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存在问题(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存在问题(通用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存在问题【第一篇】

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立党之纲、治党之需、强党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是向全党发出的行动号令,也是对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的政治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自觉执行政治纪律,维护党的权威,推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然而,在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甚至违反政治纪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亟待深度剖析,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本文结合实际,就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和研究。

一、存在问题及特征

调研表明,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是能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这是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保证。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淡化,政治纪律执行不力,违反政治纪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呈现以下“四性”:

(一)政治上的迷茫性。一是政治方向偏向。有些党员干部针对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矛盾和困难,比如贫富差距拉大、行业分配不公、少数人价值观扭曲、一切向钱看等,就在政治方向把握上摇摆不定,甚至把此类问题归结为改革开放造成的。二是政治立场偏移。有些党员干部实为政治上的糊涂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不鲜明。比如有的人在对反腐败斗争形势正确判断上,没有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认为:反腐败越反越多,积重难返。而有的又对身边违纪者睁一眼闭一眼,查处时说情开脱,袒护包庇。有的对当今自上而下开展的作风建设、群众路线等工作,不是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而是做局外人,持观望态度。甚至错误地认为作风建设、群众路线做做样子,走走过场,阵风吹过,难以持久。三是政治言辞偏激。有些党员干部私下显能,口无遮拦,惯于传播小道消息,议论网上热门话题,甚至丧失党性原则,传播政治谣言、政治笑话,对党的重大政治问题说三道四,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

(二)思想上的片面性。一是于己无关论。有的党员将自己混同于普遍百姓,消极遁世,不问政治。认为自己无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没有遵守的必要;有的一般党员干部,则认为自己有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也没有约束的必要。二是民主自由论。有的党员干部在党内片面要求决策要民主、言论要自由,不能摆正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说了一些违反组织原则的话,做了一些违反政治纪律的事。三是自以为是论。有的不是全面、正确地理解中央精神,而是片面曲解原意,甚至把自己的不正确理解当成中央精神,使之在执行中变形走样。比如在执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过程中,一些镇、村干部嫌工作麻烦,将强农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将应发到户的惠农补贴资金,违规套取、截留使用,严重背离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精神。近两年来,已查处7件此类案件,对相关人员及时给予纪律处分。

(三)工作上的本位性。一方面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不顾国家整体利益,片面强调本单位本部门局部利益,对党和国家政策、上级部署的工作,有利争着上,难事绕道走,合口味的立马照办,不合口味的消极应付。有的强调以本地工作特色为由,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另一方面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有些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不从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利益考量,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从而出现“利大快执行,利小慢执行,无利不执行”现象。比如少数行政执收执罚部门,踩红边线,打擦边球。少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以工作保密等为由,另设办事大厅,规避集中监管。致使“三乱”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

(四)行为上的自由性。一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有少数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貌似“双面人”,对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或者消极应付,难以落实。有的党员干部参与组织讨论决定时,仍然存在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的违纪行为。二是信仰缺失,行为荒唐。有极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缺失,不信马列主义,信宗教迷信。不讲班子团结,讲团团伙伙。其行为完全丧失共产党员的立场,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极不良影响。三是利益至上,违纪违法。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缺乏理想信念,行为方式上自由散漫,逃避监督,价值取向上追求个人利益至上。有的与不法商人打得火热,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有的甚至受利益驱使,蜕化变质,出卖情报,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比如2023年4月,该县查处县法院一法官周某某违纪违法案,因其政治纪律松懈,难抵金钱诱惑,迷失政治方向,通过互联网络,向境外敌特组织出卖情报,终因犯间谍罪,被依纪依法惩处。

二、原因分析

(一)不注重理论学习,政治素质不够高。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只重业务培训,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善于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政治理论基础差,致使思想政治素质难以提升,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难以从思想上、政治上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不注重党性锻炼,纪律观念不够强。有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放松了主观世界改造,致使党性不纯或不强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个人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弱化;本位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弱化;名利意识增强,公仆意识弱化。甚至极少数党员干部把强调政治纪律,视为束缚手脚,自认为只要谋求本单位利益,个人不拿不贪,就不是违纪违法。这样必然造成纪律涣散,难以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民主与集中、个人利益与党和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

(三)不注重制度实效,执行力度不够强。有些单位党组织制度执行力不够强,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比如有少数党员干部不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导致民主不够或集中不够,从而影响执纪实效。

