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案背篼教学设计(汇总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五年级教案背篼教学设计(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年级教案背篼教学设计【第一篇】

知识与能力:.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课前准备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金钱的魔力。

2.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3.课堂交流。

同时,还要让学会生朗读相应的课文,以检测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情况。

1.默读课文,思考:

(1)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欢、厌恶等。

(2)你的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地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说说理由或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讨论,形成组内意见,推选发言人。

3.课堂交流,谈谈感受。

一般情况下,学生一致的感受是讨厌或厌恶,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但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注意学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1)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况,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

(2)老板:从耻高气昂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说的一场段话中。

4.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厌恶或讨厌他们呢?托德和老板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

2.交流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描写的传神之处。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

1.课外阅读《百万英镑》。

2.背诵第6自然段。

课后小结

五年级教案背篼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3、初步感受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

朋友即将远离,人海茫茫,再次相遇不知何年何月。请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读课题)。

2、师:从课文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板书“饯行”),他们二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板书“依依惜别”)。

3、师:好!让我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的1、2自然段,再次用心去感受那份藏在心底的深情。(生读)。

二、朗读感悟。

1、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指名接读)(点击课件,出示李白的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李白说的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你有体会的地方做上标记。(生自读)。

2、交流体会:从李白说的话中体会到了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体会到了那份依依惜别之情。

3、从哪些词看出李白很敬仰孟浩然?(“您”、“夫子”、“兄长”、“老师”、“令人敬仰”、“誉满天下”……)师相机画出。

4、理解“诗篇誉满天下”时,请学生背诵他的古诗。(《宿建德江》、《春晓》……)再读“誉满天下”一词两遍。

就是这个满腹诗篇的孟浩然,不愿意与贪官污吏为伍,不想做官,李白还有一首诗,就是这样赞美孟浩然的。大家一起来读。(出示《赠孟浩然》)。

师:孟浩然年轻的时候,他不愿意为官,他宁愿和青松白云相伴到老,他的人品怎能不--生读“令人敬仰”,再读一遍。

指名学生读李白的话,读出那份敬仰之情。

5、师:从哪里又体会到了依依惜别之情?(生答:“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满饮此杯吧”)交流体会。师:不知何日才能见面,未曾分手,已经盼着再次的相见。从这里,足见他对孟浩然的难舍难分。请学生把李白的话再读一次,大家听一听这份难舍之情。

6、师:在我们班谁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请接着读孟浩然的话。你知道什么叫知己吗?(友谊深厚的朋友,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师:好的。你是他的知己,他是你的故人,相信你们一定心心相印,能够感受到话中那份难舍之情,一起读一遍,我们大家再听一听孟浩然的话。

7、师:(画出此句)王勃的这首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虽然我们会分手,但是我们的心却永远在一起。请同学读孟浩然的话,评价。

女同学你们来做一回李白,男同学做一回孟浩然,我们一起合作一下,再现一下那个话别的场面。师引,读白,女生读,男生读。

8、师:多么感人的话别呀!(板书:话别)不忍别,终需别。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点击出示第4自然段)。

友人登上了船。--(生读: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生读: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小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生读: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师:不能,为什么?(生答)。

师:你能将自己的理解融会在你的朗读中吗?配上音乐。(指名一个一个读)。

师:(想象说话)别时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往日一起饮酒作诗的欢乐场面一幕幕又在眼前闪现,一种淡淡的离愁在心间弥漫着……白帆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此时此刻,李白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来,伴着音乐一齐读一读。

10、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目送友人孟浩然登船远去(板书:目送),触景生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点击出示古诗)。

考考学生是否知道“之广陵”、“故人”、“西辞”等词语的意思。找出文中与诗句相对应的解释。试背古诗。

三、积累拓展。

将课前布置搜集的送别诗拿出来大家交流,把写有送别诗的书签送给好友。

五年级教案背篼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训练流畅、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2.本文借物喻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本文借物喻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说说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有哪些?

(过渡:刚才同学们表现很出色,我希望今天的课堂上能看到大家精彩多多。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左公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提示:初读课文后,谁来说说课文重点讲了什么事?

