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扎实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以扎实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根据“两级书记”培训计划安排,今天我以“以扎实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为题给大家上一次专题党课。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基层党组织是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这就科学指出了组织强与乡村兴、群众富的内在逻辑,只有基层党组织强,乡村才能兴,群众才能富,国家才能好。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治理强基战略、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贯通起来,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建强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致富的“好班子”。推动形成“统领有方”的组织引领体制,树牢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航向标”。乡村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抓基层、打基础、强基业、固基本这些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贯彻落实好。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关键是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是要落实“双培养”的组织机制。“双培养”组织机制,就是既要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品德作风正派、处事公正公平、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人选进班子,又要注重把现有村干部培养成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能人,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担当精神强、治村能力强、带富本领强的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打牢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方面,把带领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党的基层组织要突出政治标准和实干实效,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坚持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完善村干部的晋升渠道、福利待遇、政治荣誉、教育培训、容错纠错等激励机制,从回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群体中选出发展思路清晰、“双带”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进入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注重将各方人才集聚到乡村振兴大舞台中来。同时,注意把农民中思想政治素质好、政治意识强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注重培养后备力量,不断充实村“两委”班子。另一方面,把现有基层干部培养成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能人。首先,强化系统培训,坚持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业培训相结合,采取专家授课、交流研讨、实地学习等“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大对村“两委”班子在市场经济、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和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多角度拓宽村“两委”班子视野、增强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强化法治社会观念,不断提升他们指导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参谋、协调能力。其次,注重实践锻炼,采取“理论培训+现场观摩”“业务辅导+实操演练”立体模式,依托“两新”组织、楼宇商圈、产业园区等平台,探索实施村干部到企业挂职、驻村工作人员与村干部结对帮带等方式,让他们在生产一线“边学习、边培养、边锻炼、边提升”,全面提升他们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最后,完善考核评估办法,围绕“班子运行顺不顺、工作能力强不强、精神状态好不好、群众反映行不行、矛盾问题多不多”等内容完善分类考核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和任务分工,采取定期评定、随机检查、年度述职、满意度测评等综合评价,实现精准化、动态化管理,通过开展村党组织星级评定,常态化选树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预警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重点村党组织,“抓两头、带中间”,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二是要探索“双选派”的工作机制。根据各地工作实际,可以将当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与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双选派”的工作机制,发挥“1+1>2”的效果,实现制度上的优势互补、互为助力。第一书记主要采取“点派驻”的方式,按照“因村派人、因人选村”的原则,积极探索实行“双向选择”的派驻办法,面向新农村建设任务重、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信访问题较多的重点村提供科学指导、协助精准解决问题,强化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个人能力与派驻村需求间的对接,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如一村一指导、一事一指导、一业一指导等,既可以针对矛盾问题比较突出的村或者其某一项比较薄弱的工作实行“派驻指导”,也可以对一个区域内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改造等一类工作实行“巡回指导”,对于周期比较长、涉及面比较宽的工作实行全过程、全产业链的“跟踪指导”。要将第一书记与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相结合,选派一批既有浓厚乡土情怀、又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打硬仗、攻难题,按需求派驻、以效果为导向进行指导,既留下带不走的工作队,又留下长期管用的经验方法和发展优势。探索打破地域、部门、行业、体制、身份、专业等壁垒,鼓励各村聘请优秀乡贤担任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兼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顾问”,积极稳妥地组建发展顾问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既利用自身优势跑项目、找资金、要政策、谋发展,又出金点子用活自身资源,帮助村“两委”提能力、聚合力、强实力,理思路、谋出路、蹚新路。通过完善“双选派”的工作机制,可以更好地建立健全“企到村”“企到企”帮扶机制,组织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经济薄弱村及该村现有的集体企业进行点对点帮扶,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资源回乡,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精准发力,确保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使广大群众物质上更加富足、精神上更加富有。三是完善“双挂钩”的考核机制。探索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绩效与经营者收入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的“双挂钩”考核机制,既激励企业经营者提质增效,又鼓励各级干部创先争优。完善引导健全经营管理绩效与经营者收入挂钩的干部结构性奖励制度,有条件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可探索股权激励机制,最大程度激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要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畅通从优秀村干部选拔乡镇领导、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渠道,提高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优先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对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无思路、无举措、无成效的乡村干部,通过撤换选派等方式进行组织调整。通过“双挂钩”的考核机制,提高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致力于培养出一批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勇立潮头、创新进取”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人才,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激励保障。乡村振兴没有人不行,没有能人更不行,没有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绝对不行。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才能全面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为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更好地全面推进共同富裕。

二、探索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致富的“好路子”。不断完善“外圆内方”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牢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共同富裕这个“内方”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不断画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方式经营的这个最大同心“外圆”,逐步形成了“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资产盘活型、资本运营型、产业发展型、生产服务型、村落建设型、土地股份型、兜底保障型、村企共建型”等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牌弱的难题。在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适应新时代新征程上新形势的需要探索出更好的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创新发展思路,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因地制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量质齐升。一是要坚持组织带动,做大“组团式”发展。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坚决树立一盘棋思想,结合地理区位、资源分布、传统产业等情况,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发展全局中进行科学规划,在抢位发展、错位发展过程中精准定位、扬长补短,坚决避免一哄而上、同质竞争。