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体实施方案+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总结+“一校一案”推行中小学校党组

浩渺 分享 时间: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明确了校长的职责与权力,强化了党组织的领导地位。通过改革,推动“一校一案”落实,确保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措施,提升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工作总结显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校长的决策能力与责任意识得到提升,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体实施方案+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总结+“一校一案”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总结

“一校一案”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工作总结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总结

“十四五”期间,xx中学深入探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提出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建立“全覆盖”党委领导机制、“一体化”支部运行机制、“融合式”全员育人机制的“1+3”工作机制。

1.“全覆盖”的党委领导机制

党委领导全方位。党委书记统领全局,其他党委委员分管或兼管各个领域的党建任务,包括组织、宣传、纪检、统战、青年等各个方面,从组织上落实党委领导“全覆盖”。同时,党委委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对支部工作的了解和指导。

党委决策有章程。学校修订了《xx一中章程》,明确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结合学校“党政一肩挑”的实际情况,

 

建立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联席会议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

沟通协调和监督保障有机制。学校党委办公室负责安排会议时间,组织参会人员,记录会议过程,编写会议纪要。会后督促有关部门、人员落实会议决定,反馈执行效果,从而更好地将党组织的领导落到实处。

2.“一体化”的支部运行机制

支部组织一体化。坚持“两个统一”,即党员骨干与业务骨干相统一,党的领导与业务领导相统一。一是支部建在年级。3个年级分别建立党支部,年级主任兼任支部书记,年级副主任兼任支部副书记,支部的组委、宣委、纪委,均是年级的骨干成员,确保党政步调一致,形成合力。二是支部建在处室。按照“大德育”“大教学”两个系统,将各个职能处室的党员组成两个支部,由中层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党员业务骨干担任支部委员,以部门为单位建立党小组,由各部门业务骨干担任党小组长。

支部工作有规范。结合内设党支部的实际情况,梳理形成了xx一中党支部工作规范》。主要内容包括: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定期向学校党委汇报工作、述职述廉;加强支部自身建设,提高支部建设规范化水平;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政治思想觉悟;开展“一支部一实事”活动,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党员承诺亮诺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定期评选表彰先进典型。

 

支部作用发挥好。各党支部积极贯彻落实“融合式党建”的基本要求,结合支部实际,党建工作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一体部署,一体安排,以高质量党建助推各项工作的开展。

3.“融合式”的全员育人机制

第一,党组织领导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认真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定期研究部署意识形态重点工作和责任制,召开意识形态专题学习研讨会。

开展“四史”教育,厚植红色基因。成立了由领导干部、历史教师、思政教师和校外专家组成的“四史”宣讲团,长年坚持为师生作专题讲座。

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安排专人负责运营和监督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电子屏、论坛等阵地,确保内容健康向上。常态化组织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大力宣传学习“四有”好老师、师德标兵等事迹,编辑《xx》《xx》,讲好xx中学故事。

第二,党组织领导的德育工作机制。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五育”并举,坚持严格管理、自我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为重点,以学校“四自课程”为依托,着力夯实德育常规,完善德育课程,建强德育队伍。

丰厚师生的文化底蕴,切实提升“文化自信”。利用xx”,开设书院修身课程,组织xx书教展,开设书法研习课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红歌”合唱比赛,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开设爱泥彩塑、毛猴等校本课程,加强民族民间文化滋养。开设“跟着习总书记学语文”校本课程,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强团委会、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好党的“青年后备军”。充分落实“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要求,利用“五四”青年节、团员组织生活会、学生干部大会等契机,开展捐赠书籍物品、志愿服务等活动。安排党委委员主讲团课,激励学生干部树立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

第三,党组织领导的大思政课程育人工作机制。

组织集体学习。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新质生产力、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等主题,党委班子与思政课教师多次开展集体学习活动,边学边悟边看边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开展交流研讨会。围绕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等问题,学校党委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交流研讨会,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要求:政治觉悟要高,自身发展站位要高,要创造性地推进思政教学改革。

 

开展联合教研。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展思想政治学科线上联合教研活动,引领两校思政课教师坚定职业理想信念、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第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组织开展了xx手拉手”师生结对导学活动。每名党员牵手2—3名学生,通过课后辅导、谈心谈话等方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学习困难,共300余名学生得到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此项活动有力地加强了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形成了浓厚的全员育人氛围。

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离不开党委、支部、党员三个层面的主体作用。党委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决策环节,支部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实施环节,党员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落实环节,三个主体缺一不可。

“一校一案”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工作总结

今年年初以来xx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聚焦“教育强区”建设目标,“一校一案”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健全组织、建强队伍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科学设置学校党组织。根据各学校党员人数、办学规模以及教育管理等情况,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在各中小学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目前辖区中小学党组织达到29个、党员664名,实现了全系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选优配强学校党政领导干部。根据“党管教育、民主集中、优中选优、人适其岗、交流激活、依规依据”的原则,选优配强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形成“政治过硬、结构合理、勇于担当、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基层学校党政干部梯队。目前,基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47岁下降到46岁。

加强学校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党员培养成为教学骨干、把教学骨干发展成为党员”理念,高质量发展党员,高质量培养党员干部,选派14名中青年校长到xx教育学院xx教育学院、xx师范大学、xx大学等高校,参加校长能力提升培训;组织xx名骨干教师到xx大学、xx师范学院等参加专题培训;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等2300余人次;组织中小学(幼儿园)中层以上干部和党员教师,参加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专题网络培训,打造学校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和“引阵雁”,引领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责任、优化机制让学校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大力实施“一岗双责”制。实施学校党组织领导与行政领导“双向交叉任职”制度,在全区各中小学实行书记、校长“一肩