(四)不注重从严治党,教育、监管、惩处不到位。有些单位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上、行为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闻不问,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管,甚至当党员干部违纪追究时,帮其说情开脱。有的党组织不抓经常性政治纪律教育,致使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化。有的党组织不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党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党员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为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有的党组织执纪不严,对违犯政治纪律者,认为蒙上“政治色彩”,尤其针对违反政治纪律言行,处分尺度更不好把握,因此得不到及时应有惩处。

三、加强党员干部执行政治纪律的对策建议整改措施

(一)着力强化党章意识,增强执纪严肃性。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一个党组织都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自觉维护党章。做到党章规定的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党章禁止的必须坚决纠正和查处。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严格遵守党章,作为自己必尽的义务和责任,自觉用党章规范一言一行,真正把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见于效,切实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着力强化纪律意识,增强执纪自觉性。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增强纪律意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一系列主要论述,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提出的新要求,学懂学透党章、党纪处分条例等党纪条规,自觉规范言行,明确守纪底线。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坚持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政治纪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注重统筹规划,加强持续教育。把政治纪律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的整体规划,让政治纪律教育进入党校培训中,进入各单位党课教育中,切实使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传递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的正能量,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纪律意识,自觉做到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立场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坚定不移。

(三)着力强化制度执行,增强执纪持久性。严守政治纪律,执行制度是关键。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关键时刻听从指挥、重大方针坚决贯彻,具体规定严格执行、日常生活严守规矩。另一方面,扎实抓好党内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函询和问责等制度落实,查找和解决在执行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予以整改。同时针对违纪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位,查找违纪的深层次主客观原因,及时制定和完善政治纪律规定,增强政治纪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着力强化查处力度,增强执纪有效性。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一是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促进党的团结统一。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是跟进重点时段、关键环节,加强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常态化检查。要强化新政策出台、重要会议召开等敏感时期的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严明政治纪律;要强化重点人员的检查,突出新党员、新任干部、新进班子成员和离退休干部,及时纠正违反政治纪律的人和事;要突出重点环节检查,定期对网络设施、传播媒体、涉密载体等情况进行清查,防止发生网上政治问题。四是要加强对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吃、住、行、医、学等方面入手,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对违反政治纪律的人和事,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执行政治纪律监督不力的,要追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

(五)着力强化主体责任,增强执纪示范性。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自觉作好表率,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维护政治纪律,又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一切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强化纪律“铁”的意识,强化按制度办事的意识。要把执行政治纪律贯彻于履职全过程,切实守住“底线”、不踩“黄线”,不越“红线”,以自身的示范表率作用,促进从严治党、严明执纪要求的有效落实。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存在问题【第二篇】

政绩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为谁树政绩,怎样树政绩,是衡量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当前,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社会重任,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本文尝试对他们的政绩观进行初浅探讨和剖析,对如何树立科学政绩观提出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对农村工作认识存在片面观点,求稳不求活,造成农村发展滞缓。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稳定压倒一切,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头等大事,只要不出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是有政绩。开拓性地做农村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既然如此,不如不干,捂住摊子,得过且过,守住一时,保全一生,寻机脱身。他们将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生硬地割裂开来,抓住了稳定,丢掉了发展,没能看出农村的稳定是发展中的稳定,发展是稳定中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迟缓,甚至停滞不前。

2、不尊重农村客观现实条件,急功近利,损害农村长远发展利益。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为在任期内出政绩、受表彰、获提拔,就不尊重农村发展客观规律,不顾农村现实条件,不管农村资源的承受力,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和指标,追求眼前的政绩。同时,极端地喜欢“看得见的”政绩,蔑视“潜在的”政绩,重视近期效果,轻视长远利益。一切为自己个人创造政绩,绝不为他人工作打基础。为在短期出效果、出成绩,宁可过量地牺牲资源,追求经济增长数字,造成“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

3、对农村发展存在盲目性,依个人好恶,人为地割裂农村发展链。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到了新的地方工作,不愿深入基层群众搞调查研究,对当地的资源状况、产业发展水平、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了解不多、不准、不透;对前任留下来的“家产”不屑一顾,搞“一个艄公一道河”;不了解、不顾及当地群众的生产习惯和生产技术水平,不尊重当地群众的致富想法,仅凭个人好恶和意愿,从主观上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为地、强制性地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连贯性。从表面上看,有时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为此一时、彼一时地改变发展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农村发展链,最终将一无所成。

4、对农村基层工作的不准,心浮气躁,追名逐利。个别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把工作岗位当作人生的“跳板”,一事当前,总是计算个人得失,让群众利益、集体利益为个人利益让路;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花架子,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借以引起上级领导重视。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置群众利益于不顾,虚张声势,对经济发展指标“注水”造假,搞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