(板书三件事标题)。

(评价:你的发言很有条理等)。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来感受左宗棠的精神品质。

二、细读感悟:

过渡:先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课文哪几自然段讲了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学习第一件事。

a请同学们看这部分的学习指南。

课件出示学习指南:1、用你认为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左宗棠面临了哪些困难?2、用横线画出描写左宗棠语言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左宗棠动作的词语,用圆圈画出描写左宗棠神态的词语,说说从中感动到了什么?3、在交流时,先读语句,再讲自己的感受,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

提示:哪位同学来帮老师读学习提示?

(评:你的声音……)。

下面,请大家按照提示开始学习。看看谁的学习收获最大。

b、组织学习第一件事,汇报:

1、(评价:刚才**同学读书习惯真好!)。

(1)哪位勇敢的孩子先来汇报,说说左宗棠面临了哪些困难?

(评价:语言简练等)。

(2)点拨:敌人入侵,许多大臣都主张放弃新疆,有了偏颇的认识。老师搜集到了一些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描写左宗棠语言的语句:这新疆是……拱手相让。

提示:这句话怎样读?

点拨:大家请注意,句后用的是感叹号,要读出什么来?

谁来读出他的坚定?(评:你读出了……)。

(4)过渡:像这样的语句还有吗?课件出示:他慷慨激昂地……缺口。

提示:他慷慨激昂地讲述了自己的看法,谁能也慷慨激昂地读一读他的话?(评:你的朗读是铿锵有力的)。

(5)描写他动作、神态的词语有哪些?你体会到什么?

3、小结:此时,他的语言、动作、神态都告诉我们,左宗棠是怎样一个人?

(板书:爱国)。

4、小结:细心的孩子们,第一件爱国事迹重点写的是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

提示:写人的时候,我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还要有详有略。

学习第二件事:

1、过渡:第一件事让我们看到了左宗棠的刚强,那么第二件更感人。

2、请大家自由读第二件事,(8--11),并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待会把你的感受大声地读出来。

3、组织交流。

提示:谁来把感动你的语句大声读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提示:这些语句感动了所有的人,让我们来听听播音员深情的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

5、所有的女孩来读出你们的敬意。

4提示:左宗棠抬着棺材出征,让所有的人动容,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看这个情景。

(课件出示插图:)。

提示:你从图中感受到什么?

你猜想,当时,左宗棠、士兵心里会想些什么?

5、点拨: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此时的左宗棠和将士们吗?

6、提示: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的时间,期间困难重重,有跟环境的抗争,有跟敌人的战斗,但作者只选取了抬棺出征的事来写,为什么?(你的见解很独特!)。

小结:作者用了感人、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左宗棠的精神品质。

学习第三件事:

1、两年后,左宗棠带领士兵收复了新疆,并在新疆种下千里树林,创建了塞外奇观。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自然段,感受左宗棠的爱国精神。

组织朗读第三件事。

2、提示:所以,他的朋友杨昌浚去西北筹备军务事,本以为在新疆会看到诗人王之涣描述的(课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他却看到了三千里树林。(课件)“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

三、总结深化:

你还能用自己的话来补充吗?

点拨: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这是什么句?要读出什么来?

2、所以,题目中的左公柳仅仅指树吗?

小结:其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总结延伸。

1、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共同走进作业超市。

课件出示作业。

积累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

交流左宗棠的三个故事。

交流:课文第4-7自然段。

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自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交流重点语句,谈体会:交流:外敌的入侵、许多大臣的反对、新疆的地理环境。

读补充资料。

读描写左宗棠语言的句子,交流:左宗棠刚强坚定,决不低头、不屈不挠等。

交流朗读语气和情感。

体会:(坚决,毫不犹豫)。

展示读(个人读,赛读)。

个人读,男生齐读。

交流体会。

接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交流: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交流:第一件事重点写了力排众议。

自由读课文8--11自然段,标画语句。

朗读文中感动自己的语句。

交流感受:坚韧、顽强、

听课文8自然段的课文录音,跟读。

女生齐读。

看插图,交流图意和感受。

交流自己的想法。

交流词语:视死如归、生死置之度外等。

交流自己的看法:抬棺出征的事太感人,很典型等。

齐读课文13自然段。

读诗句。

接读中心句。

交流:强烈的爱国心,赤子情,不怕困难的精神、压倒一切的气势等。

交流自己的看法: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交流:对左宗棠的景仰、敬意、赞叹等。

个人读,女生读,齐读中心句。

交流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体会左公柳的品质和文章的表达方法。

作业。

1、选择文中的五个词语,写一段话。

2、描写身边的人,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3、给故去的左宗棠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敬意。