 

挑”,党员副校长兼任委员;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配备熟悉党务工作、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志担任专职副书记,推动“一岗双责”落地落实。截至目前,辖区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的有25所、分设的有2所。

完善学校党组织协调运行机制。建立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制度及其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把握学校改革发展方向,决定学校建设发展重大事项,监督学校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实施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师资建设、教育教学、财务管理等职权。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确保在重大议题和事项的决策上,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凝聚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合力。

建立学校党组织指导督导机制。把党建重点工作细化为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制度执行、履行抓党建主体责任等9方面、21项具体指标,加强常态化指导督导,以评议考核为“指挥棒”,在追责问责中使党建责任成为“硬约束”,确保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规范高效运行。

党建引领、示范带动让体制变革彰显更强活力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以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为抓手,推进组织设置科学化、党建阵地标准化、党内生活制度化、党建工作品牌化,xx中学、xx小学、xx小学被评为xx市中小学校(幼儿园)“一校一品”党

 

建品牌特色校,把学校党组织打造成“团结带领师生、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强化党建教学融合。构建“组织引领、党员帮带”机制,以党建统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开展“讲党性、比带争”“高效课堂暨思政课大练兵”等系列活动,举办“红色党建文化”“家风家训建设进校园”等活动,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守牢中小学校意识形态阵地,让党建工作融入课堂上下、校园内外。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在线上媒体开辟专栏,集中展示各学校党的建设、教育综合改革和推进“教体融合”、落实“双减”政策等重点工作成果,营造党政合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湘江中学、xx小学等6所学校成功入选“xx教育名片”学校,xx中学成功创建xx省第四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成为全市5个县区第一所省标准化管理示范校。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

 

切实加强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增强依法办学意识、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学校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内容

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上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校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学校党小组要按党章规定完成党的基层组织的八项基本任务,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维护学校的安

定团结和政治稳定。

2、负责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健全各项党建制度,加强民主集中制、群众观念等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提高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的能力。

3、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按照学校重大问题议事决策规则积极参与决策。

 

4、做好干部和人才有关工作。根据“党管干部”原则做好校内中层干部的推荐、考察、培养、教育等工作,加强后备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5、支持和监督校长依法行驶职。从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协调学校内部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团结,共同办好学校。

6、领导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7、领导和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保障教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力,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8、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的工作,支持他们根据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9、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校长的主要职责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

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校长要支持配合党组织开展工作。

1、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教职工,保证

 

学校的办学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按教育规律办学,确保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学校章程实施管理,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措施。

2、实施任务目标责任制。校长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行政部门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和任期责任目标,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报上级教育局审批后实施。

3、负责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培训计划,推进学习型推对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专业水平、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加强对班主任、中青年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严格教师队伍管理,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4、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的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思想,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实施素质教育,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负责总务后勤工作。贯彻勤俭办学原则,坚持总务工作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方向,严格财务管理,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关心师生生活,爱护师生健康,严格管

 

理校产和财物,抓好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6、支持学校党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中的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众组织的活动。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7、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支持社区建设,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推动社区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协调一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教职工代表会的主要职权

学校教代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教代会接受学校党组织的领导。

1、团结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和其它各项任务。

2、听取和讨论校长的工作报告。审议学校章程、发展规划、重要改革措施、财务报告以及学校其他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3、审议通过学校教职工聘用聘任方案、奖惩办法、重要规章制度以及其他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审议通过后,校长颁布施行。

4、审议决定有关教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5、积极支持校长履行职责,及时收集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监督。

 

6、教代会提案及做出的决定,校长应当认真处理和落实。校长对教代会通过的事项有不同意见时,通过校委会会议集体讨论后决定。

五、学校重大问题的议事规则

学校重大问题要按照议事规则和程序,经过校委会集体讨论后决策,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一)学校重大问题的内容1、制定和修改学校章程;

2、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年度与学期工作计划和课程计划;

3、重大改革措施及规章制度;

4、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5、校内岗位设置和教职工聘任、聘用工作方案;

6、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7、教职工收入分配和考核奖惩方案;

8、年度经费预算、决算及大额经费支出安排;

9、重大基建项目和校产发展计划;

10、制定校园及师生安全制度;

11、其他重大问题。

(二)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形式

1、学校职权内重大问题决策由校委会议讨论决定。

2、校委会议由校长主持召开。

3、校委会议成员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副校长、主任和工会主席(或中层以上干部)等。

 

4、校委会议对学校工作重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如遇认识不统一,讨论意见发生分歧,按校委会大多数意见执行。

(三)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程序

1、确定议题,列入议程。需要列入校务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由校长听取各方意见后提出,与学校党支部书记共同商议确定。

2、调查研究,形成方案。对确定的议题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校长与党支部书记充分酝酿,形成共识和主导性意见。

3、会议讨论,形成决议。学校重大问题在校委会议上充分讨论,形成决议。

4、明确分工,组织实施。凡经校委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由校长明确分工,负责实施。党支部保证监督实施,工会积极配合支持实施。

5、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应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6、根据管理权限,须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重大问题要按规定报批后方可实施。

 

67 441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