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第一篇】

2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同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

首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潮流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纲要》就一现实问题作为考虑全局的出发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粤港澳三区,体现了新发展的理念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第二篇】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出台指明珠三角未来发展的方向,增加与港澳的协同发展能力,辐射到粤北地区,缩小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一个愿景,七大重点,四项措施”。“一个中心”,就是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个愿景”,就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七大重点”,就是明确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七个重点领域。“四项措施”,就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风险、扩大社会参与。

《规划纲要》的总体与习近平到广东考察的讲话一脉相承,令人鼓舞。作为从粤北来到广州工作的同志,能够深刻感受到珠三角与粤北乃至广东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温差”和“落差”。虽然广东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前列,但与浙江、江苏等地相比,省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为突出,如果不解决这种矛盾,就很可能出现“木桶效应”,被短板制约了广东整体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到,要提高广东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推动乡村振兴,这为广东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指明了方向。此次《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广东来说,能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全省尤其是东西北部的地区的辐射效应,通过生态经济链条带动各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推动全省经济、文化水平更上一层,为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打好基础,彻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第三篇】

粤港澳大桥日前落成,期间在深圳出差,深刻体验到了这个城市的魅力。深夜十点的地铁上依然满载着无数年轻人,中高端商业里充满消费的人群,各具特色的书店里手捧图书的读者,街头巷尾偶然遭遇的各色文化活动,深圳真的是个希望之城,活力之城。

在深圳除了常常可以看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标语外,很多深圳学者、官员都已经将这个专有名词作为口头禅挂在嘴边。不过细细品味就能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身处其中的广、深、港来说并不简单,每个城市都希望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他们同样面临着发展的困境。仅仅围绕一座跨海大桥,几个核心城市的利益诉求就各有不同,颇听到了不少深圳人对这个项目表达的不满。

事实上如果仅仅从经济体量角度来讲,粤港澳地区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称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当之无愧,我理解之所以现在开始强调“建设”,并非是为了“正名”,恰恰是因为这个湾区还有其问题所在。书中很多学者都提到了这一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超级湾区绝不是仅仅靠数量叠加就可以建成的,各种核心要素要能够自由流通,形成化反,城市群要形成联动。目前湾区建设难点并非经济,而是行政壁垒。无论是金融、交通、人才,还是教育、医疗、科研,所有症结的打通都离不开政策的顶层设计,今天的粤港澳地区市场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有很多问题是无法克服的。对于“一国两制”的坚持,可否理解为坚持社会制度不变,但经济上可以完成一体化呢?这在全世界都是一种创新,坦率的讲,我个人认为难度大到不可思议。

书中一批香港学者单纯强调香港的作用,强调粤港澳湾区建设服务于香港发展,强调香港理念的先进,这同样是一种偏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绝不可能单纯强调任何一个利益相关方,过分强调单方利益,只能阻碍湾区建设。

虽然京津冀与粤港澳有基于自然条件、物质基础、政策环境、历史因素的种种区别,但一致的是:想要解决发展问题,难点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层面更加重要。

在粤港澳湾区建设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一马当先,以马化腾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军者们更是以责无旁贷的姿态扛起大旗。他们既是湾区建设的直接建设者,也是湾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说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向粤港澳湾区建设学些什么的话,我认为第一点就是要学习如何尊重企业家、发挥企业家作用。

粤港澳湾区建设方面的思考有很多角度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信用体系一体化、大数据一体化,比如通过形成共识来降低社会整体的交易费用,比如社保一体化、人才流动的便利化,再比如司法体系的融合。

粤港澳湾区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同样存在的大量断头路怎样打通。

读过这本书后,查了一些资料,对比广深,作为一个天津人,对于家乡未来的发展真是有点灰心了。深圳在快速补齐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一批国内一流高校将陆续在深圳建设分院。广州在着力向区域金融中心方向努力,借助疏解首都功能,国新央企基金投资运营中心和央企财务管理中心将落地广州南沙。而天津,还在环保、降杠杆等泥潭中苦苦挣扎。曾几何时,深圳也曾将天津视作追兵,真是恍如隔世啊。

“北有京津冀一体化、中有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我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

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第四篇】

近日,我阅读学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发展规划纲要》,全篇分十一章,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原则是: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我们坚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粤港澳大湾区干部群众的携手同心、奋发进取、共同努力下,按照《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贯彻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定能如期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70 6677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