特别要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鼓励支持多个村,特别是发展空间较小、村内资源匮乏或受生态保护限制、规划限制的村,联合成立多村连片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组织联建、资金联用、资源联合、资产联营,破解资金、资源、资产的“碎片化”问题,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各地可以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由村集体通过合作社将农户手中的土地流转整合,通过填充沟渠、成片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宅基地复垦、村庄整治等项目,通过市场将升值后的土地承包出去,发展绿色、规模、高效农业,激活“沉睡”的资产,不断提高土地收益率,积极促进村级集体资产增值,培育一批具有先行先试、引领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二是要坚持企业推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企业必须因地制宜、由特创新,才能在抢位发展、错位发展中不断破解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乡村产业发展不优、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潜在优势挖掘不够等问题。要做实“土”的底色,深入分析本地的乡土资源优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丰富乡村经济业态。要做响“特”的品牌,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当地风情,因村施策,运营模式可以选择发展特色种养、旅游康养、产品加工等产业,也可以成立物流、劳务、物业管理等服务公司,为做响农林特色产品、老字号产品、非遗产品、手工产品、文旅产品等品牌提供优质服务,还可以承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通过多种经营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特色乡村,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要做强“产”的实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优胜劣汰、优中选优”中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树强一批引领新型消费需求且记得住、叫得响、走得出的好品牌,推动由“卖产品”的“原字号”向“卖品牌”的“创字号”转变。三是要坚持市场驱动,做实“绿色化”产业。产业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根基。要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党员致富能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基地+农户”“村委会+集体经济管理委员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经营方式,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贯通融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农业品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农业品牌建设要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绿色兴农、质量优农、品牌强农,以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全产业链为抓手,注重狠抓特色产业发展,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一村一策”“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要深度挖掘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附加值,巩固现代农业大生产基础,延伸现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产业链,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强化休闲农业“接二连一”,把村级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的品牌做实、做好、做强,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有效破除一些村集体经济存在的“品牌杂乱弱小、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全面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致富的“好方子”。持续提供“四面八方”的协同支撑资源,织牢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安全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各级党组织要引领发展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正确认识新型集体经济的性质、地位和功能,正确处理好带头致富与带领致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加强各方面政策协同和配套支持,才能有效破解基层组织不强、产业发展不优、治理水平不高、乡村振兴后劲不足等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一是正确认识“统”与“分”的辩证关系。统合各种发展资源要素,形成多种形式“经济大合唱”。“分”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家庭为主要的生产经营单位,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统”是“以基层农村组织为依托,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统与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只有科学认识“统”与“分”的辩证思想,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才能更好地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遵循经济规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经济组织、乡镇企业等多种有效形式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通过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大市场的发展理念把土地集中起来连片经营,致力于发展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的立体农业,实现“经济大合唱”。二是正确认识“内”与“外”的辩证关系。强化各项政策协同配套,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大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正确处理好自身努力与外部协同的辩证关系,才能稳中求进、稳中有进、稳中优进,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农田、道路、水利、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统一机耕、供种、灌溉、植保、收割、运输、销售、技术等服务,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清晰的产权结构,推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灵活、务实管用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建立健全并理顺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各司其职的框架,为创新拓展集体经营性收入提供制度性保障。另一方面,要善引外力,构建多元政策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制和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在财政保障上,整合现有扶持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与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项目,通过发挥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向农村流动;在产权政策上,提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运营水平,鼓励和支持以多种形式流转交易农村产权,加快探索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生产设施设备、注册商标等抵押担保办法,实现资本、资源、技术等要素优化配置;在土地供给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在年度可用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门用于集体经济发展物业项目。鼓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交易,所得收益归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是正确认识“放”与“管”的辩证关系。提升各类服务质量效能,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更大提升。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大力造血又持续输血,更严防失血。一方面,在健全服务体系中放手激励。对新型农村集体领办或参与的各类经营性项目,依法依规减征免征相关税费,免收各类行政事业类收费,通过税收优惠、核减返还减轻集体经济组织税收负担。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各级金融机构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项目在信贷支持上给予计划优先、利率优惠,并积极探索扩大有限担保物范围。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对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防范和分散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风险,有效化解市场主体后顾之忧,促进更多经济要素向农村流动,深度释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在完善治理体系中从严管理。依法规范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完善全面覆盖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使用、交易、处置制度,从资金、资产、资源及经济合同上入手,着重解决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等问题。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合同管理、收益分配、财务公开等制度,狠抓“小微权力”清单落地,防止“三资”流失、“数字”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享受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生产和服务等收益。注重在分配集体收入时留足留够公益金和公积金,有效化解集体经济“办不成、做不好、干不大、走不远”的瓶颈,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出行难、活动难、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就业难等最直接、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让广大群众的好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

同志们,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给我们指引了改革前行的方向,我们现在就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笃行不怠,以钉钉子的精神夯实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乡镇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67 3309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