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存在的8个方面问题范例实用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政治生态存在的8个方面问题范例实用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政治生态存在的8个方面问题1
日前,十九届中央第x轮巡视的x个省区反馈情况公布,其中多地政治生态存在问题。如,辽宁省修复政治生态任务还很重、黑龙江省政治生态尚未根本好转、湖南省政治生态一度遭到严重破坏、河北省整治政治生态着力不够。
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因此,准确研判被巡视地区政治生态环境,从而精准发现存在问题,是巡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日,**省委第八巡视组结合巡视工作中有关政治生态研判的具体情形进行梳理,在总结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精准发现区域政治生态问题的思考。
一、政治生态研判中的难点问题
(一)研判指标不统一。为了避免政治生态评价千人一面,无法刻画问题程度和演变的趋势,各地区在巡视工作中都探索构建了不同的研判指标体系,力求通过可观测、可量化的简练指标对被巡视地区政治生态作出评估,为研判结果提供数据支撑。在各地区的巡视实践中,有的把政治生态研判指标界定为“政治纪律、政治功能、工作作风、廉洁自律、选人用人、组织生活、意识形态、两个责任”;有的归集为“四个意识、关键少数、责任落实、用人风气、腐败问题、干部作风、纪律执行、政治文化、群众评价”;还有的将研判指标缩减为“政治生态主体表现、制度机制执行、环境绩效影响”,路径不同,指标各异。
(二)研判内容等同巡视。《中央巡视工作规划》对巡视工作指导思想作出规定,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这为巡视过程中开展政治生态研判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由于巡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人员少,巡视工作本身就是围绕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查找问题,一些地区在实践中常常会把政治生态研判与巡视合二为一,不单独进行政治生态研判,将巡视发现的问题作为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把巡视报告简缩为政治生态评价报告。
(三)研判结果无法运用。虽然各地区都将政治生态研判作为深化巡视的重要手段,但从当前各地区巡视反馈的情况看,政治生态研判结果较少公布,即便偶有涉及,也未能对被巡视地区政治生态作出等次评定。客观上看,地方巡视有关政治生态的反馈情况,既无法让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对被巡视地区政治生态情况平行比较,也不利于被巡视地区纵向掌握、对标整改。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生态“内涵”不明晰。目前,对“政治生态”内涵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界定。有的从政治主体的视角进行阐述,认为政治生态是处于特定政治环境影响之下的政治主体的“生存方式,养成的政治习性,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有的将生态学理念引入政治学,认为政治生态具体是指“一定社会范围内政治个体间、政治个体与政治生活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还有的从系统论和反映论的观点出发将政治生态定义为“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内涵外延的扩展,使得不同地区基于自身的理解,构建出了不同研判指标体系。
(二)研判与巡视关系未厘清。无论是巡视规划、巡视条例还是各地区的实施办法,都没有对巡视过程中如何开展政治生态研判作出具体规定。加之政治生态研判的内容贯穿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与巡视关注的重点内容有诸多交集,很容易让巡视组把政治生态研判等同于巡视。
(三)研判结果很难验证。无论是评估还是描述,政治生态研判结果更多的是对被巡视地区当前政治生态情况的判断,由于研判的依据大多是主观感受,又缺乏横向、纵向比较,无法对被巡视地区作出面上的等级评定,加之政治生态研判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被巡视地区党委(党组)及班子成员的整体评价,故而实践中,巡视组会以无法比较、拿不太准为由避免作出等级评定或量化打分。
三、准确研判政治生态的对策建议
(一)厘清主体构成——关键少数与群体风气。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应当包含各级党组织的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研判工作要紧盯主要领导,突出关键少数,要始终将党委(党组)领导班子作为研判“政治生态”的主要对象。然而,政治生态研判绝不仅仅是针对领导班子这一“关键少数”,而是对全体党员精神面貌工作风气的面上描述,研判指标可以是点、甚至是线,但研判结果一定是对被巡视地区(单位)党组织整体健康状况作出的判断,不能只谈关键少数,也不能只谈某一项工作。研判指标可以有差异,但核心指标和观测点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看政治意识强不强,这是衡量党内政治生态优劣的核心指标。包含忠诚度、敏感性、执行力和价值观。二看清廉程度高不高,这是衡量党内政治生态好坏的关键指标。包含干部群众的收入比、官员财产的透明度、贪腐案件的发生量。三看用人风气正不正。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是政治生态的重要“湿地”。包含初始提名的主渠道、考察程序的规范性、提拔任用的认可度。四看党内生活严不严,这是防范从政环境污染,及时纠正、修复政治生态的基础。包含政治生活制度的执行程度、批评的深刻程度、班子的凝聚程度。五看政商关系纯不纯,这是衡量一个地方(单位)党内政治生态优劣的重要标尺。包含政府办事的效率状况、企业办事的成本状况、政企相互的沟通状况。六看社情民意好不好,这是政治生态在社会生态中的现实反映,是评判政治生态好坏的最直观指标。包含人民群众幸福感、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矛盾纠纷调解率。
(二)关注趋势走向——纵向分析与平行比较。根据研判指标体系得出的定量研判结果,需要结合一个地区(单位)一段时间以来政治生态历史演变、政治生活现状和未来发展特点整体把握。如,在对**建湖县、滨海县、射阳县政治生态进行研判时,巡视组既关注当前的研判结果,又对三个县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情况进行了纵向分析,分别作出了“平稳向好”“总体趋好”“持续转好”的趋势判断。此外,在确定等次时需要横向确立参照对象,不能简单地以某一分数线作为“好”与“不好”的分界线。要通过对同一系统、同一区域的同类型单位政治生态进行评估,获得面上评价定量数据,再根据被研判单位的得分,设定不同等级阈值,最终做出等次评价。