板书。

22、左公柳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借物喻人)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爱国。

左宗棠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五年级教案背篼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ppt: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ppt:。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着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ppt:。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7.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ppt: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1.出示ppt: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

五、读写结合。

1.出示ppt:

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

2.学生讨论发言。

六、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年级教案背篼教学设计【第五篇】

九、作文。(共30分)。

(一)口语交际(5分)。

请介绍家乡的一处旅游之地。

(二)作文。(25分)。

题目:,我佩服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物。

2、用具体的事例来写,写清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做到语句通顺,感情真挚,字数不少于400字。

五年级教案背篼教学设计【第六篇】

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紫桑葚》,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事呢?

(学生回答:徐世友)。

二、通过课文后的“学习链接”,我们可以对许世友同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咱们快来读读吧。

(学生自由读“学习链接”中的内容,读后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指名说主要内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总督司令员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喂养人民群众家的蚕宝宝的故事。)。

五、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学习了一些读懂写人文章的方法,谁来回忆一下?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抓住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通过环境描写体会人物。)。

六、就让我们利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了解徐世友同志。我们可以在令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作适当的画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先进行自学画批。

2、自学后可以在学习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

3、在全班交流。

(通过大家的交流感受到徐世友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还不忘关心、爱护老百姓的崇高精神。)。

七、如果请你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将给别人听,你准备怎样讲呢?

1、回忆一下简要复述的方法。

(抓住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还可以先编写一个提纲,再练习简要复述。)。

2、我们就自己选择方法来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3、指名在全班进行简要复述。

八、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

九、布置作业:

简要讲述一个你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故事,和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敬仰他。

五年级教案背篼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目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过渡: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又使我们加深了对金字塔的了解,那课文的第三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结合资料,个人汇报:

指导朗读,你知道绕我们学校走一圈多少米吗?算一算,绕金字塔走一圈相当于绕学校走几圈?)。

(231万块,平均每块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乡约有四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小结:这一小节中罗列了许多数据,也把金字塔与其他事物作了比较,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3、引读第3节。思考: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加上具体形象的描述,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交流。(宏伟、精巧;智慧、勤劳;奴隶、剥削)。

4、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很大,。

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

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

四、课后练笔:

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

1篇介绍长城的文章。

板书设计:

14、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智慧的结晶。

五年级教案背篼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用计算器探索并指出一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竖式计算、观察、讨论并用计算器计算等,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中蕴藏着许多的奥秘。

教学重点:

经历发现、了解循环小数的过程,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

循环小数的语言描述。

教学流程:

一、趣味故事导入主题。

小故事——《讲不完的故事》。讲故事,说规律。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小组尝试研究。

1、竖式计算。

÷=÷=。

1)试着列竖式进行计算。

2)在计算10÷3时,余数1不断的重复出现,商中的'3也不断的xx,商的位数是xx的。(填有限或无限)。

在计算83÷11时,余数xx,商中xx。

3)用计算器计算。

÷÷。

《循环小数》课上尝试小研究。

1、用计算器计算。

1÷9=2÷9=3÷9=4÷9=。

我的发现:xx。

2、不用计算,你能写出下面算式的的得数吗?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5÷9=6÷9=7÷9=8÷9=。

3、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0÷9=11÷9=12÷9=13÷9=。

14÷9=15÷9=16÷9=17÷9=。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要求: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在组内交流自学中不清晰的地方。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解决。

(三)班级展示汇报。

1、同组内交流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你们的研究结果?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四)教师点拨提升。

1、教师适时点拨引领:

1)10÷3中余数1重复出现,所以商3不断重复出现;

2)循环小数是从小数的某一位起;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3)怎样确定商是循环小数呢?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循环节。

2、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三、挑战自我。

一、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二、判断。

1、是循环小数.

2、保留三位小数是。

70 1580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