二、原因分析

1、干部世界观存在问题。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政绩观。个别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凡事从个人利益出发,一切为个人升迁做打算,谋取更高的职位只是了攫取更大的权力,而不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以这种思想为基础产生的政绩观,势必偏离正确的轨道。

2、干部政绩考核存在缺陷。考核指标设计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过于偏重经济发展内容,而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建设等只占很小的份额;考核内容比较随意,缺乏科学依据,使基层干部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着领导人的注意力在转;考核项目过于繁杂、笼统,考核方法简单死板,效率低下。

3、政绩与选任存在脱节。干部政绩考核与选拔任用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往往是奖惩干部凭政绩,而选任干部却让年龄、资格、学历等成为决定因素,政绩成了可有可无的因素。这样,政绩归政绩,使用归使用,两者互不相干,便产生了政绩无用论。还有一种情况是极端尊重政绩,绝对凭政绩大小选任干部,造成频频出现“数字”政绩、虚假政绩。

4、基层干部调整频繁。原先,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比较短,三年一届,不利于干部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作长远打算,不利于长期扎根一个地方工作。干部任期也比较随意,部分干部未能完全严格按届任职,届中调整过于频繁,使基层干部产生在现有岗位上产生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甚至产生坐以待“提”的思想,认为只有时间一到,位置自然前挪。

三、对策思考

1、加强宗旨教育,解决“为谁树政绩”问题。为群众谋利益,为群众创政绩,应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的终身追求。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树政绩,归根到底是要在农村基层忠实实践党的宗旨,当好农民群众的公仆,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党的宗旨教育,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创造工作成绩的实践中去。通过加强宗旨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通过加强宗旨教育,真正让基层干部明白检验政绩的标准是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让基层干部进一步体察民意,凝聚民心,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研究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在亲民、为民、富民实践中树立政绩。

2、普及科学发展观,解决“树怎样的政绩”问题。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积极向农村基层干部普及科学发展教育,采取培训、座谈、宣传等途径,让基层干部真正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深刻内涵及相互联系。通过普及科学发展观,教育基层干部正确解决好开拓进取与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关系、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把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坚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3、促进作风转变,解决“靠什么树政绩”问题。政绩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干出来的。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开展市委提出的“转变作风年”活动,身体力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建立为群众所拥护的政绩。要注重四种转变,即领导职能要由“集中指令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领导决策要由“拍脑袋型”向民主化、科学化转变,领导方法由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向依靠法制引导转变,领导作风要由“唯上”、“唯虚”向求实创新转变。要坚决克服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持从农村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要善于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做到懂农村、交农友、办实事,自觉地把自己与农村、农民融为一体,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农民群众拥护和满意的政绩。

4、改进考核机制,解决“如何考评政绩”问题。政绩考核是基层干部从政行为的“指挥棒”。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以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作为制度保障。干部政绩考核应做到“四看”:一看干部政绩的“保质期”。既要考察当前政绩,又要注重考察前几年,甚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通过回访复查,看政绩的保质期和后续效果;对当前的政绩,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看它对一个地方今后发展的影响。二看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的能动性。看形成政绩的内因,主要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看形成政绩的外因,区别在不同工作基础上创造政绩的大小。三看群众对干部政绩的满意度。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有真正的发言权,真实分析政绩的“含金量”,剔除虚假政绩。四看干部在集体政绩中的贡献率。摆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既不搞“政绩大锅饭”,也不搞“政绩垄断”,具体区分好个人在其中是起决策、主导作用,还是起参谋、执行作用,实事求是了判断个人在集体政绩中的贡献份额,恰如其分地给予评价。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存在问题【第三篇】

近期,本人按照省局关于开展全市系统党员干部政绩观专题教育和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的工作要求,围绕“树立什么样政绩观”“依靠谁实现政绩”“为谁建立政绩”“怎样实现政绩”“追求什么政绩”等五个方面,带着问题学习了烟草行业和全省、全市系统警示教育暨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暨深入推进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曲涛局长在全市系统警示教育暨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并对照xx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对照《关于全市xx系统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有关具体工作措施的推进方案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选人用人突出问题及以权谋私等问题认真剖析,细致查摆,深挖根源,靶向整治。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政绩观方面的认识,进一步校准了我的政绩方向,感受很多、收获很多,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要有“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政绩认识