(三)协同两者关系——同步开展与重点深化。巡视过程中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既不能将两者合二为一,也不能将两者孤立隔离,更不能认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就是巡视的简缩版,而是要在巡视基础上,把分析研判贯穿巡视的全过程,相互印证,作为发挥巡视标本兼治战略作用的又一次升华。政治生态研判不能简单地罗列巡视发现的问题,要重点分析巡视发现问题背后的病灶病因,以及“三大问题”与相关系统问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情况,进而提出相关建议,重在解决被巡视党组织存在的系统性、机制性问题。政治生态研判结果要作为向领导小组汇报的重要内容之一,研判发现的问题要写入巡视反馈报告一并向被巡视党组织反馈,并作为相关部门监测预警该地区(单位)政治生态情况的关键指标。
政治生态存在的8个方面问题2
摘要:中国的政治生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党内和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与探讨政治生态相关问题,首先从政治生态的含义方面进行分析,从广义与狭义的角度解释政治生态,并且分析了政治生态主要特征;其次结合文献对判断政治生态优劣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政治生态中存在着理想与信念不坚定、权利监督不完善、选人用人制度落后等问题,最后针对提高政治生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治生态 问题 对策建议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书记认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在党内甚至国家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以此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与领悟***总书记的重要思想指导,并且深入分析、认识不健康的政治生态对党内政治生活带来的危害,努力探寻规律,结合现实问题与系统实施治理,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政治生态的含义
(一)政治生态的科学内涵
政治生态的具体解释在不同的角度有其不同的范围,主要分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的政治生态主要从宏观的角度指政治生活,是党内风气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而狭义的政治生态范指党内的政治生态,指代党政的制度、文化以及生活相互联系的综合体,意为党政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现状。政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认为是党内政治的灵魂,它主要从政治态度、认知与情感等方面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与心态。
(二)政治生态的主要特征
1.整体性
无论是生态系统还是社会环境系统,整体性是每一系统的根本特征。政治生态也是一个系统,它的存在同样与其它因素相互影响,而非独立存在,在多个要素的共同协作之下,政治生态才具有整体性。如果其中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动,那么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会直接影响其他要素的发展,更加严重的结果是改变整个政治生态环境。
2.复杂性
政治生态是由多种不同因素组成,包括多种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和许多政治主体。因此,政治生态是极其复杂的综合体,与此同时,非制度因素与制度因素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影响着政治生态,并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动态性
政治生态与其它生态系统一样具有时刻的变化性,根据时间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生态可能会产生固定的形式。在众多要素优良的协同作用下,良好的政治生态才可以形成,倘若党内存在不正的风气,会直接对政治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二、政治生态优良的判断标准
(一)政治制度是否落地管用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的、严谨的、全面的政治制度,在各个方面均有涉及。除此以外,中国共产党还在党内建立了一系列以党章为根本原则的党政法规制度,在制度的坚决实行下,建设党内优良的政治作风。制度并非空谈,执行非常重要,通常以观察一个地方政党是否带头执行国家法规制度为标准,来判断这个地方政党的政治生态是否优良。将党的政治生态落到实处,党组织与党员干部要起到积极带头示范作用,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治党与依法治国等;在党的正确的领导下,坚持“两准则、四条例”的重要原则,落实履行党政法规制度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三是在历史实践中,贯彻落实党优良的政治习惯、政治规则以及优良作风等。
(二)政治文化是否积极健康
政治文化是主观概念,反映了交往主体在具体交流时的态度观点,具有较强的实践特点,具有评判事物、调控行为等定向功能。政治文化一般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时所选择的立场与相应的价值观念,通常会对主体自身以及其他主体之间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党政人员而言,最基本的党政文化就是如何维护公平正义以及在事物中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党组织内部政策体系的信任程度,对党的目的的承认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反腐败和清洗等其他積极的政治文化。“圈子文化”“市场文化”等不健康的政治文化都会直接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同时对政治生态产生恶劣的影响。
(三)政治生活是否严肃规范
