024年春节,有两名远嫁的女士回娘家为食堂捐款3000元。通过了解,原来她们的母亲一个人在家,村里开办了食堂之后,为老人解决了一餐热饭,并且逢年过节还会走访慰问,送上米面油等物资,姐妹俩特别感激,觉得老母亲在村里被照顾得很好,有了能力也想为其他老人尽份孝心、做点贡献。

(四)乡村治理新气象进一步焕发。随着信用积分在联村党委的推广应用,信用积分凝心聚力的效能不断提升,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较之前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变得干净整洁有序,联村党委用于环境卫生整治的支出较之前降低近三分之二。"跨村联建"模式把"联"的思维融入基层治理中,推动村级事务联管、社会治安联抓、矛盾纠纷联治、乡风文明联育、应急抢险联动,为联村党委做好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联村党委成立之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村与村之间的连接处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把原来的三不管地带分享的“(学习)以“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便了群众出行,解决了安全隐患。再比如,在今年的防汛工作期间,联村党委组织联建村党员、志愿者组成防汛应急工作队,积极开展日常巡查值守、排水设施维护、防汛应急演练等工作,走村入户开展防汛知识宣传、风险隐患排查,细心检查村庄老旧房屋是否存在积水、渗水等问题。

(五)村民幸福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联村党委通过统一布局、统一谋划,结合实际制定了各村年度村级实事项目清单,各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效果显著。比如,联村党委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建设了一处爱心菜园、一家馒头房、一家磨面坊等惠民项目,为联建村群众提供了质优价廉的蔬菜、馒头、面粉等,进一步打通了产业和群众之间的"民生路"。通过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对联村党委内大街小巷裸露土地进行绿化美化,种植扶芳藤等植物,绿化面积达3000于平方米;巧妙利用公共空间,增设休闲设施3处,安装健身器材30余项,营造起宜居的乡村环境。重视为老服务,采取"自助+互助"的方式每日问安、送餐上门,对行动不便、独居留守老年人进行探视关怀,化解老年人居家安全风险,让外出务工子女放心、安心,促进了群众对联村党委的情感认同,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联村党委实施活动联办,每年以联村党委名义集体组织开展入学升学礼、参军礼、"我们的节日"等娱乐文化活动,各联建村的"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都会在其他各联建村进行广播宣传,动员老百姓到活动现场观影听戏,通过各种形式"把村民的热情"带起来",使村民的精神生活"富起来"。

四、工作启示

(一)要抓好一条主线。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通过成立联村党委,以党建引领为牵引,聚力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打破单个村党组织力量有限、资源分散和各自为政的局面,推动农村党建由纵向领导、垂直管理走向横向互联、区域整合,有效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二是选优配强联村党委班子。联村党委班子是引领片区发展"领头雁"。要搭建好组织框架,积极打破村域制约,选优配强联村党委班子,将各村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熟悉村情的人才选进联村党委班子成员。要注重后备干部培养,将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优秀农民工纳入后备干部储备库,通过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好后备力量,为联村党委接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建强联建村班子。村班子队伍建设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要坚持既抓大又抓小,抓实村"两委"班子建设。村"两委"干部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当先锋、做表率。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要持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支部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二)要凝聚一种共识。思想是行动的重要前提,思想没达成共识,实施起来就会不理想。通过学习、对比,我发现我们的联村党委虽然实现了一定的进步发展,但与全县其他联村党委、全省的示范点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村本身发展就比较好,有突出的项目优势,有些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较为突出的资源禀赋和地缘优势,再借助跨村联建这个平台,建成联村党委,就形成了"1+1>2"的合力,发展的更加迅速。但对于我们来讲并不具备项目优势、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因此,我们首先要凝聚起一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共识,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循序渐进,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好事干好、实事干实。要全面掌握村里真实情况,找准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径和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围绕确定好的产业不断延链强链,形成一套全产业发展链条,促进片区振兴。

(三)要建好一批载体。推动产业发展是"跨村联建"的关键着力点。要把握好长远趋势,立足长远发展需要,立足各村土地、人才、项目、技术、资金、资源等不同优势,明确联村产业的发展方向,统筹产业布局,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要坚持差异化原则,各村项目分工捆绑,发挥龙头带动的联营机制,发挥中心村优势,以强带弱,辐射带动联建村共同发展。要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抓手,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布局。提升治理效能是"跨村联建"的重要立足点。要根据实际划分联建村治理网格,建立"联村党委-联建村党支部-党员-村民"的机制,以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秸秆禁烧等工作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共治。要规范事务管理,联村党委作为各个联建村庄的核心领导力量,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理顺联村党委与各联建村村委会的关系,各村依然拥有独立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权利,联村党委不干涉各村的村民自治事务。提高民生福祉是"跨村联建"的最终落脚点。党的XX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联村党委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举措,抓好弱有所扶、困有所帮、老有所养、残有所助等工作,办好为民造福的暖心实事,扎实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全力织牢民生保障网。

(四)要用好一批能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想做好"跨村联建"工作,用好能人是关键。一是要用好村内能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通过整合联建村资源联动各方力量,深入挖掘片区内离任村干部、党员、热心村民、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以及致富能手、农技专家等"能人",激发"能人"效应,通过"能人"参与基层治理,发挥他们在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形成让村民"入圈"、治理"破圈"、幸福"出圈"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二是要用好在外能人乡贤。用好在外乡贤,首先要对在外乡贤情况有所了解。要广泛发动联建村党员、代表、村民积极上报在外能人名单,建立在外人才台账,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与在外人才建立联系。要打好"乡情感召牌",利用重要节假日,以在外人才回乡探亲为契机,组织返乡能人共话家乡发展,为联村党委产业发展、民生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实现双向奔赴。三是要用好外来的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是经过各级党委层层选拔、优中选优、认真研究才确定的,他们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所掌握的人脉、资源是也是我们所不能及的,能够为我们提供不一样的思路、带来更多资源。因此要积极向上级争取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利用他们的见识、人脉、资源为联村党委发展提供助力。

(五)要实现一种状态。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要深刻认识到发展和稳定,如同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基础。要实现"以稳定确保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的状态,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着力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让农民"说事、议事",完善乡村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用好"联村党委"各项制度,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基层矛盾化解在源头,扫清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要把发展与稳定、民生、人心紧密联系起来,让发展成果转变为民生实事,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激发和增强农村活力,凝聚人心,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67 3983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