***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指出:“‘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一重要论述,为全体党员干部匡正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始终坚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不舍尺寸之功,不损毫末之益,只有跳出“给自己留名,给自己邀功”的小格局,心怀大我、心系大局、心底无私,才能干出一番经得起群众推敲,经得起组织考核,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让群众满意、组织放心的好同志。

二、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

政绩为了谁,就决定工作怎么干。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要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我们***人的初心,更要始终清醒的认识政绩是来自群众的认可,做出的政绩是为了群众的幸福,无论我今后会处在什么样的职位,担任什么样的职务都要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坚持把身子扑下去,把心思沉下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把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作为工作目标,切实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把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

三、要有“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的踏实肯干

新中国成立近71年来,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无不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实干奋斗创造出来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求真务实的担当作为,就没有今天祖国蓬勃发展的壮丽景象。

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就要自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决不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帽子工程”;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主动干事,积极作为,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不欺上瞒下,不偷奸耍滑,一步一个脚印,起垒土、筑高台。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把真正的美好生活给群众们奋斗出来。

四、要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正视问题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作为党员更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经过对照检查本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实践还不够强。平时也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用老经验、老办法,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做的还不够。二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够强。对分管的工作有时仅停留在确保完成各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和推进日常工作上,比较按部就班,主动解决群众所需的工作较少,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三是为民服务的能力还需提升。在工作上群众观念还不够强,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的还不够;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出点子、找方法还不够经常;在关心关爱基层群众上还有欠缺,没能经常性的第一时间掌握群众所盼所需的一手资料。

深刻剖析其根源,虽然有客观因素,但主要还是主观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政绩观”这个总阀门,拧得不够紧,具体表现在:一是党性修养还需加强。随着党龄、年龄的增长,阅历、见识更加丰富了,不自觉放松了党性锻炼,缺乏高标准严要求,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也变的不够经常,也没有坚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二是踏实肯干劲头衰减。没有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果转化推动工作自觉行动,转化为“永坐前排”的积极人生态度,直接导致了进取意识、奋斗精神消减等问题。三是宗旨意识不够牢固。对工作“为了谁”、工作“依靠谁”和“我是谁”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群众观点和公仆情怀还没有真正在内心深处达到高点。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还有差距;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研不够经常、不够深入,对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了解得不是十分到位。

五、要以“从严从实,抓长抓常”的态度整改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认真进行整改,确保彻底改、改彻底、改到位。一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全部工作始终,坚持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认真学习中央、省、市的理论知识和行业要求,并将学习成果融入到指导和推进工作中,确保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二是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极端重要位置,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记***员的初心使命,严格要求,求真务实,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持续不断提高工作标准。三是进一步树牢为民意识。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牢为民服务的群众观,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与群众谈心交流,听取群众意见心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存在问题【第四篇】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晋城市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从5月下旬开始,在全市深入开展了“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活动,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引导广大党员带着问题学、聚焦问题查、对照问题改,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始至终落脚在解决问题上,体现在狠抓落实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把“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融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晋城市把“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活动作为一项自选动作,明确目标要求,融入学习教育。“讲担当”就是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带头讲政治、讲规矩、讲道德、讲奉献,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转作风”就是坚持领导带头,着力解决“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等问题,大力弘扬“夙夜在公、只争朝夕、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抓落实”就是抓住“不落实”的事,查处“不落实”的人,在真整改、求突破上见实效,确保决策落地、政令畅通。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对照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深入查找自身在履行职责、抓班子带队伍、工作生活作风、落实各项任务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紧密结合“我是党员我带头”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的先锋导向,确保“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融入思想、见于行动。

把“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体现在“两学一做”具体实践中。联系工作实际,突出抓好“三个一”。一是开展一次专题研讨。6月上旬,以“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为专题,领导班子带头,自上而下开展一次学习讨论,举一反三,深入查找本地本部门以及个人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清问题要害,深挖思想根源,深入反思剖析。二是列出一个问题清单。结合专题研讨查找的问题,6月中旬前全市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问题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让查摆出的问题见人见事、见根见底,防止笼而统之、大而化之。三是建立一个整改台账。6月下旬前,针对每一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将工作细化分解到责任部门责任人,落实到工作推进上,整改措施要具体实在、明确可行,真正做到“一个问题一个台账”“整改一个销号一个”,推动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把“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贯穿于“两学一做”各个环节中。坚持把开展“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活动与学习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统一起来,拓展深化学习内容,强化提升学习效果,突出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两学一做”各个环节,无论是讲党课、召开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还是整改落实、立规执纪,都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懒散推拖、逃避责任等问题,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上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上级点、自身找、群众提”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对本单位本部门和所属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采取分层分段的办法加以解决。