政治生活直接反映了政治和生态发展的状况,一方面是公正正直的严格用人条件,客观的、公正的任用与评价党内干部,在政治观念、思想品行、工作能力、反腐倡廉等方面对干部牢牢把关,保证有才能的、有责任感、高素质的先进干部加入党的干部队列中。在严格的就业条件下,我们也需要的保证党的清洁和诚实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具有民主的工作作风,遇到问题时,干部之间不相互推脱、不独断专行,党内领导与各个干部之间襟怀坦白,全力完成党的事物安排,确保党的队伍之间紧密联系,具有不可撼动的凝聚力。党内各级干部之间坚持清正廉洁的思想毫不动摇,腐败一定会侵蚀优良的党内政治环境,使得政治生态不断恶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各级干部必须牢牢树立的价值观念,坚决铲除一切政治腐败的源头,坚决建立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环境。
(四)各种“元素”是否良性互动
在各种要素的科学配置下,可以实现良好的政治生态。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政治制度是最首要的,只有在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下才能更好的发展,优良的政治生态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政治制度,而且需要党员干部强大的领导以及调控能力。其次,党的政治制度主要由党内规章制度具体来体现,政治文化通常用来衡量党的制度,在规范制度下开展各级党员的政治生活。此外,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态中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可以促进政治生态建设和完善政治生态的不足。
三、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与信念不坚定
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的根本条件看,就是拥有正确的和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某些外部因素甚至会导致信仰的改变。也许是因为不同领域的文化差异,或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许多多重攻击,包括西方,封建和市场文化,都会导致信仰的变化。此外,追求利润和良好人文主义的沉浸和侵蚀,码头文化的潜水文化和圏文化,也会导致一些黨员干部缺乏自律性,使得信仰迷失的同时,精神也缺少“钙质”。
(二)权力监督存在盲区
对有关人员强力的监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打击不正之风的蔓延,因此使得政治生态达到自我净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权利监督。除此之外,监管规则不完善,监督权力不明确,主要监督机构分散,监督机构之间缺乏沟通等是能造成监督工作停滞的一系列原因。这使得监督工作无法避免地产生了交叉和空白,甚至出现相互推托或“门庭若市”的两种极端现象,从而使监管的力度大打折扣。
(三)管党治党责任缺失
自党的十八大以后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做法,在党的政治生态中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但是,由于一些同志在严抓严打情况下仍严重违纪违法,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除以上之外,“四风问题”和违反中央八条规定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并满足于复制粘贴、照搬照抄的学习方式,一些党组织虽有想法去改善党内环境,但是缺乏敢于抓取罪恶的勇气,对关键的领域和岗位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也不能准确落实制度,对新出现的问题和倾向性问题重视度也不够,导致“从严治党”的思想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党内实际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善。
(四)选人用人导向偏差
甄选优秀人才是党中央政治生态的方向,是党作风的指引。有的选人只选有亲戚关系的或者提前“打点过”的,有的是连裙带关系也会利用,干部选举方式混乱,不健康的精神充沛,一批干部得到晋升。一段时间以后,一些单位就渐渐偏离20字的“好干部标准”,不严格审核选拔者的政治性、诚实度以及道德作风等,党的管理干部的原则在定程度上得到了削弱,进出,严格监督,追求卓越,充满活力的选拔机制尚未建立。
四、提高政治生态的对策建议
要修复政治生态环境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的严重性,同时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各项制度建设为目标,深入党内与腐败斗争,这是创造全方位的政治生态的关键之处。
(一)推进政治生态制度建设与实施
近年来,为了政治生态的良好建设,党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促进其发展的措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赞许。虽然良好的前景摆在我们面前,可是政治生态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旧艰巨,要综合考虑近年来各种案件中的引人注目的问题和薄弱的环节,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快政治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各项中央措施和规定,针对地区出现的突出问题,具体能够解决当地问题的对策和方案;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媒体公开"这一武器,把容易出现问题的权力放置于媒体的镜头之下,切实保障公众的利益。让公开来遏止权力滥用干扰,让阳光为政治生态环境"消毒灭菌"。