把“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拓展到从严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日常工作中。着眼于党员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管理监督的短板,突出抓好规范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建强基层党组织等重点工作,增强党员意识,提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宗旨观念淡薄、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吃拿卡要、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解决在重要任务、重大考验面前临阵退缩的问题。同时,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攻坚克难,带头做好表率,以上率下抓好本地本部门问题的整改落实,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直面问题、查找不足,推动问题解决,真正通过层层示范、层层带动,上级带下级,一级带一级,在全市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存在问题【第五篇】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古往今来,一个政权的瓦解、衰落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往往是从理想信念的丧失开始的。理想信念动摇了,思想防线失守了,历史教训都极为深刻。这些经验时刻提醒着我们,只有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筑思想根基,才能确保党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就要强化党员意识。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年轻干部要增强党员意识,关键之要就是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强党性锻炼,强化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就要做到不断奋斗。奋斗是推动发展的“主旋律”,奋斗是加快发展的“传家宝”,奋斗是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全体党员必须永保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为做到牢记清正廉洁道理、守住拒腐防变防线而不懈奋斗。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坚持从党的事业出发,从标准。增强法制观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在思想上、行动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就要做到勇于担当。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敢担当、善作为就是要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而不是逞匹夫之勇,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要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正确的对待成绩和失误,不断的促进工作开展。

面对风云变幻的百年变局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立说立行、善作善成。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实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存在问题【第六篇】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当代年轻干部的政绩,就是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最大限度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要树立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回答“为谁创造政绩”。显功看得见、摸得着,折射雷厉作风;潜功不显山、不露水但关涉长远,甚至决定事业兴衰成败。无论显绩还是潜绩,政绩都是为民的。放到重要岗位上“淬火”与撒到基层“墩苗”,并没有本质区别,到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只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就无愧为共产党员、无悔于新时代。

要树立和践行多干实事的政绩观。基层干部是各级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政府作风的形象代言,对于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难,我们都要认真面对,铆足劲、扎扎实实的解决,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敷衍了事,那样是永远得不到进步的。所以,基层干部要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不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还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才能助推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

总之,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干部,要时刻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行为准则,为群众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存在问题【第七篇】

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3月1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的同时,明确要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也是自2019年以来,总书记连续第6次亲授中青班“开学第一课”,第3次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专门谈到树立正确政绩观。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引。政绩观实际上就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价值标尺,指向领导干部在谋事干事过程中“为什么要做”“为了谁而做”“如何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培养,从2013年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到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2015参加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2018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以及2019年、2021年两期春季中央党校中青班“开学第一课”,围绕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作了一系列专门论述。在今年春季中央党校中青班的重要讲话的相关论述,更加深入充分。

自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重要场合着重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在今年1月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可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是对中青年干部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所有领导干部一以贯之的要求。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以坚定党性立场来校准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从站在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和立场角度,来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也就决定了,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谋划工作中。透过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尤其需要摆正两种关系。一是公与私的关系,即“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即“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发展面临多种压力和挑战。坚守战略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狠抓落实、攻坚克难,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出了新的考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善谋善为、善作善成,方不失党员干部本色。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存在问题【第八篇】

政绩观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和责任担当,正确政绩观保障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错误政绩观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的利益。

八百里太行山上,一渠清水穿山而来,一道“红旗渠”润泽一方百姓心田;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成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浙江“千万工程”的实施,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这些一年接着一年、一代接着一代干出来的伟大成就背后,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生动诠释了正确政绩观。与此相反,有的党员干部为尽快出政绩、争排名,不顾长远发展,贪图一时之功,急功近利,搞破坏性开发、掠夺式经营;有的党员干部干活就在领导眼前干,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做假账,报虚数……这些都是错误政绩观使然,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反对、及时纠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把握“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问题,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打牢理论之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离不开科学理论作指导。思想上的“关口”是最重要的“闸门”,如果“闸门”不紧,行为就会“跑风漏气”。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武装,深入系统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要学有所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多建“尺寸之功”。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蓝图再宏伟,如果不变成施工图、实景图,就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出不了实绩,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干不出政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拿不出真绩。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对当务之急要立行立办,对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既做显功也做潜功,以“尺寸之功”铸就“千秋之利”,坚决防止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换赛道”“留痕迹”等行为,坚决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等现象。

答好“为民之卷”。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我们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要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终生恪守为民情怀,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70 1014987
");