(二)建立好选人用人风制度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首先要规范正确的用人标准,不断地提高政治能力建设与深入强化党内的政治要求标准,全力将党的干部队伍变成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集体,不断完善与优化改革干部考核的用人标准。做到在科学严谨的规范制度下,将干部的政绩考核与任用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有能力者有真正可以施展的舞台。同时加强党内各级之间的监督政治生态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使地方政治生态建设有针对性、有迹可循,真正解决群众的问题,取得成效。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规范党内生活主要有三方面的体现,第一是深入推进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新时代征程中的思想指导,各级党员干部应该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勤俭自强、公正廉洁等价值观,第三是深入完善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落实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确保党内生活的集中性与统一性,积极调动上下各级党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党内与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政治生态存在的8个方面问题3
为推进清廉XX建设,优化政治生态,根据《中共XX市纪委<关于做好政治生态建设状况评估报告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市纪发〔201X〕X号)精神,局党组对2019年局系统政治生态情况进行认真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市XX局党组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党的政治建设情况。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不断增强。
(二)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局党组高度重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2019年,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X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总书记对XX工作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全力推进XX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和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构建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三)党的组织建设情况。局党组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和谈心谈话等党内组织生活。对基层组织工作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整治;广泛开展“党建双强双优”争创活动,提振广大党员干部“精气神”。
(四)党的作风建设情况。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三不”问题。持续发力抓作风、强队伍,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纪律意识、精神面貌明显提升。
(五)党的纪律执行情况。党组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抓好机关处(室)和联系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执纪监督和问责力度,2019年,对系统内X名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
(六)党的制度建设情况。2019年,局党组召开X次党建专题研究会,学习上级党建工作文件精神,研究部署系统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修订完善局党组议事规则,及时调整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局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
(七)问题整改情况。认真学习***在2019年市委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根据市委巡查组“回头看”检查内容,结合单位实际,对照周书记指出的十个方面典型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集中开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两项法规”学习教育,对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和出国境备案进行自查自纠。
二、存在问题
(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压力传导不够到位。主要表现:根据市委巡查组检查反馈,系统内一定程度还存在着“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在严格落实规定要求上还存在欠缺,部分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加强作风建设的办法还不够多、不够实,在激发干事积极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原因分析:个别基层单位中层干部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风廉政建设是“软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思想建设的想法,甚至有的人认为纪检监察如果管得太严,可能会捆绑住经办人员的手脚,不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致使个别中层干部主体责任压力传导出现“能量损耗”;个别中层干部没有从内心深处,把党风廉政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来认真履行,错误认为落实党风廉政工作是上级要求,是额外任务,缺乏“内动力”,把“不出错”的履责底线变成履责追求,致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压力传导不够到位,甚至“中梗阻”;个别领导干部存在“好人主义”和“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以“爱惜羽毛”的心态,抓党风廉政建设,影响了主体责任的压力传导。
(二)个别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不规范、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个别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够到位,执行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制度不够严肃,没有落实每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的制度;个别党组织党课教育开展不及时、不经常,相关会议记录不规范;固定党日活动形式单一,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成效不够明显,谈话中一些党员干部甚至少数处级干部对“四个意识”“六大纪律”以及十九大精神等一些应知应会的内容不太清楚。
原因分析:在少数基层党组织中,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的观念在个别党员干部中没有牢固树立。少数党员党性锤炼不够过硬,对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党性修养不够,精神上缺“钙”,导致干事创业的闯劲不足,攻坚克难的决心不够,创先争优的本领不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督查机制不够严格,系统党务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党务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和斗争精神,缺乏克难攻坚的精气神和进取精神。
(三)公务接待存在不够节俭的现象。主要表现:通过近期局系统内部巡察和“三公经费”审计发现,个别基层单位在前些年,存在用公款购买礼品和超标接待的问题;在与个别基层领导的交谈中,发现一些人仍留恋于以往的公务接待,对“八项规定”的严格要求,有些不适应,存有执行不够自觉、标准不够严格的片面认识。
原因分析:个别基层领导缺乏现代XX管理的交流艺术和方法,仅以提高公务接待标准,作为与兄弟单位加强情感交流与协调沟通的主要手段和主要方式,平时对规定要求的学习没有入脑入心,用纪律规范公务接待的自觉性、敏感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造成执行中有偏差。
(四)个别干部在工作方式上,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主要表现:在与基层干部的谈话和座谈中,反映个别机关干部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较少;局机关每年组织财务内审,但事后对问题的整改督查不够到位,致使一些老问题得不到有效纠正;基层单位组织的个别培训、考察活动缺乏实质性内容。
原因分析:个别机关干部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深入实际,不深入基层,不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而是立足于传达了,要求了,看过了,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对基层单位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其整改完善的督查措施不具体,督促不到位,没有充分地做好审计结果“后半篇”的文章,没有很好地发挥内审发现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不注重内容、质量、效果,满足于组织了、搞过了,浮在面上;个别单位搞培训,缺乏党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影响了党员教育和培训的作用发挥。
三、整改措施
(一)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压力传导力度。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真正把责任传导到位、措施细化到位、检查督促到位。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作为党员学习培训必修课,强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意识。坚持“紧扣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党建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制定出台《XX市XX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基本制度的意见》,严格按规章制度抓好党内组织生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管党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点抓好“1234”支部学习教育基本规范、“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落实,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三)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规范公务接待。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健全公务接待管理制度,修订完善《XX市XX局三公经费管理细则》,严把公务接待申报、审核、报销关口,落实“四单报销”规定(外单位来函、申报与审核表、用餐菜单、餐饮发票),严格做到缺单不报,超标自付。加大制度宣传力度,定期对外公示“三公经费”支出,强化公务接待管理意识。加强监督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
(四)切实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制定印发《XX市XX局关于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的通知》,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调研活动不少于X次。加大内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基层单位在接到内审结果通知书十天内,提出整改方案,两个月内汇报整改结果。局分管领导加强对基层培训、考察活动的审核,组织单位必须上报培训和考察活动报告,以确保培训、考察实效。
XX局党组将不断强化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按照市委和市纪委关于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的决策部署,督促指导系统各单位紧密结合职能职责,围绕“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的工作目标,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检视反思突出问题,切实抓好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